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2:2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开展中间业务不但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与先进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关键字: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问题 对策

我国中间业务暴露的问题

一 对传统的中间业务依赖过大,中间业务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虽然近几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对传统中间业务依赖还是过大,我国银行业仍然保持着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利息收入过分依赖,中间业务对于总体收入贡献率较低。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例如,2007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占比为11.7%,占有国际结算优势的中国银行为15.46%,都远低于美国银行业40%以上的水平。以招商银行为列,通过招商银行2004年报表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于利息收入,虽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新型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的提高,但利息收入比重仍然高达74.6%,而国外成熟银行利息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下,如汇丰和花旗银行利息收入比例还不到40%,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260多个中间业务品种中,传统的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新型中间业务还不足0.1,那些高收益而且具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新型中间业务,例如:利率互换,期货,期权等还没有完全开展,而国外一些金融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更加重视规避风险效果比较好,收益较高的新型中间业务。对利息收入过分依赖,中间业务对于总体收入贡献率较低。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例如,2007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占比为11.7%,占有国际结算优势的中国银行为15.46%,都远低于美国银行业40%以上的水平

二 规模小,业务范围比较窄,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中间业务品种单调,拓展的广度不够。首先是业务品种单一。由于在农村信用社实习了将近两个月,所以对农信社的中间业务有些了解,在这以农信社为例,农信社的中间业务还是仅停留在代理、结算等业务,仅能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中介性质服务,而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信息服务、担保、代客理财等新兴中间业务几乎还是空白,不能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和服务的多元化,无法吸引黄金客户;其次是档次不高。一般性业务居多,中高档业务很少,并且环节多、手续繁,如在代理业务方面,局限于为少数单位代发工资、代收个别机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结算业务方面,只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转账结算服务,而且在途时间较长;再次是范围狭窄。受服务和业务的区域限制,服务对象仅限于开户单位和辖内农户,使中间业务的收益性大打折扣,,虽然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品种增多,市场有所扩大但发展速度较国外缓慢,规模偏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这我们可以从信用卡这项银行中间业务为例。信用卡的单位成本随着发行量的增加而减少,可以说信用卡的前期成本比较高,需要建立庞大的查询系统和清算体系,而这往往会造成成本比较高,所以银行要收回信用卡的成本那么就要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中国信用卡市场目前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呈现出两寡头主导的垄断竞争格局,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还有待完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和经营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

三 业务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缓慢,技术人才支持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务大多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

银行卡等收益水平较低、大量占用劳动力和系统资源的产品上;同时我国银行新型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业模仿,缺乏市场。

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电子网络和设施的功能不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着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点:银行在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乏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表现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规模效益差,资源无端浪费。第二点:各商业银行现有的技术支持与当前市场需要相脱节,一方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产生过剩,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又缺乏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业内人士认为,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在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已经势在必行了。同时,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和珍惜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虽有较大增加,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与市场需求相比,品种仍然较少缺乏创新。实习时在农村信用社,所以在这以农村信用社为例,目前人才匮乏、员工素质偏低已成为农村合作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障碍,与中间业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业务上,中间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从业人员既要精通传统基本业务,又要懂得金融非银行业务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金融政策水平,并兼备操作性和理论性,而从当前农村合作银行员工队伍的现状看,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二是思想上,中间业务对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涉及范围广,而现有人才对其认识和掌握尚处于粗浅阶段,思维更新跟不上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求;三是技术上,缺少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预测、决策和公关开拓能力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

四 中间业务发展层次比较低,发展不健全

虽然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加大了中层和高层产品的开发但是业务品种集中且类似。各行中间业务多集中于收入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如代理类业务、资金清算等业务。此类业务类似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高但回报相对较少。而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种类丰富、组合多元化,产品技术含量高,不局限于传统银行所经营的货币市场领域,更多地指向资本市场。上海银监局指出,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品单

一、层次较低。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大多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银行卡等收益水平较低、大量占用劳动力和系统资源的产品上,而在利用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因素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高层次服务方面相当不足,可供选择的产品也较为有限。二是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业务上,许多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科技化程度不高,易被模仿,缺乏市场竞争力。现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局限于层次比较低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品上,这些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而在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则还比较欠缺;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明显不足,覆盖面窄。

五 金融监管不到位。

.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监管还不到位,不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将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缺乏统筹容易造成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不够,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从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我国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模式。但是,这些部门的职责缺乏严格的界定,相互间缺乏协调。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导致监管过程脱节,多头、分散,使监管环节出现诸多漏洞。所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的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中间业务监管不到位,目标市场不明确,缺乏协同一致、高效率的营销运行机制。一个准确的金融市场营销目标代表一家商业银行明确的市场定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比较盲目,为了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上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从经营种类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却没有一个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确切的市场目标、客户目标和产品目标。目标市场不明确,使商业银行竞争策略针对性不强,个性不足。与大量的投入相比,银行并未赢得理想的竞争优势。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 没有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新型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和定价机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中价业务产品的定价缺乏准确依据。由于一些新型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方面。仅就前段时间跨行查询收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2001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在中间业务缺乏可操作性,没有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导致商业银行没有定价权,市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比较混乱,没有体现普通客户与优质客户的区别,对普通客户收费比较低廉而对优质客户的收费上存在无序竞争,是银行无法合理定价。要在短期改变这种状况存在一定困难 中间业务定价能力较薄弱。各行自主定价能力较弱,定价大多采取市场跟随策略,普遍将减免中间业务收费作为营销客户、拓展资产负债业务的辅助手段。而美国银行业价格管理已经成为其业务发展手段而非单纯的定价工具,定价时关注细分客户、差异化定价、产品组合及捆绑销售定价等,且注重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对价格和业务量进行详细分析等。

二 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乏力长期以来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

一些银行从本行实际出发,进行了市场定位,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一些银行进行市场细分,推出了特色服务项目,成效显著。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市场营销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

1.市场营销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市场营销并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观念之争。营销观念是一种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经营哲学,是一种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而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把营销简单看作推销,把营销看作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营销配合,影响整体合力的发挥;把市场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广告与促销,其实广告与促销仅是银行营销方式之一,而不是市场营销的全部内容。

2.观念陈旧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 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资本约束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

三.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

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款业务的辅助手段,对中间业务思考、研究、投入不多,发展中间业务的主动性、紧迫性不强。

四 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

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暴露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 国家的对策

一方面,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商业银行法》,逐步理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矛盾和关系,明确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地位。立法的目标要体现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银行安全、鼓励平等竞争。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中间业务会计处理和信息传递制度,严格划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单设表外业务会计和统计报表,正确全面地反映表外业务的类别及明细。要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准则和业务规范,形成较完备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要将中间业务纳入法人授信范畴,保证依法合规经营。要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预警和补偿机制,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控,表外业务应提取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以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逐步建立起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法制性国家的建设。

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审时度势,面对各种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同时和中央银行合作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应用。2008年全球经济承继2007年全面爆发的次贷危机,继而又发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中国2008年初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施行货币从紧、次贷危机、金融脱媒、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等多重背景中,混业经营(包括金融控股、综合经营)的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得不从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向中间业务扩张,从公司业务逐渐向私人业务拓展,与此同时,银行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关系也正变得微妙,而这种形势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监管当局的鼓励

银行自身的对策

1.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两个转变”:转变经营观念和转变经营机制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的需要,它有利于银行拓展竞争空间,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要改革完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结合银行内部劳动组织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明确中间业务的主管职能部门,专司统一管理的职能。要制定出对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发展中间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纳入经营状况评价、行长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要明确客户经理发展中间业务的职责和任务。在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实行适度倾斜政策,加大绩效挂钩力度。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中间业务与银行发展息息相关的理念,因地制宜结合各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目标。考核任务。

2.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扩展金融产品层次

各行要立足本行实际情况要逐步开发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市场。由于我国目前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低层次发展阶段,应逐步推进创新中间业务,慎重培养和发展一些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评估结算、投资银行业务等,并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逐步进入交易性的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发展高层次、高收益,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业务。积极探索新路,努力开拓中间业务市场。当前要着重于重新清理评估现有产品,对业务量小、收益差、无发展前途的产品要停办,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产品要进行补充、重组和挖掘,并规范手续费的收取标准,应该收取的手续费必须收取。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不同客户的需求,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间业务品种,如客户渴求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的便捷的金融资讯、余额查询、转账结算等服务,以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就很有前途;随着农民经纪人的崛起,他们“带”着农产品走南闯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农村合作银行开办信息咨询、咨信评估业务十分必要。

3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很多,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由于业务和产品的性质不同,定价决定因素不同,自主定价权不同,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并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第一要在金融法规上明确收费标准,是有关收费有法可依,第二,要从金融法规出发,以成本为基础制定适合各行的收费标准,是银行业保持适度竞争的状态。改变过去中间业务收费偏低或不收费的现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借助全社会力量,对银行的收费标准进行论证监督;出台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的相关政策时应当慎重,要考虑到广大客户的接受能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银行业协会自律规定,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应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为保证经营收益,银行必然要提高和增设银行服务收费,以弥补成本。

4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及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所从事的业务更主要集中在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中间业务缺乏自上而下、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和协调,使基层农村合作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二是制度不完善。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制定完整的中间业务操作和管理办法,导致在实际经营中无章可循、分工不清、责任不明,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必须是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三,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使这些人才所学知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四,要广纳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完善激励惩罚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很重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向咨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同时加强金融电子化的步伐,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加速建设集业务处理,客户服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自动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监管部门,要完善金融监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本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各类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渠道,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由此可见,加强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力的外部约束力量。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机构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四,随着中间业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

除此之外,.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姓。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中间业务计算机网络的监管也逐渐提到日程上来。随着全球计算机科技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实现电子化网络后,正日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如:今年3月,法国银行信用卡系统受到的严重威胁,今年3、4月份美国网站受到黑客的袭击。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中间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很不完善,如:网上银行支付系统、信用卡系统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系统都面临被攻击的危险。因此,必须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强安全防范和监督,在商业银行引进先进的电子金融技术,创新中间业务的同时,监管部门相应建立配套的风险防范制度和安全预警系统。

结束语: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要确定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要明确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长期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发展步骤。近期要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竞争实力为重点;中期以慎重培育和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为重点;长期以发展高效中间业务为重点,逐步实现中间业务高效益、低风险的两大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有利于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经历了入世和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考验,正逐步完善,充分发挥中间业务的作用。

注释:

① 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浪网

② 信息来源:和讯网 证券时报 作者唐晓

参考文献:

1.2.3.4.戴国强 商业银行经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祁群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陈少国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02期 谭国清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手册 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年版 5.6.7.8.9.王晁兴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督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版

贺强,杜慧芬,李磊宁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卢伟.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法律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7/11 葛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薛鸿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与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7/11 10.李美丽.银行中间业务:迈向高速发展通道.华商.2007/26 11.欧阳蜀峰.浅谈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大庆社会科学.2007/05 12.谭荔.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商场现代化.2007/33 13.李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障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32 14.梁科杰.试论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现代商业.2007/27 15.薛英莲.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创新发展.工会论坛.2007/05 Analysis Bank of China's intermediary busin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to deal with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taken by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banks’ entrying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For intermediate business for the bank will not only bring huge gains, but also improve the bank's level of social services.Therefor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status and insufficient,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ere are still a wide gap compared to foreign banks on the level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s development.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on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Finally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makes a few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developing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termediate business.Keywords: commercial bank;intermediate busines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性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这也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利差幅度较大有关。有了存款,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上存人民银行,就有利润,这就形成了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而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不直接,造成了基层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自我激励不足。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让其自然发展,以至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性及规模性市场营销,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都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对上级银行推广的中间业务,只强调一个“有”字,散地分布在对公信贷、个人信贷、国际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能各自开发、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三)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

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上尤为突出。中间业务,尤其是中高级的中间业务,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

(四)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二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三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四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五)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为规范收费行为,维护商业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建议尽快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以此为据,实行中间业务收费明码标价,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客户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制度上,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在调整策略上,本币类中间服务收费标准(包括新增收费项目)采取分步调整、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外汇中间业务采取与在华外资银行同类业务收费标准接轨的办法。在收费标准类型的选择上,采用固定价、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形式。在费率制定主体的选择上,在存贷利率完全放开前,可由银监会统一管理,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协助,在存贷利率放开后可由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制定基础费率,各商业银行自主浮动。

(六)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中间业务虽然风险较低,但绝不是没有风险。开办任何一种中间业务都会存在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度的大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从开始就要将风险防范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不能因为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

第一,严控市场准入关,稳妥谨慎开放中间业务市场。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机构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四,随着中间业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

第二,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性。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

(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这是解决中间业务需求面的问题。通过继续推进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成熟。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可以说,为中间业务创造条件的过程,也就是中间业务发展的过程。其中混业经营就是我国金融业今后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可以从对金融行业间跨业合作的积极支持来开始这项工作。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此文章为非原创有所删减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裴玉,此处内容仅供转载!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为适应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动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已经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在市场经济中,收益和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中间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风险的急剧累积。风险一旦发生,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客观认识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金融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规模发展时间不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力度和监管频次不够,严格规范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上看,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相对滞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同程度地潜伏着风险隐患。2.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相对落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化解中间业务风险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商业银行间的恶性竞争,但也使得有些合理的、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竞争遭到压制。3.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多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价格法》,二者均属于较为概要性的法律文件,缺少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细则。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新品种、新工具的推广运用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法律问题得不到相应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化管理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持,经营风险增大。

(二)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首先,商业银行整体上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现行管理办法普遍缺乏前瞻性、实用性和全局性。其次,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考核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严重影响中间业务健康发展。最后,部分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运作中,业务操作程序随意性大,存在管理不严、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例如,有些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或贴现业务时审查不严,擅自放宽业务条件,甚至内外勾结,弄虚作假,违规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票据到期时无法兑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这跟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健全直接相关。2.中间业务风险披露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的现行财务报表在中间业务信息方面的披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是历史信息的简单列示,无法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状况的预计;第二,对整体经营状况可能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等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予以反映;第三,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中间业务信息披露的约束机制不同,加上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覆盖内容及业务量计算标准不同,导致中间业务在各家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存在较大偏差,中间业务有关信息在各行之间的可比性较差。3.对中间业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淡薄。目前,在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提到风险,很多员工首先想到的是信贷风险,关注的是到期贷款本息能否顺利回收。对中间业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中间业务风险较传统信贷业务来说风险很小。或者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对其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风险的倾向。

二、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转变金融监管理念,优化金融监管方式 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导向。针对新品种、新业务,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要将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从条块型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维护市场公开公平交易,力求实现维护金融安全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双重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增强信息实用性 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有关数据、指标、范围等,增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状况及财务情况的透明度。以此为前提,监管部门要着力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及早发现问题,向商业银行发出风险隐患预警提示,敦促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将风险消除在摇篮之中。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是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有效结合和统一。银行内部控制是基础,外部监管必须辅之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起到风险防控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中间业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相关风险。首先,完善中间业务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各项业务有法可依。其次,细化管理,根据风险类别制定不同措施。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信贷、信息、财务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风险触发点较多,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寻找最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对执行制度到位、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经营、漠视风险防控的员工予以处罚,同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中间业务风险意识 数事实证明,强化从业人员风险管理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不少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银行倒闭的案例中,都是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过于淡薄所致。因此,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合规文化氛围,让遵章办事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习惯和本能,使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理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近年来,金融同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存贷利差逐渐收窄,中间业务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焦点,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其新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但是,风险与收益同在。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实现商业银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xiexiebang推荐)

常熟理工学院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课程论文)

学 号:Y02211212 班 级:财务管理Y112班

学生姓名:张驰

任课教师:吴爱民

2013年12月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技术的进步,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之一,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使中间业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及问题

正文

国际金融业发展主流是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而中间业务从银行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乃至竞争力环境方面产生的巨大差异,已不得不让我们关注中间业务。本文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间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经营活动。

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的活动中,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而是扮演中介或代理的角色,业务的发生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也不受中间业务的影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是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中间业务总量增加,增加了银行收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许多优质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大众投资理财观念变化,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分流,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业务增加收益的路子越走越窄。中间业务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结算类业务趋于成熟:

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优势业务。目前,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已逐步投入使用,各商业银行内部的电子汇兑支付系统也日趋完善,我国银行体系的结算水平不断提高,己形成了人民币结算和外币结算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国内各商业银行结算类业务收益在盈利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己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3.代理类业务品种增多:

代理类业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较多的一种典型的中间业务。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的中介优势,使其成为代理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了代理收付、代发工资、代付水电费、保管箱等业务。此外,在传统代理业务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开展了代理证券、代理发行和兑付政府债券、代理保险等业务。其中银证、银保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4.产品层次逐步提高:

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各家商业银行在传统的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先后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信息咨询、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电话银行等一系列的新兴中间业务品种,并开展了激烈的市场营销工作。目前,我国中间业务的品种多种多样,无论在种类和层次上都有了相当的提高。

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的是中间业务品种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在产品研发、市场沟通、分销渠道、销售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中间业务品种要逐渐由低层次的代收代付类业务向代客理财、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同时,产品的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将西方商业银行中先进的创新工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特点的中间业务产品。

5.信用卡业务高速增长:

自2003年以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2008年12月31日,信用发卡量达到了1.42亿张,信用卡业务出现飞速发展源于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实现了多年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一批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人士。这一阶层人数在2010年有望将达到1.2亿,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客户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滞后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有160多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突出表现就是中间业务对银行总体利润水平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而其余的利润都是由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大量中让业务创造的。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其差距是比较大的。

(二)业务品种单一,开展的范围小:

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金融创新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业务范围较窄,品种单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主要是传统型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类、结算类、电子汇划类、代理保险基金类这些技术含量小、收费比例低的业务),其品种仅有420个品种,层次较低,缺乏吸引力,而技术含量高、为市场提供高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如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类还刚刚起步,而在已办理的承诺、交易、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等类中间业务中,多是一些简单的初级业务。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不仅范围广,而且层次高、品种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开发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

(三)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系统、规范的组织结构,业务管理分散: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中间业务的营销和拓展自成体系,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相互分割,三大业务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例如,信用卡业务一般由银行卡部负责,代理保险和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归个人业务部负责,企业电子银行业务又由公司业务部负责等。这种分散式的管理并没有按中间业务应有的地位统一规划和管理起来,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配合,各部门联动营销的格局与合力尚未形成,营销资源不能共享,甚至重复营销,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可能导致权责不明而使业务发生冲突,影响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

(四)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的有效拓展受到严重制约:

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在银行中的应用,可以说金融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规范程度。如美洲银行的支付网络非常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账账户,具有多种账户服务;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

(五)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乏力: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处于垄断地位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或单纯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业务市场的工具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加以发展营销乏力使中间业务尚未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公众生活中去一方面造成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严重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与营销均缺乏总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结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出现使传统银行业务的操作方式、经营管理模式等发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中间业务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是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轨迹、内容管理和技术基础结合我国的外部经济形势,推出相应的中间业务。

参考文献

①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前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②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现代商业,2010 ③ 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J].网络财富,2010 ④ 探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2010 ⑤ 关于对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几点思考 [N].河南科技报,2010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后,商业银行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功能不再是原来简单的金融服务和信用中介,而是风险管理。因此可以说,风险管理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和基本任务。花旗银行总裁沃尔特·瑞斯顿也表示说银行家主要从事的就是经营风险的职业,非常直白地印证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微观上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防止或减少损失,以保障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因而处置和控制风险则显得尤为重要;就宏观而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要保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单个商业银行保证自身的稳健经营,防止单个商业银行倒闭的多米诺骨牌现象的发生。我国商业银行一个主要特征是长期属于国有,政策保护下的运行模式,造就了风险意识淡薄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匮乏的现象。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比较起来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有着不小的距离,有待于更大水平的提高。因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紧迫的现实课题。

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也不够完善。发展到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尽管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清晰起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风险状况并不乐观,风险管理经验还不成熟,缺乏风险管理方法。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远远落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有效的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够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颁布实施,其创新之处在于对操作风险关注起来,并进行银行资本监管。自此开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不再只是针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管理而是对同样关键的操作风险在内的三大主要风险的监督控制。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主要根据收集的数据列举出这三大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表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便于实现对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逐个进行具体分析。

1.1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约的一方当事人由于本方不愿或无力履行合约规定,这种违约行为会造成合约的另一方付出损失即信用风险,又可以直接理解为违约风险。

1.1.1不良贷款率

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比率是银行财务指标,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之比,其高低与银行经营稳定性成反比。通常,不良贷款率应小于5%。在我国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不仅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业发展的构成隐患,也使得金融市场甚至是宏观经济都面临危险发生的可能。如果市场经济环境有所改变,难免商业银行不会面临信用风险的威胁。如今,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持续摸索发展,不良贷款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己经从2008年的2.42%降低到2012年的0.95%,具体不良贷款余额变化和不良贷款率变动的情况见下图: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不管是在不良贷款余额的年末存量上还是在不良贷款率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小趋势

1.1.2资本充足率 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8%为达标)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银行数在03年仅为8家,截至2010年12月份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达到在《巴塞尔协议Ⅲ》中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事实上,为了达到监管要求的目标,商业银行对资本市场进行过度依赖的再融资,使得目前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现状暂时得到缓解。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融资只是缓兵之计,看似达标的资本充足率存在隐患,要真正实现资本充足率监管满足要求,商业银行最关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应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抵御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风险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不得不面对严峻的事实,在第二章中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后,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资本充足率低下等,这就足以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不容乐观,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待于改善和提高。下面就从银行的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着手分别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2、1银行外部原因 2.1.1一金融体制不健全 2.1.2金融监管不到位 2.1.3经济增长模式差 2.1.4社会诚信水平低 2.2银行内部原因 2.2.1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2-2.2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2.2-3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管理工具少 2、2.4风险管理组织构架还不够完善

l、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2、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

4、风险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

5、风险管理内容简单

6、滞后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3、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3.1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外部环境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1992年之前一直实行的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相比较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则较为特殊,为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摆脱外界环境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保证其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完善自身内部组织体系以增强抵风险能力,那么,创造一个良好的利于发展的趋向宽松、公平、透明的风险管理环境的措施

3.2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

在前面我们知道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银行的经营发展,需要依赖于的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因而为促进银行更好的经营发展,银行董事会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做出一定时期内清晰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规划和风险管理规划。做好风险规划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确定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准确掌握风险可承受范围,制定并把握好相关的依据标准;其次是对资本金方面做好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做好预算。

3。3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对所有权和经营权予以分离,在此基础上,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的力度,以实现内部人控制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进而有效监督和制衡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执行权。

3.4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在树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识并提出相关建议的基础上,应该付诸行动。并以此为后盾,服从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共同领导,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从总行、分行和基层行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3.5健全风险管理理念,充实风险管理文化 3.6完善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创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代替过去旧的落后的体系,结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绝不是一项简单易做的事情,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项长期重大的意义深远的艰巨任务。一方面要有科学合理的理论做基础予以支持、指导、配合,另一方面要配合现实经历,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不易简便操作的工作,由此观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仍有诸多问题需要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