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时间:2019-05-13 17: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一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010-06-29 18:18: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无论从品种上、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上分业经营模式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目前中间业务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对中间业务认识不到位,不能

树立正确观念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准确定位。经营重点一直都放在负债,资产规模的扩张及资产质量的提高上,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商业经营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从经营战略上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之一进行大力发展。现今各行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争揽客户的一种手段,许多中间业务诸如代发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多数银行的无偿服务。

2、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的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业务品种趋向同质性,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高科技,高收益的品种较少。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仅260余种,从开办得较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快,而保管箱服务、网上银行、财务顾问、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新型金融工具如货币利率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合约、远期利率协议、外汇等在国内的发展更是受到了限制。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尤其是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中间业务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凭借其在人才,技术,产品等优势给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的金融产品,据统计,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

2万种,使现代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

从规模上看,近年国内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没有作为一项主业务来经营,中间业务在银行的整个业务规模中占比例小,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效应。200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集团中间业务净收入为亿[1]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重为19%,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重为%,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4%。而西方商业银行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25%以上,各大银行甚至已超过了50%,如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各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均在50%至80%之间,且呈上升趋势。

3、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

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4、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5、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欠缺,技术水平落后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如理财顾问,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这些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瓶颈”。另外,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服务手段则显得比较落后

第二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无论从品种上、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上分业经营模式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目前中间业务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对中

间业务认识不到位,不能树立正确观念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准确定位。经营重点一直都放在负债,资产规模的扩张及资产质量的提高上,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商业经营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从经营战略上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之一进行大力发展。现今各行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争揽客户的一种手段,许多中间业务诸如代发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多数银行的无偿服务。

2、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的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业务品种趋向同质性,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高科技,高收益的品种较少。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仅260余种,从开办得较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快,而保管箱服务、网上银行、财务顾问、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新型金融工具如货币利率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合约、远期利率协议、外汇等在国内的发展更是受到了限制。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尤其是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中间业务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凭借其在人才,技术,产品等优势给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的金融产品,据统计,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使现代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

从规模上看,近年国内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没有作为一项主业务来经营,中间业务在银行的整个业务规模中占比例小,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效应。200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集团中间业务净收入为75.33亿[1]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重为19%,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50.5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重为12.6%,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42.5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4%。而西方商业银行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25%以上,各大银行甚至已超过了50%,如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各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均在50%至80%之间,且呈上升趋势。

3、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4、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5、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欠缺,技术水平落后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如理财顾问,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这些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瓶颈”。另外,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服务手段则显得比较落后,科技化程度低。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结算系统,但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普及、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

6、法规与制度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只到2001年7月才出现第一个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法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法律法规上的滞后或空缺导致相关部门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对中间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各家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过程中缺乏十分详细的、可遵循的行为和操作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还突出表现在中间业务收费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方面,由于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过低,导致银行成本与收益倒挂,削弱了其盈利能力,甚至出现亏损,经济效益不明显显然难以调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无明确、统一的收费标准,部分商业银行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业务费用,进行无序竞争,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和协调发展。

银行自身制度建设滞后。直到现在,我国许多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从事中间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创新中间业务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银行自身制度上的滞后严重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建立金融产品创新制度,导致银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同时,银行自主性产品创新能力弱,产品创新多以模仿外资银行或国内同业为主。、

第三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调查报告

周家粱 徐之然 胡 伟 戴程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20

一、中间业务含义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的现状

中间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从事的未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以及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由于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所以其具有多项传统业务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由于中间业务不涉及到资产以及负债,所以相较于传统业务来说,商业银行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较小,同时却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其次,因为不涉及资本金,所以不少中小型商业银行也可以开展较为广泛的中间业务服务,可以进一步缩小与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可见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收益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与企业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需求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中国加入WTO 组织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中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视为金融创新工具以及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大银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转型,即由传统业务逐渐转向中间业务。其主要表现在: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转向主营业务、由间接效益转变为直接效益,收费意识明显增强,中间业务规模和品种明显增多等。在原有的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用证、信用卡、信托、担保等一系列新型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相较于国际一流银行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JP 摩根大通为例:2009 ,JP 摩根大通的非利息收益为49.28 亿美元(即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为51.15亿美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的49.1%。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都不高,一般在5%~25% 左右, 与世界一流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会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种类

本次调查从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中选择六家可以代表其所属级别的商业银行来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分别是: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首先对这六家商业银行现有的对公、对私中间业务种类进行收集、比较:(表1、2)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正着重发展其中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进行一些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类、担保类中间业务,所以面临着品种少,档次低,收益差,金融创新能力低等难题。相较于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交易类、咨询类中间业务。随着银行转型的深入,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将会更好的融合,届时,商业银行的经营自由度会大大提升,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交易类、咨询类中间业务必将出现在个人以及企业用户面前。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2009、2010年发展趋势

根据这六家商业银行所披露的最新年报,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所处的发展现状。(见表3、4)根据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2010 年6 月份所公布的半年报,交通银行2010.6中间业务净收入为7,125百万元,同比增长 30%;建设银行2010.6 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了33,642百万元,同比增长了42.16%;招商银行2010.6 中间业务净收入为5,34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32.3%;浦发银行2010.6中间业务净收入为2,017百万元,同比增长了55.4%。

根据浙商银行、徽商银行2009 年12 月份所公布的2009年年报,浙商银行2009.12中间业务净收入为225 百万元, 同比增长104.5%;徽商银行2009.12 中间业务净收入为164 百万元,同比下降3.5%。表5 2009、2010 年各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所有收益的比重及增长趋势表6 截止2010.6,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33,642百万元,占所有收益的22%,较2009.6上升5%。(见表6)截止2010.6,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7,125 百万元,占所有收益的14%,与2009.6基本持平。(见表7)截止2010.6,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5,346 百万元,占所有收益的16%,与2009.6基本持平。(见表8)截止2010.6,浦发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2,017 百万元, 占所有收益的6%,较2009.6 上升2%。(见表9)截止2009.12,浙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225 百万元, 占所有收益的7%,较2008.12 上升1.88%。(见表10)。截止2009.12,徽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164 百万元, 占所有收益的4%,与2008.12 基本持平。

通过数据, 可以客观地看到在过去的2009年以及2010上半年,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所有收益的比重由2009.6的17% 提升至22%,可见国有四大银行已经迈开了盈利模式转型的步伐,并初步取得了成效。截止2010.6,浦发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2,017 百万元,较之2009.6 时劲升55.4%,而截止2009.12,浙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较之2008.12增长了115百万元,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4.5%,可见众多地方性中小银行也十分注重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并将其定为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以上数据、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视以及对盈利模式转型的信心!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与未来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提高中间业务规模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创新改造的步伐,本次调研特别选取了交通银行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希望通过其自身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改造来推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前进方向。

交通银行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规模实力仅次于“工农建中”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广泛,经营理念独特,在消费者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对公业务是交通银行的强项,其“客户为先,“灵活稳健”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广大企业用户的青睐,正是这种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使得交通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上走在了众多商业银行前列。

“蕴通财富”是交通银行“财富银行”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其主要对象为企业客户,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创新的理念以及诚信的服务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专业化公司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蕴通财富”共涉及现金管理、贸易服务、投资银行、融资服务、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电子银行、离岸银行9 大服务领域,配有29 项特色服务方案,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范畴。

案例: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是一家由上海地方政府投资,主要负责上海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的集团公司。由于轨道交通属于公用基础设施,所以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如何筹集巨额的建设资金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在众多融资平台中,商业银行是最为安全的融资选择之一,所以商业银行与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本案例着重讲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通过使用交通银行“蕴通财富”这一理财产品后所达到的“双赢”结果。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中需要筹集一笔资金以弥补资本金的不足,但同时又希望能寻找到比市场利率更低的融资产品,显然,传统的贷款产品所要求的利率无法满足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融资要求。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多次与交通银行交流协商后决定尝试一下交通银行“蕴通财富”中的融资服务类产品。交通银行根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具体情况以及融资要求,提供了一项“融资租赁”的资金筹措方案,方案大体框架为:交通银行获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部分轨道交通车辆10年的所有权,同时以较为优惠的利率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一笔资金,让其弥补建设、运营上的资金不足。方案交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后,经集团董事会审议认为其基本符合自身融资要求,同意使用交通银行这一融资方案。“融资租赁”并不算一项新的融资服务,但交通银行将其运用到轨道交通这一基础设 施建设领域在上海来说还是首次,可以说是交通银行首创。通过这一创新融资方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了这笔资金,同时,交通银行也获得了一笔非常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交通银行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敢做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最终取得了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通过案例,可以看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加快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产品业务的创新不仅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过程中必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未来我国在利率政策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果基准利率这一保护措施发生改变,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挑

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不仅要继续力大发展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益在所有盈利中的比重,更要努力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创新,将中间业务产品从如今简单的结算型,担保型转变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咨询型、交易型。

不远的未来,传统业务,中间业务会各撑起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半边天,我们尽可拭目以待。【参考文献】

1、刘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创新对策.上海经济研究,2008(10)

2、罗丽敏.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的分析.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3、建设银行2010 年半报告

4、交通银行2010 年半报告

5、浦发银行2010 年半报告

6、招商银行2010 年半报告

7、浙商银行2009 年报告

8、徽商银行2009 年报告

说明:此调查报告写的是几个银行的中间业务,我们的调查报告要求写的是被调查单位的情况,因此须按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及调查体会三部分来写,其中调查内容的写法可参照此范文!

第四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策略

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陈 懿

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 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 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办中间业务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尚处于初始开拓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部客观环境上的问题

1、金融体制制约。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难以彻底分离,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仍受政府、财政和企业的多方制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自主权较小,难以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另外它们还承担了较重的改革成本,使自身经营效益逐年下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会计制度制约。中间业务的会计核算、统计报表等基础管理工作相当薄弱。目前尚未设置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分类核算会计科目;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中间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层难于对各类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因而对中间业务无法实施科学规范的分类管理与指导。

3、政策制度制约。在分业经营条件下,受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的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如不能从事信托、租赁业务,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开展金融期货、期权等业务。

4、经济发展制约。我国国民经济仍处在转轨时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相对不足。同时,利率市场化、自由化进程缓慢,金融创新所必须具备的较有弹性的利率空间尚不具备。

——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

1、缺乏认识、重视不足。不少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在稳存增存、改善存款结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密切银企关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竞争力方面的巨大间接效益认识不清;对中间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认识不清;对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致使中间业务地位低,在实际工作中,中间业务几乎都未被当做一项独立业务和重要业务来认识,所开办的中间业务是在追逐存款规模扩张的冲动中自然生存的。

2、缺乏规划,管理不足,营销手段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总体的开发规划,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中间业务发展由于缺乏牵头部门统筹规划与部门协调,导致发展缺乏整体考虑,中间业务的理论研究、发展规划、开发营销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以致丧失了不少发展机会。

3、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不能形成有机整体。相当一部分中间业务如担保、租赁、评估、咨询和代保管业务,与银行资产业务相互割裂,在经营上分割在不同的机构,系统管理也分割在不同部门,中间业务既没有资产负债业务的支撑,也没有形成中间业务群体间的良性循环。这一方面给客户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大大削弱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与有关中间业务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4、中间业务的商品化程度低。各商业银行往往以增大低成本在途资金的来源,或是树立自身良好服务形象等因素作为开展中间业务的动力。目前许多新开办的中间业务还基本上不是直接作为有价格的 金融服务商品提供的,或是免费或是低价,而银行为此业务投入了不少人财物力。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不利于商业银行形成金融商品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扭曲了商业银行经营考核指标体系,不适应迎接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5、缺乏投入,技术支持不足。中间业务种类多,涉及的经济、金融知识面广,尤其是创新性中间业务需要既懂金融知识,又擅长数学、会计学、电脑操作的专业人才。而目前这一类复合型人才各商业银行都十分缺乏。同时,技术服务手段又相对落后。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尚未建成全国性的共享通讯网络,各家银行自成一体,致使信息渠道不畅,资源不能共享,造成操作时间过长,资金划拨太慢等现象。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若干思考

(一)中间业务的拓展势在必然

1、市场竞争规则要求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国有专业银行真正实现向商业银行转轨,就必须适应国际银行业的规则。《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我国《商业银行法》第39条第一款亦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这一要求既迫使银行想方设法增加资本又要千方百计降低风险资产,而两全其美的途径正是不断寻觅新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使银行在不扩充资产负债规模的条件下增加净收入。只有发展风险系数较小而盈利性较高的资产业务,并将经营的重点逐步转向那些对资本没有要求或要求较少的中介业务和其他各种综合性服务业务。

2、体制转轨要求商业银行大力开拓中间业务。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国有企业的转制和资本市场的飞跃发展,打破了间接融资一统天下的局面,直接融资迅速发展,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发展空间狭窄,大量贷款沉淀、呆滞,使银行资金受阻。一旦存款滑坡,银行将出现大量的支付风险,同时,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逐渐“饱和”,竞争加剧,银行所获取的利差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为摆脱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二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明晰,责权不清楚,行为不规范,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资产沉淀,呆账包袱过重,举步维艰,如果继续局限于传统业务,在原来的“旧胡同”里绕圈子,就很难走出困境。相反,发展中间业务,不但可以带动和促进传统业务,而且可以使银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供需的要求促使发展中间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那种单一的、以存贷为主要内容的双边信用关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客观上产生了要扩大信用中介的范围,这构成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又一动因,更使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可能。从宏观经济的发展看,企业改制的进行,需要资产评估、金融咨询等中间业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不断增加,这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来进行基金管理、代发工资等代理业务。从银行自身的发展来看,银行业从人工业务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网上银行,人力资源会相应闲置,通过拓展中间业务可以更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4、发展中间业务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要求。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银行业是我国最早开放的金融领域,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外资银行在业务上的竞争不可避免。由于外资银行经营优势和业务偏好以及我国巨大的中间业务潜在市场,加之目前我国存款市场处于萎缩期,外资银行会努力抢占中间业务市场。既然即将面对与外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白热化竞争,在技术、经验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我国商业银行就不能无动于衷,坐让江山。

(二)中间业务创新的战略与指导原则

中间业务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为前提,以增加中间业务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为目标,以发展同资产负债业务相配套的业务为重点。树立“大发展”、“大市场”、“大公关”观念。建立健全具有本行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并不断增加本行的整体功能的优势。

1、坚持资产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与依托,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与深化,二者相互配套、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2、坚持中间业务发展为实现全行整体经营目标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待中间业务多偏重稳定客户、完善服务、增强竞争力等间接效益目标,弱化优化收入结构、增加利润这一直接效益目标。事实上,根据中间业务不同品种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这两种效益可有所侧重,但在中间业务经营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两效益并重,中间业务发展为实现整体经营目标服务的原则。

3、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业务规范之间关系的原则。业务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硬道理,但必须在发展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发展。

4、正确处理“一口对外”与发挥整体功能关系的原则。中间业务经营既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行“一口对外”以便向客户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又必须发挥全行整体功能,形成中间业务互联、互动、互助、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三)中间业务创新的管理办法

1、实行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一体化经营。基本构想是:一将中间业务按服务对象分成为企事业机关单位服务的中间业务和为城乡居民个人服务的中间业务;二将两类中间业务分别交由各自的开户行(营业部)和储蓄所(或分理处)统一对外经营。一二级分行投资开办的咨询公司、代保管公司等中间业务经营机构全部交其营业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品种、收入和收入占工农业总收入之比都纳入营业部主任经营目标考核体系。这种一体化经营体制既便于开户行和储蓄所向客户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又利于形成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相互配套、支持、协调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本行的整体功能优势。

2、实行与一体化经营相适应的中间业务系统管理体制。一是基于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强的现实,应由总行中间业务部设计全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提供指导原则,明确操作规程,建立业务规章制度,使其分支机构有章可循,能迅速贯彻落实新业务;二是按各类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内在联系,将所辖中间 业务的专业管理职责分交给各级行的相关专业(即会计、银行卡、信贷、评估、储蓄)部门承担,综合管理职责交给评估和储蓄承担,由这两部门分别负责对单位和个人金融中间业务管理;三是强化中间业务发展的激励机制,纳入整个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权重,确定中间业务量、收入及发展速度等的量化指标,形成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抓实的局面;四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提高员工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和设备更新,提高网络化水平,建立好金融信息系统,满足客户的查询需要。

3、健全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金融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传统的中间业务相对风险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金融渗透功能的日益加强,新的中间业务已经出现形成或有资产。如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中间业务(如外汇期货、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及证券各种指数)、担保性中间业务(如汇票承兑、备用信用证、保函)、融资性中间业务(如信托、融资租赁、代理融通)等风险甚至大于资产负债业务,如“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日本大和银行巨额亏损,索罗斯量子对冲基金冲击泰株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例子。因此,为促进中间业务发展,中央银行既要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又要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商业银行既要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又要增强其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一在风险预警方面,要对各中间业务按风险大小分类排队,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采取相应对策;二在风险约束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操作与监督分离,强化稽核审计职能,形成自我约束、严格监督的机制,达到稳健经营目的。

4、加强市场营销策略。中间业务毕竟是一项新业务,人们对它还缺乏了解,为此市场开拓和市场营销十分重要。首先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要善于细分市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大力宣传,让客户了解各项业务的性质,促使客户产生需求和欲望,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接受银行提供的中间业务;其次,银行要善于采纳的听取客户意见,完善售后服务,不断开发创新业务的同时,稳固和扩展传统业务。

(四)中间业务品种结构创新的策略

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考虑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要,分析发展前景,要考虑参与金融市场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策略,根据内在条件和外在需求分层次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分别制定近、中、远期策略。

——近期策略。要侧重发展以扩大市场份额,盘活信贷资产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基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水平较低,资本市场不发达,利率尚未市场化等客观因素,我国商业银行近期中间业务重心应放在传统中间业务和风险较小的创新中间业务上。目前首要重点研究已开发运作的结算、担保、代理、咨询等四大类业务的几十种中间业务品种,将它们培育成能打开市场赢得效益的拳头产品。第二,要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要,改良优化传统品种,组织开发新品种,并适时推向市场。第三,要积极开办房地产中间业务,业务范围包括政府委托收缴买卖房款、集资建房、房屋租赁保证金、住房公积金等,代理政府委托发放政策性购建房贷款,以 及房地产业提供咨询、评估和经纪等中介服务;第四,要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在巩固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大力创新票据种类,尤其要扶植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

——中期策略。要侧重发展以实现收益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可侧重发展金融验证、金融评估、资产评估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拍卖行、典当行、破产清算经纪公司、税务代理公司、代理纪账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全球清算系统及知识智力密集型业务开发公司等。

——远期策略。要适应国际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重点开发以期货、期权为主的金融衍生产品。尽管我国当前的期货市场并不发达,但我们应正视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可以既把衍生金融市场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又将它作为推动经济市场化的有效手段,科学安排、循序渐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开展中间业务不但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与先进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最后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关键字: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问题 对策

我国中间业务暴露的问题

一 对传统的中间业务依赖过大,中间业务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虽然近几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对传统中间业务依赖还是过大,我国银行业仍然保持着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利息收入过分依赖,中间业务对于总体收入贡献率较低。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例如,2007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占比为11.7%,占有国际结算优势的中国银行为15.46%,都远低于美国银行业40%以上的水平。以招商银行为列,通过招商银行2004年报表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于利息收入,虽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新型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的提高,但利息收入比重仍然高达74.6%,而国外成熟银行利息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下,如汇丰和花旗银行利息收入比例还不到40%,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260多个中间业务品种中,传统的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新型中间业务还不足0.1,那些高收益而且具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新型中间业务,例如:利率互换,期货,期权等还没有完全开展,而国外一些金融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更加重视规避风险效果比较好,收益较高的新型中间业务。对利息收入过分依赖,中间业务对于总体收入贡献率较低。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例如,2007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占比为11.7%,占有国际结算优势的中国银行为15.46%,都远低于美国银行业40%以上的水平

二 规模小,业务范围比较窄,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中间业务品种单调,拓展的广度不够。首先是业务品种单一。由于在农村信用社实习了将近两个月,所以对农信社的中间业务有些了解,在这以农信社为例,农信社的中间业务还是仅停留在代理、结算等业务,仅能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中介性质服务,而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信息服务、担保、代客理财等新兴中间业务几乎还是空白,不能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和服务的多元化,无法吸引黄金客户;其次是档次不高。一般性业务居多,中高档业务很少,并且环节多、手续繁,如在代理业务方面,局限于为少数单位代发工资、代收个别机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结算业务方面,只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转账结算服务,而且在途时间较长;再次是范围狭窄。受服务和业务的区域限制,服务对象仅限于开户单位和辖内农户,使中间业务的收益性大打折扣,,虽然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品种增多,市场有所扩大但发展速度较国外缓慢,规模偏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这我们可以从信用卡这项银行中间业务为例。信用卡的单位成本随着发行量的增加而减少,可以说信用卡的前期成本比较高,需要建立庞大的查询系统和清算体系,而这往往会造成成本比较高,所以银行要收回信用卡的成本那么就要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中国信用卡市场目前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呈现出两寡头主导的垄断竞争格局,市场交易结构和收入结构还有待完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和经营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

三 业务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缓慢,技术人才支持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务大多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

银行卡等收益水平较低、大量占用劳动力和系统资源的产品上;同时我国银行新型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业模仿,缺乏市场。

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电子网络和设施的功能不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着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点:银行在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乏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表现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规模效益差,资源无端浪费。第二点:各商业银行现有的技术支持与当前市场需要相脱节,一方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产生过剩,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又缺乏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业内人士认为,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在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已经势在必行了。同时,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和珍惜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虽有较大增加,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与市场需求相比,品种仍然较少缺乏创新。实习时在农村信用社,所以在这以农村信用社为例,目前人才匮乏、员工素质偏低已成为农村合作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障碍,与中间业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业务上,中间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从业人员既要精通传统基本业务,又要懂得金融非银行业务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金融政策水平,并兼备操作性和理论性,而从当前农村合作银行员工队伍的现状看,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二是思想上,中间业务对多数员工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涉及范围广,而现有人才对其认识和掌握尚处于粗浅阶段,思维更新跟不上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求;三是技术上,缺少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预测、决策和公关开拓能力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

四 中间业务发展层次比较低,发展不健全

虽然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加大了中层和高层产品的开发但是业务品种集中且类似。各行中间业务多集中于收入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如代理类业务、资金清算等业务。此类业务类似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高但回报相对较少。而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种类丰富、组合多元化,产品技术含量高,不局限于传统银行所经营的货币市场领域,更多地指向资本市场。上海银监局指出,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品单

一、层次较低。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大多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银行卡等收益水平较低、大量占用劳动力和系统资源的产品上,而在利用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因素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高层次服务方面相当不足,可供选择的产品也较为有限。二是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业务上,许多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科技化程度不高,易被模仿,缺乏市场竞争力。现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局限于层次比较低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品上,这些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而在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则还比较欠缺;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明显不足,覆盖面窄。

五 金融监管不到位。

.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监管还不到位,不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将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缺乏统筹容易造成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不够,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从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我国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模式。但是,这些部门的职责缺乏严格的界定,相互间缺乏协调。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导致监管过程脱节,多头、分散,使监管环节出现诸多漏洞。所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的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中间业务监管不到位,目标市场不明确,缺乏协同一致、高效率的营销运行机制。一个准确的金融市场营销目标代表一家商业银行明确的市场定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比较盲目,为了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上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从经营种类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却没有一个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确切的市场目标、客户目标和产品目标。目标市场不明确,使商业银行竞争策略针对性不强,个性不足。与大量的投入相比,银行并未赢得理想的竞争优势。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 没有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新型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和定价机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中价业务产品的定价缺乏准确依据。由于一些新型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方面。仅就前段时间跨行查询收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2001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在中间业务缺乏可操作性,没有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导致商业银行没有定价权,市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比较混乱,没有体现普通客户与优质客户的区别,对普通客户收费比较低廉而对优质客户的收费上存在无序竞争,是银行无法合理定价。要在短期改变这种状况存在一定困难 中间业务定价能力较薄弱。各行自主定价能力较弱,定价大多采取市场跟随策略,普遍将减免中间业务收费作为营销客户、拓展资产负债业务的辅助手段。而美国银行业价格管理已经成为其业务发展手段而非单纯的定价工具,定价时关注细分客户、差异化定价、产品组合及捆绑销售定价等,且注重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对价格和业务量进行详细分析等。

二 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乏力长期以来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

一些银行从本行实际出发,进行了市场定位,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一些银行进行市场细分,推出了特色服务项目,成效显著。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市场营销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

1.市场营销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市场营销并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观念之争。营销观念是一种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经营哲学,是一种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而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把营销简单看作推销,把营销看作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营销配合,影响整体合力的发挥;把市场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广告与促销,其实广告与促销仅是银行营销方式之一,而不是市场营销的全部内容。

2.观念陈旧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 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资本约束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

三.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

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款业务的辅助手段,对中间业务思考、研究、投入不多,发展中间业务的主动性、紧迫性不强。

四 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

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暴露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 国家的对策

一方面,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商业银行法》,逐步理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矛盾和关系,明确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地位。立法的目标要体现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银行安全、鼓励平等竞争。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中间业务会计处理和信息传递制度,严格划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单设表外业务会计和统计报表,正确全面地反映表外业务的类别及明细。要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准则和业务规范,形成较完备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要将中间业务纳入法人授信范畴,保证依法合规经营。要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预警和补偿机制,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控,表外业务应提取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以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逐步建立起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法制性国家的建设。

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审时度势,面对各种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同时和中央银行合作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应用。2008年全球经济承继2007年全面爆发的次贷危机,继而又发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中国2008年初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施行货币从紧、次贷危机、金融脱媒、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等多重背景中,混业经营(包括金融控股、综合经营)的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得不从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向中间业务扩张,从公司业务逐渐向私人业务拓展,与此同时,银行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关系也正变得微妙,而这种形势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监管当局的鼓励

银行自身的对策

1.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两个转变”:转变经营观念和转变经营机制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的需要,它有利于银行拓展竞争空间,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要改革完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结合银行内部劳动组织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明确中间业务的主管职能部门,专司统一管理的职能。要制定出对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发展中间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纳入经营状况评价、行长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要明确客户经理发展中间业务的职责和任务。在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实行适度倾斜政策,加大绩效挂钩力度。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中间业务与银行发展息息相关的理念,因地制宜结合各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目标。考核任务。

2.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扩展金融产品层次

各行要立足本行实际情况要逐步开发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市场。由于我国目前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低层次发展阶段,应逐步推进创新中间业务,慎重培养和发展一些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评估结算、投资银行业务等,并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逐步进入交易性的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发展高层次、高收益,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业务。积极探索新路,努力开拓中间业务市场。当前要着重于重新清理评估现有产品,对业务量小、收益差、无发展前途的产品要停办,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产品要进行补充、重组和挖掘,并规范手续费的收取标准,应该收取的手续费必须收取。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不同客户的需求,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间业务品种,如客户渴求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的便捷的金融资讯、余额查询、转账结算等服务,以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就很有前途;随着农民经纪人的崛起,他们“带”着农产品走南闯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农村合作银行开办信息咨询、咨信评估业务十分必要。

3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很多,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由于业务和产品的性质不同,定价决定因素不同,自主定价权不同,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并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第一要在金融法规上明确收费标准,是有关收费有法可依,第二,要从金融法规出发,以成本为基础制定适合各行的收费标准,是银行业保持适度竞争的状态。改变过去中间业务收费偏低或不收费的现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借助全社会力量,对银行的收费标准进行论证监督;出台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的相关政策时应当慎重,要考虑到广大客户的接受能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银行业协会自律规定,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应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为保证经营收益,银行必然要提高和增设银行服务收费,以弥补成本。

4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及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所从事的业务更主要集中在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中间业务缺乏自上而下、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和协调,使基层农村合作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二是制度不完善。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制定完整的中间业务操作和管理办法,导致在实际经营中无章可循、分工不清、责任不明,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必须是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三,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使这些人才所学知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四,要广纳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完善激励惩罚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很重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向咨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同时加强金融电子化的步伐,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加速建设集业务处理,客户服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自动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监管部门,要完善金融监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本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各类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渠道,迅速在全世界蔓延。由此可见,加强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力的外部约束力量。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机构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四,随着中间业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

除此之外,.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姓。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中间业务计算机网络的监管也逐渐提到日程上来。随着全球计算机科技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实现电子化网络后,正日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如:今年3月,法国银行信用卡系统受到的严重威胁,今年3、4月份美国网站受到黑客的袭击。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中间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很不完善,如:网上银行支付系统、信用卡系统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系统都面临被攻击的危险。因此,必须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强安全防范和监督,在商业银行引进先进的电子金融技术,创新中间业务的同时,监管部门相应建立配套的风险防范制度和安全预警系统。

结束语: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要确定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要明确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长期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发展步骤。近期要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竞争实力为重点;中期以慎重培育和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为重点;长期以发展高效中间业务为重点,逐步实现中间业务高效益、低风险的两大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有利于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经历了入世和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考验,正逐步完善,充分发挥中间业务的作用。

注释:

① 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浪网

② 信息来源:和讯网 证券时报 作者唐晓

参考文献:

1.2.3.4.戴国强 商业银行经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祁群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陈少国 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02期 谭国清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手册 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年版 5.6.7.8.9.王晁兴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督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版

贺强,杜慧芬,李磊宁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卢伟.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法律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7/11 葛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薛鸿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与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7/11 10.李美丽.银行中间业务:迈向高速发展通道.华商.2007/26 11.欧阳蜀峰.浅谈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大庆社会科学.2007/05 12.谭荔.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商场现代化.2007/33 13.李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障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32 14.梁科杰.试论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现代商业.2007/27 15.薛英莲.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创新发展.工会论坛.2007/05 Analysis Bank of China's intermediary busin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to deal with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taken by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banks’ entrying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For intermediate business for the bank will not only bring huge gains, but also improve the bank's level of social services.Therefor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status and insufficient,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ere are still a wide gap compared to foreign banks on the level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s development.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on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Finally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intermediate business, makes a few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developing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termediate business.Keywords: commercial bank;intermediate busines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下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

    除了存贷业务外,银行还能靠什么赚钱?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花旗银行的生财之道: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定稿)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xiexiebang推荐)

    常熟理工学院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课程论文) 学 号:Y02211212 班 级:财务管理Y112班学生姓名:张驰 任课教师:吴爱民 2013年12月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 (31号) 摘要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问题研究(五篇材料)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http://www.xiexiebang.com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