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
除了存贷业务外,银行还能靠什么赚钱?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花旗银行的生财之道: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
我国银行业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了解,在我国四大银行中,中间业务占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四大银行平均仅8.5%左右。由此可见,中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之大。
外资银行进入的“切入点” 目前,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大批外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涌入我国金融市场,一些专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初,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外资银行的存贷业务将不会有很大发展,会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进军我国金融界的“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外资拥有的经营中间业务的强大优势,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强烈的冲击。
在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建设银行今年上半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支净额中占比6.4%,虽然与其去年同期相比提高近一倍,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但是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不收费的。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招行一卡通业务都是不收费的。
是什么在捆住银行手脚?为何国外如此看重的中间业务在我国却举步维艰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惠教授认为,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我国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
其次,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业务竞争不规范。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近期才制订实施,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刚性约束。
第四、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使得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不能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
银行业的巨大获利空间 与许多持悲观论调观点的专家截然不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陈炳才认为,巨大的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获利与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入世前的时间及入世后5年的缓冲期,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质量和效益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内银行完全有能力迅速地发展起更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中间业务来。
据中国工商银行杨百宁处长介绍,工行已经开展了理财咨询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在162个城市行的686个网点开办,个人理财中心已达400个,计划发展到1000个,并在经过重点培训选拔的基础上,选配1万名高素质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向社会推出个性化、专家型的个人理财服务。该行还将在全行挑选200万个重点客户实行分类营销和差别服务。
建设银行正在加大力度改进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传统的结算类和代理手续费等业务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比重由60%左右下降到38%,委托贷款、银行卡、结售汇、咨询类业务收入占比有一定提高,特别是代理保险、金融衍生工具等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金融创新产品所形成的收入增长很快。招商银行则极积利用电脑网络开拓中间业务新领域,如网上自助贷款、网上异地汇款等金融服务的收费业务。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急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提醒各银行,应广泛地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要进行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银行在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时一定要合理,没有合理收费,就难以建立银行和社会的合作关系。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经营理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创兴发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中间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4、费用反面存在问题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银行服务收费占收入比例过低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现阶段,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和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主要是现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过低,尤其是人民币结算业务,如电汇、联行服务、承兑汇票、同城结算等业务收费标准长期未调整,业务收入严重偏离银行成本。因此,规范引导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行为,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定价水平,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地位。
面对新的金融形势,要统一思想认识,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正确理解发展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充分认识到他们各自的重要性,同时开拓、协调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像抓存贷业务那样抓好中间业务,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和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向咨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
3、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很多,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由于业务和产品的性质不同,定价决定因素不同,自主定价权不同,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并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改变过去中间业务收费偏低或不收费的现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借助全社会力量,对银行的收费标准进行论证监督;出台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的相关政策时应当慎重,要考虑到广大客户的接受能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银行业协会自律规定,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应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为保证经营收益,银行必然要提高和增设银行服务收费,以弥补成本。
4、极大科技投入,引进培养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和关键,加大对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等的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形成多功能、多元化、高效率的网络服务,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为加速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技术的支持和可靠的保证。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主要措施:一是大量培养中间业务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现有的从业人员中选拔精通中间业务、善于钻研中间业务的人员,安排中间业务岗位上,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方面的知识培训,为中间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二是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的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以促进中间业务的管理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迫在眉睫,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核心所在。研究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意义
在存贷款利差不断减少和资本监管不断加强的今天,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对于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低风险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银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金融监管不断加强,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传统业务的收益减少而风险增大。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由于中间业务基本上无需动用或较少动用银行的自有资本和营运资本,中间业务一方面可以不动用银行资产,不增加银行的负债,减轻增资压力,避免资本充足率的限制,甚至放慢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成为商业银行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
发展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作用。目前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资产和不良负债比例的增高,不断增长的坏账与亏损,使商业银行不得不缩小风险资产的规模,扩大发展风险较小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虽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相对而言,中间业务主要是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中介入的身份进行的代理业务,其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自身的安全性较好.同时,范围效率还可以提高银行抵御风险能力。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为金融产品开发和业务市场开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使其能及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调节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了其识别,抵御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二)发展中间业务有助于稳固并带动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能为客户提供的利率弹性较小,银行间传统业务的服务内容和水平也没有明显差距。与此同时,现代经济中,人们不仅要求银行提供存贷服务,而且要求银行为其提供保管财务、理财、预算收支、计算税收等服务;要求银行提供信用卡、资产评估、工程审价服务;要求银行代客买卖证券、外汇、黄金、代理客户安排旅游、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分期付款等等。一家银行如果不能适应与反映客户的要求,不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就有可能失去优质客户。相反,一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多,就越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与客户建立的各种业务联系,有利于稳定并促进原有的传统存贷业务的发展.因此,开拓中间业务,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吸引客户,可以对银行的传统业务起到稳定与促进的作用。例如,商业银行参与企业兼并、收购过程,不仅可以获得手续费收入,而且向企业提供资产重组所需的资金也可以拓展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某些中间业务或许业务量不大,盈利并不高,但其社会效益却不可估量。办理中问业务,服务社会,实际上是在塑造自己的市场形象,体现银行的社会责任,说明银行不是单单强调其盈利目的,发展中间业务不但要看一时的经济效益,还
要看它产生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因此,人们将中间业务的这种作用称为“一石二鸟”,甚至“一石三鸟”。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竞争力需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与各国间的贸易联系也迸一步加强,参与国际资本流动也随之扩大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业务的活动也进一步活跃。同时,由于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正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外资银行在迸入中国后,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外资银行的存贷业务将不会有很大发展,而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占据明显优势,在业务经验、产品技术及营销手段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岿然会把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银行卡等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进军我国金融市场的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这势必会给国内的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对于在技术、人才、经验等各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当尽快提高认识,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增强实力,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取得 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间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金融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央行连续数次降息,存贷利率差逐步缩小,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加快发中间业务的举措。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已初步形成9大门类,260多个品种。涵盖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承诺、基金托管、交易、咨询顾问及中间业务类别,横跨产品市场、劳务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基本形成了品种较为丰富、体系较为完善、服务功能综合,融一般性劳务服务和专业理财服务、柜面服务和自助服务于一体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2007年,中间业务收入呈爆炸式上涨。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平均增长122%,远高于200670%的平均增幅,其中工行2007年中间业务净收入达327.5亿元,在所有银行中独占鳌头。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增幅在较大的历史基数上均实现了翻番的优良成绩,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14家上市商业银行共实现非利息收入1977.48亿元,比上年增加707.84亿元,增长率达55.75%;非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经营净收入的比重为17.53%,比上年提高了3.58个百分点。2010年的数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晚和发展程度较低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虽然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市场有所扩大,但与国外同业相比仍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仍偏低,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0%,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与亚洲较发达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大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比为39.67%、小银行为22.29%;新加坡银行为36.9%;香港银行为22%;花旗银行为50.4%。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如果就单个银行比较而言,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就更大。目前商业银
行开展中间业务主要依托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很少利用银行的信誉、技术、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 高层次的中间业务服务,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真正成为银行业的一项主要业务。
(三)中间业务的法律规范和市场监管缺乏
在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历来被视为中介收费“零风险”业务的代名词。无论从银行层面还是从监管层面,对中间业务都缺乏有力的监管和规范,金融立法更是明显滞后,目前我国仍未出台一部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专门法规,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仅依据监管部门的一些暂行规定。然而,事实上中间业务的风险普遍存在于法律、操作、市场等各方面,稍有不慎银行就会蒙受现实的损失。
(四)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收费混乱
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不同的中间业务品种定价收费情况不一。有的产品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如人民币结算业务费率;有的由商业银行自行定价,如国际结算费率;有的则按照业务协议收费,如大部分代理业务。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等恶性竞争方面。
(五)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
中间业务属于银行高级服务的层面,要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就必须改善经营观念,创新产品,拓展营销途径。而开展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且知识面广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精通银行业务,还要懂得证券、保险、信托、法律、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咨询、投行、资产管理业务等创新领域,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显得更加重要。而目前我国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大多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柜台人员,他们还不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能够真正从事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服务层次高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匮乏,这就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阻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尽快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间业务人才队伍,十分必要。
(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项目少和服务质量低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从规模上、效益上,还是从社会影响上都不足以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中间业务的发展相对落后:一是开办的中间业务的服务项目种类少、范围窄。目前,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趋同,特色产品少,许多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大多局限于办理一些传统的代理业务,主要有代发工资、代理兑付、代理收付、代理买卖等。这些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而在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则还比较欠缺,暴露出商业银行创新动力和活力不足。二是服务质量差、效益低,各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普遍存在质量差、效益低、手续繁琐的状况,没有把一卡通、微机联网、高新技术用于银行的潜在优势发挥,缺乏高质量、高效益的优秀代理品种,浪费银行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形成极大的反差,而且同自身综合业务的发展也不相匹配。
(七)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表现为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互不参与。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在促进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一定有利作用,但同时却造成了我国银行业缺乏竞争压力的局面。分业经营下银行、保险、证券各司其职,银行从事存贷款业务,其他非银行机构无权涉足,银行感受不到
来自其他非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分业经营限制银行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制约了中间业务开拓的空间。而在实施混业经营的国家,商业银行可以融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于一体,商业银行可以承销证券、基金和保险业务,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比重最大的就是投资业务、保险业务。由于缺少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动力。
(八)中间业务存在运作不规范及发展不平衡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存在缺乏对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的专门机构,并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多数商业银行在运作中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此外,在业务的管理模式上是一种分割式模式,中间业务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这种分散化的管理,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国内各家银行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银行、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较快,小银行发展相对滞后;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这将不利于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一)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新品种,做好市场营销
第一,商业银行各基层行应组织相关的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对中间业务的需求,掌握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及研究中间业务的未来走向,以实用和效率为目标,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产品。第二,各基层行应选派中间业务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经理到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去学习,充分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带回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信息,同时结合我国国内市场的自身特点,提升现有的业务产品层次,完善服务质量,开发出适合我国市场需求、有广阔销路前景的中间业务产品。第三,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客户分为不同层次群体,针对每一层次的客户,从客户的立场出发提供不同的业务和理财产品,如,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和分级管理模式,通过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把客户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高端客户,由客户经理负责,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资产管理等服务;对于中端客户,由专家帮助其理财出谋划策,提供大众化服务;对于低端客户,尽量利用电子设备、自助设备,不占用人工,提供便民服务。第四,每一家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和品种不应单纯求大求全,而应追求自己的业务特色,追求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质量,通过差别化竞争,在客户群中形成坚实的品牌基础和信誉基础。
(二)制定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第一,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间业务收费行为。对收费项目、收费方式及收费标准等相关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以便各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遵守执行,有利于社会公众及金融监管部门对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第二,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提升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
中间业务的经济效益性,中间业务这块蛋糕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不仅是有利可图,而且有很大利润空间。第三,转变长期以来客户心中银行中间业务不收费或少收费的习惯思维。改变以往各商业银行为争夺客户和存款竞相降低中间业务收费或免费的做法,使客户在面对中间业务缴费问题上无“便宜”可占,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打破“收费难”的僵局。第四,制定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时,依据国家定价准则,参考国外银行同等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水平,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结合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刚刚起步的特殊条件,兼顾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制定适中的价格。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适当利润,并考虑客户承受能力的定价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性质的业务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三)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过渡,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当前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可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共享网络资源与客户资源,通过日常多种业务的相互代理、逐渐渗透,将开发出具有更好的中间业务。这对中间业务产品种类的推陈出新,加深产品技术内涵及提升业务层次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加强银行业与证券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和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可丰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更好地满足社会上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其中第七条指出,商业银行在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代理证券业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说明我国金融管理部门正在逐步放宽对金融机构业务分工的限制,为混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四)培养中间业务人才,加强技术支持力度
中间业务需要一批既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首先,商业银行应引进一批懂得金融、法律、计算机、财务税收、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其次,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理论研讨和业务操作培训。在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同业的交流, 使员工了解国际金融业最新动态。同时,要注重对中间业务的开发、操作、管理、营销各个环节人员的全方位培养,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整体竞争能力,使中间业务产品价值得以体现,银行经营效果得到最终实现。最后,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方式,调动其员工研发、经营的积极性。加强技术支持力度,中间业务需要以高科技、网络计算机、电子通信为基础,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这中间业务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规范程度。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以金融电子化优势提升中间业务竞争力。另外,除一般的银行网点外,还需要通过建设网络银行、电脑银行、自助银行将银行面对面式的服务与自助服务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全天候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加强风险防范提升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中间业务与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比具有低风险或可规避风险的特点。然而,即使是不形成或有项目类中间业务,也仍然存在一定风险;而形成或有项目类的中间业务,如果使用不当,或监管不力,风险还有可能成倍地放大。在有关金融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以外,各商业银行要加大针对中间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力度,建立和强化自律性的运作机制,从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等多方面,协同防范中间业务风险。根据中间业务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标准;按照各自风险的大小计提风险损失准备金,以约束商业银
行风险资产的过渡扩张;建立、执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制度,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将一定金额以上,风险含量较大的品种的经营权集中在一级分行;加速中间业务监控手段的电子化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的电子监控网络体系。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要处理好风险防范和积极进取的关系。既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又要积极创新,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不能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就踯躅不前,错过开展中间业务的大好时机。
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服务领域、改善盈利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一方面,商业银行已经到了必须开发面向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的历史时期,综合化经营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面向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服务意味着必须有更多的收入来自服务性收费而非存贷利差。所以,通过中间业务创新,加快转变以批发性信贷业务为主导的传统经营模式和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实现成功转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茹玉,《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3)2.潘红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3.刘宝龙,《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与策略研究》,《商业经济》,2011,(1)
4.卜微微,卜晓晓,《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李艳、马岳,《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及启示》,《时代金融》,2010(7)6.彭俊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7.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8.王业顺,丁振刚,《浅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1 9.戴桂英,《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透视》,《金融会计》,2010,2 10.夏伟依,《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析》,《现代金融》,2010,(06)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在当今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传统业务的优势正在日益削弱,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正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电子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间业务在我国已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趋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尽快在经营思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式上转变观念。把开拓中间业务提升到事关商业银行振兴与否的高度上来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中间业务。
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扩大负债、资产业务规模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减少经营风险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增加经营利润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增加竞争地位的需要。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对策宏观上从四方面讲:(1)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更新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战略。(2)按照中间业务的开展,重新设置相应机构。(3)全方位开展中间业务。(4)大力发展电话银行、家庭银行、电子银行,以拓展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完善、快捷的金融服务。(5)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再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应遵循实际出发的原则;效益的原则;服务原则;与传统业务结合的原则。根据他们原则,近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设计有四方面内容:
1、租赁业务;
2、“网上银行”业务;
3、咨询业务;
4、代理业务。其中“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在科技、网络发展的今天尤其重要,要在信用卡的基础上完善、拓展;在网络终端的领域、“短信业务”、“金融e通道”进行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策略
第五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调查报告
周家粱 徐之然 胡 伟 戴程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20
一、中间业务含义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的现状
中间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从事的未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以及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由于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所以其具有多项传统业务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由于中间业务不涉及到资产以及负债,所以相较于传统业务来说,商业银行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较小,同时却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其次,因为不涉及资本金,所以不少中小型商业银行也可以开展较为广泛的中间业务服务,可以进一步缩小与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可见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以及收益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与企业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需求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中国加入WTO 组织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中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视为金融创新工具以及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大银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转型,即由传统业务逐渐转向中间业务。其主要表现在: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转向主营业务、由间接效益转变为直接效益,收费意识明显增强,中间业务规模和品种明显增多等。在原有的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用证、信用卡、信托、担保等一系列新型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相较于国际一流银行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JP 摩根大通为例:2009 ,JP 摩根大通的非利息收益为49.28 亿美元(即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为51.15亿美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的49.1%。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都不高,一般在5%~25% 左右, 与世界一流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会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种类
本次调查从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中选择六家可以代表其所属级别的商业银行来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分别是: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首先对这六家商业银行现有的对公、对私中间业务种类进行收集、比较:(表1、2)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正着重发展其中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进行一些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类、担保类中间业务,所以面临着品种少,档次低,收益差,金融创新能力低等难题。相较于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缺乏技术含量较高的交易类、咨询类中间业务。随着银行转型的深入,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将会更好的融合,届时,商业银行的经营自由度会大大提升,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交易类、咨询类中间业务必将出现在个人以及企业用户面前。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2009、2010年发展趋势
根据这六家商业银行所披露的最新年报,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所处的发展现状。(见表3、4)根据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2010 年6 月份所公布的半年报,交通银行2010.6中间业务净收入为7,125百万元,同比增长 30%;建设银行2010.6 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了33,642百万元,同比增长了42.16%;招商银行2010.6 中间业务净收入为5,34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32.3%;浦发银行2010.6中间业务净收入为2,017百万元,同比增长了55.4%。
根据浙商银行、徽商银行2009 年12 月份所公布的2009年年报,浙商银行2009.12中间业务净收入为225 百万元, 同比增长104.5%;徽商银行2009.12 中间业务净收入为164 百万元,同比下降3.5%。表5 2009、2010 年各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所有收益的比重及增长趋势表6 截止2010.6,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33,642百万元,占所有收益的22%,较2009.6上升5%。(见表6)截止2010.6,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7,125 百万元,占所有收益的14%,与2009.6基本持平。(见表7)截止2010.6,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5,346 百万元,占所有收益的16%,与2009.6基本持平。(见表8)截止2010.6,浦发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2,017 百万元, 占所有收益的6%,较2009.6 上升2%。(见表9)截止2009.12,浙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225 百万元, 占所有收益的7%,较2008.12 上升1.88%。(见表10)。截止2009.12,徽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164 百万元, 占所有收益的4%,与2008.12 基本持平。
通过数据, 可以客观地看到在过去的2009年以及2010上半年,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所有收益的比重由2009.6的17% 提升至22%,可见国有四大银行已经迈开了盈利模式转型的步伐,并初步取得了成效。截止2010.6,浦发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2,017 百万元,较之2009.6 时劲升55.4%,而截止2009.12,浙商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较之2008.12增长了115百万元,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4.5%,可见众多地方性中小银行也十分注重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并将其定为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以上数据、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视以及对盈利模式转型的信心!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与未来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提高中间业务规模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创新改造的步伐,本次调研特别选取了交通银行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希望通过其自身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改造来推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前进方向。
交通银行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规模实力仅次于“工农建中”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广泛,经营理念独特,在消费者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对公业务是交通银行的强项,其“客户为先,“灵活稳健”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广大企业用户的青睐,正是这种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使得交通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上走在了众多商业银行前列。
“蕴通财富”是交通银行“财富银行”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其主要对象为企业客户,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创新的理念以及诚信的服务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专业化公司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蕴通财富”共涉及现金管理、贸易服务、投资银行、融资服务、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电子银行、离岸银行9 大服务领域,配有29 项特色服务方案,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范畴。
案例: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是一家由上海地方政府投资,主要负责上海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的集团公司。由于轨道交通属于公用基础设施,所以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如何筹集巨额的建设资金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在众多融资平台中,商业银行是最为安全的融资选择之一,所以商业银行与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本案例着重讲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通过使用交通银行“蕴通财富”这一理财产品后所达到的“双赢”结果。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中需要筹集一笔资金以弥补资本金的不足,但同时又希望能寻找到比市场利率更低的融资产品,显然,传统的贷款产品所要求的利率无法满足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融资要求。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多次与交通银行交流协商后决定尝试一下交通银行“蕴通财富”中的融资服务类产品。交通银行根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具体情况以及融资要求,提供了一项“融资租赁”的资金筹措方案,方案大体框架为:交通银行获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部分轨道交通车辆10年的所有权,同时以较为优惠的利率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一笔资金,让其弥补建设、运营上的资金不足。方案交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后,经集团董事会审议认为其基本符合自身融资要求,同意使用交通银行这一融资方案。“融资租赁”并不算一项新的融资服务,但交通银行将其运用到轨道交通这一基础设 施建设领域在上海来说还是首次,可以说是交通银行首创。通过这一创新融资方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了这笔资金,同时,交通银行也获得了一笔非常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交通银行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敢做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最终取得了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通过案例,可以看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加快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产品业务的创新不仅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过程中必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未来我国在利率政策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果基准利率这一保护措施发生改变,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挑
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不仅要继续力大发展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益在所有盈利中的比重,更要努力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创新,将中间业务产品从如今简单的结算型,担保型转变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咨询型、交易型。
不远的未来,传统业务,中间业务会各撑起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半边天,我们尽可拭目以待。【参考文献】
1、刘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创新对策.上海经济研究,2008(10)
2、罗丽敏.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的分析.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3、建设银行2010 年半报告
4、交通银行2010 年半报告
5、浦发银行2010 年半报告
6、招商银行2010 年半报告
7、浙商银行2009 年报告
8、徽商银行2009 年报告
说明:此调查报告写的是几个银行的中间业务,我们的调查报告要求写的是被调查单位的情况,因此须按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及调查体会三部分来写,其中调查内容的写法可参照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