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探索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展战略。中间业务经营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国内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创新也越来越被国内银行所重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还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因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它大致可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提供的报表指出,2010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达到45%。从数据上看,2010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数据位19.13%,处于全行业领先地位。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15.87%,处于中小银行领先水平。而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仍然比较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间业务发展迅速,所占比重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也在逐步变化,从而使得中间业务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由于本身“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为商业银行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年度报告显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中。呈直线上升趋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较为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忽视中间业务,几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普遍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仅为1%-2%。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由于具有国际结算的优势,这一比例也只有17%。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为40%-50%,个别如花旗银行则达到了80%,差距显而易见。她们将中间业务放在与资产负债业务对等的位置上,甚至超过对资产负债业务的重视。
(二)、中间业务尚未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支柱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没有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因此未能从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国际上中间业务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品种发展上的非均衡降低了银行效益。在规模上,还是有所欠缺,基本集中在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上,而在咨询类、承兑类、代客理财等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业务品种少,功能也不完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更可以说是处于空白状态。还没到时间依靠中间业务盈利。
(三)、中间业务品种单一,差异性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达到260多个,但在结算、代理类等方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发展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主要依靠网点和开户优势,而没有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经济金融信息、现代技术、专业人才等优势,尤其是中间业务的软件开发,跟不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已达2万余种,可以说上是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尤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中间业务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使现代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
(四)、收费混乱,无偿服务普遍存在
首先,从银行的经营上看,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收费可以改善银行的财务状况,调动银行经营业务的积极性。但我国现在尚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定,导致中间业务收费市场秩序混乱。收费界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都是收费混乱的原因。而像代收水电费、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通常作为拉存款、拉客户的一种营销手段,可算是无偿服务的情况却又普遍存在。
(五)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最根本的是制度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改革的深化和完善金融体制,为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条件。
首先,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地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
其次,要参照国际法律和惯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再次,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评级体系,培养社会信用意识,从而提高整体的社会信用水平。
最后,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公平、高效竞争,引导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积极、稳妥、规范地发展。建议出台一批完整的中间业务法规、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来规范中间业务的经营行为,是商业银行做到业务收费有理有据,避免银行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改变中间业务自发状态下开展存在的种种问题,减少不良竞争。
(二)切实转变观念,改进经营理念,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
商业银行应当切实转变观念,改进经营理念,重视发展中间业务,使中间业务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和业务收入来源。应改变视中间业务为副、只注重拉存款的老观念,调整经营战略,发展中间业务。从实际出发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定目标考核制度,稳步推进中问业务的发展。各商业银行之间应当建立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个人证信系统、商业银行代理业务的联网体系,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制度,完善银行卡网络,以增强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要真正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是今后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户结构、增强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领导,真正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者齐头并进的战略,形成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支持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的思路,切实将中间业务发展起来。
(三)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要金融科技发展与业务创新并重。金融技术创新是业务创新的基础,业务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充分利用。各商业银行电子技术均有了长足发展,但与 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资料、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综合 化、网络化、系统化、多元化服务系统的目标尚有不 小的距离。要真正实现该目标还需不断提升金融科 技化、金融信息化水平,才能增强中问业务竞争力。中间业务的大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与金融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 是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因此,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信息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品种,增强中间业务科技含量。
建议学习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少走弯路,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创新周期。结合我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扩大传统的结算业务范围。积极吸收券商和投资者在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同时扩大各种代理业务,如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资、代理发行、代 公证和保险、代理会计事务等。
(四)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定价能力
在进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时,一定要树立敬益第一的经营原则使服务价格匹配。快改变当前银行存在的收费过低,其至是无偿代理的畸形模式,以获取最佳收益率。进行成本核算和预期收益测算时严格依据不同的经营口标、经营阶段,以及市场需求、同定价等因素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五)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的防控能力
第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管理观念,根据总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针对各类中间业务的风险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或有资产要等同表内资产管理,通过规范产品业务流程、运用科技手段等强化操作风险。第二,加强中间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要建立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规范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行对风险数量化、连续性的监控。第三,加强市场和客户风险分析和防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定中间业务的范围。第四,要定期对风险防范体系效果进行评价,查缺补漏,随时调整相关政策,增强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完整性。此外,在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体制方面,应该重点防范信用担保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和咨询、代理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信誉、法律风险以及衍生类中间业务可能产生的交易风险,同时应该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要定期 公开中间业务种类、交易金额、风险价值、盈亏状况等。
(六)加大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在银行内部不同层级机构中培养研发人才、风险管理人才,在分行重点培养引进业务管理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基层重点培养引进营销人才。特别要重点培养引进擅长高端中间业务营销、管理、运作、风险规避的高级人才,为中间业务发展特别是高端中间业务发展奠定人力。
(八)加大产品宣传,扩大业务增收渠道
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效果,积极培养市场需求和客户对银行金融产品的接受能力,提高企业和居民对银行中间业务认知度,便成为拓展中间业务的先决条件。营销工作除宣传手段外,还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中间业务发展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出一支中间业务宣传员、推动员,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初步建立起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格局。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和客源分布情况,留心市场需求,通过柜面分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现场推介会、上门营销等手段,使广大客户不仅了解中间业务的传统品种,而且打造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的战略性产品,不断扩大中间业务市场空间赢利来源。
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21 世纪,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再加上通过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或者与一些科研机构合作来开发新的融资产品,银行既可以创造出新产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完善中间业务服务体系,这样就可以使目前我国日益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大背景下,减少研发费用,减少市场同类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性,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银行通过利用各种科研资源与力量,通过对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升级实现银行贸易融资方式的创新,加快中间业务的转型升级,实现套餐模式优化选择,这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商业银行扩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
除了存贷业务外,银行还能靠什么赚钱?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花旗银行的生财之道: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
我国银行业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了解,在我国四大银行中,中间业务占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四大银行平均仅8.5%左右。由此可见,中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之大。
外资银行进入的“切入点” 目前,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大批外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涌入我国金融市场,一些专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初,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外资银行的存贷业务将不会有很大发展,会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进军我国金融界的“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外资拥有的经营中间业务的强大优势,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强烈的冲击。
在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建设银行今年上半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支净额中占比6.4%,虽然与其去年同期相比提高近一倍,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但是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不收费的。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招行一卡通业务都是不收费的。
是什么在捆住银行手脚?为何国外如此看重的中间业务在我国却举步维艰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惠教授认为,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我国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
其次,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
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业务竞争不规范。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近期才制订实施,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刚性约束。
第四、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使得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不能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
银行业的巨大获利空间 与许多持悲观论调观点的专家截然不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陈炳才认为,巨大的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获利与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入世前的时间及入世后5年的缓冲期,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质量和效益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内银行完全有能力迅速地发展起更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中间业务来。
据中国工商银行杨百宁处长介绍,工行已经开展了理财咨询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在162个城市行的686个网点开办,个人理财中心已达400个,计划发展到1000个,并在经过重点培训选拔的基础上,选配1万名高素质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向社会推出个性化、专家型的个人理财服务。该行还将在全行挑选200万个重点客户实行分类营销和差别服务。
建设银行正在加大力度改进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传统的结算类和代理手续费等业务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比重由60%左右下降到38%,委托贷款、银行卡、结售汇、咨询类业务收入占比有一定提高,特别是代理保险、金融衍生工具等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金融创新产品所形成的收入增长很快。招商银行则极积利用电脑网络开拓中间业务新领域,如网上自助贷款、网上异地汇款等金融服务的收费业务。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急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提醒各银行,应广泛地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要进行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银行在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时一定要合理,没有合理收费,就难以建立银行和社会的合作关系。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经营理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创兴发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中间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4、费用反面存在问题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银行服务收费占收入比例过低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现阶段,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和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主要是现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过低,尤其是人民币结算业务,如电汇、联行服务、承兑汇票、同城结算等业务收费标准长期未调整,业务收入严重偏离银行成本。因此,规范引导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行为,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定价水平,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地位。
面对新的金融形势,要统一思想认识,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正确理解发展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充分认识到他们各自的重要性,同时开拓、协调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像抓存贷业务那样抓好中间业务,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和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向咨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
3、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很多,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由于业务和产品的性质不同,定价决定因素不同,自主定价权不同,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并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改变过去中间业务收费偏低或不收费的现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借助全社会力量,对银行的收费标准进行论证监督;出台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的相关政策时应当慎重,要考虑到广大客户的接受能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银行业协会自律规定,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应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步缩小,为保证经营收益,银行必然要提高和增设银行服务收费,以弥补成本。
4、极大科技投入,引进培养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和关键,加大对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等的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形成多功能、多元化、高效率的网络服务,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为加速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技术的支持和可靠的保证。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主要措施:一是大量培养中间业务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现有的从业人员中选拔精通中间业务、善于钻研中间业务的人员,安排中间业务岗位上,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方面的知识培训,为中间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二是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的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以促进中间业务的管理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迫在眉睫,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核心所在。研究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在当今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传统业务的优势正在日益削弱,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正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电子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间业务在我国已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趋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尽快在经营思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式上转变观念。把开拓中间业务提升到事关商业银行振兴与否的高度上来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中间业务。
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扩大负债、资产业务规模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减少经营风险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增加经营利润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增加竞争地位的需要。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对策宏观上从四方面讲:(1)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更新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战略。(2)按照中间业务的开展,重新设置相应机构。(3)全方位开展中间业务。(4)大力发展电话银行、家庭银行、电子银行,以拓展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完善、快捷的金融服务。(5)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再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应遵循实际出发的原则;效益的原则;服务原则;与传统业务结合的原则。根据他们原则,近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设计有四方面内容:
1、租赁业务;
2、“网上银行”业务;
3、咨询业务;
4、代理业务。其中“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在科技、网络发展的今天尤其重要,要在信用卡的基础上完善、拓展;在网络终端的领域、“短信业务”、“金融e通道”进行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策略
第五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论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
贸易经济系 08级 金融3班
徐彦哲(31号)
摘要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经过二十年的培育,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定产业雏形。本文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作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银行卡业务;现状;挑战;对策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1.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年末增加2.7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2009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214.3亿笔,金额7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3.1%。其中,银行卡业务197亿笔,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30.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3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1.2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
中国银联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银行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格局,使跨行交易成为现实,并增强了银行卡交换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开放性、通用性。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依然保持增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达到69.4亿笔和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66.8%。中国银联对跨行交易资金实行两级清算和轧差清算,在两级清算下,设立银联分公司地区的商业银行分行通过银联分公司清算,其余由总行与银联总公司清算。
1.3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渐形成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于上海。目前已拥有近3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配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
1.4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2009年,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不断加强银行卡风险防范与应对。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和《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政策法规,为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打击、遏止信用卡违法套现等风险问题,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目前,VISA、万事达等跨国银行卡公司采取了发行其标准品牌的双币种卡、投入重金争夺发卡资源和商户资源等手段,已经在中国银行卡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
2.2银行卡发卡的覆盖面不广
由于不少中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联网,严重影响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后劲。欠发达地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不足,对银行金融服务要求停留在低水平、低档次上是造成银行卡业务在当地发展缓慢的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由于结算类和代理类银行卡业务,银行一般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分配也不承担损失,仅收取手续费,属于低风险的金融业务,且投入少、具体操作简单,因此,倍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青睐。受该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银行卡业务档次提升动力不足,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后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欠发达地区赢利能力差、高科技应用程度低、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问题,极大的阻碍了银行卡业务在当地的发展。
2.3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营销措施不力,布局不合理
“尽管近两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说。我国银行卡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6,而瑞典、法国、美国、韩国相应的比例分别高达63、55、27和35。我国持卡人的用卡频率仅为美国的十五分之
一、韩国的五分之一。虽然我国的发卡总量与美国相近,但美国的商户几乎全部可以接受刷卡消费,而在我国消费者只能在大约2的商户刷卡消费。万建华说,“我国已发行的银行卡中95以上是借记卡,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确实不少,但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
2.4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用卡环境有待改善
有的客户把自助银行称作不睡觉的银行,想存就存,要取就取。在商业中心、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自助柜员机总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并成为市民新宠。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用卡环境不佳是从银行卡问世就存在的问题。首先,市民刷卡消费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年过节的刷卡高锋期有时会出现刷卡延时、处理速度慢的现象,ATM、POS机上跨行交易也时有吞卡、死机现象。
2.犯罪分子和不法商户勾结诈骗。盗取银行卡密码的现象层出不穷利用废弃凭条来破取密码;媒体近日对“克隆卡”盗取银行存款一事的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不少储户在ATM机前取钱后,将ATM机打印出的凭条不加任何撕毁等保密措施,就丢弃在地上或是垃圾筒里。这些凭条被在一旁等候的不法份子捡走,再以高科技手段克隆同一卡号的银行卡进行密码破译。盗取银行卡密码的主要方式有:①用假卡、空卡“调包”; ②ATM机假吞卡;③利用假工作人员来骗取;④网银大盗。
2.5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的规模不足
这已经成为现阶段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银行卡是电子货币,广泛接受性是其发展的基础。全国仅有特约商户15万,只占商户总数的2左右;ATM机不足5万台在总量上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受理终端太少,大量中小商户还基本不能受理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不足,还会降低持卡用户用卡的积极性,阻碍银行开发新商家,难以吸引各方投资。解决银行卡问题的对策
3.1大力开发区域银行卡市场
全国只有300多个城市实现银行卡联网,许多中小城镇和农村还没有被覆盖。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开发程度,分别扩大当地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加快联网通用步伐显得格外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配置机具,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效用,改变银行卡业务多年发展中形成的各发卡机构间机具互不通用的现象,避免社会资源浪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银行卡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加快软件开发,完善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清算功能,及时提供网上清算,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等一系列措施,把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客户开发出来。3.2完善用卡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3.2.1改善银行卡系统
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尤其银行卡大部分网点休假,ATM取款、POS机刷卡消费将成为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因此,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银行卡系统的改善工作,如2004年12月28日,中国银联长沙分公司进行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将数据处理系统从长沙分公司处理平台移入到中国银联总公司处理平台,新系统每秒钟最高处理刷卡交易的笔数从50笔提高到1万笔,全力保障了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和银行卡市场实现了飞跃发展。
3.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
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持卡人防范意识
3.3.1 银行卡业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3.3.2持卡用户提高警惕
仔细检查柜员机表面各部位的颜色、痕迹和装置等有无异常后再进行操作。持卡用户不乱丢弃交易凭条,是对自己的存款安全负责所必须做到的。使用ATM机前,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而一旦银行卡被吞,千万不要离开现场,目光要紧盯吞卡处,以防一时疏忽银行卡就被不法分子抽走,然后拨打银行储蓄网点的电话,告知吞卡情况(不必告知密码)。若有同伴,应一人坚守现场,一人去银行办理取卡手续;若无同伴,应在确认是真吞卡(一般是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后,才能离开现场。在ATM机前,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他人操作。ATM机取不出钱时,宁愿多走几步路,更换别处取款,切不可在该ATM机前执着地试卡。
3.4积极引导国民转变消费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银行卡进行个人支出的比例在美国为30,在香港为18,在国内仅为3.3,因而,要大力引导持卡人转变消费观念。第一,要在整个金融行业内部树立信用卡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不是国内同行,而是现金的观念,从业务经营指导方向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附属品的思想,在产品设计定位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工具的做法;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信用卡的知识,加强对年轻一代金融意识的培养,培育年轻人持卡人市场,调动年轻人刷卡消费的需求,带动整体消费意识的增强;第三,着力于进一步优化用卡环境,通过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以经常不断的消费积分奖励活动,刺激持卡人的刷卡消费行为;第四,通过细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热点,借助产品创新,吸引不同类型的持卡人群,通过满足持卡人的习惯性偏好逐步培养其消费意识,并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3.5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要以银行卡为载体,推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要以“新一代”推广为契机,以借记卡为基础,把现有个人银行产品改造创新有机归集到以客户为标志的一个综合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尽快实现针对同一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在外部形成个人产品的联动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3.6政府应对银行卡产业给予充分支持
政府积极搭台,银行大力推动从现实角度出发,在现阶段,国内银行卡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大力倡导推动,才可能较快地发展。通过政策制定,明确银行卡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各家银行根据国家发展银行卡产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银行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拉动下,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才可能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如果政府财政政策如果能够遵循、看到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趋势,适当的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引导,那么,我们中国银行卡产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健康。”同时,“并不主张在银行卡产业当中政府有所作为,如果有所作为的话必须是市场化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智.《中国银联竞争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日报》2010-2-23 2.席华杰.《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消费导刊》2008-23 3.陈星.《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对策浅析》,《经济视角》2008-12(36)4.绍兴忠、金广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高颖.《欠发达地区银行中间业务为何发展缓慢》[N].中国经济时报,2008-08-23 6.张峰.《信用卡危机的反思》,《金融与经济》2009-12(27)7.王国敬,华伟,郭诚实.《利用银行卡诈骗的特点及防范农村》[J].农业.农民, 2006-05 8.邱晓卜.《春节高峰刷卡不再难》[N].潇湘晨报,2007-01-02 9.任超锋.《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09-10-24 10李伟.《央行将进一步落实银行实行制》,《新闻晚报》20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