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都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 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
9.66
52.46
32.28
120.56
收
入
营业收入
746.6
496.57
403.59
595.31 2242.07
净
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
3.1.95
15.42 5.38
比
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看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务收入占比例达13%外,其他几大银行所占比例均较小。据了解,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在70%以上,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莱克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弥补全部支出的73%,香港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然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益比重不超过10%。
2.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较大,创新能力不足
表2 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2001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表
────────────────────────────────────────
总计
结算类
代理类 担保类
银行卡类
房产金融
────────────────────────────────────────
收入占比(%)
24.76
14.12.97
12.23
3.81
────────────────────────────────────────
────────────────────────────
委托贷款
咨询
基金
其他
────────────────────────────
收入占比(%)
15.51
5.37
1.2
20.05
────────────────────────────
从表2中可看出,传统的结算、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40%,咨询、基金类业务仅占约6%。而国外银行与我国银行的收入构成明显不同,见表
3表3 大通银行1999年非利差收入
────────────────────────────────────────
总计
投资银行收入
交易收入
证券销售收入
私有权益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
收入(亿元)
802
21136
1938
312
31收入占比(%)100
14.6
24.16
3.89
10.36
────────────────────────────────────────
────────────────────────────────
信托托管投资管理
其他服务收入
其他收入
────────────────────────────────
收入(亿元)
13.7
1983
5收入占比(%)
16.29
24.72
6.42
────────────────────────────────
可见,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对外投资业和投资管理业务,而且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类业务的依赖性小。虽然在我国有分业的客观因素,但我国中间业务的层次性较低的实际状况也很明显。
3.中间业务的服务收费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7年12月31日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为例:
表4 商业银行结算收费标准单位:元
──────────────────────────────────
银行
银行承
托收承付
本票
单位主
服务项目
汇兑
汇票
兑汇票
委托收款
支票
动查询
──────────────────────────────────
手续费金额
按票面金
1.00
O.50
1.00
O.60
O.50
(每笔)
额的0.5%
──────────────────────────────────
────────────────────────────────
未在银行开户的个人
汇款和办理银行汇票
符合规定的汇票
服务项目
─────────
退汇
本票支票挂失
<5000
≥5000
────────────────────────────────
手续费金额
票面金额1%
0.5
票面金额的1%
(每笔)
────────────────────────────────
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显然,收费只是象征性的,不能从中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是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性措施
(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这也是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利差幅度较大相统一的。根据2003年5月我国商业银行的挂牌利率看: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98%,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31%,利差达3.33%。加上银行吸收的存款有相当一部分为活期存款,其综合利率水平更低,利差也就更大。有了存款,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上存人民银行,就有利润,这就形成了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而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不直接,造成了基层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自我激励不足。近来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对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但在经营理念和观念上始终重视传统的存、贷业务,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及经济效益性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让其自然发展,以至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性及规模性市场营销,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要贯穿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实现“十个转变”,即在经营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样化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上述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都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对上级银行推广的中间业务,只强调一个“有”字,零散地分布在对公信贷、个人信贷、国际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能各自开发、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首先,各商业银行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完善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科目,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其次,建立中间业务初级核算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第三,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各商业银行可考虑改变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能,新成立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第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第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在央行确定的分类指导费率范围内,商业银行费率要与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风险系统相联系,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的转嫁,降低信用风险,增加经营效益。
(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朝以下几方面努力:
1.咨询业务。银行的咨询业务范围极为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项目的投标、合作、建设和生产销售的机会愈来愈多。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咨询业务,以保证有竞争力的国内优秀企业不会因信息滞后或缺少国内银行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信用签证等原因而错失良机,为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帮助。
2.信息咨询业务。开办信息咨询业务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商业银行应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咨询业务。(1)有偿提供可对外公开的金融情报,为客户提供国内外市场动态、外汇、人民币价格走势、信息数据及金融市场方面的服务。(2)开展咨询和市场调查,对企业资信进行评估,对国内外市场动态、贸易政策、关税等进行调研活动。(3)银行受托,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诊断,提供参考。(4)提供中介服务。即银行为客户进行经济合作和商品交易充当中介人,为客户牵线搭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收取中间服务费或交易中间费。
3.代理清理债权、债务、国际金融担保等业务。代理清理债权、债务是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付款单位的开户行督促付款单位按契约履行付款职责的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一是信用担保,即用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保证和促使商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是融资担保,即为融通资金提供担保,如为借款、延期付款、海关免税、保释金、透支和补偿贸易等提供担保。
4.信用卡业务。银行信用卡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挖掘,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业务外,还可大力发展代客买票、预定酒店并预交定金、预定一些消费场所的场地等业务,使得信用卡同时具备一定的IC卡功能。
5.其他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可以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并可逐步向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拓展。如将贷款变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后采取多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实现充分分散化的贷款组合,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再如可通过提供远期合同业务、货币期货合同业务、货币互换等业务来帮助外贸企业回避外汇风险。
(四)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作为连接产品与市场的桥梁,在竞争中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还是宣传费用投入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银行自身对产品缺乏营销,使相当一些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真正形成社会需求。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交通银行对太平洋卡的宣传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9月,交通银行实施全行营销太平洋卡活动,仅一个月集中到街上宣传,并随着“一卡通”、“全国通”的使用,太平洋卡在社会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因此,要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中间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基层,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
1.采取差别营销战略
一是采取差别客户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不同将客户划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采取差别业务营销策略。要有选择、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业务品种。投入资金构建一定的物资技术基础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如结算业务需要网络系统、信用卡需要微机和POS、ATM等等。因此在投入方面也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向重点客户、重点业务倾斜,实现最佳投入产出率。
2.根据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和完善中间营销机构
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营销机构,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来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首先,按业务发展品种设立营销机构。商业银行应调整经营格局,把中间业务切实拿到发展日程上来,转变中间业务战略,一旦找准切入点,就要敢于创新,配置一定数量的既懂银行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员组成机构,实践并推广新业务。其次,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中间业务营销人员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也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要将知识层次高、业务熟练的优秀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二是要从观念上彻底消除中间业务是银行“副业”的思想,大胆重用年轻干部,使年轻员工乐于从事中间业务;三是要加强中间业务营销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紧跟形势;四是要改善分配制度,建立一套对中间业务营销人员的一整套激励机制,通过调整利益关系,分清责、权、利,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关系营销在中间业务营销中的应用
关系营销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主导营销理念,它是指营销活动以建立和巩固与客户的关系为目的,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与客户建立一个互动的长期性关系,以实现企业一段时期利润的最大化。在关系营销中,企业重视的是与客户的关系而非单纯的交易过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客户的价值让度以争取客户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营销,应强调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开展。这不仅是商业银行合法经营的要求,也是确保客户权益的要求。中间业务关系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在利用商业银行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服务的同时,不断增进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客户建立互动的长期关系,使客户成为银行永久的合作伙伴。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在结构、功能、形式等方面入手,规范和优化多种产品,通过不断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与需求的满足,提升客户的价值,赢得客户的长期合作。
(五)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
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上尤为突出。中间业务,尤其是中高级的中间业务,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中间业务系统,采用平台化的设计思路,系统的扩充和叠加就如同搭积木一样。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语音、网络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丰富、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避免每增加一项代理业务都要新开发一套系统。注意与客户的亲近性、方便性;做到系统的独立性和兼容性(独立于主机系统,不影响主机系统的升级,不因主机系统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多种银行接口和多种主机);高性能性;安全性。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流程设计要合理,达到前台工作人员操作简单和客户使用方便、安全、快捷的目的。
(六)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所从事的业务更主要集中在与资本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三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七)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为规范收费行为,维护商业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建议尽快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以此为据,实行中间业务收费明码标价,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客户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制度上,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在调整策略上,本币类中间服务收费标准(包括新增收费项目)采取分步调整、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外汇中间业务采取与在华外资银行同类业务收费标准接轨的办法。在收费标准类型的选择上,采用固定价、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形式。在费率制定主体的选择上,在存贷利率完全放开前,可由银监会统一管理,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协助,在存贷利率放开后可由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制定基础费率,各商业银行自主浮动。
(八)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中间业务虽然风险较低,但绝不是没有风险。开办任何一种中间业务都会存在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度的大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从开始就要将风险防范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不能因为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
1.严控市场准入关,稳妥谨慎开放中间业务市场
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机构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四,随着中间业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
3.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王世豪.大力推进中间业务,拓展收入增长空间[J].城市银行,2002,(3).林之诠,介长利.加快推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N].金融时报,2001-09-01.绕元明,徐音.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问题[J].金融潮,2001,(10).FinancialEnglishTestCommittee,ModelBankingPractices[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AStudyonDevelopmentandStrategiesofCommercialBanks' LIMeng-jue,ZENGXiao-ling
(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HunanBusinessCollege,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ThoughtheChinesebankshavejustbeguntohandleintermediatebusiness,theyarerequiredtodomoreandmorebecauseofthediversificationofbanks'credit.Moreover,withChina'sentryintoWTO,more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IntermediateBusinessinChina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intensivecompetitionsbetweenthelocalbanksandforeignbanksissooncoming,thustheyshouldtrytheirbestassoonaspossibletofocusonadjustingtheirstrategiesfordoingintermediatebusinessthroughgettingagoodunderstandingofit,improvingtheorganizationalstructures,intensifyingnewproductsdevelopment,strengtheningserviceprograms,buildingmoreeffectivepersonneltrainingmechanisms,increasingtheapplic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adjustingchargerates,normalizingchaoticcompetition,andavoidingmarketrisks.Keywords Commercialbank;Intermediatebusiness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5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都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 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 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
9.66
52.46
32.28
120.56
收
入
营业收入
746.6
496.57
403.59
595.312242.07
净
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
3.51.95
5.42 5.38
比
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看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务收入占比例达13%外,其他几大银行所占比例均较小。据了解,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花旗银行等20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在70%以上,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莱克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弥补全部支出的73%,香港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然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益比重不超过10%。
2.对传统类中间业务依赖较大,创新能力不足
表2 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2001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表
────────────────────────────────────────
总计
结算类
代理类
担保类
银行卡类
房产金融
────────────────────────────────────────
收入占比(%)
24.76
14.1
2.97
12.23
3.81
────────────────────────────────────────
────────────────────────────
委托贷款
咨询
基金
其他
────────────────────────────
收入占比(%)
15.51
5.37
1.2
20.05
────────────────────────────
从表2中可看出,传统的结算、代理业务收入占
比约40%,咨询、基金类业务仅占约6%。而国外银行与我国银行的收入构成明显不同,见表
3表3 大通银行1999年非利差收入
────────────────────────────────────────
总计
投资银行收入
交易收入
证券销售收入
私有权益
────────────────────────────────────────
收入(亿元)
802
21136
1938
312
831
收入占比(%)
14.6
24.16
3.89
10.36
────────────────────────────────────────
────────────────────────────────
信托托管投资管理
其他服务收入
其他收入
────────────────────────────────
收入(亿元)
13.7
1983
515
收入占比(%)
16.29
24.72
6.42
────────────────────────────────
可见,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知识含量较高的对外投资业和投资管理业务,而且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对某一类业务的依赖性小。虽然在我国有分业的客观因素,但我国中间业务的层次性较低的实际状况也很明显。
3.中间业务的服务收费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服务收费价格的严重偏低。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7年12月31日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有关结算收费为例:
表4 商业银行结算收费标准单位:元
──────────────────────────────────
银行
银行承
托收承付
本票
单位主
服务项目
汇兑
汇票
兑汇票
委托收款
支票
动查询
──────────────────────────────────
手续费金额
按票面金
1.00
O.50
1.00
O.60
O.50
(每笔)
额的0.5%
──────────────────────────────────
────────────────────────────────
未在银行开户的个人
汇款和办理银行汇票
符合规定的汇票
服务项目
─────────
退汇
本票支票挂失
<5000
≥5000
────────────────────────────────
手续费金额
票面金额1%
0.票面金额的1%
(每笔)
────────────────────────────────
这一标准严重偏低,一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甚至抵不上银行因此而付出的相关费用。显然,收费只是象征性的,不能从中体现出银行经营服务的性质。另外,其他一些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明确的定价,或者是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性措施
(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这也是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利差幅度较大相统一的。根据2003年5月我国商业银行的挂牌利率看: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98%,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为5.31%,利差达3.33%。加上银行吸收的存款有相当一部分为活期存款,其综合利率水平更低,利差也就更大。有了存款,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上存人民银行,就有利润,这就形成了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追求资产规模、以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而发展中间业务,其收益不明显、不直接,造成了基层行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自我激励不足。近来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对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但在经营理念和观念上始终重视传统的存、贷业务,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
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及经济效益性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让其自然发展,以至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性及规模性市场营销,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要贯穿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实现“十个转变”,即在经营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样化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上述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都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对上级银行推广的中间业务,只强调一个“有”字,零散地分布在对公信贷、个人信贷、国际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能各自开发、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首先,各商业银行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完善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科目,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其次,建立中间业务初级核算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第三,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各商业银行可考虑改变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能,新成立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第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第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在央行确定的分类指导费率范围内,商业银行费率要与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风险系统相联系,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的转嫁,降低信用风险,增加经营效益。
(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朝以下几方面努力:
1.咨询业务。银行的咨询业务范围极为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项目的投标、合作、建设和生产销售的机会愈来愈多。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咨询业务,以保证有竞争力的国内优秀企业不会因信息滞后或缺少国内银行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信用签证等原因而错失良机,为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帮助。
2.信息咨询业务。开办信息咨询业务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商业银行应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咨询业务。(1)有偿提供可对外公开的金融情报,为客户提供国内外市场动态、外汇、人民币价格走势、信息数据及金融市场方面的服务。(2)开展咨询和市场调查,对企业资信进行评估,对国内外市场动态、贸易政策、关税等进行调研活动。(3)银行受托,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诊断,提供参考。(4)提供中介服务。即银行为客户进行经济合作和商品交易充当中介人,为客户牵线搭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收取中间服务费或交易中间费。
3.代理清理债权、债务、国际金融担保等业务。代理清理债权、债务是接受客户的委托,通过付款单位的开户行督促付款单位按契约履行付款职责的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一是信用担保, 即用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保证和促使商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是融资担保,即为融通资金提供担保,如为借款、延期付款、海关免税、保释金、透支和补偿贸易等提供担保。
4.信用卡业务。银行信用卡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挖掘,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业务外,还可大力发展代客买票、预定酒店并预交定金、预定一些消费场所的场地等业务,使得信用卡同时具备一定的IC卡功能。
5.其他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可以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并可逐步向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拓展。如将贷款变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后采取多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实现充分分散化的贷款组合,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再如可通过提供远期合同业务、货币期货合同业务、货币互换等业务来帮助外贸企业回避外汇风险。
(四)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作为连接产品与市场的桥梁,在竞争中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还是宣传费用投入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银行自身对产品缺乏营销,使相当一些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真正形成社会需求。交通银行对太平洋卡的宣传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9月,交通银行实施全行营销太平洋卡活动,仅一个月集中到街上宣传,并随着“一卡通”、“全国通”的使用,太平洋卡在社会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因此,要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中间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基层,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
1.采取差别营销战略
一是采取差别客户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不同将客户划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采取差别业务营销策略。要有选择、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业务品种。投入资金构建一定的物资技术基础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如结算业务需要网络系统、信用卡需要微机和POS、ATM等等。因此在投入方面也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向重点客户、重点业务倾斜,实现最佳投入产出率。
2.根据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和完善中间营销机构
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营销机构,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来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首先,按业务发展品种设立营销机构。商业银行应调整经营格局,把中间业务切实拿到发展日程上来,转变中间业务战略,一旦找准切入点,就要敢于创新,配置一定数量的既懂银行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员组成机构,实践并推广新业务。其次,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中间业务营销人员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也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关键。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要将知识层次高、业务熟练的优秀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二是要从观念上彻底消除中间业务是银行“副业”的思想,大胆重用年轻干部,使年轻员工乐于从事中间业务;三是要加强中间业务营销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紧跟形势;四是要改善分配制度,建立一套对中间业务营销人员的一整套激励机制,通过调整利益关系,分清责、权、利,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关系营销在中间业务营销中的应用
关系营销是目前国际上新兴的主导营销理念,它是指营销活动以建立和巩固与客户的关系为目的,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与客户建立一个互动的长期性关系,以实现企业一段时期利润的最大化。在关系营销中,企业重视的是与客户的关系而非单纯的交易过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客户的价值让度以争取客户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营销,应强调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开展。这不仅是商业银行合法经营的要求,也是确保客户权益的要求。中间业务关系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在利用商业银行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服务的同时,不断增进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客户建立互动的长期关系,使客户成为银行永久的合作伙伴。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在结构、功能、形式等方面入手,规范和优化多种产品,通过不断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与需求的满足,提升客户的价值,赢得客户的长期合作。
(五)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
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
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上尤为突出。中间业务,尤其是中高级的中间业务,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中间业务系统,采用平台化的设计思路,系统的扩充和叠加就如同搭积木一样。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语音、网络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丰富、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避免每增加一项代理业务都要新开发一套系统。注意与客户的亲近性、方便性;做到系统的独立性和兼容性(独立于主机系统,不影响主机系统的升级,不因主机系统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多种银行接口和多种主机);高性能性;安全性。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流程设计要合理,达到前台工作人员操作简单和客户使用方便、安全、快捷的目的。
(六)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人员较为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所从事的业务更主要集中在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因此,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三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开发队伍中来。四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七)调整并制定收费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为规范收费行为,维护商业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建议尽快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以此为据,实行中间业务收费明码标价,自觉接受人民银行监管以及客户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制度上,应坚持收入与支出匹配、风险与收益对等、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原则,坚持以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市场状况和客户承受能力。在调整策略上,本币类中间服务收费标准(包括新增收费项目)采取分步调整、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外汇中间业务采取与在华外资银行同类业务收费标准接轨的办法。在收费标准类型的选择上,采用固定价、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形式。在费率制定主体的选择上,在存贷利率完全放开前,可由银监会统一管理,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协助,在存贷利率放开后可由中国银行同业协会制定基础费率,各商业银行自主浮动。
(八)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中间业务虽然风险较低,但绝不是没有风险。开办任何一种中间业务都会存在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度的大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从开始就要将风险防范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不能因为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
1.严控市场准入关,稳妥谨慎开放中间业务市场
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非零性”的特性,监管机构应严控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关。即
金融监管当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做好有关中间业务审批或备案工作,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
首先,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类制定不同的风险系数和费率系数。其次,要根据审慎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从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出发,适时调整有关风险系数,做到动态监管风险,改善金融监管方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制度,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建立可靠的预警体系,提高金融预测及化解风险的能力。第四,随着中间业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商业银行逐步向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实行监管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监管国际化的需要。
3.建立完备的中间业务监管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世豪.大力推进中间业务,拓展收入增长空间[J].城市银行,2002,(3).[2]林之诠,介长利.加快推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N].金融时报,2001-09-01.[3]绕元明,徐音.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问题[J].金融潮,2001,(10).[4]Financial English Test Committee,Model Banking Practices[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A Study on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termediate Business in China
LI Meng-jue, ZE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unan Business College, Changsha , 410205, China)
Abstrac
第三篇: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模版]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受微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发展仍相当落后。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达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39%;目前,该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竟高达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高的约6%一8%,低的不足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一)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观念、机制、人才均不适应
1.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多数商业银行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了占领信贷市场,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甚至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一些银行为拉存贷款业务,不惜倒贴、不计价格、不计成本,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利益。
2.商业银行在实施中间业务收费方面步调不一致。如有的商业银行倡导对信用卡收费,有些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有些行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意,致使收费难以实施。又如代发工资业务数额较大,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商业银行间协商不一致而没有收费,只有个别地区的代发工资业务做到了每人每月一元钱由单位代交。结果表明,银行之间协商一致和对客户宣传到位,并没有发生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反使客户认识到银行收费可以接受。结果当然是所有的银行都收益。
3.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4.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
5.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开拓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已成为技术含量高的品种发展的障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商业银行想开展而难以开
展。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但因人才缺乏,人员不到位,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
(二)从外部来看,市场环境不佳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政策不统一。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给予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和动力,然而,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政策并不配套,原有收费法规政策缺乏一致性,直至 2003年6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价格管理的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规范性,致使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误解与纠纷时有发生。如2003年5月份,某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该市物价局联合发文,为整治企业经营环境而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并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如工商、税务、财政、审计、司法、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电力、通信等部门和行业进行重点检查。但物价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把银行这样的企业纳入了重点检查对象。而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中除了支付结算按政府指导价外,其余均按市场调节价执行,表现在银行与客户签订各类协议。而物价局认为银行收费没有依据,要对银行收费进行清理整顿。据反映,物价局要求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实行报批制,重新核定银行的收费标准。而工商部门认为商业银行各网点开办的收费业务在网点的营业执照上并未注明,属于超范围经营,如未注明代理保险等。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已被罚款,有的商业银行正就此事与工商部门交涉。有些工商部门还认为银行为鼓励持卡消费对超过一定消费额进行奖励属于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手续费退费政策得不到很好地执行。按规定,代扣利息税中的2%作为商业银行的手续费,但有的税务部门不认真执行政策,退费不积极,银行与其多次协商无果,致使退费无限期搁置。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自1999年11月开征利息税以来至2003年6月份,税务部门应返还该行全省代扣利息税手续费1592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协商,返还1153万元,还有439万元未收回来。而其总行要求代扣费用进大账,否则视为贪污、挪用,目前该行只能先用营业费用垫支。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客户付费意识不强。客户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应当的,吃惯了免费的午餐,一旦收费,客户抵触情绪很强,出现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如某行对借记卡试着先收取一半即5元的年费,就使该行流失了一批客户;又如,2003年7月份,某省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较上月下降3.83亿元,其中,活期下降5.58亿元,原因主要是该行的总行要求从2003年 7月份开始对异地存款实行收费,致使那些使用此项业务较多的客户清户转行,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认识。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越来越小,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将大幅下降。到2005年,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如不未雨绸缪,竞争优势不多。爱立信南京公司转投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事件,无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震惊与思考。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转变“中间业务只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派生业务”的观念,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真正将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不同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
(二)规范中间业务收费。2003年10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办法》把收费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收费价格混乱的局面即将结束,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将走向规范,并将从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但《办法》中的 20条基本都是原则性的,商业银行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给中间业务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依据。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环境和政策导向;二是应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应由协会牵头,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中间业务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磋商,达成共识,对拖延、拒绝缴纳手续费的单位或变相要价的委托方,商业银行要协商一致,联合行动,让客户“待价而沽”、炒银行的现象不再发生,以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三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尤其加入WTO以后,政府应尽快将条块性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一切中间业务的有关事宜,制定发展目标、新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计划,开展中间业务统计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通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检查监督本系统全省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品种繁多,有的业务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如建立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等。
(六)加快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信誉等于一身的特殊业务,因此,中间业务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员工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具有创新意识;既要熟悉银行业务,又要懂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其他金融与非金融业务;既要懂人民币业务,又要懂外币业务;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懂市场营销;既要了解国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又要了解国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与趋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中间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引进人才,培训现有员工,对自学成才或在培训中、在业务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决策层的领导也要尽快掌握关于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决策层的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平生。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探讨[J].银行与经济,2003,(3)。
[2]陈旭。WTO与外汇中间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相关热词: 银行
第四篇: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浅谈
一、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的意义
1.发挥潜力,对效益的贡献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英国由28.5%上升到41.1%。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不过5%-8%,中间业务利润显得捉襟见肘。巨大的差距,让国内银行业认识到了中间业务是一块尚待深挖的“金矿”。
当然,由于利益的驱动,也给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提供了契机和条件。银行通过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挖掘中间业务市场潜力,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就拿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广泛开展的个人理财这项中间业务来说,在我国有调查表明,80%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70%的客户表示在接受理财服务后愿意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中国工商银行杨百宁处长说,正是意识到个人理财服务潜存的商机,工行已经在全国160多个城市近700个网点开展了理财咨询服务,个人理财中心已达400余个,计划发展到1000个,为此将选配1万名高素质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向社会推出个性化、专家型的个人理财服务。
回想当初,银行在开办一些免费中间业务的过程中,的确培养了不少客户资源。发展到现在,不断增加的成本支出,让银行的经营者们普遍感到不堪重负。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银行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以往对业务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根本就没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和利润源去进行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少收费、免费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方式开展中间业务,以此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出现恶性竞争局面,相应地使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慢慢形成了享受中间业务免费服务的观念。
2.必要性:WTO的承诺、同业竞争、混业的趋势,提高自身生存和竞争能力
入世五年后,国内主要城市必须全方位地向外国银行开放;五年至七年内,人民币资本项目也必须有限度的开放,从而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硬通货。
如果国内银行的不健全状况得不到根本的改变,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就会得到推迟。而在外界压力下被迫开放,会加速资本外逃,导致人民币贬值;中国将重蹈东南亚和韩国的覆辙。若中国不按照世贸组织所规定的时间表履行其开放义务,外资的流入就会急速下降,直接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压力。近年来,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加大。因此,改革的挫折会使中国付出极大成本。在全球化如火如茶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也不甘心永远做储蓄者。总之,中国的银行改革必须和时间赛跑。
综上所述,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为银行松绑,使银行从单一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增强其竞争力。国内银行应乘两岸三地统一市场形成的东风,做三地经济整合的中间人。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为国有银行全面迎接外国银行竞争提供了练兵的机会,中国的银行应走在世贸规定的时间表前,才能保持吸引外资的势头(“法国兴业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市场报》2002年04月22日第四版)。
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理念:效率、发展方向、前瞻性的眼光
专家分析,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客户竞争、业务竞争和人才竞争上,其中又以客户竞争最为激烈。外资银行在中国主要从事的是融资、贷款和外汇交易等业务,客户主要定位于进出口企业和需要资金量比较大的企业。今后几年,外资银行的业务增长将主要来自本地客户,中国银行业的优质客户正是它们的重点目标,尤其是像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这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将被它们首先“锁定”。
(二)队伍
“银行的日子越往后走越不好过了”,成都某银行一负责人在回味银行过去的无限风光之余感慨万千。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安无事”地过得有滋有味,“饭”也吃得很均匀。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在2至5年内逐步放开金融市场,这种“衣食无忧”的好风光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前段时间发生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可能狠狠地撞击了沉湎于安乐窝的国内银行的腰杆,让国内银
行有了那么一点点“痛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已有400多家,其中200家正开门纳客,30多家开始了人民币的业务试点。银行业人士认为,虽然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仅占2%,但5年后外资银行的业务获得巨大发展,在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将占据3%以上的份额。面对外资银行的剑气逼人,中资银行能沉着应战吗?
1.外忧:“大好河山”面临“蚕食”
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的“跑道”,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面对面地“过招”了。那么,面对外资银行的步步紧逼,中资银行如何应战,从而保护“大好河山”不致“水土流失”呢?金融遭遇战才刚刚开始,“爱立信熊猫事件”也不过是中外资银行“短兵相接”的一个信号。西南财经大学博土生导师李教授认为,目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还有
一些限制,而且跨国银行本身也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多家外资银行瓜分市场“蛋糕”是“多赢”还是“多亏”现在还难下定义。因为竞争本身是互动的,跨国银行在早期或某一个“时间段”发展中间业务可能是咄咄逼人,但国内银行凭借“土生土长”这一先天优势作出一些应对,更新在金融市场中的“打法”,守住既得的“胜利果实”也并非难事,国内银行的“水土”不会“流失”。需要直面的是,中资银行在银行服务及金融产品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中资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做好服务。
四川省银行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说,中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在于“抢客”这方面,“爱立信熊猫事件”就充分揭示出外资银行的矛头直指高端客户,中国银行业60%的收入来自10%的客户,而国际银行业中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中资银行10%的优质客户资源将成为外资银行相互争夺的焦点。战火烧到门前,国内银行业奋起自卫,这从一些银行积极“备战”动作中窥见一斑。尤其是在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推广产品方面,已有不少银行“动”了起来。最明显的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日前宣布降低信用卡申请门槛。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资金清算灾难备份系统也正式投入运行。而央行已批准工商和中信两家银行受理因私购汇业务,加上中国银行,人们可以选择的购汇渠道已增加为3家,其他几家商业银行也准备扩充自己的外币业务。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外资银行的兵临城下,中资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了。
2.内患:如何让“水土”不遭“流失”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分为“两条战线”作战的方式,首先是在金融业务上的竞争,如目前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开业之初就“捞”了3个亿的存款。其次是人才的竞争,据记者了解,浦东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和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在筹备期间,人事框架已基本搭建完好,在招聘广告打出后,吸引了数千名应聘者前往应聘。其提出的应聘人员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一些重要岗位、部门骨干不可避免地流走了,而某国有银行一重要部门的人员几乎被“一锅端”。成都一银行人士提到这点时认为,对老银行而言,流失的不仅仅是人才,流失的还有一些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大客户。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国内银行业在紧张“备战”外资银行的同时,也在采取“御敌于门外”和“安内政策”,即做到优质客户不“另投他处”和人才不外流。可以这样说,国内银行目前像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银行号称钱老虎,总是抱着一种“莫奈我何”的姿态,“爱立信熊猫事件”无疑给国内银行的这个姿态作出回应的表示。前不久,国内一家媒体以“谁动了中资银行的奶酪”为题透析了在中外资银行的短兵相接中,中资银行丢失市场份额的时代已开始。据一次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目前外资银行代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所以银行业人土认为,在“狼来了”之时,中资银行要冷静,沉着应战才是致胜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在竞争中,中资银行不但要看紧钱袋子(优质客户资源),还要看住人才这块阵地。
四川银行行业协会负责人说,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能够给人才提供一种归宿感、成就感,更主要的是给人才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做到以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同时,在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之时,防止简单的悲观和抱怨情绪在中资银行基层员工中的扩散。因为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职员的骄傲,如今可能荡然无存。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伴随银行裁员和效益下滑,取而代之的是职员内部另一个极端的悲观情绪和对经营体制的简单抱怨,银行在
稳定军心方面应该做出一些“技术性”处理,因为有必要看到,银行“人才”还是短期内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相对优势所在。
(三)合作联盟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银行一直作为金融业的老大,而今老大的位置已经远不如从前了,这样的日子将逐渐成为历史。
“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界限。”经济学家萧灼基如是说。
探索银证合作的过程,必将面临来自立法、监管以及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自身的很多的挑战,也面临着设置必要的防火墙,以隔绝证券市场可能的风险向银行业转化的挑战。但不管如何,改革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银行资金进股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实际问题也并非银行资金不能进入股市,而是银行资金缺乏控制地流入和无条件地流出。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没有有效对接,也没有较为周全的计划引导资金进入和退出。究其实,造成股市巨大波动的根本原因就是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名不正,言不顺。“当我们严格禁止银行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时,必须开通银行资金合法、合理、合规进入股市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银行界人土、相关官员对此达成共识:必须拓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渠道。当前,制约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有效对接渠道的是管理层一直坚持的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在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大势所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已经提上日程。
而事实也表明,管理层正在做相应的探索。
(四)金融信息化
在传统的意义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
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金融企业要想成为“快鱼”,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而这三项都与信息技术分不开。如此说来,从金融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加速金融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国外金融企业使用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这些比我们国内的金融企业更先进;而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在加强金融行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比我们更有经验。一般来说,国外金融企业使用更多、更全面、更成熟的现代化工具,包括在风险评估与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辅助金融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等,都比我们的先进、成熟、规范。而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的金融企业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装备落后的国内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年来,国内的金融企业在物理网点的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金融企业曾经把服务网点的多少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一旦外资银行使用网络技术,而且和国内的网络结成战略伙伴,建立共享的客户型战略联盟,那么我国目前现有的遍布全国的几十万个物理网点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而且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这种物理网点服务渠道很有可能成为包袱。当初,美资金融企业进入日本的时候,就曾通过与日本的邮政系统联盟,利用日本邮政已经具有的网络,迅速地占领了日本的金融市场;而后来美资进入香港,就和香港的房地产商和保险经纪商合作,克服了物理网点的不足,迅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
挑战固然迫在眉睫,但机遇也在身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金融企业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发展、创新机会。招商银行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地位与国内的“四大银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招商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使得招行获得了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在同业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同时,信息化为传统金融企业新的经营和服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网络为基础,金融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如通过信息化,传统的银行将由原来的储蓄、信贷等基本业务转向储蓄、信贷、投资、咨询、中间业务等多方面发展的业务。信息化使得金融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第五篇: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它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然而它又具有立足地方、服务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先天优势,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走联合、重组、并购和上市的资本运营之路。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个体工商企业“开户难,结算难、存款难,贷款难”的现实问题。当时城市信用合作社总体的状况可以概括为:机构数量多,经营规模小、人员素质低、资产质量差。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增加这些机构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为了方便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管,从1995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合并重组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9月底,中国已建成城市商业银行113家,资产总额达到18833亿元,占所有银行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
5.1%.营业网点数接近6000个,从业人员则超过了1O万人,业已成为中国银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全国的1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城市信用社、城市内农村信用社及金融服务社合并而来,所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之初起就具备了其先天不足的弱势:
(1)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比较薄弱
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不长,普遍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特别是目前资产质量不高直接成为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原因。造成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过大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就是在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初期,由于缺乏管理和有效的制度制约,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清产核资工作不严密、资产质量风险、财务风险没有得到充分披露和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准备造成的;另外,地方性行政干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及社会总体信用不佳造成的银行资产状况的恶化,加之近些年监管不力所导致。
(2)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地方性特征明显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基本上都由原来各地市的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由于其经营范围受区域性限制,决定了其业务经营受到狭小的地域限制。因此,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与地方性特征十分明显。随着入世保护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的地域限制将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1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却没有一家实现跨区经营,而全部是局限于所在城市的“盆景式生存”。
(3)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
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未能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较高,个别城市商业银行违规、违法经营情况比较严重,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金融分析和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也亟待提高。这一切都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4)个别地区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突出
由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前后没有按照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剥离和处置历史遗留的包袱,加上个别银行在经营管理思路中存在的问题,一些银行的风险越来越突出。在城市商业银行总体资产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呆帐核销的力度明显不足,这无疑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埋下了隐患;另外,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难以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抗风险能力弱,又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越来越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外资银行的进入势必导致进一步瓜分国内市场的加剧,各家银行将倾尽全力争夺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这对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不利的;同时外资银行先进经营理念的实施,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入,先进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展开,先进人力资源战略的运用都将给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
2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战略定位
金融管理层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定位是“市民银行”,即它们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以及机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这一根基;其组织形式、经营规模等决定了它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特性;员工素质、内部管理、经营水平以及风险控制等与大企业、大集团、高新技术企业不相适应。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自身特性决定了立足地方、服务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首先,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开看,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各种经济成份中的最具活力的部分,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中小企业虽然存在机制灵活的优势,但是在发展中经常遇到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需求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就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企业,城市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把握国家这一经济发展脉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其次,从金融行业环境来看,目前,我国的金融格局基本上仍是国有银行一统天下,而且国有银行出于规模经营的利益考虑,主要以国有大中企业为客户对象,为其提供信贷资源。广大的中小企业则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这种情况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协调的。针对此状况,国家在近期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的措施之中强调“应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建设,实现多种形式并存、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金融体系。”这表明,改革旧的金融体制,建立非国有独资的甚至是完全民间经营的金融机构,逐步实现金融机制机构在所有制上的多元化和经营规模的多样化,是新形势下的需要。随着这项改革的全面推行,将为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提供发展的宽松环境。
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给出了明确的思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上就推动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改革创新指出,城市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加快实施改造和重组。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等手段,综合化解历史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银监会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联合重组。通过联合、并购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发展,从而突破单个城市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
因此针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增强资金实力,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股权结构,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扩大规模,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盈利能力,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4城市商业银行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1)运用资产重组手段进行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不良资产比重过大、资本充足率较低是目前压在城市商业银行头上的两座大山,而通过资产置换、不良资产剥离等手段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的问题。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在200
2年,山东省交通厅与威海市政府签订了《贷款置换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协议》以解决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和累计亏损严重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威海市政府指定具有贷款资格的承贷单位,向威海城市商业银行借款人民币8亿元,收购该行等额不良贷款本金及表内、外利息。由于该贷款是专项用于剥离不良资产,不同于一般经营性贷款,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和威海市财政的承受能力,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同期同档次法定利率计收利息,其中超出成本利息部分在扣除按规定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由银行回购核销等额不良贷款本金;贷款利息列入威海市财政预算按季支付,本金通过逐步核销及政府享有的投资分红逐步偿还。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这种以政府贷款置换银行不良资产的做法,有效的化解了银行的风险,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2)以体制联合与合作形式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做强做大
从当前商业银行的状况看,彼此间加强联合与合作,走联合发展之路是一种必然选择。这不仅是顺应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和银行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入世”挑战,寻求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客观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结成战略联盟是一种较为紧密的联合形式,成员之间从业务往来、经营战略,对外关系上开展全方位的合作。首先,联盟成员间业务上加强合作,建立联盟内统一的电子联行系统,开办通存通兑等业务。其次,在经营策略上,联盟成员应协调一致,避免内部过度竞争。这一种做法就是在全国按大经济区组建城市联合商业银行。该银行按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设立,为一级法人,总行设在区域内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在辖区内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这样,全国可组建5-8家城市联合商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公会,形成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联合体。城市联合商业银行,仍以辖区内各城市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大企业、大项目的生产和建设。各城市的政府部门通过行使股东权力参于对城市联合商业银行的管理,不直接干预其经营活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比如,2001年,深圳、南京、贵阳、大连、武汉、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发起构建了“六行战略合作体系”;2002年,以大连市商业银行为联盟主席的东北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组建了“东北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2005年12月,在吸收合并安徽省内的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北、蚌埠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徽商银行正式宣布成立。应该说,对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通过类似的业务合作和合并来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发展空间,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做法。
(3)采取市场并购手段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追求成长有两条途径可循,一是寻求内部增长,即在内部追加投资,扩充资产总额和金融产品生产规模;二是追逐向外扩张,通过并购迅速提高资本和资产规模,并借助协同优势提高竞争力。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之间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本和资产的优化和重组势在必行。城市商业银行属于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除与不利地位,因此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迫切要求通过资本和资产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整合。
在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异军突起,成为继外资之后介入城市商业银行充足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兴业银行跨省收购佛山城市商业银行就这一重组方式的典型。因其首开股份制业商业银行跨省收购城市商行的先河,备受各方面关注。兴业银行2004年9月中旬进入对佛山城市商业银行的尽职调查阶段。收购完成后,佛山城市商业银行所属二十多家机构网点全部改换兴业银行的招牌。兴业银行希望通过收购佛山城市商业银行,进入佛山金融市场,促进兴业银行进一步做大做强。除了看好发展前景,将佛山市商业银行二十多家机构网点尽收旗下,是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城市商业银行获得的最快的回报。在这一点上,兴业银行的收购举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长期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
一直苦于经营机构网点太少,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不仅投入大而且业务走上正轨也需要假以时日,至于跨区设立新机构更由于监管部门设立的门槛较高而难有一个理想的发展速度。而通过介入城市商业银行重组,不仅可以相对低的成本实现机构规模的扩展,而且可以迅速进入当地市场,这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4)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
长期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不是很明晰,内部治理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地方政府仍然在各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它们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干预较多。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优化股权结构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起点,城市商业银行如果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国内外高素质的战略投资人,就可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降低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一股独大”的地位,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现象。另外,如果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上市就可以建立起常态的资本补充机制和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国内实现上市的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在这两个方面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上市为其保持快速扩张势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撑。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资本补充和公司治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外力的推动,通过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城市商业银行至少可以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尽快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可以引入先进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公司制度;三是学习国外同业产品,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四是补充资本金,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另外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进行更有效的资本运营,进而更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间的联合以及并购重组。比如,北京市商业银行在准备上市之前成功引入荷兰国际集团和德意志银行两家外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这无疑为其他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有理由相信,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的逐步开放,城市商业银行业这种内外资的嫁接还将不断的上演,这也必将给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兰州市商业银行:《准确定位规范经营科学管理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2]陈愚。在深化和加快金融改革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广西金融研究[J],1998,11.[3]赖小民:《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4]刘剑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及策略选择。金融研究[J].1998,9.[5]王辉民。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济南金融[J],2000,12.[6]阎冰竹。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金融[J],1999,1.[7]吴明理,于雷。行政行为与监管行为的动态优化:威海市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化解个案研究。金融研究[J],2003,3.[8]马志斌。城市商业银行应走联合发展之路。金融教学与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