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推荐]

时间:2019-05-12 03: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推荐]》。

第一篇: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推荐]

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

金融市场部 刘勇军

近日,由总行人力部牵头,我作为金融市场部的人员参加了由东方斯丹在上海举办的《最新政策框架下投行业务顶层设计、产品详解与存款方案设计》的培训课程,收益良多。如果单从培训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次有关企业结构化融资以及解决银行存款问题的一些方案的培训,虽然是一次有关投行结构化融资的培训课程,但是站在金融市场部的角度来看,这次培训却又是一次有关同业业务过去与将来的大梳理,因此我把此次学习的心得的标题定为《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

结构化融资其实是投行业务的范畴,为什么可以放在与同业业务发展一起来论述?其实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投行端看来,不管这个产品方案如何,最终的目的是将企业所需要的资金给企业,如果是以贷款的方式给予,则会受到存贷比的限制,规模有限,于是诞生了大量的与证券、信托甚至其他银行合作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同业机构合作的方案,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同业机构把资金给予需要的企业。而在金融市场部来说,不管这个企业通过何种方式的包装来拿到资金,最终的资金来源都将会是金融市场部通过某种媒介来给予,但是金融市场部不是每种模式或者每个企业都会愿意去投资,这就是目前各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不同的根本点。从监管层面来说,由于存贷比大大的限制了银行业务的发展,监管机构也是知道各机构的这么倒腾的模式,所以各种监管措施接踵而来,特别是近一年来,“8号文”、“107号文”、“127号文”、“140号文”、“35号文”层出不穷,目的是为了让那些“见不得光”的类信贷业务浮出水面,在阳光下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次投行业务的培训,本文将主要以梳理同业业务发展为主线。

一、结构化融资催生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伴随着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家银行同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银行资产扩张过快,导致资本需要不断补充,通过股东不断的增资扩股或者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二是信贷规模受到管制,对于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国各家银行,利润无疑受到了限制。为保持盈利水平,各家银行不乏野心和斗志,不断创新出理财产品、银信合作及同业业务等资产扩张工具,解决资本消耗过快和信贷额度受限这两大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业业务倒腾信贷资产,使这些资产存活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存贷款业务范围之外,成为各家银行屡试不爽的方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的利润需要让结构化融资成为催生同业业务发展的动力。同业业务相对于存贷款业务的优势根据,在笔者看来有如下几点:

1.不受存贷比的约束。但其实所谓的贷存比不超过75%,也只是对于存款、贷款的比重限制,例如吸储100万,最多只有75万可以拿去放贷,剩下的25万,一部分作为流动资金,一部分上交存款准备金,如有剩余,还可自由配置债券等资产。

2.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在中国,上交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也是有利息的,只是利息较低,不划算,所以如果有剩余的资金不用上缴央行而是用来投资,则会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入。

3.没有拨备覆盖率指标不受拨贷比束缚。(同业也计提减值准备,只是不受监管指标限制而已)就贷款来说,按2.5%的拨贷比计算,等于每年的贷款新增额,当年所得利润已经全部计提了拨备,要第二年才能实现利润。(即使利差最高的民生2011年的利差也只有2.96%,这个利差还要扣除业务管理等成本。)

4、同业风险资产权重相对较小。根据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为3个月以内20%、3个月以上25%,而常规贷款业务的风险权重很高,比如投向工商企业的,风险权重为100%,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同业资产风险权重都是按20%至25%计入,仅相对于银行的同业能这么算。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二、结构化融资催生同业变形

(一)银信合作——潘多拉魔盒的打开

上文提到银行由于各种监管指标而不得不被动的腾挪信贷资产,而腾挪信贷资产可以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

1.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银信合作将理财资金投向信贷资产 银行表内信贷资产表外化主要借助于理财和信托。在这个过程中,核心要素是银行把一部分负债通过理财产品转移至表外,同时通过信托这个通道转移表内资产。图1是最简单的运作模式,也是最初发展的主要模式,不过这种模式目前已经被监管禁止。

图1: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投资运作图

银行募集到钱后,购买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钱转移至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将钱转移给企业。总结(见图1):信托公司去做贷款,然后卖给银行。

2.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就是信贷资产双买断方式,简单来讲就是“即期买断+远期回购”。这种方式在操作时,转让行与受让行签署买断合同,信贷资产从转让行资产项下转出;同时双方签订远期回购协议,受让行也将该笔信贷资产放在表外。通过这样的一笔交易,该笔信贷资产在转让行和受让行同时消失,需计提的风险拨备相应减少。这种核算方法极不合理,但是到了2009年下半年,各大商业银行的“双买断”业务一度轰轰烈烈。针对此次大规模的信贷资产腾挪,2009年12月23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图2:单一信托回购模式

抽屉协议暗保模式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操作模式,通常是B银行由于信贷额度或贷款政策限制,无法直接给自己的融资客户贷款时,找来一家A银行,让A银行用自己的资金设立单一信托为企业融资。这种模式下,B银行作为风险的真正兜底方,与A签订承诺函或担保函(暗保),承诺远期受让A银行持有的单一信托受益权或者基础资产。这里B银行有两种兜底方式,一种是B银行出资受让信托受益权,另一种是B银行直接收购针对融资客户的基础资产。

前一种方式的优点是银行不用在表内发放一笔贷款,不用真实占用企业的授信额度。但缺点有两个:(1)如果B银行用资金受让信托受益权,这样B银行成为信托受益人,但问题是信托计划并没有就此终止,信托到期时信托计划无法结束,就会发生信托贷款逾期,而信托逾期是需要向监管机构上报的;(2)很多银行的分行是不具备投资信托产品权限的,审批权限在总行,比如工农中建的二级分行和很多股份制银行的一级分行都没有这个权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分行就不具备受让信托受益权的能力。

第二种方式是收购融资企业的基础资产,也就是B银行向融资客户发放一笔表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以流动资金贷款偿还之前的信托贷款,这样信托计划顺利结束,信托贷款不会出现逾期。但这种方式要占信贷规模,并且B银行必须真实具备对融资企业的授信额度。

信贷资产双买断方式虽被监管部门叫停,但这一业务的创新基因遗传了下来。2007年以前,金融同业业务仅限于传统的拆借、存放和少量的票据转贴现,只是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的补充性工具。信贷资产双买断方式,如同打开了同业业务潘多拉的魔盒,使得2007年以后金融同业业务一直沿袭信贷资产双买断方式的创新思路,包括各种信贷腾挪避开信贷规模管控、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降低资本消耗、调整会计指标以及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等等,通过将如上几种排列组合,繁衍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同业业务创新。

(二)买入返售——同业业务金矿

在了解买入返售前,先了解下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科目

图3: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科目

从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科目来看,各个科目均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动机如下:第一,资本消耗较少,根据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为3个月以内20%、3个月以上25%,而且在此管理办法之前同业业务风险权重为4个月以内0、4个月以上20%;第二,买入返售业务可以实现出表,实现信贷腾挪;第三,同业负债相对稳定,便于流动性管理。

根据以上优点,2007年,面临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的监管和流动性压力,股份制银行发现了资产业务这块富矿,包括银保合作增加一般性存款来源和后来在市场上长袖善舞的买入返售业务。2012年是同业疯狂的一年,银行同业业务爆发式增长,很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借此迅速增大,比如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突破了3万亿元的资产规模。16家上市银行的同业资产从2010年的5.25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10.52万亿,猛增一倍。兴业银行买入返售业务资产规模达到7,927.97亿元,为16家上市银行之最,同业也被冠以“同业之王”的美誉,而民生银行以7,326.62亿元的资产规模紧随其后。两家银行买入返售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3.75%和11.48%。

2013年以来,受8号文及钱荒的影响,股份制银行开始增强对同业资产尤其是买入返售资产的风控。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2季度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逐渐收缩买入返售资产规模。相反,个别相对“落后”的国有银行,受同业高收益吸引,买入返售资产增速则明显提高。

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从紧的背景下,信贷规模成为稀缺资源,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不会占用信贷规模;另一方面,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市场流动性在当时密集的新股申购下更加紧张,促使资金成本高企,票据市场利率高位运行,相关的票据买入返售、同业拆借利率也持续走高,买入返售业务能够带来较为客观的收入。因此,开展买入返售业务既是无奈之选,也是主动之举。

1.票据买入返售:城商行“买断+回购”的狂欢

2007年,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现了农信社的一片灰色地带。彼时,部分农信社仍沿用旧会计记账方式,买断和回购并不区分。农信社由此得到城商行的青睐,通过“买断+回购”模式实现票据贴现出表,“消掉信贷规模”。这种操作的基本模式是,城商行A信贷规模超标,找到农信社B将该笔票据买断以削减信贷规模(B买断,也就是A卖断),票据所有权转移至农信社B,然后城商行再从农信社通过逆回购方式(城商行的逆回购对于农信社就是正回购)购买该笔票据。所谓逆回购即买入返售——先买入票据再卖出,城商行是资金融出方,但票据所有权不转移,仍在农信社手里;正回购是卖出回购——先卖出票据然后回购,是资金融入方,票据所有权也不转移(不理解此处的读者可网上查找关于质押式回购的定义)。对于城商行A来说,购买返售票据后,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要求,将购买返售票据在“买入返售资产”科目核算,不计入各项贷款。对于农信社B来说,采用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要求,将卖出票据在“票据贴现——转贴现”科目项下核算,票据贴现余额减少,各项贷款总额相应减少。通过分别采用新旧会计核算方法,该项业务导致该笔信贷规模形成监管难以监控的体外循环。而事实上,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规定,票据回购转贴现应在农信社B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卖出回购票据款”科目项下核算。更有甚者,部分城商行将其再次幻化,将该笔票据在其它银行再次正回购(二次回购),进入其他银行的买入返售科目,市场上的票据买入返售资产再次虚增。

图4:票据买入返售流程

票据业务大热,遭到了监管部门的严查。2011年6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切断银行通过发行票据类理财产品融资的渠道。监管机构注意到票据买入返售这一由于部分农信社会计核算不规范、逃避信贷规模所衍生的流转链逐渐膨胀所产生的泡沫,2011年6月30日,银监会通报批评河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票据业务违规。2012年10月8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统一授权管理,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业务由总行或经授权的分行专门部门负责办理。2013年6月,银监会发布《关于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135号文”),再掀农信社票据业务排查风暴,严禁银行通过“买断+回购”模式逃避信贷规模。135号文要求各银监局对截至2013年4月末的票据业务逐家逐笔排查,监管部门对重点机构还要进行核查。检查侧重大额异动交易,即重点检查贴现资产和负债、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票据发生额较大的机构,以及与商业银行互为对手大量交易的票据业务。据平安证券估算,利用票据腾挪的信贷规模突破万亿,但135号文集中清理的违规票据金额约3000~4000亿元左右,对银行造成的冲击不会太大。

2.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信贷腾挪的巅峰

与城商行最为青睐票据买入返售不同,股份制银行相对更钟情于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

2011年,银监会叫停银行同业间尤其是农信社间的信贷资产、票据双买断模式,限制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委托贷款,并要求此类资产转入表内。但是,由于监管部门并未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信托受益权,也未要求银行理财投资信托受益权要表内核算,使得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这种监管套利方式成为可能。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与票据买入返售具有类似的优点,不计入信贷规模,资本占用较少,因此得以快速发展。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形式多样,基本操作模式是三方协议模式

图5:标准的三方协议模式

该模式的交易结构是:甲方A银行(过桥方,也可以是券商、基金子公司、财务公司、资金充裕的企业等)以自有资金或同业资金设立单一信托,通过信托公司放款给C银行的融资客户;B银行作为实际的出资方(乙方),以同业资金受让A银行持有的单一信托的信托受益权;C银行为风险的真正承担方(丙方),承诺在信托计划到期前1个工作日无条件受让B银行从A银行受让的信托受益权。这种模式的实质是C银行通过B银行的资金,间接实现了给自己的授信客户贷款的目的。

而两方模式,一般不需要过桥企业(甲方),两方协议模式产生的背景很大程度上是银行为了解决8号文颁布后的存量非标债权问题。银行A最初用理财资金或自有资金(主要是理财资金)投资信托产品形成了非标债权,基于监管机构对于非标债权的比例要求,银行A将信托受益权卖断给银行B,但同时向B银行出具信托受益权远期回购函。这种模式下,银行A用卖断协议将此前形成的对融资客户的非标债权出表,从而达到降低理财资金非标债权比例的目的。在监管机构检查或审计时,银行A通常只会拿出卖断协议,与B签订的远期回购协议成为抽屉协议不拿出来。而银行B在监管机关检查或者审计时,则把两份协议都拿出来,以证明针对融资客户的风险收益已经转移给银行A。这就是所谓的信托受益权的双卖断模式,该模式中银行B将资产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不计入表内;对于A来说,则是存量的非标债权直接出表。

图6:假丙方三方模式

甲丙方模式,一般是由于不能签订三方协议的兜底银行(图中的D银行)以信用增级的方式找到一个假丙方(C银行)来签三方协议,信用增级方式通常是兜底银行向假丙方出具承诺函或担保函,兜底银行作为最后的风险承担方承担所谓的“真丙方”角色。

这里“真丙方”的说法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由于兜底银行并不出现在三方的法律协议中,所以不会承担丙方的角色。

这种模式产生的背景是:有些银行(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加国开行)总行规定,分行不允许签订三方协议(即不能作为三方协议中的丙方来兜底),只能采取出具保函和承诺函的形式兜底,也就是只能采取暗保模式。但是暗保模式并且愿意出资金的银行一般都是资金规模不大的小银行,比如农商行和城商行。这些小银行并不能消化市场上所有的三方买入返售业务,而工农中建的很多业务单笔规模都很大,动辄就10亿、20亿、30亿,甚至出现过单笔规模超过70亿的。这种额度下小银行就接受不了,因为没有这种体量的资金实力,所以这种大项目一般就需要股份制银行来做,比如像兴业、民生、光大、浦发、平安等银行。

但有一个问题是,这类股份制银行一般都只能接受严格意义上的买入返售业务,也就是必须签订三方协议(股份制银行作为三方协议中的乙方,即实际出资方),而不能采用暗保形式操作。这种情况下为了签三方协议,就需要找一个假丙方(C银行),此时融资客户的授信银行(D银行,即前面所说的工农中建等银行)变成了信用增级方,信用增级方向假丙方出具承诺函和担保函,假丙方跟乙方(B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对于真正出资的乙方(B银行)来说,就形成了一个标准的三方协议模式,此时像兴业、民生等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才能拆出资金的银行就能顺利提供同业资金了,而工农中建等不能作为丙方兜底的银行,也以间接增信的方式实现了给融资客户贷款的目的。

模式6:配资模式

先介绍下配资模式的交易结构,然后说明产生原因。这种模式的交易结构是:C银行向B银行配一笔等期限等额的同业存款,B银行通过桥方A银行以对应金额和期限向融资客户发放一笔信托贷款,C银行承诺远期受让B银行的信托受益权,或者不受让。如果C银行受让B银行的信托受益权,C银行的同业存款就是标准的同业存款,因为针对融资客户信托贷款的风险已经转移给C银行;如果不受让信托受益权,就需要对该笔同款业务进行存单质押,锁定B银行贷款给融资客户的风险,或者出函单独说明该笔同业存款是对应某一笔信托贷款的,当信托贷款不能偿付时,同业存款不用兑付。

配资模式下的B银行并没有真正出资,只是将C银行的同业存款转换为投资非标资产的资金,真实出资方C银行就是兜底行。这种模式下B银行一般收取几十个BP的过桥费。配资模式中过桥方A银行可以存在也可不存在,B银行投资信托有两种形式,一是B银行以单一自有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向融资客户放贷,二是通过A银行以同业资金的形式委托给信托公司。这两种形式取决于B银行的出资形式,C银行给B银行配了一笔同业存款,如果B银行想直接用同业存款委托给信托公司,就必须通过过桥方A银行,因为同业资金是不能作为信托的委托人的,只能受让过桥方A银行的信托受益权。如果B银行的自有资金富余,那么C银行给B配资后,B银行就可以以自有资金直接委托给信托公司,就不需要过桥方A银行参与了。但是,实务中,用自有资金投放的比例比较少,大概只占两成比例,其余八成的业务都是通过A银行投放资金的。

采用这种模式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因为融资客户资质比较差,B银行不愿意直接出资,即不愿意做模式二中的出资乙方,这样B银行就不能与C银行采用标准的三方买入返售模式。这种情形下,C银行就通过B银行以同业存款配资的形式给自己的融资客户放款,这种放款有时是为了解决融资客户贷款逾期后的展期问题。二是因为融资客户资质太好,比如大型国企或央企,这种企业不能承受标准三方模式中较高的资金成本,很多只能承受基准或基准下浮利率的融资成本。而在标准三方模式中,融资客户承受的资金成本基本都高于基准利率,所以C银行一般通过这种模式来打压B银行的收费,达到降低总融资成本的目的。如果融资客户是国企或央企,它可以把B银行收费打压到0.2%-0.5%,这时B银行的收费加上同业存款利率以及信托公司0.1%左右的收费,总融资成本仍能低于基准利率,从而达到给大型国企这类优质客户融资的目的。

3.其他类创新产品——同业业务持续发展(1)存单质押三方模式

存单质押三方模式有“全额存单质押”和“差额存单质押”两种类型:

①全额存单质押模式。

该模式的交易结构:C银行向自己的融资客户放一笔贷款,假设为10个亿,同时C银行要求融资客户将这笔贷款存到自己的银行作存单,此时融资客户无法动用这10个亿的资金。融资客户拿到存单,在信托公司作存单质押贷款,然后B银行实际出资受让这笔存单的信托受益权,并且C银行远期受让由B银行持有的在自己银行的存单。对于B银行,这项业务是低风险业务,因为10亿资金是存的定期,而且存单被质押了。C银行实现了两笔存款和一笔贷款,首先C银行实现了对融资客户的一笔贷款,拿到了贷款利息,融资客户等额将钱存回来又实现了一笔存款。另外融资客户由于存单质押拿到的实际由B银行出资的10个亿,最后也存到了B银行在C银行开设的基本户上。由此,10亿项目,产生了30亿的交易额。如果C银行对融资客户进行一些受托支付的控制,那么融资客户在C银行账户上很能会产生15亿的日均存款量,这15亿的存款按存贷比计算,可以释放的贷款额度超过10个亿,因此C银行给客户放出的10亿贷款,不仅没有占用存量贷款额度,而且还释放出了新的贷款额度。采用这种模式主要是银行为了实现高额存款。释放存贷比,放大交易额。

这种模式需要融资客户能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比如房地产公司、矿产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假设融资客户拿到C银行一年期贷款融资成本是6%/年,然后存到C银行的定期存单的利率是3%/年,而实际出资方B银行加上信托公司的总成本是6%/年,那么融资客户承受的总成本是9%/年(6%-3%+6%)。这个水平的融资成本正好能符合463号文出台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较为困难时所接受的资金成本,一般是在9%-10%之间。

(2)差额存单质押。

差额存单质押出现的背景是为了打破银行贷款的受托支付。主要应用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开发贷款一般要满足“四、三、二”贷款条件,即四证齐全、30%资本金和二级资质。满足开发贷条件后,1个总投资10亿的项目,理论上开发商可以向银行借款7个亿(另外3个亿为开发商筹集的30%资本金),但由于银行借款是采用受托支付的方式提取(银行分次支付给开发商的交易对手,比如工程承包商),开发商并不能全部动用这7个亿,比如按实际工程支出最多用掉3个亿。但开发商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去动用7个亿中剩下的4亿资金,因为开发商需要拿这笔钱去开发其他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放大资金杠杆,获得更高的资本收益率。

按照银行的受托支付政策,开发商也许永远无法拿到7亿贷款额度中的4亿资金,为了拿到这4个亿的资金,实务中就出现了一种差额存单质押的模式。首先,融资客户向自己的贷款行申请做一个针对这剩余4亿资金的定期存单。融资客户拿着这4个亿的定期存单找信托公司作存单质押贷款,然后B银行实际出资受让这笔存单的信托受益权,C银行远期受让由B银行持有的在自己银行的存单。由于存单质押贷款的资金用途基本上没有限制,开发商拿到4个亿的存单质押贷款后很可能去开发其他项目,作为下一个项目拿地的资本金。这种模式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银行开发贷的受托支付,也主要在房地产行业才能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对于银行C和银行B都是一种低风险业务,所以存单质押模式相当于把三方买入返售业务绕入到一个低风险模式。由于这种交易结构中是用受托支付差额的4亿资金做存单质押,所以叫差额存单质押模式。

②信用挂钩收益互换产品(TRS)TRS的运作模式主要流程:

A.银行发行非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募资完成后将投资于银行定期存款,资金在理财客户的保证金账户中形成类似于结构性存款的保证金存款;

B.银行通过自营资金或者同业资金投资于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单一信托计划、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等非标资产,通过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通道机构以委托贷款的形式为客户融资;

C.理财产品所投资的定期存款为银行所投资的非标资产提供质押担保,而理财客户亦需和银行签署担保合同。同时,资管计划与理财产品通过签订TRS协议,将利息较低的定期存款收益互换为利息较高的资管产品浮动收益。

TRS将潜在的投资关系包装成收益互换关系,如何实现三方(银行、投资者、融资客户)共赢?(1)对于银行而言,TRS理财产品主要实现了一般性存款增加、资本零占用、不增加非标规模的三重利好!①增加存款,降低贷存比:TRS理财产品投资于银行定期存款,形成保证金存款,增加了一般性存款,降低了银行的贷存比考核压力;②不增加风险资产,资本零占用:保证金存款冻结期限截止日与融资期限到期日,银行投资的非标资产由于有TRS的保证金存款作足额质押,因此该投资扣除风险缓释后的风险敞口为0,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③不增加银行理财非标规模压力:TRS投资的是银行定期存款,并非直接投资非标资产,绕开银监会8号文的监管。整个产品过程中,银行获得的收益为“定期存款收益+企业客户融资成本-TRS互换协议成本-同业资金成本/内部FTP资金成本-通道费用”,另一方面也留住了客户。(2)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财资金不直接参与非标投资,但通过互换获得了较高的非标资产收益。另一方面,虽然通过互换投资者承担非标资产的名义风险,但实际仍是由银行刚性兑付;(3)对于授信存在瑕疵的企业融资客户来说,尤其是政策限制贷款行业客户,通过非标渠道成功融资。

(2)T+D模式 具体交易结构为,首先由出资银行A(相当于“买入返售”中的丙方)为融资企业提供授信,项目行B(“买入返售”中的乙方)通过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通道,向企业发放资金。B银行提供资金的当天(T日),就将上述资管计划或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项目银行,并由项目行“名义代持”。直到T+D日,A银行向出资行支付转让价款。T+D日一般为融资项目到期日。

此种模式与过去“三方买入返售”效果无异——一笔本应计提100%风险资本的实质贷款,只需由出资行计提25%风险资本。

对出资行来说,此笔出资为无风险收益,目前年化利率约在6.8%左右。项目行的“名义代持”帮助此项业务出表,在会计科目中计为“同业借款”,计提25%风险资本。

而对项目行来说,因未支付实际受让费用,属于“应付账款”。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实际操作中,项目方银行普遍采取“不计账”的方式操作,所以完全不占用风险资本,账面上也完全不出现资金进出。项目行动机明确:尽管要承担全部风险,但无需动用任何资金头寸,可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留住客户,同时坐收息差。

同时,此模式也规避127号文“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的规定。项目行变相兜底,按照约定,将“无条件不可撤销”地支付转让价款义务,出资方照例收取投资收益但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

(3)“买入转售”模式

首先由A银行(“买入返售”中的丙方)给融资企业放款,而后将此资产包通过金融交易所挂牌。同时出资行B银行(“买入返售”中的乙方)投资于“具有金融机构职能的非金融机构”的丙类户,而后由该机构甲类户在金交所受让上述资产。从而B银行完成实际出资。

出资行放款的核心在于一份变种的兜底协议——包销协议。由A银行在到期日向“第三方”推荐购买B银行持有的受益权。并且,在包销协议的补充协议或备忘录中,还会明确提及该第三方“不排除融资方”。

如果A银行未能按时转售这笔受益权,出资行则可按约定向包销银行按日收取3.3%的违约金,直到30日后覆盖本息。因此按照此种模式,若实际融资期为一年,则设计的融资期限为13个月。这项业务核心优势是,出资行可以实现风险权重0计提。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监管,出资行应计提100%风险资本。即便只考察表面交易结构,由于只有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资产才可计为“标准化”资产,出资行最少应计提25%风险资本。

(4)定期存单质押+额外直接授信

“定期存单质押+额外直接授信”的运作模式主要流程: A.融资企业在授信银行存入一笔定期存款n,然后以存单质押增信或第三方出质人提供质押物的方式发行单一信托计划,为企业融得资金规模n;

B.找一家过桥企业购买信托计划,然后过桥银行用理财产品资金投资过桥企业持有的信托受益权,绕开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资信托贷款的限制;接着授信银行用同业资金或理财资金对接过桥银行持有的信托受益权;

C.银行为融资企业提供额外授信,规模为n。

“定期存单质押+额外直接授信”业务创新同样为银行带来了存款、贷款以及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在存贷款业务方面:企业客户存入定期存款使得授信银行B的存款增加n,通过额外直接授信使得银行B的信贷规模增加n。因此,授信银行B获得了一个存贷利差;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和授信业务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整个业务中,银行获得收益为“存贷利差(约3%)+信托产品收益(约9%)-同业资金/理财资金成本(约6%)”,合计约为6%。若银行用同业资金对接,则计入买入返售项下;如果用理财产品对接信托计划,则计入应收款项投资(保本)或表外(非保本);对于融资企业而言,表面上是获得了信托融资和银行授信共2n的资金规模,但由于需要事先存入规模为n的定期存款,因此企业也只获得了规模为n的净现金流,同时付出的融资成本约为“信托产品成本(约9%)+存贷利差(约3%)”,即12%左右。虽然高于普通贷款利率,但是对于融资限制或不满足银行授信评级的企业而言,这也是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结构化融资将把同业业务引向何处?

从根本上讲,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的目的是规避管制和监管套利。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和中间收入,利息收入增加的前提是扩大信贷规模,而商业银行又头悬监管方面的信贷规模管控、净资本管理利剑,还要应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创新同业业务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每一种异化的同业创新,几乎随后都会有相应的制度出台监管,部分还出现了矫枉过正。监管部门的顾虑不容忽视。同业业务将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授信延伸至对金融同业的授信,获取金融行业的风险收益,风险链条相应传导至同业。同业真正的风险,在于虚假交易造成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以及脱离实体经济的资金空转。随着同业业务规模暴增,杠杆率攀升,表面的平静下,极小的风险事件也会令击鼓传花的游戏无法继续,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甚或如美国次贷危机一般瞬间席卷整个金融行业,对金融市场造成系统性重创。2013年6月底的钱荒,已是教训。

为规范运作,降低风险,避免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监管部门虽劳心伤神频频发文,但“打补丁”、“堰塞湖”式的监管,使得同业业务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很快以一种新的名义重出江湖。异化出现的同业创新业务,也似乎天然地知道监管终究会落刀,便抢在监管未出手之前一拥而上,直到把业务做烂。目前的监管方法只能暂时降低同业杠杆,暂时缓解流动性风险,效果不佳,同时将直接导致实体经济资金供给收缩,推升实体企业资金成本。显而易见,同业监管面临两难困境。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标准化、阳光透明、交易公平合理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但是,姑且不论监管部门经历过数轮的试点之后仍谨小慎微,短期内难以全面放开,因此短期内庞大的同业资产难以转向资产证券化,仅参照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其不断地衍生再造同样带来了风险集聚以致引爆金融危机的后果。

同业将往何处去?只要“信贷规模”、“存贷比”、“净资本管理”、“利率管制”等体制性约束存在,同业七十二变,仍将演绎。一言以蔽之,同业如何发展还得看市场和监管的博弈,“同业鸦片”的精彩故事还将继续上演。

第二篇: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1、大力推行混业经营

2、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业务策略

“攻大占小”以大型客户为主要目标,对一些发展良好的中型企业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优先发展“商业银行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优势和品牌、对于常年财务顾问服务等直接收益低间接受益明显的也应重点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以打造投行业务的特色品牌

提供“精品业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如对于高端客户除提供基础服务外,可推出增值性财务管理服务,为其财产保值增值;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财务顾问;以不良资产介入企业的改制重组、兼并收购

4、采用多种营销策略

选择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行业深入;关注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环节,进而关注需求链,设计和推销产品;可将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捆绑销售,获得综合效应;可与国内外专业投行建立策略联盟;

5、完善内控加强风险防范

不同业务间建立“防火墙”,实现审贷分离,避免投行业务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

6、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将资本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的交叉领域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

第三篇:结构化融资业务管理办法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结构化融资业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含农商银行,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结构化融资业务的管理,促进业务健康发展,规范业务操作,防范业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贷款通则》、《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试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财富管理业务基本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结构化融资业务,是指为满足优质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以融资人未来现金流或相关资产为投资标的,以客户信用为基础的准信贷业务,即成员行社通过安排自有资金和对外定向募集资金等多元化渠道,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第三条

开展结构化融资业务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遵循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争取收益最大化。

第四条

结构化融资业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三)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融资资金使用能产生经济效益并按期偿还本息;

(四)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必须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以及贷款卡等;

(五)企业法人申办业务必须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出具董事会(股东会)授权或决议;

(六)融资人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不超过70%,自有流动资金原则上不低于35%,并具有补充流动资金的能力,且应提供符合条件的保证人、抵押物或质押物,确保抵质押担保的足值、有效;

(七)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融资人为自然人的,申办结构化融资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合法身份证件;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资信良好,有稳定的收入或资产,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且应提供符合条件的保证人、抵押物或质押物,确保抵质押担保的足值、有效;

(四)要求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与成员行社合作开展结构化融资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上述机构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十三条

尽职调查以控制风险、节约成本为前提,进行交易结构设计。

第十四条

成员行社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对尽职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尽职调查报告应包含交易参与主体情况、交易结构、法律合规分析、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调查结论等内容。具体包括:

(一)结构化融资的额度、用途、期限、利率及担保方式等;

(二)融资人的经营情况、资本实力、信用状况等;

(三)结构化融资的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担保能力评价;

(四)初步拟定的资金募集来源、合作机构基本情况;

(五)已经办理的结构化融资业务情况;

(六)其他需要调查说明的情况;

(七)尽职调查结论。

第十五条

尽职调查收集的资料参照《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规程(试行)》融资人申请办理贷款业务需提供的资料标准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第四章 咨询备案

第十六条

成员行社开展结构化融资业务履行事前咨询和事后备案制度。

向成员行社推介销售的产品一律实行事前咨询,向其他机构或社会公众销售的产品参照贷款授权额度规定进行事-6

(二)主体资格的审查。融资人及担保人主体资格、法定代表人有关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融资人及担保人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产权关系是否明晰,融资人及担保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部门负责人有无不良记录;

(三)融资政策的审查。融资用途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四)风险的审查。审查尽职调查报告的风险分析是否充分,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完善。

(五)交易结构的审查。审查交易结构是否符合项目当时的监管政策,是否有效地控制了操作风险。

第二十一条 在审批权限范围内的项目,审查结束后出具审查意见,并提交有权决策机构进行审议。

第二十二条 决策机构审议主要内容为风险是否可控、风险收益是否匹配、交易结构是否合理。

第二十三条 审议结束后出具审批意见,并制作会议纪要,作为项目后续实施依据。

第六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合同签署。根据审批意见,组织做好合同签署工作,与业务有关、涉及成员行社权益的各项合同,成员行社应参与面签,确保合同签署的真实性。

第二十五条 业务合作的金融机构与融资人、担保人等签署的合同原则上要求公证,通过公证程序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于合同签署后,收集经公证的合同原件一份。

行社须跟踪了解融资人融资还款计划落实情况。融资到期前1周,融资人融资还款计划尚未落实或预期难以落实的,成员行社需采取相应对策,启动相应的管理和清收程序。

(三)融资到期还款时,成员行社应监督融资人、合作机构等按照合同约定,将本金和利息及时足额划入相关资金账户。

(四)做好后续检查和风险预警,将检查情况纳入存续期管理报告,内容至少包括融资人目前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或项目进展情况)、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资金账户监管情况、融资和对外担保情况、担保分析、还款能力分析、业务后续管理方案及审批要求落实情况、风险因素分析、结论及工作措施建议等。如融资融资人发生可能影响其还款能力的重大不利事件,应按贷后管理规定进行风险预警处理。

(五)成员行社应加强与合作机构的沟通、协调,要求合作机构定期提供管理报告等文件。

(六)制作结构化融资项目管理台账。

第三十三条 档案管理。成员行社应参照成员行社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结构化融资业务的档案进行管理, 归类整理尽职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基础资料,并保留以成员行社名义签署的所有协议,对于成员行社不作为签约方签署的协议,应保留协议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第三十四条 成员行社应建立结构融资业务的突发事件-10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投行业务浅析(范文模版)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摘 要:在我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业普遍实行综合经营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投资银行业务日益成为其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选项。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当今的国际背景,强调了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安排及具体发展策略,并提出了具体业务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混业经营

随着海外一些综合性的金融集团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进入我国的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利用其在人才、数据、产品及混业经营方面的优势,为国内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势在必行,如何寻求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取得突破,是摆在我国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共同 问题。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之间具有一些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银行体系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渠道,而资本市场则为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提供发展渠道。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天然缺陷,资产、负债在收益与风险上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资产和负债及流动性的管理,而商业银行功能的日趋衰落和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以资本市场为平台。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时势的必然选择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国际上来看,早期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承销、交易和经纪业务,随后逐渐扩展到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产品交易、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承销业务是高端和品牌投行业务,对其他业务有带动作用,但并非多数投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金融危机前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的承销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基本在10%以内。我们认为,投资银行业务范畴不应仅限于狭义的承销和交易服务,而应包括前述各项业务。在我国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除了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业务之外,仍然可开展大多数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以及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衍生品交易等。此外,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化经营改革的推进,股权直接投资等新兴业务也有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可涉猎的投资银行业务。

当前,我国银行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也已成功实现上市,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实施。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挑战,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一、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收益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得以较快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计划等直接融资产品发行额不断提高。从国外银行的情况来看,直接融资对银行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大型优质客户信贷业务方面。如汇丰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仅占全部大客户收入的38%,花旗集团从大客户那里获取的利息收入也远小于非利息收入。德意志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在1998年之后也是逐年下降的。与西方国家转型阶段的情况相似,随着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用贷款价格竞争大型优质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商业银行应深入拓展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战场的投行业务,通过参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二、完善服务功能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业务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健全企业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投资银行等业务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新兴业务,其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团队等内源性优势,通过先发战略确立市场地位后将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商业银行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在创造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体现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关联效益,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按照WTO协定全面向外资开放,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国外大型金融集团将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为高端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这进一步挤占了国内银行的业务和利润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体还是贷款、清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而国内的外资银行则能够通过其混业经营的母公司,获得综合化的业务支持、客户资源和信息共享,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竞争中形成明显优势。当前,各大银行已经通过改制上市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完善了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了风险和内控能力,在规模、网络和客户资源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外资的挑战,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以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收购或设立证券公司,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较为可行的一种综合化经营模式。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加大跨市场综合产品创新,由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继续为客户提供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结构融资、资产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适时收购证券公司,获取证券市场业务牌照,作为对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品牌和产品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品牌和知名度,具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在清算、代理、现金管理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易于提高客户对投行业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其次是资金优势。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风险隔离的情况下适当互动,可以为开展投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是银行间市场的主导地位。大型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这为开展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以及将来的中长期企业债券业务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是客户和网络优势。大型银行拥有完备的海内外机构网络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在长期的业务经营中与大部分客户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关系,对于客户需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尽管与国际顶尖银行相比,国内大型银行尚不具备机制、人才、经验以及国际化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暂时还难以与其在特大型企业的海外上市、重组并购等领域进行直接的正面竞争,但在企业境内资产证券化、银团安排与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股权私募、上市发债顾问、常年财务顾问和企业资信服务等方面仍具有相对优势,而且国际顶尖银行大部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中国工商银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定位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投行业务。

一、业务收入持续大幅增加。2002年工商银行成立投资银行部,当年全行境内分行实现投行收入1.9亿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4.82亿元、10.34亿元、18.02亿元、27.60亿元、45.05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153%、114%、74%、53%、63%,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步增大,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工商银行境内机构实现投行业务收入80.28亿元,同比增长78.2%,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达14%,已发展成为与代理、结算和银行卡业务并列的第四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和第三大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来源。在国内股票市场异常火爆、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远超正常年份的情况下,工商银行80.28亿元的投行收入相当于同期国内前二十大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就连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也在年报中坦言,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遇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精品项目不断涌现。四年多来,工商银行在重组并购、银团及结构化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主要投行业务领域积极开拓、努力探索,承揽、运作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投行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重组并购方面,工商银行相继营销运作了宝钢并购八一钢铁、张裕股权转让、晨鸣控股企业改制、大唐移动股权私募、山东电力集团以及苏州大学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工商银行向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投行服务的能力得到业界认可。在银团及结构化融资方面,工行完成了江苏海力士-意法7.5亿美元、江苏利港电厂三期、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等大型银团项目以及河南中原高速股份公司107.75亿元结构化融资银团,并推动铁道部武广铁路等结构化融资项目。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完成了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推出近20亿元的国开行优质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并积极运作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理财计划、浙江交投集团高速公路理财计划、重庆渝涪高速公路理财计划等项目,提供包括结构设计、交易执行、中介机构协调和担保等的一揽子投行服务。在短期融资券方面,先后完成上海石化、大众交通、中铁工程等十多家企业的尽职调查工作。在企业上市发债顾问方面,完成江苏亚洲环保上市顾问等项目。在常年财务顾问方面,为江苏太平洋建设、华西村、新科电子等大型客户提供了综合顾问服务。

三、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不断出现。2006年,随着工商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的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以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私募上市顾问等为代表的品牌类业务合计实现收入13.97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50%。从投行项目实现收入看,2006年全行完成单笔收入超50万元投行项目854个,累计入账收入11.40亿元,在全部投行收入中的占比超过40%,其中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有360个,超过500万元的有4个。在咨询顾问类业务中,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已逐渐探索出四种主要服务模式,即针对高端客户的以咨询业务为主的模式,针对中小客户的以研究服务和一般业务咨询为主的模式,针对潜力客户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先导模式以及以财务咨询为主的专项咨询模式。2006年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签约客户达到6144家,实现业务收入9.3亿,成为密切银企关系、创新投行服务的重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国外商业银行,由于不受法律法规限制,在投行业务运作和业务范围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优势,进行投行业务市场定位。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的政策法规制约,开展投行业务,除考虑自身战略目标和优势外,还应考虑政策法规的约束以及国内专业投行和国际专业投行的竞争因素。为此,必须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合适路径和环境建设等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路径选择 一直以来,国内投行业务市场被中资专业投资银行(即证券公司)所垄断。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及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大型专业投资银行纷纷进入国内,拓展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IPO 业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转变经营模式,介入原本属于专业投资银行的投行业务。借鉴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与贷款等债券融资业务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和财富管理等业务上形成特色。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借鉴了国外银行业发展投行业务的经验,综合考虑监管政策取向、金融市场趋势以及内部经营约束条件等因素,围绕经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整体发展战略,选择了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的投行业务发展模式,拟定了“两步走”的发展路径。第一步是“以内为主”阶段。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行内设置的投行部门为主体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包括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以及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商业银行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管理协同效应。与此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需要选取恰当时机、恰当方式组建证券公司,获取直接投资、证券承销、交易和经纪、受托资产管理等全面境内投行业务牌照,完善投行服务功能。第二步是“内外并重”阶段。继续在商业银行内部稳步发展咨询顾问、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与证券化、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等业务,并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条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行属投行机构全面开拓股票债券发行承销交易经纪、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传统牌照类投行业务,促进行内外各项投行业务齐头并进,行内外投行机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投行产品体系,逐步使投行业务成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并列的重要业务板块,投行业务成为大客户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及盈利来源。

二、建立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同,投资银行业务需要从业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智慧,必须把业务创新摆到突出位置,从机制上促使从业人员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投资银行也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因此,要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和不同项目的收益水平确定分配标准,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相对称,让有限资源向最能为银行创造投资银行收益的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商业银行要依靠一大批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而且懂国际金融惯例和现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创新性人才来拓展投资银行的业务。在有相应人才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直接融资等业务中心,组建一支优秀的投行分析师团队,针对大型客户开展并购、承销、证券化等品牌类业务,并为顾问类业务提供研发支持。还可以在投行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

三、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从1998年花旗银行的大合并到现在的分离业务过程,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并没有想象中大,相反,业务的合并还会导致风险串联等负面效应。花旗的“瘦身运动”(出售了它的财富管理和经纪业务)虽然能够贡献短期的资本金,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据现在的主流意识,花旗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剥离或隔离它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才是根本。因此可以得知,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新兴的衍生交易和替代投资业务,不仅不会形成金融资源的相互支持,还会导致危机中的风险串联和资本争夺,风险隔离和资本独立是金融集团长期发展的必须。

由花旗银行的教训可知,商业银行在其职能架构下开展投行业务,必须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行业务之间建立起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同时,健全业务风险管理。首先是要从组织和体制上实现业务风险隔离与资本独立,在未来拓展综合化经营过程中,要确保商业银行各业务主体相互独立,风险自担,尤其是股票承销、交易最好由独立的法人主体承担。其次是要在商业银行内建立整体的、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增设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负责监控和管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的风险,并进一步完善集团层次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跨的交叉风险管理。此外还要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制度管理,并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积极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国外银行的合作与交流,为混业经营做好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根据工行和建行的成功经验,拓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易采取境内分业、境外混业的模式。利用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通过合资或独资形式在境外组建投资银行机构,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银行经营投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又可以为境内企业提供境外金融服务,实现境内外业务的合作和联动,争夺海外市场的业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推荐广东企业到香港上市,前期的财务顾问由广东分行的投行机构完成,最终的发行上市由工商东亚完成。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也先后完成中国电信环球债券发行等多项业务。

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适应全球金融竞争的需要。投资银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和盈利丰厚的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积极进行新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丰富金融服务技术内涵,保证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稳步实施,做好国内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模式转换的过渡。参考文献:

[1] 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 段元鹏.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J].济南金融,2002(1).[3] 武士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5(1).[4]王慧卿.花旗银行的兴衰路.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9(8).[5] 宋海林.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刊.2004(12).[6] 刘明康.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银行家网.2006(8).

第五篇:结构化融资业务方案报告

结构化融资业务方案报告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

一、业务背景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称“融资人”)成立于1995年,当前注册资本42.42亿元,系大型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在湘子公司,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是湖南省最大的水电企业和第二大发电企业,约占湖南省内统调装机容量的21.15%,水电装机容量约占湖南省内水电装机容量的49.70%,并拥有湖南省沅水的全流域开发权,市场地位重要。公司在我行内部评级为A4,外部评级为AA(大公国际)。

截至2011年12月31日,融资人资产总额为3,264,349万元,负债总额为2,774,304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90,045万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为11,317万元;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86,525万元,利润总额-11,129万元,净利润-14,578万元。

截至2012年9月底,融资人资产总额为3,522,954万元,负债总额为2,983,784万元,所有者权益为539,170万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为11,702万元。2012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792万元,利润总额63,860万元,净利润49,125万元。

二、交易结构模式

本笔结构化融资业务的交易结构模式暂定为以下两种形式,依照最终的资金募集方式确定。

1、信托受益权模式: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所募集资金用于向融资人发放信托贷款;再由受让该笔信托贷款收益权,形成企业金融条线非标准自营投资资产。

2、北金所模式:分行作为委托债权投资的受托人,向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北金所”)发起提交融资人总额不超过10亿元的委托债权项目挂牌申请,兴业银行发行银行委托债权投资计划,并作为银行委托债权投资计划代理人以委托人身份投资该笔委托债权项目。

三、方案要素

(一)产品规模:10亿元

(二)产品期限:不超过1年

(三)融资成本:5.7%/年(以实际发行利率为准)

(四)投资人参考净收益率:待定

(五)产品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待定

(六)托管费:待定

(七)合作中介费用:待定

(八)还款计划:到期一次性还本

(九)付息方式:到期一次支付利息

(十)保证措施:信用

2、系列企业客户目前在我行的风险分类情况 融资人目前在我行的风险分类为正常1 类。

四、资金用途

融资人计划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本部经营性项目的流动资金,弥补融资人经营周转资金需求。

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融资人电站的日常运营与维护。融资人2011年主营成本18.27亿元,其中折旧11.72亿元,另用于日常运营和电站维护的费用6.55亿元。2012年与2013年融资人白市、托口两个电站将陆续投产运营,合计装机规模125万千万,预计每年新增运营和维护费用1-2亿元。

五、资金募集方式

本笔结构化融资业务的资金募集方式暂定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总行司库资金转移形成非标准化自营投资资产;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或其他真实转让资产的方式向其他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定向募集,以项目启动后的《资金募集声明》为准。

下载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投行结构化融资与同业业务的发展[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业拆借市场融资业务管理制度与流程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同业拆借市场业务管理制度与流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或总行”)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

    投行业务营销指南

    投行业务: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并购顾问与融资、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市场研究分析、证券经纪债务融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中小企业集合票......

    2013年建设银行投行业务

    2013年建设银行投行业务 财报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电子银行、信用卡、投行业务等新兴类产品相当给力。 建设......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优劣势

    通过上面的讨论,既然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那么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上有什么优劣势呢? (一)优势 与国内券商和国外投资银行机构相比,大型商业银行......

    国内外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模式的比较★

    国内外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模式的比较近年来,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及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外部压力的倒逼下,我国商业银行正积极拓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等新兴中间业......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与投行业务拓展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包括证券资本开放和证券业务开放两个方面。证券资本开放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证券融资开放,即本国融资主体可以在外国证券市场发行证券筹资,外资企业也可以在......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文 /张宝华 班允浩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将视角转移到投行业务上来,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

    对国内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国内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发布: 2004-4-06 19:27 | 作者: 左健/王可 | 来源: 全景网 | 查看: 45次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说法,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