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行结构及职业发展路径
合伙,是所有投行结构的精髓,一般人理解合伙是三五个意趣相同的人凑在一起鬼鬼祟祟的搞些名堂,类似共同犯罪。200多人的合伙肯定是鸡多不下蛋,无法弄,犹如国内几百人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单个律师都想自己拉私活。崇尚个性的美国人怎样合伙搞投行,多年接受集体主义教育的我们为什么还在依靠股份或有限责任形式开展投行事业。本文为你解密一家标准版的合伙制投资银行的结构,希望借此可以规划你的人生。
这家公司曾经真实存在过,现在已经散伙。它是标准版的,总人数曾经为260人左右,其中13名为合伙人,其余为聘任的后台支援与服务保障人员,前后台比例为1:20,这是一个普遍接受的华尔街的合伙比例,不同的是扩容版、删节版、迷你版,如高盛,由1000多名合伙人组成,其余2万多人为后台支援与服务保障人员,而小型PE则多为2名一般合伙人加若干名保障人员的迷你型结构。
全体合伙人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结构,每年开一次会,很有些宗教气氛,一般只讨论两件事,一是讨论当年的分红比率,二是讨论现有的聘任员工中谁的成绩特别优秀可以吸收入伙。合伙的避税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按照纳税原则,股份公司或责任有限公司的股东分红是在交纳所得税以后才能进行分配,股东利益是排在员工、债权人、政府之后的。企业损益表就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一,员工的利益在损益表中的工资及成本利益扣除保障,第二,债权人利益在EBITDA息税折旧前扣除保障,第三,政府利益在所得税中保障,第四,剩下的才是股东利益,从这个角度讲小股东是弱势群体,其状况可从证券交易大厅满脸愁云的散户神态中体现。而合伙的避税优势是合伙人先分红,然后各自分别纳税,这样一来,你优异的个人业绩就不用再为其他业绩平庸的同伙背负税务负担了。
公司平常的管理由投资承诺与合规委员会而不是董事会负责,与有限责任不同,合伙人是承担无限责任的,对投资的承诺与控制就尤为重要,甚至可以危及到个人及家庭财产的存亡。国内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缺少这层监控程序,结果不是业务做不大,就是人多以后离心离德。
像所有的中介一样,投行也是中介,他的客户既有卖方,也有买方,投行业务结构也就围绕着卖方与买方展开。投行内部基本分为四个群组,一,面向卖方的业务群组,二,面向买方的业务群组,三,为以上两个群组服务的核心保障群组,四,通常的普通业务保障群组。你的职业生涯实际上就是从这些群组的基层做起,男怕入错行,如果你有幸或不幸踏入了其中的一类群组,未来的晋升通道也就基本清晰了,他们根本就是四种不同的职业,就像在航空业就职,当空姐与当地勤,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职业,应验了那句古语,天壤之别。
A,卖方客户群组,投行的卖方客户是只有两种,企业和地方政府,他们需要出卖自己的股权、债权或特许使用权获取资金。有时也可进行细分,按行业可以分为零售类、科技类、传媒类等,按发育状态可以分为A轮、B轮、IPO阶段等,按地区可以分为东部、西部、海外市场等。
卖方是投行业务的起点,只有卖方同意出让某种权益,才会有以后一系列的业务跟进,卖方企业无论大小,决策其自身命运的不会超过5个人,即董事长、董事、CEO、财务总监。知晓这一点后,即可理解华尔街的一些潜规则,投行里面只有最高层的合伙人才能以董事总经理的身份与卖方接触,其他低层级的人员是不能打扰卖方客户的。想想看,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在本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这些企业自己就有强大的情报分析和信息管理部门,你去求见十五分钟,并拿出从网上搜罗的材料(有些就是他签署发出的)去为他分析企业状况,在名画、橡木和真皮装饰的硕大的总裁办公室里,你自己就会觉得那十几分钟像小丑一样滑稽。
有鉴于此,与目标公司新任总裁的第一次接触就一定是投行最高级别的董事总经理,见面地点看似随意,其实是精心安排的,既不能是对方也不能是自己的办公室,那会在气势上处于下风,一般会选在奢华的金融家俱乐部。董事总经理会带着若干助理,分乘两辆名车,一辆自己单独乘坐,一辆由助理们合乘。介绍双方正式认识的是投资银行各地的代理商(高盛有2万多名这种中小代理商,美林的代理商是添惠银行各地营业部的2万多名业务员)。如果你是投行新人,有幸作为随员第一次参与,会有些摸不着边际,两位主角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哈瓦那雪茄的风味、加勒比小岛游艇的品质、共同认识的某位高官的风流韵事,一切似乎都与企业融资主题无关,但出门时,董事总经理会告诉你谈成了。其实,高手过招,外人难以觉察,几个回合下来,便知高下,除非你有独门暗器,否则企业的融资目标及金融产品价格在双方心中早已有数,剩下的就是你们这些卖方客户群组的助理人员补充完善了。
卖方客户群组对外的名称是公司金融服务部,这一部门的晋升路径是分析员,执行助理,执行经理,高级执行经理,董事总经理。分析员会从名牌大学三年级的理工类或财经类学生中招募,培训后开始工作,培训的主用课程是金融学中的现金及未来现金流的计算,又称现金流的DCF折现法,尽管名头很大,原理却出奇的简单,1,计算企业未来五年的现金流,2,以一个特定参数把未来的钱换算到今天,3,将他们相加得出结果。早期还需要用纸笔和计算器,现在有了Excel软件,可以分分种搞定。以后在投行混江湖,无论你升到什么职位,DCF都是通用的金融语言。
分析员直接升到执行助理的可能性很小,就像医院的护士很难升到助理医生,分析员工作两年后,大多会选择离开投行,攻读MBA专业,MBA会用两年104周的时间,为你解惑投行的服务对象即各类企业的100多个案例。MBA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会重回华尔街,除了薪水丰厚外,积累人脉与经验也是重要原因。
就像军校毕业下部队很快可以封少尉,MBA的就职起点是执行助理。两三年以后有望升任执行经理,再有几年可以升为高级执行经理。这时,你会面临人生最重大的抉择,最高的愿望当然是被吸收入入伙,合伙人会有终生的保障,很像国内混官场,拼死升到司局级,可以享受终生的干部医疗保障。
如果合伙无望,你就要考虑筹备一只自己的小型PE基金了。其实,分析员,执行助理,执行经理等,在董事总经理看来都无足轻重,你们的工作基本类似,就是两件半事情,1,估值,用多种方法证明两位决策人在金融家俱乐部吞云吐雾中达成的那个价格是合理的,就像完成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用三种方法说明几加几等于九。2,建模,就是把刚才的估值反过来再算一遍。3,半件任务,路演,和买方群组配合完成销售任务。这些都不是白做的,投行会按照老雷曼制定的54321标准预先向客户收取一笔可观的费用,如果拿不出现金,就要拿股权折算。在国内,由于缺少诸如估值、建模等投行基本功,中介多选择向需要融资的企业蒙取代写商业计划书的小额费用。时间长了,这种简单劳动会让人沮丧,也会使许多人萌生退意逃离华尔街。好在每家企业融资都是阶段性的,每一次面对的企业也都不相同,通常的结果会是这样,签订企业融资委托合同后,董事总经理就像隐形人一样消失了,剩下的几个月内,执行经理带队跟企业的相应部门合作,完成剩下的融资工作,有心人会利用这段时间,联络感情积累人脉,为以后的个人创业积淀基础。
执行经理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反向利用华尔街的各种人脉资源,直接到某个创业型企业参与创始,分管企业财务与创业融资,经过几轮快速融资,最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套现。反观国内的各类创业团队,大多是技术/营销型组合,公司财务尽是些学历可疑的中专自考生,很少有投行转过去的财务创始人,与这些技术/营销组合的创业团队沟通,更多的感觉是为他们辅导企业财务的入门课。相信今后这会是国内投行人士转行的优选之一。
B,买方客户群组,投资银行的买方客户是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机构和个人,分类除机构和个人外,还可按风险偏好,行业类别,投资规模大小,是否直接参与目标企业监管等细分。他们有的是想购买企业的股票债券获得更多收益,有的没有太多奢望,就是改变资产配置结构,回避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存款负利率。
投资银行针对买方设置的机构,一般叫销售部,就是把企业/地方政府的股票、债券销售给投资者。销售部有实习销售、销售助理、销售经理、高级销售经理等职位阶梯。销售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要求不高,需要的是适当的话术和天然的客户亲和力。不要怠慢来自山西的口音浓重的煤老板,就像华尔街不敢怠慢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牧场主,尽管你穿的是剪裁精良,价值2万的阿玛尼西服,他一震怒可以买下你们整个公司。任何一个面容姣好的东方女性都能快速越升为房地产公司的高级售楼经理,投行内销售人员的提职也常常令人意外。
实际上,在投行直接接触买方客户的机会并不多,除了那些掌管庞大资金的养老金机构,更多的买方客户都是由遍布各地的代理商负责维护,当公司金融部开发出一只价格公允的企业股票或债券,闻讯而来的代理商和投资者会很快抢购一空,代理商的每笔销售均可获得佣金中的一半。如果你打电话告诉一位代理商购买某只股票,无论他当时多么紧张,都会设法劝自己的客户买下一些,否则,下次再有好的投资机会他们会被一起轮空。解释这一现象的是资金信息黑洞理论,尽管人们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但所有的投资信息实际上都被投行等金融中介垄断了,单一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想要独立合作,几乎没有可能。
在投行领域,销售人员的收入稳定,但地位不高,他们是附属于交易部和公司金融部的二流部门,最经常的工作是配合公司金融部的团队,到各地巡回开展融资路演,走马灯似的不停的安排需要融资的企业家和投资人见面。销售人员的年终奖金是由合伙人听取公司金融部和交易部的意见后发放的。如果你已经成家,且供房养娃,在销售部稳定工作十五年是个不错的选择。
C,核心业务保障群组,记得那个狐狸哄乌鸦唱歌的寓言吧,乌鸦嘴里有肉的时候,狐狸会在树下不停的赞美乌鸦的歌喉,只要乌鸦一张嘴,叼起肉的狐狸就跑掉了。与任何一个出货套现的卖家一样,企业获得资金后,会躲得远远的,独享大笔资金带来的美味与快感。投资人作为买家则会在瞬间由高高在上的高贵的投资人转变为忧心忡忡的小股东。多年的经验使投资者学会了自我保护,一种是引入外部竞争,从你的竞争对手即联合承销商那里购买目标公司的金融产品,二是对投行提出相应的对赌条件,这就是特定期限内的投行价格保荐,同时还会要求你提供流动性保障,以便他随时有可能退出这份投资。投行内部会设立两个关键部门为投资者服务。一个研究部,另一个是交易部。
研究部需要持续追踪企图逃离投资者监管的目标企业和目标政府,但又不能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营,定期评级成为很好的手段,如果目标企业被评定为C-级卖出,这个企业的高官就得考虑引咎辞职,大型投行的研究部可以一言九鼎,当他们调低希腊和西班牙的评级时,这两个国家立刻陷入了持续动荡,上海的一家评级公司也想对金融世界指指点点,引来的却是笑声一片。
研究部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双重资格,一是金融分析资格,二是特定目标领域如汽车、房产、科技等专业背景。研究部也是沿袭实习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首席研究员的晋升路径。升为首席后可以名利双收,那些在各类财经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的所谓专家,大多是各投行公司的首席研究员。
交易部是另外一个为买方投资者服务的特设机构,也是区别投资银行和基金类公司的重要标志,回去查查你所供职的公司,如果没有交易部,就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华尔街投行的交易部全部由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黄发白种人组成,有色人种很难融入,他们穿者纯棉条绒衬衫,同时夹着两部电话,面前的通话台上灯光闪烁,高声喧哗着买进卖出,CNN为全球直播的财经节目,出镜的全部是他们亢奋的身影。
交易部设立的初衷是保障投资者的流动性,在以后的18个月内,投资者如果不满意,投行就得负责赎回这些股票,听起来好像是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免费三包。这种金融中介服务的售后服务由来已久,1792年5月,24位交易员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梧桐树服务互换协议》,它就是现在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在国内现行的金融环境下,即便是设立了交易部门,也会是一个提供售后服务的闲散部门,作为交易部的交易员和助理交易员也会默默无闻,这是因为可供内部交易的目标公司太少,另外我国实行的是法定利率制,没有交易波动与投机的初始条件。
销售部、研究部、交易部会联合起来与公司金融部形成冤家对头,知晓其中奥妙可以使你在职场中独善其身。公司金融部总是倾向于将目标公司的市值估高,这样可以更多的抽取佣金,但高估价值的金融产品在出售给投资者时,会加大难度,研究部也难在高估的基础上再递增出漂亮的成长业绩曲线,而交易部则会面临投资者增加退货的可能。这种内在的制衡机制使得目标公司的价格估值趋于公允合理,反而满足了外在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对研究部的诟病越来越多,纽约州的独立检查官甚至怀疑他们是否串通起来欺骗投资人,因为在18个月内的保荐期内,投行研究部对目标企业的评级与定价一直都在稳步上升。就像售楼小姐不停的告诉你,你所购买的一期楼盘,每平米的房价每月都会上升几百元,开始你还会暗暗窃喜,时间长了,就会觉得那里不对劲。实际状况也是,出了保荐期的企业股票价格许多都会大起大落。
D,普通业务保障群组,像任何一个在地板上工作的公司一样(On the floor,美式俚语,形容那种在没有隔断的大开间里办公的环境),投行也会设立行政、财务、人力资源、技术保障等通行的保障服务群组,但比较另类的是WP和合规部门。WP(Word Prcessing)是投行才有的奇怪部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投行发出的所有文字材料都要经过他们润色校对与精装,有时显得近乎病态,让人想起没有化妆的淑女打死也不会蓬头垢面的出现在他人面前。这是因为投行会毫不客气地向客户收取几十上百万美元的估值建模费用,但最后交到客户手中的往往就是若干本目标公司的公允估值与财务模型意见书,很难让人感到物有所值。重磅烫金的封面与彩色印刷的图表似乎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投行的这种做法,被收进了沃顿商学院的早期MBA教材,称之为无形服务有形化的典范。在这之后,大到国家与地方政府形象,小到中秋月饼,过度包装成为了一种潮流。
不要试图去和WP部门的大姐斗法,她们体态圆润,风韵犹存,和高管们有着说不出的暧昧关系,通晓公司全部的潜规则。你在本公司或许就待个两三年,她会在这里就职很久很久,外出时带回一些客户免费赠送的未开封的纪念品取悦她们,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她们花枝乱颤的笑着接纳以后,会在关键时刻帮你逢凶化吉。
合规是另外一个神秘的部门,他们以嵌入式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项目组,项目组内的任何动向都可直接报告给投资承诺与合规委员会,很有监察部特派员的派头。
投行的项目运作规律通常是这样,合伙人会轮流担任调度总经理,接收各地代理商传来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完成初审,如果可以保持接触,就会将业务转给某位董事总经理,董事总经理随即在在处于待命状态的执行经理、助理、分析员中物色人选,组成项目小组,浩浩荡荡的开赴金融家俱乐部。
投行是承担无限风险的合伙制,很多项目又是游走在法规与政策的边缘,项目组人员组合也是短期随机,如何保持几个几十几百个项目组同时高效运转又不越轨,嵌入式的合规派遣是一种最可行的做法,具体负责这一部分的是项目组内的副总裁,他是一个类似办公室主任的角色,负责项目组内的后勤保障,也负责在背后给你打小报告。
如果你的公司内没有WP和合规部门,那离一流的投行还有很大差距,他们适用另外一类丛林法则,如何生存,另问高明。
第二篇:职业发展路径
职业发展路径
综合自己的综合特征,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方向及地域,确定本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从基层做起,步步为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直至到职业财务总监的管理路线。
具体路径是:第一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利用在校职务培养领导与管理能力。第二步,毕业后,从基层做起,找一份适合自己综合能力与实际自身状况的工作,踏实工作,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建立关系网,学习作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第三步,在成为领导得力助手之后,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搞好同事关系、学习专业技能、争取在自身条件与外部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取代领导的职位,并且,不忽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保持家庭和睦。第四步,在担任领导工作之后,继续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并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关注下属工作和生活情况、使自己成为一名企业骨干、称职领导、并逐步成为企业的财务总监。第五步,尽量发挥自己的轴心作用,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投资计划与决策,编制各种分析报告,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顶梁柱”。
2、职业发展策略
无论做一件什么事,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事,都要讲究策略,因为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俺的职业发展策略是深渗透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域,因为那里发展速度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交通便利、已成为世界区域性金融、航运、贸易和制造业中心。号称“科技之城”的苏州,是我的目标发展区域。那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区,苏州工业园区更是高新产业的发展基地,该地区有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底子雄厚,为自己的职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哥哥也在那里工作,同学也有的到那边发展,这为自己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盾。
六、具体行动计划 1.短期计划
1在校期间
1)积极准备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
2)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有计划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像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3)把主要精力投渗透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上,适时参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4)继续做好自己在学校担任的班委、系负责人、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大队长等职务、积极领导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抽时间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以及通过电视网络等关注时事动态、时事资讯、行业发展方向,并发表自己一些观法,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继续在“郑州华润企业管理资询有限公司”做兼职工作,时刻做好有关计算机生产企业市场调研与分析报告。
7)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计算机生产企业市场动态,所需职业素质、能力、求职应聘技巧等。8)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初级会计专业资格书及电算化中级培训合格证书。9)努力学习专升本相关课程,争取通过考试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10)整理毕业论文基本信息,做出论文基本框架,着手准备个人简历。11)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了解就业信息。
12)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为大学生活画上句号。2工作第一年
1)争取最短时间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2)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理论知识。
3)工作之余,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钻研为上司提供合理化工作建议。
4)还要学习与本职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方法、技巧,争取对本行业内其他相关职业都有一定了解,以备自己在其他岗位上更快地适应。
5)工作、生活中培养同事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6)工作中,多观察总结作为一名领导是如何管理企业,处理事务,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的。7)争取时间学习中级会计专业资格的知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中级资格证(会计师证)。3工作第二年
1)继续学习包括财经法规在内的相关专业知识。
2)坚持学习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随时关注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时事资讯,做好财务策划。
4)在做好本职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了解本行业相关职业运行机制及工作流程,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调动。
5)在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钻研的基础,继续为上司提供合理化的工作建议及策略。6)争取在本年内取得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
7)继续与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4工作第三年
1)工作第三年基本上了解本行内所有岗位职业的工作内容,可以胜任所有岗位的业务资格。2)继续深入研究业务特点,为上司提出更多关于节约资金、投资、筹资等方面的财务策划,并成为其得力助手。
3)争取在上司不在的情况下,代任上司职位、统筹全局,锻炼自己的实际管理能力,并且抽时间向上司学习该方面的技巧。
4)继续与同事保持较好的关系,并发展上下级的关系。
5)在努力工作之余,不忽视与家人的家庭关系,保持家庭和睦。
6)在上述条件都成孰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早日成为会计师。7)之后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钻研业务,提出建议,培养关系。
2、中期计划
1巩固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能。
2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业务知识、技能培训,掌握市场竞争状况和行业发展方向,发挥自己作为助理应起的作用。
3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本行业的投资方向,并做出模拟的资金投资策划,作为上级的参考材料。
4培养自己决策、授权等能力,提高自己的高级管理才能。
5工作中,学习作为领导是如何管理本企业的,如何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用人等高级管理才能,为以后自己提升做出准备。6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等仍需长期保持。
3、长期计划
1在工作与为人方面,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争取早日提升为会计师,成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负责全面财务工作。
2向企业领导者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如投资决策、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组织机构、整体发展等方面,尤其是在投资决策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及市场投资方向报告。
3在本部门,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管理发展制度,使下属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与动力。4通过对各种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综合分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只有投资决策方向正确,企业才能蒸蒸日上。
5通过自己各方面的努力,在家人与下属的支持下,实现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财务总监,成为企业的“顶梁柱”,并且继续为企业,为这一成就,而坚持奋斗,直至退休。
七、评估及调整
“未雨绸缪”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成语,它是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总结的处世哲理。许多事实证明,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划赶不上变化”当遇到突发情况时,要使计划行之有效,必须把握主动权,主动适应并灵活运用各种变化,以不变应万变。(以基本不变的目标,来运用千变万化的形势)使自己的规划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规划做出评估,并适时进行调整:
1、评估调整的频率与原则
1由于情况的变化是无规律的,所以我决定每季度对我的规划评估一次,当遇到特殊情况时,随时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对自己的规划做出调整。2原则是客看现实,实事求是,与时俱入。
2、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1职业目标的评估: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入行评估。如果一切发展顺利,那么我将一如既往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当职业目标难以实现时,我将适当调整自己岗位职业目标。
2职业路径评估:当自己在职业发展中,遇到如:国家政策、行业形势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导致自己的职业路径方案出现偏差时,我就会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3其他因素评估:当偶滴身心、家庭、经济状况等发生变化时,我会适时、适度地并调整我的规划,使之切合实际,与时俱入。
4制定一个系统、合适的评分标准,除特殊情况外,每个季度对规划可行性入行客看性的评估,打分(规划的可行性包括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及时、有无严重损失等要素)。以每季度为X轴,可行性(分值,满分为100。)为Y轴,建立坐标图形,以使自己对规划的可行有个直观的认识。总结职业生涯发展可行性报告,当某段时期的分值有所下降时,就应当考虑到自己的规划方案是否出现偏差,并适时入行调整。
3、调整原则
我的调整原则是:使职业与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取向等个人因素相匹配,以便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且使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使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财务总监。
八、备选方案
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不称意”,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美好。假如人生道路上缺少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不称意”,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平淡无奇,然而面对这些,我们不能一味妥协,我们应该正视它,掌握主动权,并且明确自己的方向,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在人生沼泽中愈陷愈深。
因此我对自己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了如下备选调整方案。
1、备选职业目标:我的备选目标是人事经理。因为,这符合自己的某些个性特征,如:善于辞令,精力充沛、自信、支配欲强等,也与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取向等因素相匹配。
2、备选职业路径:我的备选职业路径是:专升本毕业就业会计员深造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励,没有相当高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所以我的备选路径主要突出深造。
3、备选职业策略:偶的备选职业策略是:多渠道获取目标行业发展状况,国家政策形势与地域优势等。并通过老师、同学、亲人等的帮助,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地域去发展,此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对自己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三篇:解密投行结构
解密投行结构 规划你的人生
合伙,是所有投行结构的精髓,一般人理解合伙是三五个意趣相同的人凑在一起鬼鬼祟祟的搞些名堂,类似共同犯罪。200多人的合伙肯定是鸡多不下蛋,无法弄,犹如国内几百人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单个律师都想自己拉私活。崇尚个性的美国人怎样合伙搞投行,多年接受集体主义教育的我们为什么还在依靠股份或有限责任形式开展投行事业。本文为你解密一家标准版的合伙制投资银行的结构,希望借此可以规划你的人生。
这家公司曾经真实存在过,现在已经散伙。它是标准版的,总人数曾经为260人左右,其中13名为合伙人,其余为聘任的后台支援与服务保障人员,前后台比例为1:20,这是一个普遍接受的华尔街的合伙比例,不同的是扩容版、删节版、迷你版,如高盛,由1000多名合伙人组成,其余2万多人为后台支援与服务保障人员,而小型PE则多为2名一般合伙人加若干名保障人员的迷你型结构。
全体合伙人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结构,每年开一次会,很有些宗教气氛,一般只讨论两件事,一是讨论当年的分红比率,二是讨论现有的聘任员工中谁的成绩特别优秀可以吸收入伙。合伙的避税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按照纳税原则,股份公司或责任有限公司的股东分红是在交纳所得税以后才能进行分配,股东利益是排在员工、债权人、政府之后的。企业损益表就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一,员工的利益在损益表中的工资及成本利益扣除保障,第二,债权人利益在EBITDA息税折旧前扣除保障,第三,政府利益在所得税中保障,第四,剩下的才是股东利益,从这个角度讲小股东是弱势群体,其状况可从证券交易大厅满脸愁云的散户神态中体现。而合伙的避税优势是合伙人先分红,然后各自分别纳税,这样一来,你优异的个人业绩就不用再为其他业绩平庸的同伙背负税务负担了。
公司平常的管理由投资承诺与合规委员会而不是董事会负责,与有限责任不同,合伙人是承担无限责任的,对投资的承诺与控制就尤为重要,甚至可以危及到个人及家庭财产的存亡。国内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缺少这层监控程序,结果不是业务做不大,就是人多以后离心离德。
像所有的中介一样,投行也是中介,他的客户既有卖方,也有买方,投行业务结构也就围绕着卖方与买方展开。投行内部基本分为四个群组,一,面向卖方的业务群组,二,面向买方的业务群组,三,为以上两个群组服务的核心保障群组,四,通常的普通业务保障群组。你的职业生涯实际上就是从这些群组的基层做起,男怕入错行,如果你有幸或不幸踏入了其中的一类群组,未来的晋升通道也就基本清晰了,他们根本就是四种不同的职业,就像在航空业就职,当空姐与当地勤,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职业,应验了那句古语,天壤之别。
A,卖方客户群组,投行的卖方客户是只有两种,企业和地方政府,他们需要出卖自己的股权、债权或特许使用权获取资金。有时也可进行细分,按行业可以分为零售类、科技类、传媒类等,按发育状态可以分为A轮、B轮、IPO阶段等,按地区可以分为东部、西部、海外市场等。
卖方是投行业务的起点,只有卖方同意出让某种权益,才会有以后一系列的业务跟进,卖方企业无论大小,决策其自身命运的不会超过5个人,即董事长、董事、CEO、财务总监。
知晓这一点后,即可理解华尔街的一些潜规则,投行里面只有最高层的合伙人才能以董事总经理的身份与卖方接触,其他低层级的人员是不能打扰卖方客户的。想想看,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在本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这些企业自己就有强大的情报分析和信息管理部门,你去求见十五分钟,并拿出从网上搜罗的材料(有些就是他签署发出的)去为他分析企业状况,在名画、橡木和真皮装饰的硕大的总裁办公室里,你自己就会觉得那十几分钟像小丑一样滑稽。
有鉴于此,与目标公司新任总裁的第一次接触就一定是投行最高级别的董事总经理,见面地点看似随意,其实是精心安排的,既不能是对方也不能是自己的办公室,那会在气势上处于下风,一般会选在奢华的金融家俱乐部。董事总经理会带着若干助理,分乘两辆名车,一辆自己单独乘坐,一辆由助理们合乘。介绍双方正式认识的是投资银行各地的代理商(高盛有2万多名这种中小代理商,美林的代理商是添惠银行各地营业部的2万多名业务员)。如果你是投行新人,有幸作为随员第一次参与,会有些摸不着边际,两位主角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哈瓦那雪茄的风味、加勒比小岛游艇的品质、共同认识的某位高官的风流韵事,一切似乎都与企业融资主题无关,但出门时,董事总经理会告诉你谈成了。其实,高手过招,外人难以觉察,几个回合下来,便知高下,除非你有独门暗器,否则企业的融资目标及金融产品价格在双方心中早已有数,剩下的就是你们这些卖方客户群组的助理人员补充完善了。
卖方客户群组对外的名称是公司金融服务部,这一部门的晋升路径是分析员,执行助理,执行经理,高级执行经理,董事总经理。分析员会从名牌大学三年级的理工类或财经类学生中招募,培训后开始工作,培训的主用课程是金融学中的现金及未来现金流的计算,又称现金流的DCF折现法,尽管名头很大,原理却出奇的简单,1,计算企业未来五年的现金流,2,以一个特定参数把未来的钱换算到今天,3,将他们相加得出结果。早期还需要用纸笔和计算器,现在有了Excel软件,可以分分种搞定。以后在投行混江湖,无论你升到什么职位,DCF都是通用的金融语言。
分析员直接升到执行助理的可能性很小,就像医院的护士很难升到助理医生,分析员工作两年后,大多会选择离开投行,攻读MBA专业,MBA会用两年104周的时间,为你解惑投行的服务对象即各类企业的100多个案例。MBA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会重回华尔街,除了薪水丰厚外,积累人脉与经验也是重要原因。
就像军校毕业下部队很快可以封少尉,MBA的就职起点是执行助理。两三年以后有望升任执行经理,再有几年可以升为高级执行经理。这时,你会面临人生最重大的抉择,最高的愿望当然是被吸收入入伙,合伙人会有终生的保障,很像国内混官场,拼死升到司局级,可以享受终生的干部医疗保障。
如果合伙无望,你就要考虑筹备一只自己的小型PE基金了。其实,分析员,执行助理,执行经理等,在董事总经理看来都无足轻重,你们的工作基本类似,就是两件半事情,1,估值,用多种方法证明两位决策人在金融家俱乐部吞云吐雾中达成的那个价格是合理的,就像完成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用三种方法说明几加几等于九。2,建模,就是把刚才的估值反过来再算一遍。3,半件任务,路演,和买方群组配合完成销售任务。这些都不是白做的,投行会按照老雷曼制定的54321标准预先向客户收取一笔可观的费用,如果拿不出现金,就要拿股权折算。在国内,由于缺少诸如估值、建模等投行基本功,中介多选择向需要融资的企业蒙取代写商业计划书的小额费用。时间长了,这种简单劳动会让人沮丧,也会使许多人萌生退意逃离华尔街。
好在每家企业融资都是阶段性的,每一次面对的企业也都不相同,通常的结果会是这样,签订企业融资委托合同后,董事总经理就像隐形人一样消失了,剩下的几个月内,执行经理带队跟企业的相应部门合作,完成剩下的融资工作,有心人会利用这段时间,联络感情积累人脉,为以后的个人创业积淀基础。
执行经理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反向利用华尔街的各种人脉资源,直接到某个创业型企业参与创始,分管企业财务与创业融资,经过几轮快速融资,最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套现。反观国内的各类创业团队,大多是技术/营销型组合,公司财务尽是些学历可疑的中专自考生,很少有投行转过去的财务创始人,与这些技术/营销组合的创业团队沟通,更多的感觉是为他们辅导企业财务的入门课。相信今后这会是国内投行人士转行的优选之一。
B,买方客户群组,(待续)
B,买方客户群组,投资银行的买方客户是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机构和个人,分类除机构和个人外,还可按风险偏好,行业类别,投资规模大小,是否直接参与目标企业监管等细分。他们有的是想购买企业的股票债券获得更多收益,有的没有太多奢望,就是改变资产配置结构,回避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存款负利率。
投资银行针对买方设置的机构,一般叫销售部,就是把企业/地方政府的股票、债券销售给投资者。销售部有实习销售、销售助理、销售经理、高级销售经理等职位阶梯。销售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要求不高,需要的是适当的话术和天然的客户亲和力。不要怠慢来自山西的口音浓重的煤老板,就像华尔街不敢怠慢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牧场主,尽管你穿的是剪裁精良,价值2万的阿玛尼西服,他一震怒可以买下你们整个公司。任何一个面容姣好的东方女性都能快速越升为房地产公司的高级售楼经理,投行内销售人员的提职也常常令人意外。
实际上,在投行直接接触买方客户的机会并不多,除了那些掌管庞大资金的养老金机构,更多的买方客户都是由遍布各地的代理商负责维护,当公司金融部开发出一只价格公允的企业股票或债券,闻讯而来的代理商和投资者会很快抢购一空,代理商的每笔销售均可获得55%的佣金。如果你打电话告诉一位代理商购买某只股票,无论他当时多么紧张,都会设法劝自己的客户买下一些,否则,下次再有好的投资机会他们会被一起轮空。解释这一现象的是资金信息黑洞理论,尽管人们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但所有的投资信息实际上都被投行等金融中介垄断了,单一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想要独立合作,几乎没有可能。
在投行领域,销售人员的收入稳定,但地位不高,他们是附属于交易部和公司金融部的二流部门,最经常的工作是配合公司金融部的团队,到各地巡回开展融资路演,走马灯似的不停的安排需要融资的企业家和投资人见面。销售人员的年终奖金是由合伙人听取公司金融部和交易部的意见后发放的。如果你已经成家,且供房养娃,在销售部稳定工作十五年是个不错的选择。
C,核心业务保障群组,记得那个狐狸哄乌鸦唱歌的寓言吧,乌鸦嘴里有肉的时候,狐狸会在树下不停的赞美乌鸦的歌喉,只要乌鸦一张嘴,叼起肉的狐狸就跑掉了。与任何一个出货套现的卖家一样,企业获得资金后,会躲得远远的,独享大笔资金带来的美味与快感。投资人
作为买家则会在瞬间由高高在上的高贵的投资人转变为忧心忡忡的小股东。多年的经验使投资者学会了自我保护,一种是引入外部竞争,从你的竞争对手即联合承销商那里购买目标公司的金融产品,二是对投行提出相应的对赌条件,这就是特定期限内的投行价格保荐,同时还会要求你提供流动性保障,以便他随时有可能退出这份投资。投行内部会设立两个关键部门为投资者服务。一个研究部,另一个是交易部。
研究部需要持续追踪企图逃离投资者监管的目标企业和目标政府,但又不能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营,定期评级成为很好的手段,如果目标企业被评定为C-级卖出,这个企业的高官就得考虑引咎辞职,大型投行的研究部可以一言九鼎,当他们调低希腊和西班牙的评级时,这两个国家立刻陷入了持续动荡,上海的一家评级公司也想对金融世界指指点点,引来的却是笑声一片。
研究部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双重资格,一是金融分析资格,二是特定目标领域如汽车、房产、科技等专业背景。研究部也是沿袭实习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首席研究员的晋升路径。升为首席后可以名利双收,那些在各类财经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的所谓专家,大多是各投行公司的首席研究员。
交易部是另外一个为买方投资者服务的特设机构,也是区别投资银行和基金类公司的重要标志,回去查查你所供职的公司,如果没有交易部,就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华尔街投行的交易部全部由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黄发白种人组成,有色人种很难融入,他们穿者纯棉条绒衬衫,同时夹着两部电话,面前的通话台上灯光闪烁,高声喧哗着买进卖出,CNN为全球直播的财经节目,出镜的全部是他们亢奋的身影。
交易部设立的初衷是保障投资者的流动性,在以后的18个月内,投资者如果不满意,投行就得负责赎回这些股票,听起来好像是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免费三包。这种金融中介服务的售后服务由来已久,1792年5月,24位交易员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梧桐树服务互换协议》,它就是现在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在国内现行的金融环境下,即便是设立了交易部门,也会是一个提供售后服务的闲散部门,作为交易部的交易员和助理交易员也会默默无闻,这是因为可供内部交易的目标公司太少,另外我国实行的是法定利率制,没有交易波动与投机的初始条件。
销售部、研究部、交易部会联合起来与公司金融部形成冤家对头,知晓其中奥妙可以使你在职场中独善其身。公司金融部总是倾向于将目标公司的市值估高,这样可以更多的抽取佣金,但高估价值的金融产品在出售给投资者时,会加大难度,研究部也难在高估的基础上再递增出漂亮的成长业绩曲线,而交易部则会面临投资者增加退货的可能。这种内在的制衡机制使得目标公司的价格估值趋于公允合理,反而满足了外在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对研究部的诟病越来越多,纽约州的独立检查官甚至怀疑他们是否串通起来欺骗投资人,因为在18个月内的保荐期内,投行研究部对目标企业的评级与定价一直都在稳步上升。就像售楼小姐不停的告诉你,你所购买的一期楼盘,每平米的房价每月都会上升几百元,开始你还会暗暗窃喜,时间长了,就会觉得那里不对劲。实际状况也是,出了保荐期的企业股票价格许多都会大起大落。
D,普通业务保障群组,像任何一个在地板上工作的公司一样(On the floor,美式俚语,形容那种在没有隔断的大开间里办公的环境),投行也会设立行政、财务、人力资源、技术保障等通行的保障服务群组,但比较另类的是WP和合规部门。
WP(Word Prcessing)是投行才有的奇怪部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投行发出的所有文字材料都要经过他们润色校对与精装,有时显得近乎病态,让人想起没有化妆的淑女打死也不会蓬头垢面的出现在他人面前。这是因为投行会毫不客气地向客户收取几十上百万美元的估值建模费用,但最后交到客户手中的往往就是若干本目标公司的公允估值与财务模型意见书,很难让人感到物有所值。重磅烫金的封面与彩色印刷的图表似乎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投行的这种做法,被收进了沃顿商学院的早期MBA教材,称之为无形服务有形化的典范。在这之后,大到国家与地方政府形象,小到中秋月饼,过度包装成为了一种潮流。
不要试图去和WP部门的大姐斗法,她们体态圆润,风韵犹存,和高管们有着说不出的暧昧关系,通晓公司全部的潜规则。你在本公司或许就待个两三年,她会在这里就职很久很久,外出时带回一些客户免费赠送的未开封的纪念品取悦她们,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她们花枝乱颤的笑纳以后,会在关键时刻帮你逢凶化吉。
合规是另外一个神秘的部门,他们以嵌入式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个项目组,项目组内的任何动向都可直接报告给投资承诺与合规委员会,很有监察部特派员的派头。
投行的项目运作规律通常是这样,合伙人会轮流担任调度总经理,接收各地代理商传来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完成初审,如果可以保持接触,就会将业务转给某位董事总经理,董事总经理随即在在处于待命状态的执行经理、助理、分析员中物色人选,组成项目小组,浩浩荡荡的开赴金融家俱乐部。
投行是承担无限风险的合伙制,很多项目又是游走在法规与政策的边缘,项目组人员组合也是短期随机,如何保持几个几十个几百个项目组同时高效运转又不越轨,嵌入式的合规派遣是一种最可行的做法,具体负责这一部分的是项目组内的副总裁,他是一个类似办公室主任的角色,负责项目组内的后勤保障,也负责在背后给你打小报告。
如果你的公司内没有WP和合规部门,那离一流的投行还有很大差距,他们适用另外一类丛林法则,如何生存,另问高明。
不好意思,关于A卖方部分,加一个补丁,添惠银行是摩根斯坦利的代理,不是美林。美林依托的是美洲银行。
第四篇:职业发展路径 供应链
职业发展路径 供应链
案例一:
31岁了,在通信外企500强工作八年多,现在是销售经理;年过30后总觉得生活缺点什么,年收入15~20万左右,总感觉有压力,对自己的将来没信心,想创业或者作一名职业经经理,感觉力不从心;两年前提交的移民申请通过了,想利用这个机会调整一下,想去国外读书,如毅伟的MBA,然后回国换一个行业,可是担心得不偿失,请专家给分析一下现在行业的前景。1。我想通过读MBA,转行作咨询和Finance分析,据了解很多从中欧出来的MBA在这个行业里面都有很高的收入,也积累了大量创业的资源,这是我的一个目标,不知成功率有多少 2。如果不能去咨询行业,也希望通过这次调整能够从大型外企跳到一个中小规模的企业作一个管理人员,同时能够为自己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但这样有没有MBA关系不大)
3。未来的十年,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十年,如果有了海外的学习和工作背景,中国驻海外的一些分公司工作,应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案例二
本人在东莞,成都,深圳等地职场多年,在5家著名外企工作过,也是从大学毕业的基层员工做起,直到现在成为某公司供应链经理
案例
采购/供应的主要职责有以下9个方面:
• 为企业的运作提供所需要的原物料,设备及服务的供给和保障
• 将库存的投入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 维持并改善质量
• 寻找或开发有竞争力的货源(供应商)
• 规范并管理采买的物料
• 以最低总成本采购所需的物料与服务
• 在企业内部与其它功能部门间营造和谐良性的,有建设性的,高效率的合作关系
• 以尽可能低的行政及人力成本完成公司的采购任务和指标
•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无论你现在是采购总监,采购经理,或是采购专员,要走采购职业化道路,必须从以下各个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与技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未来职业采购必备的技能要素有:
商务谈判;策略联盟;关系管理;成本与价格分析;相关法律知识;绩效测评;软件及高科技新技术;供应商评选;电子商务;合同管理;策略规划;团队建设;物流管理;经济预测;库存控制;交通运输;标杆技术等。
供应与管理职位: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职位非常丰富,级别跨度很大,所见的有:
• 副总裁,策略采购 Vice Presideng/Strategic Sourcing
• 高级采购 Buyer/Senior Buyer
• 采购总监 Purchasing Director
• 策略规划总监 Director, Strategic Planning
• 供应商关系专员 Executive, Special Supplier Relations
• 合同定价和采办总监 Dirctor of Contracts, Pricing and Procurement
• 采购分析专员 Purchasing Agent/Analyst/Assistant
• 物料分析专员 Materials Analyst
• 物料经理 Materials Managers
• 采购经理 Procurement Manager
• 产品经理 Commodity Manager
• 供应商关系总监 Dirctor of Supplier Relations
• 供应链总监 Direct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库存经理 Inventory Manager
• 副总裁,采购总监 Vice President/Director of Procurement
• 供应商质量项目经理 Supplier Quality Project Manager
• 全球采购总监 Director, Worldwide Procurement
• 合同分析员 Contract Analyst
• 首席采购长 Chief Procurement Officer
• 策略采购经理 Strategic Sourcing Manager
案例
第一,如果有能力,读博士和不读博士一个样
第二,现在国外工作的经验已经不再如此值钱
第三,物流是个很重实践的行业,最好在企业中学习
案例
2005年,艾德加入公司,从事供应商管理,职位是供应商业务经理。在此之前,他在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工作几年,先后在设计部、产品开发、总部等工作。他还在一个供应商那里有几年的生产制造经历。
艾德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前任突然离去,交接时间很短,供 应 商面临质量、交货、产能等种种问题。而且公司对供应商的信任度很低,因为这个供应商曾经投机取巧,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到公司的很多大客户。更为麻烦的是,艾德的老板习惯 于 micro manage,员工大多只能忍受半年,然后走人。但是,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艾德在一年多内,连升三级,现在已经成为总监,管理比他资历更老的同事。他是怎么成功的?
合理定位
艾德一到公司,就把自己定位成老板的助手,例如帮助老板组织员工,做会议记录,协调其他员 工,协调 部门与其它部门的事务。一段时间以后,艾德自然成为员工之中的非正式的头,成为老板与其他员工之间的桥梁。于是,他在部门的影响逐渐增大。老板也渐渐让他代表部门去参加 产 品开发部等的会议,他也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于是他在别的部门的影响增大。
人的地位、报酬一般跟其影响成正比。影响可通过地位获得,例如职位越高,影响越 大。但对于没有正式地位的人,通过协调、服务他人的方式,同样可以获得相当的影响。这种人就成为非正式领袖,时间一长,管理层自然会意识到,把非正式领袖转为正式领袖符合 企 业利益,晋升就水到渠成。关键是你怎样定位自己。大多人只是做本职的事(这本身没错)。其实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很多事没法明确定义该谁做。在干好本职的前提下,你 介入那些“三不管地带”的事越多,你的影响也会越大。这就是说,不要只想着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想想那些公共领域的事,就像做些社区活动一样。
急客户所急
艾德面临非常困难的环境:他的供应商产能不足,主要是因为本公司生意太好,需求量成倍上扬。生产部、备件部经 常面临断 货的影响。质量部门、设计部门也对这个供应商怨声载道,因为质量问题不断,该供应商表面合作,实际不改。所以,艾德听到的抱怨整天不断。
人长期处于被抱怨 状 态,很容易变得defensive,即你说是供应商的问题,我给你证明不是供应商的问题,或者说双方都有问题(当然,对复杂的问题,大家往往都是问题的一部分)。这种心 态 其实对解决问题无补。艾德采取积极心态,就事论事,正视问题,尽量去满足所有内部客户的需求。当然,有些需求没法满足,他也是耐心解释给人家听,争取让对方理解供应商是尽力而为了。
管供应商的人时间长了,有时会变得偏向于供应商,因为他们更了解供应商的处境,看到供应商的难处。这没错。但这些人往往忽视了内部需求的合理性,或者忽视了内部客户对的一面。职业生涯中,一个人可以通过狡辩、推诿获得一时之利;但要想向上发展,一定要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努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板的也是: 谁 在急人所急,谁在推委责任,局外人一眼就可看出。
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
艾德的成功还在于他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不管是采购员、催货员,还是工程师、设计人员,艾德经常去跟他们打招呼,面对面地解 决问题。有句管理上的名言,说是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走动管理),即通过到处走动、调查实情的方式管理。与之对应的是太多依赖于电子邮件、备忘录、会议等正式方式。
其实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反映的是实干精神。很多问题,只要与当事人面对面谈上几分钟,大多都能得到答案。面对面交流更有助于相互了解,改善合作关系。一个人的影响力也往往通过面对 面交流得到增强。
艾德的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增加了他与关键内部客户例如设计部门的关系。所以,当要增设一个总监来支持新产品开发的时候,艾德当仁不让地得到这个机会。因为他已经证明了自己。
当然,艾德的连升三级不能简单地由上面三点总结。他在别的公司默默无闻多年也证明他不是个天才。这后面也反映了厚积薄发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一旦经验积累到一 定 地步,做事的方式对,便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由量变到质变。如果目前所在的公司没法满足,不妨换个公司或岗位。
看过之后颇为认同专家的观点,一是要有主人翁意识,不仅是要有积极的心态,还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能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二是厚积而薄发,很多人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默默无闻,便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可能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到头或者无法突破瓶颈,其实真的应该冷静下来,做好当前的每一件小事,以后在合适的时机会体现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案例
时刻为下一次职业发展质的飞跃充分地准备,永远保持学习和进步,因为不同采购职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采购文员阶段,需要的硬件条件比较多,如毕业证、职业培训证等;采购员阶段,需要逐渐提升软实力,比如部门内部之间和其他部门之间沟通技巧和能力;供应商经理阶段,需要的“软硬件”都将有质的飞跃,硬技能包括国际语言的熟练运用程度、各种职业资格的认证证书或学历上的进一步提升,软技能包括了各种管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供应链管理经理阶段,硬技能不再那么重要,软技能的比例将大幅提高,比如战略思考能力、人性的认知、过去成功经验、行业熟悉度、行业中的人脉等。
总结来说,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不外乎让企业或者其他部门认识并高度认可采购的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成就一个精彩的采购职业人生
系统积累知识为自己增值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采购和供应管理已经是一个专业门类,有着自己的体
系和知识架构。对于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迫切希望获得晋升的采购人员来说,补充哪些有用的专业知识呢?
两位专家都认为,采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比较广泛,对于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所需的知识要求不尽相同。秦传营的建议是,不管未来往哪个领域发展,熟练掌握采购领域本身的规章、流程、操作指南是进一步往上发展的基础,硬技能和软技能都缺一不可。
如果定位自己的未来是成为商品专家/采购专家,就需要既能高得起来又能深得下去。有关某商品的专业知识如商品所在行业的市场变化规律、国家政策、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价格预测的工具等将是学习的重点。
在采购专业方面,采购的系统知识(如美国ISM的注册采购经理C.P.M.的知识体系),供应链的系统知识(如美国APICS的供应链管理师CSCP的知识体系),某一类别的商品专业知识(供应市场、技术、制造工艺、成本结构等)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具备谈判技能、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合同及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精益/JIT/VMI等实践。
与此同时,成本、会计及财务分析知识也同样需要熟悉了解,包括成本建模、会计基本知识、财务报表分析、价格及成本分析、国际金融(尤其汇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朱士魁还认为采购专家所需的知识/技能还包括:行业分析,如供应市场分析;沟通技能,包括商务英语、PPT制作与演示;跨职能管理,主要为项目管理;质量知识/技能,含供应商审核、SPC、CAR等;其它软技能,如关系管理、会议管理、时间管理、冲突管理等。
“这基本是一个完美采购专家所需的所有知识/技能了,一个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积累这些知识/技能的。”他还补充,“一般来说,6~7年对采购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坎。3-4年应该还是练基本功的阶段,这时采购人员对于基本业务比较熟悉,应该首先让自己在后面几年内成为某一类别商品/零件的采购专家,掌握市场行情,具备成本分析的能力。”
如果希望未来成为采购管理人才,那么与人沟通的知识和管理技巧是首要需要学习的。硬技能方面,需要了解和熟悉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原理,如质量、计划、仓库、生产、项目管理、工程、设计、会计、税务、法务、海关、物流等,这样有助于换位思考提升协调能力。软技能方面,注意观察上司的管理行为,同时努力创建适合自己提升的软环境,如自身的形象、与同事的关系等。只有这样,一旦时机成熟才有被提拔的可能。“当然,随着职位的升高,你还需要接触到外部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要员,这时你具备的行业全局观可以使得沟通更加顺畅。”秦传营表示
案例
现在我们一起分享下关于供应链的问题:
我想说你错过了一次好机会。你完全错误理解了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是不需要太多的应酬的。要知道在中国,目前依然是买方市场,采购远远比销售好做,所以需要应酬的不是你,恰恰是你的供应商。角色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你在整个过程中也占据的功能也不同,所以其实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公司产品生产所进行的一切供应活动,包括生产供应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两部分。
对于生产供应管理,要从产品最初的原料,进货渠道,质量,检验,到后期的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进行管理。以上这些环节都是有相应的部门来负责的,而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保证这些环节平稳有效的衔接,并保证产品可以如期生产和交付。
对于供应商管理,相对会简单一些,这是传统意义上采购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对供应商的审核,交期的控制,以及供应商质量相关一系列的追踪活动,当然也包括与供应商之间的一些特殊协议,合同等诸多事宜。
我本来以为你是男生,后来才明白你是女孩子,所以对于供应链管理我给你这样的一些建议:
1.供应链管理的事情很杂,但是女孩子也是可以很好的胜任的,而你担心的应酬之类的事,一定会有,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你工作的障碍,因为数量应该不会很多,绝对不会和销售一样多的。
2.供应链管理需要强大的沟通技能,这可能是你目前所欠缺的。因为在供应链上,每当某个环节出问题的时候,都是需要你这个角色出场的。你可以试想,每个部门都是有人参与在其中的,况且都解决不了,而需要供应链管理出面。那么你就真的要一碗水端平,八方协调了。这是你需要好好补习的地方。
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不仅仅有你说的,如何优化资源的问题。同时供应链管理需要同供销环节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和联系。那么对你的锻炼效果是巨大的,你可以了解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些都是通用技能。将来你哪怕跳槽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哦。
4.供应链管理在国内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因为几乎90%的项目问题都使出在了供应链上,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用最小配置来形容的话,那只要一个产品工程师,一个供应链采购,一个销售,三个人就能唱出一台戏了。几乎所有公司也都逐步认识到这一点了。所以传统的采购都在逐步往整条供应链管理进行发展。你如果有机会走在前面,绝对对你大有帮助的。
最后补充前面一些:
你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停留在了传统采购上面,其实这些东西更多的是需要SQC(Supplier quality control)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会应用到一些6 sigma的内容。而6 sigma博大精深,如果要和供应链管理联系起来,那肯定关系也不小,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直接应用在供应链上的内容可以忽略不计,主要都是管理理念上的东西,至少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是这样的,所以你可以不要太在意这方面的联系了。
案例
我工作只有两年,贸易专业,在个低压电气行业老大国内的工厂里面,也是供应链,目前是procurement。楼主是九年之后打算撤了,对于我来说,还在起步阶段,虽然也对将来多年之后的前景有担忧,尤其是外企制造业的趋势是会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但是眼下我还是打算老老实实努力,在这个方面做到个一定阶段再说了。
看完楼主的帖子,有几点请教一下,1,楼主提到很多人讲物流和供应链混为一谈,我的工厂这里,供应链涵盖的包括master planning,material planning/procurement,物流和关务,仓库管理,但是我们也通称物流部,不知道我对供应链的理解和楼主的理解是不是符合。
另外,在供应链这个里面,哪个方面是重点呢?我只经历过这一个公司,所以不是很明确。我目前的理解,应该在procurement这块
回答:供应链是美国人的说法,而物流是日本在战后提出的概念(如果一定要追究,其实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创始人可以说是诸葛亮,呵呵)。我最初在考国家高级物流师的时候,一个国内权威培训机构的讲师说物流和供应链是分离的,但是后来我就这个问题问过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他说供应链是包括物流的,现在也比较认同这个概念,而且在大多数美资制造业中,供应链的职能部门的organization chart也通常是将物流放在供应链的下属部门,之所以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物流部,是因为目前物流与关务都外包给了第四方物流公司。所以,在自身是工厂的企业,都会设物流部来协调出口关务和仓储运输问题,而在一些没有自己工厂的企业(现在很多在中国的欧美企业办事处都是找台湾企业代工)不会设有物流部因为EMS/CM厂都已经帮助代理了这样的功能。
在国内大多数民企和国企中,供应链的称呼会更少。
2.楼主提到这考CPIM证书,我是今年刚刚接触到这个证书,但是对他的受认可程度不是很确认,所以一直没决定下来考(另外,这个证书考试费用对于现在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比较慎重了一些),想请问一下这个证书的作用如何?当然,我是指除了对自己知识的提高,在换工作的时候受不受认可?如果比较不错,我该开始准备了,关注了很久,一直没决定下来。
回答:证书的作用,真得很难讲。你能说你大学考的四级和六级证书在你后来的英文交流中的作用大吗?证书职能做参考,而且有时候这个参考还真的说不准对你的职业发展是否”有用“。单说换工作,在一些美资企业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如HP, APPLE,JABIL,DUPONT)就地域来讲,上海供应链制造行业对该证的认同度要高于深圳。但是有时候不一定是正面影响,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我在微×公司,我们部门要招一个人,在对一个面试者的讨论中,我看到A有CPIM证书而B没有,于是投了A的票,但是我的同事新加坡人就不赞同,她认为B的工作经验多(年纪大于A)而且学历是大专所以工资可以给的低些。因为新加坡同事级别比我高所以她的意见占主导。最后选了B。所以公司招人有时候并不是择优而选,站在老板的位置想,第一,能做事,第二,花费少。这些问题很实际,所以不能拿某个证书作为给自己生职加薪的筹码。职场不是在学校,不是大家考试考第一就可以的,太多综合因素了。很多证书在国外都和证书持有者的薪资直接挂钩,如果博士,研究生的起薪都是一样的标准,但是在中国不是,在中国的外企也不是,举个例子来说,在我曾经任职的某公司,美国供应链员工持有CPIM或者CPM证书的,就会拿到相应的薪酬(参考APICS的薪资调查数据),但是中国员工不会按照这个标准。
3.我对自己的目标是supply chain manager,算是个中长期的计划吧,不是很远大,算是比较实际一点,呵呵。想请教一下该怎样来发展比较好呢,或者说该去侧重积累什么方面的经验呢? 我之前两年是生产计划,今年刚刚转到procurement,该怎样来侧重哪个方面呢?比如说procurement经验是不是更重要一些?有没有必要将来再转到关务物流方面再积累一些经验?
回答:我觉得你能转到PROCUREMENT锻炼两年是很好的,多积累sourcing的经验和谈判的经验,这里面不知道你具体工作是负责哪种类型物料的采购,总之不要做纸上谈兵的采购,我见过太多采购员,英文或者国际贸易专业,当谈到工程问题的时候就底气不足,多去了解制程和物料的机械或者电子特性,因为在很多时间这些工程问题都和生产交期息息相关,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要单单地就是打电话找催供应商,要引导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这里面很多学问,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细体会。建议你多参与生产的不同过程,因为在不同时期供应链的管理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Supplychain真的是一门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学问,而且可以结合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目前公司的方向就是帮助客户策划供应链解决方案,我觉得能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用实际来丰富理论,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案例
案例
第五篇: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1、大力推行混业经营
2、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业务策略
“攻大占小”以大型客户为主要目标,对一些发展良好的中型企业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优先发展“商业银行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优势和品牌、对于常年财务顾问服务等直接收益低间接受益明显的也应重点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以打造投行业务的特色品牌
提供“精品业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如对于高端客户除提供基础服务外,可推出增值性财务管理服务,为其财产保值增值;针对企业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财务顾问;以不良资产介入企业的改制重组、兼并收购
4、采用多种营销策略
选择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行业深入;关注一个金融服务需求环节,进而关注需求链,设计和推销产品;可将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捆绑销售,获得综合效应;可与国内外专业投行建立策略联盟;
5、完善内控加强风险防范
不同业务间建立“防火墙”,实现审贷分离,避免投行业务影响其他业务的开展
6、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将资本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的交叉领域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