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8: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会议代表:

今年以来,我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改革创新践行“十二字方针”为主线,立足省局“双四一提”的工作目标,围绕“改革深化年、职能转化年”重点,紧扣“严格把关、服务发展”两个中心,全面开启了建设“和真崇检、和善勤廉、和美致远”的现代化强局新征程。

1-11月,我局共****出入境货物1.42万批次、52.85亿美元,同比批次下降72.26%,金额增长13.96%。实施船舶检疫1978艘次,同比下降14.45%;集装箱检疫查验4.03万标箱,同比下降4.65%。从业务数据来看,****批次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调整,许多进出口商品被调出法检目录,金额增长主要是因为新纳入法检目录的危化品货值比较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局年度工作情况。

一、抓安全,构筑严密的监管防线

把保安全放在执法把关的突出位置,筑牢保障消费品安全和国门安全防线,多起执法把关案例受到上级的重视,为此,总局向全国发出4次警示通报,省局向全省发出2次警示通报。突出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严防死守做好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顺利通过总局核生化反恐现场督察,完成创 建国际卫生港的前期调研和提案报告。多次截获重大疫病疫情,1-11月,检出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3种、359种次,同比分别增长65%和131.61%。在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夹杂的油菜籽中,全国首次截获油菜茎基溃疡病,在进口煤炭中检出“滑刃线虫”和“垫刃线虫”等有害生物。突出加强进口废物原料的把关有效性,全年共检出进口废物原料环保不合格5批次,全省首次在废物原料中检出医疗废弃物,移交海关作退运处理。突出进出口消费品检验,检出婴儿纸尿裤、净水器、按摩器等不合格用品,确保消费者健康安全。加大推进执法改革力度,正式运行行政处罚“调审分离”工作机制,成功查处逃避出口危包使用鉴定、逃避进口商品法检等案件,其中涉刑违法案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联合JY市公安局召开“两法衔接”案件交流会,顺利成为全省系统首批8家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二、抓改革,营造便捷的通关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三个一”。9月9日,我局与JY海关正式签署 “三个一”合作备忘录,关检“三个一”工作模式在JY正式启动。按照试点稳步运行,逐步扩大的原则,目前选定了试点企业3家,涉及收货人13家,包含废纸、铁矿砂和无烟煤等3类产品。截至目前,实施该模式的入境货物共计26批、重量50.7万吨、金额3249万美元。实践证明,“三个一”试点简化了通关流程,缩短了通关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

二是加快推进“三互”试点。与地方政府、JY海关等相关部门合作,积极推进JY电子口岸建设。目前,电子口岸平台正式开通,船舶申报、物料供应系统顺利上线,与省局电子口岸完成对接,集电子政务、商务、物流于一体的“一站式”外贸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为推进JY地区“三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信息化支撑。实施船舶的电子备案、申报审核后,每艘船舶可减少滞港1小时,缩短报检时间30分钟,大大提高货物流通速度。

三是推进ECIQ试点。作为全省系统首批试点局,试点运行江苏****局集中审单新规则体系,主动探索全省业务规则优化方案。结合我局入境危化品业务流程再造,建立JY局集中审单规则树。深化开展入境电子监管应用,在入境机电、入境危化品、入境羊毛等多个产品上开展业务模式改革研究,力争为全省ECIQ试点提供JY经验。

四是全程推进报检无纸化。在2013年出口无纸化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将无纸化模式逐步推广到包装检验、原产地证签发和入境****业务,1-11月,出入境电子通关货值总共达12.8亿美元,为企业提供了便利。

三、抓服务,促进港口和外贸的发展

我局始终坚持****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结合,与JY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促进外贸发展相结合,通过业务改 革和优化服务举措,全力促进JY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服务港口方面,建成指定口岸,打造粮谷物流大港。针对JY口岸进境粮食数量大、风险高的态势,进一步提升口岸****核心能力,指导企业开展对粮食库房、视频监控、无害化处理设施、防疫设施、口岸疫情监测设施等软、硬件改造,使中粮(JY)粮油仓储有限公司查验点、JY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查验点通过总局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验收,分别取得水运散装和水运集装箱进口粮食接卸资质,JY港也成为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之一。

在服务企业方面:一是落实简政放权,助力企业减负增效。根据省局下放的33项行政审批事项内容,重新修订操作规范和流程图,在检务部门设立“一站式”行政审批窗口,简化规范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减免收费政策,今年以来,共为全市外贸企业减免费用1088万元人民币,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三是加强优惠原产地证的宣传、咨询和签证工作,提高优惠原产地政策利用率,1-11月,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 1.84万份,金额13.6亿美元,按照平均3%的关税减免幅度估算,帮助JY地区出口企业获进口国关税减免达4080万美元。四是严格检验鉴定,为企业挽回巨额损失。1-11月,检出煤炭不合格47批,不合格率69.1%;检出铁矿不合格167批,为进口贸易企业挽回损失892.1万美元;检出进口棉花品级下降29批次、短重45批次,共计短重122吨,仅短重一项就对外索赔约40万美元。五是服务重大项目,总投资52.9亿人民币的江苏兴业聚化有限公司涤纶功能性纤维项目和功能性薄膜项目,是JY市政府挂图督战的重点重大项目,我局针对进口设备缺件、摆件移位、连接件开裂、润滑油泄漏等问题,对外签发3份索赔证书,累计金额达90余万美元,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抓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阳光形象。今年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我们以全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

以“和真崇检、和善勤廉、和美致远”为主要内容的“三和”文化,深度融合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强素质、强管理、强基础,全力建设现代化强局。

一是按照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加强廉政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件规定,及时通报各级违纪典型案例,组织职工参观JY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教育职工慎用手中的权力。坚决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在召开企业意见座谈会的基础上,党组成员赴码头企业调研18次,专程走访30多家企业,全面了解依法行政情况,调查核实、妥善处理3起企业投诉,快速推出针对性的便民措施,有效解决了服务对象反映的9个困难问题。

二是弘扬“三和”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在“家和万事兴,共创新辉煌”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三和”文化品牌,以反映、诠释全局的价值追求,并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三和”文化品牌的引领下,全面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与贫困村结对共建,与马朱孟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继续深入结对社区送温暖,分别在七

一、老人节为普惠苑社区老党员、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并在重大节日看望贫困户,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为天华艺校仁爱班学生发放“国检爱心教育奖学金”,帮助孤儿和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连续在南菁高级中学和市一中开展“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国门生物安全进校门”活动,10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吸引了JY市电台和电视台进行采访报道;广泛开展交通协勤、无偿献血、环境整治、绿色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身体力行传播文明风尚。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谋划之年。JY****局将积极主动融入JY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改革创新,推进****理念职能转型升级,以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服务于外贸企业和码头单位,为JY开放型经济和口岸的发展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积极落实宏观质量管理新思路。加快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监管方式,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监管新模式。积极向上争取建设功能性口岸,实质启动国际卫生港的创建工作。创建出口纺织服装和出口金属制品两个国家 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治机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扩大进出口企业质量信用评价系统应用范围,适时融入地方信用监管体系,增强外贸企业守法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意愿。推进散装液体化工品数重量鉴定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新模式。引导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纪律处分机制和违纪曝光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全方位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

二、加快实施外贸通关放行新便利。继续大力推进直通放行、绿色通道、分类管理等服务措施,使更多出口企业享受出口通关便利待遇。优化关检“三个一”模式,结合JY电子口岸的发展,加快“一次放行”模式实施,进一步巩固合作成果、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在扩大已实施的各试点项目覆盖范围的同时,积极研究实施新的合作项目,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环境。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电子****和JY电子口岸建设,实现****无纸化全流程、全领域、全覆盖,加快推动口岸单位“三互”模式探索,提供优质高效的通关放行服务。

三、持续提升服务产业转型新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对品牌和高科技含量出口商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导企业重视进口,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 设备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基础实力和产品质量档次。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和应对,帮助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利用自贸区原产地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指导企业提高自检自控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继续推进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和功能医学项目建设,为地方服务业发展提供增长点。

各位会议代表,众人拾柴火焰高。JY开放型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部门、各板块的紧密配合、大力支持。我局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与各部门一道,同心同德、协调联动,共同打造推动JY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讲话

同志们: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快构建常州现代农业新体系,增创常州农业发展新优势,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农业战线应有的贡献。我想,这一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同志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重点,加快推进常州现代农业发展。

上午,各辖市、区以及市委农工办,市计划、质监、科技、农林等部门,围绕如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许多观点很有深度、很有见解。听了以后,我感到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下面,我根据最近的调研、学习和思考,也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加快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特点是:

(一)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一是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去冬以来,全市新增花卉苗木3.36万亩,总面积达到18.36万亩。全市85%以上的花木种植面积集中在省道219沿线,夏溪、嘉泽、尧塘等5个“省级花木之乡”花木面积已达13万亩,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5%。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从花木生产、经营逐步向园林工程建设、园艺观光休闲等方面扩展,“花木板块”优势进一步显现。二是经济林果发展势头较猛。以武进东部地区、金坛和溧阳丘陵山区和新北区沿江地带为主的三条经济林果带初步形成,全市经济林果总面积已近47万亩。特别是武进东部优质时令果品基地,呈现出品种新、机制活、速度快、水平高等显著特点。三是特种水产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全市以洮湖、滆湖区为主的特种水产面积已经达到48.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覆盖面已扩大到92%。全市共有千亩以上养殖场36个,面积13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批生态、科技、规模、高效养殖基地。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上半年省、市两级20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4.2亿元,增长15.1%;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16%,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机制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不少企业普遍采用订单方式、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了经济共同体。三是市场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上半年凌家塘农产品市场、夏溪花木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滆湖水产品市场等完成销售45亿元,优势农产品交易活跃,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申报认定工作扎实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9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19只。今年以来又组织了53家单位申报省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30万亩,其中28家单位已经通过了省环境检测。二是农产品及投入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了对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检测。三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各类专业培训广泛开展,检测设施和手段明显改进,建成了全省首家具有省级资质的农畜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和大部分零售农贸市场基本配备了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质安全。

(四)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壮大。一是农产品生产专业大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全面发展。全市已建成粮油、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0多家,形成各类农业特色乡镇16个、特色农业专业村300多个、特色种养大户5000多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势头强劲,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引进“三资”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近6亿元,投资强度、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日趋活跃。试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评比,加大了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政策扶持。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家,总数达到了342个;各级各类合作组织兴建无公害生产基地31个,总面积39万亩,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85个,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总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力度和推动力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新的业绩,积累了新的经验,为今后常州农业和农村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常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定位和重点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四大任务”,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后三条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三农”问题,而第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总结几十年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思路、一个大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统筹城乡投入,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镇与农村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真正实现城乡一体、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最终目标就是要构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该看到,近几年来,常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外向化、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对照“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对照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总任务,对照市委、市政府“实现常州农业农村更快提升”的总要求,农业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当看到,当前农业产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仍然很弱,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现实。如何立足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牢固确立现代农业新概念,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新平台,取得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为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做出农业产业自身的努力和贡献,这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分重要的、紧迫的和首要的任务。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现代农业,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的。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第一,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满足温饱的封闭型农业,而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商品利润的效益型农业;第二,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源、靠劳动和经验为主要手段,而现代农业则是依靠科技、装备、资本和改革创新来推动发展;第三,传统农业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区域自求平衡”的管理方法,而现代农业必须采用适应市场和贸易自由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第四,传统农业商品率低、农业运作空间狭窄、交易方式简单,现代农业则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条件下的高商品率农业,要求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育;第五,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强项是劳动能力和经验积累,而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则必须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信息接受能力和市场经营水平;第六,传统农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小,而现代农业与其它相关产业则必须结成“共生共赢”的产业体系。

因此,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总体思路和工作定位上,就是要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经济思想指导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来管理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推进和加快常州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我初步考虑应该大力组织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所谓“四大战略”:

一是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通过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建设,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放大优势农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科教兴农推动战略。传统农业为什么弱?弱就弱在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弱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贡献。

四是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大宗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开发绿色农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而且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四大战略”当中,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主要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方向,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着重是解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主要是解决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科教兴农推动战略关键是解决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它们都是影响常州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所谓“提升五大能力”: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三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五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地说:

第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常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种子种苗引繁体系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等设施装备,完善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抓住了农业产业要素的跨区域整合,就是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生产力优化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突出抓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才能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农业产业增长极,这是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抓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须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一项首要任务。搞好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想要重点把握这么几点:

一是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出发点。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综合运用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优先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是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竞争策略。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落脚点。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决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必须突出优势农产品,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致力于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主动接轨上海,实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主体定位,找准竞争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

三是要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做出名。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快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开发。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行“规划引路、产业经营、基础配套、集中建设”的办法,一年一年排项目,一项一项搞配套,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生产基地集中,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影响和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

传统农业条件下指导农业生产,主要是考虑“怎么种、什么时候种”等“生产性问题”,而现代农业则要更多地考虑“种什么、种多少、能不能卖得出、市场如何进入”等“经营性问题”。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存在着“两个脱节”,一个是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相脱节;另一个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加、销等环节相互脱节。过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了传统种养殖方式和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两个脱节”所造成的“农业产业链短”,农业的效益难以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很突出的一条,就是通过产业的概念,把生产、加工、销售、科技等各类组织联结成为一体,通过产业链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带动把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营销理念吸纳进来,通过产业整合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强在生产、弱在加工、难在流通、低在效益”的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突破加工。进一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快发展“产业延伸、专业分工、培植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主导产业,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和科技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做大做强。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把资金和技术带进农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带进市场。

二是要培育主体。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定位准、生产水平高、投入密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园区农业。坚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为载体,以农业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三资”开发农业,用工业的方法来培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业态,通过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搭建物流平台、强化与上海市场对接等各种手段,促进产销紧密衔接,不断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三是要不断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种养销大户,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把相关的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大户组织起来,努力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善于发现能人,敢于引进能人,重点扶持能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带领更多农民闯市场、办基地、谋实业,增强千家万户农民的产业经营能力。

第三,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农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农业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能否销售、竞争能否有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否明显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主要在于农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于农产品是不是符合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州农业主动接轨上海农产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加快建立常州现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立足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坚持规范管理、扶优扶强、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建立以质监部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行业管理体系。横向突出专业优势,纵向衔接相互配套,加快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管理、行业管理、检验测试分工明确,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常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新体系。要围绕大宗农产品、名特优新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采标、贯标以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

二是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品质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要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现代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水平。

三是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集中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制定强制性措施,切实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控制。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于一些有害物严重超标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要坚决禁止其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

第四,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在现代农业竞争中,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并将越来越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生产成本要靠科技来降低,农产品品质要靠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要靠科技来保证,市场品牌要靠科技来打造。因此,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常州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要合理定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着重加快农业科技工作的“五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农业内部,更多地向面向市场、超级市场转变。五是从侧重于单项技术、种子推广应用,向致力于农业综合技术和大面积推广、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转变。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要坚持“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紧紧围绕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好农业科技发展长期计划和分工作计划。围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坚持走 “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大力组织和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引导科技力量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的主战场。

三是要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增强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定向辅导、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治理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具备的资源和环境保证。

一是要确立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方向。要牢固确立农业生态理念,加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体系。既要追求高产高效,更要重视安全和生态。要以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我市农业生态资源,把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纳入生态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二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切实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生态性投入,努力建设集约化经营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土壤和水资源建设与保护,严格控制并禁止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生产,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随着“集市农业”向“超市农业”的转变,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保鲜和加工技术以及品牌都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要按照绿色品牌的建设标准,加快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以绿色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农产品流通平台、展示平台、科技平台、信息平台,突出绿色主题,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工程”,使常州成为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三、关于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的农业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工作还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咬定全年的目标不动摇,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抓紧做好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省里也制订了《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15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我市也已经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规划的要求。今天的会议上,农林部门已经就这项工作做了说明。希望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工作职责,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研究,抓紧制定相关的区域配套规划和专题计划,并协助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做好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要组织落实好常州农业(上海)推介会暨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年10月份,我市将在上海举办常州农业投资说明会和农产品展销会。这是我市围绕上海市“四大中心”建设目标、主动宣传常州、集中展示常州优势农业、加快与上海农产品市场接轨的一次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项活动十分重视,将组织专门工作领导机构和筹划办公室。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好各自承担的任务,超前做好项目联系、市场对接、企业展示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这一次上海投资说明和产品展销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早安排好明年结构调整重点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农业重点项目的管理,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序时进度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尽快发挥效益。要建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加大项目验收和考核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入。通过农业项目的有效组织、实施和推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进一步落实好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消除“非典”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好农业生产的各项指导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和为农技术服务,确保秋熟增产增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组织实施好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土地换社保”政策,切实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决失地农民、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认真组织好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的申报认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为契机,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今年要确保金坛、溧阳两辖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成功。同时要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确保今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同志们,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农村“两个率先”的战略性举措。希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创造常州农业发展新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在2012年全省外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12年全省外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推动我省外贸新发展

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 周 船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同志们:

大家好!

2012年就要过去,2013即将到来。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的外贸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总结今年的工作,安排部署明年的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为明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2012年外贸工作情况回顾

2012年,在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省外贸面临的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严峻。1-10月份,我省进出口同比仅增长3.1%,比全国平均增幅低3.2个百分点。11月份,我省单月进出口25.8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拉动1-11月份进出口增幅达到7.8%,反超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11月份我省进出口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我省《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并且在短时间内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了实处。二是抓好了重点企业。我们将进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作为工作重点,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到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困难和建议,帮助解决了一些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引进了一批进出口代理平台。我省株洲、郴州、常德、长沙、湘潭等市先后引进了专业进出口代理公司,直接为我省增加进出口近15亿美元,拉动进出口增长7%左右。四是三外联动以及外贸相关部门形成了合力。1-11月份,我省三资企业进出口56.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加工贸易进出口4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8%,为全省外贸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财政、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信保等外贸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措施,形成了政策合力。

二、我省外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外贸规模小、质量不高。1-11月份,我省进出口185.06亿美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位,比第4位的湖北少了106亿美元。我省外贸质量不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优。从出口来看,我省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质量档次不高,附加值普遍较低,主要靠低价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省商品出口对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的变化比较敏感。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工资、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我省出口的影响很大。从进口来看,我省进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一,仅铁矿石进口就占到全省进口的30%左右。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降,导致1-11月份我省铁矿石进口比去年同期减少7.24亿美元。二是出口市场结构不优。我省出口对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仍然比较高,占我省出口的24.5%。今年,由于受日本购岛闹剧和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1-11月份,我省对日本出口下降21.2%,对欧盟出口下降2.1%。三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今年1-11月份,我省239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中,进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在5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8家,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6家。四是园区作用发挥不够。园区是我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成为外贸企业的主要聚集区。但是,由于我省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存在重招商、轻外贸的思想,园区对进出口的带动作用不强。目前,我省进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园区只有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是贸易方式比较单一。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到72.3%,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只占26.2%,而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重将近50%。虽然近两年来我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小,对我省进出口的拉动作用有限。六是外贸环境有待改善。如我省部分地方政府认为出口退税增加了财政负担,发展外贸的积极性不高;我省有些部门思想还不够开放,对外贸重管理轻培育,不利于外贸的健康发展;我省地处内陆,没有天然出海口,外贸物流成本偏高、出口通道不畅的问题比较严重。

三、关于2013年外贸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为下一步我省对外贸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结合我省外贸发展实际,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外贸要在努力做大规模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在大力改善外贸发展环境的同时注重产业政策的协调,不断加强外贸支持体系建设。2013年,我省外贸工作要紧紧围绕“稳增长”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加强外贸支持体系建设,确保进出口完成2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以上。

(一)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今年,国家和我省分别出台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我省外贸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明年,我省将保持扩大进出口代理、加大进口贴息、鼓励自营进口、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支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支持“五定班列(轮)”、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外贸促进政策的连续性。在进出口代理平台培育工作方面,将保持奖励标准的连续性,加快奖励资金兑现速度。各市州要按属地原则,加强对进出口代理企业的监管、协调,确保其依法经营,代理业务有真实贸易背景;要主动协调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等部门,为代理企业开展业务提供便利;要设立进出口代理配套奖励资金。

(二)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从目前形势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人民币汇率有继续走高的压力,国内要素成本仍有上升动力,我国产品与周边国家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省外贸面临的形势仍非常严峻。明年我省外贸要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进一步做好进出口代理平台的培育工作,加强监管和协调,引导其有序稳步开展进出口代理业务,通过代理平台解决长期存在的“湖南产、外省出”和“湖南用、外省进”的问题。二是继续抓好重点进出口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其做大做强。三是积极向商务部申请增加我省新华联石油公司原油进口配额,扩大其原油进口规模。

(三)努力提升外贸质量。一是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钢材、有色金属、陶瓷、纺织服装、花炮等传统产业加强技改研发,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质量。二是强化出口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在出口市场开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备案等品牌保护工作,选出更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自主出口品牌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品牌企业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扩大进口规模。注重发挥进口在解决资源短缺、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贸易结构均衡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我省加大进口贴息等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资源性原材料、农产品、消费类产品的进口。同时,结合自由贸易区降税的安排,引导我省企业扩大从自由贸易区成员方的进口。

(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目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省市场开拓要同时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从广度上下功夫,我们要积极组织企业到主要传统市场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参展,在稳住欧美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东盟、南亚、中东、俄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从深度上下功夫,我们将在阿尔及利亚、俄罗斯自办2个展会,展示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形象,搭建出口平台。同时,大力支持我省企业在新兴市场设立境外营销网络,深度开发新兴市场。

(五)扩大加工贸易。今年1-11月份,我省加工贸易大幅增长108.8%,为外贸保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加工贸易比重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和我省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发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作用,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要切实做好对产业转移进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进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将进出口业务转到我省来。要加大对加工贸易业务的培训和宣传,鼓励企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扩大进出口业务。

(六)培育出口商品基地。依托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认定和培育一批综合型出口基地;依托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某一特定行业的产业集聚区,认定和培育一

批专业型出口基地;依托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某一特定行业的生产型龙头企业,或拥有长期、稳定产销渠道的流通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企业型出口基地。通过对出口基地内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资金支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出口基地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为基地内外贸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大做强出口基地。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出口基地进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七)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今年1-11月份,我省企业通过湖南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达成出口成交2.65亿美元,超过了2011年全年成交额。截止11月底,湖南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累计出口成交达到了5.87亿美元。明年,我省将进一步建设好“湖南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和“湖南省出口商品供货库”,使其功能更加完善,使用企业更多,成交效果更好,真正成为湖南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联合海关等部门,搭建平台,支持引导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推广和培训。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平台邀请外商来湘举办采购洽谈会,积极推动各类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如广交会等)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

(八)强力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无水港”是把港口的功能向缺少出海港的城市延伸,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无水港以公路、铁路、航空等集装箱运输为载体,以两地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合作为依托,引入相关船公司、船货代理等企业参与,形成内陆“无水港”一次报关、一次放行的物流运作模式,大大方便内陆地区企业进出口操作,降低物流成本。今年,长沙、永州、衡阳纷纷启动了内陆“无水港”建设。目前,长沙“无水港”已经开始试运营,将原长沙树木岭铁路口岸移植到了新长沙北站,实现了长沙“五定班列”和“无水港”捆绑运作。明年,我们将强力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工作,尽快协调解决好长沙无水港海关监管区建设的问题,加快永州无水港建设步伐,推动衡阳无水港真正实现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

(九)加强外贸支持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我省外贸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建设,通过部门间长效协作机制,随时解决我省进出口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外贸环境。二是积极推动我省与沿海省份的“大通关”工作,开拓和稳定我省商品出口“一次报关、一次报检、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便利通关渠道。三是做好“五定班列(轮)”有关工作,确保其顺利运转,为更多的企业服务,进一步平衡降低进出口货物整体运价水平。四是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加强对园区进出口的考核,大力提升园区进出口功能。五是加强产业损害领域的应对机制建设,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中介机构间分工合作、运转协调的工作体系,把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推动省内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

同志们,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虽然当前外贸面临的形势严峻,但是,通过今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省外贸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

谢谢!

第四篇:在全市服务企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服务企业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山区人民政府

(2012年4月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相山区2011年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和2012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一、2011年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一切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理念,大力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推动创新,优化服务,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概括起来为“五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保障。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与指导,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促进服务业核心区领导小组、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制定了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了企业服务主体,完善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扶持企业发展有力度。设立发展专项资金。我区设立了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的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技术创新、-1-

提升发展质量及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新型业态、创出品牌、提升档次等。力促银企合作。分别与徽商银行淮北分行、建设银行淮北分行、信用联社等签订融资协议,并多次组织召开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座谈会,切实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几年来,各商业银行为全区近200多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近10亿元。同时成立了5家担保公司和4家小额贷款公司,现又在申报5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向3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亿多元的贷款,切实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三)优化发展环境有措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加强对涉企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企业生产要素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和包保责任制。注重发挥“经济110”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行风热线——“说办就办”栏目平台,积极解决企业和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行风热线”领导上线率100%,受理各类投诉101件,办结101件。扎实开展“重点工程保平安”活动,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纪违法行为,行政拘留2人,刑事拘留1人,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夯实园区建设有特色。通过实施形象和产业“双提升”

工程,编制完成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2010—2020年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累计投入11.2亿元,完成了7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工程,科创大厦、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开发区已入

驻企业89家,其中香港锦泰、康宏园、徽香昱原等58家企业建成投产,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亿元,是2006年的10.7倍,年均增长60.6%,开发区先后被授予省级创业基地、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五)促进快速发展有成绩。坚持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扶持到位、服务到位,认真履行引导、协调、管理、服务各项职能,强化举措,扎实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思朗食品、康宏园食品等一批食品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食品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建材化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为支撑的工业体系;成功引进了台湾大润发、沃尔玛超市、南京金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贸项目。

二、下步工作打算

2012年,我区将紧紧围绕全市“转型发展攻坚年”的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继续大力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抓好“三个突出”,建好“三个平台”,努力开创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抓好“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项目攻坚。我们将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打好项目建设硬仗。实行区级领导包保制和部门跟踪服务制,制定周工作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月一调度,确保食品项目、重点商贸项目及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档次。二是突出园区建设。坚持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渠沟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联动”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平台。三是突出全民创业。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探索推行 “素质测评、理论培训、模拟运作、创业见习”的创业能力提升模式。进一步强化创业见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闲置资源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发展一批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践和指导。

建好“三个平台”:一是建好政务服务平台。坚持高效、廉洁、公开的原则,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二是建好企业融资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对接、项目推荐等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低碳绿色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以及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三是建好中介服务平台。根据我区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要求,编制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认真履职尽责,自觉接受市纪委的检查和指导,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努力当好全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为全市“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3日)

孙 守 刚

这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异康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大明省长专门致信,充分肯定了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李群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

这次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参观了淄博、潍坊、青岛三市的有关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刚才表彰了“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介绍了有关情况,四个市作了大会发言,讲得都很好。通过观摩和交流,比较深的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发展热情高。各地把文化产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臵,形成了许多很好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决心大、劲头足,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特色亮点多。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特色牌,做优势文章,涌现出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一批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一批“两个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一批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这次观摩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涉及了民俗工艺、新兴业态、产业园区、演艺娱乐和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既有传统特色项目,也有高新技术项目,既有小而精的项目,也有大项目大园区,一定程度上展现和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三是政策措施实。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这次会议印发了8个文件,就推动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品走出去、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园区(基地)的管理认定等,出台了具体意见,政策实,含金量高,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应该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观摩会、交流会,更是一次动员会、鼓劲会。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黄胜同志还要讲重要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李长春同志今年六月视察山东时,殷切希望我省早日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要求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十二次全委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六项重点之一,强调要抓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不放松。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作出相应决议。在党的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文化发展,在我党历史上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在全党全国掀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新的热潮。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思想上更加统一,认识上更加提高,行动上更加自觉。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确定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内生增长转变。我省是经济大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服务业明显薄弱,成为我省经济的“短板”。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仅占3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在沿海省份里也是比较低的,广东、江苏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44.6%和40.6%。文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主要依靠科技和智力投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低碳、绿色、可持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都能够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能够有力促进相关产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比小,贡献度低,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带动作用,而其滞后发展本身就是服务业发展不快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项目的层次规模和效益,已成为衡量其转变发展方式成效大小的重要尺度。因此,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2、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惠民生、增就业、扩消费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既是产业,也是民生。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文化消费是人民群众消费的重要方面,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正处在文化消费的高速增长期。资料显示,我省年潜在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3500亿元以上,而去年实际上只有1000亿左右,这意味着文化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不仅如此,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不占用更多的资源能源,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许多文化产业项目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从新潮的动漫网游,到最传统古老的手工艺术,人人动手,户户生产,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青岛动漫园吸纳4000人就业,青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竣工之后将吸纳5000人就业,淄博荣宝斋也有几千人,杨家埠年画、风筝小产品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广开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大任务。国家和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省“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了“翻两番”的目标,这在所有经济指标中是最高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经过人代会通过的,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要向全省人民兑现并作出交代的。“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我们既要抓紧后四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今年计划,又要为后几年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课题。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短板是文化。文化产业既是文化软实力,更是经济硬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就缺乏重要支撑。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远不是文化强省。相比较经济强省建设,各级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高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力度不够,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实力与文化地位不匹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既赶不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甚至与湖南、安徽、云南等中西部省份相比也有不少差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不奋起直追,不仅难以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既有的市场也会丢失。我们一定要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在文化产业振兴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幅6.5个百分点,全省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0.75亿元,新开工项目802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390个。1-7月份,全省文化产品出口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文化创意和动漫服务外包快速起步,离岸执行额达到980万美元。大众报业、山东广电、山东出版等省直主要文化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幅度。上半年济南、青岛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元,日照、临沂、滨州、菏泽、德州5个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以上,东营、烟台、潍坊、泰安4个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以上。各类文化企业融资上市的积极性高涨,山东出版、半岛传媒、领航传媒、世纪金榜、世纪天鸿、星火国际等23家文化企业正在为上市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文化产业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增加值总量进入了全国千亿级行列,文化产业投资集聚和生成的项目,能量正在逐步释放,这些都为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速度不够快。上半年大多数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在10%-20%之间,达到30%以上的比较少,甚至个别市明显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同时,17市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增长幅度最快和最慢相差10倍之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外围层相关层多、核心层少的问题依然突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5%以上来自传统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仅占到45%,低于全国60%的水平,而重庆已经达到83%,上海达到61%,湖南达到55%。三是发展后劲不够足。去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5.58%,今年上半年的比重是4.7%,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其状堪忧。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在一个产业初兴阶段,投资拉动是最主要动力,没有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就谈不上整个产业的跨越发展。四是骨干企业不够多。“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到去年年底为止,全国有45家上市文化企业,其中核心层的24家,我省核心层还没有1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山东只有出版集团1家,营业收入过百亿的还没有1家。五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高端研发、创意产业相对滞后,缺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平台。全国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和十大企业中,我省没有一家。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缺乏专业技术和文化创意方面的高端人才。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当前,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极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这次全会之后,一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将蓬勃兴起。这是我们最大的有利条件。二是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消费大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经济基础和积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要素支撑。三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着提升,一些风险投资方开始把目光转向文化创意企业,许多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了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五是全国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倒逼机制,必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目前文化消费市场更加统一开放,国家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整合,为我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空间。机遇稍纵即逝,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不进则退,慢了也是退。抓住这些机遇,用好这些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三、明确思路,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培植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为重点,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完善政策,强力推进,加快发展步伐,提高质量效益,确保文化产业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强省。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只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要不断强化政府的行政推动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工业和城市建设一样重视文化产业,以抓工业和城建的魄力和作风来抓文化产业,借鉴抓城建重点工程和工业重大项目的决心力度来推动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高新项目,书记市长要亲自谈,遇到难题要亲力亲为解决。宣传部长、分管市长更要盯上靠上,扭住不放,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招商、重点项目落地、政策支持推动等方面更要加大力度。要认真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规划中凝炼和生成项目。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坚决清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规定,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资本,都可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凡是被其它产业发展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都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借鉴实行;凡是兄弟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可以大胆借鉴利用。

2、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紧紧抓住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的合格市场主体。以创新促跨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把发展高新技术的思路措施办法嫁接到文化产业上,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把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既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又可以逾越某些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有很好的文化创意,就完全可以有大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我省经济基础好,工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文化资源深厚,具备了承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吸引投资、集聚人才,关键看一个地方的软环境。各市虽然发展水平、消费市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创造更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4、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特殊人才、高端人才,要面向国内外招聘引进。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文化企业人才培训,鼓励高校设臵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齐鲁文化英才、齐鲁文化之星等人才工程,要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结合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人才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经营性文化单位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性、市场性特征。发展文化产业,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文化单位无论什么样的所有制、什么样的经营机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就文化企业而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支撑,缺乏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难以生存,缺乏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无法持续。把握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体现在导向和内容上,关键是在资产结构、主要干部任用、市场准入、监督制约机制和依法监管上把好关口,既不能忽视放松,也不能以强调意识形态属性为借口迟滞改革。把握产业属性,关键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企业架构、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全面引入市场机制,真正把文化企业培育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四、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任务落实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硬任务,必须想实招、求实效,抓重点、求突破,切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做到“七个加快”:

1、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盲目,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切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现在,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单一的、松散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工业要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农业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文化产业也要建立起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个现代体系就是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瞄准发展前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意为手段,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一要突出坚持内容为王。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只有具备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如果没有内容、内涵,散失了思想、精神,再华丽的场面、再新颖的形式,也很难留下长久的回味和深刻的印记。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臵,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的优势赢得产业发展的优势。二要突出核心层和新兴业态。核心层是文化产业的重点,也是我省的弱项。新兴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最新产物,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也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结构,拓展发展领域,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平面传媒、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网络文化服务和动漫、广告会展、艺术品展览交易、文化旅游、农村手工艺等11大产业。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力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各地要立足发展实际,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和发展目标,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2、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带来的是大投入、大产出,有没有大项目,有多少大项目、好项目,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质量和潜力。一要参照工业项目招商的办法,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文博会、交易会和重大经贸活动、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定期发布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近期,省里将在北京专门组织一场重点项目推介会。二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扶持。省里每年将筛选确定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使之享受与省重点项目同等优惠政策。各级要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三要完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进长效机制,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责任制,实行领导包保、指挥部体制等有效办法,责任到人头,奖惩到干部,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确保抓一个、成一个。

3、加快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把做大做优做强文化企业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今天,我们表彰的山东省文化企业三十强,是这几年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发展主体的重要成果。但有的还不大不强。要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培植力度,推动更多优势文化企业脱颖而出。一要大力推动资源整合。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联合重组,不断做大做强。现在,报业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资源整合的趋势非常明显,各省市都有一些大手笔大动作,组建了一些大集团。要把这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加快推动相关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力争培育几个资产、经营规模均过百亿元、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精心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后备文化企业。二要大力促进文化企业上市。上市融资是文化企业尽快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省里已专门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企业上市的意见,近期还举办了专题培训班。一方面对文化企业上市的热情要保护好,另一方面要选取一批上市条件成熟的企业,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力争早日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上市。三要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民营书业前10强中,我省占了3强,这说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要积极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放宽民营企业的文化市场准入,完善金融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办法,全面激活民间文化产业的潜能,加快培植一大批潜力大、活力足、机制新、效益好的民营文化企业。除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个别领域,对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要“一视同仁”和“同等照顾”。

4、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的重要载体,既是吸纳项目和企业的平台,更是促进创业、孵化企业、研发技术的基地。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偏少,层次偏低,有的园区甚至有名无实,名义上是文化产业园区,实际上是在经营其他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要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在园区规划中,要让发改、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参与进来,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突出差异化、错位化,防止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与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相呼应,黄蓝经济区所在的各市,要在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上走在前列。各市有各市的优势和特色,杨家埠这样的历史文化村和特优手工艺,每个市都有。目前国家发改委在叫停各种形式的主题公园,各地要密切关注,避免盲目上马,同时要杜绝以建文化产业园区的名义跑马圈地、搞房地产项目。二要形成产业链条。根据每个园区的定位,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文化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要以核心产品为主导,搞好上下游产品配套开发,拉长增厚产业链条,形成园区配套集聚优势,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三要加强园区管理。省里已出台了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一个很重要的认定标准,就是要看这个园区有没有形成规模、有没有骨干企业、有没有辐射带动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对认定的重点园区,省里要进行扶持,并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考核、一认定。

5、加快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完善市场体系,市场繁荣的程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凡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应当看到,我省文化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文化要素市场不完善,流通渠道不畅通、文化产品和服务不适销对路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成为制约文化消费不活跃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把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要建立完善文化消费市场。针对不同文化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开发中高端文化消费,培育特色文化消费,形成分众化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重点兴建适合普通群众的文化消费场所,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城乡基层延伸,鼓励新闻出版单位推出更多适合群众购买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开辟一定低价位的演出形式,鼓励文化演艺团队或志愿者组织通过集资、募捐等方式进行文化下乡等活动,引导民间资本以冠名、赞助、捐助等方式参与兴建文化活动、消费场所。二要加强文化消费引导。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刺激群众文化消费欲望,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识。要研究推行“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积极探索对群众看电影、看戏、看有线电视、购买图书等基本文化消费进行适当补贴让利的方式方法。三要创新文化消费经营模式。适应现代消费特点,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网点直销、一站式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模式,进一步把经营渠道延伸到基层城乡,不断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促进文化消费与商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建设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消费综合体。四要培育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权评估、拍卖、交易和艺术品鉴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臵,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消费。

6、加快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显着特性,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要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尤其是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争取金融支持更显重要。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渠道和形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文化领域,更好地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文化项目建设。要鼓励各类风投基金进入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资本市场。二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联系非常紧密,要加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演艺品牌。三要推动文化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同时也催生出许多新兴文化业态。我省信息产业比较发达,拥有像浪潮、海尔、海信这样的一批龙头企业,许多自主创新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要加强与文化企业的技术合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四要推动文化与现代工业、农业以及体育、交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7、加快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出口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总量还是很小,竞争力很弱。要利用好我省濒临日韩的区位优势,抓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机遇,推进中日韩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面向日韩的文化贸易。要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收购、营销、参展或组建跨国战略联盟,鼓励生产境外市场喜好的文化产品,让更多具有齐鲁文化内涵的产品,持续地大量地进入国际市场。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出口的指导,定期发布指导目录和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文化贸易的政策环境。

五、强化措施,凝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硬的措施,动员起各个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形成大发展、大跨越的生动局面。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各级要切实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思路,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省里将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坚持一月一调度,及时通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二要加强政策支持。要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研究、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作为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份内职责,切实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要建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专款专用。省里将尽快启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对有潜力、有市场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三要加强统计分析。统计工作是指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尽快制定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统计范围,改进统计方法,统一统计口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把文化产业统计纳入常规统计工作,纳入统计月报,定期发布文化产业重要数据。要注重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态势、发展趋势和问题对策,及时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加强目标考核。能不能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硬任务来抓,考核导向是关键。现在,文化产业已经纳入各级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但总体上占比还不够高,要进一步加大权重,严格考核,真正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实绩和能力的重要依据。省里将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公布排名,加大奖惩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实绩突出的市县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通报批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2014年度服务外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在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是为了深入贯彻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分析全县服务业发展新形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县服务业科......

    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

    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同志们:今天,把大家请过来开这个会,主要就是想深入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落实责......

    在全市旅游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旅游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6月 同志们: 市政协对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主要是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言献策。为组织好这次调研,市政协于......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座谈会是一次例会,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梳理前一段时间工作,部署后几个月工作。刚才,秉文同志传达了全省发改委系统第五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精神;连旺同志总结回顾......

    在县房地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定稿]

    转危为机 坚定信心 推荐我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房地产业客商朋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主要是围绕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

    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淄博)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26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郭利民 今天会议的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形势,部署......

    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

    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X届X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X届X次全会......

    在全县工业园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5篇

    在全县工业园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12月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这次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活动,主要是调研两个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推动现有项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