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民搬迁调查分析—基于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
移民搬迁调查分析—基于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
张国栋谭静池李玲
内容摘要:陕南移民搬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搬迁移民240万人,比三峡移民多100万人。移民搬迁是集地质灾害移民、洪涝灾害移民、生态建设移民、扶贫移民、工程移民为一体,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十年完成,目前已开展两年有余。认真总结移民搬迁的工作成效,分析政策执行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的举措,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民生经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移民搬迁;百姓致富;
配套措施 中團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94(2013)10“0025-03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这一战略决策将为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3市64万农户、240万人口,走出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开启富足安全的新生活揭开历史新篇章,对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进下,近年来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总结和解决。为此,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査总队就移民搬迁工作政策实施情况开展了调查和研究。
一、移民搬迁有序推进,惠民实效^步显现
1.移民搬迁目标明确。
陕南移民搬迁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指导方针,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分别有向城镇迁移、向移民新村迁移、小村并大村迁移、自主分散迁移4种移民方式,既有建好的安置房供移民户选择,也有划拨好的宅基地供移民自建。
2.移民搬迁与地方经济建设统筹。
陕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国”文化闻名遐迩,秦巴山区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氧吧”美誉,以及“一江清水送北京”,都促使陕南经济地位提升。但是由于平原少、山地多,地理环境复杂,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居住在山区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正是基于扬优避害,在整合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地域经济水平。汉中市以“油菜花节”、”柑橘园”为媒介,安置搬迁移民落户新建旅游景区,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安康市以茶叶、山菌、中草药种植和经营为基础,安置移民落户中心村和新集镇,充分发挥特色种植基地的优势;商洛市以支柱产业和新矿区建设为手段,安排移民落户城镇,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工不足,另一方面解决移民就业。
3.移民搬迁进展顺利。
2011年,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开工建设安置点742个,落实了 6万户、24万人的移民安置;2012年,再开工981个建设项目,落实了 8万户、29.5万人搬迁;2013年,3市将继续完成6万户22.8万人的搬迁和安置。3年中,3市共计完成和计划完成移民搬迁20万户76.3万人,占“十二五”移民搬迁规划的53%,占10年规划的32%。
4.移民搬迁使城镇化率显著提升。
移民搬迁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生活明显改善。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的移民搬迁工程,使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伤亡率下降80%和70%,使安康、商洛、汉中3市的城镇化率分别提高4.7%、2%和1.7%。
二、搬迁移民生活改善,生产方式明显转变 1.移民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
移民安置点或为新建居民小区或集镇,或为规模较大旳城镇或中心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教育、医疗、养老、居住条件良好,医务所、幼儿园符合城镇建设标准,生活便利,物质齐备。移民生活实现了由农村向城镇、由贫穷向小康旳突破和迈进。
2.移民生产方式发生极大改变,由单纯依靠耕地生存向务工和发展二、三产业转变。
搬迁后,多数移民种地、打工两不误,有的忙时务农闲时务工,有的务工为主兼顾务农,有的专职务工或转行经营,生产方式多样,劳动强度降低,收入显著提高。各地政府也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富余劳动力进企业务工,扶持移民户发展专业种植和经营商贸餐饮、旅游运输等三产服务业,为移民后续生存创造了条件。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是略阳县的”西部粮仓”。镇中心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居委会,75个村民小组,3776户1.37万人,2011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徐家坪镇境内山大沟深江三河沿线及67个地质灾害点的群众饱受灾害威胁,政府没少出钱,群众没少出力,日子却越过越穷。2011年,该镇以移民搬迁为契机,将移民安置与小城镇建设、农民进城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立规划,建机制,严政策,重管理,向荒滩要建设用地,多渠道筹谋资金,顺利完成了一、二期小城镇建设,先后安置搬迁群众157户和商业住户50户,新增集镇人口 1200人。新建集镇商铺、幼儿园、医务所等公共设施均按最新城镇建设标准建设,为搬迁移民“稳得住”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同时,集镇建设规划划拨38亩建设用地,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富余劳动力做好了筹划,为搬迁群众“能致富”创造了基础条件。2012年,徐家评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49元,较2011年度增长20.2%。
三、统筹资金难度较大,协调用地相对囷难 1.搬迁资金紧缺影响“搬得出”。
首先是县级财政筹款压力夫。商洛市规划十年搬迁安置71.8万人,建房投资需要180亿元,移民户补贴需要54亿元,按政策预算,省级财政需承担117亿元,市、县财政需落实配套资金45亿元。随着物价、工价的快速上涨,建设成本不断增加,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柞水县为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搬迁提供免费住房,对分散安置户实行补助资金3万元,对集中安置户补助4万元,对上楼安置户补助4.5万元,但省市财政平均每户只能补助1.44万元,不足部分需县财政全额承担,全县每年需筹措5000万元用于补贴移民户;除搬迁补助外,县财政同时还要承担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压力大。
其次是移民户自筹资金负担重。汉中市略阳县2011—2012年完成移民搬迁2514户,共投入资金3.49亿元,其中政府筹资1.77亿元,农户自筹1.7亿元,农户自筹占近一半。目前建好的安置房和规划的安置点宅基地也主要用于满足能拿出买房、建房资金的移民户。略阳县移民购房需4万~6万元,建房需8万~10万元,对于大多数处于年收入不足4000元平均线下的搬迁户,无疑是巨额开支。城固县移民安置点多在平原地区,移民购房需15万元,建房需7万~9万元,建房的移民户还要向村上交5万元宅基地费和建房设计费;移民户完成购房、建房并入住后,方能领到每户3万元的移民补贴;许多移民户因购房、建房背负了债务。据估算,约有1/3的移民户无力负担自筹款。虽然移民搬迁政策对特困户采取无偿安置,但特困户由于缺乏劳力和技术,搬迁后生活难以为继,因而大多搬迁意愿不强烈。
2.土地资源紧缺难住“稳得住”。
—是安置建房用地紧缺。陕南移民搬迁240万人,超过3个市总人口的1/4,需要1亿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安置移民。2011年省国土厅计划安排的6000亩移民搬迁安置建房用地指标,与实际安排6万户所需1.2万亩的建设用地要求相差一倍。集中安置地通常要选择在较为开阔的地带,而3市处于秦巴山脉之间,平地资源缺少。安康市所辖的一区九县,比较开阔的平地只有平利县城、汉阴县城和安康新区,由于各市县近年来积极发展产业化建设,产业投资项目已占用了相当多的建设用地,移民用地选址愈加困难,安置建房征地和调地难度加大。
二是安置点农业用地也极为紧缺,近4成的移民户对失去土地后旳生活顾虑重重。许多搬迁户在山里还有几亩薄田,自产自用,口粮尚有保障;搬迁后,迁出地的原承包地退耕还林或路远难耕种,迁入地的农户又不愿意将承包地调剂给搬迁户,搬迁户生产用地成为乡镇政府工作的难点。
3.就业增收渠道狭窄制约“能致富“。
山大沟深平地少,产业园区和工厂企业分布不均,旅游产业欠发达,是陕南贫困县的共同特点。陕南3市28个县(区)中有21个厲于国家或省级贫困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少,吸纳就业能力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搬迁工作中最难的问题。目前,移民户“搬得出”尚可解决,但移民户拓宽增收渠道则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多。有的失地移民,外出打工无技术,就地经营无门路,收入无来源,生活质量下降;有的移民不能适应城市生活,收入不稳定,先后返回原居住地;最为普遍的是年轻的一琴搬出了大山打工为生,家中的老人仍留在原居住地,坚守着最后的土地。
四、建议
1.关注贫困户和老年人搬迁安置。
移民搬迁对象有3成以上是贫困户和老年人,他们无力承担搬迁成本。建议相关部门按照贫困户的实际和特点,制定不同旳帮扶政策和措施。一是以出租安置房的形式,采取先租房搬迁再逐步付款购房定居;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搬迁户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三是筹集门面房出售资金,通过政府回购、市场化拍卖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补贴经济条件较差的移民户。
2.杜绝搬迁房空置。
年轻人进城打工租房住,年纪大的人不愿意搬迁,这是导致搬迁房空置率较高的原因。建议各级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和搬迁移民需求,及时调整搬迁安置项目建设计划;同时,强化措施落实移民搬迁任务,动员有条件搬迁的移民尽快完成搬迁;另外在搬迁实施过程中,灵活制定政策,将部分空置房出租给有搬迁愿望但资金不足的移民户,减少资源闲置。
3.为搬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帮扶致富。
首先在现有条件下保障搬迁移民的短期生活,达到生产活动不中断、收入水平不降低。对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可在企业进行就业安置;对愿意经商的,鼓励并安排优先进入镇、县城创业或自行择业;对有能力自愿到外地城市落户的,发给其移民搬迁补助。其次,以产业发展巩固移民搬迁成果,为移民培植商务、劳务、服务类等”无土产业’’,一方面通过开办企业解决移民就业,一方面依靠移民搬迁解决企业用工,形成互补双赢。再次,针对不愿意离开农业耕种的移民户,可就近在本村组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原承包地进行有土安置,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特色优势产业,以“公司+协会+农会”的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最后,鼓励并支持移民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拓宽增收渠道。
4.不断完善搬迁移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是确保移民住房安置、生活补贴、就业安置、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移民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拓宽服务功能,衔接搬迁群众的户籍、社保、医保服务,加快民政救助、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的对接;三是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参照城市社区管理规范管理集中安置小区,让移民户切实感受和适应、融入城市(镇)生活。
作者简介: 张国栋,男,198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本科,现为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学。
谭静池,女,1987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统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综合处处长,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与管理。
李玲,女,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与管理。
"
第二篇:陕南移民搬迁申请书
附件一
陕南移民搬迁申请书
我叫,性别,现年岁,全家口人,现住镇村组。近三年来人均纯收入元。我住米。
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有关规定,我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或多项(符合那项在相应类型后面打“√”);
1、受地质灾害威胁();
2、受洪涝灾害威胁();3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收入来源少的偏远山区的自然村、户();
4、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自然村、户();
5、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为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经全家人商议自愿搬迁到镇村组房号。家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从事为主。
申请人:
2014年5月28日
第三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政策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于2011年7月4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陕政办发„2011‟67号印发。该《办法》分总则、搬迁安置、政策保障、职责分工、考核奖惩5章36条,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中文名: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文件类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年份:2011 政府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6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乡、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村、户;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第四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省政府依据《规划》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
第六条
陕南地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省上做法,成立移民搬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县(区)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规划,做好管理和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第七条
依据《规划》,2011年—2020年,陕南地区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结合陕南各市实际,安排移民搬迁安置计划,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搬迁安置
第八条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种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
第九条
根据陕南地区实际,凡进入城镇集中安置点、移民新村和小村并大村在30户以上的均属集中安置;其他方式的搬迁安置属分散安置。
第十条
结合城乡统筹,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重点示范镇、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办法,对分散安置从严控制和从严审查,稳妥安置搬迁群众。
第十一条
市、县(区)依据《规划》,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编制市、县(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搬迁用地纳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逐级上报,分级审批。各市、县做好以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为载体的相关移民安置建设规划,并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技术审查。
分散安置的相关建设规划由安置点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编制,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二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对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原则上实行统规统建。个别特殊情况需报上一级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核定审查符合《规划》的可统规自建。
第十三条
根据陕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群众居住习惯,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
第十四条
集中安置建房面积按以下标准执行: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每户按30平方米-50平方米安置。各市特困户、五保户占本市搬迁总户数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其他搬迁户原则上分别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安置。搬迁户安置要根据家庭实际人口,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选择确定以上三种户型。
对搬迁户建房面积需求超过100平方米的住户,须经县(区)移民搬迁工作机构审核批准。超面积部分所需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但每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第十五条
分散安置原则上按集中安置点建房面积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六条
建房补助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集中安置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由搬迁户按照不同的户型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所需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面积,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也可纳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形式安置供养。
(二)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七条
建房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责筹措并管理使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
第十八条
省级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全力支持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对口部委沟通汇报,多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政策保障
第十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以下政策支撑: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相衔接,并按法定程序审批,确保本行政区域移民搬迁安置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对集中和分散安置的用地,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等手续。对集中安置点用地项目可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三)对移民搬迁后有复垦条件的旧村庄、旧宅基地,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复垦后,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及收购置换暂行办法》,按项目实施复垦验收,并报备案,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省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倾斜,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四)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农户,按现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免费登记发证。
第二十条
陕南移民搬迁区涉及相关的税、费减免由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法制定减免政策,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依法制定优惠措施,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升移民素质,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市、县人力资源、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大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户从事种植、养殖、服务业的水平,鼓励和帮助移民群众从事非农业生产。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在安排补助资金时,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搬迁户,可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政策给予照顾。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
省政府成立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搬迁公司”),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财政厅共同出资组建。搬迁公司在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公司化运作,确保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工作效率。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有管理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十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中央及省财政相关投资向安置点倾斜,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降低建设成本。质监、价格部门切实加强对建材质量、建材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类建材安全合格,防止哄抬物价,必要时依法对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启动价格干预机制。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建房工程质量监督,确保移民搬迁房屋建设质量。
第二十七条
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区)、乡(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各市、县(区)统筹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规统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依法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十条
严格落实移民搬迁工程验收制度,做到“谁审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集中安置各单项工程由各县(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管理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分散安置搬迁户的验收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区)做好移民搬迁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公布安置地区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季度移民搬迁工程进度,由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进行统计分析后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12月20日前汇总报送全年工作进展情况。
考核奖惩
第三十二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目标责任书》每年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成绩与市、县(区)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且成效显著的市、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对移民搬迁对象实行严格审定制度。移民搬迁对象审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市、县(区)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各部门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侵占、截留、挪用移民资金,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各市、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逐级报送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对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仍有疑问? 去百度知道提问
第四篇:陕南移民搬迁建房协议
陕南移民搬迁建房协议
甲方:
乙方:
一、概况
该工程为砖混框架式仿古结构民居。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建筑图纸在赵家坝集中安置点自建房屋,所建的房屋可为3间2层或3间3层。并确保与安置点整体风格相同,否则不得享受陕南移民搬迁相关优惠政策。
二、标准要求
1、按甲方规定的标准施工,要求砌砖墙体、抹灰等要符合《建筑施工规范》;
2、乙方所建房屋要确保与甲方要求安置点风格一致,房屋楼层高度、门窗大小、正立面式样及屋顶坡度等必须要与施工图纸一致;
3、乙方建房时需缴纳建房保证金1万元,开工后缴纳地基费用的60%,主体完工后缴清余款(余款可在完工后从陕南移民搬迁补助资金3万元中扣除)。
三、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甲方:提供便利的施工条件,确保“三通”,并为乙方提供详细的施工图纸,乙方有异议的,甲方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乙方:严格按照甲给定的《建筑图纸》施工,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若出现工程质量和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事故由乙方负责,甲方概不承担因此发生的费用。
四、附则
若乙方不按照图纸要求施工或签订本协议后不在安置点建房的,按违约处理,所缴纳的1万元建房保证金不予退还;
乙方完成施工后,应接受甲方的验收,验收合格后,乙方所缴纳的1万元保证金可予以退还;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签定补充合同,及时消除争议;
此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1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
乙方 :
年月日
第五篇: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
镇辖7个村、43个组、2236户、9360人,总面积150.37平方公里,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任务40户,172人,规划项目占地总面积约9亩,计划新建住宅3200平方米,实施供水管道延伸1600米,排纺网管600米,排洪渠400米,延伸输电杆线500米,新修道路50米,通道硬化1000米,总计计划投入资金561万元。
目前,我镇文昌井集中安置点已完成设计、放线并全面启动实施,其中已实施开挖的19户,完成基础施工的13户,建成主体的3户,搬迁入住的5户。
结合市、县要求,我镇实施措施是:
一、是成立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扶贫、城建、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并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二、是报请土管部门,落实了文昌井安置点建设地块,协助县成建部门实施了规划测设和放线。
三、是落实了建设进度包干责任制,各联系村干部分别负责所联系的村村民建房进度,并进行周进度评比。
四、是落实专人负责现场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监管建设质量。
五、是落实专人负责编报建设资料,表册、及数据信息处理工作。
为尽早尽快完成本搬迁安置任务,下阶段我镇将集中人力、精力各方协调工作,促进安置户建房进度,并争取尽早启动水电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切实改善搬迁住户的生存、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