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邵武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调查
福建省邵武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调查
付东跃
一、工作做法和成效
邵武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从1999年开始实施,至今共选派了7批715人次(注:三年一批),进驻652个行政村和25个经济实体。10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三大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共建立典型示范片686个,带动农户4.97万户,促进农民增收7.6%,组建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139个,吸纳会员2.36万人,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受到基层群众的称赞。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确保长效持续运作
邵武市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市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市五套班子成员、乡镇领导挂点挂村指导;同时,设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农办、科技局、人事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组成的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制,各部门相互配合,不仅在资金上予以支持,还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有突出业绩的予以提拔使用。市、乡两级均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机构,上下一盘棋,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数乡镇做到了年初有部署有安排、平时有督促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奖罚。
(二)创新服务机制,主动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科技服务实效 广大科技特派员根据产业实际,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与农村专业户、龙头企业等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了“科技人员受益,经营户得利”的科技服务良性机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个人领办型。即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特长带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如沿山镇科技特派员陈克华投入3万多元领办菇菇食用菌合作社,效益显著,对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二是技术协作型。科技特派员利用技术专长,引导帮助企业或实体做大做强。如城郊镇科技特派员谭礼荣、曾乃明帮助下派驻点药材商杨斌成立了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入股投资型。科技特派员个人出资入股与经济实体合作,组建合作社共同发展。如和平镇科技特派员廖春晖投资5万元,与进士茶厂付香兰、茶苗繁育大户廖才水共同成立了进士茶叶合作社,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使新项目、新技术和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突出工作重点,典型示范引导,凸显科技引领作用
科技特派员通过引导农民干、干给农民看、领着农民赚的方式,以典型示范为依托,点面结合,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等“五新”直接导入农村,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目前,全市良种覆盖率主要农作物达96%以上,蔬菜达90%以上,农产品优质果率提高到70%~80%,高毒农药使用量下降30%以上,机耕水平达79.8%。
(四)搭建项目平台,整合队伍资源,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发展 始终把项目开发作为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的重点来抓,保证科技特派员以项目为工作平台,有任务可抓;不定期地选择项目开发成效好的乡镇召开交流会,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促进工作;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组建行业项目服务组,在做好责任村项目开发的同时,联手对疑难问题进行产业攻关、跨区域服务;市有关部门不定时对项目进行检查指导,督促项目的实施,同时,把科技特派员与村支书、流通助理、金融助理、民营企业助理等几支下派队伍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互补的、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邵武市实施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它是农村工作机制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一是机构和职能不对称。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是将过去的农技、农经、农机、水产等几站进行合并,人员编制统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而市里没有进行同步改革,上下不衔接,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只能管理本市下派的科技特派员,不能管理乡镇技术人员,造成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二是统筹管理不够。有些乡镇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没有将科技特派员纳入统筹管理范畴,没有发挥好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条块结合不紧密;三是协调力度有限。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农办作为牵头实施单位,由于农办本身所处的地位,协调成员单位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科技特派员是从各单位选派来的,属于临时性的,同时承担着本单位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管理。
(二)工作尚不平衡。近年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存在松懈趋势。乡村两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力度有限,吸纳和接受科技服务的主动性不够;一些地方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年初没有工作计划,没有工作布置,检查督促不及时,工作落实不到位,少数地方以此作为向有财力的上级部门伸手要钱要项目的好机会,导致科技特派员作用发挥得不好;部分科技特派员工作责任心较差,主动性不够,下村服务少,下村工作流于形式,工作岗位“挂空挡”;个别人员专业不对口,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局面打不开。
(三)资金瓶颈突出。目前,大部分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推广农业“五新”等方面工作,新技术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的支持有限,财政又没有专项经费安排,造成很多项目实施困难,科技特派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四)队伍不够稳定。一是一线科技人员越来越少。二是乡镇工作条件简陋,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少数乡镇科技特派员连公共服务经费都无法保证(如办公、电话经费等)。三是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许多科技特派员反映,其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工资福利与公务员反差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为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科技先锋,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重在加强领导。广大科技特派员要对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定位有充分的了解,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定期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切实承担管理职能,把市乡两级的科技特派员纳入统一管理,按照当地科技需求,优化产业发展策略,主动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与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进行专门工作布置,经常检查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努力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进一步突出项目重在资金运作。应从四个方面着手突出项目开发,进一步完善资金运作方式。一是要建立科技特派员项目工作会商制,每年初,由市农办牵头,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把当年计划实施的项目进行分解,分配给下派驻点的科技特派员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实施,并统一安排项目补助经费;二是要设立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金。借鉴浙江经验,将原来分散在各涉农部门的下拨资金切出一部分集中使用,避免项目资金安排的盲目性和“撒胡椒面”现象;三是要引导科技特派员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吸收民间资本介入,拓展融资渠道,弥补项目资金的不足;四是要健全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建立经费需求评估机制,由基层或特派员个人逐级向相应部门申报,相应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论证、筛选,提出安排建议,再审批公示。
(三)进一步激发热情重在完善政策。一要提高政治待遇,市委、市政府要对表现优秀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对成绩突出的给予提拔重用;二要改善经济待遇,尤其是提高一些偏远乡镇科技人员的经济待遇;三要重视继续教育,有关部门要做好对科技特派员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四要改善工作条件,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一些必要的工作设备,构建一个上下相连的科技信息网络,使之成为农民科技需求的热线,以提升服务效率。
(四)进一步“强筋健体”重在创新选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选派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一要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每个专业合作社配备一名科技特派员,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二要进一步拓宽选派范围,打破过去只局限于农林系统的弊端,农村缺什么技术就派什么专业的科技人员;三要继续实行“双向选择”,优先保证下派“乡官”、“村官”的地方真正突出“特”字,今后涉农部门干部的提拔使用,建议引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考评指标;四要推行合约服务管理,尝试科技特派员与驻点村(或实体)签订技术服务合约制度;五要鼓励大学生就业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吸收部分优秀大学生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六要进一步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获取合法收入,引导有条件的利益共同体向合作社方向发展;七要组建行业服务组,将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集中起来,实行跨地域、跨行业合作,组建科特派攻关小组,重点攻克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还要建立科特派人才库,及时解决一些区域内出现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五)进一步搞好管理重在健全制度。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制,根据上级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实行分工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平时有工作交流、年终有工作总结。三是有关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将科技特派员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盘子,作为本单位一项工作的延伸,在资金等方面予以通盘考虑,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四是完善科技特派员考勤考核制度,建立和实施项目年度和任期履职责任考核机制,建立量化考评措施,保证科技特派员有足够的精力在农村施展才华,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作者系福建省邵武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站副站长)
第二篇:关于推选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关于推选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通知
各省辖市科技局,各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局,各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
为总结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意见》(豫科„2009‟46号),拟对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表彰范围
全省第三批选派的各级科技特派员(含团队、法人);县(市、区)级以下的主要推动部门或实施单位(含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或科技、组织、教育、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税务、工商、金融等单位);各级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及管理工作者;科技特派员工作市级组织管理单位(含市科技局或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
二、表彰规模
在全省范围内拟表彰350名优秀科技特派员,50个左右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含地市级以下主要推动部门或实施单位、各级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及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市级组织管理单位),10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表彰名额,主要依据各地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科技特派员现有人数等进行分配,具体推荐分配名额见附件1。
三、推选条件
(一)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进取,服务基层,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
2、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两年以上(含两年)。
3、领办、创办、合办、协办经济实体,或创办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或流通组织,较好地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产品销售问题,辐射带动效果显著。
4、以项目支撑、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企业、园区(基地)或种植、养殖大户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实现“双赢”。
5、在创业和服务过程中,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或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县(市、区)主要推动部门或实施单位。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认真落实各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支撑条件,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搭建金融、信息、培训等专业服务平台,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各级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选派并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免除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影响。
3、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市级组织管理单位。市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制定了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等;市级财政设立专门资金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与服务工作;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织、经费、人员、任务、措施到位,在队伍建设、能力培训、项目支持、政策保障、资源整合、舆论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力度较大,工作成效显著。国家级高新区比照前述条件。
(三)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按时完成科技特派员选派和入驻任务;
2、积极协助科技特派员根据派驻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确定科技项目、并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帮助科技特派员完成科技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保障专项经费合理使用;
3、关心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牵线搭桥、帮助科技特派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使他们安心科技特派员工作。
未完成科技特派员选派任务的,其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主管领导不能推荐。
四、推选方法
各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局、国家级高新区,牵头组织本区域的推选工作。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推选,由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局、国家级高新区组织推选、等额上报。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派出单位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申报。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市级、省直管县(市)优秀组织管理单位与先进个人由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局、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在各地方、单位推选的基础上,由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对各地推选的表彰对象组织认定,确定表彰名单。
五、有关要求
1、推荐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好中选优。推荐的对象要有突出的事迹,确保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2、坚持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重点向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同志倾斜。
3、各有关单位认真填写相关推荐表与汇总表,于2013年12月25日前报至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科技人才开发与对外合作处),同时发送电子版。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黄永峰 高洪涛 电 话:0371-65996100 86231501 电子邮件: kjtrhc@163.com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27号省科技厅2410房间 邮编:450008
附件:1.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推荐名额分配表
2.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推荐表
3.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推荐表
4.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
5.推选名单汇总表
河南省科技厅
2013年12月6日
第三篇: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从1999年开始已先后六批从市、县、乡三级涉农部门选派了科技人员6790人次,进驻1447个村(场、厂),占行政村总数的88以上,目前全市共有1028名科技特派员安排到875个村(厂、场、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基层,积极为农村引进实用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业科技项目,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了科
技与经济、科技人员与农户和基层经济组织的结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将近年来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抓选派,保质量。我们坚持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的“双向选择”原则,做到选择有所长之人、派往有所需之处,从起始环节为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在做好供需双方意愿对接,找准农民科技需求与科技特派员技术专长、农村产业特色和科技力量优势的最佳结合点的基础上,体现了“三结合”:一是与科技特派员已建科技项目相结合,确保项目实施的延续性;在今年的下派队伍中就有745名科技特派员因有项目在实施而继续下派。二是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的规模发展;今年共有342名科技特派员派驻到产业化基地和重点村。三是与其他下派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全面落实“互动联动、一体运作”;近几年来,凡有下派村支书的村都至少配套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同时,根据工作发展的要求,对选派工作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改一年一派为一派三年,以利科技特派员制定和实施驻村工作更稳定的目标和更长远的计划,也使之与下派村支书工作更好地配套协调;二是改统一要求为分类选派,按服务范围和驻村时间分为驻点为主兼顾面上、跑面为主点面结合和季节性驻村三种类型选派,工作要求各有侧重,使各类型的工作重点更加明确。
(二)抓服务,促发展。广大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开展科技服务。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实地指导工作。科技特派员下村后,坚持“实用、实地、适时”的原则,积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服务到田间地头,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几年来,全市共举办果树、食用菌、大棚蔬菜、毛竹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讲座等10241期,分发技术资料91.8万份,参训农民达88.4万人次。同时,在科技特派员行业服务组的组织下,广大科技特派员还积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勤劳致富的本领。各地在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中不断创新方式和方法,如建瓯市科特办按产业划分组织专业人员制作了15片技术培训资料光盘,并刻录发放;松溪县科特办与县电视台合作设立固定栏目定期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武夷山市在全市范围定期给每一个农户发《致全市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分农事季节把收集的大量实用种养技术刊登在《公开信》上。另一方面,身体力行进行示范、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带头引项目、建基地、搞示范、接龙头,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几年来,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100多项。科技特派员在抓项目示范带动的同时,积极通过利益共同体建设建立与农户和基层经济组织之间更加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增强项目的拉动作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一条心、同步走”。据统计,几年来累计有1827名科技特派员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立了经济利益共同体,实施项目1125项,总投资1.89亿元,其中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2459万元,并从中赢利1169万元。今年新建利益共同体项目191项,总投资633.9万元,其中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287.28万元。此外,科技特派员还积极协助驻点村(厂、场、基地)做好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如在今年的抗洪救灾期间,我办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科特办也及时制定了抗灾措施和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的方案,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深入驻点村(厂、场、基地)开展救灾和生产自救,迅速调集经济作物种苗补插、补种,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尽量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抓示范,树典型。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整体功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重视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动,促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有效开展。其中,着重抓好五个层次的示范典型培育工作:一是科技特派员驻点村或基地科技服务工作的典型;二是科技特派员个人典型;三是示范农户典型;四是行业服务组工作典型;五是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整合运作典型。几年来,共培育示范典型6975个,示范基地面积24.5万亩,为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整体推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科技特派员典型方面除了詹夷生、谢福鑫、方金妹、刘瑞壁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典型之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如,建阳市莒口镇科技特派员李荣正,连续6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经历,使他越
来越增强和显现不凡的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在他的指导、推动下,该镇饲养内三元母猪从2000年的300头,到现在2000多头的规模;从自己出资引进了波尔山羊优良羊种,结果全军覆没,到现在莒口镇拥有南江黄羊种群48个3600余头,并且南江黄羊繁育技术还荣获建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从一个为鸭子打疫苗的普通技术员,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母鸭120万
羽以上的闽北著名的后备母鸭协会的负责人。又如,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员高国仁,2001年底,他把在蘑菇大省山东经营得很不错的弟弟高国扬引回武夷山发展蘑菇后,他就成了武夷山市蘑菇推广的编外顾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全市蘑菇种植面积从2001年仅星村镇红星、枫林两个村示范种植15万平方尺,推广到今年的覆盖星村、岚谷、洋庄等7个乡(镇)的240万平方尺的种植规模,成为武夷山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再如,顺昌县水南镇新屯村科技特派员池茂连,为了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2002年5月,他把自己原先建在城郊的珍稀食用菌开发试验基地搬到了新屯,带动农户多方投入,建立利益共同体项目,进一步发挥和扩大示范服务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已经建成占地16亩、拥有冷库3600平方米、生产规模达年生产300万袋、年创产值580万元的“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内知名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也是顺昌县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10多个城市建立了20多个销售网点,部分产品还销往日本、香港等地。
(四)抓创新,促深化。我们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项目,在农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实现利益共同体项目的做大做强。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对利益共同体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保障利益共同体的健康运作,利益共同体项目总体规模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合作关系更加深化。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将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建设作为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特派员和农户发展利益共同体项目建设的热情。
为进一步增强科技特派员行业服务组在我市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结合各行业服务组实际情况,对行业服务组设置和内部组成进行了两次调整,加强了部分行业服务组的力量,同时,也撤并了几个产业规模小的行业服务组。再度整合后,共设立14个市级、789个县乡级行业科技服务组。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动行业科技服务组向行业协会发展转型,目前全市由行业科技服务组发展而成或由科技特派员牵头组建的行业协会已有763个(其中市级2个、县级71个、乡级300个、村级390个),会员总数达63700人(户)。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开展的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整合工作已暂告一段落,全市乡镇都已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根据“三农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工作站的职能和管理方面进一步理顺,工作站在承担原有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的各项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负责对所在地下派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科技人员和下派的科技人员更紧密地结合和协作,最大限度满足辖区内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在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方面,省农科院与我市在农村科技攻关项目上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共派出了46位科技特派员长期在我市农村驻点开展工作。目前,还有15名科技人员长期在我市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去年,在建阳市麻沙镇江坊村试种的搭载卫星返回水稻品种航优Ⅰ号于去年底通过专家验收,千亩示范片亩产量达600多公斤。省农科院与我市共同合办的科技特派员进修学院坚持系统性地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和传授工作,大大加强了我市科技力量。科技特派员进修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7期,培训人数4603人。
(五)抓督查,促落实。为了加强队伍管理,促进工作落实,根据选派工作的改革,我们加强和改进了科技特派员队伍的管理制度,与分类选派相对应,建立了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制度。各县(市、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本着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对科技特派员的驻村考勤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奖罚制度进行了修订。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科技特派员驻村情况的督查力度,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办公室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时掌握科技特派员驻村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武夷山、建瓯、建阳、浦城、光泽等县(市)对原有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加强了督查力度,对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为更全面地掌握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县科技特派员办公室还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科技特派员行业服务组和协会工作情况调查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活动,较真实地掌握了整体工作的情况。
(六)抓整合,促联动。各级党委、政府按照“长期坚持、重在抓实,不断完善、重在有效,有所创新、重在联运”的要求,重视运用适当的组织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保障和推动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继续深化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措施。如浦城县委、县政府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五捆绑两挂钩”互联互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五支下派队伍的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工作顺利开展。顺昌县正式挂牌成立“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中心隶属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任由县委副书记担任,下设办公室和科技工作、流通工作、劳动力转移工作、金融工作、综合工作等五个服务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10名干部集中办公,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整合力量整体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为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市于去年恢复了村级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市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科技特派员队伍与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相结合,对其进行“传、帮、带”,加强了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提升了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我市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科技特派员队伍的管理有效性有待加强。由于科技特派员是一支来自各个不同单位、不同层面的人员构成的松散型的队伍,加上市、县两级科特办受职能和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对全县(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而派出单位和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所应负的职责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整个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的严密性和运作的协调性。二是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中的体制上遗留问题不容忽视。上下关系不理顺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业务工作的开展乃至整体工作的运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存在多个乡镇副职领导分管的现象,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工作站并未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整合;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的职称评聘无法正常进行。三是县、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造成有的管理工作以及业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差旅费都无法解决,影响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部分科技特派员没有很好地处理原单位工作与下村服务的关系。有的下村服务的时间很有限,有的服务措施不落实或服务不主动,工作的实效不明显。五是行业科技服务组工作开展不平衡。行业服务组的工作虽较前几年有较大进展,大部分行业服务的工作更加扎实,有的行业服务组已转型为农村中介组织或初步具备了向行业协会等农村中介经济组织过渡的条件,但是,也有一部分行业服务组工作很少开展,各行业服务组之间的工作很不平衡。
今后,我们打算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
一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管理。市、县、乡三级修订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一套与工作相适应的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管理。县、乡两级从科技特派员工作任务落实入手,抓好科技特派员驻村考勤、项目实施、服务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着重负责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按为时间单位进行量化,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考核制度,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的跟踪和管理。
二是加大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在原则上坚持一派三年的前提下,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和科技特派员的正当要求,适当调整部分人员、派驻点;同时推行科技特派员服务合约制度,由科技特派员与驻点村(场、厂、基地)等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一步推动“利益共同体”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取合法报酬,增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组织和引导好有条件的行业服务组适时向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过渡,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着力提高集约化联动服务水平。重在整合力量、加强协调,使科技特派员队伍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增强服务实效。一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几支下派干部队伍的结合,大力推进互动联动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派驻到省下派和市、县下派村支书村的科技特派员,要积极与所在村支部书记配合,加强协作,大力推进驻点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要加大与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合作,壮大农村基层科技工作力量。三是结合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深化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在“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下,放手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发展。四是规范行业科技服务组的活动,使之进一步发挥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服务和带动作用。
四是抓紧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和农民培训工作。重视科技特派员的知识更新,组织针对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的培训活动,选送科技特派员参加有关教育培训,使之不断汲取和提高。继续深入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知识技术水平。重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的作用,经常性地邀请市外专家、学者到闽北讲学;同时,也要挖掘和发挥本地人才包括乡土人才的潜能。
五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工作。加强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开发和引进,鼓励科技特派员建设以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和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大力开发和引进切合农村实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项目,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增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实效和示范、辐射、带动功能。
六是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加快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全市现有的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站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各县(市、区)科特办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科技特派员信息网,加快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信息化建设,并努力向村、户延伸网络,为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健全科技特派员人才信息库,建立农业远程病害防治数据库,增强对我市农业的服务功能。
第四篇:科技特派员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从1999年开始已先后六批从市、县、乡三级涉农部门选派了科技人员6790人次,进驻1447个村(场、厂),占行政村总数的88%以上,目前全市共有1028名科技特派员安排到875个村(厂、场、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基层,积极为农村引进实用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业科技项目,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人员与农户和基层经济组织的结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将近年来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选派,保质量。我们坚持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的“双向选择”原则,做到选择有所长之人、派往有所需之处,从起始环节为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在做好供需双方意愿对接,找准农民科技需求与科技特派员技术专长、农村产业特色和科技力量优势的最佳结合点的基础上,体现了“三结合”:一是与科技特派员已建科技项目相结合,确保项目实施的延续性;在今年的下派队伍中就有745名科技特派员因有项目在实施而继续下派。二是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的规模发展;今年共有342名科技特派员派驻到产业化基地和重点村。三是与其他下派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全面落实“互动联动、一体运作”;近几年来,凡有下派村支书的村都至少配套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同时,根据工作发展的要求,对选派工作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改一年一派为一派三年,以利科技特派员制定和实施驻村工作更稳定的目标和更长远的计划,也使之与下派村支书工作更好地配套协调;二是改统一要求为分类选派,按服务范围和驻村时间分为驻点为主兼顾面上、跑面为主点面结合和季节性驻村三种类型选派,工作要求各有侧重,使各类型的工作重点更加明确。
(二)抓服务,促发展。广大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开展科技服务。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实地指导工作。科技特派员下村后,坚持“实用、实地、适时”的原则,积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服务到田间地头,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几年来,全市共举办果树、食用菌、大棚蔬菜、毛竹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讲座等10241期,分发技术资料91.8万份,参训农民达88.4万人次。同时,在科技特派员行业服务组的组织下,广大科技特派员还积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勤劳致富的本领。各地在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中不断创新方式和方法,如建瓯市科特办按产业划分组织专业人员制作了15片技术培训资料光盘,并刻录发放;松溪县科特办与县电视台合作设立固定栏目定期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武夷山市在全市范围定期给每一个农户发《致全市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分农事季节把收集的大量实用种养技术刊登在《公开信》上。另一方面,身体力行进行示范、引导。广大科技特派员带头引项目、建基地、搞示范、接龙头,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几年来,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100多项。科技特派员在抓项目示范带动的同时,积极通过利益共同体建设建立与农户和基层经济组织之间更加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增强项目的拉动作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一条心、同步走”。据统计,几年来累计有1827名科技特派员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立了经济利益共同体,实施项目1125项,总投资1.89亿元,其中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2459万元,并从中赢利1169万元。今年新建利益共同体项目191项,总投资633.9万元,其中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287.28万元。此外,科技特派员还积极协助驻点村(厂、场、基地)做好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如在今年的抗洪救灾期间,我办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科特办也及时制定了抗灾措施和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的方案,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深入驻点村(厂、场、基地)开展救灾和生产自救,迅速调集经济作物种苗补插、补种,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尽量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抓示范,树典型。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整体功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重视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动,促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有效开展。其中,着重抓好五个层次的示范典型培育工作:一是科技特派员驻点村或基地科技服务工作的典型;二是科技特派员个人典型;三是示范农户典型;四是行业服务组工作典型;五是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整合运作典型。几年来,共培育示范典型6975个,示范基地面积24.5万亩,为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整体推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科技特派员典型方面除了詹夷生、谢福鑫、方金妹、刘瑞壁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典型之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如,建阳市莒口镇科技特派员李荣正,连续6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经历,使他越来越增强和显现不凡的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在他的指导、推动下,该镇饲养内三元母猪从2000年的300头,到现在2000多头的规模;从自己出资引进了波尔山羊优良羊种,结果全军覆没,到现在莒口镇拥有南江黄羊种群48个3600余头,并且南江黄羊繁育技术还荣获建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从一个为鸭子打疫苗的普通技术员,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母鸭120万羽以上的闽北著名的后备母鸭协会的负责人。又如,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员高国仁,2001年底,他把在蘑菇大省山东经营得很不错的弟弟高国扬引回武夷山发展蘑菇后,他就成了武夷山市蘑菇推广的编外顾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全市蘑菇种植面积从2001年仅星村镇红星、枫林两个村示范种植15万平方尺,推广到今年的覆盖星村、岚谷、洋庄等7个乡(镇)的240万平方尺的种植规模,成为武夷山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再如,顺昌县水南镇新屯村科技特派员池
上遗留问题不容忽视。上下关系不理顺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业务工作的开展乃至整体工作的运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存在多个乡镇副职领导分管的现象,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工作站并未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整合;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员的职称评聘无法正常进行。三是县、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造成有的管理工作以及业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差旅费都无法解决,影响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部分科技特派员没有很好地处理原单位工作与下村服务的关系。有的下村服务的时间很有限,有的服务措施不落实或服务不主动,工作的实效不明显。五是行业科技服务组工作开展不平衡。行业服务组的工作虽较前几年有较大进展,大部分行业服务的工作更加扎实,有的行业服务组已转型为农村中介组织或初步具备了向行业协会等农村中介经济组织过渡的条件,但是,也有一部分行业服务组工作很少开展,各行业服务组之间的工作很不平衡。
今后,我们打算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
一是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管理。市、县、乡三级修订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一套与工作相适应的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管理。县、乡两级从科技特派员工作任务落实入手,抓好科技特派员驻村考勤、项目实施、服务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着重负责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按为时间单位进行量化,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考核制度,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的跟踪和管理。
二是加大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在原则上坚持一派三年的前提下,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和科技特派员的正当要求,适当调整部分人员、派驻点;同时推行科技特派员服务合约制度,由科技特派员与驻点村(场、厂、基地)等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一步推动“利益共同体”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取合法报酬,增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组织和引导好有条件的行业服务组适时向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过渡,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着力提高集约化联动服务水平。重在整合力量、加强协调,使科技特派员队伍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增强服务实效。一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几支下派干部队伍的结合,大力推进互动联动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派驻到省下派和市、县下派村支书村的科技特派员,要积极与所在村支部书记配合,加强协作,大力推进驻点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要加大与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合作,壮大农村基层科技工作力量。三是结合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深化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在“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下,放手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发展。四是规范行业科技服务组的活动,使之进一步发挥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服务和带动作用。
四是抓紧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和农民培训工作。重视科技特派员的知识更新,组织针对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的培训活动,选送科技特派员参加有关教育培训,使之不断汲取和提高。继续深入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知识技术水平。重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的作用,经常性地邀请市外专家、学者到闽北讲学;同时,也要挖掘和发挥本地人才包括乡土人才的潜能。
五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工作。加强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开发和引进,鼓励科技特派员建设以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和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大力开发和引进切合农村实际、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项目,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增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实效和示范、辐射、带动功能。
六是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加快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全市现有的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站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各县(市、区)科特办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科技特派员信息网,加快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信息化建设,并努力向村、户延伸网络,为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健全科技特派员人才信息库,建立农业远程病害防治数据库,增强对我市农业的服务功能。
第五篇: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典型材料
选准管好用活
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2010年以来,我县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91名。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我县着力在选准、管好、用活上下功夫,实现了产业提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获利的多赢局面。主要做法是:
一、“三选择”选得准。一是供需双方多向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摸清科技人员缺口后,每年定期组织召开职能部门和乡镇、企业座谈会、见面会、联谊会等,从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科技派员发挥专长出发,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医院衔接,建立供需双方沟通、双向选择的平台,形成了“1+1”“1+N”的供需双方多向选择模式。县人民医院与湘雅医院通过这种方式先后选派了4名医疗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入驻县人民医院开展技术指导,开设特色专科5个,培养技术骨干19名,提高了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二是上派下推结合选。上派主要是做好与省、州科技特派员对接,下推主要是注重挖掘现有乡土人才资源,分层分类建立乡土人才库,通过群众推、干部推、组织推等多种方式,先后推选出54名群众公认的种养大户和产业带头人,作为县派科技特派员。在群众的推荐下,保靖酉水蜂蜜合作社理事长李芝友担任科技特派员
后,充分利用掌握的养蜂技术,组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了湖南、湖北、重庆等三省(市)边区近400多户蜂农脱贫致富。三是拓宽领域按需选。除了选派好农业、医卫方面的科技特派员以外,还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实践,主动为工矿、高新技术等企业选派了8名科技派特员,受到企业欢迎。省派科技特派员陈茜文入驻保靖土家人公司后,加大科技创新,每年为公司增加收入30多万元,并培养技术骨干2名,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二、“三到位”管得好。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组织部、科技局、卫生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科技特派员搞好协调服务。各乡镇成立了保障协调组,积极为科技特派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二是激励保障到位。对科技特派员实行“三允许、三鼓励、三优先”政策(允许科技特派员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有偿服务;鼓励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租赁经营;对科技特派员农业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优先考虑、业绩突出的优先奖励)。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解决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经费、培训、差旅和生活补助等。加大重奖力度,对在黄金茶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