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幼情、山南情、西藏情——援藏工作记实
妇幼情、山南情、西藏情——援藏工作记实
作者:杜其云 时间:2016-07-04 西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被誉为是高到极致、美到极致、神圣到极致的“世界屋脊”和“雪域天堂”,充满着神秘、令人向往又令人敬畏。2016年5月11日,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告别同事,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飞赴西藏山南市开展为期半年的妇幼卫生援藏工作。来到西藏,蓝天白云,雪山圣水,可以用手触碰的天空,已经被头昏脑胀,胸闷气急,整晚失眠,嘴唇手背开裂脱皮、食欲下降、没有饱腹感等全然打消,高原反应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是必需面临和要解决的第一道难题。但使命和责任让自己清晰的意识到进藏为什么、援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妇女儿童是人类再生产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希望,高原高寒地区的西藏妇女儿童更需要健康、安全和保护。因我的援藏时间只有半年,我的任务是帮助山南开展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及下乡督导。时间短,任务重,只能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做了如下工作:
一、融入藏族同胞生活工作,全方位熟悉掌握情况。我进藏后被安排在山南市卫生局妇社科,妇社科有三个人均为藏族同胞,她们之间对话全是用藏语。我主动通过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打扫办公室卫生,烧水,整理文件资料等逐步融入到她们的工作。向她们学习藏族的日常用语、当地的风土人情,拉近距离;主动向她们了解妇幼卫生工作开展的方式、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等充分了解全市及卫生局内部的工作开展与工作要求;通过主动承担科室的工作,如:发传真、起草文件、培训任务等与卫生局内部及全市12个县区的同行及同道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利用休息时间大量阅读西藏简明通史、山南市的各种方案、文件、资料、报表、规划,深入细致地了解西藏文件、民俗宗教、风土人情、当地的政策、工作背景、工作要求、工作重点等,很快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也深入了解到妇幼卫生工作开展基本模式、基本现状、主要经验、主要问题。
二、深入基层调研,详细了解妇幼工作开展。山南市共有12个县区,总人口31.8万,人口最多的县也只有5.5万人口,但面积有7.97万平方公里。为深入了解基层妇幼卫生工作情况,进藏的第一天就到山南市妇幼保健院的保健临床科室了解情况,查看现场;后又深入到扎囊县、琼洁县、乃东区等3个县区,4个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走访调查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妇幼卫生业务管理人员、妇产科医生、乡妇幼专干、村医等23人。充分了解到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工作运行、基础工作、人才队伍状况、基础设施设备、主要困难等,为制定切合山南实际的妇幼保健工作规范、业务流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争取领导重视,赢得妇幼发展组织保障。妇幼卫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和业务技术工作,需要得到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参与。在了解到山南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两降一升” 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升高住院分娩率)后,利用卫生局党委记书讲党课、每周五集体大扫除等机会向书记、局长汇报山南市妇幼工作的现状、发展的机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专题向局领导报告并提出山南市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得到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每开展一次培训、召开一次会议、做完一项工作,即时写好信息简报,向当地党委政府、各政府部门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为妇幼卫生工作的快速和强力推进争取到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优化工作模式流程,提升妇幼工作效率。山南市妇社科的工作除了妇幼卫生工作外还有全市儿童先心病的筛查、城乡居民与在编僧尼的健康体检、农牧区卫生人员及村医的培训考核、全市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医疗卫生扶贫等工作。编制3人,有一人参与边远乡村驻村工作队,实际只有2人,每天忙于接电话、收发传真、登记等事务性工作等。为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效果,我利用现在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建立起了山南市妇幼管理、妇幼业务、妇幼专家三个微信群和QQ群,同时,建立对上自治区卫计委、对下各县卫生局、妇幼保健机构的电子邮件分类分组通讯地址,利用电子邮箱、微信、QQ即时进行联系,传送文件,收发信息和资料,在文件和资料登记上设计好通用的登记模版,实用妇幼卫生工作的痕迹管理,极大的提高了自身和基层的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效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通讯费用,赢得了广大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五、搭建妇幼框架体系,推动妇幼能力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准以政府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两降一升”工作为抓手,建立起了“山南市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山南市孕产妇保健手册使用管理规范”、“山南市高危孕产妇登记”、“山南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与任务”、“山南市评审专家职责与任务”等规范和标准,搭建起了山南市整体妇幼卫生管理和业务运行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山南市妇幼卫生工作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含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山南市藏医医院及部颁民营医院。让整个山南市的妇幼卫生工作规范、业务流程、职责任务、基础登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市、县、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按规范、标准来开展妇幼卫生全行业工作,形成大妇幼保健的工作格局。在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业务开展、数据分析与利用上,准确、详实、可靠的掌握妇幼卫生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妇幼的能力和水平。
六、谋划未来,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因只有半年的时间,妇幼卫生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下一步的计划,一是开展培训,从最适用、最基础的内容进行培训,带几名骨干,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二是制定山南市妇幼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控制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工作稳定后,启动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作,第二步是建立和完善山南市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县建立起独立的妇幼保健院,再逐步扩大到全市各个县;第三步是充实妇幼卫生工作的内涵,全面提升妇幼卫生工作能力和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对妇女儿童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让妇女儿童远离死亡的威胁,让每一个儿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生长发育环境,让山南妇幼卫生的格桑花绚丽绽放。
第二篇:情系西藏
~-6-16 字数:746不知是何种力量,促使无数人不远万里,前去膜拜~这片圣洁之土,又使得归来之人对其眷恋不已。我想当你读过《雪域流韵》之后,对这不舍的情节就有了了解,~的魅力所在或许是它与众不同的山川风貌,以及期间孕育的顽强精神。~是一片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土地,这里有地球上最壮丽奇特的雪山草原,有独特的风俗民情。作者曾驰骋青藏高原,深入喜玛拉雅山乡与草原,骑骏马、睡帐篷、喝酥油茶,与热情勤劳的藏族同胞结下深情友谊。在作者的笔下,有对青藏高原自然风貌的赞叹;有对~人文景观的展示,有对藏民生活情状的描绘,也有对藏族传说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他的文字很朴素,但饱含着感情;他的叙述很平实,但因为内容的独特和亲身的经历而引人入胜。尤其是上海援藏教师、干部、军人们与~各族人民一起建设高原、保卫边疆的动人故事将我们的视线深入到~的腹地,将思索的触角伸展到藏族历史的源头。~的自然景观壮丽神奇,有长年不化的雪山,有莽莽的原始森林,有辽阔的牧区草场,有纵横奔流的江河,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众多的冰峰,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世界最高的纳木错湖,有牦牛、藏羚羊、藏雪鸡、黑颈鹤等稀世动物…”然而,这样的~是不完整的。《雪域流韵》便将我们领入真实丰满的~,它不仅有盛夏时的壮美富饶,更有一年中荒寒贫瘠的一面。书中所展现的~充满了生机又充满了悲壮。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的动植物就组成了这道风景,还有与恶劣环境顽强斗争的人类。正是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才能铸造出具有顽强不屈精神的人。如果说藏民以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作为精神源泉来战胜自然,那么在那里长期工作的援藏人员便是以超人的意志力来与天、地斗争的。这种精神是何等之伟大?又何等之壮烈!喜欢这本书,不仅神往~这片美丽的土地,更有着一份崇敬,为这种伟
第三篇:《情断西藏》读后感
《情断西藏》读后感
看到摩卡写到在她下落不明的时候,她的网友,那些萍水相逢的网友,没有深交的网友们,有些打算沿着她进藏的路线去找她,有的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关系力量去联系西藏的一家家医院。有好几个网友第一时间赶到西藏去,成立了救助摩卡资金,一笔笔救命钱汇进来,她们陪在她的病床前在他昏迷的时候照顾她,给她画画,给她唱歌,给她带CD去,看到这里真的感动了,身体颤抖了,眼眶里满满的都是泪水,原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因为看书而再颤抖 而再掉眼泪。而现在因为这样的真情在而感动,我或许会遇到这样的网友,也或许不会,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真情是在的。
当学生时代激情的青春慢慢远去,爱情就不再是冲动的产物,世俗与现实的冲撞、挤压、让太多的人不敢去爱。
看着眼前的景象,过往的游客,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我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忍受着无尽的孤独,脆弱的时候,沉睡的时候,谁在我身边来为我守候?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
最初是在一本写西藏的自驾游攻略《西藏秘境》的后记附了《情断西藏》的一个片段,看完之后就哭了,为了那份真情而感动,后来在图书馆中找了好几次都没找着,最后还是去了别的学校逛图书馆时看到的,当时心情特别激动。看这本的开头为那些网友对摩卡的关心、担忧、跑前跑后的为她联系医院、觉得特别感动。这些真情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能遇到这样一群的这么真诚、这么真感情的朋友。整本书还是蛮感动的。不过或许是因为太期待了,最后看完就觉得写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
第四篇:情断西藏读后感
总是会不自觉地流泪,不为别的,只为那段感天动地、真真切切的感情!
——题记
《情断西藏》,好残忍的一篇书名,不知作者摩卡为何选择了如此伤人的名字,而我也在想,在西藏这样一片神圣的净土,是怎样的感情会断绝在此呢? 摩卡,散兵,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两个来自喧嚣都市的年轻人,却似乎早已冥冥注定,只因为那一个转身和不经意的弯腰,相遇在了西藏,情断西藏读后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亦没有天长地久的誓言与承诺,只是两个滚滚红尘之人于万千凡体中悄然遇见。我想,在那样一片圣洁的土地上,任何承诺都显得微不足道吧!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两颗飘泊的心早已超越了生命的界限,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在外漂泊的游子总是孤独的罢!几天,看似很短,可在摩卡和散兵眼里,这几天早已超过了海枯石烂。
你看,布达拉宫在为他们而笑,大昭寺也在为他们而笑,不是为他们的美丽曾经,只是为他们那段跨越千年的爱恋!
可是,太过完美的爱情似乎只出现在美丽的童话故事里。就在那样一片白云自在飘荡、湖水纯净不移的土地,老天却残忍地将他们阴阳相隔。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展现怎样的姿态才算合适,只是有种想哭的感觉,真的想哭。不知道对于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无情的车祸怎忍心将它肢解,而且肢解地支离破碎。老天啊,你带走的何止是一条生命,你带走的是我们守候千年的期盼啊!
记得摩卡说过,男人的心是跟着脚步走的,脚步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而女人的心是跟着爱走的,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想必散兵已把家安在羊卓雍错旁了吧,因为那是摩卡梦寐以求的圣湖,也是散兵灵魂的安放之地。湖水如此纯净清澈,摩卡,你可看得清散兵的影子呵?他应该也正努力跨越千山万水,赶来与你重逢吧!
如果誓言可以美丽经年,请不要将它说穿罢!
那一刻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头长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读后感《情断西藏读后感》。可这一见,却成了生离死别;这一刻,你我将永世相隔。老天啊,你真的能如此残忍?万千佛像我竟得不到一丝庇护?那木错、玛旁雍错这样的圣湖难道也甘愿沉寂,满足不了我这小小的愿望?
我笑,生离怎等同于死别,生离,至少还可以看到他的以后;而死别才代表永远的失去。爱最大,比爱更霸道的却是死亡!
看完这个故事,我更真切体会到了三毛对荷西的呼唤:感谢上天,今天活着的是我,痛的也是我,如果叫你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轮到你,要是你像我这样活下去,那么我是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你的。摩卡是一位职业写手,她说:“风花雪夜的故事写得太多,我不再相信人世间会有一见钟情。可是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相信了。没有任何理由,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散兵是悲惨的,本该正保存他那份宝贵的爱情时,生命却戛然而止;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收获了雪域高原最纯真的爱情。
有人说,世上有两种情况最令人难过:一种是从来未曾拥有,一种是短暂拥有过后却永远失去。时间如水一般从指尖流走,老去了年轻的容颜,爱情和思念就像皱纹一样越来越深;然而沧海桑田,谁又能完整地重现昨日种种,在摩卡和散兵之间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曾经,散兵说过,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是完全相同的,而如今,当飞机飞至三千英尺的高空时,摩卡的思念能否抵达散兵的爱?或许,天空中有一朵云是缠绵交织的,一眼望去看不到边,而这样的云,就是摩卡的深深念切、、、作为万千读者之一,我只能说:散兵,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第五篇:一个援藏干部的乡城情
一个援藏教师的藏区情
———记情系藏区、爱洒乡城的泸州援藏干部人才王小平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到藏区支教,为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藏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成为了王小平多年来的心愿和梦想。2012年7月,已53岁的王老师终于实现了援藏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
“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藏就选择奉献。” 刚来藏区的一段时间里,王老师因高原反应而难受过,也因失眠而痛苦过。胸闷、气紧、头晕,每天晚上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睡不着时,眼睁睁的苦盼天明的滋味实在难受,失眠成了王老师来藏区觉得是最难适应的事。每天王老师总是靠服降压药、红景天等药物来支持着,很多时候他都很担心这样下去的结果。他时常给自己加油、鼓劲,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他说:“每当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这就是教师一种独有的精神,更是教师一种特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源于对知识的笃信、对讲台的痴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与责任,更诠释了一个援藏教师对敬业奉献的执着和充实人生的快乐、幸福。
王老师的教学不但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而且王老师还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平时王老师生活虽然十分简朴、节约,但只要有学生或贫困家庭需要帮助时,他都会毫不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们。他说:“让孩子们有很大进步,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是我来藏区的最大心愿”。
上课、辅导、和学生们天天在一起尽管有些累,但王老师还是乐此不疲。两年来,不知王老师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知他失去了多少次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已成为了王老师在藏区生活的重要部分。2012年暑期,学校虽然已经放了暑假,但王老师并没有回去,而是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积极为当地学生补习功课;2013年暑期,离学校开还有半个多月,王老师便提前回到了学校,白天为当地中、小学生文化补习,晚上为藏族大专生和“9+3”学生参加公务员和教师招考进行辅导,深受当地群众的广泛称赞。2012年10月,甘孜日报在《血脉相连藏汉一家、根叶相牵共谋发展》的标题下,对王老师情系藏区、务实援藏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开展群众工作的活动中,王老师积极走访、了解,以真心换真情,很快融入了当地群众中。两年来,王老师已记不清去了多少次结对“亲戚”家走访、了解,也不知给“亲戚”们送去了多少爱心和温暖。在与藏族同胞结对“认亲”的的大家庭中,“亲戚”们早已把王老师当成了一家人,王老师也真诚地把“亲戚”们视为了亲人,并与结对的四户藏族同胞和资助的一户孤儿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藏区、关注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关注藏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王老师积极撰文或发送图片,通过中国教师人才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藏区教育的发展动态、报道藏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认“亲”》、《祝福》、《回“家”》、《在藏区支教的那些日子里》、《孤儿》《爱的感召》和《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等感人至深的援藏日记,在各媒体上刊登或转载。2013年2月,泸州电视台报道了对王小平老师的专题访谈《行走在藏区的酒城园丁》,引起了社会的共鸣。一位名叫王璐的北京大学学生在寄给王老师的明信片上这样写道:“王老师,我是凉山州在京上学的同学,为您的无私奉献感到无比的暧心,在这个时代您依然闪烁着朴实可贵的奉献之心,真是可敬”;一位来自阿坝藏族自治州驻泸州“9+3”工作组的藏族老师,这样留言道:“谢谢您对我们藏区孩子的付出。谢谢您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与了我们藏区人民的关爱。同胞骨肉情,藏汉一家亲!;”一位网友在王老师的空间里这样写道:“娓娓道来的故事,却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己置身其中,嗅到了酥油茶的芳香,更让人敬佩置身其中真正的奉献者”;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和被爱都是快乐的。一个人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就必然会拥有“奉献多于索取”的价值观,有了这份善良仁慈的心,他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2012年12月,当了解到在乡城县中学上学的无苏扎姆为一贫困孤儿时,王老师便开始了对她生活上的资助和学习上的帮助。每学期除了给无苏扎姆四佰到两佰不等的生活费外,还多次给她家里送去大米、清油、衣物等生活必须品。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无苏扎姆及家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2013年5月,当了解到乡城县最偏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色坝村小学后,王老师便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苦痛和路途的艰辛、劳累,先后两次去了色坝村小学,给那里的全校师生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两年来,王老师利用工作之余,先后为乡城县中学、正斗二完小、正斗乡中心校、色坝村小学、乡城县幼儿园、城区小学、尼斯乡小学、青德乡小学、洞松乡中心校、沙贡乡中心校、白依乡中心校、热打二完校、然乌乡中心校等学校的贫困学生和老师们送去了他的一片爱心和敬意,共为藏区贫困学生、孤儿及贫困家庭捐助或筹集爱心物品达八万五仟余元,受助学生达一千二百余人。乡城的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王老师的爱心足迹,王老师的爱心善举早已传遍了乡城大地。
一位王老师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在王老师的空间里这样留言道:“老师,从您朴实的字句中流淌出最珍贵的情谊,它不再是泸州的美酒和名小吃,也不再是藏区的酥油饼或藏猪腿,而是诠释了您和藏族“同胞”的真心和真情。您独到异乡,风土习俗,环境气候全然不一样,却过得像自己的另一个家乡,活出了另一翻风采。您让我们感动。作为您的学生,我们为您自豪!”
王小平说:“援藏生活虽然很艰苦,因为有爱,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能来藏区支教,我很荣幸,也很自豪。我相信,有了援藏支教这段的经历后,它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