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x旗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局以农牧区工作为重点,以解决农牧民饮水困难,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改善农牧民健康状况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配置水资源,坚持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同经济发展、产业开发、农牧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在“十五”?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加强领导,明确目标,通力合作,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真正成为利民、富民工程,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奠定基础。现将2000---2008年我旗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总面积3415平方公里,辖有4个镇,1个乡,1个苏木,有178个行政村,537个自然村,19个嘎查。总人口202244人,其中:农业人口164481人,牧业人口2967人。
x旗海拔高度1325~1802m之间,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寒冷期长,无霜期短,大风日多,降雨量少,多年平均气温1.4℃,多年平均无霜期9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387.76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1844.4毫米。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入渗系数小,河川径流少,境内没有地表河流。水资源总量为13019.31万m3/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02.02万m3/年,地下水资源量9917.29万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6444.90万m3/年。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农牧区大部分人畜饮水以开采浅层水为主,水质硬度高,缺碘,含氟量高。近几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快速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一些地区农牧民生活饮用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干旱少雨气候频繁发生,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传统的以开采浅层水为主的筒井取水形式已不能满足需水要求,严重缺水困扰着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因此解决农牧区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身体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2000——2008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1、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项目批复情况
2000-2008年自治区共批复人畜饮水及防氟改水工程62处,分布在62个自然村,拟解决3.56万人,4.1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和改水问题。其中:防氟改水工程1处,拟解决2100人,1600头只牲畜的改水问题;自来水工程?22??处,拟解决?1.676万人、1.648?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集中供水点40处,拟解决1.884万人,2.452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批复工程总投资130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80万元,地方及群众自筹522万元。
国家投资实际到位756万元。(盟从2001年第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费中扣除全盟水资源普查费10万元,扣盟农研所种薯场工程费6万元,从第二批工程费中扣盟农业局万寿滩良种场工程费8万元,三项共计24万元)。分年度批复资金计划详见附表1。
2、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根据自治区2000-2008年人畜饮水工程批复计划和资金到位情况,我旗2000-2008年共解决60个自然村,3.28万人,3.87万头(只)牲畜的缺水和改水问题。解决缺水自然村60个,解决3.08万人,3.63万头只牲畜的缺水问题;解决改水自然村1个,解决0.21万人,0.24万头只牲畜饮用高氟水问题。共建自来水供水工程16处,使23个自然村,1.63万人饮用上了自来水;建集中供水点工程37处,使37个自然村的1.65万人结束了从村外拉水吃的历史。
2000-2008年完成人畜饮水水源工程:共打深机井41眼,总进尺4088米,建地表拦蓄工程1处;配套安装深井潜水电泵46台套,功率250.9千瓦,安装调频供水设备9台套,功率109.5千瓦;铺设输水主管道37.20千米,支管道37.89千米,入户管道39.16千米,入户1996户;建检修井61眼,消防井10眼,建机井管理房52间758.62平方米,砌筑院墙360延长米,架设高低压线路3.02千米。共完成土方48.28万立方米,石方3.77万立方米,浆砌石体195.8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176.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96.0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以劳代资480.16万元。
2008年自治区批复我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2个自然村2700人,3400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批复投资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群众自筹38万元。该项工程目前尚未完工。分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详见附表2。
三、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具体做法
?“十五”期间,旗委、政府对国家实施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十分重视,把解决农村饮水,保障农牧民基本生存和身体健康做为全旗农牧区重点工作来抓。我们按照自治区下达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项目实施要求,为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实施及工程建后的良好运行和管理工作,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
1、行政领导责任制
为逐步改善干旱地区农牧民的饮水、改水问题,加强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体系,旗委政府把该项工作列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在项目建设前期,旗政府成立了以旗长任组长,分管旗长任副组长,水利、财政、计划、卫生、审计、乡镇领导为成员的“太仆寺旗人畜饮水解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旗的人畜饮水解困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在水务局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旗到乡镇到村,层层签定责任书,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工程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程现场了解指导工程进展情况,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积极配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1][2][3]下一页
2、工程规划建卡制
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牧区饮水解困工程规划,是解决农牧区饮水问题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旗聘请专家对全旗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调查,摸清了地下水资源量,由卫生部门对全旗饮用水水质状况进行化验分析,结合全旗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完成了《太仆寺旗‘十五’人畜饮水解困项目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建卡制度,由水务、卫生部门派专人在乡村负责人的配合下,逐村逐户摸清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建档立卡,明确工程措施,投资规模,效益户数人口数,为分期分批逐年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提供依据。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
项目工程建设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施工、材料采购等全部实行招投标制,增加了透明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工程项目全部实行合同管理制,对项目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均签定合同,用项目合同制约当事人的责任、权力、义务。在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过程中,监理人员按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对水源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水泵、管材等材料物资质量、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工作中的漏洞,起到了很好的督查作用。
4、项目资金实行“三专一封闭”制
在饮水解困工程项目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三专一封闭”制,做到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项使用,保证资金使用合理、规范,也保证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顺利实施。
5、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制
各项饮水解困工程完工后,由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及各有关技术规程要求、标准进行检查初验,实地核实各种数据,建立档案台帐,并提交验收申请和验收报告,从而保证了各项工程的工程质量。
四、饮水解困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十五”期间,为不断完善我旗农牧区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真正使工程发挥长期效益,我们以保障农牧民生活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积极探索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低成本的运行机制。
1、管理体制
工程竣工后,我们及时与项目受益村签定《人饮解困工程移交书》、《人饮解困工程管护责任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护责任到人,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保护、维修,确保安全运行。明确了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建设的单个受益村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受益村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的管理体制;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其产权归集体所有,工程由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工程委员会由县级水行政部门或委托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组建,成员由水利部门,受益乡和村代表组成,村级代表要通过用水户大会选举产生;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饮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其产权归个人所有。
2、运行机制
工程建后运行中,由村管理委员会或用水户合作组织行使工程管理职能,由专人负责,同时在水务部门的指导下,就水源保护,工程运行等方面知识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供水,降低运行成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水费收缴,财务收支帐目定期公布,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集中式供水工程经营管理方式分两种:
一是集中供水点采用以自然村成立用水合作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的方法,供水管理人员1~2名,收费标准:以供水的管理人员工资+机电费用和维修费,收费一般1.5~2.5元/吨。
二是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苏木所在地和跨村自来水供水工程。供水管理人员2~3名,收费标准2元/吨,用水少的地区适当增加。
3、水源保护
加强水源地保护,是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首先加强水源地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限制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有害物品堆放,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供水水源污染;其次要由卫生部门人员,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化验,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上一页[1][2][3]下一页
五、饮水解困工程成果
我旗农牧区饮水解困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52处,改水工程1处,完成总投资1176.2万元,使3.28万农牧民彻底摆脱了缺水、饮高氟水的历史,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再一次解放了劳动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缺水贫困地区的群众从此结束了祖祖辈辈拉水驮水的历史,大批青壮劳动力从找水担水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增加了经济收入。“昔日吃水贵如油,今日吃水拧龙头”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受益项目区群众摆脱吃水难问题,也摆脱氟斑病、骨质疏松、骨变形等疾病的困绕,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和睦,庭院整洁,村容村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受益项目区在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各家各户满院绿色,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瓜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随着我旗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旗政府所在地宝昌镇城区扩建工作,根据城镇建设规划已呈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以旗行政中心为主体的新的办公区域座落在宝昌镇南部,以宝龙小区为代表的各类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在宝昌镇落成,以沃尔图薯业深加工生产基地为主的各类加工业落户宝昌镇周边,商业网点、餐饮、住宿服务业发展迅速,使宝昌镇镇区面积由原来的???km2,发展到???km2,宝昌镇周边的城北村、东明村、西坡村、菜园村、宝胜村已出现机关单位、城镇居民和村民混居的局面,原已有的人饮工程出现使用范围不明确的现象。只有跨村社建设供水管网,并入城镇供水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这种现状。
2、我旗大部处于低山丘陵区,自然村落的形成大都是依山而居。山坡下地下水埋深较浅,便于开采,可利用筒井、压水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庭院灌溉;而在坡上居住的村民却无法用筒井、压水井等取水设施解决吃水问题,只能到坡下拉水、担水。同时,由于我旗自然条件恶劣,常常是十年九旱,旱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靠开采浅层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依靠国家人畜饮水解困项目,打深井建蓄水池或在人口密度大的村建自来水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是唯一途径,一劳永逸。
3、随着国家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出现了举家搬迁,大量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尤其是干旱缺水,没有水浇地的村都是近50%的人口外流,使得已解决人引工程的村出现使用人口减少现象。
4、近几年,我旗以西芹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农民千方百计发展小型水浇地,种植高产高效蔬菜作物,这种情况下,有各别的人饮深机井改变用途成为灌溉井。
七、今后发展思路
针对我旗经济社会、自然状况,总结“十五”期间实施人饮解困工程建设经验,在“十一五”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目标,依托国家人饮项目扶持,结合全旗扶贫移民规划,着重解决严重缺水和饮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力争打破乡镇、村社界限,集中连片,成规模发展供水工程。
1、千斤沟镇台头沟、葫芦峪?个行政村,位于千斤沟镇东沟小流域,该区域严重缺水,群众反映强烈,饮水困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上游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社建设自来水工程,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
2、千斤沟镇十号、七号、二联、头号、西坡5个行政村位于千斤沟镇中沟小流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旗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人饮水以庭院小筒井取水为主,已面临污染的威胁。建设以七号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社的自来水工程,可解决2080户、7420人、(头)只?畜的饮水问题。
3、红旗镇卫国、红卫、红喜、红义、光荣?5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地处我旗西北部,同白旗接壤,地下水资源贫乏。该地居住相对集中,地形较平坦,适合建集中联片的自来水工程,可解决1131户4229人?(头)只畜的饮水问题。
4、结合移民工程建供水工程2处,骆驼山镇后山椅子有村民75户,由于该村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差,经济十分落后,旗政府移民工程规划把该村迁移到五间房、骆驼山围子两个村落户,我们计划建两处供水工程。
5、在旗境内边远偏僻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又不适于集中连片的村社还需深机井,建集中供水点解决集中供水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的有,红旗镇:庙地村、后庙地村、新合村永全场、五亮村大井、赵家沟、狐家沟;骆驼山镇:黑山庙、小南营、第五师;幸福乡:张喜营子、五星村、永久村徐家营子。上一页[1][2][3]
第二篇:县级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细则
*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西省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农村饮水工程是指承担农村人畜饮水及兼有农田浇灌、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等供水任务的集中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单户供水工程。
第三条:凡在本县从事农村饮水工程经营管理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从农村饮水工程取水使用的用水户,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县水务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对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各乡镇水管站作为水务局派出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所属范围内的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五条:农村饮水工程的产权以及工程管机构依下述原则确定。⒈以国家投资(县级以上投资)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属国家所有。受益村跨乡(镇)的由县水务局与乡(镇)协商组建供水管理机构,隶属县水务局管理;受益村集中在一个乡(镇)的由乡(镇)主导组建供水管理机构,隶属乡(镇)管理。
⒉ 由国补资金、群众自筹及社会资金共同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应根据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工程产权属股东所有。按股份制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管理机构。县水务局为国补资金的法人代表,代理履行有关权利与义务。受益村跨乡(镇)的隶属水务局管理;受益村集中在一个乡(镇)的隶属乡(镇)管理。
⒊以国家投资(县级以上投资)、或国家补助,群众自筹,群众投劳建设的单村供水工程,工程所有权属村集体所有。由村委会负责组建供水管理机构,隶属村委会管理。具体管理形式由受益村委会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无论何种管理形式,要有利于工程的持续利用。不得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4.由社会资金建设的单村供水工程(或供水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工程),所有权归投资人所有。由投资人与村委会协商组建供水管理机构,接受村委会管理。
5.国家补助修建的水窖(旱井、水窑)等单户工程,实行“户建、户有、户管、户用”,由县政府发给产权证。⒍供水管理机构实行企业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县水务局、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要与所辖供水管理机构签订协议书、责任状。供水管理机构要与聘用的管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以规范各自的行为。
7.凡在*县境内从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在县水务局履行备案登记手续,备案登记由供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加注意见。
第六条:农村饮水工程设施保护
1、对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源、构筑物、管道、清水池、供水点等供水设施的保护范围,按照《山西省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水工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划定。具体由供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报水务、土地等部门提出意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保护标志牌。
2、在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的保护区内,不得修建影响供水工程的其它建筑物,严禁在保护区取土、堆放物料、垃圾、植树等,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动,破坏和侵占供水设施。
3、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得与生活饮用水管网直接连接,以防止造成饮用水被污染。
第七条:工程运行管理
1、农村供水设施管护责任区划分
①跨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供水管理机构与受益村以及用 水户分区管护制。从水源到受益村村口总水表之间的所有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由集中供水管理单位管理维护,管护费用包含在管理机构向用户收取的水费中。村口总水表后及村内街巷的所有供水设施由受益村村民委员会指定的专人管理维护管护费用由供水管理机构村委会的水费提成中列支;用水户院内的供水设施由用水户管理维护,管护费用由用水户自行解决。
②单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村委会,用水户分区管护制,从水源到村街巷的所有供水设施由村级供水管理机构管理维护管护经费包含在向用户收取的水费中;用户院内的用水设施由每个用户管理维护。
2、农村供水设施管护要求
供水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管理人员要明确职权落实责任。
供水管理单位对所辖供水水源、构筑物、管道、清水池、泵房、加压设备供水点等设施,要定期巡查,随时掌握工程设施工作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供水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做好运行维修记录。要善于从逐日记录中分析总结最佳运行方案。
供水设施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供电电源及配电、控制设备每年冬春季各检修一次,井泵每季一小修每年一大修,调蓄水池每年清洗一次,保持清洁卫生。第八条:工程档案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都要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供水工程设计、图表、施工过程的各项记录、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决算、财产清单、验收资料、供水工程运行中的水质监查记录、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等。
全县农村饮水工程实行月报、年报制度。单村供水管理机构同时报村委会和乡(镇)水管站,乡镇水管站汇总后报县水务局。乡(镇)人民政府管理的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同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水务局,县水务局管理的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管理机构直接报县水务局。
第三章 水源、水质管理
第九条:县、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各乡(镇)水管站、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及受益区群众都有依法保护农村饮水水源不受污染破坏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所有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必须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划定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如有必要可划出准保护区。
对现有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供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报县水务、卫生、环保部门提出意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保护标志牌。
对新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建设单位在 工程竣工前协助供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报县水务、卫生、环保部门提出意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保护标志牌。
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由县水务局、乡(镇)或村按照各自的管理范围制订水源保护公约并进行管理。县水务局、环保局、卫生局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对水源保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监督。
第十一条:凡在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因开矿、建厂或进行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和工程损坏,引起人畜饮水不安全的,要由从事该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拿出不会引起人畜饮水不安全的论证报告,否则付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县水务局、有关乡(镇)、村以及农村供水工程工程管理机构应坚决出面制止。
第十二条:凡因开矿、建厂或进行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和工程损坏,引起人畜饮水不安全的,应按“谁污染谁负责,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由造成破坏、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理,赔偿损失。
第十三条:供水工程的沉淀池、清水池、泵站、输水管道及其它农村供水工程设施**m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区和修建畜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不得修建污水渠道等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污染的设施。
农村饮水工程工程管理机构对此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对以上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污染的行为应坚决出面制止,及时报 告。
第十四条:为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运行,集中供水工程应有消毒设备,分散供水工程应有防污设施,要逐步创造条件进行饮水消毒。
第十五条:农村供水工程要要逐步创造条件,按照供水技术规范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查,保证供水质量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雨季和旱季怀疑水质可能有问题时要分别加测水质。
第十六条: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持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证上岗,并建立健康档案,农村供水工程工程管理单位应对其管理人员每年组织进行一次体检,如发现有传染病,要立即离岗治疗。
第四章 供水管理
第十七条:以解决农村人畜用水为目的农村饮水工程应优先保证工程设计范围内的人畜饮用水的需要,余水可以为庭院种植,农付产品加工,工业,农业生产提供。当遇村民的生活用水水量不足时,其它用水必须停止,由此造成的损失,供水管理机构不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十八条:供水管理机构应与用水户签订供水协议,由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供水方式、停水告知,确定供水时间,时限等事项。
供水合同有标准文本(由水务局提供)和非标准文本,非 标准文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合同除有供用双方的签字盖章外,必须有村委会签字盖章。
第十九条:农村饮水工程受益村每天供水时间长短、供水流量大小,在确保村民用水的前提下,由受益村村民代表大会自行确定,村委会监督执行。
如果村民发现供水单位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流量向村民提供生活饮用水,可向村委会提出口头或书面举报,村委会要及时出面协调供水管理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执行,如不能立即履行合同,要给出用水户信服的理由。
第二十条:为最大限度的保证村民用水方便,供水管理机构管理的农村饮水工程设施必须定期检修。每年检修次数,每次检修时间均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供水管理机构正常检修停水前必须首先征得村委会同意,并同时向村民报告停水的时间;非正常停水要及时向村委会及村民通报停水事故的原因、事故范围的大小、预计修复的时间;并组织抢修。
第二十一条:对于供用水缺口较大的农村饮水工程,可实行计划用水,定额供水,超额累进加价和季节浮动水价。利用水价杠杆,保证用户的基本用水。用水计划、用水定额、超额额进加价额度、季度水价浮动幅度,由供水管理单位,村委会、村民协商确定,并报县水务局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二条:由供水企业提供给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具有 商品属性,为体现买卖公平,要求用户要安装用水计量设备。对拒绝安装用水计量设备的用户,由供水管理机构、村委会寻求解决办法,和用户协商确定,几方协商不妥时,供水管理机构在取得村委会同意后可停止向该用户供水。
第二十三条: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供水管理机构、村委会(或村饮水户协会)与用水户分级管理的模式。即供水管理站负责理从水源到受益村口水表区间的输配水,并按村口水表指示数向村委会(或村饮水户协会)收取水费;村委会(或村饮水户协会)管理村内供水,按用户水表指示数向用户收取水费。单村供水工程由村委会安排的管理机构向村民按水表指示数收取水费。
第二十四条:用水户要按时足额缴纳水费,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户拒不交费的,供水管理机构可向村委会提出停止为该用户供水的书面申请,在村委会批准后,按批准的时间、方式等停止向该用户供水。
已被停水的用户如要继续供水,需补齐所欠水费及滞纳金,并承担供水管理机构实施停水所造成的工料费后,由供水单位开通供水。
第二十五条:水费标准按照成本价加适当利润的原则,由各村村委会自行确定,并要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水费成本包括对于为庭院种植,农村产品加工,工业,农业生产供水水费,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水费征收标 准。
第二十六条:供水单位的收支每年向村民公布,如有50%以上的村民对公布的真实性提出的质疑,供水管理机构有义务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证据。
第二十七条:水费中的工程折旧费,由国家投资为主(50%以上)的供水工程,由村委会交入水务局设立的专户专帐进行储存。折旧费专项用于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对于拒绝折旧费专帐专户存储的村庄,供水工程的更新改造费用完全由本村自行解决。水费中除折旧费以外的费用,全部由给供水管理机构自行掌握,用于运行人员的工资,维修设备大修,电费等费用的支出。
对损坏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损毁程度一次处以500~5000元的罚款,并承担损坏设施的维修费用和由此造成的用水单位和个人的一切经济损失,对蓄意破坏者将由政法部门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农村饮水工程新增用水用户,应向供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在经批准缴纳一定数量的增容费后,由供水管理机构负责勘查、规划、设计和安装,其费用由申请用户自理,严禁私自在管道上接水,一经发现,受益村农户每次罚款500元,经营单位每次罚款5000元。
第二十九条:县水务局每年对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一次考评,开展供水工程达标活动,其考核内容按下列标准进行。
(一)实行供水量达到设计能力和分期实施的供水工程的年供水量逐年递增情况;
(二)水质检验的综合合格率;
(三)管网的漏失率;
(四)年供水无数;
(五)设备完好率;
(六)安全无事故率;
(七)供水站区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站客站貌美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第五章 水价核定水费征收及财务管理 第三十条:农村饮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付盈亏。
第三十一条:供水工程的水价由成本和利润构成。有生产经营性供水的集中供水程,利润部分可按当地前三年工业企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确定,或按供水工程总投资的4%—7%左右确定。
第三十二条:供水成本应包括以下部分
(一)供水工程运行人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以及按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等。
(二)支付使用上游水利工程水费或按规定交纳的水资源费。
(三)提水及加压等机械所耗用的燃料费用。
(四)日常维修、管理及净化处理所用的材料费。
(五)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大修费。
(六)供水生产运行管理中所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管理用房维修费、水质检验费等。
(七)按规定应列入供水成本开支的费用。
第三十三条:供水工程的水价应由供水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报县水务局审核,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
水价核算中,计费水量按现有人口和大畜数量乘以人、畜平均日用水量核定,企业用水的按实际用水量计算,已建、改建工程的总投资按现值计算,水价按水的用途分类核算,最低价格不能低于成本水价,水价要以公示栏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三十四条:水费征收
(一)所有用水户都必需安装水表,实行以表计征;集中供水点要安装水表并有专人计量。
(二)用户要主动交费,逾期未交的,每月加收合同规定的滞纳金,不交水费超过规定时间的可停止供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令供水管理机构无偿供水。
(三)水费征收采用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办法征收。即供水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对所有用户核定其基本用水量,未超过基本用水量的交基本水费,用户实际用水量超过 基本用水量的按实际用水量征收水费。
(四)供水单位应对所属用户核定最高用水量,用户实际用水量未超最高用水量的,按核定的基本水价与实际用水量征收水费,用户的实际用水量超过最高用水量的,超过水量要加价收取。
(五)供水单位核定的基本用水量,最高用水量,以及超额水价均要报乡(镇)水管站备案,县水务局审批。
(六)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费收入中的折旧,大修理费要设立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工程的维修、更新、改造。
第六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者,供水管理单位要制止其行为,限期改正,直至停水或申请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一)私自接水窃水者;
(二)拒不交纳水费者;
(三)擅自拆迁供水设施者;
(四)擅自提高供水水价者;
(五)毁坏供水设备、设施者;
(六)私自切断电源、水源影响供水设施运行者
(七)破坏水源、污染水源者。
第三十六条:供水管理人员凡有下列情形者,视其情节,由主管部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罚款、行政处分,辞退直至 追究法律责任。
(一)擅离岗位、无故停水断水者;
(二)玩忽职守、违章操作、致使设备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三)贪污挪用水费,或者以权谋私者;
(四)对水源水质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者。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细则由*县水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市峡口镇东滩村、西滩村、草台子村是我市高氟病区之一。该区域地处•••市南端,北与•••镇相连,南至牛首山北麓,东与利通区金积镇相邻。峡口镇是一个回族聚居地,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改水区域内
共有3个行政村20个生产小组,计7179人,区域内地势较低,受东干渠影响,地下水位较高,为高氟富集地带,浅层地下水是群众饮水的主要水源,长期饮用易造成牙齿磨损、碎裂或脱落,影响消化功能障碍,活动受限,骨质增生,角膜、肌腱、韧带钙化,弯腰驼背,肢体和骨盆变形,甚至瘫痪,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当地群众要求改水的呼声很高。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第二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编报工作安排意见》,•••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会同•••市水利局于二00三年十一月对•••市峡口镇东滩村、西滩村、草台子村饮水解困项目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论证。
本次设计确定峡口镇东、西滩村人饮解困工程的设计基准年为2004年,设计水平年为2024年,设计供水保证率为95%。设计水源为峡口镇谭桥村三队农路与西大路交界处,新打机井1眼,经计算确定引水规模为328.08m3/d,需新建150m3蓄水池一处,新建管理房151.88m2,各类阀井324座,铺设upvc干支管线43.42km,管道穿路渠沟工程340处。工程完成土方7.51m3,砼273m3,浆砌石634.4m3,需用钢材21.36t,upvc管材29.88t,工程估算总投资321.7万元。
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有效改善这一地区人、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点这里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编
号:计投资 [2000] 1359号
制定日期:2000年9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解决农村人饮困难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加强计划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范围,主要指解决农村(包括牧区、渔区)人口的生活用水。不含国营农林牧场、城镇企事业单位以及县城的缺水问题。凡因开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人饮困难,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兴办,各级政府酌情给予补助。本次中央基本建设补助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饮水最困难的人口。其它农村饮水问题,根据各地条件,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分阶段逐步安排。
第二章 农村人饮困难标准和解决标准
第四条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标准是指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2公里或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水源型氟病区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1.1毫克/升,当地出生8~15岁人群中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出现氟骨症病人。
第五条 工程建设标准以初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原则。供水系统一般只到公共给水点;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为20~35升,干旱年份为12~20升;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项目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七条 原则上以地市为单元,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由省级计划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
第八条 地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和水利(水电)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水利(水电)厅(局)和计委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计委和水利部。
第九条 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一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计委。国家计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一条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所需资金(不计受益群众投劳折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第十二条 地方对中央补助的各种资金,水利基建投资、以工代赈资金等要统筹研究,合理安排,集中用于解决规划中最困难的人口;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地、县、乡财政在地方计划中落实。
第十三条 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要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不能形成“半拉子”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困难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地市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省级计划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送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备查。
第十五条 要求实施方案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逐乡、逐村、逐户建卡片,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并按卡实施。
第十六条 村级计划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细化的程度。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工程要细化到户。
第十七条 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第十八条 对设计、施工队伍和人员,制订严格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有条件的地区,工程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招标采购。
第十九条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省级计委、水利(水电)厅(局)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有关地市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计委、水利(水电)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部门商计划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对项目村验收要检查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见附件1)。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二十三条 复验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不少于任务县数的30%,每县抽验乡不少于任务乡的2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20%。
第二十四条 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件2)进行。
第二十五条 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六条 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合格的,随即消号并公示;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七章 建后管理与维护
第二十七条 项目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八章 目标责任管理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目标责任单位都要同目标管理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任务与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委商水利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单位:国家计委、水利部
发文名称: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下达2000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人畜饮水项目计划的通知(计投资 [2000] 1359号)
发布日期:2000年9月1日
生效日期:2000年9月1日
第五篇: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计委、水利部 2000年9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部份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加强计划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范围。主要指解决农村(包括牧区、渔区)人口的生活用水。不含国营农林牧场、城镇企事业单位以及县城的缺水问题。凡因开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 中央补助资金重点安排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主要靠自筹资金解决。
第二章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标准和解决标准
第四条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标准是指居民点到取水点水平距离大于1公里或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水源型氟病区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1.1毫克/升,当地出生8-15岁人群中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出现氟骨症病人。第五条 工程建设标准以初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原则。供水系统一般只到公共给水点;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20-35升,干旱年份为12-20升;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项目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七条 原则上以地市为单元,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由省级发展改革(计委)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
第八条 地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电)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电)厅(局)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第九条 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一年 度项目建议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议投资计划。
第四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一条 农村人畜饮水项目所需资金(不计受益群众投劳折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第十二条 地方对中央补助的水利基建投资、以工代赈等各种资金要统筹研究,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地、县、乡各级在地方计划中落实。
第十三条 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建成后,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困难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地市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省级水利部门审查后报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审批,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第十五条 要求实施方案将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并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示。
第十六条 村级计划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细化的程度。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工程要细化到户。
第十七条 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第十八条 对设计、施工队伍和人员,制订严格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有条件的地区,工程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九条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等。
第二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电)厅(局)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有关地市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电)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计划)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对项目村验收要检查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见附件三<1>)。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二十三条 复验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不少于任务县数的50%,每县抽验乡不少于任务乡的4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
第二十四条 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件三<2>)进行。第二十五条 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六条 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七章 建后管理与维护
第二十七条 项目验收合格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八章 目标责任管理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目标责任单位都要同目标管理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双方的任务与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