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关于植物检疫的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关于植物检
疫的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加强两国植物检疫领域的双边合作,防止有害生物从缔约一方传入对方领土并蔓延,保护缔约双方的植物生产和植物资源,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和科技交流的发展,达成如下协定: 第一条
本协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植物”是指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二)“植物产品”是指未经加工的植物性材料(包括谷物)和那些虽经加工,但由于其性质或加工的性质而仍有可能造成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危险的产品。
(三)“有害生物”是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五)“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虽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其在用来种植的植物中的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预期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的有害生物。
(六)“限定有害生物”是指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七)“限定物”是指任何能藏带和传播有害生物的需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仓储地、包装、运输工具、集装箱、土壤或任何其它生物、物品或材料,特别是在涉及国际运输的情况下。
(八)“植物检疫证书”是指参照《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模式证书所制定的证书。第二条
一、缔约双方将支持、履行和发展双方植物检疫的合作。
二、执行该协定要符合缔约双方现行的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国际多边协议。第三条
缔约双方主管机构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将任何限定有害生物从一方传入对方。第四条
缔约一方输往对方的任何限定物,均需符合下列规定:
(一)限定物必须符合对方的检疫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输往对方的限定物进行严格植物检疫,并附有输出方官方出具的出口植物检疫证书,证明该批货物不带有对方所规定的限定有害生物。植物检疫证书必须用英文和本国官方语言写成。
(二)应避免使用草杆、叶子和其他可能被病虫害感染的植物材料作包装和铺垫材料,可以使用纸及合成材料。运输工具、包装、铺垫材料要经过适当的检疫处理。
(三)不得将土壤出口或随货物传带到对方。第五条
一、缔约一方有权依照本国的植物检疫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从对方输入的限定物实施植物检疫。如发现限定有害生物有权对受感染的限定物进行检疫处理。
二、缔约一方在检疫过程中如发现限定有害生物,或不符合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或本协定有关规定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另一方。第六条
一、为促进贸易的发展,在必要时或根据要求,缔约双方可在出口一方共同实施植物检疫。
二、缔约双方共同检疫时,必须遵守进口国关于输入商品的有关规定。
三、共同检疫的地点、检查程序、检查条件和日期由缔约双方主管机构共同商定。第七条
缔约双方应当:
(一)交换正在执行的有关植物检疫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文件。
(二)相互支持植物检疫专家的技术交流。
(三)加强在植物检疫方面的科技合作,对在此基础上获得的成果及信息,未经对方同意不得转让给第三方。第八条
一、缔约双方负责本协定的实施机构分别是:
中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智方为智利共和国农业部。
二、在必要时,缔约双方将召集联合会议,讨论和解决本协定中有关双方合作的事项。每次联合会议的时间、地点、日程以及费用等问题由缔约双方商定。第九条
本协定不影响缔约双方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作为国际组织成员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第十条
对于在解释和实施本协定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或问题,缔约双方应通过磋商解决。第十一条
修订本协定须经双方同意并通过外交途径相互照会确认。第十二条
本协定将自缔约双方完成各自法律程序,并相互通知对方之日后第六十天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本协定期满前六个月未通知缔约另一方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协定于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西班牙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如对文本的解释发生分歧,以英文文本为准。
自本协定生效之日起,缔约双方于一九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植物检疫合作备忘录》自动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智利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杜青林
哈亦枚甘·博斯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斐济群岛共和国政府关于植物检疫的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斐济群岛共和国政府关于植
物检疫的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斐济群岛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考虑到两国在国际法下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作为WTO成员及WTO相关规则(如《农业协定》和《实施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等)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发展两国植物检疫领域的合作,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从缔约一方传入另一方并蔓延,保护两国的植物生产和植物资源,促进两国在农业领域的相互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及贸易和科技交流的发展,经友好协商,达成协议: 第一条
定义
本协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有害生物”是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二)“植物”是指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三)“植物产品”是指未经加工的植物性材料(包括谷物),和那些虽经加工,但由于其性质或加工的性质而仍有可能造成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危险的加工品。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五)“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种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它在供种植的植物中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预期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定。
(六)“限定物”是指需要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任何能藏带或传播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仓储地、包装、运输工具、集装箱、土壤和任何其它生物、物品或材料,特别是在涉及国际运输的情况下。
(七)“植物检疫证书”是指参照《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标准证书所制定的证书。第二条
加强合作
缔约双方应加强合作,促进双边农产品直接贸易。同时应加强有害生物的控制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有害生物从缔约一方传入另一方。第三条
边境控制程序
缔约一方输往另一方的任何限定物,均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从缔约一方输往另一方的限定物必须符合另一方的检疫法规。在限定物出口前,出口方要进行严格检疫,并附有出口植物检疫证书,证明该批货物不带有缔约另一方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检疫证书必须用英文和出口国官方语言写成。
(二)禁止使用草秆、叶子和其他可能被病虫害感染的植物材料作包装和铺垫材料,可以使用纸及合成材料,运输工具、包装和铺垫材料要清洁或者经消毒处理。
(三)不得将土壤出口或随货物传带到缔约另一方。第四条
检查
缔约双方有权依照本国植物检疫法规,对从缔约另一方进口的限定物实施检疫,发现问题时有权对受感染的限定物进行适当的检疫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缔约另一方。第五条
通知
缔约双方同意:
(一)交换正在执行或新颁布的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
(二)相互通报各自境内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控制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有害生物的流行及爆发情况。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将获得的信息转告第三方。
(三)加强在植物检疫方面的科技合作。对在此基础上获得的成果及信息,未经缔约另一方同意不得转让给第三方。第六条
交换专家
为加强在植物检疫领域的行政管理,交流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特别是为解决本协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双方可通过协商,在对等的原则下,派专家互访和轮流在两国召开会议。国际旅费由派出一方自理,专家在访问期间的食宿和交通费用由东道国负担。第七条
执行机构
本协定的执行机构分别是:
中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斐方:
斐济群岛共和国农业、糖业及土地再分配部。第八条
争端的解决
对于在执行本协定中发生的争端,应由缔约双方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协商解决。联合工作组会议应在争端提出之日起两个月内,在提出一方举行。第九条
国际协定
本协定不影响缔约双方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协定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第十条
修改
一、对本协定的修改应由缔约双方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协商决定。
二、任何对本协定的修改都应按本协定第十一条规定的程序生效。第十一条
生效与终止
本协定将自缔约双方完成各自法律程序,并相互通知之日起第六十天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均未在本协定期满前六个月,通过外交途径通知对方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
经授权的缔约双方代表在本协定上签字,以昭信守。
本协定于2004年6月29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斐济群岛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杜青林
杰雷迈亚莫·赛瓦卡萨·万加尼绍
(农业部部长)
(斐济驻华大使)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摩尔多瓦共和国政府关于植物检疫合作协定.[最终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摩尔多瓦共和国政府关于植
物检疫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摩尔多瓦 共和国政府关于植物检疫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摩尔多瓦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认识到开展合作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性,根据促进并扩大植物检疫合作以及确保国家检疫措施相互协调的意愿,为了在缔约两国进行贸易、开展经济合作时防止有害生物传入其国土并广泛传播,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本协定中下列术语的定义为;(a)有害生物--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b)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c)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虽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其在用来种植的植物中的存在将对这些植物的使用产生不可接受的经济影响,因此进口方给予限定的有害生物。
(d)限定物--任何能藏带和传播有害生物的需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仓储地、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集装箱、土壤或任何其它生物、物品或材料,特别是在涉及国际运输的情况下。
(e)检疫对象--其流传地区受到限制、可对植物或植物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害虫、未经试验的植物病原体或杂草。
(f)食虫生物--以昆虫为食物的生物。
(g)外激素--昆虫产生的一种活性化学物质,在虫群中起着化学嗅觉交流的作用。
(h)生物制剂--是用于杀死害虫的休眠昆虫病原微生物构成的制剂。
第二条
本协定的执行机构分别是:
中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进出境植物、植物产品检疫的相关工作。
摩方:
国家植物检疫局。
第三条
缔约双方承担义务,遵守根据缔约双方现行法律而获准的、有关检疫物从一国进出口和过境到另一国的植物检疫规定。
第四条
缔约双方承担义务,按照进出国的检疫法规,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防止有害生物通过出口或过境的限定物传入对方国土。
每批限定物在进口到或经过缔约任何一方的国土时,要有出口国检疫部门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证明该批货物不带有对方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检疫证书必须用英文和本国官方语言写成。
在获得限定物的过程中,缔约双方的主管机构有权针对这些物品的植物卫生状况补充制定新的标准。如遇这种情况,可与缔约双方检疫专家合作,在出口国对出口检疫物实行初步管理。
对限定物进行检疫的费用,由物品的所有者依照缔约双方国土上正在执行的费用标准承担。
第五条
缔约一方在出口限定物到另一方领土时,应使用以下包装材料,例如,不会传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刨花、锯末、纸张、塑料材料和其他材料。禁止使用草秆、叶子和其他植物材料作包装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包装和铺垫材料要清洁或者经消毒处理。
不得将土壤出口或随货物传带到对方。
第六条
为了保证植物检疫领域里的有效合作,缔约双方承担下列义务:
(a)互相交换缔约双方国内确定植物检疫措施的规范性法律、条例和规定;
(b)互相通行缔约双方国土上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情况,但任何一方不得将获得信息转告第三方;
(c)互相交流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方面的信息和科研成果;
(d)互相交换食虫生物、生物制剂、外激素和其他用于病虫害防治的材料;
(e)派出专家以便在产地对检疫物实施有选择的监管、在边境有效地解决检疫问题,以及考察检疫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f)就检疫的做法、防止疫区范围的扩大及消除疫情、消毒和其他措施,互相提供技术和咨询帮助;
(g)根据缔约对方的请求,在出现特殊情况时,派出检疫专家组以采取必要的行动。
第七条
缔约双方主管机构在进口国一方的边境查出受感染的限定物后,有权对限定物进行退回或除害处理,费用由物品的所有者承担。无法退回或除害时,缔约双方在物品所有者同意后有权销毁这些物品,而且每次均有义务向缔约另一方的主管机构通报。
第八条
必要时,缔约双方的主管机构将轮流在两国联合举行会议,以解决与本协定有关的实际问题。
解释和执行本协定出现分歧时,经缔约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和磋商解决。经缔约双方同意,可通过议定书对本协定进行修改,议定书为本协定的构成部分。议定书依照第十条的规定生效。
第九条
本协定不影响涉及缔约双方的国际协定中写明的缔约双方应承担的义务。
第十条
考虑到本协定生效需完成缔约双方各自国内程序,本协定自缔约双方中最后通知一方的书面照会经外交途径发出后三十日内起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本协定期满前六个月未书面通知对方要求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法顺延。
本协定于二000年六月七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摩尔多瓦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
当对本协定的解释和执行产生争议时,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摩尔多瓦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刘 坚
扬·鲁苏
第四篇:(中华民国政府与帛琉共和国政府间技术合作协定)续约协议书(中译本)
【法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与帛琉共和国政府间技术合作协定)续约协议书(中译本)【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1993-03-31 【正
文】
(中华民国政府与帛琉共和国政府间技术合作协定)续约协议书(中译本)
签署人各自代表其政府同意将此续约协议书所附文件即:双方政府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所签署并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五日期满之技术合作协定之效期延长两年,溯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六日起至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五日止。
为此,签署人于所示日期签署此续约协议书,以昭信守。
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钱复
一九九三年三月卅一日
帛琉共和国总统中村国雄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八日
对大陆地区从事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
第 1 条
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对大陆地区投资或从事技术合作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依本办法之规定办理。本办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规定。
第 2 条
本办法之主管机关为经济部,以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投审会)为执行单位。
第 3 条
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不得直接在大陆投资或从事技术合作,其间接之投资或技术合作,应经主管机关许可。
第 4 条
前条所称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对大陆地区间接之投资,应经由其在第三地区投资设立之公司、事业,依左列方式为之:
一在大陆地区单独或联合出资,或与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共同投资在当地创设新事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在当地事业或对于当地事业股份之购买或其他方式出资。
二在大陆地区设置或扩展分公司或其他营业场所。
三在第三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在国外投资设立之公司、事业联合出资创新事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事业或对于当地事业股份之购买或其他方式之出资。
前条所称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对大陆地区间接之技术合作,应经由其在第三地区投资设立之公司、事业,依左列方式为之:
一提供专门技术、专利权、商标专用权或著作权与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约定不作为股本而取得一定报酬金之合作。
二提供专门技术、专利权、商标专用权或著作权与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在国外投资设立之公司、事业约定不作为股本
而取得一定报酬金之合作。
第 5 条
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依前条规定对大陆地区从事间接之投资或技术合作之产业、产品或技术合作项目,以不影响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为限,由主管机关会商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订定公告之,其增删亦同。
第 6 条
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依前二条规定对大陆地区投资或从事技术合作者,应先填具申请书向投审会申请核准。但以外汇作为股本投资,每案投资金额在一百万美元以下者,得于开始实行投资后六个月内申请核备。
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于本办法施行前已在大陆地区投资或从事技术合作符合前二条规定者,应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核备。
第 7 条
依本办法规定申请核准或核备之投资或技术合作案件,得由主管机关协调有关机关(机构)或相关公会提供辅导措施。
第 8 条
依第六条规定申请核准或核备之案件,有虚伪记载者,得由主管机关撤销之。
第 9 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投资或从事技术合作者,由主管机关洽请相关机关依有关法令办理。
第 10 条
本办法自发布日施行。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新闻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新闻公报
(2011年6月28日,柏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邀请,于2011年6月27日至28日在柏林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首轮中德政府磋商。双方各有十多位部长参加政府磋商,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旨在具体落实2010年7月《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双方同意继续深化政治互信,促进互利合作,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新水平。
一、政治关系
1、面对国际和全球性挑战,进一步加强中德合作符合两国利益,将促进两国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国高层经常接触以及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和政府磋商,对促进中德关系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邀请默克尔总理访华,默克尔总理接受了邀请。
2、双方强调,愿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积极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照顾彼此重大利益,加强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确保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德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中方对此表示赞赏。
3、两国政府将加强高级别外交政策磋商,并为筹备和实施政府磋商设立协调机构。双方积极评价2011年4月首轮外长级战略对话取得的成果,并商定每年举行一次对话。德国担任2011至2012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为深化两国在联合国内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德方拟在沈阳设立总领事馆,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4、两国政府赞赏十多年来在法律领域富有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并商定加强相关合作。双方商定2011年9月在青岛举办第11届法治国家对话研讨会。双方同意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继续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于2011年7月在中国举行第9次中德人权对话。双方强调法治国家和保障人权对两国的发展均重要。
5、两国政府对将于2011年7月7日至9日举行的中德对话论坛表示欢迎,赞赏论坛为两国政府发挥重要的政策咨询作用。
二、经济、环境和社会
6、两国政府深化了经济政策磋商及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合作。双方愿继续密切二十国集团内的沟通与协调,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加强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主要平台的作用,体现代表性、平等性和实效性。两国央行拟共同举办“中德金融稳定论坛”,该专业会议将于2011年7月在法兰克福举办。中方宣布,在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设立交易室,德方对此表示欢迎。德国和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合作,为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其稳定和抵御冲击能力作出贡献。
7、两国政府商定,将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深化和拓展双边经贸合作,支持两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双方愿共同努力,争取至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00亿美元。德方欢迎中国根据“十二五”规划将采取的扩大内需和进口的有关措施。两国共同致力于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减少贸易壁垒。德方将继续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双方将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达成协议,这将为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发出重要信号,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德国欢迎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所作努力。
8、两国政府拟有效使用“中德船舶发展资金”,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船舶制造、远洋运输、港口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9、两国政府强调中小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两国希望能于2011年在中国举行第三轮中小企业政策磋商。双方鼓励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文化及创意产业等领域开展合作。中方宣布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总额20亿欧元的专项贷款,为两国中小企业的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德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双方一致同意,应进一步实施并扩大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德方经营管理人员今后亦将赴华交流经验。双方将商签新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协议。
10、德方欢迎愿意长期在德经营并创造就业岗位的中国企业来德投资。两国政府欢迎两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双向投资。双方决定建立中德投资咨询联络处,为两国间投资提供便利。两国还将共同发表“中德合资企业合同示范条款”,为两国合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举行合同谈判提供便利。
11、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两国总理出席了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开幕式。论坛突出体现了两国政府和经济界在能源、环保技术、循环经济、医疗经济及生物技术、电子及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的浓厚兴趣。能源工作组的会议还特别强调,双方在该领域具有极大合作潜力。双方同意2011年下半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德部级信息通信政策磋商。
12、德国十分欢迎中国应邀担任2012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伙伴国。
13、两国政府加强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计量、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等领域的成功合作。双方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进一步开展贸易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政府愿本着互利精神继续扩大标准化领域的成功合作。双方愿加强在认证领域的合作。
14、两国政府认为,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是农业大国,德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双方愿将此领域的长期密切合作提升到新水平,以应对新的全球性挑战。双方将共同制定未来5年中德农业合作行动计划,在中德农业合作联委会框架下组建中德生物质能工作组及中德畜牧业创新技术中心。双方愿在提升农业产品技术合作水平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开展互利合作,共同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双方决定于2011年秋天在中国举行中德农业联委会第六次会议。双方将在2012年柏林国际绿色周活动中,充分展示中德农业科研合作30年来取得的成就。双方将继续就某些农产品贸易认证开展合作。
15、两国政府认为,加强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合作对两国人民均有益。双方重申,愿促进中德医院间的伙伴关系,支持双方医院开展有效管理模式的交流。希望通过这种交流为中国医院管理的青年带头人赴德进修提供更多机会。
16、两国政府高度评价双方在环保领域的密切合作,商定继续开展中德战略环境对话。优先合作领域包括:生态保护、污染减排、电子废弃物、化学品管理和核安全。第四届中德环境论坛将于2012年下半年举行。双方要加强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合作。
17、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符合两国利益。两国政府高度评价双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措施并一致认为,实现使大气层升温低于2摄氏度还需要继续付出努力。两国政府赞赏双方在气候保护领域的密切合作。双方将继续扩大“低碳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
18、替代动力对21世纪解决气候、环境和动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政府愿在未来发展战略、措施和规则等方面继续保持交流。双方将完善相关合作机制,以共同促进替代动力、电动汽车及其国际标准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并为解决气候、环境和交通问题作出贡献。中德双方相关部委将共同建立中德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欢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以及两国地方政府间在电动汽车研发示范项目、商业运营以及推广使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19、德国在高能效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符合中国城市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需要。两国政府将深化在低碳城市,尤其是高效能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领域的合作。
三、科技、教育、文化和媒体
20、两国政府将深化职教领域合作并为此建立“中德职教合作联盟”,共同建设一批职教示范基地。此外还发表了一项促进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合作的声明。双方将通过在高校领域建立中德示范伙伴关系,深化高校领域合作。双方愿在今后4年内推动双方学生和学者交流人数达到2万人。
21、两国政府珍视30多年来科技合作的成就,双方商定扩展研究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对话合作平台,以及开展中德清洁水创新研究项目。2011年9月,中德创新论坛第一次会议将在中国召开。
22、两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主管青年工作的政府部门和组织巩固和扩大伙伴关系。双方欢迎建立“中德未来之桥”论坛。首届“中德青年精英夏令营”活动将于2012年春季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走向低碳经济:21世纪中国和德国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23、德国和中国两个文化大国之间长期、积极的文化交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双方欢迎在北京成功举办2011年“启蒙的艺术”展,该展由两国国家元首共同担任监护人,此外还配套举行了主题为“启蒙之对话”的一系列论坛和沙龙活动。德方欢迎和支持于2012年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在德国举行中国文化年活动。双方签署了一项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4、两国政府一致认为必须继续加强两国在媒体领域的对话。双方支持“中德媒体对话”、中德媒体论坛,并于2011年秋季在政府层面举行首届媒体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