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在资料员培训时的讲稿
我在资料员培训时的讲稿(河北石家庄)
大家好,受技术科委托,今天同大家一起学习技术资料的整理,把我在整理和审核资料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交流一下,希望大家也把自己的经验和问题提出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第一部分
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什么是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资料是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包括从立项、审批、施工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资料。施工资料是由总承包单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整的文件或资料的总称。
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其重要性具体性表现有:
(1)工程技术控制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的真实写照,无论建筑原材料、构配件质量,还是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都必须客观地反映实际施工状况;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动态相关性,工程技术控制资料就成为预先控制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根据数据来协调工作,准确地实现质量目标;(3)工程技术控制资料是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工程技术控制资料必须基本齐全完整。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能交付使用;工程技术控制资料成为建筑物改、扩建或增层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2 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因此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整理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等重要性质。
2.1 及时性
及时性是做好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前提。工程技术控制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整理。同时,及时性还反映在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的管理上。“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的质量管理体制要求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整理必须及时,这是施工时严格控制的“质量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要求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整理必须及时,为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社会监理机构和政府监督机关也要求施工企业及时整理好工程技术控制资料,以备核查或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因此,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整理应杜绝拖沓滞后,闭门造车现象和应付突击式的心理;
2.2 真实性
真实性是整理好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灵魂。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不要为了“偷工减料或省工省料”而隐瞒真相;也不要为“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所有资料的整理应与施工过程同步。材料使用前必须有合格证和必要的试验报告,采取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试验应有见证取样记录。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必须到现场实测复检检查,不得闭门伪造;
2.3 准确性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核心。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准确性取决于以下一些方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应区分不同的分部或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位数,标准差取二位有效位数。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的填写应规范化。控制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应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单位工程验收情况栏应填写“合格”、“不合格”做结论,施工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13(J)35-2002的内容,使工程管理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工程抽查记录资料区分开来,做到内容填写应具体、规范、准确、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情况;
2.4 完整性
完整性是做好工程技术控制资料的基础。不完整的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要控制资料的完整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4.1 应设专人及时收集有关工程资料;
2.4.2 应根据工程量、批量或批号收集有关工程资料; 2.4.3 总承包单位应向分包单位收集相关资料; 2.4.4 施工技术资料不应有甩项、漏做等情况。
第二部分
工程技术资料中常见问题
一、图纸会审、设计变更
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是工程中的重要文件,在施工、验收、结算、维修中起着重要作用,理应保存原件,工程中常见问题是:
1、复印件居多。有一个工地用彩色复印件代替原件,这丝毫不能增加其真实性。在签署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时,就应该计划好各部门所需的数量,包括资料存档、竣工结算、各单位盖章留存等方面,不要等资料交不了档案馆再东拼西凑,最终造成公司资料缺失。
2、变更随意,非正式变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常有图纸出现差错或不清楚时,通过电话联系设计院获得答复,以免影响工程进度,这一类变更在获得答复时记清答复时间和答复人,及时跑设计院催要正式变更文件;建设单位也会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一些变更,这一类变更以口头的或临时的居多,也要注意记录时间和提出人,能和设计院并在一起出变更最好,不能的也要让甲方出具正式变更或办理工程洽商,最便捷的方法是项目上整理打印好这些变更,直接让有关人员签字,这一类变更中往往出现涉及结构和节能的超规范内容,设计院不予出具,竣工资料里也不能保存,这就要求项目上和建设单位做好协商,拿到甲方签署的文件,单独保存,作为以后谈事情的依据。
3、变更整理混乱。变更多了,在整理、发放上容易混乱,我的经验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计《文件发放记录》(附件1),将需领取的各个部门直接设计到发放表上,使发放的情况一目了然,避免了漏发现象。分发时除了核算部门发原件,其他的都发复印件。保存变更时在其中一份原件的角部做明显的编号标记,我是用中号的红色号码印章编号,无论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变更都连续编号,单独保存,以便查询,竣工时因为有些变更不能拿上台面,所以编号的一份可存入交公司的资料。
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1、日期、人员签字、仪器型号及编号、复测结论填写不全。
2、轴线及标高定位方法不合实际,在基础工程中,尚可按原有的控制桩直接测设,但有的工程从始至终都是“由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引测、由水准控制点用水准仪和塔尺引测”,应按工程测量的实际做法填写,如用铅垂仪依据底层控制线投射轴线、依据建筑物底层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和钢尺引测标高等等。在定位测量记录中,最大的一栏是“定位测量示意图及说明”,大部分工地往往忽视了“说明”,说明什么?说明定位测量的方法和过程,还应对各角点作闭合测量,也要在说明中说清。《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写指南》147页,有填写示例。
3、测量成果图绘制粗糙,表达内容不完全,大家都会觉得技术资料软件中的画图工具太原始,这里有一篇《将CAD图放到资料软件中最佳方法》(http://www.jgzj.net/bbs/viewthre...D%D4%C6%CA%E6%C2%A5),大家可以参考。
三、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试验报告
(一)、钢筋
1、关于抄件和原厂材质单,以往大多使用的是抄件,存在问题有:供货商提供空白抄件让工地资料员自己填写,填写内容不全甚至不正确,涂改严重,有的批号与其他内容明显不是一次填写,失去了材质证明的意义,在河北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规程DB13(J)35-2002》(以下简称《资料规程》)中6.2.3条规定,“钢材应有出厂合格证”,“如无出厂合格证原件,有抄件或原件复印件亦可,但抄件或原厂复印件上要注明原件存放单位,抄件人和抄件、复印单位签名并盖公章”。在省质量大检查中,也提出虚假抄件的问题,提倡保存原厂材质单复印件,在收集整理中要注意上述签名盖章的齐全,并应针对原厂材质单上钢筋规格较多的特点,在工程实际使用规格处作明显标记。
2、有焊接接头的应保存焊工证复印件,并根据焊接方式收集焊条(剂)合格证。
3、合格证应按级别由低到高,规格由小到大,一证一单(一张合格证,一份试验报告)的顺序整理,汇总表放在前面,便于检索。
(二)水泥
1、水泥的质量证明包括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报告,常见问题是28天出厂检验报告不齐全、不真实,水泥的出厂检验报告有单联撕开式(一般有骑缝章)和三联复写式(一联存厂家,二联为3天结果,给工地,三联为28天结果,给工地),收集时要注意前后联的完整,有的工程中,单联撕开式的骑缝章对不上,三联复写式单据编号不一致,复写字体不一致,其真实性不言而喻。
(三)砖、砌块
1、砖、砌块因为数量较多,其合格证往往是厂家给工地好多张空白的,从而造成合格证填写不全。
2、墙改办出具的“节能使用证”的批准数量要与合格证、试验报告显示的数量一致。
(四)砂石
1、砂石代表批量要与实际使用数量基本相符,有一个工程使用粗砂进行地基换土,按其基槽尺寸和回填深度,应使用3200m3,试验报告却只有2000m3。
2、汇总表中数量与报告不符,有的工程中用到了几种碎石,汇总表中却未注明规格。
(五)次要材料合格证
在工程中,大宗的、有复检要求的材料往往都能得到重视,对于一些零星的材料,往往不注意收集,如焊条焊剂、防水粉、防冻剂、油漆涂料、楼梯扶手等等,其实在规范中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有质量证明文件,应该在进材料时列出所需的资料清单,让厂家提前准备。
四、施工试验报告
1、土壤试验报告应有取样点的附图,可以单独绘制附在试验报告后。
2、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公式应用不当,10组以下的可采用非统计法评定,10组及10组以上应采用标准差未知的统计方法进行评定。(参见《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说明》附件3)
3、注意砂浆试块的代表批量,除楼层、250立方要求以外,还应满足“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的要求。
4、砂浆试块汇总及评定表中,“任意一组试块强度不小于0.75fmk”,在计算中应表示为试块强度最小值大于0.75fmk,有的资料中选一个非最小值或是平均值,都不能说明问题。
五、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钢筋隐蔽中要求填写钢筋的批号或试验报告编号,有的工程从一层到二十多层填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即便工地有实力和场地能把全部钢筋进场,超试验批量的总会有两份以上的试验报告吧?所以填写的时候要和实际使用的批号做个对照,一般的钢筋提料人员都知道提一次料能施工到几层。
2、隐蔽验收的项目不全,对于一个分项工程,在相关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了需要隐蔽验收的项目,应认真对照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填写。
3、抹灰工程要对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进行隐蔽验收。
六、施工记录
(一)、地基验槽记录
1、《资料规程》6.2.6规定:“地基验槽必须对轴线、轮廓线、断面尺寸、基底高程、坡度进行检测与检查”,在附图与说明应详细注明,大多工地附图简单或是无附图。
2、初验结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施工人员初验后做出评价。复验结论由参加验槽的单位和人员分析做出,通常是由勘察单位作出。
3、《资料规程》6.2.6规定,地基验槽记录加盖单位公章。工程中常见的是甲方负责开槽及地基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单位在合同约定及实际施工中未曾参与,不应在验槽记录上盖章,验槽应由甲方和地基处理单位负责,盖章齐全后移交我单位归档保存。
4、记录表格应一是多份,保证各单位留存,质监站在监督档案里也要留存,是B5纸大小的。
(二)结构验收记录
《资料规程》中并没有结构验收记录的表格,只是质监站的监督档案里需要留存,有的工地就觉得《资料规程》中没有这个表,就不装订了,但实际上在工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验收,所以建议还是保存记录,也要一是多份,报质监站的是B5大小的。
(三)混凝土坍落度检查记录
混凝土坍落度的读数精确到5mm即可,所以表中所填的数据个位上都是5或0,像173、152之类的是没有必要的。
(四)避雷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接地电阻的试验仪器型号是ZC-8,在这个表中用到季节系数这个参数,具体规定明确如下:
(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1、绝缘电阻测试是比较繁琐的,其实质就是对每一段电线进行测试,有人觉得很乱,其实仔细看看电气系统图就不觉得乱了,对于一般住宅楼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总配电箱至单元分箱的电缆,(2)单元分箱至各户配电箱间的电线,(3)户配电箱至户内各灯具、插座的电线。线路名称应填写测试段的名称,如AP1-AL1。
2、绝缘电阻测试记录中的相序排列容易混乱,对于总配电箱至单元分箱的电缆,是三相五线齐全的,单元分箱至各户配电箱间的电线则是单项三线,在表格中只填相对应的分项就可以了,一般的照明没有地线,但有的设计中有此要求,应仔细对照设计图纸。
3、电阻测试值的读数要根据ZC25-3摇表的表盘刻度正确估读,有的资料中出现325兆欧之类的数据,看似真实,其实看看下面这张ZC25B-3型摇表的照片就会知道,在表盘上读不出这样精确的数值;还有的资料中满篇都是500、无穷大,这也不符合实际,一般的单芯塑铜线达不到这样的程度,规范的规定也仅仅是大于0.5兆欧,建议测试工作还是要认真做,在收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填写资料,不能闭门造车。《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写指南》450页的填写示例中,有430、340、390等数据,但他的仪表型号是ZC-7,这种表我没见过,不能说他对错,只能说用ZC25-3测电阻时不能这样填。
(六)冬期施工测温记录
冬期施工测温记录包括两个方面:
1、混凝土搅拌及浇灌测温记录,对于商品混凝土,需要测出罐和入模温度,现在正在施工的鱼水苑工程,由于是现场搅拌混凝土,还需要测水泥、水、砂石等原材料的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4次;还有室外气温,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要测最高、最低气温。
2、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养护测温首先要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写指南》252页,详细介绍了测温孔的设置原则,我们可以利用利用CAD电子图纸打印出各施工段的结构图,再上面用红笔标出测温点的位置,这样比较直观。
七、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每次进场时,都应该有相应的配比单、开盘鉴定和各种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相应的配比单和开盘鉴定在资料中有单独存放的位置,剩下的这部分资料实际上多有雷同,有的工地就放上一两份,其他的不保留了,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搅拌站原料更新是相当快的,如果他们工作认真的话,这些资料是能反映原材料的变化的。所以这部分资料应该附上28天以后取得的商品混凝土合格证、水泥28天报告,以浇筑批次为单元依次整理。
八、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规定:“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若干子分部工程”。在我们的工程中,一般不必划分子分部,对于有主楼裙楼的工程,就要根据施工程序划分子分部,以便于基础及主体分部验收的顺利进行。
2、防盗门属于特种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5.5.1 本节适用于防火门、防盗门、自动门、全玻门、旋转门、金属卷帘门等特种门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明确界定了特种门的范围,在填写检验批验收表格时应明确区分。
3、检验批数据雷同
由于目前的工程规模较大,检验批数量比较多,有的工地填写资料时只把工程部位和日期改一下,检查的数据都是雷同的。
4、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在装订时提倡加彩页标识,或者直接把验收表格打印在浅色彩页纸上,装订后容易区分查找。
5、模板拆除检验批中“底模及支架拆除”一项,是检查拆模时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拆模强度,只写个“满足规范要求”是不严密的,应对照
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块的试验报告填写具体的强度百分率值,再说“满足规范要求”,才有说服力。
6、节能分部。节能分部的表格在以往的资料软件中没有,在新奔腾8.0版增加了,对于安装旧版的,也没必要买8.0版,在8.0版里把节能分部表格做到一个工程项目文件里,单独保存,拿到别的电脑上用旧版打开就行了。
九、安全与功能检查资料
1、同条件养护试块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0.1条“结构实体检验”中10.1.3规定:“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所以这部分试块的资料应放在安全与功能检查资料中。
同条件试块的常见问题有:(1)留置方式不对,对所有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均留置,不必要。(2)留置数量不对,按标养试块的留置数量来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3)不能正确把握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按标准养护试块28天同等对待。具体要求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 D“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对于同条件试块600度天的等效龄期,从理论上讲各组试块的龄期是不一样的,我用EXCEL做了一个自动计算表(http://www.jgzj.net/bbs/viewthre...D%D4%C6%CA%E6%C2%A5),只要每天输入当天的温度,标定试块的成型时间,累计达到600度天时就会提示“可以送检”,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拿去学习,或是自己做一个。
2、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二级水准测量闭合法,施工中使用的DS3型水准仪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且我单位没有沉降观测的资质,再者沉降观测要从基础施工开始,持续到竣工后的四年之久,所以一般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沉降观测,项目上就不必进行沉降观测了。
十、管理资料
(一)技术交底
1、交底没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仅仅是将施工工艺打印下来,内容繁杂,不能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操作工人给出明确的指导。相比起来,有些来不及打印,由技术员手写的一些交底内容倒是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确实是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如砌砖的砖型模数、墙顶高度、固定块位置等等,这说明技术员对本工程的工艺要求、各部位尺寸是清楚的,所以应该提前插手,把电脑中施工工艺不适合本工程的内容去掉,加进手写的这部分内容就是一个好的交底。<极端一点说,好的技术交底应该是唯一的,不通用的,只对当时的工程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为每个工程的工艺、尺寸、材料以及人员的素质都不尽相同,写交底时能体现出这种不同,就能写出好的交底。>
2、交底日期、交底人、接交人填写不全。
3、技术交底中没有安全方面的内容。技术员在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对项目的安全技术工作负直接责任,所以要有安全方面的内容,哪怕内容比安全资料中的“安全技术交底”简略一些也行。<话说回来,安全资料中的“安全技术交底”按规定也是由技术负责人编写的,有谁写过?举举手?其实我也没写过,但是我亲自签字,签字时把安全员写的内容全部看一遍。>
(二)施工日记
1、内容简单,不能记录工程中的关键问题,不能为验收、结算提供依据。因为施工日记是工程各方面的情况记录,由资料员一人记录远远不能达到其作用,可以由资料员每天向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库房收集当天的工作情况,加以整理。《资料规程》中提供的施工日记表格过于简单,一些工地已经开始用电脑记录打印日记,这里推荐一个“智通施工日记V3.1破解版”的软件,可将记录内容分类输入,比较方便。(附件6)
2、日记不连续,出现缺失。技术负责人应该检查,不要缺漏,以后再补一是麻烦,从而内容愈发发简单,二是失去了施工日记的意义。<曾经见过一个工地,从其施工日记的起止时间看是221天,数数页数,只有119页,还不说内容怎样,我当时就批注:给资料员开119天的工资。其实技术负责人也该被扣钱。>
(三)预检工程记录
1、《资料规程》6.1.5 条规定了预检的主要项目: 1)建(构)筑物位置线、现场标准水准点;
2)基础尺寸线,包括基础轴线,断面尺寸,标高;
3)桩基定位的控制点;
4)模板;
5)墙体包括墙体轴线、门窗洞口的位置;
6)预制构件吊装的定位;
7)设备基础的位置,标高,几何尺寸,预留孔洞,预埋件等;
8)主要管道、沟的标高和坡度。
现在工程中都对放线、模板进行了预检,有些工程忽视了建(构)筑物位置线、现场标准水准点的预检。
2、表列子项中,“自查意见”是施工员的自查,“复查结论”是质检员的复查,“自查有问题时才需要复查”的认识是错误的。第三部分
如何做好工程资料整理工作
由于这次组织的是技术员、资料员的培训,就仅从这两个岗位简单说说。
1、技术负责人
(1)要正确认识自己在资料整理工作中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签字、编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等;
(2)对于资料员的工作要经常检查,如果能做到亲笔签字,完全可以在签字的过程中检查一下资料的填写质量,每周或半个月再系统地检查一下资料的完整性和整理顺序,基本就能做到整理及时了。在工地时刻保持一套完整的、按归档顺序排列的资料对工作大有好处,能很方便地看出资料整理的完整程度,应付检查、阶段验收以至竣工验收时报送资料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3)对资料员的工作要做好支持,不要老抱怨“小家伙们不顶事”,而是在每项工作前给他们明确这项工作要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比如: 〈1〉在前一个工程竣工时,认真详细地汇总资料目录,除了装进资料,还要单独留出一份,作为下一个工程的资料提纲,这对于水平尚待提高的资料员是最直接的指导。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写指南》31页,有“常见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必备质量证明资料”,这个表格很实用,当然各工地要求的可能有些差异,但我们只要做出这张表,再结合工地实际适当增删,就会给合格证收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写指南》46页,有“常用材料的试验目的、取样数量与方法”,这张表对填写委托单也很有好处,公司试验室在去年也发过一份。
〈4〉配备齐全的资料整理工作所需人员、规范和工具。首先当然是资料员,最好一开工就进场,人员要固定,中间换人基本上没有好处;试模数量要足够,能保证标养、拆模、同条件以及冬期施工的要求;温度计、环刀、坍落桶等必要的检测工具要齐全。
2、资料员
〈1〉认真学习规范。规范是施工和整理资料最基本的依据,资料表格中各子项的质量标准、隐蔽验收的项目、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种类,在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充分掌握了规范,填写资料才能完整准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编写指南》中所列举的表格范例就很少单纯采用“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这样笼统的语言,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2〉勤于跑现场,一是掌握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方法,水暖系统水压试验、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等等,只有亲自参与,才能明白数据是怎样出来的,从而保证资料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及时采集在材料外表粘贴或在包装内的存放合格证,像大型号的电线、阀门,本来用量就少,一但不能及时采集而丢失,再找是很麻烦的。
〈3〉善于和同事们沟通配合。在材料员采购材料前给他个所需资料的详单、与库管员商定,资料不齐全的材料进场暂缓开入库单、经常向各班组长询问其进度,只要你肯开口,同事们都会配合的。
〈4〉积极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技能,如CAD制图、EXCEL表格、WORD等等,学习的乐趣并不比打游戏的乐趣少,可以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把各种材料的进场送检情况、试验编号、各工序的施工时间作几个详细的台账,填资料时查寻起来就方便得多。即使是常用的资料软件,仔细研究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前面说的插入CAD图片、按工程需要适当修改表格等等,都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我在放寒假时
我在放寒假时,有幸看了高尔基写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书——《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俄罗斯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作家协会的发起人和第一任主席。除小说、戏剧等外,还写有大量文艺理论著作,对多民族苏联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还是爷爷在我过生日时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的。我认为《在人间》是这部书中最优秀的部分。“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它想告诉我们,只有选择坚强,才会把坎坷和不幸看成人生的磨练。把逆境和挫折看成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选择坚强,才不会消沉,才会一积极的心态挑战苦难,挑战未知;只有选择坚强,知难而进,努力超越自我,才可能建立超人的业绩,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真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读的书。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坚强,是精神的支柱;是跨越坎坷的信念;是成功胜利的根本。一个人,如果不坚强,那他的心灵就永远是一片黑暗沉寂的世界。不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多少荆棘。但我们应该保持这样一个信念: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怎能见绚丽的彩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许许多多困难在等待着我们。这时,我们应化悲痛为力量,选择坚强。人生之路可不是阳光明媚的康庄大道,但我们只要越过障碍,就会发现另一片美丽的蓝天。
第三篇:资料员培训计划
资料员培训计划
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规范项目资料整理,计划于2012年12月15日,进行资料员培训。
地点:公司二楼会议室
签到:培训签到
参加人员:项目部资料员
晋中市鑫阳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质检科2012年12月
第四篇:资料员培训小结
资料员培训小结
工程资料在工程中起着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工程开工前,资料就已经开始做,所以资料员在工程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为此我公司针对资料员岗位做出了重要培训,由核算中心的徐秋生老师讲解培训,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学习工程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主要资料,对资料整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收集保存好甲方、项目部、及材料厂家相关部门的文件,并及时进行执行、整理。认真做好对领导的汇报和记录,并做好影像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能准确反映出施工进度及质量情况,让上级部门能及时了解本工程的相关情况。做好各类文件、图纸的下发、传阅及传递工作并将文件原件存档。根据项目部规定,对文件进行相关部门的下发、传阅、传递,接收部门在文件原件上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文件原件存档。工程资料应认真填写,字绩工整,装订整齐 , 便于查阅。
二、了解工程审计需要送审的资料,清楚的知道我们应做什么资料。审计不仅是对我们资料员的检验,也是对我们所作的工作的肯定。其中的有些资料虽然不是我们写的原稿,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以便我们过程控制,事后检验,及时纠编,合格验收。
三、系统学习了完整的项目结算资料管理,从这其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好的资料员,也要懂其他岗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预算员、质量员,进而我们需要加强沟通,尤其内部的沟通最为重要。比如新工艺的实施,要找深化设计了解图纸,找预算员了解造价,找质量员了解质量标准,找施工员了解施工方法。
四、做资料应注意的问题,要想做好资料,必须得了解施工工艺,所以做资料需要熟悉施工现场。通过整理这些资料,还会了解工程施工的相关程序和规范。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要理论联系实践。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对我们有利的上报,没利的截留,资料编写在文字描述上要简明扼要,而且要注意利弊。
以上都是做资料基本要掌握的,做资料就像会计做账目,牵扯到关系工程的利益,所以做资料要严谨,能够准的反映客观事实,并且要合情合理,讲道理讲诚信。
今后我会本着严谨的态度去做资料,利用公司这个学习的平台,加强项目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另外我也希望公司的有经验的资料员组织一个团队,总结更全面更系统的资料管理规范,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尤其是对我们新人,加强相关资料的培训,对以后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也是我所学习的。努力做好本职业工作,配合施工员,学习施工工艺的节点,努力进行相关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质。
第五篇:培训讲稿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扎实推进河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邓建钦
(2011年1月14日)
30多年前,一场由农民发起的耕地包产到户,一举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一场仍然起源于基层探索、来源于农民创造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我国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被誉为继解放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地革命”。为使大家对这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复杂工程有一个全面了解,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我省今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我讲三点。
一、林改是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动力 1.林地的潜力巨大。在我国,林地的产权属性和耕地一样,都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在农民的生计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部门的权威测算,我国农村集体林业资源总经济价值至少高达2万亿元以上。在中国现有的土地面积中,耕地约有18亿亩,而林地却有43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2.4倍,其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约有25亿亩。而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市),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而山区又是贫困人口聚集的林区,拥有90%以上的森林资源,有49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山区。要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好“三林”问题。据国家林业局研究,目前我国的林地亩均产出只有22元,仅为耕地的3%,其中自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要解放林业生产力,其根本途径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农民精心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这是2003年国家决定实施农村林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林改探索从未停止。其实,建国至今,中国对林地经营制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改革总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1950—1953年,伴随着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分山分地;第二次,1953—1958年,互助合作,山林、土地入社,人民公社化;第三次,1960—1966年,落实“四固定(劳力、土地、耕畜、农具)”政策,山林初步确权,提出“谁种谁有”;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当中国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原本一直被重视的林地却仍然基本维持原有的制度,并没有随之进行彻底变革。虽然1984年国家在局部地区推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但是这次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小,改革的深度也远谈不上彻底,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划定的自留山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其产权主体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和改革前的耕地制度一
样,在此次林改之前,林业土地制度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等体制性障碍,制约了林业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促使国家进一步推进林改的最直接的动因之一。
3.第五次林改意义深远。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林改正式启动实施。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改革进度安排,此次林改涉及全国57%的森林面积。林改的目标是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一般的制度变革不同,在试点阶段,林权改革基本延用《森林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条文规定,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再专门出台针对林改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因此福建等试点省所推行的林改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探索性质的改革。此次林改的目的是本着“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以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主要内容包括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深化林业配套改革、落实林木经营者对林木的处臵权和收益
权等四个方面。
由于新一轮的林改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触及到林地制度的深层体制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创新探索,因此被认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南方少数省份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第五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正式开始。这次林改将带来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大变革,变革的突出标志是将原来的森林资源管理转变为森林资源和资产双重管理,将以往森林资源的管理对象从小班转变为家庭。因此林业内部管理机构、林业的法律法规都要发生相应变化。
二、林改工作成效突出
1.决策层面高度重视。从中央层面看,远的不说,近几年对林改工作可谓力度大、层次高,三年有三个大举措,2008年出台十号文件,2009年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2010年又召开了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中央领导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多次调研林改、并对林改工作作出批示。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林改,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增加林改工作经费,提高公益林补助标准,启动造林、种苗、抚育等补贴试点,人民银行等5部门出台了支持林改的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指导意见。统计、档案部门也采取措
施支持林改。
2.全国林改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江西、辽宁、浙江、河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22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其他省(区、市)正在全面推进改革。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完成林改确权面积22.36亿亩,占总面积的81.69%;重新核发全国统一林权证的集体林地18.02亿亩,占总面积的65.84%;共发放林权证6419万本。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保护和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实践证明,林改充分激发了农民兴林致富积极性,有效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呈现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可喜局面。
3.我省林改工作总体良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调查摸底阶段。2006年底,省林业厅组织调研组对全省56个县115个乡(镇)170个行政村的集体林经营状况进行重点调研,基本摸清了全省集体林地的基本情况。当时上报的的集体林地面积是6788万亩,其中山区5555万亩,平原区1233万亩。二是林改试点阶段。从2007年起,省林业厅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林改试点,每个省辖市选择一个乡(镇),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村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为林改的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三是
林改全面启动阶段。2007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豫政[2007]82号),全面启动我省林改工作。三年来,我们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把林改与林业生态省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林权管理常设机构取得突破。2007年1月,省林业厅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组成了林改办公室,专门负责全省的林改工作;2008年6月,省政府成立了以刘满仓副省长为组长的省林改领导小组,19个省直单位为成员,2010年又调整为22各成员单位;2010年7月,在省林业厅的内部机构改革时,正式组建了“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编制8人,负责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工作。随后,信阳市、漯河市林业局成立了负责林业改革发展的常设科室,陕县、内乡、汝阳、修武、灵宝、卢氏、博爱、嵩县八县市成立了常设的林权管理中心。最近,信阳市浉河区根据林改工作的需要,由编委下文,在12个乡镇组建由林业局直管的乡镇“森林资源管理站”。
第二,林改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是我省林改力度最大的一年。7月9日,省政府在信阳市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会议参观了浉河区的林改成果,刘满仓副省长对全省林改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对下一阶段林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国家林业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国家
林业局林改司司长张蕾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以分为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9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全省林改工作经验交流会,王照平厅长汇报了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精神、通报了我省林改工作进度、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5个先进县市区介绍了经验,两个进度慢的县市领导作了表态发言,刘满仓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
第三,主体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目前,全省通过家庭承包和其他经营形式明晰集体林地产权6450万亩,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5%,办证面积4815万亩为林改面积的71%,发证231万本,调处纠纷面积66.6万亩,占纠纷的68%。
第四,深化改革有了一定突破。省政府发布了《河南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造林补助标准提高,降低了育林基金征收比例。
第五,林改档案建设工作起步良好。林改档案是集体林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保证,是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是建立健全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重要基础。省林业厅和省档案局通力合作,联合制定了《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联合在栾川县召开了全省林改档案建设现场会;洛阳市的所
有市县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林改档案室,整理档案12余万卷。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林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高位推动力不强,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少数地方片面强调“均股、均利”的林改形式,普遍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法,但没有理事会和理事会章程,一切还是村干部说了算,一个村民小组一本林权证;还有的认为林改会诱发各种矛盾,不愿搞,等待观望;还有些地方认为林改是临时性工作,把林地分给农民就行了,没有看到林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造成林改工作无机构、无专人、无经费;有些地方村组干部怕林改后失去权力,强迫实行“以包代改”、“以卖代改”的有偿林改,将林地承包给一些大户,承包费由村委使用,个别县大户承包面积占集体林地的60%以上;还有的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误认为是造林机制的改革,认为当地没有林改任务。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对中央10号文件精神学习不够,林业主管部门宣传政策不到位,“以分为主”的关键没有抓住,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目的不明确。
二是林改质量待提高。有些地方摸底调查不认真,家底不清,林地面积几套数据;有的林改方案简单,不结合当地实际,不具操作性;有的工作程序不规范:表决投票时当事人不到场,到场没签字,委托人行使权力而没有委托书,该
公示的没公示,没有完整保存公示的图片资料;还有的林权登记原始表上的面积、户主有涂改现象;还有的林地承包经营合同套用一个模式,内容简单,造林、管护、防火、治虫等森林培育、保护责任不明确;还有的外业勘界不准确,勘测精度不达标,宗地四至界线填写不清楚,四邻未到场、未签字,有的宗地面积误差大,勾图移位,图、表、地不符,内业号重叠;少数地方为了尽快完成发证任务,采取发大证的做法,留下不彻底的尾巴;还有的地方因基础工作不扎实,登记输机后不敢办证、发证;更有的缺乏责任心,盲目加快进度,不审核就办证。
三是林改档案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对林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当地档案部门缺乏沟通,不知道永久性档案的归档整理要求;一些地方无档案室、无管理制度、无专人、无防火防虫防潮等设备,资料乱堆放,装订不规范。
四是林权纠纷调处不积极。以往的林地承包经营过程中,由于程序简单、操作随意、合同不完善,造成的林地、林木流转时间过长、面积过大、价格过低的“三过”问题;不少国有林场与毗邻村组边界不明确问题;省与省、县与县、集体林场与周边村组之间、村组与村组之间的边界争议问题在不少地方存在。但是这些地方的政府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采取不触及、不过问的态度。
五是机构人员资金不到位。多数县、乡没有常设的林权
管理机构,乡镇农办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费更少。不适应林改工作要求。
以上问题各地要对号入座,采取措施认真纠正。
三、林改工作前景广阔
(一)“十二五”国家林改规划内容
近期国家林业局下发了林改工作的十二五规划(草案),虽然不是正式的,但可以参考。总目标:到2013年,全国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健全服务,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期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使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率山区70%以上、丘陵区60%以上、平原区50%以上;基本建立保障林权长期稳定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2000个林权管理服务中心,2000个县级标准化林改档案室,1000个山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基本建立符合集体林业特点的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指导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8万个,扶持建立5000个农民林业专业示范社。
投资方向:安排林权管理中心专项建设投资;安排林权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投资;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财政补助制度;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投资。
(二)我省2011年工作计划
1、主要目标
【1】主体改革:2011年继续推进林改确权到户工作,全面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112个县级单位达到以下指标:
(1)确权到户率:山区达到80%以上,丘陵区达到70%以上,平原区达到60%以上。(该指标指按人均分的集体林地、林木面积与集体林地、林木面积之比。该指标体现分的程度,是林改工作的重要指标。按人均分包括自留山、责任山、本次林改按人均分、大户承包收益70%以上均股均利。和他对应的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其他经营形式)。
(2)发(换)证率:全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办证,全部发放全国统一印制的新版林权证,使发(换)证率达到90%以上。
(3)确权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体现确权勘界、登记办证等林改工作质量)。
(4)档案管理:县级林改档案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在即将出台的《档案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
(5)纠纷调处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体现地方政府对林权纠纷的重视程度,调处力度,调处效果,也是主体改革的重要指标。
(6)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不要小视,体
现整个林改工作的质量,哪个地方如果达不到,说明那个林改有夹生饭,不成功。
【深化改革】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同时,继续扩大深化改革试点,年底前在全省启动深化改革工作。具体指标是:
(1)扩大深化改革试点范围,争取每个省辖市至少有一个深化改革试点,全省深化改革试点达到20个以上。
(2)扶持建设县级林权管理中心10个。(要求经过县级编制委员会下文、财政全供单位、行使管理职能)。
(3)指导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10个。
(4)扶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委员会10个。(5)指导建设县级林权流转机构30个。
(6)继续指导完善4个林改示范区建设。(林业集约经营示范区、林业金融服务改革示范区、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平原林改示范区)。
2.主要工作内容
(1)确权到户。对主体改革工作进度缓慢的的地方,要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和指导,使其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改革任务。对主体改革大头落地的地方,指导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主要看群众是否了解国家林改政策,均分到户率是否达到要求;林改方案是否反映群众的真实愿望,林改程序是否规范,三分之二村民或村民代表是否真正同意;林改程序是否规范,有关资料是否保存;宗地划分是
否科学,勘界确权是否准确;承包经营合同中是否有造林更新、培育管护、防火治虫、采伐林木、征占林地、流转抵押等内容且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林改回头看活动,查漏补缺,完善程序,把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搞得清楚明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主体改革验收。为了确保我省林改工作质量,对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112个县级单位主体改革情况实行全部检查的验收办法。即县级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以省辖市为单位向省厅提出书面申请,省厅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具体验收办法另行制定)验收时间定于2011年的下半年,要求各省辖市应于2011年11月底前上报申请。
(3)制度建设。出台《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河南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验收办法》等。
(4)业务培训。为提高我省林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林改工作质量,省厅计划年初和下半年对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县级林业部门和省辖市的主管局长和林改办主任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技术标准、深化改革工作内容及要求等。也希望各省辖市和县市区对基层业务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
(5)林改宣传。积极配合厅宣传办,制定宣传计划,推荐宣传素材,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林改宣传工作。同时
加强林改信息工作,及时反映林改工作中有价值的信息,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6)档案建设管理。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林改档案室。县级要做到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四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设备、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规范整理,一村一档,安全保存。县级林改档案室要达到省级标准。
(7)深化改革试点。对以前安排的林改工作试点逐个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经验教训,形成阶段性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并增加试点内容,扩大试点规模。
(8)林下经济发展和专业组织建设。通过鼓励和扶持,培育一批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和建设林农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用示范带动全省的林下经济和林业专业组织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9)机构建设。指导各地林业部门按照林改后的新形势,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依法履行对林地承包经营、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林权争议调处等管理和服务职能,鼓励省辖市成立林业改革发展常设机构,扶持县级设立林权管理中心、林权纠纷调处等常设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
3、保障措施
(1)实行目标责任制。省与省辖市、省辖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主体改革完成的任务量和时限,落实责任。
(2)实行林改进度通报制。每季度末将各省辖市到县的林改进度指标通报到省、省辖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省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3)实行奖励制度。一是省厅计划对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是省厅对建立县级林权管理、林权纠纷调处仲裁常设机构的进行奖励;三是省厅对深化改革试点成效明显的进行奖励;四是省厅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五是省厅对县级林改档案建设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进行奖励。
(三)其他工作: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国家林业局林改司设计的、反映改革进度的一种统计形式。对报表的基本要求:规范、准确、及时。但达到基本要求,首先要重视填报工作,填报人责任心要强,要认真;其次需要懂业务,搞清指标的含义;第三所填数据要有出处,更要符合实际,逻辑关系要清楚,前后时间要对应,不能盲目。
指标说明中确权发证进展目前是关键内容,以后完善政策进展是重要内容,请大家高度关注。
2、信息上报
林发处成立以来,各地林改信息上报情况如下:南阳、信阳、安阳三市各12条;洛阳、三门峡各8条;新乡6条;
焦作、商丘各4条;郑州、平顶山、鹤壁、许昌、漯河各1条;开封、周口、驻马店、济源半年无一条。希望大家加强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展示工作成绩,我们及时编发,推广成功的经验。今后将实行信息上报情况季度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