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战部xx年调研课题安排,我们组织了《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民盟课题调研组,于xx年4-7月,在**民盟的各级组织中,开展关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活动。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民盟**市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民盟九届四次中常会确立的干部队伍建设在盟的自身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才强盟”战略等的有关要求,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到加强市盟自身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和实践,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拓宽选拔渠道,加大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方法。具体做法和成效:
1、建立后备人才库。充分利用“三期盟员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对盟员职务、职称晋升、政治安排、获得嘉奖、盟内职务晋升、学历学位变化、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及时更改,实现对盟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在建立盟员信息档案的同时,对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盟员进行一次摸底筛选,建立后备人才库。根椐年龄、学历、专业、能力、阅历等形成不同的人才队伍梯次,市委会对实行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其他安排等不同的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如盟市委现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职务盟员2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盟员2人;现任政治安排人员32人,平均年龄46.8岁,拟推荐担任政治安排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女盟员12人;盟市委现任领导6人,平均年龄49岁,拟推荐担任盟市委领导职务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4.25岁,其中女盟员1人;现任盟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30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女盟员13人;拟推荐担任“五员”后备人选10人,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女盟员5人。
2、发现选拔。民盟市委会着眼于政治交接,在原有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注重把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相应管理能力、热爱民盟和本职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盟员选拔到领导班子来。抓住xx年市委会换届有利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进入市委会领导班子。一是从原有的市委委员中提拔,分别有2位副主委和2位常委从市委委员中提拔;二是从盟的基层支部主委和骨干中选拔,有4位基层支部主委或骨干提拔为市委委员;三是从现任政治安排人员中选拔,如刚成立**技术学院支部主委人选,市委会首先推荐其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其成长搭舞台,而后再压担子;四是通过民主推荐方式进行选拔,如**学院总支、农林支部、小教支部换届,对支部(总支)委员会支委人选经过所在支部进行民主推荐后,市委会对后备人选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盟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同统战部充分协商,再提交支部(总支)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了新一届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支部(总支)班子人选,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培养锻炼。一是跟市委统战部干部科保持联系,加强沟通,根椐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把后备干部培训列入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骨干,尤其是新进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新盟员参加培训,每年分两期选送2名后备人才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每年还选送若干名基层骨干参加盟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和市委党校党外干部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全委常委学习会,基层组织活动,新盟员培训班和邀请盟内专家进行盟史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三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对选拔进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盟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课题调研活动,结合盟员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四是通过参加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举办各种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机会,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发言、座谈讨论、建言献策等形式,让后备干部知情议政,使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参加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如曾选派后备干部至乡镇挂职担任副镇长。
4、组织发展。不断探索组织发展工作新途径。一是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有年龄优势的人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的快车道,使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后,尽快进入角色,并
根据市委统战部xx年调研课题安排,我们组织了《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民盟课题调研组,于xx年4-7月,在**民盟的各级组织中,开展关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活动。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民盟**市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民盟九届四次中常会确立的干部队伍建设在盟的自身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才强盟”战略等的有关要求,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到加强市盟自身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和实践,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拓宽选拔渠道,加大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方法。具体做法和成效:
1、建立后备人才库。充分利用“三期盟员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对盟员职务、职称晋升、政治安排、获得嘉奖、盟内职务晋升、学历学位变化、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及时更改,实现对盟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在建立盟员信息档案的同时,对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盟员进行一次摸底筛选,建立后备人才库。根椐年龄、学历、专业、能力、阅历等形成不同的人才队伍梯次,市委会对实行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其他安排等不同的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如盟市委现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职务盟员2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盟员2人;现任政治安排人员32人,平均年龄46.8岁,拟推荐担任政治安排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女盟员12人;盟市委现任领导6人,平均年龄49岁,拟推荐担任盟市委领导职务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4.25岁,其中女盟员1人;现任盟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30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女盟员13人;拟推荐担任“五员”后备人选10人,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女盟员5人。
2、发现选拔。民盟市委会着眼于政治交接,在原有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注重把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相应管理能力、热爱民盟和本职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盟员选拔到领导班子来。抓住xx年市委会换届有利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进入市委会领导班子。一是从原有的市委委员中提拔,分别有2位副主委和2位常委从市委委员中提拔;二是从盟的基层支部主委和骨干中选拔,有4位基层支部主委或骨干提拔为市委委员;三是从现任政治安排人员中选拔,如刚成立**技术学院支部主委人选,市委会首先推荐其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其成长搭舞台,而后再压担子;四是通过民主推荐方式进行选拔,如**学院总支、农林支部、小教支部换届,对支部(总支)委员会支委人选经过所在支部进行民主推荐后,市委会对后备人选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盟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同统战部充分协商,再提交支部(总支)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了新一届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支部(总支)班子人选,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培养锻炼。一是跟市委统战部干部科保持联系,加强沟通,根椐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把后备干部培训列入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骨干,尤其是新进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新盟员参加培训,每年分两期选送2名后备人才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每年还选送若干名基层骨干参加盟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和市委党校党外干部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全委常委学习会,基层组织活动,新盟员培训班和邀请盟内专家进行盟史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三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对选拔进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盟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课题调研活动,结合盟员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四是通过参加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举办各种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机会,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发言、座谈讨论、建言献策等形式,让后备干部知情议政,使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参加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如曾选派后备干部至乡镇挂职担任副镇长。
4、组织发展。不断探索组织发展工作新途径。一是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有年龄优势的人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的快车道,使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后,尽快进入角色,并
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挂钩,做到
先揽人,后树才,使其快速成长早日发挥作用。二是充分挖掘潜力,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不单纯以入盟时间长短作为培养和使用的衡量依据,盟市委近年来利用30%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盟,发展一些经济、金融、法律等非重点界别成员,改变后备干部的结构,使民盟组织的发展既保持界别特色,又有较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同时也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如发展优秀民营企业家,新兴行业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士入盟,让他们担任盟的各专委会负责人,如市委会安排从事律师事务所行业的副主委分管盟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安排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中介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盟的社会服务部部长、副部长职务,形成合力,以增强民盟参政议政的实力和能力,让他们在社会服务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5、协商推荐。市委会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换届调整时机,推荐盟内骨干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后备干部的成长铺台阶、搭舞台。市委会经过多次与市、区政协和统战部推荐协商,采取电话、走访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向他们大力推荐盟的后备人才,在xx年和xx年盛市、区人大、政协换届中,有1位盟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位盟员被邀请为省政协委员;1位盟员担任市人大副主任,有2位盟员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有1位市政协委员增补为市政协常委;有7位后备干部增补为新的市政协委员,有1位盟员骨干担任区人大代表,6位支部主委新增补为区政协委员,为民盟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二、经验体会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民盟**市委会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后备干部在盟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给民盟工作带来了生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了后备干部行列,后备干部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界别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适时推荐等方面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1、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是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上,要始终遵循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与盟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及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平时走访联系、邀请相关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和行政领导参加盟组织重大活动与重要会议、邀请市、区两级统战部领导以及高校统战部门负责人参加党盟恳谈会等形式,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干部信息,为基层组织和盟员骨干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为盟员个人的发展进步创设有利条件。只有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才能把这项工作有效地推向深入,并取得预期效果。
2、把好成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盟员队伍,才可能为后备干部队伍提供充足的资源。在后备干部组织发展上,要始终以上级盟组织的要求和“思想好、业务好、人品好”作为发展成员的基本标准,尤其注重政治素质,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标准不动摇,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决不为求数量而降低质量,经过多年积累保证盟员较高的整体素质,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在后备干部选拔推荐上,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程序,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原则,做到有才无德不选,有德无才不推,确保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后备干部人选,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顺利实现政治交接奠定思想基矗
3、着眼于政治交接,努力培养一支能够与中共长期亲密团结合作,能适应参政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实现新老交替历史的重要基矗要结合机关自身建设,大胆提拔培养基层组织优秀干部,进一步扩大后备干部培养平台。要根据盟务工作需要和市盟机关建设实际,考察选拔政治成熟、能力突出、熟悉基层盟务工作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层组织优秀干部,通过与干部所属党组织部门的沟通协商,大胆提拔到市盟机关担任领导干部。同时,适时选用德才兼备的盟员骨干,充实盟内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为后备干部成长搭台铺路。只有及时将那些德才兼备、政治成熟的盟员骨干,安排到盟内适当的岗位上锻炼,为他们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实现参政党新老交替才有基矗
4、优秀充足的人才储备是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的战略考虑。只有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兴盟,人才强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储备,并通过建立后备人才库,及时反映盟员的工作业 绩,才能及时高效地掌握情况,快速发现人才。
5、培养锻炼既是帮助后备干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多党合作的发展,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的民盟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增强参政党意识,全面提升盟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以参政议政调研为契机,以重大盟务活动为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只有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培养选拔的后备干部创造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利条件,才有利于优秀盟员发挥聪明才智、尽快成长。
6、做好优秀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煅炼工作既是衡量民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事关参政议政质量的大事。对优秀的后备干部,除及时在盟内进行职务安排外,还要积极、主动、适时推荐后备干部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主动加强与中共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各区的联系沟通,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部门人事调整的机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推荐给中共各级统战部、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通过政治安排煅炼,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三、存在问题
从民盟**市委会本身情况来看,近年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也创新了一些新的模式,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比如,如何处理好后备干部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和推荐工作机制,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后备干部考察工作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研究。
1、从盟组织内部看,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是源少。合适的发展对象偏少、盟员年龄结构老化,近40%为退休人员,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二是培养还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锻炼、使用,更多的是临时性、随机性,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表册档案的建立,组织的有意培养,有针对性的锻炼,恰到好处的使用,对后备干部人选如何进行全面考察,都还有待研究。
2、从盟的思想建设看,参政议政意识有待增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盟成员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成员大量增加,成员以文化、教育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民盟“后备干部”多为单位领导或业务骨干,工作繁忙,处理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的矛盾的能力有待提高。即使有热心,有强烈参政议政的意识,也会因为知识、能力和时间的局限,无法提出有针对性、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的素质有待提升。
3、盟组织与基层所在单位、上级党委及组织、人事和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还不够。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级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他们在盟内的公认度、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活动,做得不够,后备干部主要靠自生自长。主要的原因是,盟专职干部力量不足,主委、委员、支部主委多为领导或骨干,在盟内职务是兼职,难有精力与“他人”、“他部门”特别是基层所在单位沟通。
四、思考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把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实,这也是每一个参政党长期面临的问题。经过近一段的调研,我们认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在思想认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优化结构、保障落实五个方面继续下功夫。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我国各个民主党派未来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局的顺利推进,是个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当前,民主党派正处于整体性政治交接的重要时期,能否保证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尝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延续和发展,保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又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以满足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建设需要。要着眼于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和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
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本党派特色的后备干部,为多党合作的长期发展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奠定扎实的基矗努力实现xx同志所希望的“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2、创新机制,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大政治工作,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四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环节上,不断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以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因领导人的变动或其他原因而时起时落。
首先,加强与中共的联系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特别是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些基本环节上,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与中共统战部门的沟通,自觉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建设纳入执政党和政府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去;又要负起我们自己的责任,以对社会负责、对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党事业负责的精神,主动发现、培养、优秀人才,及时有效地把经得起民主评议、公开选拔、选举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推荐出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切合参政党实际,更有针对性。其次,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规范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和推荐标准。作为参政党,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其政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既要强调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把政治关。在选拔推荐时要明确选拔标准,即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标准,把是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及重大原则立场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考虑其学历文化基储专业造诣成就及政治影响力和知名度等。再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时研究、认真把握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各级党委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各类干部的需求状况,科学制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逐步建立一支各方面、多层次、具有梯次结构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在层次上,可根据后备干部成熟程度,把后备干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近期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二层次为经过几年培养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三层次为中长期培养的人员。在安排煅炼时,可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分成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盟内安排和其他安排等四个部分。
第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锻炼模式。重视对后备干部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念、道德和人格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引导和培养。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轮岗、挂职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干部到综合性较强的岗位工作,借助岗位历练,拓宽这些干部的工作领域,丰富操作层面的知识,不断增强他们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的能力,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处级、局级领导干部的活动,通过这类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第五,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有序地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情况,反复协商,务求客观、公正,各方认可。一是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严格工作考核,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工作目标管理。二是根据后备干部的表现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管理人才库,对选拔出来的干部及时建立档案纳入人才库,实行滚动式管理,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三是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和人才竞争机制,健全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后备干部人选的选拔机制,努力营造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3、加强运作,着力后备干部的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使用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重要工作来对待,着力在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这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要发展适合的后备干部人才。发展适合的人才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前提,参政党的后备干部应该是参政党成员中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成员。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民主推荐制度,注重发展高素质的骨干成员,把好后备干部入口关。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群众推荐和班子推荐等形
式,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要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能力。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首先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及培养是提高后备干部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着眼未来,为他们铺设舞台,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展现才华、做出实绩的机会。要让他们多参加参政党组织的政治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在参政党党内的公认度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要不拘一格选拔后备人才。选好人,配好班子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组织保证,后备干部是保证我们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的基矗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制定“推优”工作规划和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并落实“推优”工作制度,使“推优”成为参政党组织建设和推荐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要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有群众基础的同志选配进来。其次,要严格民主推荐制度,对后备干部人选要进行全面考察,按照条件进行筛选,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摈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不分入党先后选拔后备干部。
四是及时有效地推荐输送人才。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及时发现和重点培养后备干部,并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和举荐,确保在人大代表、常委及政协委员、常委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积极主动地选拔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科教文卫等单位领导职务的工作。要在推荐老代表的同时,更多地培养推荐各方面的新人,实现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逐步建立起一支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新一代参政党代表人士队伍。
4、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备用结合,全局统一调配,交流使用,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使后备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要合理调整队伍结构,备用结合。参政党所具有的政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主要是通过代表人物发挥作用。针对我市民盟盟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要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考虑,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把所有优秀参政党党员纳入视野范围之内,广泛吸收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逐步满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结合党派实际,实行参政党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优增劣汰,适时调整,保持后备干部动态平衡。并定期对已列入名单的后备干部的德才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及时提拔使用和进行调整,并紧密结合班子的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优秀人眩
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梯次发展。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实施动态管理。把第一层次作为班子平时调整和换届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层次向第一层次、第三层次向第二层次根据成熟度的变化滚动调整及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调整,形成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分层名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形结构,确保在不同的领导岗位需求时,都能推荐出德才素质相适应的后备干部,最大限度地为发挥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势,真正把备用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坚持好中选优,因才施用。对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应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保持常数。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分别规定最长备用期,在最长备用期内得不到提拔使用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不搞“终身制”,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先进性。
5、保障落实,确保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正确领导。各级组织要自觉地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在政策保障方面,要加强与中共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地把参政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中共的统一领导。一要争取摆上中共党建的位置。努力采取措施,把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各方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良好局面。二要争取纳入中共
党建的规划。及时与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统战部门沟通,争取中共各级党委在人才培训规划和组织干部轮岗、挂职锻炼时,把参政党干部纳入统一计划。
在组织保障方面,主动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及时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的总体情况与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相互沟通,并及时反映、共同研究解决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做好参政党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举荐等工作,形成良好的参政党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在人才保障方面,营造良好的干部成长氛围,激励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出色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使他们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人才辈出,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民主党派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局面,为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在机制保障方面,一是严格把住干部选拔入口,力求全面掌握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为建设高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基矗二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建设一支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及时、大胆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尽早安排在盟内外不同岗位上担任一定职务,做到后继有人,为参政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加大选拔培养力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努力使选拔培养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都能先后走上领导岗位或取得适当的政治安排。五是坚持同后备干部保持经常联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出成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备干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合作共事的经验,使每个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篇: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模版]
根据市委统战部XX年调研课题安排,我们组织了《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民盟课题调研组,于XX年4-7月,在**民盟的各级组织中,开展关于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专题调研活动。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民盟**市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民盟九届四次中常会确立的干部队伍建设在盟的自身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提出的全面实施“人才强盟”战略等的有关要求,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到加强市盟自身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和实践,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拓宽选拔渠道,加大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方法。具体做法和成效:
1、建立后备人才库。充分利用“三期盟员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对盟员职务、职称晋升、政治安排、获得嘉奖、盟内职务晋升、学历学位变化、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及时更改,实现对盟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在建立盟员信息档案的同时,对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盟员进行一次摸底筛选,建立后备人才库。根椐年龄、学历、专业、能力、阅历等形成不同的人才队伍梯次,市委会对实行盟内安排、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其他安排等不同的培养方向的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如盟市委现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职务盟员2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政府或司法部门实职领导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3.7岁,其中女盟员2人;现任政治安排人员32人,平均年龄46.8岁,拟推荐担任政治安排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8岁,其中女盟员12人;盟市委现任领导6人,平均年龄49岁,拟推荐担任盟市委领导职务后备人员4人,平均年龄44.25岁,其中女盟员1人;现任盟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30人,平均年龄45.5岁,拟推荐担任市委委员或支部主委后备人员2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女盟员13人;拟推荐担任“五员”后备人选10人,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女盟员5人。
2、发现选拔。民盟市委会着眼于政治交接,在原有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注重把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相应管理能力、热爱民盟和本职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盟员选拔到领导班子来。抓住XX年市委会换届有利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进入市委会领导班子。一是从原有的市委委员中提拔,分别有2位副主委和2位常委从市委委员中提拔;二是从盟的基层支部主委和骨干中选拔,有4位基层支部主委或骨干提拔为市委委员;三是从现任政治安排人员中选拔,如刚成立**技术学院支部主委人选,市委会首先推荐其担任市政协委员,积极为其成长搭舞台,而后再压担子;四是通过民主推荐方式进行选拔,如**学院总支、农林支部、小教支部换届,对支部(总支)委员会支委人选经过所在支部进行民主推荐后,市委会对后备人选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盟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并同统战部充分协商,再提交支部(总支)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选出了新一届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支部(总支)班子人选,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培养锻炼。一是跟市委统战部干部科保持联系,加强沟通,根椐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把后备干部培训列入计划。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骨干,尤其是新进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新盟员参加培训,每年分两期选送2名后备人才到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学习,每年还选送若干名基层骨干参加盟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和市委党校党外干部培训,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二是通过全委常委学习会,基层组织活动,新盟员培训班和邀请盟内专家进行盟史讲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三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对选拔进来的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盟组织的参政议政和课题调研活动,结合盟员专业特长、工作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四是通过参加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举办各种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机会,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发言、座谈讨论、建言献策等形式,让后备干部知情议政,使他们不断深入了解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五是提高后备干部社会工作水平和能力,参加社会服务和挂职锻炼,如曾选派后备干部至乡镇挂职担任副镇长。
4、组织发展。不断探索组织发展工作新途径。一是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有年龄优势的人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的快车道,使这些同志在加入民盟后,尽快进入角色,并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挂钩,做到
先揽人,后树才,使其快速成长早日发挥作用。二是充分挖掘潜力,用好用足现有的政策,不单纯以入盟时间长短作为培养和使用的衡量依据,盟市委近年来利用30%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入盟,发展一些经济、金融、法律等非重点界别成员,改变后备干部的结构,使民盟组织的发展既保持界别特色,又有较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同时也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如发展优秀民营企业家,新兴行业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士入盟,让他们担任盟的各专委会负责人,如市委会安排从事律师事务所行业的副主委分管盟市委社会服务工作,安排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中介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盟的社会服务部部长、副部长职务,形成合力,以增强民盟参政议政的实力和能力,让他们在社会服务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5、协商推荐。市委会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换届调整时机,推荐盟内骨干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后备干部的成长铺台阶、搭舞台。市委会经过多次与市、区政协和统战部推荐协商,采取电话、走访等形式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向他们大力推荐盟的后备人才,在XX年和XX年省、市、区人大、政协换届中,有1位盟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位盟员被邀请为省政协委员;1位盟员担任市人大副主任,有2位盟员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有1位市政协委员增补为市政协常委;有7位后备干部增补为新的市政协委员,有1位盟员骨干担任区人大代表,6位支部主委新增补为区政协委员,为民盟在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二、经验体会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民盟**市委会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后备干部在盟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给民盟工作带来了生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了后备干部行列,后备干部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界别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适时推荐等方面也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1、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是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上,要始终遵循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与盟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及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平时走访联系、邀请相关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和行政领导参加盟组织重大活动与重要会议、邀请市、区两级统战部领导以及高校统战部门负责人参加党盟恳谈会等形式,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干部信息,为基层组织和盟员骨干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为盟员个人的发展进步创设有利条件。只有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盟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支持和帮助,才能把这项工作有效地推向深入,并取得预期效果。
2、把好成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盟员队伍,才可能为后备干部队伍提供充足的资源。在后备干部组织发展上,要始终以上级盟组织的要求和“思想好、业务好、人品好”作为发展成员的基本标准,尤其注重政治素质,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标准不动摇,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决不为求数量而降低质量,经过多年积累保证盟员较高的整体素质,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在后备干部选拔推荐上,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程序,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原则,做到有才无德不选,有德无才不推,确保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盟员支持、组织信任的后备干部人选,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顺利实现政治交接奠定思想基础。
3、着眼于政治交接,努力培养一支能够与中共长期亲密团结合作,能适应参政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实现新老交替历史的重要基础。要结合机关自身建设,大胆提拔培养基层组织优秀干部,进一步扩大后备干部培养平台。要根据盟务工作需要和市盟机关建设实际,考察选拔政治成熟、能力突出、熟悉基层盟务工作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层组织优秀干部,通过与干部所属党组织部门的沟通协商,大胆提拔到市盟机关担任领导干部。同时,适时选用德才兼备的盟员骨干,充实盟内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为后备干部成长搭台铺路。只有及时将那些德才兼备、政治成熟的盟员骨干,安排到盟内适当的岗位上锻炼,为他们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实现参政党新老交替才有基础。
4、优秀充足的人才储备是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参政党地方组织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的战略考虑。只有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兴盟,人才强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储备,并通过建立后备人才库,及时反映盟员的工作业绩,才能及时高效地掌握情况,快速发现人才。
5、培养锻炼既是帮助后备干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多党合作的发展,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的民盟精神为主要内容,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增强参政党意识,全面提升盟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以参政议政调研为契机,以重大盟务活动为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只有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培养选拔的后备干部创造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利条件,才有利于优秀盟员发挥聪明才智、尽快成长。
6、做好优秀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煅炼工作既是衡量民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事关参政议政质量的大事。对优秀的后备干部,除及时在盟内进行职务安排外,还要积极、主动、适时推荐后备干部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主动加强与中共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各区的联系沟通,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部门人事调整的机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推荐给中共各级统战部、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通过政治安排煅炼,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三、存在问题
从民盟**市委会本身情况来看,近年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也创新了一些新的模式,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比如,如何处理好后备干部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和推荐工作机制,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后备干部考察工作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研究。
1、从盟组织内部看,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是源少。合适的发展对象偏少、盟员年龄结构老化,近40%为退休人员,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二是培养还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锻炼、使用,更多的是临时性、随机性,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表册档案的建立,组织的有意培养,有针对性的锻炼,恰到好处的使用,对后备干部人选如何进行全面考察,都还有待研究。
2、从盟的思想建设看,参政议政意识有待增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盟成员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成员大量增加,成员以文化、教育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民盟“后备干部”多为单位领导或业务骨干,工作繁忙,处理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的矛盾的能力有待提高。即使有热心,有强烈参政议政的意识,也会因为知识、能力和时间的局限,无法提出有针对性、有高度、有深度的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的素质有待提升。
3、盟组织与基层所在单位、上级党委及组织、人事和统战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还不够。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本级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他们在盟内的公认度、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活动,做得不够,后备干部主要靠自生自长。主要的原因是,盟专职干部力量不足,主委、委员、支部主委多为领导或骨干,在盟内职务是兼职,难有精力与“他人”、“他部门”特别是基层所在单位沟通。
四、思考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把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实,这也是每一个参政党长期面临的问题。经过近一段的调研,我们认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在思想认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优化结构、保障落实五个方面继续下功夫。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我国各个民主党派未来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局的顺利推进,是个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当前,民主党派正处于整体性政治交接的重要时期,能否保证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场、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延续和发展,保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又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以满足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建设需要。要着眼于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和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本党派特色的后备干部,为多党合作的长期发展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奠定扎实的基础。努力实现xx同志所希望的“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2、创新机制,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大政治工作,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要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四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环节上,不断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统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以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因领导人的变动或其他原因而时起时落。
首先,加强与中共的联系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特别是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这些基本环节上,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干部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与中共统战部门的沟通,自觉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建设纳入执政党和政府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去;又要负起我们自己的责任,以对社会负责、对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党事业负责的精神,主动发现、培养、优秀人才,及时有效地把经得起民主评议、公开选拔、选举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推荐出去,使我们的工作更切合参政党实际,更有针对性。
其次,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规范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和推荐标准。作为参政党,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是其政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既要强调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把政治关。在选拔推荐时要明确选拔标准,即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标准,把是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及重大原则立场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考虑其学历文化基础、专业造诣成就及政治影响力和知名度等。
再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时研究、认真把握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各级党委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各类干部的需求状况,科学制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逐步建立一支各方面、多层次、具有梯次结构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在层次上,可根据后备干部成熟程度,把后备干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近期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二层次为经过几年培养可进班子的人员;第三层次为中长期培养的人员。在安排煅炼时,可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分成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盟内安排和其他安排等四个部分。
第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锻炼模式。重视对后备干部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念、道德和人格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引导和培养。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轮岗、挂职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一批干部到综合性较强的岗位工作,借助岗位历练,拓宽这些干部的工作领域,丰富操作层面的知识,不断增强他们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的能力,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参加中共党委和政府组织的公开选拔处级、局级领导干部的活动,通过这类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第五,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有序地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健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情况,反复协商,务求客观、公正,各方认可。一是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考核制度,严格工作考核,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工作目标管理。二是根据后备干部的表现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管理人才库,对选拔出来的干部及时建立档案纳入人才库,实行滚动式管理,适时进行调整和充实。三是建立刚性的评价体系和人才竞争机制,健全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后备干部人选的选拔机制,努力营造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3、加强运作,着力后备干部的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使用
加强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阶段性任务,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重要工作来对待,着力在发展、培养、选拔和推荐这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要发展适合的后备干部人才。发展适合的人才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前提,参政党的后备干部应该是参政党成员中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成员。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民主推荐制度,注重发展高素质的骨干成员,把好后备干部入口关。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群众推荐和班子推荐等形式,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要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能力。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首先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及培养是提高后备干部政治把握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着眼未来,为他们铺设舞台,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组织的重大参政议政工作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展现才华、做出实绩的机会。要让他们多参加参政党组织的政治活动,安排他们发言、发表文章,提高和扩大在参政党党内的公认度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要不拘一格选拔后备人才。选好人,配好班子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组织保证,后备干部是保证我们参政党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的基础。要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制定“推优”工作规划和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并落实“推优”工作制度,使“推优”成为参政党组织建设和推荐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要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有群众基础的同志选配进来。其次,要严格民主推荐制度,对后备干部人选要进行全面考察,按照条件进行筛选,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摈弃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不分入党先后选拔后备干部。
四是及时有效地推荐输送人才。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及时发现和重点培养后备干部,并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和举荐,确保在人大代表、常委及政协委员、常委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积极主动地选拔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担任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科教文卫等单位领导职务的工作。要在推荐老代表的同时,更多地培养推荐各方面的新人,实现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逐步建立起一支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的新一代参政党代表人士队伍。
4、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备用结合,全局统一调配,交流使用,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条块分割状况,使后备干部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走上与自己德才素质相适应的领导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要合理调整队伍结构,备用结合。参政党所具有的政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主要是通过代表人物发挥作用。针对我市民盟盟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由此导致了后备干部选拔范围狭窄、来源不广的问题。要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考虑,把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把所有优秀参政党党员纳入视野范围之内,广泛吸收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逐步满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结合党派实际,实行参政党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优增劣汰,适时调整,保持后备干部动态平衡。并定期对已列入名单的后备干部的德才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及时提拔使用和进行调整,并紧密结合班子的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优秀人选。
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梯次发展。根据后备干部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实施动态管理。把第一层次作为班子平时调整和换届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将第二层次向第一层次、第三层次向第二层次根据成熟度的变化滚动调整及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调整,形成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分层名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形结构,确保在不同的领导岗位需求时,都能推荐出德才素质相适应的后备干部,最大限度地为发挥后备干部资源的优势,真正把备用结合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坚持好中选优,因才施用。对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应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保持常数。对不同层次的后备干部分别规定最长备用期,在最长备用期内得不到提拔使用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不搞“终身制”,以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先进性。
5、保障落实,确保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正确领导。各级组织要自觉地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在政策保障方面,要加强与中共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地把参政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中共的统一领导。一要争取摆上中共党建的位置。努力采取措施,把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各方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良好局面。二要争取纳入中共党建的规划。及时与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统战部门沟通,争取中共各级党委在人才培训规划和组织干部轮岗、挂职锻炼时,把参政党干部纳入统一计划。
在组织保障方面,主动加强与中共党委的联系,及时把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的总体情况与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相互沟通,并及时反映、共同研究解决参政党后备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做好参政党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举荐等工作,形成良好的参政党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在人才保障方面,营造良好的干部成长氛围,激励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出色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使他们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人才辈出,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民主党派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局面,为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在机制保障方面,一是严格把住干部选拔入口,力求全面掌握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为建设高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基础。二是在盟务活动和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建设一支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及时、大胆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尽早安排在盟内外不同岗位上担任一定职务,做到后继有人,为参政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加大选拔培养力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努力使选拔培养的参政党后备干部都能先后走上领导岗位或取得适当的政治安排。五是坚持同后备干部保持经常联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出成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备干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合作共事的经验,使每个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关系更加密切。
第三篇: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
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 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从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
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XX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龋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癣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XX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四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也是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一支政治上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堪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对于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从今年4月开始,根据省委、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我县作为同期调研试点单位,同步开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就“嘉善县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这次课题调研共召开座谈会2个,14人参加;
分发问卷调查表200份;
个别访谈42人;
并开展了档案查阅等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县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并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现状
我县目前共有科(局)级后备干部244名,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6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183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平均年龄36.9岁,其中30周岁以下30人,占12.3%;
31-35周岁71人,占29.1%;
36-40周岁73人,占29.9%;
40周岁以上70人,占28.7%。二是文化程度整体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240人,占98.4%,其中:研究生4人,占1.67%;
大学学历181人,占75.4%。三是结构逐步优化。后备干部中,女性68人,占27.9%;
民主党派及无党派后备干部32人,占13.1%。
二、我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机制,推荐选拔后备干部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努力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形成了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一是完善推荐选拔机制。定期开展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乡镇和部门党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后备干部工作,2008年还专门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进行民主推荐。二是建立公开选拔机制。通过开展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之中。2002年以来,结合3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我县已同时公开选拔产生31名后备干部。特别是2008年我县通过公开推荐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确定了20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名单,其中50名左右近期可提拔使用;
同时通过竞争性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选出了党政、政法等5个类别的11名后备干部。三是健全联合育才机制。完善与统战部、团委、妇联等联合“荐才育才”机制,定期开展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专项推荐工作,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民意好的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近年来,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较好地把各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并逐步形成分类别分专业的后备干部名单。
2、创新培养模式,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得到增强。着眼于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过“三个定”培养模式,对后备干部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使之不断成熟,逐步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是定向培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工作经历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和特点,逐人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特别是抓好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的教育。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县级部门中层干部等培训班和年轻干部、党外干部专题研讨会,累计培训干部1000多人次。通过培训,后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执政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定岗锻炼。在加强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实践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基地锻炼、上挂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方式,注意把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和主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或结合我县调派援藏、援疆和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等活动,有意识地选派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或工作起点较高的地方工作,后备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出台了《关于建立嘉善县“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开放型经济、党建工作、文化建设、群众工作、城市建设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等六大类共十五个“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使后备干部在“基地”锻炼中经风雨、增阅历、长才干。据统计,2007年以来,共抽调156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参与村规模调整、村级组织换届、征地拆迁、项目推进、文明创建、学习实践活动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
选派48名后备干部到国家建设部、国家信访局、省建设厅、省防汛办、上海世博局、江苏省江阴市等单位(地区)挂职。三是定人带培。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后备干部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一名班子成员或者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二线干部为帮带导师,特别是我县出台的《嘉善县巡视员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退二线领导干部与本单位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进行结对,手把手传帮带,不仅传授岗位业务知识,还定期找他们谈心,了解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逐步成熟。另外,建立了《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带培工作制度》,其中明确了相关领导班子成员通过与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结对,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进行全方位带培。目前,全县共结成各类帮带对子136对。
第五篇: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
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
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XX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 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