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9: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

通 知

晋委办[2006]81号

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

市直各单位:

现将《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季评议试行办法》、《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述职工作试行办法》、《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股级及股级以下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12月30日

因工作需要加班的也应实行考勤。

第三条 节、假日值班由各单位统一安排,值班人员应认真负责,做好值班记录并及时向带班领导报告有关情况,重大事项应按规定上报。

第四条 工作人员因病、因事无法上班必须请假,并填写请假报告,请假期满要销假,无故超假或不及时销假者,按缺勤处理。各单位要制订严格的请、销假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工作移交的办法和程序。

(一)工作人员请事假三天以内或病假一周以内,由所在科室负责人审核,送分管领导审批;事假三天以上或病假一周以上,由所在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送单位主要领导审批。科室负责人请事、病假,由分管领导审核,送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单位领导请事、病假按管理权限报批。

其中,科级干部请销假按《晋江市科级以上干部请销假暂行规定》(晋委发[2006]3号)执行,科级以下工作人员请假超过15天的,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后,按管理权限分别报送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二)工作人员请公休假,由所在科室负责人审核,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季评议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参照《泉州市市直单位工作人员季评议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季评议是指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本单位全体人员每季度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评议。

第三条 评议时间:当年的4月5日前评议第一季度、7月5日前评议第二季度、10月10日前评议第三季度、翌年1月5日前评议第四季度。

第四条 评议内容:单位完成本季度工作任务的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好人好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下季度工作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在评议全面工作后,要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分别进行点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及时纠正不良现象,促进工作落实。

第五条 评议方式: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评议,由单位主要领导召集,召开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或全体工作人员会议进行。对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评议,由单位分

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年度述职工作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述职制度,使年度述职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参照《泉州市市直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述职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述职的范围和对象: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股级及股级以下工作人员。

第三条 述职的内容和方式

(一)述职内容: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主要围绕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述职。

(二)述职方式:单位工作人员10人以下的在全体人员会议上述职。单位工作人员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科员、办事员、工勤人员在科室会议上述职,单位分管领导参加;股级干部在年终召开的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工作总结(或年度考核)会上述职。单位工作人员30人以上的,可根据本单位股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人数确定述职会议的参加对象。

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股级及股级以下

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和监督,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决定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定期考核,参照《泉州市市直单位科级及科级以下工作人员定期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期考核每两年组织一次,考核对象为市直单位股级及股级以下工作人员。

第三条 考核内容:对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具体包括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条 考核办法

(一)被考核对象根据工作分工和职位职责,认真回顾、如实反映本人两年来工作情况,重点回顾总结当年度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情况及完成任务的质量、效率,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个人理论学

比例根据年度考核的有关规定确定。定期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对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应当予以表扬和奖励,并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兑现考核奖励;对工作表现较差的人员应当予以批评告诫。经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等次的人员,不得作为各级各类表彰的推荐人选。

第七条 市直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定期考核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注意防止形式主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对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要严格把关,坚持原则,充分发挥定期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要健全完善考评考核体系,激励工作人员勤奋、踏实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各镇(街道)可参照执行。

主题词:效能建设

机关管理

试行办法

通知 抄送:各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市五套班子领导,存档(3)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 2006年12月30日印发

(共印200份)

第二篇:关于印发《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 知

晋委发[2011] 号

关于印发《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并经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工作小组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中 共 晋 江 市 委 晋江市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日

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个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根据《关于确定全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县(市、区)的通知》(闽人发„2010‟106号)和《关于印发<福建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闽人发„2010‟1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指标体系、考评体系、运用体系,努力规范公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能,为我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现代产业基地和滨海园林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绩效考核工作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1、分级考核为主、分类考核为辅的原则。在对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注意把考核对象划分为科级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三个层级,分层次进行考核。

2、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原则。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除少数不能量化的指标外,尽量把考核内容具体化、数量化,努力减少模糊不清的定性指标,切实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比性。

3、平时考核为主、考核为辅的原则。在采取考核时,注意把绩效考核的时间关口前移,做到平时跟踪管理、定时检查评估、及时兑现结果,切实增强绩效考核的时效性。

4、组织评价为主、社会评价为辅的原则。在组织民主测评或公众测评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价”,采取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形成上级考核下级、一级考核一级的组织评价机制。

5、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原则。在运用绩效结果时,除了使用绩效考核奖金等物质激励外,注重把绩效考核结果与精神激励和政治激励挂钩,不断拓宽绩效结果的运用范围和领域。

三、实施范围和对象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级及以上干部不纳入绩效考核实施范围。绩效考核应打破身份管理,实行岗位管理,同一单位不同身份人员同时纳入绩效考核实施范围。市直单位派驻基层所站队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会同镇(街道)进行考核。

四、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内容主要指工作实绩,即考核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梳理岗位工作职权。根据本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相关规定,科学设置部门(科室)工作岗位,合理分配人员编制数额。在人员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个人的工作范围、工作权利和工作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说明书。

2、明确职能工作目标。根据上级分解的工作任务和本单位职能目标,制定部门(科室)职能工作目标,再分解为个人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包括重点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自选工作目标和动态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目标主要指市委、市政府或本单位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目标主要指日常事务性工作;自选工作目标主要指创新性工作;动态工作目标主要指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常规工作目标根据部门(科室)职能确定,重点工作目标、自选工作目标和动态工作目标根据当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

3、建立绩效考核指标。根据本单位部门(科室)的职能工作目标和个人的岗位职责,按照重要性、匹配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把工作目标分解细化、量化成考核指标,并且明确时序进度、质量要求和相关责任人,形成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不宜过细、过杂,应选取重点或关键性指标,以便于数据采集、分析和统计。

4、形成绩效评价标准。对考核指标要求进行描述,明确规定每个指标的含义和评判标准,一般以近三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参考值,按照“自己与自己”纵向对比或“自己与他人”横向对比的原则,设置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按工作完成情况设置,全部完成的,得全部分数;没有完成的,按完成情况得一部分分数;也可以按工作例外情况来设定,有例外情况的,扣分;没有例外情况的,得分。对于同一项工作由多人共同参与的,按照完成主体“负责:配合”比例为“0.6以上:0.4以下”原则来确定分数。

在考核工作实绩时,应把考勤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前提,注意考核工作人员出勤、请销假、会议学习和值班等制度执行情况。考勤工作直接单列,单独考核。另外,也可把社会评价和民意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采取召开专场测评会、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组织满意度测评,并计入绩效考评总分。

五、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主要是对照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设置的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按一定的计算方法把工作实绩量化成分值。评价可以按照综合排名评价,也可以按照单项排名评价。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应把握好以下五个要素:

1、明确考核分数。采取总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根据职能工作目标的轻重缓急,给予各项工作目标设置不同的考评分值。重点工作目标和常规工作目标一般作为基础分数;自选工作目标、动态工作目标和表彰奖励情况一般作为加分项目;效能告诫、通报批评、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较大失误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为扣分项目。同一项工作受多头表彰或多头惩戒,只记一次最高加分或最高扣分。

2、设置难度系数。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强度和加班频率等因素,设置不同的工作难度系数,难度系数一般分为“难、中、易”三级,系数档次控制在0.5—1.5内,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核定完成程度。按照规定时序进度安排,根据工作目标完成额度设置完成程度系数,分别做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四种评价,并相应给予该项分值的一定分数。对于定量指标,以“完成”系数为100%,分别计算出不同完成程度系数,再乘以该项分值;对于定性指标,分别给予该项分值的100-150%、100%、60-90%、60%以下的分数。

4、规定计算公式。根据考核分数、难度系数和完成程度来计算考评得分。考评得分=(重点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完成程度×难度系数+加分分值-扣分分值+社会评价分值。对于同时兼任多个工作岗位的,考评得分=专职岗位得分×70%+兼职岗位

得分×(30%—60%),兼职岗位所占比重根据兼职数量来确定。

5、设定评价等级。根据绩效考评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排列,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评得分高于总分90%以上的,评为“优秀”等次;考评得分占总分75%-90%的,评为“良好”等次;考评得分占总分60%-75%的,评为“称职”等次;考评得分低于总分60%以下的,必须评为“不称职”等次。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和“良好”等次人员比例分别控制在总人数的25%以内和30%以内。

当然,各单位也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法、图解式考核法等方法,尽量吸收各种考核方法的优点,努力形成适合本单位的最优考核方法。

六、绩效考核程序

绩效考核工作按照“计划、总结、评估、反馈”的流程,对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制定绩效计划。根据上级工作任务和本单位工作职能,各部门(科室)应按目标时序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把工作计划细化到考核对象。工作计划可以分为工作计划、半工作计划和月份工作计划,有条件的单位应当要求各部门(科室)制定周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按时报送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2、做好工作纪实。按照绩效计划安排,指导考核对象做好绩效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在《晋江市绩效管理工作日记》上,工作日记记录每天的出勤和主要工作情况。考核对象应按月份、季度和进行工作总结,逐条列举工作目标的进展情况、完成程度和工作

成效,形成个人绩效工作台账。工作台账由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

3、组织绩效评估。各单位应在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召开述职评议会,对考核对象上一季度工作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在逐级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考核等次。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等次应与单位绩效评估暨“五大战役”考评结果以及单位奖励惩戒情况挂钩。绩效考核结果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4、做好绩效反馈。在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由分管领导对照职能工作目标,向考核对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并按规定兑现绩效考核结果。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考核对象的绩效情况进行讲评,主要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绩效考核结果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绩效考核先行实行纸质化管理,在运行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绩效考核在线评议、网上存储和统计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工作环境。

七、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是指把绩效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把绩效结果作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政治激励的主要依据。建立绩效结果运用体系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与考核奖金挂钩。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以个人基本工资和津补贴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增设绩效考核奖金,考核奖金按季度发放,具体发放办法另行研究确定。绩效考核奖金不能搞平均发放或轮流坐庄,应做到绩效优先、兼顾平衡,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真正体现出个人工作努力与贡献的成果。

2、与奖励惩戒挂钩。坚持把绩效考核评价与考核、评先评优表彰结合起来。考核优秀等次人员从季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中评选、产生,对于季度考评被评“优秀”等次三次及以上的,在本单位考核优秀等次人数限额内,可以直接确定为考核优秀,并作为该评先评优的推荐人选。对于季度考评被评为“不称职”等次两次及以上的,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被评为一次“不称职”等次的,考核一般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对于有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一票否决情况的,按相关规定确定考核等次。

3、与职业发展挂钩。坚持把绩效考核评价与岗位调整、选拔任用和学习培训结合起来。对于当绩效考核多次获评“优秀”等次的人员,在干部提拔使用上给予优先考虑或推荐;在干部培训时,作为优先安排人选。对于当绩效考核获评“不称职”等次的,给以一定期限的待岗处理,采取跟班学习、强制培训等措施帮助待岗人员整改提高,并依据培训结果和能力条件重新安排工作;对于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予以辞退。

八、工作要求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绩效考核工作贯穿于干部队伍管理的始终,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绩效考核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市长刘文儒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清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巍,市委常委、市政府

常务副市长许宏程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委组织部、编办、市政府办、公务员局、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绩效办),挂靠市公务员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务员局局长担任。各单位应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参照本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绩效办审批,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一经批准后立即组织实施。教育系统教学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分别由市教育局和卫生局审批,报市绩效办备案。

2、广泛宣传发动。各单位应把绩效考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帮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个人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增强绩效考核的透明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绩效考核工作中来,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加强监督检查。市绩效办应定期开展绩效考核检查工作,督促检查各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组织不力、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单位给予批评告诫,并取消单位绩效考核奖金。

4、务求工作实效。各单位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杜绝弄虚作假,切实把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同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用绩效考核来检验各项工作的成效,使绩效考核成为干部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关于印发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并经省公务员绩效

考核试点工作小组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晋江市委晋江市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晋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

立个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根据《关于确定全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县(市、区)的通知》(闽

人发〔2010〕106号)和《关于印发<福建省公务员绩效考核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闽人发〔2010〕

1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

动,探索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指标体系、考评体系、运用体系,努力规范公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能,为我市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现代产业基地和滨海园林城市提

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绩效考核工作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1、分级考核为主、分类考核为辅的原则。在对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注意把考核对象划分为科

级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三个层级,分层次进行考核。

2、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原则。在设置考核指标时,除少数不能量化的指标外,尽量把考核内容具体化、数量化,努力减少模糊不清的定性指标,切实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比性。

3、平时考核为主、考核为辅的原则。在采取考核时,注意把绩效考核的时间关口前移,做到平时跟踪管理、定时检查评估、及时兑现结果,切实增强绩效考核的时效性。

4、组织评价为主、社会评价为辅的原则。在组织民主测评或公众测评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价”,采取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形成上级考核下级、一级考核一级的组织评价机制。

5、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原则。在运用绩效结果时,除了使用绩效考核奖金等物质激励外,注重把绩效考核结果与精神激励和政治激励挂钩,不断拓宽绩效结果的运用范围和领域。

三、实施范围和对象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级及以上干部不纳入绩效考核实施范围。绩效考核应打破身份管理,实行岗位管理,同一单位不同身份人员同时纳入绩效考核实施范围。市直单位派驻基层所站队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会同镇(街道)进行考核。

四、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内容主要指工作实绩,即考核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梳理岗位工作职权。根据本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相关规定,科学设置部门(科室)工作岗位,合理分配人员编制数额。在人员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个人的工作范围、工作权利和工作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说明书。

2、明确职能工作目标。根据上级分解的工作任务和本单位职能目标,制定部门(科室)职能工作目标,再分解为个人工作目标。工作目标包括重点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自选工作目标和动态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目标主要指市委、市政府或本单位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目标主要指日常事务性工作;自选工作目标主要指创新性工作;动态工作目标主要指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常规工作目标根据部门(科室)职能确定,重点工作目标、自选工作目标和动态工作目标根据当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

3、建立绩效考核指标。根据本单位部门(科室)的职能工作目标和个人的岗位职责,按照重要性、匹配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把工作目标分解细化、量化成考核指标,并且明确时序进度、质量要求和相关责任人,形成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不宜过细、过杂,应选取重点或关键性指标,以便于数据采集、分析和统计。

4、形成绩效评价标准。对考核指标要求进行描述,明确规定每个指标的含义和评判标准,一般以近三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参考值,按照“自己与自己”纵向对比或“自己与他人”横向对比的原则,设置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按工作完成情况设置,全部完成的,得全部分数;没有完成的,按完成情况得一部分分数;也可以按工作例外情况来设定,有例外情况的,扣分;没有例外情况的,得

分。对于同一项工作由多人共同参与的,按照完成主体“负责:配合”比例为“0.6以上:0.4以下”原则来确定分数。

在考核工作实绩时,应把考勤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前提,注意考核工作人员出勤、请销假、会议学习和值班等制度执行情况。考勤工作直接单列,单独考核。另外,也可把社会评价和民意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采取召开专场测评会、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组织满意度测评,并计入绩效考评总分。

五、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主要是对照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设置的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按一定的计算方法把工作实绩量化成分值。评价可以按照综合排名评价,也可以按照单项排名评价。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应把握好以下五个要素:

1、明确考核分数。采取总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根据职能工作目标的轻重缓急,给予各项工作目标设置不同的考评分值。重点工作目标和常规工作目标一般作为基础分数;自选工作目标、动态工作目标和表彰奖励情况一般作为加分项目;效能告诫、通报批评、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较大失误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为扣分项目。同一项工作受多头表彰或多头惩戒,只记一次最高加分或最高扣分。

2、设置难度系数。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强度和加班频率等因素,设置不同的工作难度系数,难度系数一般分为“难、中、易”三级,系数档次控制在0.5—1.5内,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核定完成程度。按照规定时序进度安排,根据工作目标完成额度设置完成程度系数,分别做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四种评价,并相应给予该项分值的一定分数。对于定量指标,以“完成”系数为100%,分别计算出不同完成程度系数,再乘以该项分值;对于定性指标,分别给予该项分值的100-150%、100%、60-90%、60%以下的分数。

4、规定计算公式。根据考核分数、难度系数和完成程度来计算考评得分。考评得分=(重点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完成程度×难度系数+加分分值-扣分分值+社会评价分值。对于同时兼任多个工作岗位的,考评得分=专职岗位得分×70%+兼职岗位得分×(30%—60%),兼职岗位所占比重根据兼职数量来确定。

5、设定评价等级。根据绩效考评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排列,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评得分高于总分90%以上的,评为“优秀”等次;考评得分占总分75%-90%的,评为“良好”等次;考评得分占总分60%-75%的,评为“称职”等次;考评得分低于总分60%以下的,必须评为“不称职”等次。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和“良好”等次人员比例分别控制在总人数的25%以内和30%以内。

当然,各单位也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法、图解式考核法等方法,尽量吸收各种考核方法的优点,努力形成适合本单位的最优考核方法。

六、绩效考核程序

绩效考核工作按照“计划、总结、评估、反馈”的流程,对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制定绩效计划。根据上级工作任务和本单位工作职能,各部门(科室)应按目标时序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把工作计划细化到考核对象。工作计划可以分为工作计划、半工作计划和月份工作计划,有条件的单位应当要求各部门(科室)制定周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按时报送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2、做好工作纪实。按照绩效计划安排,指导考核对象做好绩效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在《晋江市绩效管理工作日记》上,工作日记记录每天的出勤和主要工作情况。考核对象应按月份、季度和进行工作总结,逐条列举工作目标的进展情况、完成程度和工作成效,形成个人绩效工作台账。工作台账由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

3、组织绩效评估。各单位应在每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召开述职评议会,对考核对象上一季度工作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在逐级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考核等次。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等次应与单位绩效评估暨“五大战役”考评结果以及单位奖励惩戒情况挂钩。绩效考核结果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4、做好绩效反馈。在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由分管领导对照职能工作目标,向考核对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并按规定兑现绩效考核结果。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考核对象的绩效情况进行讲评,主要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绩效考核结果应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绩效考核先行实行纸质化管理,在运行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绩效考核在线评议、网上存储和统计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工作环境。

七、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是指把绩效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把绩效结果作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政治激励的主要依据。建立绩效结果运用体系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与考核奖金挂钩。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以个人基本工资和津补贴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增设绩效考核奖金,考核奖金按季度发放,具体发放办法另行研究确定。绩效考核奖金不能搞平均发放或轮流坐庄,应做到绩效优先、兼顾平衡,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真正体现出个人工作努力与贡献的成果。

2、与奖励惩戒挂钩。坚持把绩效考核评价与考核、评先评优表彰结合起来。考核优秀等次人员从季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中评选、产生,对于季度考评被评“优秀”等次三次及以上的,在本单位考核优秀等次人数限额内,可以直接确定为考核优秀,并作为该评先评优的推荐人选。对于季度考评被评为“不称职”等次两次及以上的,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被评为一次“不称职”等次的,考核一般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对于有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一票否决情况的,按相关规定确定考核等次。

3、与职业发展挂钩。坚持把绩效考核评价与岗位调整、选拔任用和学习培训结合起来。对于当绩效考核多次获评“优秀”等次的人员,在干部提拔使用上给予优先考虑或推荐;在干部培训时,作为优先安排人选。对于当绩效考核获评“不称职”等次的,给以一定期限的待岗处理,采取跟班学习、强制培训等措施帮助待岗人员整改提高,并依据培训结果和能力条件重新安排工作;对于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予以辞退。

八、工作要求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绩效考核工作贯穿于干部队伍管理的始终,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绩效考核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市长刘文儒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清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巍,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许宏程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委组织部、编办、市政府办、公务员局、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绩效办),挂靠市公务员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务员局局长担任。各单位应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参照本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绩效办审批,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一经批准后立即组织实施。教育系统教学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分别由市教育局和卫生局审批,报市绩效办备案。

2、广泛宣传发动。各单位应把绩效考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帮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个人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增强绩效考核的透明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绩效考核工作中来,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加强监督检查。市绩效办应定期开展绩效考核检查工作,督促检查各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组织不力、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单位给予批评告诫,并取消单位绩效考核奖金。

4、务求工作实效。各单位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杜绝弄虚作假,切实把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同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用绩效考核来检验各项工作的成效,使绩效考核成为干部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办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事业单位试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关系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好试行工作。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结合起来,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设置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人事部

二○○六年七月四日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四条 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第五条 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第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人事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有关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七条 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第二章 岗位类别

第八条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第九条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第十条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第十一条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第十二条 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第三章 岗位等级

第十三条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

第十四条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第十五条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第十六条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第十七条 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确定。

第四章 岗位结构比例及等级确定

第十八条 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第十九条 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实行最高等级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

第二十条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第二十一条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内部各等级之间的比例)按照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二十二条 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第二十三条 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五章 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二)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三)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四)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五)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六)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地(市)、县(市)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二十五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一)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二)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三)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第六章 岗位聘用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应当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应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聘用人员。

第三十一条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的聘用条件应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第三十三条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的聘用,由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人事部商有关部门确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岗位设置工作有序进行。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第三十六条 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 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除经批准参照公务法进行管理的以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办法和有关行业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第四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西安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

西安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1-26 生效日期: 2006-01-26

发布部门: 陕西省

发布文号: 市人发〔2006〕3号

西安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通知

市人发〔2006〕3号

各区、县人事(人事劳动)局,市级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人事(政工)处:

为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市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2005〕第6号)以及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事局

二○○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市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2005〕第6号)以及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全市已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适用本办法。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高等院校招聘工作人员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三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实行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四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须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定的增人计划内进行。

第五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可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等方法进行。一般每年进行两次,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第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综合管理、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按照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方案和授权,组织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

第七条

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组织、协调、监督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第八条

事业单位应成立由本单位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会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聘用工作组织,负责招聘计划的拟定及聘用工作的实施;人数较少,组建聘用工作组织有困难的事业单位,可以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招聘范围、对象与条件

第九条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和国家政策性安置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十条

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指根据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大中专毕业生、职校技校毕业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统称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

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五)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文化程度和业务能力;

(六)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关联法规: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因行业、专业或岗位对受聘人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事先在招聘计划中说明,但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或要求。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不得擅自聘用未与原工作单位解除(终止)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和自动离职的人员。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招聘程序与资格审查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招聘计划和工作方案;

(二)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公告;

(三)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四)考试、考核;

(五)身体检查;

(六)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简化上述程序,但必须履行本规定第 十五条规定的申报招聘计划与发布招聘公告程序。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与工作方案:

(一)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于每年12月底前提出下一增人计划,填写《招聘计划表》,经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特殊需要的可作补充计划。

(二)市属事业单位的招聘工作方案由各事业单位提出,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区、县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方案由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三)招聘方案经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通过媒体以及其它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公告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情况简介及招聘岗位、专业、人数、资格条件及待遇;招聘办法;考试、考核的内容、范围和时间;报名方法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八条

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不接受其报名申请。

第四章 考试、体检与考核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办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所必须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适应岗位要求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事业单位招聘工勤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第二十条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理论知识、法律知识、职业能力和其他相关知识。专业科目内容主要涉及专业基础知识和其它适应岗位要求的业务知识。面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适应岗位要求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第二十一条

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考试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中所占比重,根据招聘岗位的类型、专业特点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为了体现公平竞争,报考同一岗位的招聘人数与应聘人数之比不能低于1∶3,达不到这一比例的,原则上取消该招聘计划或进行专业调整。特殊行业引进急需人才除外。

第二十三条

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的考试结束后,按l∶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

第二十四条

面试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用人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面试工作组织由用人单位负责公开招聘工作的代表和领导,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和领导,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等组成,面试考官一般5-7人。

第二十五条

面试结束后,根据应聘者的成绩,按照由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每个岗位按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

第二十六条

笔试和面试成绩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媒体及其它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我市急需的特殊人才,以及因涉密不宜公开招聘等特殊岗位人员,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后,可采取考核、面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招聘。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等高层次人才,可采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直接考核方式招聘,考核结果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确认后办理聘用手续。

第二十九条

体检须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外,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第三十条

考核和体检由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招聘单位组织进行。事业单位要对通过考试和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和考核。考核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

第三十一条

对考核、体检不合格者,招聘单位不得聘用。空缺的名额,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后,按成绩排名顺序依次递补。

第五章 聘用

第三十二条

招聘单位根据考试、体检、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拟聘用人员名单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7至15个工作日。

第三十三条

对公示后无问题的人员,由政府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发给《西安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录取通知书》,聘用人员持《西安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录取通知书》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应根据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有关规定与聘用单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并在30日内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鉴证、备案。新招聘的工作人员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当在发布《招聘公告》的同时,公布监督部门以及监督举报电话、信箱。

第三十八条

招聘工作应当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对于试题的编制、封存、保管、传递、交接、拆封等,应当按密件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第四十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及本办法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对有下列违反本办法情形的,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聘人员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试题的;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

(六)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

(七)违反本办法的其他情形的。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行政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本办法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其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二条

对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可根据人事争议仲裁的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招聘工作经费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解决,不足部分可参照有关规定向考生收取或由用人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解决。

第四十四条

招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可参照中组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本办法办理。

第四十五条

各区、县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实施细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晋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试行办法》等的通知(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