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6.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郑州市国资委关于印发《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
清产核资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4年12月17日 郑国资[2004]43号
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摸清郑州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家底”,加强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现将<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市国资委统计评价和业绩考核处联系。联系电话:0371—68868393
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省清产核资有关政策法规,按照市政府关于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要求,为摸清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家底”,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清产核资是指郑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清查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按国家规定对清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必要账务处理.重新核实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财产的工作。
第二章 清产核资的范围
第三条 清产核资的范围:
(一)市直机关(含行政机关、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和各事业单位。
(二)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投资举办的宾馆、饭店等各类经济实体。
第三章 清产核资的内容 第四条 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基本情况清理、资产清查、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
第五条 基本情况清理是指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对所属单位户数和编制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第六条 资产清查是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负债的清查。
第七条资金核实是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对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和对收入、支出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的基础上,对各项资产盘盈、财产损失和资金挂帐进行核实清理,对清理出的问题按规定进行必要帐务处理,确认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占用的各项资产价值总额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第八条 完善制度是指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形成单位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防止前清后乱,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四章 清产核资的程序
第九条 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单位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
(二)单位上报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
(三)市国资委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四)单位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批复调账;
(五)单位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变更。
第十条 单位应向市国资委报送由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材料。
第十一条 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反映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情况,包括:清产核资的工作基准日、范围、内容、结果,以及基准日资产及财务状况;
(二)按规定表式和软件填报的清产核资报表及相关材料;
(三)需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等情况,相关材料应当单独汇编成册,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四)其它需提供的备查材料。
第十二条 市国资委收到单位报送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材料后,应当进行认真核实,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的批复文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按照市国资委清产核资批复文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四条 单位在接到清产核资批复后30个工作日内,应当到市国资委办理相应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章 清产核资的组织
第十五条 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或调整充实清产核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并与市国资委建立工作联系;各单位要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并由财务、人事、基建、后勤、设备管理等相关机构组成办事机构,成立相应的专业工作清查小组。
第十六条 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严格执行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负法律责任。
第六章 清产核资的要求
第十七条 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对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要把实物盘点同核查帐务结合起来,把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结合起来,把收入与支出相对结合起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见物就点,是帐就清,不重不漏。第十八条 在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查工作的基础上,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认真审查、复核,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准确。
第十九条 市国资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的清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核查。
第二十条 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将清查结果按照统一的清产核资报表和软件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报表填报和数据录入,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国资委。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未按时完成或不积极组织清产核资的部门和单位,市清产办要责令其限期完成,并指定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所需费用由被审核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 不按统一工作要求完成,或拒不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财政部门要暂缓其下年度预算的申报和审核工作。
第二十三条 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由于失职、渎职造成单位管理混乱,“家底”不清,财产物资丢失浪费严重的,要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者的行政责任;对于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低价变卖和转移国家资产,以及贪污盗窃问题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能够主动积极反映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从轻处理的,在以后国家有关检查工作中不予追究。
第二十五条 对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隐瞒真实情况,不如实填报报表,提供虚假资料,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要对单位和主管领导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对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根据具体情节由同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各开发区的清产核资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清产核资审计工作中介机构聘请试行办法
§
10、《关于清产核资审计工作中介机构聘请试行办
法》
(琼国资[2005]9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及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是指省国资委根据国家和海南省专项工作要求或出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组织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有偿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 以下情形由省国资委统一聘请中介机构:
(一)根据国家和海南省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等专项工作需要聘请中介机构的;
(二)出资企业发生改制、产权(股权)转让等涉及出资人权利的经济行为的。(三)根据工作需要,需要由省国资委聘请中介机构的其他情形。特殊情况下,省国资委可授权出资企业自行组织聘请中介机构,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确认。
第二章 中介机构的选聘条件
第四条 中介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依法设立并连续正常执业2年以上;(二)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没有违法执业行为;
第五条 拟申请在出资企业经营活动中从事清产核资、审计等事项的中介机构,须向省国资委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一)申请书(含承诺意见);
(二)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含成立时间、股东及股权构成、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构成、资产状况、经营情况、执业水平情况、有无违法违纪、被处罚或受过谴责等情况);
(三)中介机构上一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
(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各类执业人员执业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原件审验);(五)上通过有关部门年检的相关材料;(六)根据实际情况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省国资委选择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
第三章
中介机构的聘请程序
第七条
省国资委聘请中介机构,直接从中介机构备选库里,依据已确定的中介机构名单排列顺序选定。
(一)将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建立备选库,按微机随机排序的方法,确定中介机构的排列顺序;
(二)对需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事项的企业,按改制立项或省国资委就有关事项的批准文件的印发时间排序;
(三)将清产核资、审计事项按对应的顺序委托给中介机构。
第八条 省国资委依据排序选择结果,确定有关中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由省国资委或出资企业与其签定合同,或由省国资委、出资企业、中介机构三方签定合同。
第七条 特殊情况下,省国资委可直接选聘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相关的工作。第八条 第十条 中介机构按照合同规定到出资企业开展工作,负责向省国资委和出资企业提供相应的业务报告。
第九条 第十一条 中介机构已被选聘委托,或因故不接受省国资委的委托,其在备选库的排列转入下轮。
第四章
服务费用和支付方式
第十二条 中介机构的各项业务收费。以企业与中介机构根据国家有关业务的收费标准为基础,考虑相关业务的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双方进行友好协商后确定。特殊事项外,原则上不得高于国家的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 中介机构的服务费用,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由出资企业承担。企业有实际困难的,争取其他办法解决。
第五章 监督和责任
第十四条 出资企业在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违反本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的,由省国资委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十五条 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履.职责,为委托主体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业务报告。对中介机构出具的业务报告,由省国资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有关中介机构应根据专家组的审核意见对业务报告进行补充、完善或做出相关说明,由省国资委审核确认对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省国资委将聘请其他中介机构重新出具业务报告。
第十六条 对经复审查实,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失实的,根据失实程度扣减其服务费用,造成损失的由该中介机构负责赔偿。有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禁止从事出资企业相关业务,并移交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省国资委每年对中介机构所承担业务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中介机构备选库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 省国资委纪委负责对聘请中介机构的有关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子企业或控股公司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事宜,由其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在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中聘请中介机构。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条 省国资委出资企业中的参股企业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请产核资、审计等事宜,可由其董事会或股东会参照本办法执行。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
第二十一条 已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或投‘资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在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中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等事宜。聘请结果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各市县国资监管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央直属垦区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中央直属垦区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直属垦区企业(含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应当由企业提出申请,按财务隶属关系上报,经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三条
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由企业的财务、资产管理、计划统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清产核资临时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制定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按照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资产清查、价值重估等各项工作。
(四)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
(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企业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
(六)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调整账务;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清产核资发现的问题,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
清产核资工作主要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报表编制、结果申报、账务处理、完善制度等项内容。
第五条
账务清理是指企业按照清产核资基准日前执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 记录的全面核对与清理。包括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与清理,明细账与备查账簿、固定资产卡片及台账等辅助账簿的核对与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应按原形成渠道还原到各资产科目。
在账务清理中,企业要将对内或者对外担保情况和司法诉讼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对技术性会计差错,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自行调整账务。
第六条
资产清查是指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
(一)流动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和存货等。
1、现金清查,主要是盘查库存现金实有数额;现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现金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账款是否相符等等。
2、银行存款清查,主要是核实企业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企业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应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3、其他货币资金清查,主要是核实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等。按其他货币资金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逐一进行核实。
4、应收及预付款项清查,主要是核实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家庭农场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等。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均应与对方逐一核对,以双方一致认定的金额记账。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的款项,要查明原因,积极催收;对经确认难以收回的款项,应当明确责任,做好相关取证工作。
应认真清理职工个人借款,并限期收回。
5、短期投资清查,主要是核实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其他短期投资。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并与明细账余额进行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6、存货清查,主要是清点核实原材料、农用材料、幼畜及育肥畜、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以及在途、外存、外借、委托加工的物资(商品)等。应盘查各项存货的数量;确定存货的盘盈盘亏,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长期投资清查的内容包括:企业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资产投资形成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对按股份或者资本份额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长期投资,一般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清查;没有实际控制权的,按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的核算方式进行清查。将长期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有法律效力的批准文件等进行核实,并对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股权比例、分红等项内容予以确认。
对长期债权投资要分别清查长期债券投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债权投资、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债权投资和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债权投资等。详细核 实其原始成本和各期损益计算的准确性。
(三)固定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林木资产、产畜及役畜、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1、核对固定资产实有数量,要求做到以账查物、以物对账,落实盘盈盘亏情况;认真清理已提足折旧的、待报废的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损失等。
2、对租赁的固定资产,属于经营性租赁的,由出租方负责清查,没有登记入账的租赁资产要将清查结果与承租方进行核对,并登记入账;属于融资性租赁的,由承租方负责清查,没有登记入账的租赁资产要将清查结果与出租方进行核对,并登记入账。
3、对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购入的资产,应认真清理收回或者补办资产转让、购入手续。
4、经过清查的各项固定资产,要根据用途(指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和使用情况(指在用、未使用或不需用等)逐一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健全实物账卡;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购建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态和主要参数等,按调剂(其价值转入受拨单位)、出售和待报废等形式提出处理意见。
(四)在建工程清查的内容包括:在建或停缓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完工未交付使用(含试车)的、交付使用未办理竣工验收的和长期挂账但实际已经停工报废的项目等。
在建工程的清查应由建设单位负责,按项目逐一进行清查,逐项登记开工时间、项目性质、投资来源、投资总额、实 际支出、实际完工进度、完工时间和管理状况等项内容。对在建工程的毁损报废情况,要详细说明原因、提供符合规定的证明材料。
在建工程凡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均应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工程物资清查比照存货清查方式组织实施。
(五)无形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已入账的各项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及土地使用权等。对无形资产的清查应进行全面盘点,确定其真实价值及完整内容,核实权属证明材料,检查实际摊销情况。
(六)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特准储备物资等。要逐一清理,认真核查摊销余额及摊销情况。
(七)账外资产清查是指对尚未登记入账资产的清查,主要包括各项盘盈资产、农业基础设施和林木资产等。对账外资产要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实物数量,核实权属情况。
第七条
企业对查出的各种账外资产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应按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应将实物盘点与核实账务相结合,资产清理和负债核查与所有者权益相结合;在盘点过程中要以账对物、以物核账,逐一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第八条
负债清查是指企业对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
(一)流动负债清查的内容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应付福利费等。
1、短期借款清查,要与银行等债权人核对账目,按双方 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2、应付及预收款项清查,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缴税金、应付利润和其他应付款等项。要在账务清理的基础上,与对方核对往来明细账,按双方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应付工资应落实到人;实行工效挂钩等企业计提的效益工资,应查明计提依据和相关的批准文件。
3、预提费用清查,包括预提租金、保险金、借款利息、修理费用等项。核实计提账目是否真实、合理(列明受益对象、受益期限等)。
4、应付福利费清查,要核实福利费的计提及使用情况是否合理,超支挂账的,应查明原因,明确整改措施。
(二)长期负债清查的内容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长期借款的清查,要与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债权单位核对,查明本金和应计利息,按双方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2、长期应付款的清查,应与债权单位核对,核对明细账簿记录,按双方确认一致的金额记账。
第九条
企业清查出的账外资产,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并登记入账。
盘盈资产,一般按现行市价法计价入账;流动性不大的资产,亦可采用重置成本法。账外农业基础设施、林木资产的计价入账,按价值重估资产办理。
第十条
资产价值重估,是对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林木资产的重新估价。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堤坝、水库、干渠、支渠、机井、水泥晒场、飞机跑道(停机坪)、通讯线路、输变电线路、排灌站、养殖池等;林木资产是指经济林、防护林、用材林。
资产价值重估必须具有合理的证据。农业基础设施价值重估,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成新率按使用年限法计算。林木资产价值重估,可以根据不同种类林木,分别采用重置成本法、市场价格法、收益法等计价方法。
第十一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应当逐项进行认真清理、核对,取得足以说明损失事实的合法证据。
(一)清产核资清理出的各项资产损失,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3]233号)的规定进行确认和管理。
企业财产损失的合法证据包括: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企业收集到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1)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2)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3)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4)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5)政府部门的文件;
(6)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7)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8)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2、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对 企业的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
3、特定经济行为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对涉及财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帐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
(1)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2)资产盘点表;
(3)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4)企业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
(5)企业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6)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说明。
对取得的各项相关证据和资料,应当认真甄别各项证明材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二)对难以取得外部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款项、不良长期投资损失和其他损失等,如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已毁损报废,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
(三)在清产核资中,要严格区分内部往来、内部关联交易的损失情况。在上报企业资产损失时,作为投资方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母公司不得重复确认损失。
第十二条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是在完成清产核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工作阶段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和分析,编制反映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财务状况、清查结果和资金核实申报等的报告文件。
(一)在账务清理、资产清查阶段,必须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的记录工作,并根据记录分别填制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清产核资工作基础表是企业开展资产清查的工作底稿,可根据工作需要由企业自行设计。
(二)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分为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和清产核资损溢分项明细表。
1、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是反映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账务清理表、资产负债清查情况表、资产负债清查情况分析表、资金核实申报总表、企业基本情况表。
2、清产核资损溢分项明细表,是资产负债清查情况表、资产负债清查情况分析表和资金核实申报总表的分项明细表。具体分为资产清查分项明细表、价值重估分项明细表、社会性固定资产分项明细表、企业预计损失情况表(按《企业会计制度》)等四类。
(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制工作,要明确分工,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内部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并依次装订成册,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
(四)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另行下发。
第十三条
企业对清产核资的结果,应当区别情况,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按财务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反映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清产核资基准日、范围、内容、结果,以及清产核资发现的重大问题、处理改进 意见等文字材料。
(二)清产核资报表及相关材料。相关材料应当单独汇编成册,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合法的证明材料。
(三)股份制企业,应当附送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同意对清产核资损溢进行处理的书面证明材料。
(四)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
(五)其他备查材料。
第十四条
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经农业部、兵团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经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后,由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
企业依据财政部的批复文件,及时调整会计账务,并将调账结果在3个月内按财务隶属关系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一)企业“按原制度清查的财产损失”和“按新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的财务处理,按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处理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执行。
(二)企业“按原制度清查的财产损失”和“按新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的会计处理,按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31号)执行。
(三)农业基础设施和林木资产价值重估增值的权益方记入资本公积。
(四)转出的社会性固定资产净值,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经营资质条件对净资产有明确要求的企业按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 度〉有关财务处里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执行。
(五)股份制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若以核减权益方式处理的,应由企业所有股东按股权比例共同承担;若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不同意按股权比例核减各自权益,则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自行消化。
第十六条
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应当进行全面总结。对清产核资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及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形成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一)根据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及资产管理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完善会计凭证审核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级次的财务监督,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三)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担保、委托贷款、证券及期货投资等事项,要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办法,加强担保及委托资金的管理与控制。
(四)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将本企业投资、经营、财务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向出资人、董事会和股东披露,使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逐步规范化。
(五)对经批复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和实 物资产损失,要严格管理,实行账销案存管理办法。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六)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理出的各项长期积压的存货,以及各种未使用、剩余、闲置或因技术落后淘汰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应组织力量进行处置,积极变现或者收回残值。
(七)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清理出的各项账外资产及负债、对经批准同意入账的各项盘盈资产及负债等,应当及时纳入企业日常资产及财务管理的范围。
(八)对所属各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确已资不抵债不能持续经营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关闭破产等改革措施,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益。
第十七条
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清查出来的问题应当及时申报,不得瞒报、虚报。
第十八条
企业的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及重大财产损失问题,应当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清产核资工作档案。清产核资各种工作底稿、各项证明材料原件等会计基础材料应装订成册,按规定存档。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郑州市城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试行办法
郑州市城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试行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为居民创造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生活、工作环境,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居住小区是指按照统一规划开发建设,建筑总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并有相应配套公用设施的居住区。
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的公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进行维修`养护及其他相关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居住小区内的公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由业主及房屋使用人共同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治管理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房产行政管理主管本市物业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审查,核发资质证书;
(三)制定行业规划,组织行业培训并进行业务指导;
(四)对居住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的组建和日常工作进行指导;
(五)调解、处理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纠纷;
(六)依照本办法规定查处违法行为。
第六条建设、市政、规划、公用、公安、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及居住小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依照各自职责,对居住小区物业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凡在本市市区(不含上街区)范围内的新建居住小区,应当实行物业管理,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交付使用的居住小区,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逐步实行物业管理。
第二章 业主自治管理
第八条新建居住小区交付使用且入住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已交付使用居住小区中的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出售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时,市`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开发建设企业或房屋出售前的原产权人召集第一次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管理委员会。
业主是指该居住小区内的住宅和非住宅房屋的所有权人。房屋使用人经业主授权后可作为业主代表。
第九条业主代表大会由业主管理委员会负责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参加业主代表大会的业主代表不得少于业主的百分之三十。
第十条业主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罢免业主管理委员会成员;
(二)监督业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听取和审查业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情况;
(三)决定有关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
(四)制定、修改业主公约,批准业主管理委员会章程;
(五)改变和撤销业主管理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第十一条业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业主代表大会在业主中选举产生。
业主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5人以上单数。
第十二条业主管理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业主代表大会;
(二)制定业主管理委员会章程和居住小区业主公约;
(三)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对居住小区进行物业管理,并与其签订委托管理合同;
(四)审议物业管理企业制定的管理计划,决定居住小区维修和管理服务的重大事项;
(五)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对本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业主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义务:
(一)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接受业主的监督;
(二)保护和改善居住小区环境质量;
(三)接受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四)教育本居住小区居民遵守有关规定及业主公约;
(五)支持物业管理企业落实有关管理工作;
(六)调解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发生的纠纷。第十四条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管理委员会决定物业管理事项,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十五条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及业主管理委员会章程`业主公约,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违反前款规定的,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予以纠正或撤销。
第三章物业管理企业
第十六条申请成立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
(二)货
币注册资金不低于20万元;
(三)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
(四)有与其所从事业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物业管理企业实行资质认证制度。成立物业管理企业应到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核定资质等级。
第十八条物业管理企业歇业、分立、合并,应当按规定到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资质变更、注销手续。第十九条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等级,由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年席审核制度。根据物业管理企业的货币注册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动情况及管理服务业绩,可以升级或降级。
第二十条物业管理企业应对本居住小区内的下列事项进行管理:
(一)房屋的维修与养护;
(二)消防`电梯`机电设备、路灯、存车房(棚)、绿地等公用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和养护;
(三)清洁卫生;
(四)公共秩序;
(五)业主管理委员会委托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物业管理企业可在根据业主及房屋使用人的要求提供其他专项服务或特约服务。
第二十二条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委托后,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制度;
(二)依照规定的标准收取管理服务费;
(三)制止违反本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自主选聘专营单位承担专项经营业务。
第二十三条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委托后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根据城市管理标准和委托管理合同对居住小区实施管理;
(二)接受业主和业主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三)组织或协助有关单位开展社区生活服务和社区文化服务;
(四)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本居住小区内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物业管理企业可享受国家对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
第四章物业管理实施
第二十五条新建居住小区竣工后,开发建设企业应向市或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移交下列资料:
(一)居住小区规划图、竣工平面图;
(二)单位工程的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
(三)地下管网竣工图;
(四)房屋产权明细表。
居住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市或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粒将前款规定的资料移交业主管理委员会。第二十六条居住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成立前,由开发建设企业或售房单位自行或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物业管理。
新建居住小区交付使用后,开发建设企业应当按规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二十七条业主管理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物业管理,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使用统一式样的合同文本。委托合同签订后报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居住小区异产毗连房屋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由受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统一管理和维护。居住小区内的绿地、游园、楼道卫生、环境卫生、道路维护与保洁、垃圾的收集,由受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统一管理和维护,并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直管公房、自管公房按房改政策出售后,应按规定从售房款中提取维修费用,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的维修。
第三十条居住小区内的供气、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设施,由有关管理单位按其管理范围实施专项管理,也可委托物业管理企业管理。
第三十一条居住小区保安服务事项,由业主管理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在委托管理合同中约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保安人员在当地公安土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居住小区的保安工作,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居住小区内的治安工作。
第三十二条居住小区的业主或房屋使用人应当按规定向物业管理企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管理服务费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用于居住小区公用设施、设备维护的物业管理专用资金和物业管理用房,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无资质证书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得接受委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居住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或有关单位不得委托无资质证书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物业管理。
第三十四条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物业管理未能达到委托合同要求的,委托方有权解除委托合同。
未按委托合同约定实施物业管理,给业主及房屋使用人造成损害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贪污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物业管理企业未办理资质证书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市、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逾期仍不办理的,责令停止物业管理活动,并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物业管理企业歇业、分立、合并,未按规定申请办理资质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人满意限期补办,逾期仍不办理的,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物业管理企业未按规定办理审验手续的,物业管理资质证书自行失效。
第三十六条物业管理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管理服务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物业管理活动,吊销物业管理资质证书。
第三十七条居住小区业主`房屋使用人未按本办法规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业主管理委员会或物业管理企业可要求其限期交纳,并按日加收应交费用总额百分之一的滞纳金;逾期仍不交纳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城市居住小区以外的其他住宅萆办公楼、公寓、商住楼、别墅区、厂区等,可参照本办法实行物业管理。
各县(市)和上街区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由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试行办法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3-16 【生效日期】1994-03-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试行办法
(1994年3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全省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试行)》,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一、实行社会保险办法的范围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工)伤残保险、生育保险等。
各级党政群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事业单位、中央驻鲁机关事业单位(国务院另有规定者除外)中的工作人员、民办教师,均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办法。
上述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除农业户口者外,均实行失业保险办法。
军队所属驻鲁机关事业单位非军藉工作人员,集体和民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均参加社会保险。
二、二、养老保险办法
(一)基本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基金的筹集。基本养老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按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以市(地)为单位筹集,并按不低于本地区工资总额的2%提取积累。市(地)筹集比例,由各市(地)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单位、个人的承受能力确定。省直属单位筹集比例,由省人事厅、财政厅确定。劳动合同制工人、乡镇选聘制干部及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仍按现行规定缴纳养老金。
单位负担部分,由单位按本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和各市(地)规定的比例缴纳。机关和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由单位列入预算;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部分列入预算,部分在税前从自有经费中列支;自收自支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税前从自有经费中列支。
个人负担部分,按一定比例缴纳。离退休人员不缴费。
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按月向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并按照先存后用的原则,由单位预交一个月的周转金。收缴采取特约委托收款方式,由开户银行扣缴。由于单位原因造成银行无法扣款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养老基金。滞纳金由单位负担。
2.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社会保险机构为每个工作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帐户,记录在职期间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工作人员退休时,据此计发养老金。
3.养老金计发办法。养老保险待遇与本人的社会贡献、交费年限及在职时的工资挂钩,适当拉开档次。在国家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前,养老金暂按现行离退休费计发办法计发。
(二)补充养老保险
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水平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或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而定,原则上与本地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费用根据经费来源的渠道,分别列支。
(三)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工作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保险机构缴纳储蓄性养老保险金。
民办教师、民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另行下达。
三、三、失业保险办法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基金,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1%,以市(地)为单位进行筹集。失业保险基金,由单位负担。机关和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由单位列入预算,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部分列入预算,部分在税前从自有经费中列支;自收自支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税前从自有经费中列支。
失业保险金,由单位按月缴纳,并采取特约委托收款方式,由开户银行扣缴。
(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对象
在单位连续工作满6个月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1.被单位辞退的工作人员;
2.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城镇户口合同制工人;
3.按规定解聘的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失业人员,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1.已重新就业的;
2.参军及升学或出国定居的;
3.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有关部门介绍就业的;
4.失业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包括:失业人员的救济金,失业人员的死亡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失业人员的转业训练费。
失业救济金在办理失业登记后按月发给失业人员,支付期和标准为: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不足2年的,最多发给6个月,每月标准为50元;2年以上不足5年的,最多发给12个月,每月标准为60元;5年以上不足10年的,最多发给18个月,每月标准为70元;10年以上的,最多发给24个月,每月标准为80元。救济金的发放标准,可根据城镇居民生活费用增长情况适当调整。
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死亡的(不包括因打架斗殴、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死亡的),死亡丧葬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参照当地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
失业人员的转业训练费,按不超出当年收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30%提取,实行专帐管理、专项审批、专款专用。
四、四、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省调剂基金。各市(地)历年滚存结余养老金的10%,每年收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的3%和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10%,上交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剂。
各级保险机构的管理费,养老保险金提取部分,按当年收缴统筹基金总额的一定比例或编制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从统筹基金中列支;失业保险金提取部分,按当年收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5%提取,不足的可以编制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按当年全省收缴统筹基金总额的0.1%、合同制工人、聘用制干部、乡镇选聘制干部养老基金总额的0.5%、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0.7%提取,从省调剂金中列支。各级保险机构提取的管理费,主要用于保险机构人员经费、业务开支及其它必需的费用。
各级社会保险机构收缴的保险金,在留出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调剂金和供3个月需要的备用金后,与财政部门签订合同,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储存、存入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金,按银行存款利率计息。财政运营的增值部分并入保险金。
五、五、管理机构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都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列事业编制。经费自收自支。人事部门所属社会保险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的方针、政策、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和养老保险档案的记载和管理工作,承办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具体业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