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文山州2011年特色烟单元总结
加强烟叶生产“三化”建设
打造文山黄金走廊特色优质烟叶品牌
——文山州2011年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度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国烟办综„2011‟250号)要求,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和“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这一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全面推动文山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上水平。2011年,文山州承担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11.9万亩,收购烟叶35万担。全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在国家局、省局(公司)的领导下,在对口工业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抓住“工、商、研”合作创新开发的大好机遇,认真按照项目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好生态、品种和栽培技术问题,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烟叶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文山州整个烟叶生产工作紧紧围绕优化烟叶结构这个中心来开展,共收购烟叶141.23万担,全面完成136.3万担的烟叶收购任务,丰产烟叶4.93万担。上等烟比例、均价、烟农收入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一是烟叶有效供给总 量增加,今年全州种植烤烟49.6万亩,收购烟叶141.23万担,较去年增加了21.23万担,增幅为17.6%,较计划增加了4.93万担,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里的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烟叶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全面落实省局优化烟叶结构政策措施,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今年全州计划内上等烟比例达到67.02%,比正常年份提高15%以上,比遭受严重干旱的2010年增加25.98个百分。三是烟叶质量明显提升。从国家局、省局、州局的抽检情况看,今年整体收购质量明显好于往年,特别是烟叶把内纯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州局(公司)巡检组5次巡回抽把检验,全州平均烟叶收购综合等级合格率达75%以上。卷烟工业企业普遍认为,文山烟叶收购标准把握较好、纯度较高,烟叶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烟叶可用性进一步提高。四是烟农实现增收。通过结构优化,上等烟比例提高,再加上烟叶价格上调,烟农收益明显增加,今年总收入达到12.73亿元,比去年增加了4.67亿元,增幅为57.9%,基本实现了烟农、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三满意。同时,为了满足知名高端品牌特色原料需求,文山充分利用生态自然优势,进一步推进工、商、研深度合作,与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等 7家卷烟工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生产项目,实现基地化生产面积达11.9万亩,占全年种烟面积的24%,涉及6个县12个乡(镇)59个村民委6422户烟农,户均种烟面积 18.53亩,与大面相比增加5.27亩,与10年项目区相比增加1.89亩,种烟规模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确保项目有效开展。为认真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基地单元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国土、税务、技术监督、烟草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建设工作,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开展调查研究,跟踪指导建设进展情况。二是由“工、商、研”协作三方成立了以州公司经理为组长,各工业企业代表为副组长的文山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小组、农业研究课题小组、工业验证课题小组,全面统筹协调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机制,把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建设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对挂钩领导、挂钩部门、项目区责任人的考核与绩效进行挂钩,同时为确保项目工作有序开展,三方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工作目标和各方职责,确保了人员、技术、资金、物资和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
(二)落实责任、严格考核,优化烟叶结构得到较好落实。2011年整个烟叶生产工作紧紧围绕优化烟叶结构这个中心来开展,在全省优化烟叶结构工作会议后,州局(公司)切实加强领导,先后召开了8次优化烟叶结构专项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实施方案、不适用烟叶处理办法及相关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13份,出台了不适用田间处理的“三关”、“六定”措施。及时召开全州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现场会,统一处理操作流程、采摘标准及消化要求。州委州政府先后组织了3批8个调研组深入生产一线督查调研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州局(公司)分阶段组织了5次检查考核,促进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有力推进,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宣传动员,责任落实,过程控制,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五个工作重点,严把“称重、毁型、处理”三个关键环节,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全面展开、实质推进、成效明显。至9月19日,全州共处理不适用烟叶49.6万亩,消化不适用烟叶5.94万吨,亩均处理119.9公斤。其中,采取堆捂发酵农家肥的方式消化4.61万吨,占77.6%;采取林地、果园、稻田等消化方式消化1.02万吨,占17.2%;作沼气原料等其他利用方式消化0.3万吨,占0.52%。全州不适用烟叶清除工作组织严密、宣传到位,标准统一、执行能力强,工作亮点涌现,获得省局(公司)调研组和检查组领导的肯定。
(三)强化科技、积极创新,烟叶特色进一步彰显。为深化文山州特色优质烟叶研究,弄清文山州烤烟特色 风格形成机理,完善文山州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加强特色彰显,保障特色优质烟叶稳定生产,根据工业企业的要求,与技术依托单位开展了文山特色烟叶及配套技术、津巴布韦引进品种与云南烟叶比较试验、示范等相关课题研究。按照“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风格特色、实现基地生产、满足工业需求”的总体思路,围绕卷烟骨干品牌原料需求,充分利用文山生态自然优势,进一步推进工、商、研深度合作,实施“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战略工程,扎实推进特需品种、特色品种、区域特色烟叶基地建设。为加强特色彰显,保障特色优质烟叶批量稳定生产,根据工业企业的要求推广特色品种“K326”、“KRK26”、“NC297”“云烟97”等。同时,加大优质烟叶开发科技投入力度,邀请省烟科院专家进驻文山研究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开展了《烤烟太阳能调制技术研究》、《风化石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研究及示范》、《新品种试验示范》、《云南省良种区试项目》、《文山新烟区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比较研究》等40个试验示范项目,综合分析研究不同生态、品种、栽培措施与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关系,为特色烟叶规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四)工商合作、加强培训,科技到位率稳步提升。2011年文山坚持做到每一个项目区制定一个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对接一个卷烟骨干品牌,实行重点品牌烟叶原料定点生产、定量供应、定向调拨。通 过工商合作、依托工商研技术力量,工商之间形成了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其次通过烟农学校建设,外引内联等方式,加强对烟区技术人员、基层干部、种植农户培训,充实技术队伍,提高烟叶生产、管理者素质,加强管理,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到位率。一是坚持择优布局,合理轮作。把生产示范点安排在自然环境条件与津巴布韦较为相似、经济和社会条件较好、烟农素质较高的烟区,做到了100%的轮作,同时推广了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复合肥、机械深耕等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措施;二是培育高茎壮苗配合深耕高垄定位深栽,为烟株良好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100%推行商品化漂浮育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壮苗率,实现机械深耕高垄和化肥定位深施技术,提高了移栽质量;三是加强肥水调控。全面推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改善烟株营养均衡;四是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100%推行化学抑芽,严格控制合理留叶;五是努力提高烟叶成熟度,积极探索工场化集中烘烤模式。
(五)积极探索、强化服务,烟叶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山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坚持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该统则统、该分则分”原则,进一步加大生产组织形式和专业化服务探索。整合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因地制宜选择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三类种植主体,坚持自主生产经营,适度规模种植;发展烟农合作经营和合作服务,依托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烟草农机具等专业化服务设施,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开展专业服务,推进“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2011年项目区共签订种植合同6422户,其中,种植专业户5130户,种植面积9.5万亩;发展家庭农场48个,种烟面积1.67万亩;成立烤烟种植合作社248个,涉及农户1244户,种烟面积0.73万亩,实现了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全覆盖。同时,按照“服务烟农、惠普烟农”的宗旨,文山项目区成立了13个专业化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按育苗、农机、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分别组建专业队,采取向烟农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育苗专业化覆盖率达100%、植保专业化覆盖率达99.09%、机耕专业化覆盖率达93.29%、烘烤专业化覆盖率达95.88%、分级专业化覆盖率达到94.29%。
(六)加强建设、夯实基础,努力改善烟叶生产基础条件。
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完成基本烟田、烟水、烟路、育苗、烤房、农机、站点、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综合配套。为确保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文山始终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放在首位,采 取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形成中介机构监理、设计部门指导、社会广泛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控制性工程的施工管理,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决不允许一件不合格的工程验收过关;二是建立基础设施维护长效机制,使项目建成后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有效性和长期性。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各项工程如期完工,全面实现了基地单元内烟田、烟水、烟路、卧式密集型烤房、防雹网络、农机具、站点及信息化8个100%综合配套,及时发挥出了重大效益。2011年,项目区共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199件,完成工程总投资14765.06万元:其中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05件、机耕路109条、密集烤房1985座。新建育苗工场51个,可供11.74万亩大田面积用苗;配置站点生产收购管理系统硬件11套、站点远程监控系统硬件8套、育苗工场、烤房群集中监控系统硬件8套、烘烤工场收购管理系统硬件4套。
三、主要成效
(一)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区于10月20日收购结束,共收购特色优质烟叶35万担,平均单产149.28kg/亩,平均产值2699.81元/亩,均价18.34元/公斤,上等烟比例67.24%。大面平均单产142.37kg/亩,平均产值2567.29元/亩,均价18.03/公斤,上等烟比例64.76%。示范点比大面平均产值增132.52元/亩、均价增0.31元/公斤。整体来看: 通过2011年的示范,各级领导重视,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到位,广大烟农取得良好效益,并为卷烟企业生产了大量优质烟叶原料。
(二)带动全州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项目以来,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得到不断的完善,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合文山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 锻炼了技术和管理队伍,提高了烟农的素质。部分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在全州也得到全面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打造文山烟叶品牌、扩宽市场和优质烟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基地化进程快速推进。按照基地单元 “生态、安全、优质、特色”的烟叶生产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突出品牌需求导向为原则,加强与工业公司对接,做到 “基地、品牌、人员”三落地,有效推进了基地化生产。2011年文山与上海、湖南、红云红河、红塔等13家工业企业合作建设了18个各类型基地单元,其中特色烟基地单元7个,实现基地化生产面积30.2万亩,占计划种植的60.9 %,收购烟叶89万担。为有效推进基地单元快速、持续、稳定发展,文山州筹备召开了 “十二五”烟草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会,与湖南、上海等5家中烟工业公司共同签订了“十二五”战略合作协议,与全国13家工业公司对未来合作发展达成共识,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平台,推动文山工商合作、基地单元建设上新台阶。
二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地单元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8.53亩,比2010年增加1.89亩;百亩以上连片种烟面积10.96万亩,千亩以上连片4.79万亩。
三是生产组织方式创取得新突破。2011年项目区共签订种植合同6422户,其中,种植专业户5130户,种植面积9.5万亩;发展家庭农场48个,种烟面积1.67万亩;成立烤烟种植合作社248个,涉及农户1244户,种烟面积0.73万亩,实现了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全覆盖。
四是烤烟种植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按照烟农、政府、烟草部门3︰3︰4的比例,每担烟叶整合10元灾害救助资金,共筹集救助资金1200万元,用于烟农种烟风险救助,以增强烟农抗风险能力。
五是正确定位,扬长避短,发展特色风格烟叶的质量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项目的实施让各级领导干部、烟草科技人员、广大烟农在优质烟生产的基础条件、技术、质量、管理上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发展烟叶生产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增强了竞争意识、危机意思和责任意识。
四、存在问题
一是文山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贫困不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制约新烟区开 发建设进度和发展。建议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投入等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帮扶和支持,切实加快新烟区建设发展步伐;
二是我州大多数烟叶产区是山区、半山区,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加之国家局在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政策与项目实践有差距,有的项目补贴标准偏低。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烟区基础建设步伐,同时根据实际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三是我州烤烟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烟区劳动者素质不高,加之新烟区轮作造成新增烟农较多,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存在实施过程中整体发展不平衡;
四是“四位一体”开发建设新烟区,任务重、标准高,许多工作我州虽然做了一定的探索,但离国家局、省局的要求还有差距,各项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有待改进和完善,更需上级和相关单位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五、2012年工作打算
文山州2012年烟叶生产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抓住省委政府“巩固提高老烟区、培育开发新烟区”的重要机遇,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优化结构为中心,以保护烟农利益为突出重点,以打牢基础、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为主要任务,努力提升烟叶工作水平,切实保障重点品牌原料需 求,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原料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优化烟叶结构工作上新水平。按照国家局提出的“巩固、完善、提高”要求,全力推进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省局(公司)初步规划意见,我州2012年烟叶收购计划150万担,根据各县(市)生产实际,州局(公司)对明年的生产任务进行了预安排,文山19万担,砚山42万担,丘北37万担,马关12万担,西畴8万担,麻栗坡10万担,广南22万担。二是总结经验。认真总结今年优化结构工作经验,把组织管理、措施出台、任务分解、宣传发动、责任落实等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三是超前谋划。认真组织调研,及早组织编制明年优化结构工作方案,重点是在不适用烟叶清除规范操作、消化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降低消化成本。四是努力创新。在全力抓好生产计划、宣传动员、组织落实、任务分解、督促检查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力争明年在规范化生产、基地共建、烘烤收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新水平。按照“一基四化”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准推进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建设,以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组织形式 创新,注重“三化”有机结合,整体提升烟叶生产设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完善、配套、提升上下功夫。二要认真总结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全面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抓好烟田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持续利用,提升烟农组织化程度,为烟区治理结构闯出一条新路。三要积极探索创新,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努力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
(三)推进特色烟叶开发上水平。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开发思路,坚持“生态、特色、优质”的开发目标,充分发挥新烟区自然环境优势和基地建设载体功能,深化工商合作,加强与工业企业对接,着力提升质量、着力树立品牌、着力打造特色,努力把文山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烟叶战略基地和高端卷烟品牌原料基地。2012年规划新增3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其中上海烟草集团(特色烟基地单元)、湖南中烟、红塔集团各增加一个基地单元,上海。黄金生态走廊庄园建设以马鞍山大型水源项目为重点,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着力将马鞍山项目区打造成为上海烟草中华品牌导向型基地。
(四)推进科技创新上水平。按照余局长“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云南烟草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全面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在行业内科技领先”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借助GAP烟叶栽培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烟区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环保清洁的优质烟叶生产模式。加强烟叶生产安全性建设,切实加大提升烟叶安全性工作力度。二是切实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应用,我们已经在烟蚜茧蜂科技项目、以及太阳能烘烤工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炼了宝贵经验,明年将在这两个项目上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和研究深度,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三是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明年力争在新品种示范、培育壮苗、覆膜早栽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为切实抓好明年烤烟抗旱移栽工作,有效提前生产节令,提高烟叶产质量,明年加大以地膜覆盖早栽为主的节水栽培技术推广力度,计划推广覆膜早栽面积40万亩,占全州种植面积的70%以上。
(五)全力打造 “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按照省局(公司)打造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品牌的战略部署,结合文山实际,我州计划明年重点开发“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项目,把“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 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动力,作为打造全国第一大新烟区的支撑,通过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加强项目区生产综合能力建设,推进机械化生产、切实转变生产组织方式,深化工商合作,全面实施订单生产,着力烟叶品 牌建设,力争把“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打造成为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品牌建设的典型示范基地,小舍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的升华,打造成深入推进工商深度合作的典范,滇沪合作实现双赢的样板。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山烤烟产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六)扎实抓好优秀基层站点建设。紧紧围绕省局(公司)“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按照“强化基础管理、增强基层活力、规范基层生产经营、筑牢发展基础”的工作要求,以基层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管水平,提高烟叶综合生产保障能力。2012年重点创建麻栗坡县麻栗镇、马关县八寨、浪桥、广南县旧莫、董堡、五珠、丘北县官寨、腻脚、温浏、文山市红甸、秉烈、西畴县蚌谷、兴街、莲花塘、西洒、法斗16个站点,原料部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争取明年全部顺利通过省局(公司)验收,为完成2012年烟叶收购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指按照县这个行政区划为单元,根据地域情况、资源总量、产业分布等因素,对县域的行政区域内实施的一体化经济。云南省文山州情况特殊,集边疆、多民族、贫困、山区、原战区等特征于一体,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对推动文山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云南省文山州现辖文山、砚山、麻栗坡、西畴、马关、丘北、广南、富宁等8县市,地理位置方面,文山州区位优势独特,北回归线横穿文山州东西全境,因此境内有优越的光、热、水条件;政治文化方面,文山是壮族苗族文化交汇地,海洋彝、回、布依等民族在此聚居,具有良好的资源与文化条件。在发展环境方面,文山州是云南省参与3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桥梁、纽带和桥头堡,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文山州发展受到地域、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文山州的工业相对落后,经济外向度低、建设资金相对匮乏、贫困落后地区多,这都给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目前,文山还是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概况而言,困扰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整体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困县多
文山州的县市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文山市、砚山县为第一梯队,发展相对较好,马关县、麻栗坡县、富宁县等相对落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存在较多的贫困县。以马关县为例,虽然马关县是云南省18个生态保护县、全国闻名的草果之乡和三七之乡,但马关属全省73个贫困县,属老、少、边、穷地区,其自然资源和劳动要素的发展受到县域经济的限制,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文山州地理位置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文山州的矿产资源丰富,砚山县富含锰矿、老君山盛产锡、钨、锌等矿产。其次,文山州特色自然资源丰富,包括三七、八宝米、辣椒、草果、八角、华红李、糖房蜜桔等,尤其是三七的种植遍布文山州各个县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良好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文山州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各个县域的项目开发、产业进步、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因此,文山州各县域自身发展受限、老少边穷地区多、整体县域经济水平不高的现状下,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特色自然资源,注重市场开发,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三、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
针对前文对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分析可见,文山州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呈向前发展的趋势。随着文山州政府提出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战略规划,文山州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依托现有经济条件,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文山州发展的必由之路。
1.走产业化之路,做好脱贫扶贫工作
产业化是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文山州虽然现有资源丰富,但各产业之间联系弱、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程度低,存在多、小、散、乱等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通病。以文山州的三七产业发展为例,目前文山州境内分布有众多的三七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生产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小的企业不仅规模小,且经营分散、创新能力差,存在低价营销、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等不正当经营现象,给整个文山州三七生产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文山州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应该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整合,实现企业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提升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并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县域其它工作,解决农民就业、脱贫扶贫、经济落后等问题。
2.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文山州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因此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农业,要改变文山州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必由之路。虽然文山州特色资源众多,但发展中存在缺乏特色项目、产业附加值不高、项目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因此,要发展特色农业,就必须给予特殊支持。
首先,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特色项目和产业,应该尽可能的给予重点支持和资源倾斜,鼓励产业做大做强,集中财力鼓励特色产业的项目发展和科技进步。其次,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农业产业和项目,应该加大产业扶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孕育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度可运用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辅助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做大做强。此外,还应该加强特色农业技术人才引进,鼓励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生产出高产、高质、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山州在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应当立足特有的资源优势,培育地方特色的产业资源,打造特色产品名牌效益,注重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最终推动文山州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万禄.论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战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33-35.
第三篇:方城特色烟基地单元顺利通过中期考核
方城县广阳镇承担的浙江中烟特色烟基地单元
顺利通过省烟草公司的中期考核评估
2013年11月1日,由河南省烟草公司生产科长李富欣带队的特色烟基地单元中期考核组一行5人,对方城县广阳镇承担的浙江中烟浓香型特色烟基地单元进行中期考核评估,考核组对方城县广阳镇特色烟基地单元工商研合作水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适用技术推广和烟叶生产水平、烟叶GAP管理以及烟叶品质特色化水平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议,并对方城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祝贺方城县顺利通过中期考核评估。
考核组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2013年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考核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场查看了特色烟基地单元内烘烤工场、合作社和烟叶收购情况,听取了方城县的汇报和介绍,通过查看资料档案,对照《省级局(公司)对基地单元评估表》和《省级局(公司)对工业企业评估表》对方城基地单元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打分。此外,还对浙江中烟公司的主导程度、介入程度、参与程度、烟叶使用水平进行评估。最后,评估组向方城县、浙江中烟、技术依托单位—河南农大宣读了评估意见。
2013年11月4日
第四篇:控烟总结
沂南四小控烟工作总结
本,按照学校制定的控烟工作计划,我们通过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教职工大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等知识,认真学习有关卫生常识和健康促进知识,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意义,严格执行学校控烟规定。作到校内公共场所无人吸烟,师生控烟、控烟意识增强。归纳起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在学校控烟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校长亲自负责相关部门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控烟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不定期的巡视、检查。
二、加大宣传力度,收效显著。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控烟知识,培养师生不吸烟行为的好习惯,增强师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学校还利用政治学习及教研活动,开展教职工的控烟、戒烟、控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控烟能力。
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化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设醒目标志,不设烟具。
四、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控烟活动。学校领导带头控烟,学校党、政、工、团、爱卫会等组织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控烟责任感,增强了控烟能力。
五、控烟宣传遍及家庭和社区。
学校主动和家长配合,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有关法规,倡导学生规劝家长戒烟、控烟。在5月31日无烟日,学校要求学生劝阻家长控烟、戒烟,同时宣传学校控烟措施、吸烟危害等,建议家长控烟、戒烟,以身做则为教育学生养成不吸烟的习惯做表率。
六、学校把是否吸烟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之
一、“三好”学生评选内容评定之一,把控烟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总之,经努力,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明确了控烟的意义,为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作出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继续作好控烟工作,努力创建文明校园。
沂南四小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二0一五年六月
第五篇:控烟总结
2009控烟工作总结
本度,按照局制定的控烟工作安排意见,我们通过健康教育、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等知识,认真学习有关卫生常识和健康促进知识,全体机关干部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意义,做到了局机关公共场所无人吸烟。归纳起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在局控烟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局领导亲自负责相关股室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控烟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不定期的检查。
二、加大宣传力度,收效显著。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板报、等形式,对机关干部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控烟知识,培养他们不吸烟的好习惯,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控烟活动。
局领导带头控烟,各股室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干部控烟责任感,增强了控烟能力。
四、控烟宣传遍及家庭和社区。
在5月31日无烟日,局机关主动和干部家属配合,召开干部家属控烟动员会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有关法规,倡导全体干部家属戒烟、控烟。
总之,经努力,全体机关干部进一步明确了控烟的意义,为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全体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继续作好控烟工作,努力创建文明的机关大院。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