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工厂设计1要点[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纤维工厂设计1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纤维工厂设计1要点》。

第一篇:化学纤维工厂设计1要点

情境一:丙纶长丝工厂设计

一、综述:

在本项目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老师制订的项目参考资料,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纤维品种及分类,化学纤维的分类及制造;化纤厂的设计特点,化纤厂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化学纤维工厂设计的特点、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以及国内国际化学纤维工厂设计的状况及相应的行业企业标准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校内丙纶长丝加工厂及周围环境进行现场勘查和资料收集,学习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书的制定,工艺确定,设备选型,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并经过小组讨论提交设计方案。

二、应掌握的技能:

1.学会用网络资源、已有资料等途径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标准; 2.学会现场测量、勘查;能选择合适的建厂地点;

3.能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丙纶长丝加工厂的设计;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进行特殊设备的设计;

4.能绘制较为规范的平面布置图;能制作出规范的设计说明书

三、思考题:

1.什么是工厂设计,什么是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

2.列出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3.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4.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的设计阶段有哪几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工艺人员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5.如何进行厂址选择?

6.怎样进行工艺设计?如何确定工艺路线? 7.如何进行总平面设计? 8.设备选型及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项目一说课(基本项目)

(一)化学纤维工业的作用

化学纤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乎,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涝要以及发展文化和科学技术都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化纤工业是在解放历兴建起来的。三十亲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贯彻自力更生与引进外国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化纤工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化学纤维的生要品种已基本齐全,且具相当规模。1982年化纤总产量已超过50万吨。中小型化纤企业遍及全国。同时在部分省、市建立了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石油化纤联合企业。但是,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规格品种,我国的化纤工业都还有很大差距,也还不能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娶求。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我国的化纤工业,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化纤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涉及到规划和设计问题。因此,作好化纤厂设计工作,对于化纤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关系。

工厂设计是基本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工作是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有关方针、政策指引下,运用多种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这是一门政治、经济、技术密切相关的应用科学,是在同一目标下,进行的集体性的劳动与创作。化纤厂的设计工作,一般会涉及到化纤工程学、化学工程学、纺织工程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控制工程学、地质工程学以及工程画、机械制图等专业。在设计工作中直接为化纤工艺服务的有:建筑、结构、采暖通风、上下水、电气、自控、机械、锅炉、冷陈、概算、电算等部门。将这么多的专业,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各种专业的设计人员组合在一起,协调工作,最后以图纸和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设计程序。

(二)关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以往的化纤建设项目,大体要经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验收投产等阶段。可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资金额的增加,最终产品的多样化,生产技术的复杂化以及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技术可有多种选择等情况的出现,建设项目投资前的研究工作即可行性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一个建设项目在末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之前,先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和论证拟建项目能否行通,有无成功的把握,供投资时决策。显然,可行性研究是编制和审查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取过去基本建设的经验教训,合理使用资金,避免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凡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项日,必须以经过审议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建设项目的任务书;报请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需 2 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近几年新建的化纤项目,在决定建设之前均经过了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化纤工业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划分和内容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分为一段或两段进行。一般建设项目只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可,而重大项目则要按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两段进行。化纤项目一般只需进行可行性研究。其深度和广度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应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总论,说明该化纤项目建设的背景(或项目要点),建设此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2.市场需求和拟建项目的规模:说明拟建项目中产品的国内外现有生产能力;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和预测,进行价格与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合理建设规模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老企业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原材料及公用设施情况:说明化纤生产中所用原料、辅助材料、化学药品、燃料的种类、数量、主要技术规格、供应来源以及水、电、汽等公用工程的数量、规格、来源和供应方式。

4.厂址方案和建厂条件:说明拟建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和能源供应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厂址方案的比较与选则意见。

5.设计方案:包括全厂总体布置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全厂土建结构形式和工程量估算及其他公用设施的考虑等。

6.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包括环境现状描述,三废治理和回收;对环境影响的预评价等内容。

7.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全厂人员情况。

8.拟建项目的实施计划:包括勘察设计;设备订货与制造;工程施工和安装;调试和投产时间;拟建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包括各单项工程及外部协作配套工程的资金估算和建设资金总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来源、筹措方式、数额和利率估计等内容。

10.产品成本估算:包括原材料消耗定额、价格、各种费用的定额标准;折旧、税金、利息及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估算。

11.经济效果评价:包括财务评价(主理是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资金回收期)、敏感性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和评价结论。

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应按要求对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报告。承担单位对原始数据、工艺方法、计算方法、经济分析和对项目的结论负有责任。

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须经国务院有关部委或省、市、自治区进行资格审定。目化纤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刚刚开始,一般由经资格审定合格的设计院承担。

(三)设计依据和设计程序(设计内容)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工作的依据是设计任务书(或称计划任务书)。这是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发给设计单位和组织设计人员研究讨论设计任务的指令性文件。其作用是为拟建项目的设计工作提出有关设计的原则、要求和指示。有关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得越明确,越具体。越便于设计工作的开展。

设计任务书应由筹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编制和下达委托。当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时,也常吸收设计单位参加或委托设计单位进行编制。

化纤厂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上级领导机关确定拟建项目的文件或指示)。2.建设规模和产品规格(产品、副产品名称、规格及年产量)。3.厂址和占地面积。4.工厂组成和生产方法。

5.原材料技术规格,燃料种类及其供应情况。6.水、电、汽等动力的主要规格及来源。

7.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主要指交通运输、机修等)。8.设计分工和进度要求。9.施工单位和建厂期限。10.投资估算。

设计任务书一般均应有上述诸项的附件,有时还需要附有说明书,以论证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设计的类型和阶段划分

化学纤维工厂设计同其他行业基建设计一样,也有三种设计类型:新建工厂设计、原有工厂的改建或扩建设计以及车间、厂房的局部修建设计。其中以新建工厂的设计牵涉面最广,设计工作量最大,也最有代表性,故作为本书的编写范围。

根据工厂设计的客观规律,在设计工作方法上,一般采用由浅入深,由原则到具体,分阶段进行的办法,即先确定主要的设计原则,再进一步考虑技术上的细节。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阶段。设计阶段的划分,一般按工程的大小,技术的复杂程度,设计水平高低等因素而定。大、中型工程项目,一艇采用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根据需要,经主 4 管部门指定,可以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项目,在设计人员工作经验丰富的前提下,也可采用一段设计。目前,化学纤维工厂设计均采用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的要求是着重解决设计中各个专业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经济问题。具体包括设计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条件和原则;厂址概况、车间组成和设计分工;生严能力、产品方案及发展远景;设备特征及数量;原材料及水、电、汽等公用工程用量、规格及来源;工厂总平面图的布置及原则、厂内外运输方案;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福利设施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设计原则;厂区供排水、“三废”治理、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及方案;供电、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采暖通风设计原则;劳动组织和定员;综合概算基建投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上述内容要通过文字说明(总论说明书及各专业的说明书)和相应的图(如总平面布置图、有关专业的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设备布置图等)、表(设备表、定员表、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量汇总表及总概算表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初步设计的作用是供筹建单位的主管部门进行设计审查之用。在初步设计审查通过之后,设计中已经确定并审定的原则,便成为下一阶段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在已经审批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把已经批准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这是工厂设计的最后阶段。这一设计阶段的成品是工艺设备布置及安装图,管道设计图,建筑、结构等有关专业的施工图,供电、供水等各有关专业的设备、管线施工、安装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以及工程预算书等。施工图设计的成品是施工、安装部门进行施工和安装的唯一依据。相关知识回顾

化学纤维的分类及制造

一、化学纤维的品种和分类

化学纤维品种繁多,在生产上受到重视的就有二、三十种。其中以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的技术成熟,产量大,应用广,是化学纤维的六大品种。根据化学纤维生产所用原料性状和加工方法,人们曾进行过种种分类,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把化学纤维分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二、化学纤维的制造

化学纤维品种繁多,生产过程也较为复杂。但是,若以制造过程的功能来分,绝大部分的化纤生产过程都要包括纺丝液制备、纺丝成形和后处理三大部分。

1.纺丝液制备:化学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是由成纤高聚物经一系列化学、物理变化而制成。首先把原料化合物设法制成流态状物质(液体、熔体),而且这种流态物质必须符合下—步纺丝工序的要求。这样的过程一般称为原液制备或纺丝液制备。对于黏胶、铜氮纤维等再生纤维索纤维,首先要使棉短绒或木材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化学和机械加工,使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符 5 合纤维生产的要求,然后经一系列加工过程制成纺丝液。对于合成纤维,先要将有关单体(如己内6胺、对苯二甲酸或其二甲酯、丙烯腈、丙烯等)通过聚合而制成具有一定官能团、一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线型高聚物,进而利用溶解或熔融的方法,制成符合成纤要求的纺丝液成纺丝熔体。

2.纤维的纺丝成形:将成纤高聚物的溶被、熔体或乳液.经喷丝孔在凝固浴或空气中凝固、冷却而成纤的过程称为纤维的纺丝成形。目前,化学纤维生产所采用的纺丝成形方法及举例见表1—1。在化学纤维纺丝成形过程中,受温度、压力、介质性质及操作环境等影响很大,在进行工厂设计时,必须予以注意。

3.后处理: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纤维,无论是湿法纺丝制得的,还是熔融纺丝、:干法纺处制得的丝或丝束,其物理机械性能部比较差,有的纤维上还附有少量药剂和杂质,实际上还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后处理,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纤维。不同化纤品种的后处理内容不尽相同。短纤维生产一般包括集束、洗涤(精练)、拉伸、干燥、热定型、上油、切断等工序。生产长丝和帘子线时,除需拉伸、热定型外,还需进行加捻、络丝等纺织加工过程。生产变形纱需增加变形加工过程。

(四)化纤厂的设计特点和主要内容

化学纤维生产兼有化工品生产和纺织品生产的特征。因此,化纤厂在设计上也兼有化工厂和纺织厂的特点。化纤厂的设计,必须充分反映出化工、纺织两种类型企业的特征。与化工厂相类似的地方有下列各点:

1.和化工企业一样,化纤生产中使用大量化工原料和化学药剂。化学纤维中的合成纤维,其原料本身就是化工产品。另外,化纤生产中还而一定量的溶剂、助剂、油剂等,绝大部分也是化工原材料。采用硫氰酸钠(Na5cX)法生产肪纶,所用化工原料多达二十余种。据粗略估算,目前我国涤纶、锦纶、脂纶、维纶、丙纶五种合纤生产中,平均每吨纤维用化工原材料2.35吨,所用配套原材料共达205种。日本1965年苛性钠耗量的24.7%用于化纤生产。化纤生产过程中还副产相当数量的化工产品,如聚酯生产中副产乙二醇,有的副产甲醇;粘胶纤维生产中副产芒硝等。因此,化纤厂设计时必须考虑化工料和化学药品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2.化纤厂的某些车间,如粘胶纤维厂的二硫化碳(c s 2)生产车间,涤纶、锦纶、腈纶等聚合部分完全是化工生产性质,历以有不少国家把包括聚合在内的车闹就称化学车间。有些工段,如粘胶纤维和维尼纶生产中凝固浴的精制和调配,涤纶生产中缩聚部分甲醇、乙二醇的回收、聚酯切片的干燥;腈纶生产中溶剂的回收、浴液的精制和单体回收等,则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蒸发、精馏、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

由于上述两种情况,化纤厂的不少车间和工段与化工厂一样,属于易燃、易爆、腐蚀性大的部门。因此,化纤厂设计中有关防火、防爆、防腐蚀等问题,应按化工型企业考虑。在厂房形式上,工厂外观上也具有化工型企业的特征。如适应垂直流程的多层厂房,地基防腐蚀处理,庞大的污水处理场和高大的排烟排毒塔设施等。

3.同化工生产一样,化纤生产中用水量也较大,而且对水质要求高。这是在建厂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4.原材料费用大,能量消耗多。化纤生产与化工生产一样,原材料和动力费用在总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日本在六十年代中期,化工、化纤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中,原料和动力费用要占70%以上。这个时期我国粘胶纤维生产成本组成大致如表1—3:目前,我国合成纤维生产中,原材科和动力费用约占总生产成本的70一90%。国外1977年在涤纶、锦纶、腈纶的总成本中,原材料和动力费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69%和63%。

化学纤维工业是消耗能量多的工业,以生产1吨纤维耗电量为例,涤纶短纤维为200一800度,涤纶长丝为2000—4000度,腈纶为650一1300度。随着世界能源价格上涨,尽管化纤生产中节能取得很大成绩,但能源在化纤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然不断增加。以日本为例,1975年随田费约占化纤生产成本的10.1%。五年之后,此比例数已提高到14.8%。这足以说明,原材料及能源对于发展化学纤维的重要性。在进行化纤厂设计时,选择原材料和公用工程单耗低的生产技术,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化纤工业同石油化工行业一样,技术发展极快,技术老化现象明显。如涤纶抽丝的主要设备大约每五、六年就要更新一次。拉伸、后处理部分每二、三年就有新设备出现。我国1964年开始制造用于涤纶、锦纶生产的纺丝机,最初的型号为VD402,以后又陆续研制出VD403、VD40

4、VD405、VD406等型号的设备,平均每隔三、四年就研制出新的设备。再以弹力加工设备为例.七十年代初,法国A R CT公司变形纱设备的加工速度仅为140m/min,而1975年己达400m/min,1978年达到700m/min,最近的新设备其加工速度已达1000m/min。

国内外化纤技术发展的特点都充分说明,化纤厂的设计和建设应特别强调时间概念。尽力缩短建设时间,尽快发挥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效果。

化纤厂的许多地方和纺织行业也很相近:

1.化学纤维生产中的不少工序和纺织厂一样,要求有较高的清洁度和稳定的温湿度操作环境。为达到上述条件,对厂房形式和空调有特殊要求,国外化纤厂的不少工序的厂房为封闭式的,配备较大的空调设施。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在化纤生产过程中同样极为重要。

2.化纤生产中的长丝后加工和牵切纺、毛条等生产过程与纺织厂的纺纱工程类似。从建厂条件看,要求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地形,这是在选择厂址时需注意的。

3.化纤厂的后加工部分,特别是长丝,间歇操作较多,操作人员多,车间内部运输量大,各种运输车辆也较多,在工厂设计时,要从生产管理、生活设施以及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这一特征。

出于化纤厂既有化工厂特点,又有纺织厂的特点,在从事化纤厂设计时,必须兼顾化工和纺织两个行业的特点,以保证化纤厂安全、正常生产。

化学纤维工厂设计的内容是比较广的。按功能作用可分为总图设计、生产主车间(主厂房)设计、辅助生产车间、生活福利设施、安全和三废治理等设计,各项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总图设计:确定各车间相互关系,厂区综合管线以及厂区道路,防洪排涝措施等整个建设范围内地面上的布置原则等。上述设计内容以总平面图的形式体现出来。

2。生产主车间(主厂房)设计:化纤厂的主厂房设计是指纺丝液制备、纺丝及拉伸后处理工序的设计,湿法纺丝还应包括纺丝浴液的治化和调配工序的设计。

3.辐助生产部门设计:指为工艺生产服务的各辅助生产部门的设计,如冷冻站、废电站、锅炉房、供排水设施、中心试验室、空调室、成品及原材料库以及机修、电修、仪表检修间等设计。

4.生活福利设施的设计:通常包括厂部办公楼、食堂、车库、传达室、医务室、托儿所、哺乳室等。若工厂规模小,而且又位于居民区或者附近有可以协作的厂矿时,拟建工厂的生活福利设施,可视具体情况从简考虑;最好由工厂所在地区的行政部门统筹设置生活福利设施,以实现社会化。5.安全和三废治理问题的考虑;包括消防系统、污水处理及排气塔等。

从专业角度划分,化纤厂设计可分为总图设计、化纤工艺设计和包括土建、电气、暖通、水道等在内的公用工程设计。本书以化纤工艺设计为主要内容,同时介绍为工艺生产服务的公用工程各专业的设计。从设计任务性质来划分,又可分为任务设计、通用设计或标准设计。本书所编写的对象为任务设计。

总之,化纤厂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牵涉面很广。有关化纤厂设计各部分、各阶段的设计细则,将按章节分别叙述。由于化纤品种繁多,各种不同品种的化纤厂在设计时,除共性外,还各有特点和具体要求,本书不可能对各个品种不同的化纤厂的设计都逐一进行介绍,而只是围绕化纤厂设计中的有关共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叙述,并对几个主要化纤品种作重点说明。

项目二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和工业布局的要求,选择确定工厂的建设位置。

一个工厂的厂址选择是否合理,将对建厂速度、建设投资、产品成本、生产发展以及工农关系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厂址选择是工业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一)基本原则

1.根据国家城市或区域规划要求,坚持工业布点要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既要避免工业高度集中,又要考虑与邻近企业的协作关系。

2.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

3.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建厂基本条件(如原料、水源、投资、地质、交通运输、动力供应等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应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

4.注意厂址的防洪排涝,保证不被洪水淹没。

5.注意环境保护,工厂与居住区要满足卫生防护标准,重视对三废处理场地的合理选择,尽量减少对生态、自然风景的破坏和影响。

化纤厂的厂址选择应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要结合化纤生产的特点,切实做好。

(二)工作程序

一、选厂前的准备

1.组织准备:一般由部或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组织建设、设计(包括工艺、总图、给排水、电力、土建、概算等专业)、勘测(包括工程地质、水文 地质、测量等专业)等有关单位的人员组成选厂工作组。

2.技术准备:

(1)深入了解计划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编制工艺布置方案,确定工厂组成(主要 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初步确定厂区外形和占地估算面积。

(2)收集同类型化纤厂的有关参考资料,根据计划任务书要求,对下列各项指标进 行估算:

①全厂职工总人数。

②全厂设备总重量及主要生产设备台数。

⑤全厂建筑面积(分列生产区、仓库区、厂前区、生活区的建筑面积),主要建筑 物的名称及主要厂房(如纺丝车间)的尺寸。

①厂址总用地面积,并分列生产区、生活区及厂外工程的片地面积。

⑤原材料及成品运输量(包括运入及运出量)及运输方式。⑥用电量。

⑦用水量及对水质的要求。

⑧有害或无害污水排出量,三废处理量。⑨燃料(煤、油)及蒸汽用量。⑩总投资估算数。

⑾施工期间主要建筑材料(包括地方建筑材料)的运输量。施工用电、用水量及劳 动力的需要数量。

(3)拟定搜集资料提纲(评见第四节),向规划、测绘、地质等有关部门了解选厂 地区的工业布局等情况,搜集部分资料,并先在地形图(1:50000—1:100000)上试行 选点,经过比较后确定现场踏勘方案。

二、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厂址选择的主要技术条件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技术资料,具体落实厂址条件。

在踏勘中应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并邀请当地有关领导和熟悉情况的人员参加,必要时还应邀请地方铁路、公路和航运部门参加。另外要依靠当地工农群众,他们最熟 悉情况,能提供我们在文献上找不到的宝贵资料。

三、编写选厂报告

根据踏勘所取得的资料,编写选厂报告,送上级机关审批。选厂报告的编写内容包 括:

1.概述:扼要叙述选厂依据、主要原则、选厂工作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对可供比较选择的 几个厂址方案进行简单叙述,推荐其中一个作为该厂厂址。

2.主要选厂指标:说明化纤厂的性质、生产特点及要求,并列出下列主要选厂指标:(1)全厂占地面积(公顷),其中,厂区占地、生活区占地。(2)全厂建筑面积(㎡)其中:厂区建筑面积、生活区建筑面积。(3)全厂职工总人数(人)。

(4)用电量(kw),全厂设备安装总容量及需要容量。(5)用水量(t/天)。

10(6)用汽量(t/时)。(7)耗煤量(t/年)。

(8)运输量(t/年),其中:运入、运出。

3.区域位置及厂址概况:说明所选厂址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行政区划,所在县(市)、乡、镇、村和详细地点名称,厂址与周围城镇的距离及市场条件,与附近工矿 企业的协作条件等,并附区域位置图(1:50000一1:100000)。

叙述厂址的地形地貌及可利用场地的面积与形状。根据化纤厂生产特点,说明初步 拟定的)厂区、生活区及三废处理场的规划意见。有条件时应作比例为l:5000一1:2000 的总平面规划示意图。

4.占地及迁民情况:说明厂址占地范围内有多少耕地(水田、旱田)及其单位产 量。有无果木林或其他经济作物。需拆迁民房的间数、户数及人口。估算所需补偿费用。

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介绍厂址所在地区的一般地质情况及工程地质现象

(如溶岩、泥石流、滑坡、湿陷黄土等),初步提供地耐力及岩石强度资料,并提出建 设时应注意的事项。

说明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情况。地下水位深度以及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提供必 要的水质分析资料。

6.地震及洪水情况:说明厂址地区的地震烈度,历年来发生地震的次数及破坏情 况。该地区的洪水历史。根据厂址面积、雨量强度,估算厂址的最大降流量及水位。

7.气象资料:主要说明气温、湿度、降水量,年晴、雨、阴、雾等天数,风速,主 导风向,气压,积雪深度,冻土深度,雷击情况等,并注明资料来源。

8.交通运输:说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条件及规划发展情况。根据 工厂生产规模,提出初步的公路、铁路、水运码头的修建和利用方案及其工程量估算。

9.给水排水:根据水文地质等条件,提出取水方案及工程量。筒述工厂的排水方 式,污水处理与排放意见。

10.供电及通讯:电力资源及发展情况.简述供电方案及可靠性,施工用电的解决文 式,与地方有关供电部门对工厂供电所达成的初步协议(书面协议书作为选厂报告的附 件)。简单叙述通讯设施及系统方案,提出供电通讯工程量。

11.原料、燃料、材料的供应及地方施工力量状况:简述工厂生产及建设所需的原 料、材料、燃料等的可能供应情况,运输里程,运输价格,装卸费用等。介绍当地施工

力量状况,技术力量,施工水平及施工机具配备情况。

12.社会经济状况:简述厂址附近的乡、镇、村的人口及劳动力,经济收入水平,文教卫生情况。当地有无与建厂有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有无地方病及防治情况 等。

13.方案比较:对可供选择的厂址方案列表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见表21)。

14.厂址鉴定:通过方案比较,作出鉴定性汇总意见,推荐其中一个,并说明推荐 方案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建厂后对自然风景、社会环境、交通、公用设施等的影响和 发展,供上级批推机关审批。

15.附件:

(1)厂址区域位置图(1;50000一1:100000)

(2)总平面规划示意图(1:2000一1:5000)

(3)当地领导部门对同意在该地建厂的文件或会议纪要等。

(4)有关单位的同意文件、证明材料或协议文件(铁路接轨、电力供应、通讯、供水、污水排放等协议书)。

(三)主要技术条件

一、区域位置

1.要尽量接近原料、燃科产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

2.要远离重要铁路枢纽站、大型桥梁、大型贮油库、重要军事工程、飞机场等战略目标。

3.要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和城市其他工程管道。

4.不宜位于附近城镇及居住区的上风向。

5.在沿江河、海岸建设化纤厂时,应位于临江河城镇、港区、水源地等重要建(构)筑物的下游。

二、厂址面积

1.要满足生产区、生活区、三废处理场以及其他设施足够的用地要求和良好的卫生条 件,并考虑有适当的发展用地。

2.厂区占地面积根据化纤厂规模和所包含的项目内容而不同,但一般可按主要生产 装置占地的四倍到五倍进行估算。生活区占地一般按每人(居住区人口)约25㎡估算。

三、地形

1.自然地面坡度一般以4—5‰为宜,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建厂时可选用山坡地。

2.要便于排除雨水,不受洪水淹没。3.尽量减少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

四、交通运输

1.根据化纤厂性质及货运量大小、以及当地的交通运输情况,确定工厂采用的运输 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或水运)。

2.运输线路的设计必须短捷、方便、经济合理。

五、给水排水

1.靠近水源地,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对水质、水温的要求。2.污水的排放量便于排入附近江河或城市下水系统。

六、动力供应

1.应靠近热电供应地点,供电、供汽应有可靠的来源。

2.自设锅炉房或热电站时,应考虑燃料的供应地点和储煤、储灰场地。

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不宜在溶岩、断层、滑坡、泥石流、土崩、八级以上地震区和矿藏等地区选厂。

2.尽量避免因工程地质问题而使工程基础复杂化。

3.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深度,地下水最好无侵蚀性。

4.厂址不应受到洪水威胁和海潮影响,一般应高出计算洪水位0.5m以上,高出海 水最高潮位1m以上。洪水频率一般采用50年一100年。

5.不应在水库下游和防洪堤附近选厂。

八、气象

1.要考虑高温、高湿、云雾、风砂、落雷、滚雷区等对化纤生产的不良影响。2.要考虑冰冻线对建(构)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敷设的影响。

九、协作条件

了解在产品、原料、材料、给水、排水、动力、交通运输、居住区建设和福利设施 等方面与邻近企业协作的可能性。

十、施工条件及其他

1.了解当地及外来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并尽量利用当地建筑材料,以减少运输费用。

2.了解施工期间的水、电、劳动力的供应条件,施工队伍,施工机械设备条件等。

3.在有古代建筑、文物地区或风景保护区选厂,应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13 并应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建厂的文件。

(四)搜集资料提纲及建厂参考指标

一、地形图

1.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1:5000—1:10000)2.厂址地形图(比例1:500或1:1000,1:2000)3.厂外工程(铁路接轨点及厂外铁路线,厂外道路,水源地、输水管线、污水排

放管线,供电外线等)经过地带的地形图,地带宽度为40~100m(比例1:500或1:1000)。

二、气象资料

1.气湿和湿度:

(1)年平均、绝对最高、绝对最低温度。(2)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s)最冷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1)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犯度。(5)最冷连续三天的平均气温。(6)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7)月平均、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8)采限期天数(日平均气温低于±5℃天数)。(9)通航河流封冻和解冻日期。2.降水量:

(1)当地采用的雨量计算公式。

(2)历年和逐月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3)1昼夜、1小时、10分钟最大强度降雨量。(4)一次最大暴雨持续时间及其雨量。(5)年平均积雪日数及最大积雪厚度。3.风:

(1)全年及夏季的风向和频率(附风玫瑰图)。(2)年、月平均及最大风速。4.气压:

(1)年平均、绝对最高、绝对最低气压。

14(2)历年最热三个月平均气压。5.云雾及日照;(1)全年晴天及阴天日数。(2)全年雾天日数。(3)年蒸发量。

三、交通运输 1.铁路:

(1)邻近铁路线、车站(或工业编组站)的等级规模及至厂区的距离。车站线路有 效长度、机务设施、运输组织等情况。接收企业运输后是否将引起车站的改建成扩建。

(2)可能接轨地点的座标和标高。

(3)铁路管理部门对设计铁路的技术条件(允许最小曲线半径、限制坡度和道岔型 号等)的规定及协议文件。

(4)有重型或大型超限设备通过铁路运输时,应了解所经道的桥梁等级和隧道大小。

2.公路:

(1)企业公路运输所经公路的等级、路面宽度、路面结构、最大坡度、桥涵等级、孔径,冬季和雨季通车情况,公路的发展及改建计划。

(2)当地公路路面的习惯做法及施工机具。(3)当地公路运输能力及运价。3.水运:

(1)通航河流的通航里程、航运条件、航运价格、通航时间及航运发展计划。(2)通航的最大船只吨位及吃水深度。

(3)利用现有码头的可能性或建设专用码头的地点和条件。

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年代。

2.岩层的稳定性,有无滑坡、崩裂、陷落、溶岩、断层、暗河等现象。3.地下水最高水位,有无侵蚀性。4.土壤的物理性能分析及允许耐压力。

5.厂址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100年最高洪水位及50年最高洪水位。

五、给水排水

1.地表水的最大、最小流量,最高、最低和经常水位,水质分析资料,全年水温状况。

2.河岸、河床的变迁情况(冲刷、崩塌、冲积等)及河床特征(泥底、砂底或石底)。

3.河床深度及其断面,水流速度及方向。

4.河流上下游环境卫生情况,在上下游10一15公里以内企业及村镇的分布情况,有无污水排入,河水污染情况,下游有无取水构筑物等。

5.地下水(包括深井水、泉水)的涌水流量,水位变化情况,蓄水层特征及水量,水质分析资料及水温状况。

6.由城市上水管道上水时,还应搜集以下资料:

(1)城市管网布置及供水可靠性。

(2)连接点的管径、座标、标高及保证压力。

(3)水质分析资料及水温状况。

(4)供水制度及水价。

7.被排入污水水体的容水能力,污水排入的可能性。

8.取得卫生检查机关对污水排入地点和处理程度的意见。

9.当地利用污水农业灌溉和其他用途的情况。

1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时,还应搜集以下资料;

(1)取得下水道连接点及连接条件等协议书。

(2)连接点的管径、管材、座标及管底标高。

(3)干管的充满度及其坡度,下水道及连接井的纵剖面图。

六、动力供应

1.供电电源的位置及其与工厂的距离,允许供电容量(工作电源及备用电源),供 电电压及电源回路数(专用或共用),电路敷设方式(架空或埋地)及其长度.

2.电网的周波及电压波动范围。

3.最低功率因数要求,允许继电器最大动作时间(总开关跳闸时间).

4.计费方式和电价,取得供电部门的协议书。

5.可能供给的热源及其热媒参数,热量,接管点座标、标高及至工厂的距离,热力 供应价格。

6.对煤气、压缩空气、氧气、氮气等可能供应情况。

7.如自设热力站时,需了解燃料(煤、油)供应情况,质量分折及运价.

七、电讯

1.厂址附近已有电话、电报、转播站,各种信号设备的情况和利用已有设备的可 能性。线路敷设方式(架空或埋地)。

2.电话系统的型式,取得电话部门的协议书。

八、邻近地区情况

1.当地的卫生条件、福利设备、交通运输等市政建设情况及发展远景。2.当地层民参加工厂建设和生产的可能性。

3.邻近企业的生产规模、性质、发展远景,与本企业在生产等方面协作的可能性。

4.当地农业生产概况,每人平均耕地亩数及亩产量。现有水利条件,灌溉设备,季 节及用水量。利用污水灌溉的可能性。

九、施工条件

1.砖、瓦、砂、石、石灰、水泥制品和其他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情况.有无地方新 材料的生产和推广,建材产地至工厂的距离,运输条件和材料价格。

2.地方施工能力,人员配备,建筑机械数量和最大起重能力,预制构件和预应力 构件等的制作能力。

3.施工运输条件,利用铁路、公路、水运及其他运输工具的条件及运价。

4.劳动力的来温、数量及其生活安排。

5.施工用水用电的供应条件。

十、建厂参考指标

项目三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就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工厂建设规模,按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运 输等要求,结合场地条件,经济合理地确定工厂各建(构)筑物、堆场、运输线路、工程 管网等的平面及竖向关系。在设计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且,进行综合分析,尽量做 到流程合理,布置紧凑,用地节约,投资节省,管理方便。总平面设计中的矛盾方面很 多,实际上整个设计过程就是矛盾不断展开和不断解决的过程。特别对于大中型化纤企 业的总平面设计,更应深入细致,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尽量做到技术经济的合理。

今后,随着化纤生产的大力发展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对生产、安全、卫生等方 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总平面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在大的方面不留隐患,满足生产、17 安全、发展等要求。

(一)总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总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上级审查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厂址报告及建厂计划。其 设计程序,一般先依据工艺流程简图,车间性质,工段划分,管理体制等资料,将全

厂划分成若干生产区,使功能分区明确,运输管理方便,生产协调,互不干扰。然后根据生产使用要求,合理布置各区的建(构)筑物等设施。

要做好总平面设计,应熟悉化纤厂生产工艺流程和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一个化纤厂 的组成按其功能分区主要有: 1.主要生产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化验室、机修、仪修、电修等。

3.动力设施:锅炉房、变电站、空压站、冷冻站、煤气站、空分站等。4.仓贮设施:仓库、贮罐区、露天堆场等。

5.运输设施:铁路、道路、水运码头、机械化运输设施。6.行政福利设施:办公、浴室、食堂、保健站、托儿所等。7.工程技术管线:给排水管线、供电、压缩空气、热力等各种管道。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它要应包括四个方面: 1.厂区总平面布置。2.厂区竖向布置。3.厂区工程管线综合。4.厂区绿化、美化。

(二)厂区总平面布置

一、布置原则

1.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作业线连续、短捷、方便。要使厂内外运输相适应,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义,避免人货流交叉。

2.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有良好的生产联系和工作环境。各种动力设施要 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节约能源。

3.要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尽可能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4.建(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求,满足地上、地下工 程管线的敷设、绿化布置以及施工的要求。

5.要注意厂容,应与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

6.要考虑工厂发展要求,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近期建设要集中,避免 过多过早占用土地。

二、总平面布置的技术要求

总平面布置与工厂的规模、生产发展、管理体制、厂区自然条件、地区协作条件、运输方式、安全、卫生、环保等技术条件与要求有直接关系。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要 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要求

化纤厂的生产从原料进厂,经过生产加工制成纤维等产品出厂的完 整生产工艺流程,是总平面布置中应当重点考虑的主要方面。因此,要充分了解生产工 艺流程,使总平面布置首先满足生产要求。做到流程合理,负荷集中,运输通畅。

流程合理是指正确合理地布置各生产车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工艺流程连续通顺,避 免迂回曲折,使原料及成品的运输线路短捷。

负荷集中是指水、电、汽等公用工程耗量大的车间和单位,尽可能集中布置,形成 负荷中心,同时将动力供应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各种工程管线,节约能源。

流程合理和负荷集中表现在运输方面也必然是短捷通畅的,但在总平面布置中还必 须进一步结合厂区的划分、厂内外运输线的走向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对交通运输进 行合理的组织.避免倒运,减少交叉。而运输线布置的通畅,表现在生产流程线的布置 上也必然是合理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工厂总平面布置实际上是对运输线的布置。

2.安全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满足防火、防爆、卫生、环保等安 全要求。在总平面布置时应采取下列布置手段:

(1)根据化纤厂生产性质及组成部分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将工艺生产车间、仓贮 设施(包括液体贮罐)、生活福利设施等分区集中布置,做到安全合理,降低发生危险 的可能性,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

(2)综合自然条件(如气象、地形等)尽景减小危险冈素的影响范围。例如加热炉、锅炉房、变电站、机修等固定的明火源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因素,应尽量远离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车间和设施,并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对有飞火的烟囱等应布置在侧风向。对仓贮设施中的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和有危险性的库房(油库、电石库、危险品库)等,本身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应力求远离火源和人员经常来往集中的地段,一般应布置在厂区边缘、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及地势较低的地段。对卫生条件要求高、火灾危险性较低的纺丝车间,应布置在其他设施的上风向和地形、地质 19 条件较好的地段。

(3)保持一定的安全防火距离,减轻危害程度。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面积等综合因素。合理保持各建(构)筑物的间距,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卫生、防火规定,以防止事故发生后相互影响,减轻危害。

(4)合理组织人流和货流,在总平面布置时要妥善处理人流和货流二者的关系。既要使货运线路合理,也要考虑人行路线的短捷方便。尽量避免二者交叉,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设计中人流和贷流的方向最好相反,并相互平行布置。将货运出入口与工厂主要出入口分开。货运量大的仓库等设施要靠近运输线路布置。人员较集中的纺丝车间、厂前区等,要尽量靠近生活区和工厂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以使人流线路短捷,疏散时间缩短。

由上述看出,满足安全要求和生产要求,在平面布置中又是两个矛盾的方面。从生产要求方面希望布置上短捷紧凑,而从安全要求方面则又希望布置比较分散,保持一定的间距。在处理这两个关系时,不应单纯强调某一万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只要很好地结合生产特点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对生产车间和其他设施等进行妥善安排,平面布置可以做到既能符合生产要求又能满足安全要求,二者可以获得合理的兼顾。

3.发展要求

在总平面布置时还应考虑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满足工厂的发展要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在上级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中就明确规定的远期发展规模;另一方面是预计工厂投产后由于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产量和品种增加,以及综合利用的提高等而引起的工厂扩建和发展。总平面布置应该对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予以充分估计,合理留有发展用地。但是要使一个工厂发展用地的大小、位置预留得恰当合理,实践证明是不容易的,必须深刻理解发展意图,综合分析发展规模及其可能性,避免盲目留有大量发展用地和早征迟用、多征少用等现象。对近期建设要尽量集中,远期发展要朝向厂区外围,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生产线路,节省投资,又可避免过早占用二期建设用地,以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且只有近期建设集中,才能为远期工程的灵活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对于满足发展要求的布置原则可以归纳为:近期集中,远期外围,自内向外.由近及远。

4.防腐蚀要求

化纤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和使用具有化学腐蚀性的介质(如硫酸、醋酸、盐酸、硝酸、液碱、液氨等),它们散发到大气中或渗透到土壤里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总平面布置时,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结合自然条件等,尽量缩小腐蚀性介质的影响范围.以减少危害。

一般的布置要求为:

(1)要把散发或排除有腐蚀性介质的车间,仓库、罐区、堆场等尽量分别集中,并布置在厂区或 20 街区的下风向和地下水流的下游,其长抽方向尽量与主导风向垂直或成一交角(>45。)。

如果常年主导风向与地下水流向的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应以风向为主,并应对可能遭受侵蚀的地下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基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散发腐蚀性气体、粉尘的车间、仓库等设施与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除满足防火、卫生等规定外,尚应考虑防腐蚀的要求,适当增大间距或增加防护措施。

(3)对贮存腐蚀性液体介质的贮罐区、仓库、装卸站台场地,均应做耐腐蚀地面。并设排除介质的设施,发生事故时不能使其任意流散。

(4)对运输腐蚀性液体、气体的管道应尽量集中布置,架空设置时,应支承在专用的管架上。

(5)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对腐蚀性介质的侵蚀作用有很大影响,气压愈低,湿度愈大,腐蚀愈严重;风速愈大,则会大大减轻腐蚀程度。腐蚀性液体介质渗透在土壤中,会使地下水位及所含腐蚀性介质的浓度不断增高,而且由于地下水的流动而进行扩散,造成对下游建(构)筑物的危害。

因此,在总平面布置中要对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自然条件及地下水位、流向、土壤颗粒成分与渗透性等地质条件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防腐蚀要求。

5.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布置要求

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分布较多,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具体分布区域为:

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在兰州、银川、白银等地。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分布在西安、咸阳、兴平、武功、关中、宝鸡、阎良、太原、大同、保定、石家庄、邯郸、郑州以西、洛阳、包头、呼和浩特、济南、西宁、乌鲁木齐等。

在上述地区建厂时,总平面布置应考虑下述要求:

(1)建(构)筑物应布置在具有排水通畅,地基土的湿陷性均匀湿陷较小的地段。要避开古墓、古井、坑穴、矿井等集中的地段。

(2)布置铁路和道路时,不宜修筑路堑,如地形条件不能避免,则应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水措施。

(3)有漏水可能的水池类构筑物和生产过程湿润,经常用水冲洗地面的厂房等,宜布置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段或根据地形布置在较低标高处。否则应加强该类建(构)筑物的防水措施。水池类构筑物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

三、各类建(构)筑物的布置要求

1.锅炉房的布置要求

大中型化纤厂一般自建锅炉房,以保证生产供热要求。

锅炉房主要以煤或油为燃料,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能源,目前和今后将趋向以烧煤为主,现就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的总平面布置作一介绍。

锅炉房的组成一般包括贮煤场、远煤系统、水处理系统、锅炉房、除渣系统等五个部分。

锅炉房的布置要求:

(1)应尽量靠近用热负荷中心,使管线短捷,减少压力及热量损耗。蒸汽在输运过程中每公里约降低1.5大气压,损耗约10%。热水输送每公里约降温l℃,所以,输送距离最好在1.5公里以内为宜。

(2)应布置在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地点的上风向,并应考虑锅炉房本身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应与清洁度要求高的纺丝车间及生活区保持必要的防护间距,并应在其下风向。

(3)锅炉房的占地面积应同时适应煤场、灰场的需要。煤、灰运输量较大,应靠近运输线,以保证运输方便。煤、灰场应布置在锅炉房的下风向。

煤的用量可根据锅炉房的供热规模估算,其指标为:煤的发热量不低于6000kc a1/k g 时,每吨蒸汽需煤量为0.15一0.13t。

(4)为争取自流回收凝结水,应尽量将锅炉房布置在厂区标高较低处。

(5)煤场的贮量一般按1—3月的用煤量考虑,但主要还应根据煤源的远近和运输条件决定贮存周期。煤场的周围应有消防通道及消防设施。

(6)应留有—定的发展用地。

2.变电站的布置要求

(1)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以缩短线路,节约投资。要考虑变压器的安装运输条件。

(2)变电站的位置应考虑高压进线和低压出线的方便。当进厂电压为35一110kv时,通常设置露天变电装置,构成一个独立区域,并应设置防护围栏。

(3)变电站及露天变电装置应布置在散发烟尘、可燃气体、腐蚀性气体、水雾等建(构)筑物的上风向,并保持一定安全防护距离。

3.污水处理站的布置要求

化纤厂在生产过程中要排出大量的污水,主要包括含油污水、油剂污水、酸碱污水、含腈污水、含甲醛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等。为了不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应建设污水处理站,对所有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能用于农业灌溉或排入自然水体。

污水处理站的布置要求如下;

(1)应布置在厂区和生活区的下风向,保持“—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应在300m以 上。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绿化隔离带等)。

(2)根据地形条件尽量布置在标高较低的地段.使污水尽量自流到污水处理站。

(3)建(构)筑物布置间距要考虑敷设管渠的位置要求。污水排放口应在取水口的下游。

(4)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干化场应设在下风向,并要考虑汽车运输条件。

4.空压站的布置要求

空压站属戊类生产,压缩空气在化纤厂生产中主要用于仪表动力、鼓风、清扫、搅拌等,布置要求如下:

(1)要尽量靠近用气部门。

(2)布置在空气较清洁的地段,位于排放有害气体、灰尘的车间和露天煤场的上风向。空压机工作时振动大,应考虑振动、噪音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3)空压站所用冷却水量较大(每l000m3压缩空气约需6—8t冷却水),应尽量靠近循环冷却水设施,并应在其上风向。规模大的空压站常自设循环水系统,应合理考虑其位置和占地面积。

(4)由于设备运转会散发大量热量,空压站应尽量避免东西向布置。为保证气体压力稳定,贮气罐应布置在站房的北面或东面日晒少的地段,在炎热多雨的地区应设遮棚。

(5)空压站用电量一般较大,应靠近变电所或自设变电所,要考虑电源进线方便。(6)空压站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防护间距。

5.循环水冷却构筑物的布置要求

为了节省投资,达到供水系统经济合理,一水多用的目的,根据化纤厂用水量较大的特点,一般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把温度较高的水通过冷却设施使水温下降后再供生产循环使用,加下图所示。其中降低水温的构筑物称为冷却构筑物。

循环水冷却构筑物主要有冷却喷水池、自然通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冷却塔几种,其布置要求为:

(1)应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并尽量靠近使用车问。

(2)冷却喷水池、开放式冷却塔(自然通风)的长袖应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机械通风冷却塔单列布置时,长袖应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双列布置时,则应平行于主导风向。

(3)应位于主要建(构)筑物的冬季主导风向的下侧,以免产生结冰、潮湿的影响。与建(构)筑物要有一定的距离。

(4)为保证通风条件及足够的管路通道,风简式冷却塔单个布置时,各塔间净距应不小于15—20m开放式和机械通风冷却塔成组布置时,各组长边间的距离至少为15一20m。

(5)冷却构筑物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间距,6.冷冻站的布置要求

为了满足生产及空调等用冷量要求,一般要根据化纤厂生产规模设置一定的制冷设施。冷冻站的制冷剂目前主要采用氨(有毒、有臭味)、氟里昂(无毒、无味)、溴化锂。氨冷冻站布置的主要要求如下。

(1)应尽量靠近用户,当冷冻管线埋地敷设时,一般不宜大于250 m;架空敷设时不宜大于150m(管 23 道每100m升温0.2℃)。

(2)应尽量布置成南北向,特别是低温制冷装置部位更要注意防止西晒。

(3)靠近大中型的氨冷冻站,应设置氨贮库及缓冲贮罐。贮库及贮罐发生事故时有爆炸危险,应远离明火车间及地点。

(4)空气中的氨容量如超过16—25%(体积比)会有爆炸可能,氨气又有毒有臭味,故冷冻站及氨贮库应位于厂区的下风向。

(5)氨冷陈站不应靠近人员集中的建筑和场所,距食堂、托儿所、公共建筑物应不小于100m。距其它建筑物不应小于25m。

(6)冷冻站的标高最好稍低于用户标高,以便考虑冷冻回水自流的可能性。

7.软水站布置要求

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含有多种杂质,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设备材料等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化纤厂生产用水量大,水质要求也较高,对工业用水除通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一般的处理外,对某些生产车间(纺丝车间等)和辅助生产设施(锅炉房等)的用水还需要进行软化处理,降低水的硬度。所以化纤厂一般设有软水站。

软水站的布置应尽量靠近主要负荷车间,应集中布置,使管线短捷,管理方便。

应考虑对药剂、酸碱等原料的运输条件

注意酸碱腐蚀性介质对其他建(构)筑物的影响和风向关系。

应布置在煤堆场及散发粉尘地点的上风向,并保持一定防护距离。

8.维修设施布置要求

维修设施包括机修、电修、仪修等车间。对维修设施的布置要考虑以下几点:

(1)维修设施应尽量布置在一个区域内,以使管理方便。但机修、电修、仪修等按功能还应分小区布置,以减小互相干扰,特别要注意机修锻工间的振动对周围其他建(构)筑物的影响。对规模小的工厂,也可将维修设施设置在联合厂房内。

(2)维修区一般布置在厂区的边缘和侧风向,并应与其他生产区保持一定的间距。

(3)应靠近厂区主要运输线,以保证运输方便。但同时应避免火车、重型汽车等振动对维修设备及精密机床的影响。

(4)一般应留有适当的空地,便于堆放器材。

四、山区建厂的总平面布置

山区的特点是地形地质复杂,地面坡度变化大。在山区建厂时的总平面布置要认真结合这一特点和化纤厂生产本身的特征,做到因地制宜,以达到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要减少土方,节约投资。24 其布置要求如下。

(1)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布置建(构)筑物。在山区地形坡度<3%时为平坡,3—10%为缓坡,10一25%时为中坡,25—50%为陡坡,>50%时为急坡。一般建(构)筑物应布置在平缓坡上,并应使建(构)筑物的长轴方向尽量平行地形等高线布置。在生产和运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缩短建(构)筑物的长度或适当改变其外形,使与自然地形相吻合。例如利用山区的凹形和折线形地段,可将建(构)筑物外形布置成“上”形或形成“八”字形,以充分利用缓坡地形,减少土方。

当场地地形坡度较大,而且较为开阔,应布置成不同宽度的台阶地,使建筑物的外形尺寸尽量与台阶地相适应,并尽量布置在挖方地段,以节约土建投资。

(2)要避免大填大挖,填挖方尽可能就近平衡,建筑物靠近山坡布置时,应注意削坡不宜过大,以防止发生滑坡,坡脚挖方高度一般不大于4m为宜。建(构)筑物的基础距坡脚不应太近,一般以不小于3m为宜。

(3)要尽量合理利用地形高差,为生产创造方便条件。山区地形的自然高差较大,本来对建厂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在平面布置中如能合理利用自然高差,就可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例如;

①利用地形高差,设置高位水池、爬山烟囱、高位卸货台等。可节约动力消耗,方便运输。

⑧利用自然高差,将污水处理场布置在山坡下的低洼处,以利污水自流到处理场。

②利用山体为自然屏障布置危险品库房。

④利用自然高差尽量形成原料、成品等的自流输送。

(4)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山区地质情况复杂,一般山顶坚硬稳定,山脚容易滑动。布置建(构)筑要避开滑坡、断层等地段。对有可能造成危害的工程地质现象,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5)要充分注意防洪排洪问题.摸清山洪暴发的时间,汇水面积,流量大小及流经路线等情况。建(构)筑物要避开山洪的侵袭,或采取切实可靠的防洪排洪措施.以保证生产安全。

实践证明,在山区建厂一般土方量较大。

四川维尼纶厂(山区)总土方用约150万m3。平均每m3占地的土方量约2.5 m3。

辽阳化纤总厂(丘陵地)总土方用约250万m3。平均每m3占地的土方量约1 m3。

仪征化纤总厂(丘陵地)总土方用约900万m3。平均每m3占地的土方量约2 m3。

五、总平面布置的技术经济指标 1.指标内容

(1)厂区占地面积(公顷)。(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公顷)。

25(3)露天仓库、露天堆场占地面积(公顷)(4)铁路占地面积(公顷)。(5)道路占地面积(公顷)。

(6)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占地面积(公顷)。(7)建筑系数(%)。(8)场地利用系数(%)。

(9)土方工程量(填、挖方量)(m3). 2.建筑系数及场地利用系数的计算(1)建筑系数:(2)场地利用系数:

对以上计算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①建(构)筑物占地面积,按建(构)筑物外轮廓线计算。

③露天仓库指无盖的仓库,固定的堆存原料、燃料及成品等的推置场。

③露天堆场指零星物料或废料堆放场地,无固定存放方式但又为生产中所必需者。

④铁路占地面积指铁路总长度乘以铁路路基宽度,以路堤底部和路堑顶部的实际宽度计算。铁路总长度指铁路线路的总延长计算。

⑤道路占地面积,对郊区型道路包括车行道、路肩及排水沟的占地在内。道路总长度按厂区内可通行汽车的车行道中心线计算(包括回车场、车间引道,并应扣除与道路中心重合部分)。

⑥土方工程量指厂区内粗平土方量的挖方和填方数量[包括建(构)筑物基础的置余土]。

根据化纤厂企业的特点和实践经验,化纤厂厂区建筑系数一般应在30一40%,场地利用系数一般达70一80%。具体系数视化纤厂的厂型、规模、项目组成和地形条件而异。

(三)、竖向布置

一、竖向布置的原则和基本任务

竖向布置就是确定建设场地上的高程(标高)关系,合理组织场地排水。

1.布置原则

(1)应满足理(构)筑物之间生产联系对高程的要求,并为厂区内外运输创造良好的条件。

(2)使场地的设计标高尽量与自然地形相适应,力求土石方填挖总量最小,并接近平衡。

(3)使场地有适当的坡度,保证雨水能顺利排除,但又不受雨水的冲刷。

2.基本任务

(1)根据自然条件确定厂区竖向布置的方式。

(2)确定场地平整方案,计算土石方工程量。

(3)确定建(构)筑物、露天仓库、铁路、道路、排水构筑物等的标高。

(4)确定场地排水方式,计算雨水流量和管沟断面。

(5)确定必须建立的人工构筑物(护坡、挡土墙)和排水构筑物(散水坡、排水沟)。

二、竖向布置的要求

1.适兴选择设计标高,尽量少填少挖,使土方量就近平衡。

在山区建厂时土方量较大,如挖方多于填方时,应考虑余方的出路,弃土不要占用农田,并尽量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弃土造田或改土造田,支援农业。

2.确定建筑物标高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当建筑物有铁路专用线引入或在建筑物外设立站台时,建筑物的标高应结合 铁路的技术条件(坡度、标高)确定,以满足生产运输要求。

(2)当有货运车辆出入建筑物时,进入建筑物的引道坡度不宜太大,以不超过所用运输车辆的坡度限制为标准,来适当确定建筑物的标高。

(3)要满足建筑物室内外高差的要求,一般室内标高大于室外,而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并不一致,如要求防潮的建筑物高差就大,所以要根据各类建筑物的生产要求,合理确定其标高。

(4)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考虑适当填方,尽量使建筑物基础以及设备基础等在地下水位以上。

(5)建筑物的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o.5m以上。在山区建厂还皮特别注意山洪的影响。

3.在确定建(构)筑物和场地标高时,应将建(构)筑物基础、设备基础、地下工程管线、管沟等挖方量对标高的影响估算在内.

4.在确定铁路、道路标高以及排水沟的标高时,要注意使厂内外互相衔接,与建(构)筑物要互相协调,满足生产、运输、排水等技术要求。

三、竖向布置的方式和方法

1.布置方式

工厂的竖向布置方式一般采用连续式和重点式两种.

(1)连续式:其特点是将整个厂区进行全部平整。

对建筑密度较大,地下管线复杂,道路布置较密的工厂,一般采用连续式布置方式。根据化纤企业生产特点,地上地下管线繁多.建筑系数较高,所以一般采用这种布置方式。(2)重点式:其特点是仅对布置建(构)筑物的场地、道路、铁路占地进行局部平整。

对建筑密度不大,建筑系数小于15%,运输线及地下管线简单的工厂,一般采用这种方式。在山区建厂,竖向布置应因地制宜,可考虑采用重点式。

连续式的坚向布置,根据场地自然地形情况,又可分为阶梯式布置和平坡式布置。当场地自然地形坡度大于3%,一般应布置成不同标高的台阶,其间采用陡坡连接的方法,即称为阶梯式坚向布置,特别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建厂时,采用这种布置方法较多。

阶梯式竖向布置是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考虑的,所以一般可以减少土方量,但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运输线路及管线的敷设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场地的自然地形比较平坦时,一般把场地设计成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倾斜的平整面,设计坡度及标高没有急剧的变化,即称为平坡式竖向布置。平整面的坡度不宜小于5‰,有利于场地排水,但也不宜大于6%,避免产生雨水对场地的冲刷。

由于自然地形多种多样,采用何种竖向布置方式,应根据化纤厂的规模、组成以及 地形复杂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

2.表示方法

在竖向布置图中,对于场地的设计标高、坡度的表示方法,一般有设计标高法和设计等高线法两种。

(1)设计标高法(箭头法):这种表示方法是用设计标高点表示标高,用箭头表示坡向,此种方法发达简单、省工,为当前普遍采用,但此方法对标高的表示不够准确。

(2)设计等高线法:这种方法是设计标高用设计等高线表示,等高线间距一般为0.1m和0.2m,地形纵坡大时可为0.5 m。这种方法表示清楚准确,但比较繁琐费工,因此一般较少采用,仅在特殊情况下和个别地段(如广场竖向布置或复杂地段等)采用。

四、山区建厂的竖向处理

山区地形复杂,坡度较大,往往给竖向布置带来一定困难,造成土方量大,人工构筑物多,增加建设投资。所以在山区建厂的坚向布置,一定要很好的结合生产运输要求,充分利用地形,采取一定的竖向处理方法,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1.阶梯式布置的竖向处理:阶梯式布置是山区建厂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可以大 大节约土方工程量。

阶梯式布置的每个台阶划分大小及高差,应结合具体自然地形和建筑物的大小等塌综合考虑确定。每个台阶之间的道路连接坡度要符合车辆运输技术要求。

台阶之间一般设斜坡或挡土墙连接。也可与建筑物外墙或排水沟壁一起考虑,合并建设。

2.错层建筑的竖向处理:为了节约土方和占地,可利用地形布置错层建筑。

当生产要求对物 28 料需自流运输时,错层建筑还可节省运输设备,提高运输效率。

错层建筑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大小和地形条件,可设纵向错层和横错层。也可将建筑物的地面和楼层面作成台阶式错层。

3.利用地形高差作站台、栈桥的坚向处理:可根据地形布置卸货高站台和卸货仓库站台等,以更打满足生产运输要求。

4.利用山坡高差设置高位水池,形成重力供水,节省动力。

5.利用自然高差作自流装卸液体原料的坚向处理。座注意槽车和殿储罐的高差应满足装卸工艺的要求。

6.建筑物布置在山坳处,应在斜坡上设置截水沟或截石沟,以保证生产安全。

总之,由于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多变,在山区建厂时,竖向处理所采用的手段和注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应尽量结合自然条件,以节约投资,满足生产及运输等要求。

五、厂区排水

厂区排水是指将厂区内的地面雨水顺利排出厂外,这是厂区坚向布置的一个重要内容。

厂区排水的方式基本有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两种。对于某一化纤厂厂区排水所采用 的方式,应密切结合厂区地形、地质、竖向布置方式和厂外排水条件等情况确定。

1.排水方式的选择

(1)在下述情况下一般采用明沟排水;

①厂区面积较小,地面经整平后,地面坡度与排水沟底纵坡相接近,沟不太深时。

②采取重点式或阶梯式竖向布置方式的场地。

②土质较硬或岩石地区,不宜深挖管线的场地。

④土壤易被冲刷,管道容易被泥砂堵塞时,应采用明沟排水,容易疏通。

⑤采用郊区型道路的厂区,宜采用明沟徘水。

⑥厂区边缘的排水沟或截水沟,应采用明沟。

明沟排水的显著优点是施工容易,投资节省。其缺点是容易淤塞积污,需要定期清除疏通。另外交通跨越地段和厂区主要地段的明沟应加设盖板。

(2)在下述情况下一般应采用暗管排水:

①厂区面积大且较平坦,当采用明沟排水会出现沟底过深时。

②厂房采用内排水系统时。

③采用城市型道路的路面雨水并排水时。

④厂区出水口位置较低,能满足暗管排水坡度要求时。

暗管排水的优点是场地整洁,便于管理,方便交通。缺点是施工复杂,造价较高。

此外.厂区的排水方式还往往与厂区的防、排洪设施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山区建厂时,因受地形的限制,排洪沟也会从厂区内穿过,这时厂内的排水方式最好与排洪沟协调一致,可以一沟两用。

2.计算雨水流量和管渠断面

排水明沟及暗管的断面大小,应根据雨水的流量大小计算确定。

(1)计算雨水的流量:明沟和管道的设计流量,一般采用下式计算:

Q=Ψ·q·F(i/s)式中;Ψ——经流系数,q——设计暴雨强度(1/s.公顷)(根据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强度公式,其重现期为P,厂区一般采用P=1—2年,生活区一般采用P=0.5—1年),F——汇水面积(公顷)。

(2)管、沟断面的确定:经过计算求出设计流量后,可根据流量大小和管、沟的设计坡度查表(给排水设计手册水力计算表)即可求得管、沟的断面尺寸。

①道路边沟超高应不小于0.03m。各种明沟超高不宜小于0.2m。

⑧最小允许流速,管道(重力流条件下)一般不小于0.75m/s。道路边沟和各种明沟一般不小于0.4m/s。

②厂区内雨水管径最小为200mm,最小坡度为0.004。

④无铺砌的梯形明沟,⑤梯形明沟的最小底宽为0.3m。、六、土方计算

1.一般要求

(1)工厂的竖向布置应在满足生产、运输要求的基础上,力求节约土方工程量,做到挖填平衡又要土方总量最小,以缩短工期,减少投资。在山区建厂还要考虑尽量少挖石方。

(2)在考虑全厂土方平衡时,应将基础、地坑、地沟、地下工程管线等工程挖土和填方时的松土系数估算在内。

(3)需弃土的运程应力求合理短捷,运土方向不宜上坡。

(4)土方平衡计算时,应先进行土方试算或估算。根据初步确定的设计标高,试算后如不接近填、挖平衡,相差太大,再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重新试算,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特别对于大中型 30 化纤厂或地形复杂的场地,往往要反复调整多次,才能达到填挖平衡和土方量最小的要求。

2.土方计算方法

土方的计算方法较多,目前仍以方格网法应用最为普遍,多用于连续式的竖向布置场地。当场地纵横向坡度变化均匀或较有规律时,土方计算可采用横断面法。阶梯式竖向布置时,各台阶可分别采用方格网法,而台阶间的斜坡可采用横断面法。在做方案比较和调整土方平衡时,为了快速估算土方量,可采用方格网近似计算法。另外还有图表计算法等。近年来,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土方也已有多种方法和程序,大大加快和简化了土方计算工作。

现仅将方格网法、横断面法和方格网近似法简单介绍如下。

(1)方格网法:全厂要采用统一方格网尺寸进行计算,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可采用10 m×30m、20m×20m、30m×30m、40m×40 m方格网尺寸,一般多采用20m×20m、40 m×40m两种,最大也可采用50m×50m方格网,主要根据计算精度要求和计算方便而选定。

在计算中由于填挖零点线的存在,使方格闻图形出现了正方形、梯形、五角形、三角形五种基本因式。

方格网法计算的步骤可用下例说明。采用20 m x 20m方格网,在各个

方格网角处右上方注设计标高,右下方注原自然地面标高(—般是根据地形图用插入法求得,也可在方格网布好后现场实测得出),左上方注施工高度,填方时前面加“﹢”号,挖方时前面加“—”号。左下方可注角点的编号。图中粗点划线位置表示填挖方零点线位置,系用零点线计算公式求出各有关边线的零点位置后连接而成。每个方格的土方量可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将求得的填挖方数量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格内,按行列相加法,可算出总填方量(﹢386.02m3)和总挖方量(—337.74m3)。

在土方的计算实践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程序和提高工作效率,各设计单位根据方格网计算的原理编制了不同的土方量计算表,用查表的方法代替了繁琐的公式计算。另外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土方量计算也开始采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纺织部设计院已于1980年根据方格网计算公式编制了“(TQ—16机ALGOL语言)土方工程量计算程序”,并在设计工作中推广应用,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但仍待进一束研究提高。(2)横断面法:

横断面的布置可做全厂横断面,也可按方便和准确程度的要求灵活布置。断面间距主要视厂区地形和竖向布置情况而定。对比较平坦的地方,间距可为40一100m,而丘陵山区比较复杂的地形,可为20m。

这种方法与方格网法相比,其推确度较低,是一种比较近似的计算方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根据厂区地形特点,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若干横断面I—I“,II—II“,I I I—

I II’,……。其原则应垂直于等高线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长边,断面间距可不相等,见

②绘制每个横断面的自然地面轮廓线和设计地面轮廓线。

③计算每个断面的填方、挖方的断面面积,然后根据计算公式算出土方量。

(3)方格网近似计算法:这种方法是由方格网法简化而来的,其计算工作量可大大减少,但精确程度降低,仅能计算出土方总量,不能算出每个方格网的土方量,适于土方估算和总平面方案比较时使用。

方格网近似计算法与方格网法一样,先要画好方格网,并算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为了简化计算,境挖方分界线(零点线)均划在角点处,算出各角点施工高度在方格网中重复计算使用次数。3.土方工程参考指标(1)厂区土方量估算参考数据

(2)松土系数

(3)弃土层厚度:土方施工过程中通有耕土层时,一般应除去含存易腐烂的植物根茎的上部土壤(弃土层)。其厚度一般为,粘土、重粘土:0.10—0.20m

砂土、亚砂土:0.10一0.15 m 亚粘土:不小于0.10 m

(四)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是指对各种工程技术管线的汇总综合,将各种管线的名称、标志、图例、位置等布置情况绘制在管线综合图上,一个工厂的工程技术管线的种类和数量,是由工厂的生产性质和规模大小决定的。化纤厂的原料、化工料、半成品、成品多采用管道输送。主要的工程技术管线包括: 1.上下水管道。2.电力电缆、架空电线。3.热力管线。4.压缩空气管线。5.化工料管线。

6.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线,如原液、切片风送管道等。

7.燃料管线。

8.氮、氧气管线、乙炔管线。9.弱电电缆。10.其他管线。

化纤厂的工程技术管线较多,管线综合应全面了解各种管线的特点和要求,选挥适当的敷设方式。管线布置与总平面设计密切相关,应尽量使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和竖向布置上互相协调紧凑,既要节约用地、又要考虑施工、检修及安全生产的要求。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使各种管线的敷设对全局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经济合理。

一、管线布置的要求

1.管线布置应满足生产使用的要求,力求短捷,方便施工和维修。

2.管线宜直线敷设,并与道路、建筑物的轴线以及相邻管线平行。干管应布置在漳靠近主要用户及支管较多的一边。

3.尽量减少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铁路、道路的交叉,当交叉时,一般宜成直角交叉。

4.管线敷设应避开露天堆场及建(构〕筑物的护建用地。

5.除雨水、下水管外,其他管线一般不宜布置在道路下面。

6.易燃、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管线,不得穿过可燃材料舶结构物和可骸、易燃材料的堆场。

7.地下管线应满足一定的埋深要求,一般不宜重叠敷设。

8.地上管线应尽量集中共架(或共杆)布置,并不应妨碍运输及行人通行,不影响建筑物采光,不影响厂容整齐美观。管绒跨越道路、铁路时,应满足公路、铁路运输和消防的净空要求。

9.在山区建厂,管线沿山坡布置时,应注意边坡的稳定,防止被山洪冲刷。

二、管线的敷设方式

1.地下直埋

这种方式施工简便,投资较省,是通常采用的一种。但管线较多时,占地较宽,往往成为决定道路两侧建筑物之间间距的重要因素。此种方式的管线埋在地下,检修时很不方便。

地下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空地下,检修较少的管线(如上下水管道)也可布置在道路下面,但应偏在一边,以便检修时仍可通车。

地下管线的埋深与防冻、防压有关,所以北方耍比南方埋深大。为了不使管线受外部压力的影响,还应通过计算决定埋置深度。当管线局部受到重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压林坏。此外,管线的埋置深度还与地形坡度、地质情况、管线坡度和交叉等有关。

多种管线埋在地下,应合理安排顺序,将埋深要求接近、性质相同的管线尽量布置在一起,并保持 33 必要的水平间距,以便施工和检修。一般地下管线按照埋置深度由浅到深,从建筑物边线向道路边缘布置,其次序大致为:(I)弱电电缆。(2)电力电缆。

(3)热力、压缩空气管道。(4)氮气、氧气、乙抉管线(或架空)(5)上水管道(生活、生产、消防).(6)污水管道。(7)雨水管道。(8)明沟。

(9)照明、通讯电杆。

地下管线的水平间距,主要根据管线的施工与检修要求、管线互相干扰、污染和腐蚀的影响以及管径的大小等而定。管线的最小间距:(净距)。

2.地下综合管沟

这种敷设方式可以少占土地,检修方便,但要增加建设投资。应注意互相干扰的管线不得敷设在同一管沟内。例如:

(1)热力管道与易燃液体管道或冷冻管道。

(2)易燃、可燃液体督线与强、弱电电缆或氧气管线.

(3)乙炔管道与氧气管道或电缆。

(4)可燃气体管道与电力电缆。

地下综合管沟按照沟内的净空高度大小,可分为通行沟道、半通行沟道和不通行沟道三种。地下管沟应注意解决防水、排水、通风及安全等问题。

3.沿地敷设(管墩或低支架)这种敷设方式施工较简单,可节省投资,维修方便,厂容视线开阔。但与道路交叉时需做高支架跨越或管涵、套管穿越道路。这种布置方式一般是管线单层布置,占地较宽,特别是全厂综合系统管线较多时,更是如此。如辽阳化纤总厂地上综合管线采用这种方式敷设,最大占地宽度达30m。因此,沿地敷设管线的宽度也是决定道路两侧建筑红线间距的重要因素。这种沿地敷设方式,如果在管道集中,又无交通要求时,也可采用两层布置,即管墩耀和低支架重叠布置,以节省占地。

在山区建厂时,地上管线往往采用这种沿地敷设方式,管线可沿山坡自然地面敷设。

4.管线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是将管线布置在高支架(或杆)上,可单层也可多层,可使管线集中,34 减少占地。但管架高,检修不方便,投资也较大。在跨越铁路和道路时.应满足其净高要求。

对数量少、管径小的管线(无腐蚀、无燃烧性)也可沿建筑物外墙支架上敷设。

管线的敷设方式基本有上述四种,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因厂制宜,合理采用。为了节约占地、也可以将几种方式合并使用。

三、管线间距

1.管线间距参考表(最小间距)(1)管线与管线水平间距

(2)管线至建(构)筑物的水平间距 2.地下管线水平间距的计算

(1)管线至建(构)筑物基础水平距离的计算:当管线埋置深度大于建(构)筑基础深度时,其距离应按下式计算,并与查表得出的数值比较,采用其中较大值。

(五)绿化布置

一、绿化布置的意义

厂区绿化布置是总平面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在总平面设计时统一考虑。

厂区绿化一般包括对生产区、厂前区以及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隔离带的绿化。

厂区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对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厂绿化后不但可减弱生产中所散发的有害气体和嗓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植物一般可吸收声能的25﹪),而且能净化空气,减少生产过程中散发出的烟尘的飞扬,有助于改善厂区小气候,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冬季可以防风保温。此外,绿化还能加固坡地稳定土壤、美化环境等。绿化布置的作用。

二、绿化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1.布置原则

(1)应尽量利用绿化功能改善生产环境,同时也要防止脱离生产实际,单纯追求美观的倾向。

(2)绿化布置应在总平面布置中统—规划,不应因绿化布置而随意增加厂区用地。要注意突出绿化的重点部位,如厂前区和主要车间周围的绿化,并应充分利用厂区一切零星场地进行绿化布置。

(3)绿化布置应与生产要求相适应,不应因绿化而增长货流、人流的线路及工程技术管线的长度。

(4)绿化布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绿化条件,尽量自己动手,分期建设,逐步实现,以节约投资。在山区建厂时,绿化布置应尽量利用和保存自然的绿化环境。

2.绿化布置的要求

(1)绿化种植不应与厂内地上及地下管线发生矛盾,影响其使用和维修。在道路转弯处不应影响 35 行车的视线。

(2)要力求整齐,经济,美观。对人行道和建筑物尽量形成树木阴影遮盖,但要注意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天然采光。

(3)对厂前区及主要出入口周围的绿化布置,一般要结合美化设施及建筑群体组合加以统一考虑。

(4)对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隔离带的绿化,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防护要求选择布置方式。应以乔木和灌木组成,形成防护林带,并应根据化纤厂的生产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确定防护林带的宽度。

(5)对厂区道路的绿化,是工厂绿化的重点之一。在人行道及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一般以高大茂密的乔木为主,使形成林荫。还可结合人行道及道路的具体情况适当种植灌木,形成绿篱和花带。但应在适当距离留出间断空隙,以便行人通行。

绿化布置的实施应先厂前及厂区主干道,其他逐步完善。除工厂主要出入口外,绿化布置一般都是在建厂后,在管线敷设和道路施工后的第—个适于植树的季节,发动群众,逐步实现。

三、常用植物的选择 1.植物选择的原则

(1)枝叶茂密,树冠顶部大,体形美观。(2)抗毒抗烟尘能力强。(3)成本低,成长快,易于维护。(4)因地制宜,选择地区性强的树种。2.树种绿化特征

(1)乔木:是绿化布置中重点选用的树种,卫生防护作用大,体形高大,美观。(2)灌木;低矮丛生,生命力强,枝叶稠密,卫生防护作用强。(3)草皮:防止夏季暴晒及地面尘土飞扬,覆盖作用强。(4)花卉:用于重点美化。

(5)果树:既有卫生防护作用又能开花结果,美化外境。3.植物的性态、功能

植物的性态、功能。

第二篇:工厂审查要点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

一、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

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 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

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7)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

7.应按程序严格控制不合格的产品,确保贴有人证标志的产品符合标准及相关的要求方可出厂。

8.为了确保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的要求,工厂应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自我考核质量保证能力的符合性、有效性,并使之持续增强。

9.通过认证地产品。使用认证标志及标志管理应符合规定要求,确认使用标志的产品,而不符和产品和发生变更但未经过认证机构批准的产品不使用标志。

10.质量记录使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也使进行追溯的基础,工厂应按程序规定对质量记录实施控制。

11.认证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申请人、制造商、工厂等多个组织,而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所指的制造场地是生产或组装产品的场所,并由认证机构建立跟踪服务。

二、汽车产品的工厂检查对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具体要求

1.例行检验项目(要求100%)至少包括:外观及装配质量和以下项目:(1)汽车:外观及标记、前照灯照射位置及光强、转向轮侧滑量及转向角、制动力及分配、车速表指示误差、怠速排放或自由加速烟度等。(2)专用汽车:外观及装配质量、制动及下列项目 罐车:标志、罐体容量、作业噪声、导静电装置、消防装置、抽油试验 起重举升专用车:40次作业循环、100km行驶(自制底盘300km)、起升速度、静载试验、稳定性试验、系统压力调定、作业噪声 其它专用车: 按出厂检验标准(加装上装后的整车匹配性能试验、专用装置的相应试验等)2.确认检验(按一定比例、频次)至少应包括:规定按批量或期限对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实施规则的要求进行外廓尺寸、转向装置、制

动装置、噪声、无线电干扰、整车排放(Ⅰ型 Ⅲ型 Ⅳ型)、发动机排放(排气污染物、可见污染物)、刮水器和洗涤器(M1)、挂车的减压制动。(专用车辆确认检验项目另附)

三、产品一致性检查:

产品一致性检查是工厂检查的主要内容,通过一致性检查可直接获取工厂是否具备生产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特性一致的产品的能力的证据,从而对工厂是否具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的基本条件作出准确的判定。1.一致性检查的依据:(1)申请书

(2)认证证书(监督检查时)(3)产品描述

(4)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5)产品变更确认文件(监督检查时)(6)认证标准 2.一致性检查的内容:

(1)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产品描述、型式试验报告、认证标准是否一致;

(2)产品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材料与经认证机构确认的是否一致;

4(3)产品的特性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特性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4)产品描述中的其他项目的检查。3.一致性检查的方法

一致性检查是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如工厂同时有多种产品申请/获得认证,则每种产品至少抽取一个样品。样品由检查员抽取。(1)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产品描述、型式试验报告、认证标准是否一致:

a.抽样和检查方法:

●初始工厂检查时:从成品库总抽取合格产品,或生产线的末端工厂认为可以提交顾客的产品中抽取;依据“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检查铭牌、标记、外包装印刷、说明书等所描述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逐一核对是否与“申请书”、“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或其它技术文件:认证标准、图样、标样、照片等是否一致;

●监督检查时:从成品库或生产线末端抽取带有CCC标志的产品;依据“认证证书”和“产品变更确认文件”。b.处置:

●检查中如发现型号规格不一致的产品,检查员应与企业确认是否为认证产品。如属认证产品,则作为不符合事实予以记录; ●如企业表示属非认证产品,则要追踪其用途。

5(2)认证产品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与申请材料、产品描述报告 等是否一致: a.抽样和检查方法:

●从库房或从零部件生产线抽取关键原材料或关键零件;对照“产品描述”报告、图样或配方等技术文件资料核对原材料、零部件的牌号、规格结构、关键特性或参数是否一致。

●或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在制的关键部件;对照“产品描述”报告、图样或配件等技术文件资料核对原材料、零部件的牌号、规格结构、关键特性或参数是否一致,当需要解体部件分析零件时,应请工厂人员操作。

●或从装配线上抽取工厂认为合格可进入装配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检查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逐一核对所使用的关键零件、原材料的生产厂、型号、牌号、规格及技术参数与产品描述是否一致,与“产品描述” 报告、图样、标准等资料记录的内容是否一致?零件一致性检查的要点是涉及安全及环保要求的关键件。●或从库房或装配线抽取合格成品;检查认证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和 零件,逐一核对其生产厂、型号、规格、牌号、及技术参数与产品描述、图样、标准等资料记录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零件一致性检查的重点是涉及安全及环保的关键件。当须解体检查时,请工厂专业人员操作。b.处置:

●发现不一致的情形时,要作好记录;

●依据标准判定变更后的结构是否仍满足标准要求。注意标准对于产品结构的众多要求;

●“产品描述”、“型式试验报告”上未明确描述的情况。检查员要根

据自身专业知识和标准要求判定所检查样品是否要进行指定检验,以

进一步判定更改的结构是否满足求。

(3)指定检验(一致性检查的现场检验项目)

指定检验是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的一种手段。

产品一致性的控制效果最终应体现在成品上,指定检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厂已检合格的成品进行指定项目的试验,从而判定工厂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效果。

指定检验的样品应按标准规定的试验数量,在工厂成品库或生产线末端抽取,但必须是工厂已检合格的认证产品。监督检查时应是贴有CCC标志的成品。

指定检验的项目由检查员根据产品的特点、工厂条件和检查中发现的情况来确定,可以是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项目,也可以是认证标准要求的其他项目。指定检验通常是在工厂的现场进行,在检查员观察下由工人操作人员按成品标准规定的条件和方法测试。如果某项目工厂无条件完成,而检查员由充分证据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检验时,可报告认证机构,经批准后封样送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汽车产品认证的指定检验项目一般为在线检测项目如外观及装配质量、速度、制动、排放、前照灯灯光、专用装置等。(4)其他项目的检查:

工厂的文件更改是否会导致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申请人、持证人与生产场所不同时,生产场所是否有变更。

附件:

对于认证规则中的工厂能力检查的要求理解要点

第一节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

1)工厂(Factory),制造商自己拥有的或受制造商雇佣委托其进行生产、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地、设施和设备;

2)影响认证产品质量的人员,至少包括: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如果有)、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人员、按制造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人员、检验/试验人员、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计量人员(如果有)、内部审核人员(无论其他职责如何)、从事包装、搬运和储存的人

员。各类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且各职责的接口应清晰、明确;

3)指定的质量负责人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人员。工厂可指派一名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履行相应职责;

4)质量负责人(无论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被赋予覆盖1.1 a)~d)的职责和权限。他/她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经历,并得到相应的授权,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质量相关的事宜,熟悉相关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性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

审查要点:

1)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已规定,规定的充分性、适宜性、协调性如何;

2)工厂是否指定了质量负责人,其是否被赋予了1.1 a)~d)规定的职责和权限;

3)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4)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评定各类人员职责的履行情况。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理解要点:

1)本条款是对工厂资源的总要求,包括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

2)人力资源的配备应满足质量活动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3)工厂应有足够的生产及检验设备,其技术性能、精度、运行状态等均能对认证产品满足强制性认证标准提供保障; 4)工作环境是指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环境,涉及生产、检验、试验、存储等环节,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方面。工厂应识别环境要求,并提供和管理资源以满足要求;

5)无论是由于外部原因(如:认证制度、认证标准等)或是内部原因(人员变动、设备更换、环境发生变化等),资源发生变化,工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满足强制性认证标准的要求。审查要点:

1)工厂是否确定了对认证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通过何种措施使人员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目前各岗位人员的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2)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判定企业提供的资源是否充分和适宜,对资源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当资源发生变化时,工厂是否有畅通的渠道以及时了解相应的信息,是否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其资源满足认证产品稳定生产

第二节 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理解要点:

1)关键件(Critical component),直接影响整机(车)产品认证相关质量的元器件、材料等。通常,这些关键件可以作为独立的元器件供货,并可按相关的独立元器件标准进行检测和认证;

2)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建立并保持相关文件,文件的内容应覆盖2.1条中的规定。当产品和过程都比较简单时,可用质量计划把所有内容包括进去。若无法实现,可将上述规定写入不同的文件中。如质量计划只规定由谁及何时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

源;认证产品变更的管理、认证标志使用的管理在程序文件中规定;产品的设计目标在相应的标准或规范中规定;产品实现过程,监视和测量过程,资源配置和使用等在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文件中规定;

3)本文所规定的产品设计目标应至少包括满足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准的要求;

4)实现过程是指认证产品生产过程。审查要点:

1)按上述要求查阅针对认证产品制定的质量计划及相关的过程管理文件或程序文件,并在现场审查时,注意核实质量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查阅标准、规范一览表(或类似文件),确认生产厂使用的标准及规范不低于强制性认证标准的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理解要点:

该条款的理解基本和体系认证的理解相同。

1)凡用于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

2)文件和资料的受控主要体现在:文件和资料须经授权人批准才可正式使用;在从事与认证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中应使用经批准的文件和资料。

审查要点:

1)是否制定了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2)查阅程序文件,其内容是否覆盖了2.2 a)~c)中的规定; 3)在现场审查时,注意核实其规定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理解要点:

1)质量记录的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对产品的追溯性起重要作用的质量记录必须保留。也就是说,保留下来的质量记录要能起到证实认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作用。2)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

a)对记录的标识,可采用颜色、编号等方式。

b)对记录的储存,应安排适宜的环境,防止记录的损坏或丢失。

c)对记录的保管,应包括对记录的防护和管理,使记录易于查阅。

d)对记录的处理,应包括记录最终如何销毁的要求。

3)记录的填写要求是:字迹清晰,不随意涂改,按规定更改,内容完整。

4)所有质量记录都应规定保存期限。保存期限的规定应考虑认证产品特点、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要求、追溯期限等因素。

审查要点:

1)查阅管理质量记录的程序文件(或类似文件),程序对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处理是否进行了规定,规定是否充分和适宜;

2)在现场审查中,可随机抽取保存的质量记录(一般以近期的质量记录为宜)和现场使用的质量记录,确认规定和实施的符合性;

3)是否所有质量记录都规定了保存期限,规定是否适宜; 4)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清晰、完整。

第三节 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理解要点:

1)供应商(Suppliers),对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提供元器件、材料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如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有时可能不仅限于这些);

3)工厂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对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必须明确规定其控制方法;

4)供应商的选择包括确定供应商范围、制定选择条件、明确选择方法和程序等。如所采购的产品涉及强制性认证时,在选择准则中应有这方面的要求;

5)供应商的评定包括制定评定依据或准则,明确合格评定要求或指标,对评定人员的要求,对评定结果审批的权限和职责,以及执行评定的方法和程序等。对各类采购产品可采用不同的评定准则;

6)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包括规定管理方式,确定控制程度(一般还是从严),明确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等;

7)工厂应保存的对供应商选择评价记录包括合格供应商名录,供应商质保能力调查表等。工厂应保存的日常管理记录包括供货业绩,当供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工厂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及验证其实施的资料等;

8)以上记录应按⒉3条的要求进行控制。审查要点:

1)是否制定了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程序,选择、评价的准则和日常管理的方法是否明确、适宜;

2)是否按程序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了选择、评定及日常管理; 3)是否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理解要点:

1)工厂制定的检验/验证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对属于关键元器件的外购件、外协件进行检验/验证;应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工厂应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按程序的要求进行检验或验证;

2)定期确认检验是工厂为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持续符合要求而采取的确认活动。工厂应明确其实施的时机、频次及项目等;

3)工厂应根据所采购产品的重要性,自身的检测能力,检验成本及供应商质保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检验的方式和内容。当检验是由供应商进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如检验的频次、项目、方法等;

4)应保存关键元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5)记录的控制应符合2.3条的要求。审查要点:

1)是否制定了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程序规定是否适宜;

2)按程序文件(或类似文件)规定的要求,查阅相关记录,确认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3)当由供应商进行检验时,工厂是否对检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通过查阅生产厂对关键元器件合格率或类似内容的统计信息确认生产厂对关键元器件的检验/验证控制程序是否可行或有效。

5)相关记录是否保存,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节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3)在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确认规定的条件已得到满足,否则不能进行生产活动。

审查要点:

1)通过询问或查阅相关文件的方式确认工厂是否识别出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

2)按照规定的要求,采用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的方法,确认环境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理解要点:

1)在以下两种情况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a)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以后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或者加工后无法测量或需实施破坏性测量才能得出结果; b)过程对最终产品的安全质量、主要性能有重大影响。2)当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失控会使认证产品的质量失去保障时,应对此种可能做出相应的补救规定;

3)当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是以特定的软件进行监控时,生产厂应有相应的措施或规定,保持软件的正确使用,防止非正常使用。

审查要点:

1)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调查询问的方式,确定有无需要进行监控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

2)通过查阅相关记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了解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的情况,确认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4.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理解要点:

1)凡是和生产认证产品相关的生产设备都须进行维护和保养;

2)维护和保养制度中的规定应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并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认证产品。

审查要点:

1)查阅与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相关的文件,了解维护保养的要求; 2)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抽查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确认其计划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在现场通过观察和询问的方式了解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

4.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理解要点:

1)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的特点,在其形成的适当阶段设立检验/试验点,并明确其要求;

2)在检验/试验点上,须用明确的表示方法(如图纸、图片、模型、描述说明等)标明认证样品的特点(如名称、规格、型号、尺寸等);

3)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要点:

1)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询问的方式,明确检验/试验的工位(或类似检验/试验点);

2)通过在现场查阅记录和观察的方式,确认其实施结果可否达到检验的目的;

3)当无法实现检验目的时,请生产厂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确认其为实现检验目的所采用的保证方式。

第五节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理解要点:

1)例行检验(Routine test),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的关键项目进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一般不再进一步加工。在有些认证机构的文件中称为生产线试验(Production Line Test)是产品认证工厂审查时普遍要求的项目,也是与其他认证制度的工厂审查不同的项目。其目的是剔除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对产品产生的偶然性损伤,以确保成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确认检验(Verification test), 作为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为验证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由工厂计划和实施的 23 一种定期抽样检验。其目的是考核认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而验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3)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例行检验、确认检验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工厂应按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制定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并执行;

4)工厂制定的例行检验的项目应不少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确认检验的频次应不低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确认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由工厂委托具备能力的组织来完成;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记录应予以保存,其控制应符合2.3条的要求。

审查要点:

1)是否制定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其规定是否适宜;

2)是否按程序要求进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是否保存相关记录。

第六节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

理解要点:

1)生产厂应根据规定的检验试验要求来配备检验和试验设备,并确保这些设备的能力应能满足检验试验的要求(如量程、精度、数量等);

2)生产厂应针对检验和试验设备制定并执行相关规定; 3)生产厂配备的检验和试验设备及检验人员应能适应检验试验的需要。

审查要点:

1)查阅有关检验和试验设备的相关规定,并确认其能否保证检验和试验设备满足检验试验能力要求;

2)在现场审查时,注意观察检验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3)通过现场观察和抽查检验人员培训记录等方式确认检验人员是否有能力准确使用仪器设备。

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理解要点:

1)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的赋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一般不进行结果合格与否的判定; 2)检定(Verification),通过测量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定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一组确认。检定与测量仪器的管理有关,检定提供了一种方法,用来证明测量仪器的指示值与被测量已知值之间的偏差,并使其始终小于有关测量仪器管理标准、规程所规定的最大允差。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合格、降级使用、停用、恢复使用等决定;

3)溯源(Traceability),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可能性或过程; 4)生产厂应针对检验和试验设备的具体情况或特定要求,规定其校准或检定周期;

5)生产厂应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校准和/或检定机构(无论是本机构内部或外部的)对检验和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或检定; 6)在检验和试验设备上使用表明校准状态的标识。对于不能投入使用的检验和试验设备,一定要有醒目的标识,以防非预期使用。

审查要点:

1)查阅检验和试验设备一览表,确认其中的信息(包括校准或检定周期、校准或检定状态等)是否满足要求;

2)通过计量溯源图,计量机构的声明或类似文件了解溯源情况; 3)如有自行校准的情况,应查阅其规定,并确认是否合理、有效;

4)抽查现场使用的检验和试验设备是否有校准或检定记录,是否有易于识别的校准状态标识;

5)抽查保存的校准或检定记录,确认记录是否保存完好。

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

理解要点:

1)运行检查(Functional check),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的功能性检查,以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

2)当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时,则不仅要求该仪器设备要按有关规定定期校准,确保仪器设备准确。此外,还要求对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以简单有效的方法确定设备功能是否正常;

3)需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限于进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

4)工厂应明确需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同时规定其检查的要求、内容、频次和方法,使能做到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可将上次检测过的认证产品追回重新检测;

5)当检测设备在使用或运行检查中发现失准或失效时,工厂应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有关的运行检查、评价结果及采取的措施须有记录。审查要点:

1)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是否规定了运行检查程序,其中的检查要求是否明确;

2)用于运行检查的样件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

3)通过查阅运行检查记录和询问的方式,了解运行检查是否按要求得到实施,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4)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询问设备操作人员的方式,了解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是否并如何采取措施;

5)工厂对发现设备失效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措施是否适当;

6)抽查运行检查记录,并与现场调查的情况相比较; 7)设备失效时的结果评价及处理措施是否进行了记录。

第七节 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

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理解要点:

1)不合格品的概念应涉及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或步骤; 2)不合格品应有标识,与合格品分区存放;

3)当不合格由内部产生时,需及时纠正,并防止类似不合格再次发生;

4)关键元器件的返工、返修,应按规定作好记录;

5)应针对不合格的性质(如个别、批量、偶然性)及严重程度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审查要点:

1)查阅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确认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2)在现场审查的全过程,都应注意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在执行;

3)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标识、隔离和处置; 4)重点查阅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记录并注意其处置情况;

5)随机抽查返工、返修品的记录,确认其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 6)注意调查关键元器件和完成品的不合格品率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7)对需要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效果如何。

第八节 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理解要点:

1)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行动;

2)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对于已出现的不合格消除其后果以及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活动;

3)生产厂在进行内审时,除了审核体系的有效性外,应将保持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作为内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工厂应根据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如过程的复杂性、重要性、运行情况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审核方案。应收集顾客的投诉,特别是对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并作为每次内审的输入信息。审核的频次应确保一年内的审核覆盖《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全部内容;

5)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审核人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

6)内部审核时,特别注意对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7)每次内审应有审核报告,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产品一致性做出评价。

审查要点:

1)抽查最近

一、两年的内审记录,重点查阅对认证产品一致性和体系有效性的审核结果;

2)在查阅内审记录时,注意其中的内审输入信息中是否包括投诉信息,特别是对认证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要予以重点关注;

3)通过抽查记录、询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确认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纠正,认为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九节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理解要点:

1)认证产品的一致性(Compliance of product),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在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材料方面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的程度;

2)生产厂应制定并执行对于认证产品变更的控制程序(或类似文件),明确规定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引起认证产品发生变更,都应在变更前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3)凡涉及认证产品的变更应向认证机构做出申报,提供相应的变更详细资料;

4)未经批准的变更,不能在变更产品上加贴认证标志。审查要点:

1)当有批量产品生产时,依据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描述,确认批量生产出来的认证产品和样品是否一致;

2)通过样品描述,确认是否有变更;如有变更,是否经认证机构批准;

3)在对生产厂进行日常监督时,应确认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是否与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相一致,变更是否经认证机构批准; 4)在现场审查时,不仅要关注整机的一致性,还包括关键元器件的一致性。

第十节 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理解要点:

1)生产厂应明确需包装的认证产品的包装要求,所采用的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包装过程不能对已符合标准要求的认证产品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包装表面的标识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 2)生产厂对认证产品的搬运应做出明确规定,防止因搬运操作不当、搬运工具不适当、搬运人员不熟悉搬运要求等原因造成认证产品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要求。为确保搬运质量,对搬运人员应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

3)生产厂应针对产品的特点设定适宜的储存环境,保证储存的产品不因储存条件不适合而造成损坏。审查要点:

1)在现场审查时,通过查阅与包装、搬运和储存相关的规定,抽查相关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方式,确认其规定是否正确实施; 2)认证产品在包装、搬运和储存期间是否出现过严重的质量问题;

3)操作人员是否明确产品包装、搬运和储存的相关要求,特别是特殊物资的控制要求。

第三篇:工厂工会工作要点

某厂工会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我们将在厂党委和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厂党政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履行工会职能,发挥工会作用。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作用,组织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

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厂党委和厂部的中心工作,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2、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扎实推进“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

五、和谐建小康”主题活动,继续实施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为全面完成2008年的各项生产、工作任务建功立业;

3、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完善职工代表联系职工制度,筹备召开厂十届二次职工代表(会员)大会,督促职工代表提案、建议办理工作;深化厂务公开工作,健全监督评议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

4、进一步强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发挥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大学校”的作用,协助职能部门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探索以师带徒等形式的岗位培训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

5、不断完善工会组织维权服务机制。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全过程,提高职工切实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的本领。落实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继续为职工办理团体意外伤害保险,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健全帮困送温暖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益要求,主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

6、因地制宜开展文体活动。结合“三八”、“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举办迎奥运等各种庆祝活动和乒乓球、篮球比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7、加强工作督查考核。进一步修订完善车间分会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增强针对性、操作性;实行基层分会工作落实情况季报制,通过强化目标管理考核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的落实。

8、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抓好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引导工会干部勤于学习、注重思考、热爱本职、兢兢业业、锐意创新、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四篇:工厂供电设计

摘要 仅供参考

工厂供电(plant power supply)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因此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本次设计根据课题提供的某机械制造厂的用电负荷和供电条件,并适当考虑生产的发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计准则,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本厂变电所的位置和形式。通过负荷计算,确定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进行短路电流计算,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与进出线,合理选择整定继电器保护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并绘出设计图样。

具体过程和步骤:根据工厂总平面图,工厂负荷情况,供电电源情况,气象资料,地区水文资料和电费制度等,先计算电力负荷,判断是否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接着进行变电所位置和型式选择,并确定变电所变压器台数和容量, 主接线方案选择,最后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并对变电所一次设备选择和校验和高低压线路的选择。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设计过程中难免有考虑不足之处,尚请老师批评指正,以便能及时纠正错误,利于今后设计工作的进步和提高。谢谢指导!

设计人:

2006年10月

目录 摘要

第1章 序 论

1.1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1.2 设计的课题

1.3 设计基础资料

第2章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2.1 负荷计算

2.2 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2.3 工厂年电能消耗量计算

2.4 负荷分配

第3章 电压等级的确定

第4章 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选择

第5章 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5.1 主接线方案

5.2 计量点设置

第6章 变电所位置、型式的选择

6.1 变电所位置

6.2 变电所型式的选择

第7章 短路电流计算

7.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方法

第8章 高低压开关柜的选择

第9章 变电所高低压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 15 9.1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9.2 35kV电缆截面选择计算

9.3 10kV电缆截面选择计算

第10章 继电保护的配置

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参考文献

第1章 序 论

1.1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规程、执行政策;

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标准,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安全可靠、先进合理; 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和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3)近期为主、考虑发展;

应根据工作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4)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工厂供电设计是整个工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厂供电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及发展。作为从事工厂供电工作的人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工厂供电设计的有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1.2 设计的课题

某机械制造厂供配电设计 1.3 设计基础资料

1.3.1 工厂总平面图(见附图1,比例1:5000)1.3.2 负荷情况

本厂动力站、房的部分设备为二级负荷,铸钢车间有50%的负荷为二级负荷,热处理车间有60%的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本厂负荷统计资料见表1。

表1:某机械制造厂负荷数据表

车间名称

1#铸钢车间

2#热处理车间

3#锻工车间

4#焊接车间

安装容量(kW)

1800

2100

1600

200 车间名称

5#金工车间

6#总装车间

7#空压站

8#煤气站 安装容量(kW)

400

200

800

500 1.3.3 电源状况

一、工厂东北方向16公里处:有一新建地区降压变电所,110/35/10kV,1x25MVA变压器一台作为工厂的主电源。从本厂用电容量、电源的输送距离,以及考虑今后的发展规划来看,在满足供电电压偏差的允许值范围内,采用35kV或10kV中的电压以一回架空线向工厂供电。

二、由正北方向5公里处的其它工厂引入10kV电缆作为备用电源,一般不投入,在该厂的主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提供照明及部分重要负荷用电。输电容量不得超过全厂计算负荷的20%。1.3.4 电源短路容量

35kV侧系统最大三相短路容量1000MVA 35kV侧系统最小三相短路容量500MVA 1.3.5 供电部门对功率因数要求值: 35kV供电时0.9 10kV供电时0.95 1.3.6 电价

两部电价制:变压器安装容量每1kVA 20元/月 电度电价:供电电压为35kV时,0.55元/kWh

供电电压为10kV时,0.58元/kWh 工厂为二班制,全年工作时数4500小时,最大负荷利用时数4000小时。线路的功率损失在发电厂引起的附加投资: 元/kW 1.3.7 气象、地质、水文资料

本厂地处江苏平原地区,平均海拔8.5米,地质以砂粘土为主,地下水位2米,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6℃,最热月地下0.8米处平均温度20℃,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温度-10℃。第2章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2.1 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合理地进行无功功率补偿的重要依据。计算负荷确定得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选得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处于过负荷下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同样要造成损失。由此可见,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意义重大。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要考虑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应为将来的发展留有适当余量。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功率:

(2-1)无功功率:

(2-2)视在功率:

(2-3)计算电流:

(2-4)2.1.3 各车间用电负荷计算

各车间用电情况详见电力负荷计算表(表2)。取 , ,根据表2可算出: kW , kVar 则 kW kVar kVA

表2:电 力 负 荷 计 算 表 序号

车间设备名称

Pe(kW)

Kd

cosφ

tgφ

P(kW)

Q(kVar)

S(kVA)1

1800

0.5

0.6

1.33

900

1197

1500

照 明

0.8

合 计

1830

924

1197

1512 2

2100

0.5

0.8

0.75

1050

787.5

1313

照 明

0.8

合 计

2130

1074

787.5

1332 3

1600

0.25

0.60

1.33

400

532

666

照 明

0.8

动动动

合 计

1630

424

532

680 4

200

0.5

0.7

1.02

143

照 明

0.8

合 计

230

124

161 5

400

0.25

0.6

1.33

133

166

照 明

0.8

合 计

440

132

133

187 6

200

0.15

0.5

1.73

51.9

照 明

0.8

合 计

240

51.9

7

800

0.8

0.8

0.75

640

480

800

照 明

0.8

合 计

830

664

480

819 8

500

0.5

0.8

0.75

250

187.5

313

照 明

0.8

合 计

540

282

187.5

339 9

7870

0.71

3686

3471

5192 10

乘以同时系数 KΣp=0.9,KΣq=0.95 全厂计算负荷

3317.4

3297.5

4677 11

无功补偿容量

-2000

Cosφ

补偿到

0.9

后全厂计算负荷合计

0.94

3317.4

1297.5

3627 13

变压器损耗

54.4

217.6

总计

7870

0.42

0.912

3371.8

1515.1

3696 2.2 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无功补偿是用来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网损的有效措施之一,方法是给感性电路中的电感并联电容器,使感性负荷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大部分有电容器提供。由于本设计基础资料中规定35kV供电时要求 ,而由上面计算可知,因此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各车间低压计算负荷合计 kW 补偿前

补偿后

(2-5)kVar 选择补偿2000kVar电容器.无功补偿后,变电所低压侧的计算负荷为: kVA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为: kVar kW 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为: kW kVar kVA

则无功补偿后,工厂的功率因数为:

符合本设计要求 2.3 工厂年电能消耗量计算 kW

h 年有功电能损耗: kWh 2.4 负荷分配

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级:

Ⅰ级负荷:指短时(手动切换恢复供电所需的时间)对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将发生废品,使生产秩序长期不能恢复,人民生活发生混乱的负荷。接有Ⅰ级负荷的高、低压厂用母线,应设置备用电源,当备用电源采用明备用方式时,应装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Ⅱ级负荷:指允许短时停电,但较长时间停电将造成大量减产,将使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的负荷。对接有Ⅱ级负荷的厂用母线,应由两路独立电源供电,一般采用手动切换。

Ⅲ级负荷:指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者,如工厂的附属车间,小城镇等。

根据所提供的负荷情况对本厂负荷分配原则如下表(表3)。表3:负荷分配表

工厂变电所380V母线

本工厂380V负荷(需要容量)

Ⅰ段

Ⅲ级负荷:1#、2#车间部分负荷及4#、5#车间负荷(1070kW)Ⅱ段

Ⅲ级负荷:3#、6#车间负荷及7#、8#车间部分负荷(1246kW)Ⅲ段

Ⅱ级负荷:1#、2#、7#、8#车间部分负荷及照明(1400kW)

第3章 电压等级的确定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2003)规定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如下:

(1)35kV及以上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2)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許偏差为額定电压的±7%。

(3)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許偏差为額定电压的+7%、-10%。

对本厂计算电压偏差值如下: 10kV供电:120mm2架空线 /MW•km

35kV供电:50mm2架空线

/MW•km

可见,采用35kV电压以一回架空线向工厂供电,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第4章 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选择

根据电力负荷计算表,在变电所装设一台35/10.5kV 5000kVA主变压器供电,变压器负载率β=72%,符合经济运行要求,并留有二期建设余量。

第5章 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5.1 主接线方案

主电源35kV一回架空引入,通过受电、计量、进线柜为一台35/10.5kV 5000kVA主变压器供电。10kV侧采用带母联断路器的分段单母线接线,通过一台10/0.4kV 1600kVA和二台10/0.4kV 2000kVA配电变压器以放射式方式为各低压用电设备供电。

正常时10kV侧两段母线同时投运,母联断路器投入运行;低压侧三台变压器所带三段母线分别运行。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另一路10kV备用电源投入供电,断开10kV侧母联断路器,这时由一台2000kVA变压器向厂区二级负荷供电,满足供电要求。当10kVⅡ段母线或进线回路(3TM)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低压母联开关投入供电,切断0.4kVⅡ段母线上不重要负荷,给0.4kVⅢ段母线上的重要负荷供电。

供电系统主接线详见“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5.2 计量点设置

35kV计量柜作为本工厂用电总计量。

10kV备用回路进线处设置有功及无功电能表。

为各车间供电的低压馈出回路设置有功电能计量,作内部经济核算用。

第6章 变电所位置、型式的选择 6.1 变电所位置

变电所所址选择应满足下列几条要求: 1)

接近负荷中心; 2)

接近电源侧; 3)

进出线方便; 4)

运输设备方便;

5)

不应设在容易积水、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 6)

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内; 7)

其他等等

从上面几条综合确定,总平面图序号F设为35/10kV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由于煤气站属于危险区域,故不应与变电所相邻,整个变电所的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坪0.6米。6.2 变电所型式的选择

35/10kV变电所采用屋内式变电所,运行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少。变电所布置紧凑合理,内设35kV、10kV和低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应靠近10/0.4kV变压器室,35/10.5kV主变压器室应靠近10kV配电室,并设控制室、值班室和辅助房间等,便于运行人员工作和管理。变电所的总体布置详见“变电所平面布置图”。

第7章 短路电流计算

7.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方法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以及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常用的有欧姆法(又称有名单位制法)和标幺制法(又称相对单位制法)。本设计采用标幺制法进行短路计算。7.2 短路电流计算

7.2.1最小运行方式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已知系统最小三相短路容量 MVA(1)确定基准值 取基准容量 MVA kV kV 则

kA kA(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么值 1)电力系统

2)架空线路

3)电力变压器

4)电缆线路

(2)计算各短路点总计算电抗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1)各短路点总计算电抗

2)各短路点三相短路电流

kA kA kA 3)各短路点短路冲击电流 kA kA kA 4)各短路点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 kA kA kA 5)各短路点短路容量 MVA MVA MVA 7.2.2最大运行方式下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已知系统最大三相短路容量 MVA(1)确定基准值 取基准容量 MVA kV kV 则

kA kA(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么值 1)电力系统

2)架空线路

3)电力变压器

4)电缆线路

(2)计算各短路点总计算电抗及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1)各短路点总计算电抗

2)各短路点三相短路电流

kA kA kA 3)各短路点短路冲击电流 kA kA kA 4)各短路点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 kA kA kA 5)各短路点短路容量 MVA MVA MVA

第8章 高低压开关柜的选择

高低压开关柜是按一定的线路方案将有关一、二次设备组装而成的一种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

(1)高压开关柜有固定式和手车式(移可式)两大类型。

1)本设计35kV设备选用KYN61A-40.5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该产品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先进技术,根据GB3906-1991《~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及电力部DL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并全面参照IEC298 《1kV以上的52kV及以下的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1990年版)标准设计和制造的KYN61A-40.5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三相交流50Hz单母线及单母线分段系统的户内成套配电装置,作为接受和分配35kV网络电能和对电路实行控制、保护及监测。本型开关柜既有防止误操作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推、拉可移开部件、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防止接地开关在接地位置送电和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即简称“五防”功能)。2)本设计10kV设备选用KYN28-12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

该产品系3.6-12kV三相交流50Hz单母线及单母线分段系的成套配电装置。主要用于发电厂、中小型发电机送电、工矿企事业配电以及电业系统二次变电所的受电、送电及大型高压电动机起动等,实行控制保护、监测之用。本开关设备满足IEC298、GB3906、DL/T404-91等标准要求,具有防止带负荷推拉断路器手车、防止误分合断路器、防止接地开关处在闭合位置时关合断路器、防止误入带电隔室、防止在带电时误合接地开关的联锁功能。(2)低压开关柜有固定式和抽出式两大类型。

本设计0.4kV设备选用GCK系列交流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该产品结构柜架为组合装配式结构,骨架采用C型材。柜架的全部结构均通过自攻螺钉连接,按需要加装门、面板、隔板、支架及抽屉部件、以便组合成完整无缺开关柜柜架。每一功能单元均占据一个独立隔室功能单室,总占用高度1800mm范围内,根据用户的各电流等级不同的占用高度,组合成每台抽屉式开关柜的供电回路。抽屉具有合、分、试验、抽出位置,既能保证正常的工作,又可安全检修抽屉内的元件。相同规格的功能单元均共有互换性,用户可以方便迅速地使备用抽屉。

第9章 变电所高低压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 9.1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最大运行方式下:(1)35kV母线 kA

kA

kA(2)10kV母线 kA

kA

kA 动稳定条件

热稳定条件

上述短路电流很小,高中压电气设备的动、热稳定性都合格。

(3)低压母线Id3=27.0kA,选择分断能力为50kA的低压开关柜及相关低压元器件。

9.2 35kV电缆截面选择计算 35kV侧变压器计算电流: A(1)按持续允许电流选择

7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直埋,土壤热阻为3.0℃•m/w的情况下的载流量为:

(2)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4000h,铜芯电缆的经济电流密度为2.25A/mm2

(3)按短路热稳定选择 最大运行方式下35kV母线 kA 按切除短路故障时间1秒计算 mm2 <<70mm2(4)按电压损失校验

3×70mm2铜芯电缆,长0.25km 电压损失

结论:经计算用70mm2电缆满足要求,故选YJV22-26/35kV 3×70mm2电缆。

9.3 10kV电缆截面选择计算 9.3.1主变压器10kV侧 计算电流: A(1)按持续允许电流选择

95mm2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在空气中(30℃)敷设,考虑桥架敷设后的载流量为:

(2)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4000h,铜芯电缆的经济电流密度为2.25A/mm2

(3)按短路热稳定选择 最大运行方式下10kV母线

kA 按切除短路故障时间≤0.2秒计算

mm2 << 50mm2(4)按电压损失校验

3×2×95mm2铜芯电缆,长0.1km 电压损失

结论:经计算用2×95mm2电缆满足要求,故选YJV-8.7/10kV 3×2×95mm2电缆。

9.3.2配变压器10kV侧 计算电流: A(1)按持续允许电流选择

5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在空气中(30℃)敷设,考虑桥架敷设后的载流量为:

(2)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4000h,铜芯电缆的经济电流密度为2.25A/mm2

(3)按短路热稳定选择 最大运行方式下10kV母线

kA 按切除短路故障时间≤0.2秒计算

mm2 << 50mm2(4)按电压损失校验

3×50mm2铜芯电缆,长0.1km 电压损失

结论:经计算用50mm2电缆满足要求,故选YJV-8.7/10kV 3×50mm2电缆。

第10章 继电保护的配置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启动与跳闸元件或闭锁与动作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

(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继电保护采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具体保护内容如下:

(1)主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

过负荷保护

瓦斯保护

温度保护

(2)配变压器:电流速断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过负荷保护

瓦斯保护

温度保护

单相接地保护

(3)电源进线: 电流速断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4)分段断路器:电流速断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5)低压系统(常规): 短路保护

过负载保护

接地故障保护 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毕业设计作为函授阶段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同时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加深了对工厂供电知识的理解,大体了解了工厂供电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对总降压变电所的设计由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一定程度的掌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要在以后设计的工程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巩固正确的、改正错误的、补充不足的,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事实上这次设计对我们的锻炼是多方面的,除了对设计过程熟悉外,我们还进一步提高了作图,各种信息的分析,对WORD文档的使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每位同学都已经参加工作,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多了,我们都非常重视。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互相配合,一起进行课题分析、查资料,进行设计,整理说明书到最后完成整个设计。通过这次设计,我们都感觉到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高效的,我相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也会继续发扬下去的。

由于设计资料的有限和个人能力的不足,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设备的选择与校验方面,因为没有设备的具体参数,所有只是在图纸中列出,没有进线具体说明选型和校验的步骤。再者,因为我从事的工作重点在于技术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对设备的可靠性上的要求考虑的较多,对于设备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得欠周到,以至于所选设备在经济成本上可能会较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主动收集各方面资料,弥补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设备选型时多采用一些性价比高的设备,设计出即经济又可靠的配电方案。

附录、参考文献

一、附录 附图1 某机械制造厂总平面图 附图2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共4张)附图3变电所平面布置图及设备清单

二、参考文献 采用的标准、规范

[1] 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2] 施月华 主编.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 GB/T12325-200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665-56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主编.GB 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主编.GB 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主编.GB 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主编.GB 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主编.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主编.GB 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10]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1] 李友文 主编.工厂供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第五篇:工厂电气检修要点

工厂电气检修要点

工厂的供电系统的电气设备与机床电器检修工作十分复杂,各类突发故障与事故时有发生,有许多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怎样作好安全正确的检修工作,关系着每个电气技术人员的家庭幸福和工厂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本人经多年从事电气维修工作,从中总结点滴经验供同行与初学者参考。

一每个电工除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外,还需理论联系实际,在检修工作操作时要胆大心细、遇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思路敏捷、谨慎处理,方能在从事电气检修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二在一般的检修电气工作中,应有只少两人以上,以高级工为主负责监护,低级工为辅负责操作,配合工作,在需要反复拉闸断电检修时,每次都要相互通知到位,确保不发生误会。

三在检修设备配电柜时,换新元件时,要有带磁罗旋起子吸住螺丝钉,再拧紧,切记不要弄掉。因为有些配电盘,电源进线端在底部裸露,极易造成短路事故。

四由于工厂面积大线路复杂,在检修时对来路不明电线时不要轻易动手处理,原则上,先按有电对待,不能随意乱接、乱拆,要弄清来龙去脉再作处理,否则出大事故。

五在检修设备时,需要换件时,要对新元件进行各项检查,看是否存在假冒或装配不到位,机构不灵活等,避免造成新的故障而将检修工作引入误区。

六要检修情况不明的厂区线路时,而且线路上已被拉闸断电的,不要盲目合闸操作和检修处理等事益。要调查清楚(原则上是谁拉的闸、谁负责合闸)确保在合闸时不会造成人身事故情况下方可合闸,再处理其它故障问题。

七在工厂内巡视时,如遇突发性特殊事故发生时不要慌乱,要沉着3秒钟理清理思路、果断对待,必免误操作。如当某设备的供电电缆发生故障时要切断电源,先对电缆放电再用绝缘摇表反复检查测量。判断故障属性,切记不要用接入保险丝办法试验和反复拉合隔离开关,这时极易造成三相弧光短路,从而防止了人机事故。

八当检修电气设备需要更换新的空气开关时,要反复验电确认空气开关已切断三相电源是否属实,机构的触点是否有假动作现象(即开关的扳把在断的位置,而内部主触点一相或两相没有动作,还在接通的位置)。检修经验证明有些伪劣产品经常发生这类情况,这样在检修别的故障时极易出现人身事故。

九工厂各车间电源线路也较为复杂,控制柜的各控制开关较多时,在检修各个分支路上的设备时,需拉前级控制电源的各类开关时,当拉断某开关时,要对些处理分支电路反复验电,确认后开始工作,不要凭感观意识认为以切断电源,而进行检修操作,这时存在拉错闸的盖率相当高,易造成人身事故。

十多人同时在一条或多条支路上检修操作时,停送电操作要有专项负责人,面授通知到变电室,不得途中换人通知或电话通知,必免出错。检修人员,送电合闸时必须由专项负责人点齐人数,在全部人员全撤离现场后,方可送电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十一 工厂检修工作中,临时接电焊机时次数很多,千万切记,不要将大功率电焊机接在小容量的各类开关上,要按焊机的功率和电流要求接在电源线截面积附合电流要求的线路上,否则将造成电线过热冒烟,甚至发生火灾或造成开关合闸时发生弧光短路、烧坏操作人的手脸等部位。

十二 检修保养电力变压器时,除常规安全规程操作外,断开一次高压侧,要接好保护接地线,二次低压侧也要拉闸、断开输出端的线路,防止反馈电现象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十三 在工厂内电工需墙壁高空作业时,除正常停电事项外,扎安全带时要对所固定的物体,先验证其附着力牢不牢,才能必免不安全因素存在。

十四 检修电流表、电流互感器时除注意电流互感器线圈不许开路外,有些电容柜是单片机自动控制的补偿装置,其信号是在该电容柜前级总负荷取样进行控制的。所以检修时,特别注意逻辑顺序,要停前级总电源才能必免检修互感器开路时出现高压,检修电缆、电容时要做放电,逐个进行不能漏掉,确保人机安全。

十五 检修时对工作现场距离电源控制柜较远的除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外,在操作地点要将三相电源线短路接地进行保护或派责任心强的专人看护闸,已确保人机安全。

十六 在车间巡视的电工,如遇突发性大型短路故障时,要不惧情面应拒绝那些非专业领导的越权乱指挥,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十七 在检修长期停用的设备一定要对主回路上的总开关和各接线电缆及各主轴电机进行绝缘测试应合格;对长期停用的设备控制柜进行除尘和烘干处理后方可送电试车以杜绝事故发生。

十八 在检修弱电控制各类设备时,电烙铁外壳要可靠接地,测试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测量时外壳都要可靠接地。如检修设备装置是开关电源控制的,要切记采用隔离变压器,这样防止漏电或者静电击穿IC集成芯片等电子元件。

十九 电工应在工具上采用下列措施办法:将各类罗丝起子和测电笔金属杆上套粗细合适绝缘塑料套,将万用表的表笔磨成尖,同时套上绝缘细管。检修测试时预防出现工具掉在电源裸露端子上,而发生电源短路(老电工俗称放炮的大事故)。

二十 电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检修操作时切记马虎了事,草率是事故的隐患,操作规程是安全的基础,经验是杜绝事故的保障

下载化学纤维工厂设计1要点[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纤维工厂设计1要点[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厂供电设计大全

    摘要 工厂供电系统就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降压再分配电能到各个厂房或车间中去,它由工厂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工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

    工厂设计复习题

    1.工厂设计 将一个待建项目(一个工厂、车间、一套设备)用图纸、表格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出来,然后由施工人员建设完成的一系列程序。 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的程序指的就是......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试题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基本建设“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产使......

    食品工厂设计

    基本建设程序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建设程序 投资意向可行性研究报告食品工厂设计基本建设程序:它指基本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以及后期评价整个工作过程......

    食品工厂设计

    名词解释 1、产品方案:即生产纲领。指食品工厂全年生产主要产品品种,年产量,生产 量,班次,劳动生产率,生产实践的计划。 2、公称直径:为了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的方便,而人为规定......

    工厂设计简介

    水泥厂的建厂条件项目建议书建厂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班级:09无机非02班 姓名:孟鹏 学号:0902010213水泥厂的建厂条件 一、 原料、燃料资源及其它辅助材料 水泥原料的成......

    食品工厂GMP审查要点(xiexiebang推荐)

    食品工厂GMP审查要点 1.厂区 1.1厂区环境 1.1.1厂区环境要整洁卫生、无异味; 1.1.2厂区内草坪、花卉、树木应修剪整齐; 1.1.3厂区主要通道硬化、无明显积水、无扬尘; 1.1.4厂区......

    某工厂供电系统设计

    (1)工厂供电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及防护措施 (2) 工厂供电系统中谐波的治理 (3) 新建厂房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知识 (4) (5) (6) 工厂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工厂供电系统无功补偿的分析 工厂供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