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企业环保违法屡罚不改如何破局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 企业环保违法屡罚不改如何破局
【导语】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紧接着就是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有把握的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了,厦门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5年福建省考面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近日,山西省环保厅公布2014年全年处罚信息,信息显示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蒲洲发电分公司2#废气出口排放污染物二氧化硫超标,被罚款10万元。而被处罚的这家能源上市公司,只是山西国企同煤集团多家下属企业环保违法的冰山一角。仅去年,同煤集团因环保违法问题就被山西省环保部门处罚并通报高达十余次。(新华网4月1日)似乎再也没有比这更具讽刺性的了。同煤集团头顶着许多头衔: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
一、国家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
一、世界五百强排名第369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杰出企业”„„种种光鲜形象的背后,其下属企业却因环保违法问题被屡屡处罚通报。在公众环保观念水位逐渐上涨,环境治理日益取得共识的今天,这种景象引人侧目。
同煤集团表现的病症,只是环保治理形势严峻的一个缩影。检索相关新闻即可发现,类似“南京五大环境违法案件通报,知名国企环境污染七宗罪”、“国营山西锻造厂等4国企环境违法挂红牌”、“环保部首次公布排污黑名单,部分国企成违法钉子户”的新闻可谓“遍网都是”。环保部2012年曾对中石化下属三家企业检查,其下属企业竟以“国计民生”为借口疯狂排污,这引得广东环保厅官员怒斥“中石化要挟地方政府”。
国企本应带头做好表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可为何偏偏是国企,在环境违法方面反而更“任性”?国企往往是地方招商引资的“排头兵”,也是财政税收来源的“大头”,在“GDP崇拜”的年代,这种“身份依赖”更明显。正因为要看人脸色,环境执法也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比如,前述中石化下属三家企业环境违法的案例,当时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局长周全就曾“拍桌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子”——“明目张胆!明明发现排污超标,没人去检查,没人去督促„„”眼下,地方“唯GDP”的老思维正逐渐得到祛魅,在对不想碰的姿态纠偏之后,也要对失职渎职的执法人员进行问责。
过去,一些地方环境执法部门习惯对企业违法口头警告、下个违法整改通知单了事。即使动用经济手段实施处罚,最终对企业来说不过不痛不痒。就从此次同煤集团多家下属企业的十余起环保违法来看,资料显示罚款额度最低3万元,最高20万元,这对“日进斗金”的大企业来说,无非九牛一毛。如果罚款不能让企业感到“肉痛”,资本牟利的冲动击退环保责任简直就是“正常”。
企业大肆环保违法,违法成本过低是个关键原因。好在,“带牙齿”的“新环保法”已经明确将对有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按日计罚”,直到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如此,能否扼住违法苗头,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是否把“新环保法”用到用好用足了。
除了不想管、没认真管之外,企业环保违法屡罚屡犯、屡罚不管的背后,还可能出于执法持续性不足。环境污染现状,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环境执法也应该常抓常管,以个案处罚为监管治本赢得时间。在这一点上,不妨借鉴当前反腐领域的经验,树立以整治国企环保违法为突破口的思路。这既需要有对环保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也需要对违法整治结果及时“回头看”,防止病灶反弹复发;更关键的,要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在相关规制框架内切实畅通公众举报,严格依法执法。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第二篇: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贪污腐败注定是“赔钱买卖”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
贪污腐败注定是“赔钱买卖”
【导语】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紧接着就是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有把握的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了,厦门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5年福建省考面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杨强曾担任国家旅游局驻伦敦等地旅游办事处主任,他违规将自己与妻儿探亲的机票等费用公款报销,金额共计9万余元,记者昨天获悉,市二中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杨强有期徒刑1年。(4月10日《京华时报》)若问贪污腐败是否有利可图?点头的肯定比摇头的多。否则也不会出现多如牛毛的贪官污吏和已成气候的仇官情绪。但在笔者看来,贪污腐败绝对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买卖。
以此次“出镜”的干部杨强为例,为了区区9万余元获刑1年,后半生的退休金基本打了“水漂”,声名、信用等方面的“软组织损伤”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您说这到底值不值?倘若世上真有后悔药可买,相信涉事干部杨强就是倾其所有,也会抢购一粒。
也许有人会说,杨强是小贪小腐,不足为证,有些贪官就是在“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那我们再来见识一下“大贪首腐”们的下场。受贿3000余万的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算得上“贪腐界”里的“大块头”。如今怎样?照样落得个铁窗冷壁、牢底坐穿的下场。别说封妻荫子,想见亲人一面都难上加难。
想先捞够本再一溜了之?先不说“铁腕治裸”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已经基本将贪官外逃的后路切断,就算是哪个“腐老太爷”侥幸越洋成功,也照样有猎狐行动等着收拾他们。外逃又回国自首的凤城原市委书记王国强、欲外逃又被捉回的人民大学招生办原主任蔡荣生便是最好的证明。
想紧捂盖子,当个“闷头财主”?那您可真是out了。当前,反腐肃贪的形势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巡视组、检查组更是四处明察暗访,哪里还有揭不开“腐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败酱缸”?看看三番五次拒绝提拔的广州原副市长曹鉴燎,舍出政治前途不要,都没捂住腐败的“老巢”。谁还能拼得过他? 在笔者看来,就目前而言,贪污腐败基本上包括三个步骤:一是腐化堕落,把国家的钱揣进自己兜里;二是东窗事发,把吃进去的钱再吐出来;三是接受惩罚,或彻底和自由say goodbye,在悔恨中度此余生。总而言之,清正是宝、廉洁是福,贪污腐败注定是一笔“赔钱丢脸又要命”的买卖,为官者万不可动歪念头。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第三篇: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疏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最终版)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 疏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
【导语】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紧接着就是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有把握的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了,厦门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5年福建省考面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权力下放以后,基层的运转如何?简政放权的“活水”,有多少能流到“嗷嗷待哺”的企业口中?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中央一系列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成效明显,但在权力层层下放过程中,有些地区和干部因怕担责,求稳怕乱,畏首畏尾,“慢作为”,甚至“不作为”。结果在基层,造成“庙已经搬走,老和尚还在原地打坐,新庙的和尚又不会念经”的怪象。
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在基层的确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但仍然存在事难办的“软钉子”现象。不可否认,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大量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基层,基层一时难以完全“消化”,难免会出现有流程不熟悉、有事项不了解、审批相对谨慎之类的情况。但是,这不能成为“慢作为”和“不作为”的挡箭牌。毕竟,只要有一段的适应时间,不熟悉的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中央一再强调,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下放权力,实现简政放权的自我革命。其实,这种自我革命,不仅是要通过权力下放,将权力寻租的空间压缩到最小,更是要让领导干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削减到最低,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哪些权力该下放,下放到哪个层级,本级政府能保留哪些权力,中央领导多次要求,必须在清理之后,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中央的决心,有上级的文件,有群众的监督,该审批的,为何还反复向上级请示?该签字的事项,为何还拖着不办?说到底,还是没有担当精神,怕担上责任的心理在作祟。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法治“剑鞘”的保护,就会成为伤害民众的利刃。其实,简政放权堵在“最后一公里”,官员该为的不为,不仅是一种权力的“任性”,更是“懒政”“庸政”,是“变相腐败”。
为官事避平生耻。治理“软腐败”,拔除“软钉子”,既要靠自律,更要靠法治的刚性约束。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尽快建立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本级政府该办什么事,群众该找谁办理,什么时间内办结,都要在权力清单里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含糊了事、蒙混过关。同时,还应将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有权投诉“慢作为”和“不作为”。如此,才能打掉“文件保护伞”,斩断官员的侥幸心理,将权力运行真正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而这,也是推进法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值得期待的是,日前,中央已经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公布权力清单。这必将助力疏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为建设法治政府打下基石。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第四篇: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喝厕所水”培养不出企业文化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 “喝厕所水”培养不出企业文化
【导语】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紧接着就是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有把握的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了,厦门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5年福建省考面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太恶心了,去实习的工厂要我们打扫厕所,居然还要求我们喝厕所的水。”日前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江苏常州实习的某食品公司在入职培训时,居然要员工喝下自己洗的厕所水。该企业回应称,这只是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养,并没有强制员工真的喝下去。
“喝厕所水”的典故,源于日本内阁大臣野田圣子——她凭着喝下自己洗的马桶里的水,从一名酒店白领当上了日本内阁大臣。作为对员工严格考核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被一些企业所引用并被发挥到极致。
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个人要有这样的追求,一个企业也应具有如此品质。日本索尼公司在阐述其信念的公司纲领《索尼之魂》中,第一句话便是“索尼是开拓者”,表示出绝不步别人后尘的意志。华为公司在《华为公司基本法》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两者相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关键在于要在这样的纲领之下,一切行为都要绕此运转,才能最终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个共识是,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可以说,今后的企业竞争,主要在于企业文化的竞争;今后的市场拼杀,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底蕴厚薄。企业文化如此重要,培育和塑造企业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然而,企业文化的形成,既要有清晰的定位,更要有科学的方式,尤其要尊重科学、恪守规律、顺其自然,在情、理、法和德的综合考量中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若是操之过急或者急功近利,甚至违反人性与自然规律,最终难免会事与愿违。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喝厕所水跟企业文化有什么关系?没有明确的答案。即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员工树立严谨要求的理念和意识,这种方式缺乏人格尊重,也有违公序良俗,更没有顾及个体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年,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培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比如喝厕水培训、下跪培训、乞讨培训„„然而,这些无视人的尊严、无视社会风俗、无视传统道德的做法,无不受到了当事人的抵触以及舆论的谴责。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企业在眼光上的短视,在手段上的极端,在行为上的功利。如此功利而浮躁的做法,如何培育和塑造出真正的企业文化? 若无知成为创新,那么就会上演“喝厕所水”的东施效颦。野田圣子“喝厕所水”是一个好故事,但企业应该学习与效仿的是她的精神,而非简单照搬“喝厕所水”的方式。然而,即便如此简单的常识,很多企业依然处于“形似而神不似”的倒置,由此也暴露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内涵的苍白与手段的荒唐,也表明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怎样培育企业文化”缺乏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如此看来,我们离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第五篇: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北大“抄袭门”女博士冤不冤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
北大“抄袭门”女博士冤不冤
【导语】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紧接着就是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有把握的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了,厦门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5年福建省考面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去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月刊《国际新闻界》杂志通报北京大学于艳茹在该刊发表的文章涉嫌抄袭,今年1月10日,北大通报撤销其博士学位。对此,于艳茹感到委屈。4月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学位授予与学位撤销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上,来自北京高校的十数位法学专家大多认为,北大对于艳茹撤销博士学位的处罚“量刑过重”。(4月9日《南方都市报》)为何法学家们大都觉得北大“量刑过重”呢?法学家们认为,本案中于艳茹的博士论文并没有舞弊作伪,但北大以在校期间投递的论文舞弊作伪作为撤销其博士学位的标准,并不恰当。可关键是,在惩治抄袭行为时,我们至今只有《学位论文作假处罚办法》,而这个处罚办法只是用于规范学位论文的,而并不适合于其他论文抄袭,北大完全可以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自由裁量。
当然,相对于诸多其他抄袭处罚,北大对于艳茹的处罚的确不轻。比如,前些年被热炒的清华教授汪晖抄袭事件,至今仍无定论;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硕士生卢迪诉洛阳某高校体育部张丽教授抄袭事件,张丽只被判赔1000元;安徽师范大学一副院长所撰《因话录校笺》被指抄袭两篇硕士论文,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有了这样的案例“珠玉在前”,北大对于艳茹的处理也就显得有些“不讲情面”。
事实上,正是由于诸多轻飘飘的问责,才会不断地涌现出教授、博士造假的事件。再加上国内科研单位无论是评职称还是升职加薪,都与论文发表密切挂钩,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抄袭也总能获得同情。因此,在一些学者眼中,始终未竖起“抄袭红线”,未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共识。
但在国外,比如德国,学术领域对抄袭者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众所周知,德国前国防部长古腾贝格、德国前教育与科研部部长沙宛,都是因博士论文抄袭而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被取消博士资格,同时引咎辞职。在古藤贝格抄袭事件中,即使联邦总理默克尔也公开表示袒护,说她需要的是一个称职的国防部长,而非学术助理或者一个博士,学术界也不领情,反而还激怒了学术界——由德国博士和博士生起草的一封致联邦总理的公开信,得到了6万多人的签名支持。
我的美国外教Chirs面对一位女同学的作业抄袭,曾经痛哭流涕,直斥这是她教学生涯的耻辱,她的学生中居然出了抄袭者。Chris认为,抄袭不仅是在欺骗别人,也是在欺骗自己,不可宽恕,这可能就是西方文化中对抄袭的“零容忍”态度。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抄袭的态度一向暧昧不清,否则也不会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样的谚语了。这句谚语隐藏的逻辑是——抄袭很普遍,但被抓到就只能说明你太笨,手段不太高明。对于这样的“抄袭文化”,是时候说不了。
倘若于艳茹从进入大学那天起就被告知抄袭的严重性,她想必也不会如此轻浮地对待自己的学术生涯。但愿于艳茹的教训能让后来者警醒,别再拿自己的未来与学术生命开玩笑。当然,各校的学术委员会也需要对各类抄袭事件的原委进行详细调查,并将处理依据、投票结果公之于世,真正让抄袭者心服口服。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