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之我见

时间:2019-05-12 19:2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之我见》。

第一篇:行政管理之我见

行政管理之我见

文/行政主管 廖辉彪

企业行政人事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建立和维护企业管理运作秩序,通过运用企业规章管理制度,对企业整体运作及发展进行的监督管理。

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作为企业行政管理者每天都要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物,作为企业的“监督员”、“调研员”、上传下达的“宣传员”、提供资料情报的“信息员”、提供后勤保障的“服务员”,这就需要行政人事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思想素质

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强,事业心强,有较高的自我成功期待,思辨能力强。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大都是重复性、繁琐性的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较高的自我成功期待和奉献精神,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把每一细小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整个企业行政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水平和素质。

心理素质

简单说即是意志坚定,灵活应变,条理性好,乐观进取。企业行政人事管理结构,可能因为企业状况的变化,要相应的改变行政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而且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也常遇到一些突变的情况。所以,只有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较好的控制企业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再者行政人事管理工作都是日常性工作,企业领导不可能每天都会安排布置需要从事的工作,这就要求行政人事管理人员要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行政人事管理人员要分忧于领导和服务于群众,工作量有时会超负荷,这时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好的身体,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服务领导,服务群众。

众所周知,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员工来实现。而企业文化是凝聚团队智慧、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引领企业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法律能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则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一个人有义务不侵害别人,但没有义务为他人谋福利,但文化或道德则引导人去为他人谋福利。

所以,作为行政人事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或规范适合本企业的企业

文化,并随时观察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异常。当企业文化合理时,行政人事管理制度政策应起到支持作用;当企业文化不合理时,行政人事管理制度政策应促使其改进。

总之,行政人事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人事管理人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发扬务实求实,注重实效的作风。

打造百年耀华,共创盛世辉煌,是我们每个耀华人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从事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好几年了,早已经习惯了作为行政人事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及规律,非常荣幸能成为耀华的一员,希望能在耀华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二篇:加强银行行政管理之我见

加强银行行政管理之我见

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其经营标的物是货币,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的特点。从近几年银行发生的案件看,有许多是由于行政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

一、当前银行行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对行政管理与业务发展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发展、轻行政管理的现象。由于行政管理是一个监督的过程,所以当业务平稳发展的时期,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淡漠了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行政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中,在业务与行政管理的岗位取舍时往往牺牲行政管理岗位;在业务人员与内控人员都紧张时,时常压缩行政管理人员;在业绩考核时,也主要以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甚至出现业务一好遮百丑的现象。长此以往,既削弱了行政管理队伍的力量,也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还给业务经营带来影响。

2、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行政管理制度明显地存在滞后现象。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创新业务就没有出路,就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毫无疑问,银行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业务。但创新业务必须与管理并举,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应该行政管理优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或出于改革的需要,或出于竞争的需要,往往是改革在先,创新在先,管理在后,制度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业务的开办中,为了强占市场,先办起来再说,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跟上,出现一些断层甚至空白点。二是在内部岗位改革上,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方便服务,也有改革在先制度滞后问题。

3、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与业务操作不相匹配,业务人员制度观念淡薄,对执行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差错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表现在上级行业务管理部门对于现行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缺乏系统梳理,有的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务发展和业务处理的要求,管理制度出现缺失、执行不统一、控制过度及控制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前台一线业务操作人员感情代替规章、疏于内控、违章操作、违反程序办理业务,形成事故隐患。

4、行政管理检查部门较多,缺乏协调。目前,对基层行的内部监控管理既有业务职能管理部门,又有监察的内控部门,还有上级行的稽核中心,此外还有人行等外审部门。各个检查部门依据不同的业务规章,带着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不尽相同。在检查中,又常常相互采信、互为依据,使得有的业务检查多遍,有的业务没有检查一遍,导致监控效率降低。另外,有些检查结论相互矛盾,也使得基层行无所适从。

二、加强银行行政管理,创建和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1、提高行政管理认识。应始终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一手抓业务开拓,一手抓行政管理监督。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创建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当做大事来抓,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创建和完善机制,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总负责”的工作要求。

2、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制度,健全行政管理机制,进一步整章建制。一是要合理确定岗位,基层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的目的。上级行也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特点,业务规模大小,提出多种不同岗位设置方案供基层参考,加强岗位设置的指导。二是要明晰职责,要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使每一项业务环节都纳入控制过程。三是要建立规章制度,坚持实行制度在先、学习紧随其后、业务最后开办的模式,根据“授权有限、相互牵制”的原则,按照全面、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要按照业务的项目建立健全制度与操作规程,避免不同管理部门在同一业务不同环节上制度与操作规范的脱节或者矛盾。四是要建立管理流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突出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部位,以推动基层行经营管理的明晰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实行行政管理制约制度,杜绝任何个人包办业务处理的全部环节,达到有效控制。在会计结算业务和出纳业务中,实行证、章、压(押)三分管,电子联行业务必须经办、复核、授权三分开,相互监督,确保银行资金安全。信贷业务要坚持审贷分离,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信用卡、营业网点、会计账务等岗位要建立全方位的双人复核制度,资金计划、人事行政等岗位也要按照内部牵制、授权有限的要求,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流程。

4、加强行政管理的督查机制。业务管理部门与内控检查部门应转变监督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强化过程的监督,不仅需要检查各项业务的操作是否合规,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将稽核的关口前移,从查弊到防范的转移,对业务中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业务的信息资料,开展非现场业务监控,通过不同业务系统、业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差错或问题,提高行政管理管理的时效与质量。要积极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程序操作,特别要注意测试程序控制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防范业务程序流于形式、实质失效。此外,行政管理部门要与业务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使行政管理管理更全面更、深入。

5、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管理的科技含量。客观地说,人控物控只能解决不想违和不敢违问题,但解决不了个别人想违而不能违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能违问题则需要程序控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动技术在银行业务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武器。通过软件开发,将行政管理的一些规定编入程序,由软件程序进行管理,可以解决人控物控控不了的问题,使得个别员工无意或有意的错误都将被电脑程序发现而难以通过。例如,柜员密码的定期更换,柜员权限控制,重要业务换人复核和授权等等。此外,对重要岗位实施电视监控和录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控的管理能力,对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6、落实责任制的处罚机制。加强内部管理,重在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全体员工按程序办事。只有制定适当的处罚标准,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规章的任何人都及时亮起红灯、按章处罚,对屡查屡犯的从重处罚,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重检查、轻整改的弊端,才会有警示作用。

7、科学人性化管理,实施以德治行,提高全员行政管理的自觉意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银行由于管理仍带明显的行政色彩,“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行政管理严重不足,致使道德风险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银行经营战略正在调整,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因此,新的形势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强调按制度办事的时候,必须切实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合规经营理念的渗透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强化员工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的经营观念,提高每位员工执行管理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性,才能真正促使银行业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办公行政管理之我见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之我见 摘要: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是确保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阐述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工作职能,并就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

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办事机构,既担负责执行、调研、智囊等宏观管理职能,又担负着文件起草、督办协调、业务接待、通讯收发等微观服务任务,是一个单位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枢纽”。新的形势对办公室强化政务、搞好事务、规范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现今实际工作需求,本人就做好新时期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明晰行政管理的意义与内涵

行政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寻求工作人员与工作岗位的最佳配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状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的概念应该是以下四项基本内涵的综合:

1、管理是一种具有科学原则和运用艺术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2、管理的核心是“人”,建立分工合作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其重点;

3、管理的对象是“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事”;

4、管理的目的是以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

二、充分认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作为办公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办公室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努力提高服务单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从办公室的地位看,办公室是综合性办事部门,是保持一个单位正常运转的“桥梁”和“纽带”,大量地、经常性地联系上下的工作是通过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来进行的。行政管理岗位往往被设在办公室的“窗口”位置上,它担负着日常的办公室事务工作,尽管大多是琐碎的事务、重复的服务,然而人们往往从这个“窗口”来看待和评价单位的工作。比如:习以为常的电话接转,看似很简单,但它却是代表着联系内外、左右的单位第一形象,它有上级指示、有各种问讯、情况反映等等;只有做到了既了解单位的整体基本情况,又注意讲话的态度、艺术,才能使来电者满意、信服。因此它不仅代表和影响办公室的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和威信。

另一方面,从提高办公室整体效率看,机关各业务部门只负责本业务系统的工作,而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合理、准确、及时的衔接,都要靠办公室综合协调、处理、解决。只有找准、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特定的位置和职能,才能牢固树立全方位服务观念,积极努力、耐心细致地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以良好的“窗口”形象,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正确把握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办公室面对的工作主要是上级部门以及本单位下达的各项行政工作,面对的人员主要是领导和各部门工作人员。

办公室的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助手作用;办公室对上级机关的部署结合本单位领导的意见贯彻执行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执行结果,对加强机关管理,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工作质量起到组织、执行的重要作用。

2、参谋作用;办公室人员要经常深入工作一线,了解基层情况并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提出改革建议,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设性参考意见,作好领导参谋。

办公室人员要深人开展调查研究,经常给领导提供有关的统计数据和业务管理信息,并依据党的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撰写出客观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为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服务。办公室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参谋作用十分明显,办公室干部要克服“言多必失、言高盖主、言低丢而”的困扰,不以言轻而金口难开,要敢于进言,敢于献计,大胆进谏。当然,进谏也要点到为止,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领导,更不能左右领导决策。要坦坦荡荡,出于公心,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说真话,丁是丁,卯是卯。

3、协调作用;办公室在管理工作中的确需要负责协调工作,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及时转达传送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单位领导的各项指示精神,主动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也由于各类人员在思维方式、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往往偏重于注意自身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别的部门或别人的要求,使得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不一致,以致于不能发挥整个组织的最大功能,不能形成最佳的合力。对此各级办公室要通过联系、沟通、调解、协商等方式来有效地统筹协调左右之间各方面的关系,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绝不能把遇到的矛盾简单地上交给领导。

其次,办公室在发挥协调功能中,要站在全局的立场和高度对各部门进行综合平衡,集中多方意见,多方协商,求同存异,秉公处理,要以公正平和的心态调整、理顺和改善各单位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并且建立和健全各种协调制度,使协调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

再次,办公室的协调工作要纲举目张,不能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就会被事务所淹没,有可能顾此失彼、事倍功半。事实证明,办公室的协调工作一定要有重点,要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改革发展中碰到的难点问题,通过牢牢抓住重大事项,去带动办公室协调工作的开展。

协调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有权不越权。办公室是综合管理部门,是协助领导施政、指挥和管理的左右手,但办公室干部要切实摆正位置,既不能越权,更不能滥用职权。要始终牢记自己是参谋而非领导,是“配角”而非“主角”,做到尽责不越职,出谋不决策,参与不干预,在正常情况下绝不超越职权范围处理事务,绝不过问不该知道的事情。办公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按章办事,按领导意图办事,按照工作程序办事,对一些重要事情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上下级领导关系,有请示,有汇报。凡遇到超越职权范围的事,不擅自作主,不乱表态,不乱办事,如遇领导不在又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时,要注意与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商量后慎重处理。第二,有功不居功。办公室的工作多数是协助、辅助其他部门的,杂事、小事多,协助、辅助多,台下、幕后多,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引人注目的动作,因而工作干了不少,但总结起来,似乎又没几件能显示成绩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办公室人员一定要高姿态,不争功,不居功,淡泊名利,忘我超我,乐于干默默无闻的小事、杂事,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第三,有苦不叫苦。办公室的特点是事杂(繁杂、复杂)面广(头绪多、范围宽),什么工作都可以归到办公室办,作为联络上下左右的“中枢”,办公室经常处于矛盾的交叉点,稍不注意不是上不满意就是下有意见。面对误解和委曲,办公室人员要受得住、不气馁,认真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因为领导要求严、批评多,就闹情绪,也不能因为矛盾多、事难办,就畏首畏尾,不敢办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只要是职权范围内的事,就要积

极主动抓,绝不可缩手缩脚、推三推四,要敢于做一切有利于做好工作的事,敢管事、敢担事、敢办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第四,桥梁和纽带。办公室所处的位置自然要求办公室要在领导和群众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此,办公室要认真对待和妥善协调好上下级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积极维护领导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团结。在协调处理政务、事务时,要平心静气、平等待人,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充分体谅对方的难处,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该解决的要及时向领导反映并积极配合解决。

领导之间由于各自分管着几个方面的工作,往往会从分管的工作出发,给办公室提出不同的要求,发出不同的指令,对此办公室人员要胸有全局,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在安排工作计划、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工作中,要以正职领导为中心,对大是大非、事关全局的问题,必须多请示主要领导,按主要领导的意见去沟通和落实,对领导之间即正职与副职、副职与副职之间的意见,也要及时沟通,消除误会,努力使整个组织建立起融洽和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4、保障作用;既要保证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单位分派和布置的各项具体事务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保证领导集中精力思考和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同单位内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

四、办公室工作要处理3个矛盾

一是,大局和小局的矛盾。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部门,其性质和其他部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性上。这就要求办公室把“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部门工作与机关的整体工作、小局工作与大局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地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同时尽力做好小局工作,因为小局工作是做好大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主动和被动的矛盾。办公室工作的服务性职能决定了其工作的被动性,但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又必须发挥主动性,善于在被动中求主动,变被动为主动。对一些常规性、规律性、阶段性等确定性工作,不要消极等待,要主动着手,提前准备,对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应急事件和突发事件等非确定性工作,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做到忙而不乱。同时要积极适应领导的工作思路,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主动做好超前服务。

三是,“过”与“不及”的矛盾。为领导出主意、当参谋,一定要把握“度”,掌握分寸。办公室在领导决策中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背景资料,但不能越俎代庖。要积极谏言,但不能瞎掺和。

五、办公室协调能力的提高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要求办公室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素质与应变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办公室系统要在新形势下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有所作为,还要开拓新的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在办文、办会和办事上,在综合、协调、运转上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为此,办公室干部平时要注意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并指导实践,主动深入实际,调研分析,当政策的“灵通人士”和情况的“百事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做好协调工作的素质和本领。

办公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一项具体工作有时要落实到多位工作人员的身上,经过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力、公室人员的党性观念、全局观念和群众观念,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注意调动力、办公室每位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办公室人员的智慧和特长,并进行科学组合,合理分工,分兵把口,使办公室内部的知识结构可以互补,能力可

以互补,大家职责分明、任务明确,重大事项集体合作、统一行动,保证目标的实现。此外要拓宽民主渠道,努力营造一种多想问题、勤动脑筋、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建立人人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从而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增强办公室人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六、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

发挥好办公室的整体功能,关键要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在繁杂的事务中保持头脑清醒,对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讲究原则性、规范性。要保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严格用各种纪律和规章制度要求自己。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时刻坚持认真细致的原则,做到不漏办、不误办、不错办。

第二,要努力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办公室工作的新要求。办公室工作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正确高效地处理好日常事务,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在被动服务中寻找主动,探索做好行政事务工作的新路子,要注重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学习研究,在规范服务、搞好事务上要主动去想、主动去做。

第三,要强化团队观念,注重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办公室工作虽然各有分工,各有职责,工作中有些是能依靠个人力量完成的,但更多的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合作完成。因此,要保证办公室的整体合力,必须建立起同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能力。办公室工作“事无巨细皆大事”,工作分工不分家,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多与其他同事沟通,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与其他同志的协调衔接,集思广益,共同进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公室是个无权部门,充其量是个参谋、辅助部门,要真正发挥办公室的协调作用,还有赖于领导的支持和充分的授权,而且领导重视和支持的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办公室协调成效的大小。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沟通上下、联系各方的综合管理机构,办公室要善于统筹兼顾,紧紧围绕工作中心,深入做好协调工作,使领导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思想一致、行动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在相互配合、减少内耗的情况下发挥整体的最优效能。

第四篇:公司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整合之我见

公司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整合之我见

今日初到公司,第一印象很好,与董事长一聊很是愉快!下面我浅谈下对于公司整体运营的个人意见,希望董事长不要见笑,因为这里涉及到了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整合两大方面的内容。不过牛顿说得好“如果我所看的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了巨人肩上的缘故”,只有有了高度,才能更好的把握。请多多指正!

首先,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企业工作氛围的形成是很主要的,关系到了企业的定位和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关系到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好与坏。这是首先应该做到的。在讲到公司整体运营和管理的话题时,我第一个反映就是公司作为销售型的公司,一个宗旨:“一切为了销售”;一个着眼点:“在整体的工作和日常的管理当中我们应该是围绕着销售展开”;还有就是考虑的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

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保证公司轨道式正常运营和日常的管理。用“润物细无声”的要求做好行政工作。整体上就三个方面,管理、协调和服务。

1、行政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制度是工作当中能够共同遵守的、约束你我他的必要的工具。只有有了统一的制度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量有效率,同时也要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现在企业讲求的都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但确实落实还是在制度上。行政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实施,制度的恪守与执行不只是员工的,更是整个公司集体的。在这方面,我想公司领导、主管等更应该是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使集体每个人都能够恪守制度;人性化体现在完善

而又科学的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安排团体旅游,搞活动等等,这些都提到日程安排上来;

2、内勤的日常管理内勤的日常管理包括办公室事务,如个办公室用品的采购、分发以及其他物品的使用管理上;会议的安排事务;工作档案、记录的存取;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新工作也是日常工作的范畴;后勤用车的安排等等做好这些琐屑的事情,体现管理的细化;

3、协调方面的工作首先协调好上级与下级的工作,帮助下级执行领导、会议传达的命令;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好多单位就因各个部门协调不好,而适得其反,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只有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不相互推责这才能体现各部门协调工作的质量,才能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

4、服务方面我们每一个职工来到公司都是在为公司服务,行政工作真正的也是在为部门服务,应该抓住“我是为各个部门为公司服务的”态度,应该能够把行政类的工作做实做好;

二、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方面的工作

1、公司架构建立和完善,人员配置达到合理(简单架构如图)

这是一个简单的架构图,但也能表明出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而且其他的重要部门也是能够按照所需设立的。人员配置上,尽量按照个人所擅长,性格特点、技术类型的不同达到科学合理的安排配置,是每位员工发挥所长;按照所需人员比例进行安排;要公平、公开的竞争能者上岗的原则,进行人员的调配等等;

2、制定好一套新员工招聘计划员工是每个公司的“血液”,只有“血液”流通才能支持公司的业务运作。按照所需招聘岗位的要求,人数比例,薪水等通过固定招聘会及网络招聘的方式择优录取。建议,每个去进行招聘工作的人事专员做好交谈前的准备,如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成长历程、薪资待遇及很好的自我发展的平台等等;

3、员工入职、离职及在职期间手续,档案的管理一旦员工合格,做好入档的工作,内容详尽,以便日后使用;员工离职,做好离职前的手续(表格式)并填明离职的原因,安排好人员顶替后,批准辞职,撤档;员工在职期间,充分的保存好档案,档案内容要详尽,如资料更改要及时有效;

4、员工入职及在职期间的培训工作21世纪不但是个经济的时代而且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时代来临这就提醒我们时刻要有一颗进取心学习的心,我们要用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才能保持好公司上进的姿态。所以,培训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员工入职前,进行短期(2-3天)和长期(5-7天)的入职前培训,在这过程中,渗入给新员工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公司制度,技能学习,福利,激励政策等,使得新员工能够坚持并通过考核,成为我们的一员,同时深挖新员工身上的潜力,可适才而用;在职的员工不断期地

进行技能技巧上的培训,通过公司组建的内训组搜集反馈资料,进行短期的员工缺乏的技能和技巧的培训,如我们销售型的公司主要以销售技能技巧为主的培训、客户反馈的资料式培训、沟通技能培训及礼仪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的凝聚力、执行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使得公司充满生命力,日趋正规化。

三、作为行政助理的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办事标准,执行好领导交办的任务,积极去解决问题。首先抱有学习的态度,踏踏实实地的做好工作。传达领导的命令,协调好有关人事,加紧与机关的联系能够办下手续,安排好车辆,会议等。

讲得这么多,一个宗旨,都是为了销售工作而服务的。信息是不断更新着,一些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着,我们只有整体上时常反思和不断学习,才能推动个人发展和赢得企业的发展。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请董事长多多指正!

2011/4/1

第五篇:行政管理

我国行政监督的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监督已成为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的实质是指权利的制约、督导、防止权利的滥用和腐败。国家如无必要的监督机制,就很难正常的运作和发展。因此,现代国家都把监督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机制之一。在这里我们所讲的行政执法监督不是对行政执法行为零碎的具体事务的监督,而是要对行政主体所作的因执法而产生的具体行政行为和一些特定的抽象行政行为的体制化、一般化的监督,这是一种制度化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法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行政;监督;行政执法;

“如果政府的承诺多是‘空头支票’,必然损伤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导致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低下。”

2003年湖南省政协组织的有关调查显示:政府有些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对企业的承诺,企业对政府有些部门的信用评价不高。

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政府承诺“全部履行”的占4%,而认为“很少履行”的占10%,“基本履行”的占50%,“部分履行”的占36%;有些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整顿与规范。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的129件投诉案中,有68件是对政府部门的投诉。在2003年初政协全会的委员提案中,涉及政府信用的提案占总提案的70%。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监督,古称:“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居高临下视、察的意思;“督者,监察也。”指以威权饬人。现代管理学认为,监督是一项管理艺术,是运用权力,在组织系统内,以坚强有力的协同运作,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艺术[2]。

二、监督的主体

按照监督对象划分为:其一,侧重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二,侧重于对公务员的监督,如行政监察等;其三,同时针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如权力机关的监督。

按照监督程序划分为:其一,事前监督,这是一种预防性的监督,如人大代表视察行政机关的工作并提出建议;其二,事后监督,其目的在于事后纠错和补救,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三,全程监督,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层级监督,包括事前建议、事中检查、事后纠错。

按照监督效力划分为:其一,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权力机关作出的撤销地方政府规章的决定,法院作出的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其二,不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政党、社团、媒体、公民对行政机关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并不直接产生法律效力,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启动权力监督程序,转化为相应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监督法制缺失

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法制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行政监督制度的权力配置整体安排不合理,相互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合沟通和有机协调,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权利机关监督、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对比不合理,未能真正形成监督合力,在体制设计上有所欠缺。无论是人大监督、政党监督,还是监察、审计监督等,由于分散的监督,主体在隶属关系上自然是受多重领导的制约。权力机关监督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监督制,难以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宪法赋予了其对“一府两院”进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权力,但人大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只是借助于人大会议期间的审议和质询,对日常的政府行为的监督鞭长莫及。司法机关监督力量偏弱,而且主要进行着事后监督,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在监督内容上也较为狭窄,行政诉讼中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未作受理。内部监督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象专业监督,即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也还未建立高效而相对独立的监督。专业监督部门作为行政系统内部地位相对较低的部门,往往是监督不力,同时,也出现无力监督的现象。社会监督,除了中央纪委查办大案要案的力度加强之外,其它如新闻监督、人民监督并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我国现行行政执法机制反思

1、现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一个主体众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从主体来看,包括权利机关监督,新闻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其他组织和社会的监督;以监督的范围来看,既包括对国家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监督,也包括对国家公务员是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实行监督;从监督的内容来看,既包括各级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也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2、行政执法监督现状及不足。目前我国虽初步形成了内外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发挥了较为全面功能,但仍存在一系列的明显缺陷。从法理上讲,我国“议行合一”国家体系中,行政机关只是执法机构,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行政机关发挥着非常活跃的管理功能,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立法,决策和执行等执法功能。行政机关在从事大量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行政权也在授权立法,行政部分

准司法权,行政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表现出广泛性,主动性的特点。这些事实的存在和发展与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落后与不足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在社会急剧发展的时期,在社会转型期内认真了解我国现行行政执法监督的缺陷。我国行政执法监督的主要问题(1)监督的主、客体错位。群众对行政执法、各监督机构对所监督机构、同级机构之间总是关系牵制,致使监督无力;(2)监督的职权混同。目前我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仍存,表现在监督机制上就显得党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和包揽了其他主体的监督;(3)监督主体上的监督意识淡薄;(4)监督的运行方式单一,监督体制则多而无序;(5)监督与制裁衔接不紧凑,后者往往软弱无力;(6)监督法制程度低,制度不健全。

五、提高民行检察监督效果的对策建议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民行检察监督效果,必须要解决民行检察人员“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不断提高民行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法律监督的业务能力,从而在办案过程中明辨法理,对案件有着独到而深刻理解和判断能力。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不清,哪些信息该公布各地认识不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应该公开的信息类型进行了列举,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有十一类重点信息需要公开,县级政府及其部门有四类重点信息需要公开,乡(镇)政府有八类重点信息需要公开。实际上,各级政府经办之事千头万绪,各类政府信息浩如烟海,与之相比,《条例》中罗列的信息类型显得表述笼统、范围狭窄,公民在申请公开某个具体信息时,往往不能找到与之精确对应的条款,这就给政府部门留下了过大的自断空间,愿意公开就公开,不愿意公开就回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虽然大部分地方都进行了宣传并下发了相关文件,但到底该公布哪些信息,各地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凭政府有关干部的直觉判断。

强化信息公开工作的内部考评和外部监督。信息公开作为一项新制度,本身就有很多学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内部的考核评价工作跟不上,外部的监督又软弱,那么,必然会使该项制度的实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首先是要建立起一套比较符合实际的内部考评机制。一是要把实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作为对各单位考核的指标,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作风评议相结合。由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进行述职评议。二是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外部的监督,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尤其是司法和媒体等社会监督。凡属于应该公开的必须公开,凡政府认为不属于掌握范围的信息,应该承担举证责任。

六、行政监督效能提升的完善对策

1、赋予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由独立行使行政监督权的机构专门监督行政行为,是迄今比较成功和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监督权必须独立”,这种独立包括机构独立、权力独立、人事权独立以及财务权独立等。行政监督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质

上是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有效的监督必须以监督客体切实处于监督主体的监督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权,保证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要赋予行政监督机构独立性,就必须在纪律检查部门以及监察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给予独立的人事任免权和财政保障等,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其权威性。

2、强化人大监督机制

(1)强化人大监督机制是制约行政权力,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途径。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人大监督委员会。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设立一个专司监督职能的人大监督委员会以替代监察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在此最高专门监督机构下设立地方各级监督机构,同时可以保证国家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2)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和监督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人大代表熟悉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了解监督的形式、程序和方法;加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罢免权等监督权的落实,提高监督力度

(3)改进监督方式。变程序性监督为实质性监督,变一般性监督为重点监督,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水平、监督质量和监督实效。

3、完善群众监督功能

群众监督是基础和力量根源源泉,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确立群众监督的法律地位,要明确群众监督的权限和程序,使之能够依法行使监督权,并受法律应有的保护。要从完善群众信访举报的体系和网络,健全保护和保密制度,健全举报奖励反馈机制等制度和机制上保证言路畅通,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限。通过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渠道把群众监督与新闻媒体结合起来;通过电子邮箱、博客、QQ、论坛、贴吧等渠道把群众监督与网络媒介结合起来;通过工会、妇联、青联、村(居)委会等渠道把群众监督与社会团体结合起来;通过人大委员、政协委员的提案形式把群众监督与两会代表结合起来。政府只有实行信息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才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也才能保证行政机关的清正廉洁。

七、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

提高我国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需要解决监督主体思想方面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要从思想上真正摆脱封建权力、“官本位”思想,需要长期的努力。只有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把思想工作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使行政监督体制得到真正的加强。第一,加强法制教育,强化监督意识。一是把加强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法制观念,克服行政机关“于己无关”,“无所谓”等思想。第二,抓好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司法队伍。第三,加强对全体公民开展普法教育。着眼于未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利用报纸、杂志影视广播等媒体加强法制宣传,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在加强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突出法制教育监督意识。在饱尝“文革”的苦果后,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而打击报复,官官相护等官场坏习气,使得一些干部不愿意接受监督怕受到约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强法制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人民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力创造一个有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李绥州.《应用行政管理(Applied Public Administration)》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文利.《行政管理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4

[3]江超庸 《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4]章剑生.《行政监督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1

[5]朱为究.《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

[6]陈奇星.《行政监督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下载行政管理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

    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 2、 行政监督的意义:①防止和纠正行政行为的违法和不当,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②增强国家想关的公仆意识;③克服官僚主......

    行政管理

    一、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 1、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

    行政管理

    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p17).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

    行政管理

    集团门卫制度1 出、入厂门须知(1) 集团公司员工进出本公司大门,必须佩戴员工证,否则门卫有权纠正,对未戴员工证的员工进行登记后,方能允许进出公司,并按有关规定罚款处理。(2) 外单位......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used of state pow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social affairs. Also refers to all enterprises......

    行政管理

    一:简答题:1,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重视计划轻视市场转变为计划与市场并重;由行政指令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对经济的管理由微观......

    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本质:公共性,主要特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权威为基础,以公共政策为途径,以公共问题为对象,以公共财政为保障。 功能:执行国家意志,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