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上半年高小翠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思想工作总结
湘河镇中心小学 高小翠
曾记得一位老教师说过:“真爱在心,享受孩子。如果你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快乐、幸福融入到为孩子们的服务中去,感受到的必是质朴的泥土的芬芳。”在辅导员工作中,我注重有风格、有创新、有品位,力求用独特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现将本期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为适应社会发展及自身工作的需要,我一直把学习作为增强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一方面能坚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学习心得,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能多借鉴身边领导、同志们的长处,进行对照分析,弥补自身的不足。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并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策水平。
二、以身示范,做好孩子的表率。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也始终认为“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平日与学生相处,我时时处处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达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就拿一件小事说吧,只要在学校我发现包干区和教室里有纸屑、果皮时,总是悄然无声地弯腰拾起,发现哪组桌椅不整齐就亲自调整好。久而久之,每当我往教室门口一站,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在看自己周围有无纸屑,桌椅摆得是否整齐。
三、关爱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中队辅导员的信条。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工作中,我从不对学生作聪明与笨的分类,更不歧视、冷淡成绩差的学生。既不给学生下否定结论,也不给差生施加压力,而是尽力地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一丁点儿进步就及时表扬与鼓励。我班有个叫陈洋的学生,他父亲在一家私人工厂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他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学习上无人督促与辅导,因此学习成绩不理想。于是我经常找她谈心,并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为她补习功课,还给她买书籍和学习用品,鼓励她好好学习。在我真诚的关心下,陈洋同学的学习有了可喜的进步。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还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把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一一记下,这样大大地增强了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精心打造,为孩子搭建自主成长的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中队干部的潜能,培养中队干部,让他们成为中队工作的智囊团,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我别出心裁,成立了“中队干部活动营”。活动营由中队长主持工作,定期活动,中队干部共商中队中的大事,讨论中队活动计划,筹备各项中队活动。无论中队开展什么活动,我都会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参与活动,分享快乐。活动营就像一个摇篮,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中队干部。
五、设计新颖的活动,为孩子积累宝贵的精神资源。
活动是培养队员各项素质、增强中队凝聚力的最有效的载体,是培养优秀种子的最好的土壤。因此,只有队员成为集体活动的主体,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得以发展。为了使中队活动不断创新,我策划并组织了“老师,我爱您”、“我健康 我快乐”、“争当四好少年”等活动,丰富了队员们的课余生活,增长了他们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几度耕耘,几番收获。这些年来,我校的队员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各项比赛成绩喜人。我将继续以执着和勤奋为双翼 , 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少先队工作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自我鉴定
本年度以来,该同志能自觉履行工作职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关心同志,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深入第一线代课、听课、评课,个人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存在的不足之处:
1、政治理论学习深度还不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钻研精神。
2、在工作创新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忙于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缺乏对工作深层次的思考。
3、管理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小翠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时小翠
2015----2016学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时小翠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是也是充满乐趣的。本期我针对二(1)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将工作重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结合学校开展的要求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水安全、自救自护知识等知识的灌输,使学生防患于未然。结合学校火灾逃生演习,组织学生在演习中学会逃生,学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并指导学生做好安全工作,真正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将上学放学安全贯彻到每一天,学生的作息时间每位家长都晓记于心,这样确保孩子日常安全。
二、重视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培养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过“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好的主人。”好习惯让孩子学业优秀,也让孩子受益终生。我觉得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使他们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
三、发展孩子的能力,培养小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的骨干力量,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建设好一支责任心强、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最大限度地放手让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管理经验,我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低年级孩子的行为能力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都
想当小干部。班上几个成绩优秀而有能干踏实的孩子,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便成了班干部的核心。
不管哪一位班干部,我都在鼓励的同时严格要求,树立他们作为小干部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一方面,我告诉负责的班干部,要同学们真正听你的,就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让其他同学心服口服。
四、加强家校联系
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家长多交流,使学生的家校表现得以有效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而班主任工作就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把工作的责任感放在第一位。爱是相互的。在这一点上,作为班主任的我是幸福的,我付出一份爱,收获的则是54份纯真的爱。
第三篇:夏小翠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 探究新教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永乐镇午峪小学
夏小翠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阳光师训”活动,认真听取了县教研室王主任和县城关小学兰芳莹老师做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本周二,我校数学教研组又组织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对比,我发现新课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 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清课改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修订后的标准提出: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抓好“四基” 发展数学是教学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中双基变四基,新加进来的两基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学习中联系实践。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 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第四篇:《聊斋志异-小翠》教案
聊
斋
志
异·小
翠
一、作家简介
蒲松龄(公元1640—1715年),山东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号柳泉,后世因他写了一部《聊斋志异》,称他为“聊斋先生”。他出生于一个比较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高祖、曾祖都是秀才,其父蒲槃,虽终困于童生,但却有渊博的知识,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蒲松龄19岁时,“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得到主考官、清初著名学者施润章的赏识。此后屡困场屋,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间,授例补廪膳生,时年已四十四岁。直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七十一岁时才成为贡生。康熙九年(1670)三十一岁时,应江南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聘为幕宾,因生活不是适应,一年后返里。康熙十一年(1672),开始为同邑名宦毕际有家塾师,与毕家相处甚得,一干就是三十年。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龄40岁时,《聊斋志异》主体部分已经完成,此后又陆续有些补写。
蒲松龄一生著述甚丰,除“孤愤之书”《聊斋志异》外,尚有文集、诗集、词集、戏曲及杂著多部,1960年路大荒整理编辑为《蒲松龄集》。现存《聊斋志异》的版本较多,可分为手稿本、抄本、刻本、评注本、三会本等。手稿本为蒲松龄亲笔。存第一、四、五、十卷及第二、九、十一卷的一部分,有199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现存抄本十二卷,有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铸雪斋抄本不仅保存了稿本的原貌,分卷也与作者原定卷数相同,很是宝贵。现存最早的刻本为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共十六卷,此本对《聊斋志异》的传播起到较大的作用。评注本有吕湛恩注本、何垠注本、冯镇峦评本等;而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即三会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收小说491篇,是收录最多的一个本子。
二、《聊斋志异》简评
中国文言小说的高峰之作《聊斋志异》,既仿效唐传奇的文体规范,又融入了志怪的内容,形成了“一书兼二体”的体制,被称为“聊斋体”。蒲松龄在《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川,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又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可见作者主观上自觉继承了志怪类笔记小说的艺术传统。在志怪的基础上,作者又借鉴了史传文学和传奇小说的艺术形式的技巧。清代纪昀指出:“《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干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剧场关目,随意装点。”(盛时彦《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跋》)对于纪昀的指责,冯镇峦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聊斋以传记体叙小说,仿史汉遗法,一书兼二体,弊实有之,然非此精神不出,所以通人爱之,俗人亦爱之,竟传矣。虽有乖体例可也。”(《读聊斋杂说》)肯定了《聊斋志异》的这种新体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处于幻域,顿入人间;遇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鲁迅所论,大致包括三重含义。其一,〈聊斋志异〉形式上虽是志怪,但作者是传奇法来写志怪内容,使故事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传奇法”长于刻画人物和写景抒情。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二,作品虽具有志怪小说的荒诞特色,但在荒诞之中却显示了平常和真实。《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各具人情,和易可亲,忌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就是说作品是以幻想的形式来折射现实生活。其三,《聊斋志异》虽以传奇为主,同时又杂入笔记体性质的小说,“叙事剪净,用笔明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这样笔记与传奇合理搭配,巧妙组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聊斋志异》的这种体制在以前的文言小说中十分罕见,“一书而兼二体”的形式是《聊斋志异》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作品赏析
1、小说梗概
小翠来到王家,本为报恩而来。王侍御在官场倾轧中是个弱者,小翠以她超凡的本领出力相助,因此作品从一个角度揭露了官场的腐败和世道的险恶。
2、人物形象
3、主题意蕴
4、艺术特色
第五篇:徐小翠课改
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狮子口初中
徐小翠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县推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有幸赶上了新课改的大方向,同时也得到了各位前辈的引导和支持。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在讲第一课《古埃及文明》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畅想 “想象并描述古埃及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古埃及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二)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如讲辽宋夏金元的关系时,我设计动态示意图形象直观的再现它们之间关系,直观、明了。讲到岳飞抗金时,我播放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渲染气氛,讲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时,我播放北京故宫历史视频,长城四季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生动地再现历史可以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予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时,我让学生做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进行小组竟赛,讲百家争鸣时,我让学生自编小品,扮成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舌战,这些活动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不在沉闷,不在缺乏活力。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讲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学生难于理解汉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实质。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实行休养生息是因为汉初的皇帝好,不是为了剥削人民。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汉初统治者暂时减轻对人民负担的用意,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挤牛奶的启示”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同一头奶牛,用两种方法挤牛奶。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则死亡);B法:让奶牛吃草养肥,每天只挤5斤,却可连续挤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问:哪种方法挤牛奶多?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很轻易地理解到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
二、新课程改中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三国历史故事会》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很快上完一堂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我在《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中,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在学习《六王毕四海一》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战国时期七雄拼图,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让我们一起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