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库防雷措施
主题:关于油库防雷的几项措施
[align=center]李家宁[/align] [align=center](胜利石油管理局防雷中心
山东东营
257000)[/align]
摘 要: 鉴于近年来油库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如何对油库实施切实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护油库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雷电的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直击雷、感应雷以及静电感应对油库的不同危害,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措施来防止油库雷击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油库
易燃物质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直击雷
雷电感应
[b]1 概 述[/b]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雷云聚集到一定的电荷后,就会在带异性电荷的雷云之间或在雷云与带异性电荷的大地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中和放电,并伴生闪光、霹雳,人们称其为雷电。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我们叫它对地雷电,又称落地雷,它会击毁房屋、杀伤人畜、引爆易燃物、引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和爆炸性物质等雷害事故。
石油库是重点防火地区,库区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划分及有关安全要求,是制定油库防雷措施的重要依据,因为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特别是在爆炸危险物质可能存在的地方,如遇到雷电或其他火花,就可能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予以避免。
油库区油罐遭受直击雷时,由于电能向热能的转换,雷击点会产生强烈的电弧,使金属熔化或飞溅,可直接引燃或引爆此处存在的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引起爆炸火灾事故。当油罐及其管道遭受感应雷电(含电磁感应及静电感应),在感应雷电泄放通道上,油罐对地或管线上某一点电气不连续处(存在空气间隙)会发生电弧火花,如在此处存在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都有可能引起爆炸火灾事故。油库防雷的目的,就是要针对雷电的上述特点,根据油库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防止雷电火花在油气可能发生或聚集的地方产生,作到既安全可靠有经济合理。
[b]2 油库的雷电防护措施[/b]
当油罐储存易燃物品(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油品)时,油罐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阀不开启,量油孔是关闭的,呼吸阀周围的的油气与空气混合物也达不到产生爆炸或火灾的危险浓度,遇雷电火花不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但当油罐处于大呼吸(油罐进油),小呼吸(油罐经太阳暴晒或热源烤时),使油罐内气压升高,呼吸阀开启释放气体时,呼吸阀周围存在油气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这时如遇雷电火花,就会引起爆炸火灾事故。但由于油罐处于大、小呼吸的时间不长,这类油罐的雷击爆炸火灾事故几率也是很小的。由于油罐的爆炸火灾事故也是严重的事故,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防雷体系有:
(1)石油库设计规范第4.1.12条规定:储存甲、乙油品和轻柴油的规定顶油罐必须安装阻火器和呼吸阀。当油罐顶部存在油气和空气混合物时(油罐处于大小呼吸状态下),雷击油罐顶部位,就有可能引燃油气引起爆炸火灾事故。
(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1.2.1条:钢油罐必须做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米。当罐顶装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做接闪器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这是因为雷击于罐顶或油罐顶部发生雷电感应时,可将雷电迅速泄入大地,给雷电导入大地以通路,否则雷电沿输油管线消散的电位太高(V雷=R×I雷),易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反击,或进入油泵房引起二次雷击事故。因此规定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 Ω。
(3)与油罐相连接的进出油管线的防雷接地措施,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2.2 条第二、三款,第3.2.3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输油管线间距离小于100mm时,应每隔不大于30m互相连接一次,且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5Ω。其目的是防止雷电波沿输油管线进入泵房或阀室等有油气存在的场所,产生二次雷电火花引爆油气,产生爆炸火灾事故。
(4)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1.2.2条规定:“当油罐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避雷针(线),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油罐”。这主要是防止特大雷电将油罐击穿产生爆炸火灾事故。
(5)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1.2.7条:“地上钢油罐上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应采用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应作电气连接。铠装电缆的埋地长度不应小于50米”。主要目的是防止雷电波进入控制室仪表配电盘,避免产生二次雷击事故。
(6)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1.2.2条规定:“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构件,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Ω”。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罐体间存在电位差,造成雷电反击。
(7)平时特别是雷雨季节的雷雨天气,量油孔、人孔等孔洞应关严密,防止外面雷电火花引爆罐内油气而产生爆炸火灾事故。美国API推荐实行的2003第四版“对静电、雷击或杂散电流引燃的防护”有这样一段:“维护良好的金属固定顶储罐与卧式储罐,由于所有部件是相连的,对引燃或直击雷都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曾经发生过由于雷击油罐引燃爆炸,是由于罐顶开口未关闭引起的。例如计量孔,或是排气孔没有装呼吸阀或阻火器之类的防止回火设施”。以上各项措施就构成了我国固定顶储罐或卧式储罐的防雷体系。
[b]3 结 语[/b]
健全的防雷体系,严格的维护管理,如每年的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要全面检查防雷体系,接地电阻要符合规范要求,呼吸阀阻火器要保持完好,雷雨季节雷雨天关闭所有储罐顶孔洞等,就可以避免雷电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油库安全管理措施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砂石料系统工程
油库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大藤峡砂石料系统为保证自卸车与码头运输船供油,设计在砂石料系统与坝下临时码头设置两座油库。砂石料系统油库占地面积为300m,主要为砂石料系统内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设备供油;坝下码头油库占地面积72m,为中转油库,不储存油料,主要为运输船中转供油。为保证油库的安全生产,做好油品的供应工作,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油品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于集聚静电荷的特性。油库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第三条 油库为我公司重点防火部位,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满足生产的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2第二章 执行程序
第四条 接到油罐车到库通知后应立即组织接卸,并同时检查油罐车和相关设备状况,确保正常使用。
第五条 检查油罐车货票,校对来油是否票物相符,确认符合接卸条件,即行开卸,并做好全过程跟踪和记录。
第六条 按工艺流程要求连接卸油管,做到接头结合紧密,卸油管自然弯曲。第七条 司机缓慢开启罐车卸油阀,油库工作人员要集中精力监视、观察卸油管线、相关阀门、过滤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
第八条 泄油完毕,油库工作人员应登上油罐车确认油品卸净。监督罐车司机关好阀门,拆卸油管,盖严罐口处的卸油帽,收回静电接地线。
第三章 管理办法
第九条
严格遵守公司和油库安全管理规定,做好当班卸加油工作。
第十条 负责油库的安全监督管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和危及油库安全的行为须及时阻止和汇报,确保油库安全。
第十一条 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如发现本班不能处理的隐患,应立即向中控及相关部门报告,并组织协助处理。
第十二条 熟悉了解所操作油品的危险危害性,熟练掌握加油机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技能,并能判断和排除一般故障。
第十三条 熟悉油库内消防器材性能,且能正确使用油库内的消防器材。
第十四条 熟悉油泵各部位的名称、性能,懂得油泵的一般保养技术。
第十五条 当班时间严禁脱岗、饮酒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十六条 做好交班记录,接班者要根据交班状况共同在现场交接班,确认无误后交接双方签名。
第十七条
做好使用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清理工作,保持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清洁。
第十八条 严禁非本岗位人员进入油库内部,如因工作需要,必须登记签字。
第十九条 车辆驶入加油站时,须等车辆停稳、发动机熄火后,方可开始加油作业。
第二十条 加油作业应由油库工作人员亲自操作,不得由他人代为操作。
第四章 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十一条 油库必须贯彻“积极预防、确保安全”的原则,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做好预防工作。
第二十二条 所有人员进入油库区内,绝对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等发火物品和易燃物品。
第二十三条 油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输油管线分布及流向和全部阀门用途,以便一旦发生事故或火灾时,能迅速处理。
第二十四条 油库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不得穿着化纤衣物。第二十五条 油库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使用防爆开关,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夜间停电应用手电筒照明,禁止使用明火灯。
第二十六条 接收油品前,油库工作人员要检查是否符合安全规定。油罐车卸油前,应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油泵、管道、透气阀和电气设备及消防设备等是否良好,布置好消防和警戒人员,方可卸油。卸桶装油料时,地上应放置垫桶物,不得直接抛掷,如有漏桶,须及时处理。
第二十七条 油库进油时,工作人员必须到位,注意监视油罐液面,防止油品溢出,并做好进油登记,进油后,油箱盖要及时上锁。
第二十八条 启闭油罐(桶)的入孔、油盖、测量液面和取样等作业时,禁止使用黑色金属或石头等发火花的工器具。在进行上述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口罩站在上风处的位置,要避开挥发气体。
第二十九条 雷电时,必须停止输送油品,防止雷电感应而引发火灾事故。
第三十条 夏季露天桶装油料要采取降温措施,隐蔽、遮盖,避免暴晒。冬季露天桶装油料要采取保暖措施,隐蔽、遮盖,避免冻结。
第三十一条 露天存放油料的油桶,桶身要倾斜,单口朝上,双口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雨水侵入。
第三十二条 油库设备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采取可靠的防锈措施,做到设备无锈蚀,防止设备锈蚀损坏。
第三十三条 油库区要标识明显的禁火警告标志,库内油品应有明确的标牌,注明油品名称、特性及数量。库区要保持清洁整齐,秩序良好。消防通道上,禁止堆放任何材料、设备等障碍物,以保证消防车通行无阻。第三十四条 油库内禁止存放危险品、爆炸品和其它易燃易爆物资,禁止乱拉电线和乱接电器设备。
第三十五条 加油区、油罐区等爆炸危险区域,禁止使用移动通讯设备。
第三十六条 油库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如泡沫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锹钩、沙箱、砂子等),并放置在明显固定位置,属于灭火专用,禁止挪作它用。
第三十七条 使用单位须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定期检查,防止失效,如发现数量不足或损坏情况,应予及时补充或更换。
第三十八条 油库区内严格控制动火作业,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动火时,必须先到安全卫环部办理动火许可证,落实措施,指定专人防火后,方能动火。切实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动火证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防火责任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第五章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 油库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自检自查为主,上级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分级落实安全工作。安全卫环部与工程技术部必须对油库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当班安全监督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发现违章行为和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向上级反映。
第四十条 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设备有无渗漏、电器连接螺栓是否牢固、防火防爆措施是否可靠、灭火作战预案演练及隐患整改情况等。第四十一条 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油库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整改;油库无力解决的,应在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书面向工程技术部报告。
第六章 防雷措施
第四十二条 金属油罐的防雷:因为金属本身就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只要油罐顶板有足够的厚度,利用自身的保护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油罐顶部钢板厚度大于3.5mm且装有呼吸阀时,可以不设防雷装置,但油罐体做良好的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即可。
第四十三条 罐体基础自然接地体应与罐区接地装置相连,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第四十四条 大型储罐接地体应采用耐腐蚀且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引下线应采用不小于4×40mm热镀锌扁钢。
第四十五条 引下线宜在距离地面0.3m至1.0m之间装设断接卡。
第四十六条 大型储罐上不应装设避雷针。
第四十七条 与罐体相接的电气、仪表配线应采用金属管屏蔽保护。配线金属管上下两端与罐壁应做电气连接。
第三篇:防雷安全施工措施
防雷安全施工措施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对施工安全极为重要,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高空作业所需料具、设备等根据施工进度随用随运,禁止超负载乱堆乱放。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上岗证并须体检合格。高空作业人员所用的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严禁高空相互抛掷传递。遇四级以上大风或雷雨、浓雾、雨季施工和冬季下霜时禁止高空作业。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首先必须具有一定左、右方向的安全间隔距离,不能确实保证此距离,应设置能防止下落物伤害下方人员的防护层。
特制定以下施工措施,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一、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负责工程的项目经理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宣讲甲方要求的各种注意事项。分组施工时,每组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四人以上,且分工明确,并设专职安全员看护、监督。
二、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统一着装,并配备胸卡,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屋面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检查安全带是否安全有效,有无破损,必须使用合格安全带。
三、安全带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建筑物上,并且有专人看护。
四、施工队安全负责人必须在现场监护,严禁违章作业或损害甲方利益。
五、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分类、分规格标识清楚,不占用施工道路和作业区。必须按平面布置搭设临设,布置电焊机具,堆放扁钢,角钢以及各种材料,使之井然有序。
六、管网保护措施。对施工现场内已安装到位的各种管道,主动向建设单位了解管道位置及标高,掌握管道走向,分析是否与本工程相互交叉。查清管道位置后,在距管道中心两侧各500mm距离,各钉一排木桩,并油漆标记,作为管道保护边线,施工时尽量不要在保护线内开挖、通行载重汽车。沟槽开挖时,在管道附近轻挖慢进,并挖空一段、支撑一段,确保管道安全。当施工管网与已有管网存在相交时,协调设计方,更改管道走向或坡度。现场内的所有市政管网、管线等采取围、盖、挡等措施加以保护。
七、避雷网(带)施工前应检查工作面是否平整,脚手架是否牢固,有无探头板,并绑牢后方可施工。
八、避雷网(带)钢筋用大绳由地面运至屋顶,必须先检查大绳有无破损,必须有可靠拉力,方可使用,并且工人拉动时不能有勒手的感觉。
九、垂直运输时,大绳与圆钢必须绑扎牢固,检查是否有其它工种在附近施工,必须在无其他工种施工和无闲杂人员时,才可施工。垂直运输前应先清理现场保证有效工作面,并设防护栏,设专人看护防止闲杂人员进入运输场地。看护人必须高度警惕观察四周情况。
夏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落实
1、成立由项目经理为首的雨、夏季施工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质量、工期保证措施,做到加强管理、周密计划、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2、设专人定时收听天气预报,并充分利用无线对讲系统的灵活性,如遇雷阵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知各个系统负责人,采取相应对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减少,直至零损失。
3、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必要时按排凌晨和晚间气温降低时施工,并备好防暑降温用品,防止中暑事故的发生。
二、材料准备
1、雨季来临之前,备足、备齐防雨、防洪物资,如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彩条布、水泵等。
2、易损及易耗物资应备足、备齐,防止雨天脱货,造成停工。
三、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时,应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的畅通。经常打扫路面,清除积水。
2、雨季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排水设施,雨季来临前,应对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修补、加固,必要时增加排水设施。
3、雨季土方开挖时,应及时挖好排水沟、积水井,随时把积水用水泵抽出。土方开挖要求速度要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分期完成,挖好一个及时验槽、隐蔽,如基槽、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可在基底预留300mm厚土层,待垫层施工时再予以挖除。雨期应加强边坡稳定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写时护坡措施可采取放大边坡或加设固壁支撑的方法,且下雨时并用彩条布覆盖边坡,实际施工时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内容进行。
4、土方回填前,要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回填土要严格控制含水率,且分层回填并夯实,夯填要连续完成。把安全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5、混凝土浇筑应尽量避开雨天,如确需施工时,应搭设防雨棚,防止雨水对混凝土的冲刷。另外混凝土搅拌站要定期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高温天气对混凝土用湿草包覆盖养护,浇水次数适当增加,以草包保持湿润为度。夏季施工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砌筑砂浆在规定时间用完。
6、雨季砌体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砂浆稠度,在保证墙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砌体的砌筑高度,砌筑砂浆浸雨后,应增加干水泥和水重新搅拌后使用。每天收工后或雨停后,砌体竖缝应填满砂浆,砌体顶面应摆干砖一皮或覆盖防雨材料,以防雨水冲刷。有大风、大雨等异常天气,应检查砌体的垂直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晴天高温时,墙体砌筑前,砖或砌块应充分湿润,这时砂浆的稠度可适当增加。
7、焊接用电焊条受潮后,应烘干后再使用,雨天室外无遮蔽设施应停止施焊。
8、预制构件进场后,要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堆放地点应夯压密实,构件下垫枕木,四周设排水沟。
9.设备堆场、建筑加工场旷地太大,应增加防雷接地装置,并在雷雨季节前,组织对现场所有的防雷接地装置进行安全测试。
10.有关物资存放仓库要有防潮、吸湿、加热等设施。
11.构件联结(螺栓联结或焊接联结)时,如遇突变天气要采取必要措施坚持干完最低限度联结量,并与吊具脱钩;
12.做好已到设备的维保工作,露天放置的设备应做好防雨措施,随设备供应的仪表以及其他精密设备应入库保存,设备裸露的接口应可靠封闭;
13.特别要加强对电缆线及接头的绝缘性能进行检查,如发现破损现象应及时进行绝缘处理,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14.在潮湿的环境里从事焊接作业,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四、现场实施措施
1、雨季来临前,应组织一次电气设备接零、接地的检查,塔吊、门吊、等高空作业机械应安装避雷装置,雨天施工机械的电动机应进行覆盖防雨;电源开关箱要防雨,露天照明灯具设防雨罩,如有大风警报,行走式起重机械应提前系好风缆绳,固定好夹轨器。
2、雨季施工现场应有值班电工巡检,对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防止绝缘破坏,造成触电事故。
3、雨后应对门吊轨道的沉降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篇:监控机房防雷措施
监控机房防雷措施
一、概述
随着经济建的高速发展,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迅速普及应用,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和永久性损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
为了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取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监控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首先应明确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尤其是雷击损坏较为严重的室外监控设备,在分析其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使用监控系统设备的防雷保护装置,以及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布放、屏蔽及接地方式等,对提高监控系统的抗雷电能力,优化系统的防雷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监视系统的组成及雷害分析
1、监控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主要由摄像枪、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电源线、多芯控制线组成,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等敷设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
终端部分:主要由画面分割器、监视器、控制设备,录像设备等组成。
2、监控系统雷害成因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露天的摄像机上造成设备损坏;雷电直接击在架空线缆在上造成线缆熔断。
雷电波侵入: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或进入监控室的金属管线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侵入设备,造成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雷电感应:当雷击避雷针时,在引下线周围会产生很强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这现象叫电磁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都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信号线路上可40-60kv。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称为感应雷,又叫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然,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
三、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1、IEC61024《建筑物防雷》
2、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3、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6、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7、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8、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9、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0、XQ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二)防雷设计方案
1、前端设备的防雷
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击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击。
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当摄像机独立架设时,避雷针最好距摄像机3-4米的距离。如有困难避雷针也可以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12的镀锌圆钢。为防止电磁感应,沿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金属管屏蔽。
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如电源线(220V或DC12V)、视频线、信号线和云台控制线。
摄像机的电源一般使用AC220V或DC12V。摄像机由直流变压器供电的,单相电源避雷器应串联或并联在直流变压器前端,如直流电源传输距离大于15米,则摄像机端还应串接低压直流避雷器。
信号线传输距离长,耐压水平低,极易感应雷电流而损坏设备,为了将雷电流从信号传输线传导入地,信号过电压保护器须快速响应,在设计信号传输线的保护时必须考虑信号的传输速率、信号电平,启动电压以及雷电通量等参数。
室外的前端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放宽至 <10Ω。
2、传输线路的防雷
监控系统主要是传输信号线和电源线。室外摄像机的电源可从终端设备处引入,也可从监视点附近的电源引入。
控制信号传输线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一般选用芯屏蔽软线,架设(或敷设)在前端与终端之间。
传输部分的线路在城市郊区、乡村敷设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充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此时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其沟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可参照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敷设。如:传输线缆与220V交流电线线路共沟(隧道)的最小间距为0.5 m,与通讯电缆的最小间距为0.1 m;传输线缆与1?10KV电力线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这2.5 m,1KV以下电力线最小垂直间距为1.5 m,与广播线最小垂直间距为1.0 m,与通信线最小垂直间距为0.6 m。
传输部分的线路在建筑物内部敷设时,与其它线缆的最小间距则应参照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来做。
从防雷角看,直埋敷设方式防雷效果最佳,架空线最容易遭受雷击,并且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为避免首尾端设备损坏,架空线传输时应在每一电杆上做接地处理,架空线缆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中间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源和电源均应分别接入合适的避雷器。
传输线埋地敷设并不能阻止雷击设备的发生,大量的事实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线缆故障,大约占总故障的30%左右,即使雷击比较远的地方,也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流入电缆。所以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非常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3、终端设备的防雷
在监控系统中,监控室的防雷最为重要,应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多方面进行。
监控室所在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其防直击雷措施应符合GB50057-94中有关直击雷保护的规定。
进入监控室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上。架空电缆线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加装避雷器,并将线缆金属外护层及自承钢索接到接地装置上。
监控室内应设置一等电位连接母线(或金属板),该等电位连接母线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PE线、设备保护地、防静电地等连接到一起防止危险的电位差。各种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直和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母排进行电气连接。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监控中心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4、SPD的选择(1)电源系统
由于有7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为保证设备安全,一般电源上应设置三级避雷保护。
A、考虑到监控机房空间所限,建议在监控室配电箱安装B+C组合式电源防雷模块.可以解决第一、二级安装距离的限制,具有第一、二级合并安装,无需退耦器;通流容量大(80KA);输出残压低(≤2KV);并联安装,无需考虑设备功率;配置汇流排,适用各种电源制式;模块式、标准导轨安装等优点。
C、在监控室UPS电源或监控设备前安装单相串联避雷器,串联安装,功率≤4KW,带LC滤波,超低残压输出,作为电源线路第三级保护。(2)信号系统
在视频传输线、信号控制线,入侵报警信号线进入前端设备之前或进入中心控制台前应加装相应的避雷保护器。
A、在摄像头到控制中心的监控摄像头到控制中心的视频传输电缆两端应安装视频信号SPD,以保护摄像头。
B、对室外云台,每条控制线路两端应安装云台控制线路避雷器。
四、防雷方案预算(略)
五、监控系统防雷方案示意图
六、机房电源系统简易选型方法
七、运行维护
(1)避雷器安装之后,应检查所有接线是否正确安装,然后运行测试,看系统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检查,直至整个系统均正常运作。
(2)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蔽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宜每年进行一次测量。
(4)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避雷器进行一次检测,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如检测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八、竣工验收
(1)防雷工程施工单位须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对于隐蔽工程应实行随工验收,重要部位应进行拍照和专用设备项记录。
(2)设计资料和施工记录应由相应的防雷主管部门妥善存档备查。
九、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
(1)由本公司销售的产品和施工的工程均由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和工程责任保险。
(2)工程中所使用的防雷器件,从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一年内免费保修,超过保修期两年内维修只收取工本费,终身负责维修。
(3)根据用户需求,免费提供防雷知识或防雷技术讲座;(4)保修期内,若防雷系统出现故障,公司技术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的24小时内赶到现场。
第五篇:防风、防雨、防雷措施
二十、施工期间的防风、防雨及防雷等的措施
对该工程施工季节出现的雷电、风沙、雨水等不利施工的环境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防护等对应措施。
20.1、在雷雨、浓雾及潮湿的环境下,严禁带电作业。
20.2风沙季节进场道扬尘、大风等对施工影响较大,在业主方工期紧的情况下,我们要作为重点来对待。
20.2.1.加强计划安排风沙季节施工是全年性施工重要的一项战略性安排。
20.2.2抓施工准备,包括材料,专用设备、能源、暂设工程等准备工作。
20.2.3
编好技术措施,确定主要技术关键,规定单项工程雨季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20.2.4.制好单项工程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工程进度、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操作要点、质量要求、试验检测等。
20.2.5.重视技术培训,技术交底工作。
20.2.6.根据风沙期施工的特点分轻、缓、急;在施工布置上要根据晴、雨、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20.2.7.要将风沙季节的几天施工准备工作纳入我们的生产计划,考虑定量动力,安排一定作业时间,搞好雨季期间材料的储备。
20.2.8.加强技术管理和安全工作,要认真编制和贯彻风沙季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定期组织风沙施工交底和检查,积极督促做好有关工作,尽量减少风沙期带来的损失。
20.3
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分轻、缓、急;在施工布置上要根据晴、雨、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20.4要将雨季的几天施工准备工作纳入我们的生产计划,考虑定量动力,安排一定作业时间,搞好雨季期间材料的储备。
20.5加强技术管理和安全工作,要认真编制和贯彻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定期组织雨施工交底和检查,积极督促做好有关工作,尽量减少雨期带来的损失。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