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调解经验材料
“大调解”推动社会“大和谐”
——文山市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经验材料
近年来,文山市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文山”目标,按照“以大队伍抓稳定、以大防控保平安、以大调解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为维护稳定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作为 “为民办实事”基础工程,积极创新举措,精心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调解组织逐步健全,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建立了符合市情、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点面结合、互动联调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使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更有群众性、专业性、联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切实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搭建“大调解”工作架构 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重在资源整合,贵在部门联动。文山市按照“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成立了文山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市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也应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专门组建文山市社会矛 1 盾调处中心,高配中心规格,明确中心职责,主要负责协调专业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室与中心的衔接配合,负责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配合和跨地区、跨行业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的联调联处。同时全市制定出台了《文山市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意见》、《文山市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实施方案》等,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以纠纷清零为目标,织密“大调解”工作网络 文山市因地处边疆民族杂居地区,社会矛盾纠纷多样性、复杂性、敏感性、难调处等特点较为突出。为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文山市从建立健全大调解组织体系入手,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解调与社会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全市按照“强基层、抓规范、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六有六落实六统一”的建设标准,在全市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自然村组建了1582个人民调解组织,在村(社区)设立了专职人民调解员;二是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全市组建了医疗、建筑、食品、保险等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共50余个,将其全部规范到大调解工作平台上来,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参与调解的作用和优势;三是建立行政调解工作平台。坚持“当调则调、调裁结合、解决问题”的原则,2 强化行政调解工作,并将其纳入大调解工作平台。各行政部门均确定了3-5人组成行政调解机构。各行政部门认真落实行政主管责任,充分运用调解的办法处理了大量行政纠纷和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四是稳步推进司法调解工作。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了诉讼调解工作,积极推行重调息讼制度,构建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把调解贯穿于民商事审判的全过程,探索实行庭前调解和诉讼内委托调解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调解结案率。
三、以健全机制为基础,破解“大调解”合力瓶颈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大调解工作机制,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大调解组织的效能管理,文山市坚持从工作机制规范化入手,采取领导带动、思想发动、上下联动、措施调动等方法,探索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大调解组织的规范运行,高效运转。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受理和调处机制。对发生的矛盾纠纷,由市矛盾调处中心负责组织调解或者指定相关调解工作平台负责组织调解。属于职能部门受理范围的,实行首长负责制,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调解;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由市矛盾调处中心确定的部门牵头调解。二是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衔接机制。按照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引导当事人首先采取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用人民调解方式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市矛盾调处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业调解,专业调解组织仍未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引导依法通过诉讼、3 行政复议等渠道解决;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矛盾纠纷,按照“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原则,做好司法调解工作。三是完善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机制。经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或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确认程序,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进行确认。调解组织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义务。四是完善大调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市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设置“调解人才储备库”,吸纳法官、律师和行政机关熟悉法律、善于做调解工作的公务员为大调解工作指导员,参与各级调解组织的调解工作。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资料库、加强信息综合、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动态掌握矛盾纠纷的总体状况和个案进展情况,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横向、纵向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贯通、工作互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四、以提质强管为抓手,提升“大调解”工作质效 文山市5392名基层调解员除411名为半工半农(村委会干部)外,其余4981名均为热心调解事业的农民群众,呈现文化素质偏低、综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特点,如何将这只队伍管理好、建设好、作用发挥好成为重要课题。为切实将这支队伍管好、带好、用好,发挥其最大社会功用,文山市以建设“管得住、听指挥、能干事、负责任”的“十二字”调解队伍为目标,制定了《文山市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制度》,由市司法局具体负责对调解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 4 考核结果在全市调解队伍中进行公示,促使全市调解员形成“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成立了调解工作督导小组,全面加强对调解队伍和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督察。采取适时到乡(镇)了解和向群众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掌握调解员工作情况和群众评价,对评价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对评价较差的及时给以批评教育,对乱作为和群众评价恶劣的坚决清除人民调解队伍。此外,还采取不定时、暗访等方式,深入乡(镇)、村(社区)按照上报调解卷宗30%的比例进行抽查,对于虚假或不合格卷宗,严格按照《文山市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补助及人民调解员补贴办法(试行)》给予处罚或扣减相关补助补贴。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了全市调解队伍形象和案件质量“双提升”。2011年来,各级调解组织共上交人民调解案件卷宗878件,合格870件,合格率达99%,比上年同期提升5%,全市无人民调解员违规办案和被投诉等不良情况发生。
五、以落实待遇为保障,增强“大调解”工作动力 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作为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其扎根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和作用任何单位或社会群体都无法比拟和代替。长期以来,由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得不到有效解决,调解工作被动开展较为突出,严重制约职能作用的发挥。为切实将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文山市制定实施了《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工作制度》,打破了人民调解员几十年来的“零报酬”工作模式,促进了基层人民调工作的 5 快速发展。近两年以来,全市共对4175件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实施了以奖代补,补贴金额达17.082万元。2011年,文山市又制定实施了《文山市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补助及人民调解员补贴办法(试行)》,从市级财力安排上保障人民调解经费,补助补贴标准为:每年每个村(社区)人民调委会补助调解工作经费1000元;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1件口头纠纷补贴50元;调解成功1件普通民间纠纷补贴150元;调解成功1件疑难复杂纠纷补贴300元至500元,该补贴办法实施以来,全市广大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调解率和成果率均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规范了其他调解组织的工作经费和调解补助,为全市大调解工作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自构建“大调解”格局一年以来,文山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68件,调解成功3397件,成功率达99%,调解率和成功率同比提升了30%和26%,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人心安宁。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社区大调解经验材料
推进“大调解”工作开展构建和谐稳定“三姓”
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三姓社区
三姓社区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2473户、7105人,是市中心的老式居民区,具有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员多的特点。
近年来,我们三姓社区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从为居民、商家服务赢取信任支持入手,坚持综治维稳组织建设与社区党委、居委会建设一起抓,通过“联调联动、源头预防”有效维护了区域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区、街组织开展“大调解”体系建设后,我们发挥智之极致,力之极限,在街道的帮助下,构建起了力量整合更加全面、收处信息更加快捷、矛盾调处更加有效、保障措施更加有力的新型“大调解”组织网络,自x月以来,社区内矛盾信息掌控率达百分之百,零越级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百分之百,零寻衅滋事。
一、发动群众,全面采集信息
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全面强化矛盾纠纷的情报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了发现、反馈的及时有效,规范了台账建设。
一是持续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起了覆盖区域19个庭院、124个楼道和区域内134家大小单位,共计296人的信息员队伍;按照社区包片主任的责任区,分别建立信息24小
1时反馈网络;根据居住地逐人明确工作区间、职责;统筹规划信息员培训项目,八月初已由社区民警、街道综治维稳办和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人员联合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强化了信息发现反馈的工作流程、第一时间稳控调处的方式方法,提升了信息员对发现、反馈、临时处置重大事件和及时调处群众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律师、法官对信息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二是坚持摸排方向紧跟民意民愿。按照区、街定期开展集中排查要求,责成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和社区警务室每周组织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工人等积极力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并在走访前根据季节变化、市政建设等一个时期内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相关内容,统一研究当前最有可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明确工作主题。如:在x月开展入户走访前,明确了巡查供热情况的主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及时归类,综合协调,源头解决了xx街xx号百余户居民供热等多起不稳定问题。
三是全力促动群众主动寻求调解。将服务群众赢取信任,作为促动群众主动反映矛盾,自觉接受社区调解的主要手段,联合中国邮政xx公司,结合社区一口式受理,开通社区服务群众一站通,将代收代缴水电气热等14项费用,代办牌匾审批、代办老年证、调解矛盾等20项政务,代订餐、爱心服务车、上门理发等8项服务,及其他共计42项惠民项目纳入其
中,制作一站通服务联系卡逐家发放,赢得了群众好评;在x个大院设立社情民意反馈箱,在社区大厅设置矛盾受理窗口,方便群众反馈信息;利用市民学校、社区党校各种宣讲契机,讲解社区调解的成功案例,坚定群众对社区调解的信心。自x月以来,群众主动寻求调解案件同比增加15%。
二、三措并举,源头化解矛盾
坚持“抓早、抓小、抓源头”的调处理念,通过持续强化人民调解,联动相关部门、周边单位,构筑起了“三姓”调处防线。
一是做贴心人,让人民调解润物细无声。吸纳辖区“三官一律”、有威信群众成立调解员队伍,突出人民调解工作的亲情、友情、人情感化力度,全力将社区干部、片警、调解员打造成居民群众的亲人、朋友。先后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邻居节,组织社区群众与附近商家单位联合打扫庭院卫生,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道创建活动,增加了群众之间、群众与社区间的情感积淀,实现了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和增加群众对社区干部、调解员认可度的双赢。活化调解形式,将一日起诉讼世代结冤仇的理念广泛宣传。综合运用灌溉调解,普及政策法规;背对背调解,消减双方过激情绪;换位思考调解,努力达成双方需求等多种调解方式,成功调解了xx街xx饭店油烟外串,引发该院xx名居民不满等多起矛盾纠纷。
二是搭连心桥,用“三调联动”解民忧。在街道帮助下,开通与街道职能科室、驻街工商、税务等部门沟通协调渠道,以社区矛盾受理窗口为依托,及时向相关部门分流反馈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矛盾纠纷,适时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搭建相关部门与群众的连心桥;按照“条块结合、协同联调”的工作原则,坚持将社区人民调解贯穿区、街行政、司法部门调解的始终,充分利用人熟、事熟的有力优势,与区、街相关行政、司法部门联合开展调处,自7月份以来,共联动相关部门完成调处工作xx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借助区、街开展庭院改造、裸土地整治、“3531”等惠民工程契机,全面消除诱发群众不满的各类因素,先后配合相关部门完成xx街xx号改造、组织群众完成区域楼门庭院灯维修等多项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系同心锁,聚辖区单位力量排民难。倡导群众、单位、社区一家亲理念,集聚辖区单位力量,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源头消减一切可能引发群众不满的问题。即:与xx物业联合,开办“xx为民服务日”,免费为居民维修水电破损设施;与xx商场联合,创办“xx爱心俱乐部”,专门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组织辖区单位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建和谐活动,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疑难问题。如:协调xx经营公司,无偿提供闲置场地用于周边往来顾客停车,解决了顾客经常将车停放居民院,影响居民出行的问题。
三、强化保障,满足工作需求
坚持把工作的实际需求作为前置要件,举全社区之力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实现了“大调解”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一是构建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依托社区党委、综治维稳工作站、调委会,成立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和社区警长任副组长,治保会、调委会骨干,社区民警、辖区规模较大单位负责人、有威望群众、律师、法官、检查官等为成员的“大调解”组织机构,明确工作流程,逐案限时办结;同时,延伸“大调解”组织触角,在居民和单位商家中广泛组建调解员队伍,形成了按院、按单位设立“大调解”小组,按楼道、按场所布置调解员的工作布局,形成了在社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社区内各方力量都能第一时间投入联调联动的高效运行格局。
二是汇聚满足工作的财力物力。将社区“大调解”工作经费列入社区经费重点保障项目,明确综治维稳经费中用于“大调解”工作的经费不低于xx%,年用于“大调解”工作的经费达万余元。强化社区调解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专门的社区调解庭,设置了当事人、旁听人、调解员座席,配齐配强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同时,在社区大厅设立专门矛盾调处受理窗口,统一开展登记受理、咨询服务,在xx律师事务所建立调解台,开展调解,提升了工作成效。
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即:建立定岗定责机制,对信息员反馈和窗口受理矛盾,按区域责成相关调解员负责;建立调处联动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由发现和受理人组织需要配合人员,协调相关区、街行政、司法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联合解决问题;建立群众自选制度,让主动寻求调解的群众,自选调解员调解;建立回访制度,要求调解员根据调解案例的实际情况,适时回访当事人,避免矛盾复发;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每周组织成员对一周内的调解案例进行分析研判,固化有效方法,提升工作成效;建立调解员培训制度,采取以老带新,言谈面授的形式进行帮教体验,提升调解员工作水平;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每月组织群众联合对调解员、信息员进行评议,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学校)表示感谢,在社区张榜公示,树立威信,并呈报给街道,对表现一般的,及时进行教育培训。
第三篇:法庭调解经验材料
法庭调解经验材料
自开展大调解活动以来,***市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在一如既往的强调以调解促和谐的基础上,认真进行部署,动员干警全员参与,群策群力,案件调解结案率大幅提升,涌现出了一些调解能手和调解先进审判庭,****人民法庭便是其中成绩较为突出的审判庭,总结了几点值得推广的调解经验。
(一)转变思维,突出诉前调解的重要作用,法官与当事人第一时间沟通交流。
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重视诉讼中调解,忽视了诉前调解的重要作用,重视追求调解方式结案,没有认识到诉前调解促成的案外和解、撤诉则是更高层次的调解。****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直接立案的方便条件,办案法官与当事人在第一时间沟通交流,了解案情及当事人的性格特征、社会关系等信息,便于制订调解方案。实践证明,诉前调解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更有利于息诉、息访,将大量纠纷分流,最大程度的避免民事纠纷的升级、转化,将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两年多时间****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化解分流了20余件土地纠纷案件。
(二)注重庭前调解和庭审调解相结合,做到调解全程化。
案件判决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存有一定的缺陷,而调解工作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人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不易留下隐患,这样才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要求法官在处理民事案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调解。无论是在庭审之前,还是已经进入了庭审阶段,能有调解的机会,都应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积极认真地进行调解工作,争取使诉讼双方握手言和。****法庭在调解案件过程中科学地对案件分类,在案件审理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调解。例如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合同案件及双方当事人均有代理律师的案件中,提前做调解准备工作,在受理案件和送达诉状副本的同时,将案件相关的病历、证据及赔偿依据、国家规定的赔偿标准,一并发送给双方当事人,使诉讼双方在庭审前对案情及相关法 1
律规定进行全面了解,对案件审理结果进行基本的预测,便于办案法官顺水推舟加以引导促成和解。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提前将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摘录打印,并将法院针对此类案件的通常处理方式形成简要的文字材料一并发送双方当事人,并结合庭前劝解让当事人提前作好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准备,促成庭前和解撤诉或结合庭审辩论辩法析理,力促调解结案。
(三)注重法庭调解与人民调解紧密合作,化矛盾纠纷于萌芽中,实现调解工作多元化、全员化。
办案法官在法庭受理案件后及时与乡镇干部、村委干部以及基层人民调解员沟通配合,在小矛盾演变成大矛盾之前,化解矛盾于萌芽中。矛盾纠纷的复杂多样,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单一僵化。在保证审判效率、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将调解贯穿审判工作始终,树立每个人都是调解责任人的意识,深入了解案件,留心案件进展,全员参与案件调解,利用每个可以利用的契机,努力作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调解工作的全面提升,离不开当地党委、司法、人民陪审员和基层群众组织的大力支持,他们常年服务三农,了解民情,熟悉农村社会,在案件调解中会起到巨大作用,由其是在婚姻家庭、土地纠纷、涉及集体经济组织的案件调解中。这样虽然付出了额外的辛苦,但却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复杂纠纷甚至刑事案件的发生,总体上减轻了司法工作的负担,有利于一方治安的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注重调解方法,有计划地阶段总结,提高调解效率。
只有调解过程没有成效是失败的,调解是一门艺术,法官在调解时,要注重调解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法官在工作中认真总结自己的调解工作经验,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调解。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可以进行思想沟通,说服其牺牲让步,而对于另一些人则可直陈利害,对于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可以进行科学的理论沟通,对于一些迷信较重或信奉宗教的人,则不宜直接进行科学方面谈话,而应用委婉方法另行解决。
(五)坚持自愿、合法的基本原则。
双方当事人自愿且达成的协议合法,是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矛盾的彻底解决,是调解工作的宗旨所在。办案法官应恪守司法职业道德,避免以专业知识“忽悠”当事人,避免为求调解而不辩是非,虽然有时以不当手段可以使个别案件得以调解,但毕竟在当事人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损害其利益,最终损害的却是法院的公正形象,抹煞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信任。
第四篇:速裁调解经验
积极探索庭前调解机制
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
近年来,我院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案结事了、促进和谐”为指导,积极推行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充分应用调解、速裁等快捷手段,在2003年启动速裁机制的基础上,又尝试推行立案庭前调解机制,即将调解工作前臵,在立案庭成立诉讼调解中心,目前,工作已初显成效。2005年审理案件1760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22.94% ;2006年审理案件780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15.93%。2007年审理案件1422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25%。所结速裁案件调解、撤诉率高达99.3%,平均审限为1.1天,真正实现了公正高效、案结事了。
一、推行繁简分流,启动速裁调解机制
从我院近四年的审判工作来看,我院所受理的案件总数依次是10394件、10596件、10026件、11085。案件数量多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我院的审判力量却还是维持现状,有法官职称的人员不足50人,审判力量严重不足。为此,我院积极探索如何节约审判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起案件都需要适用普通程序来审理。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将简单易处理的案件由立案庭调解解决,复杂争议大的案件由民商事审判庭审理,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原则,因此,设臵一个简单易行的审判模式,成为我院司法改革的一个方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四十五条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可以放弃答辩期和举证期。2002年底我院提出了“便民利民、即收即裁、公正高效”为宗旨,在立案庭成立速裁庭的设想。2003年1月30日我院在立案庭正式成立了大庆市法院系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速裁法庭。所谓“速裁”,是指在不违背相关诉讼法律的前提下,对符合速裁条件的案件经过繁简分流后不出立案庭,由立案庭审判人员主持调解,并直接进行速裁。
特别是最高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关于“加强和完善诉讼调解,改革和完善庭前程序”,以及《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继出台后,明确赋予了人民法院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的法律依据。2007年元月,我院在立案庭成立了诉讼调解中心,配备了三个速裁调解室,将调解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充实到诉讼调解中心,加大对简易程序案件的速裁调解力度。对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标的不大的民商事简易案件,在当事人申请或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一律将案件审理时间前移到答辩期届满前,由诉讼调解中心的审判人员及时主持调解,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速裁。此做法的推行收到了较好 的社会效果。目前我院有92%的民商事案件都经速裁调解中心调解后进入审判庭审理。民商事案件调撤率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达到84.71%。
二、制定相应规则,促进速裁调解工作
速裁调解工作虽有章可循,但毕竟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根据立案庭前调解及时、快捷、高效的解决纷争的特点,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制定了《审判流程管理实施细则》、《案件繁简分流实施办法》、《速裁案件运行规则》,对速裁案件的受案范围、启动条件、调解原则、审理期限、文书签发以及调解不成的案件与审判庭的交接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对调解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总结近几年成功调解案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我院的调解九法,在速裁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速裁案件必须是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因此,确定速裁案件的适用范围,首先要确定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我院根据审判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依法确定了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的“七准”、“三不准”原则。同时,我们还规定了五种应及时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的情况。通过制定“七准”、“三不准”和“五必转”的规定,使简易程序和速裁案件的适用范围,条件更加清晰,为案件的繁简分流和及时速裁案件打下了良好基础。为避免在速裁阶段影响审判效率,对于下列案件,速裁法官要及时将该案移送分案排期环节,使该案进入正常的审判流程,一是被告要求15日答辩期的;二是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需公告送达的案件,或送达过程中出现重大障碍的案件;三是一方当事人提出司法鉴定请求的案件;四是需法官调取证据或当事人举证过程中出现重大障碍无法及时排除的案件;五是审理期限超过三日仍达不成协议,又一时不能径行判决的案件;六是其他应当移送相关法庭的情形。这种快速移交方式丝毫不会影响相关业务庭对这些案件的审理。
三、突出简捷便利,追求案结事了
在保证公正合法的前提下,对立案、送达、保全、调解、制作法律文书等每一个环节,速裁调解中心尽可能从快、从简,大大缩短了案件审理时间。一是立案审查环节,立案法官收到案件材料后告知原告可进行速裁,释明速裁的要求、程序、方式和法律后果,在当事人申请或征得其同意后,当日将案件移交速裁调解庭。二是简便快捷通知当事人,通知被告或调解过程中需要通知相关人员的,一般采用口信、电话、传真等简便快捷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当事人。三是调解时间和地点便于当事人,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特殊情况,除正常安排在工作时间在法院调解外,也可在工作时间之外或上门调解。四是速裁中审判人员给当事人正确的引导和释明,帮助并劝服当事人接受调解从而达成调解协议。五 是制作裁判文书简明扼要,当事人达成协议后,除可以不制作调解书的以外,调解书当日制作,当日签发印制,当日送达当事人,调解书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六是简化签发程序,法律文书制好后,经速裁庭审判员签字,由立案庭庭长签发后即可印发。此外,速裁庭还特别注重把握时机,促成当事人即时履行给付义务,速裁庭审结的案件中,无一反悔、无一上诉、无一上访,真正达到止争息讼、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缓解了执行工作压力。2006年5月,速裁庭受理了李凤山、乔永芝、乔艳梅生身父母确认纠纷一案。当时因涉及管理局招工,乔艳梅的母亲非常着急,担心过长的审理会使孩子失去报名的机会。案子转到速裁庭后,主审法官见她向法院提供的DNA鉴定和相关的证人证言等证据充分,双方当事人均能到庭参加诉讼,于是用两天时间将此案审理完毕,并下发了判决,没有耽误原告的就业报名。
从去年年底于始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向职工发放住房补贴,其中包括大量已去世的职工,因为涉及到继承问题,职工家属需持公证处或法院出据的具有合法继承权的文书方可领取房补。由于我院在人民群众中良好的声誉及立案调解中心快速的办案效率,当事人基本上放弃了收费较高、手序复杂的公证方式,选择到我院提起法定继承诉讼。对于这种较复杂的继承案件从打印诉状到拿到法律文书都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截至目前立案庭已审结此类继承纠纷450多件,细致高效的工作受 到了管局、油公司领导及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四、运用科技手段,确保案件审理“提速”
案件经过繁简分流到达速裁庭后,我们将审判与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运用简便易行的案件管理软件进行操作,软件系统预制了各类案件审理笔录的模板,审判人员点击相关的模板,填写当事人基本情况及调解内容,软件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裁判文书的原、正本及相应的送达回证,所有案卷材料即可同步输出。整个操作,突出了一个“速”字,使速裁庭成立之初承诺的“四个当日”成为可能,即当日立案、当日开庭、当日结案、当日装订卷宗。尤为突出的是,对当事人已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从进入速裁庭开始,十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指导当事人交相关证据,制作庭审笔录、制作法律文书文本、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一系列诉讼活动,可谓“一气呵成”。在近四年已结的4000多起案件中有98%实现了“四个当日”。2004年我院受理的500余户科技园小区居民与大庆石油管理局供用水合同纠纷案件中,由于事实清楚、双方能够达成调解协议,速裁庭承办此批案件。主审法官付敏创造了日结案90件的最高纪录。
经过近四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我院速裁调解工作稳步发展、初见成效,速裁庭审结的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都是调解和撤诉结案,判决案件不足0.7%。由于速裁案件的平均结案期间仅为1.1天,我院民商事案件的平均审限不断缩短,综合结案率也不断提高,极大减轻了干警的工作压力。而且由于狠抓了审判流程管理和速裁案件审理工作,我院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在全市法院系统目标管理考评中实现了六连冠,并在2004年荣记了集体一等功。可以说,速裁调解审理方式为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合理分配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实现诉讼活动的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五篇:做好群众纠纷调解经验材料
做好群众纠纷调解经验材料
李富强
隆兴乡民事纠纷类型多,成因复杂,遗留问题时间久远,调处难度大。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按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克服困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大量有效化解,确保了隆兴乡的社会稳定。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总结出了“六字”工作法。
一是发现要“早”。不论什么矛盾纠纷,只要我们能在矛盾纠纷初期做到及时发现,提前开展化解,控制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激化,我们就把握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动权,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就大大的提高了。首先,首先是建立覆盖全乡各村组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员队伍以村组干部为主,朋友熟人、长者为辅;其次是重排查,通过定期排查和针对重点村组排查,提高了超前预见能力,及时发现苗头,掌握发展动态,使许多矛盾纠纷被控制在了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处理要“快”。发现矛盾纠纷时,及时调处化解,做到抓早抓小,及时组织力量赶赴现场,不仅能有效的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展,还能及时了解到事情发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把民事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业务要“熟”。在面对各种矛盾纠纷时,调解人员首先必需了解矛盾双方的要求和责任,拟定一个大致的调解
处理方案,随后分别进行谈话沟通,对合理合法的要求应给
予支持,对不合理、非法的要求给予驳斥,特别是对已经有违法事实和过错的人要坚决依法处理和批评教育,使其在思想上和意识上有违法的、错误的、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会受到惩罚,在条件成熟时再提出让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意见。
四是执法要“公”。对于各类矛盾纠纷一定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给予调解,不得带有个人情感去处理纠纷,可以当场进行调解的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依法进行调解,以批评教育和做思想工作为主,一旦双方调解不成功,便立即依法调查处理。
五是工作要“细”。在纠纷调解中,只有细致入微的调查、相关的信息材料的收集,才能处理得当,方能使调解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做好询问笔录以巩固证据,防范当事人反悔。
六是态度要“诚“。在调解矛盾纠纷案时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换位思考,带着真诚的感情去处理问题,以心换心,以情动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矛盾纠纷当事人就会以宽宏大量的心胸,互谅互让,使矛盾激烈的气氛倾于缓和,有利于矛盾纠纷的最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