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庭审程序和笔录的过程
[ 法庭审理笔录 ]
一、法庭审理笔录的概念与作用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开庭审判案件的全部活动,由书记员制成的笔录,称为法庭审理笔录。又称为庭审笔录。
开庭审判案件的全部活动,是指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法庭宣判。
宣判笔录,如果是当庭宣判的,和法庭审理笔录记在一起,如果是定期宣判的,则单独制作宣判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对当事人有保密性,不允许当事人等查阅,因此必须与法庭审理笔录分开,单独制作。
首先记明开庭时间、地点、是否公开审理、旁听人数、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姓名。然后按照法庭审理进行的顺序如实记录。
《民事诉讼法》第123条第1款中规定的“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等内容,也应当写入笔录。
庭审笔录,是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主要依据。即使是刑事公诉案件,已经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制作了起诉意见书,并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制作起诉书提起公诉,人民法院仍然要按照法定程序开庭审理,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务求达到法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才算审理终结,然后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庭审笔录是人民法院案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载着有关证据,如刑事被告人或民事案件当事人的供词、陈述和证人证言等;也记载着证据材料的提取情况,例如,鉴定人介绍鉴定情况、鉴定结论,以及其他证据来源等;同时,反映法庭活动是否符合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如有违背程序之处是否足以影响对案件的正确审判;也反映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是否有提供、诱供、指名问供或逼供情况。例如,有的严重刑事罪犯,必须判处死刑,没有从宽余地的,审判人员在审讯中仍然向他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叫他“争取从宽处理”则是不对的,严格说来,就有诱供之嫌。庭审笔录还可以反映出审判人员的水平和审讯艺术,反映公诉人和辩护律师的口才和工作能力,反映出书记员的记录水平。
庭审笔录,有助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全面审查案情,审查原审法院的全部审判活动。
二、开庭前的准备(一)熟悉案情
熟悉案情是保证记录准确、迅速的先决条件。书记员在开庭审理前,要仔细查阅案卷材料,了解案情,特别要了解案情的重点、难点、疑点,例如,关键性的问题,事实与证据之间、证据与证据之间的矛盾点等。了解人名、地名、简称、数字、代号、暗号、方言土语、专业用语、科技名词、不常见的事物名称,以及土匪和流氓的黑话等(当然一般不容许被告人用黑话回答问题)。还要掌握案情可能涉及到的难认难写的生僻字,如雀斑、疤瘌、旯旮、发怵、蔫坏、踹门、撺掇等。
(二)与审判人员研究在开庭时如何做到密切配合 在开庭前,书记员要主动与审判人员认真地进行研究,确定开庭审理中具体的配合方法。首先,要求书记员要主动,熟悉审理提纲,了解审判人员对案情的分析、看法,及其办案的一般方法步骤、审讯作风、问话特点。其次,为了保证庭审笔录达到准确、完整的要求,审判人员必须时刻留意、照顾书记员的记录工作,发现书记员记录跟不上,或记录有困难时,应当重复发问,或者要求诉讼参加人把他的陈述重复一遍,便于书记员记录。必要时,审判人员可以采取重复诉讼参加人答话内容的方法,或作核对性的重复讯问,例如问“你刚才说的就是(重述经过综合归纳加工的答话),是这样的吗?”帮助书记员组词造句,照此记录。(三)预先填写开庭前可以填写的笔录内容,以节省正式开庭时的记录时间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那些应当写入笔录的内容,以及开庭时间、地点、第几次开庭时间,包括笔录文头纸格式中规定的其他项目等,都应当事先填写清楚,以免临场填写,占用记录庭审活动的时间。
三、记录的内容
审判庭笔录的内容,总的说来,是应记明按照诉讼法规定的一切必须进行的活动。书记员除了不断提高记录的速度和文字水平以外,还必须熟悉法律特别是诉讼法的各种规定,才能把开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具体说来,庭审笔录,按照法庭的审理程序,记明下列内容:(一)宣布开庭及有关事项
1.记明宣布审理案件的几项内容。即审判人员宣布开庭审理的案件的案由,说明公开审理或者是不公开审理。对不公开审理的说明理由等情况(即《刑事诉讼法》第152条、《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行政诉讼法》第45条规定的内容)。
2.宣布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名单、交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等情况。即开庭时,经审判长、独任审判员或书记员查明或.核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后,根据刑事或民事案件不同的情况,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包括申请上述名单中的人员回避的权利,刑事被告人享有的辩护权利,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情况。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第28条、第2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3条第2款、第45条、第46条,《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的内容,逐项予以记明。
3.关于当事人申请回避问题。应记明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及最后决定是否准许,以及当事人是否申请复议的情况。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31条和《民事诉讼法》第47条、第48条等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二)法庭调查阶段的活动
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刑事案件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时,对起诉书的内容不必记录,因为已有起诉书在卷。对此,只记明这一项活动,记为“公诉人x x x(姓名)宣读起诉书(略)”。接着记明被害人陈述。
2.讯问当事人。公诉人、审判人员讯问当事人及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按一问一答的形式记录。
3.记明辩护人、当事人等向被告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发问的情况。即刑事案件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民事案件当事人,经审判长许可,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及被询问的人回答的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5条第2款、第156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2项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4.记明告知证人的责任及权利义务情况。即刑事案件,审判人员告知证人应负的法律责任;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等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第2款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5.记明核对证据情况。即刑事案件,公诉人、辩护人出示物证,以及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当庭宣读,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的意见等情况。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7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2、3、4、5项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6.记明有关补充证据的情况。即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调查或者勘验,法庭是否准许的情况,以及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款、第3款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三)法庭辩论阶段的活动
刑事案件改为控辩式的审理以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并不截然分开,往往在调查阶段即穿插辩论。对此,仍可按照法庭审理的顺序,如实依次记录。
1.记明刑事案件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辩护人,以及民事、行政案件原告、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等的发言、辩护、答辩和互相辩论情况。法庭辩论阶段是继前一阶段,即法庭调查结束而开始的。刑事案件,对公诉人的发言、辩护人的发言,包括公诉词、辩护词,都应记明要点。民事、行政案件,原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的代理词以及互相辩论也应当记明要点。在审判实践中,进入互相辩论阶段,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之间,民事、行政案件原告和被告,以及他们的诉讼代理人之间,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各人依次作系统的发言,往往形成你一句,我一句的零乱的辩论,是相当难记的,但是,对此仍然要求把互相辩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不能遗漏。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0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的内容予以逐项记明。
2.当事人的最后陈述和最后意见。法庭辩论终结,审判长对刑事案件被告人讯问有何最后陈述、被告人最后陈述的内容;对民事案件按原告、被告的先后顺序征询双方最后意见,双方最后意见的内容,均须记录清楚,如果漏记了这一点,容易使人误解为这项工作没有进行,剥夺了当事人最后陈述和表示最后意见的权利,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第160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的规定。
3.法庭辩论终结后的再调解。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可以再行调解。是否进行了再调解,以及调解是否达成了协议,应当记录明白,这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8条规定的内容要求记录的。(四)合议庭评议情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0条,参照《民事诉讼法》第128条之规定,在法庭辩论终结(民事案件经过再调解没有达成协议)以后,如果是当庭宣判的,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由于评议笔录要单独记录,在庭审笔录中只须记明“(休庭评议)”字样即可。如果是定期宣判的案件,合议庭另行确定时间进行评议,庭审笔录中则不必反映评议时间。(五)宣判情况
凡当庭宣判的案件,休庭评议结束后,继续开庭,进行宣判的,宣判情况可以在庭审笔录后面继续记录。如属定期宣判的案件,宣判笔录必须单独制作。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这是《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第1款和《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的。有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宣判必须公开进行。因为,有些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当事人个人隐私等内容,在判决书中已经加以省略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如果是当庭宣判的,虽不可能再让群众前来旁听,但对此不能视为不公开宣判。因为休庭评议时间很短,如果在休庭评议时,临时张贴公告,让群众前来旁听,那是来不及的。
宣告判决,应记明下列内容:
1.判决结果的内容,当事人对判决的意见。
2.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征询当事人是否提起上诉,以及当事人作何表示。这些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4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第3款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3.对离婚判决的特殊交代。宣告离婚判决,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这一点必须记明,不能疏漏,防止当事人一方不懂或伪称不懂得法律规定而另行结婚。如果法院宣判虽然作过明确交代,但在笔录中却查不到根据,就会给实际工作造成被动,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第4款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4.送达判决书情况。当庭宣告判决的刑事案件,记明审判人员告知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的情况;民事案件,记明审判人员告知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的情况。定期宣告判决的刑民案件,均应记明在宣判后,立即发送判决书的情况。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第2款和《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记明的。(六)法庭审判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情况
1.遇到影响审判正常进行的情形而延期审理的。这些情形包括: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没有到庭;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因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以及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况。属于上述情形延期审理的,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5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32条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2.诉讼参与人违反法庭秩序的情况。刑事案件,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经审判长警告制止,或被强制带出法庭,或者情节严重,被罚款、拘留,以及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1条规定办理的内容予以详细记明。
3.记明民事案件原被告拒不到庭或擅自中途退庭及对此作出处理的情况。即原告或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法庭的,对原告按撤诉处理;被告有反诉的,作缺席判决;对被告或进行拘传,或缺席判决的情况,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0条及第100条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四、笔录的签署手续
1.核对笔录的内容。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阅读,或者当庭宣读。民事案件法庭笔录,还允许他们在5日内到法院阅读。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记载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有权申请补充或改正,这些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7条第2款、第3款和《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2款规定的内容予以记明。
2.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法庭笔录核对校正,经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承认没有错误后,注明“以上笔录经我阅渎(或当庭宣读),没有错误”。然后由他们签名或者盖章。如有拒绝签名盖章的,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7条第2款、第3款和《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2款、第3款规定的内容记明情况附卷。
3.审判人员等签署。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7条第1款和《民事诉讼法》第132条第1款规定的内容,书记员将法庭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经审判长或审判员审阅后,由审判长(或审判员)和书记员签名。
五、记录要求及注意事项
1.记录形式,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庭审笔录,总的要求是按照问答的形式记录,但是,有些内容可以把几次问答综合起来记录。例如,查明当事人身份,就不必机械地按一问一答记写。可以连续记成“问:姓名、年龄等项?”“答: x x x,男或女(性别不用提问就应当记上),x x岁(或x x x x年x月x日生)……”在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把其他具有连续性的问话分两次或几次提问时,也可以连起来作一次问话、一次答话处理。问答时,有时答话说得较快,可先记答话,然后补记问话;有时,实在记不上,可作出记号,留出空格,在空隙时间补记,或者在最后核对笔录时补正。关于谁问和问谁这个问题,必须反映清楚。例如,审判长提问,只记一个“问:”,对审判员、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等人的提问或发问,应当记为“xxx问:”;如果姓氏在出庭人员中没有相重的,可以用姓表示,记为“x问:”;答话同样记为“xxx答:”或“x答:”。
2.记录当事人等的陈述,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采取记录原意和记录原话相结合的方式。当事人等的陈述,大多内容重复、罗嗦、层次混乱,因此,多数是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对陈述内容进行整理,经过概括、归纳、提炼后,作成记录,对某些当事人答非所问,说了许多与案件无关的话,或者是为了编造假口供,边讲边想,故意详细地叙述一般过程和无关紧要的细节,则不仅要加以综合归纳,还应当把其中无关的内容略去,不予记录。而对于当事人交代犯罪事实的和民事、行政案件事实的要素中的关键问题和证据,必须记录原话。另外,对于某些当事人在陈述时,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耍花招,搞语言游戏,把问题说得圆滑的,也应当记录其原话,防止他在核对笔录时,抠字眼,进行纠缠。例如,有一个案件被告人供述说“被害人在我背后捣鬼,我听张x平说的。”书记员把这句话记为“被害人在我背后捣鬼,是张x平对我说的。”在核对笔录时,被告说这句话与原意不符,他说:“我听张x平说的,是张x平在和别人谈到此事时,我听到的,并不是张x平故意挑拨离间直接对我说的。”
3.书记员与审判人员之间力求配合默契。案件审理经常会碰到一些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书记员与审判人员之间,在案件审理进行中,力求做到配合默契。如某些当事人编造假供,不说真话,审判人员为了打乱他的思路,故意兜圈子,东问一句,西问一句;问无关重要的问题,表现得郑重其事,问到至关重要的问题,反而显得毫不介意,借以捕捉矛盾点,寻找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书记员必须心领神会,注意把关键性的答词,按原话记录下来。
4.客观地反映当事人答话的语气、声调和神态。要想正确地反映说话人的语气和声调,就必须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是肯定,是否定,还是惊愕,常常要通过标点符号表示出来。
当事人的某些表情是必须记录下来的,使记录真正起到录音和录像作用。当事人的表情与案情有着直接关系,记清后可以帮助审判人员作出判断。如当事人哭、笑、语塞、一时语塞、低头不语、唉声叹气、无言对答、拒绝回答、踌躇思索、语言支吾、手足无措、表情恐惧、精神紧张、神情沮丧、尴尬不安、表示吃惊,几秒钟后恢复常态,等等,都要如实记载,简单描述,有时还要记下其动作。
5.记录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但也要做到有张有弛,劳中有逸。
6.苦练基本功。这是一个难度较大,而且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问题。一是要熟悉实体法,善于分清各种案情性质。例如,刑事案件中的故意杀人、过失杀人、伤害致死、抢劫、抢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等罪名的界限;继承案件中的继承顺序、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经济合同纠纷中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确定,等等,如果分辨不清,在记录中就必然出现用词不准的现象。二是要熟练掌握程序法,只有这样,才能把程序法规定的,在开庭审判中应当进行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不致疏漏。三是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掌握丰富的词汇,以便在遣词造句中做到得心应手。四是要努力练字,力求熟练,提高记录速度。只有苦练基本功,才能高质量地做好庭审笔录。
庭审程序
书:(站立)现宣布法庭纪律 3.庭审计划 返回首页(略)下一页 书: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审判长一行就坐)
书:报告审判长,本案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已全部到庭,请开庭。审:坐下
审:现在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
原告,你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所地。原告:(回答略)
审:原告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业,年龄,你与原告的关系? 原告代理人:(回答略)
审:被告,你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所地。被告:(回答略)
审:被告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业,年龄,你与被告的关系? 被告代理人:(略)
审;现在宣读授权委托书。(略)(先原告后被告,由陪审员宣读。)审;原告,你对对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原告:无异议。
审;被告,你对对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 被告:无异议。
审;经审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符合法律规定,本庭准许参加本案诉讼。
审;海棠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受理李霞诉王强离婚一案,今天依法公开开庭进行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本庭依法适用普通程序由审判员王振华,陈兵,张倩组成合议庭,由王振华担任审判长,由书记员刘娟担任庭审纪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出上诉,申请执行,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出反诉,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可以按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查阅,复制本案庭审材料,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实,当事人必须依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次序,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定书和调解书,以上告知了审判人员的姓名,职务,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双方当事人听清楚没有。原告,你听清了吗? 原告;听清楚了。审;被告,听清楚没有。被告;听清楚了。
审;如双方当事人对本案合议庭人员,书记员,认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出理由申请回避。1.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原告,你是否申请回避? 原;不申请。
审;被告,你是否申请回避/ 被;不申请。
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现在进行法庭调查。现在由原告李霞宣读起诉状,原告;(略)
审;原告对起诉状所述外,有无补充陈述。原告;没有。审;现在由被告宣读答辩状 被告;(略)
审;被告对答辩状外,有无补充陈述。被告;没有。
审;由原告向法庭提供证据材料,原告代理人;(略)
(注;由法警从原告代理人处接过证据材料,拿给书记员记录,再从书记员处拿给审判长审判员传阅,再拿给被告方,最后交回审判长处。)审;被告,你对原告所提证据有无异议/ 被告代理人;无异议。审;原告有无证人到庭作证,原告代理人;有 审:传证人到庭
审;证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所地,你与原告关系? 证人:(略)
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百零二条规定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做证。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做伪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证人听清楚没有/ 证人;听清楚了,审;(提问略)
审;原告你是否需要向证人提问? 原告代理人;需要。(提问略)我问完了。
审;被告你是否需要向证人提问? 被告代理人;需要。(提问略)我问完了。
审;证人,你刚才回答是否属实/ 证人;属实/ 审;证人退庭
审;被告有无证人到庭作证/ 被告代理人;有。审;传证人到庭
审;证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所地,你与被告关系? 证人;(略)
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百零二条:,凡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做证。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做伪证的,要承担法律责任。证人听清楚没有/ 证人;听清楚了,审;(提问略)
审;原告你是否需要向证人提问? 原告代理人;需要。(提问略)我问完了。
审;被告你是否需要向证人提问? 被告代理人;需要。(提问略)我问完了。
审;证人,你刚才回答是否属实/ 证人;属实/ 审;证人退庭
审;原告有无其他证据向法庭提供/ 原告代理人;有 出示调查笔录。(略)
审;被告有无其他证据向法庭提供? 被告代理人;没有。审;现在法庭调查结束。
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现在进行法庭辩论。原告有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原告代理人:(宣读代理词略。)审;原告对代理意见有无补充? 原告;没有。
审;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被告代理人;(读代理词略)审;被告,你对代理意见有无补充。被告;有(补充略)
审;现在辩论终结,各方陈述最后意见。原告,原告代理人;(陈述略)审;被告陈述最后意见。被告代理人;(陈述略)
审;现在法庭辩论终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现在进行调解。原告,你愿意接受调解吗? 原告:我不愿意
审:被告,你愿意接受调解吗? 被告;我愿意。
审:调解失败,现在休庭20 分钟,审:现在重新开庭。进行法庭判决。书:全体起立。审;(读判决书略)
书;请审判长,审判员退庭。双方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签字。
第二篇:庭审笔录格式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案件
庭 审 笔 录
时间:***年**月**日上午**时至***年**月**日下午**时
地点:
案号:
案由:
仲裁庭组成人员:
首席仲裁员:
仲裁员:书记员:
申请人: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庭审情况:
一、书记员宣布仲裁庭纪律
仲裁庭纪律:
为了维护仲裁庭的庭审秩序,保证庭审程序的顺利进行,参加仲裁庭庭审的人员应当遵守以下纪律:
1、仲裁庭内要保持肃静,不准喧哗、吵闹,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得进行拍照、录音、录像以及其他妨碍庭审的活动;
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陈述事实、说明理由、辩论问题时,必须在仲裁员的主持下,围绕争议的焦点进行,发言应实事求是、文明礼貌,不得进行人身攻击;
3、仲裁庭开庭后,不得中途退场,擅自退场的,申请人按撤诉处理,被 1
申请人做缺席裁决;
4、旁听人员不得随意走动,不准发言和提问;
5、如有违反仲裁庭纪律的,仲裁工作人员有权劝告和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退出仲裁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的,报请公安机关处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报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书记员报告仲裁庭准备就绪。
书记员***报告到庭情况:
申请人***现已(未)到庭;
委托代理人已(未)到庭
被申请人已(未)到庭;
委托代理人已(未)到庭。
三、宣布开庭
仲裁员***:环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及《劳动人事争议组织规则》的有关规定,依法组成仲裁庭就*************一案现在开庭审理。
四、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
仲裁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第十三条第三项之规定本案由我担任首席仲裁员,***担任仲裁员合议审理,由***任书记员负责本案记录。
申请人及被申请人双方是否有请求回避的要求?
申请人(***):有(无)回避要求。
被申请人(***):有(无)回避要求。
五、核对当事人身份
仲裁员***:现在核对当事人身份
1、请申请人说明你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代理权限。
申请人(***):(基本情况)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
2、请被申请人说明你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代理权限。
被申请人:(基本情况)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
仲裁员***:双方当事人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
申请人(***):没有
被申请人(***):没有
经本庭核对,双方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已到庭,且符合出庭条件,可以参加仲裁活动,按规定现在开庭。
仲裁员***:现在我宣布当事人在仲裁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在仲裁活动中的权利有:、当事人有权参加仲裁活动;、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当事人有权申请仲裁庭组成人员回避;④、申请人有变更、撤回申诉的权利;⑤、被申请人有反驳、承认申请人的申请和提出反驳的权利;⑥、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以请求查阅本案涉及的除国家机密外的有关庭审材料和其他法律文书;⑦、当事人有权申诉、答辩、举证、质证,有权询问证人、进行辩论、请求调解;⑧、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⑨、当事人对生效的仲裁文书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在仲裁活动中的义务有:
、当事人有义务遵守仲裁庭纪律;、当事人有义务遵守仲裁活动程序;、当事人有义务提供证据;④、当事人有义务回答仲裁员的提问,尊重对方当事人及其他仲裁活动参加人的权利;⑤、当事人有义务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或调解协议。
3、申请人听清楚了吗?
申请人(***):听清楚了。
4、被申请人听清楚了吗?
被申请人(***):听清楚了。
六、仲裁庭调查、举证、质证
仲裁员***:现在开始仲裁庭调查。
1、请申请人宣读申请书;
申请人(***):(申请书内容)
2、申请人对请求事项有无补充说明?
申请人(***):没有。
3、请申请人如实回答本庭提出的如下问题:
①、②、③、4、现在请被申请人答辩:
、对申请人的陈述,被申请人有什么意见吗?
被申请人(***):
、
仲裁员(***)宣布:本庭调查结束,现在请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
1、请申请人(***)进行举证:
申请人(***):我要提供的证据如下:
2、请被申请人举证:
被申请人(***):我要提供的证据有:
仲裁员(***):现在进行质证: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有无异议?
申请人(***):没有。
被申请人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有无异议?
被申请人(***):
七、仲裁庭辩论
仲裁员(***):首先,请申请人作辩论发言:
申请人(***):
仲裁员(***):申请人(***)再有其他要补充说明的吗?
申请人(***):没有。
仲裁员(***):现在请被申请人进行辩论发言:
被申请人(***):
仲裁员(***):
仲裁员(***):现在请申请人作最后陈述:
申请人(***):
仲裁员(***):现在请被申请人作最后陈述:
被申请人(***):
仲裁员(***):辩论发言到此结束。
八、仲裁庭调解
仲裁员(***):请问申请人及被申请人是否同意调解:
申请人(***):***。
被申请人(***):***。
仲裁员(***):请申请人提出调解意见。
申请人(***):
仲裁员(***):被申请人是否同意?
被申请人(***):***。
仲裁员(***):请双方当事人慎重考虑一下,最好调解处理。
申请人(***):***。
被申请人(***):***
仲裁员(***):请双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将答辩词及有关材料交回仲裁庭并在庭审笔录上签字、按印。
仲裁员(***):现在庭审结束,宣布闭庭。
申请人(签字、按印):
委托代理人(签字、按印):
被申请人(签字、按印):
委托代理人(签字、按印):
仲裁员(签字):书记员(签字):
第三篇:民事庭审笔录
庭审笔录
时间: 地点: 案由:
审判长:
书记员: 记录人:
审判长宣布:
与
纠纷一案今天公开开庭审理。核对当事人身份。原告:
原告代理人: 被告:
被告代理人:
审判长:原告方对被告方的出庭人员的身份是否有异议。被告: 审判长:被告方对原告方的出庭人员的身份是否有异议。原告:
审判长: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问双方是否申请回避。原告: 被告:
法庭调查阶段
1、原告宣读起诉状
2、被告答辩
审判长进行案件焦点问题归纳:(1)、(2)、(3)、审判长:原告方对本庭以上归纳的有争议的事实有无异议或补充? 原告: 审判长:被告方对本庭以上归纳的有争议的事实有无异议或补充? 被告:
审:下面调查第一个争议焦点问题,先由原告举证并陈述。原:
审:对于原告提交的上述证据被告进行质证并发表质证意见。被:
审:关于第一争议焦点问题,各方是否还有其他证据提交? 原告: 被告:
审:下面继续进行第二个争议焦点的调查,原告进行举证。原告:
审:将上述证据交被告质证。被告:
审:双方针对第二个焦点问题有无证据向法庭提交? 原告: 被告:
审:法庭调查结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下面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应围绕本案焦点问题进行,应当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和使用侮辱性语言。对方已经认可的事实和已发表的辩论意见不要再重复辩论。下面先由原告发言。原告:
审:下面由被告发言。被:
审:双发还有无新的辩论意见? 原: 被:
审:法庭辩论结束。原告陈述最后意见。原:
审:被告陈述最后意见。被:
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民事诉讼应贯彻调解原则,原告是否同意调解? 原告:
审:被告是否同意调解? 被:
审:由于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本庭不再组织调解。本庭将对案件合议后择期进行宣判,宣判的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庭后各方还可以提交书面代理词。各方当事人到书记员处查阅庭审笔录,无误签字。此次庭审到此结束。
第四篇:行政庭审笔录
× × × 人 民 法 院 行政(作为)案件开庭笔录
案由: 开庭时间: 开庭地点: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
一、庭审准备
1、由书记员清点当事人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略);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就座;向审判长报告原、被告、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的到庭情况,声明法庭准备就绪;请大家坐下。
2、审判长:击一次法槌。现在开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5条的规定,大足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这里公开开庭审理原告
诉被告
(案由)一案。
审判长:现在核对当事人自然情况。
审判长:由原告向法庭报告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住所地(是公民的报告基本身份并出示身份证)或由审判长直接核对。原告:
审判长:由原告委托代理人向法庭报告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代理权限或由审判长直接核对(可出示委托书和所函、是公民的出示身份证)。
委托代理人:(代理权限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上诉和撤诉进行和解,代收代签法律文书应说明)审判长:现在由被告向法庭报告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住所地或由审判长直接核对。被告:
审判长:现在由被告委托代理人向法庭报告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以及代理权限或由审判长直接核对(可出示委托书、所函,是公民的可出示身份证)。
委托代理人:(代理权限 代为出庭应诉、接受法庭调查、提供证据、代为陈述、申辩、接受法律文书的应说明)。
审判长:(如果追加了第三人)需要释明:本案的第三人
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7条的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机关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的利害关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本案经
申请或本院通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下面由第三人
及其代理人向法庭报告自然情况。第三人: 委托代理人:
审判长:原告对被告、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的资格是否有异议?如有异议,请说明理由。
原告:没有(有,说明理由)。
审判长:被告对原告、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的资格是否有异议?如有异议,请说明理由。
被告:没有(有,说明理由)。
审判长:第三人对上述出庭人员是否有异议? 第三人:没有(有,说明理由)。
〔注:如有异议,合议庭应对异议的理由进行审查并休庭合议后,口头裁定(记入笔录)。如因异议成立,当事人的出庭资格受影响,而不能使庭审继续的,另作出延期审理的决定〕 审判长:经审查,上述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及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与庭审前办理的委托代理书一致,当事人之间未提出异议,出庭资格有效,准许参加诉讼。
审判长:下面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本案由本院行政审判庭审判员
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依法组成合议庭,由书记员
担任法庭记录。
审判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本院在受理本案后,已经向各方当事人发达了相关的诉讼手续,其中已经载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诉讼义务。对此,原告是否明确? 原告:明确。
审判长:被告是否明确? 被告:明确。
审判长:第三人是否明确? 第三人:明确。
(注: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等均已送达当事人,审查得知他们已收到,诉讼权利义务当事人已知道,为节约庭审时间,在此不在宣读诉讼权利义务的内容,但下面的回避权除外。)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如果你们认为审理本案的审判员及合议庭成员、书记员等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它关系,可能影响本案的公正审理的,可以申请回避)。原告,是否申请回避? 原告:不申请。
审判长:被告,是否申请回避? 被告:不申请。
审判长:第三人,是否申请回避? 第三人:不申请。
(如有申请回避的,应查明申请回避的事实和理由,休庭后按行政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法庭调查 审判长:被告是否收到本院送达的原告的起诉状副本及证据材料、证据清单? 被告:收到了。
审判长:原告是否收到本院送达的被告的答辩状及证据材料、证据清单? 原告:收到了。
审判长:第三人是否收到本院送达的被告的答辩状及证据材料、证据清单? 第三人:收到了。
(《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因此,首先应明确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及其内容。)
审判长:《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一)项规定 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当是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现在,请原告当庭说明,你方认为被告作出的哪项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你方的合法权益?并明确你方的诉讼请求。(1、要求原告必须说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事实依据;
2、明确请求事项,请求必须明确、具体。)原告:
审判长:被告是否作出了原告所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并对原告的诉讼请求简明发表其观点。被告:
审判长:第三人的意见?
(注:如被告认为没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双方侧对是否存在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质证,举证责任主要分配给原告。如经审查,不能证明被告作出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审理可以不继续进行,可以休庭合议,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如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但不是本案被告所作,可向原告释明,是否变更被告。如原告同意变更,则应延期审理。如原告坚持不同意变更,则合议后,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长:双方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没有异议。《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因此,首先应明确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是什么?下面由被告当庭说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内容(被告宣布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些文件。)被告:宣读。
审判长:原告对被告宣读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予以确认。原告:
审判长:第三人的意见? 第三人:
(注:对这一阶段可作小结: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诉讼请求是否正确,是否需要释明,如需释明,可当场进行,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审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案件案由的规定》,本行政诉讼案应定性为
,以确定案由,如需审理后才能确定案由的,可不在此对案由作小结。)(职权审查)
审判长:进行职权审查:被告举证证明有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资格(职权),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具体条款项目。被告:
审判长:原告对被告是否具有该职权发表意见,并对被告的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具体条款项目进行质证。原告:
审判长:第三人的意见? 第三人:
(注:审判长应对当事人对被告的该职权是否有争议?原告对被告提供的主体资格事实及法律、法规或规章等有意见的是哪些,进行小结,如被告无作此具体行政行为的职权,则无需继续审理,可休庭合议,作出撤销判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实体进行审查)审判长:审查事实证据。
审判长:原告阐述起诉的事实、理由。原告: 审判长:被告进行答辩。被告:
审判长:第三人的意见? 第三人:
审判长:《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因此,行政审判的重点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下面由被告举示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证据(可分组进行,对所举的每一个或每一组证据都应当从其真实性、合法性、相关性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同时,还应说明所要证明的目的和内容。总之应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双方当事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2、;
3、。被告:(举证)
审判长:原告、第三人进行质证。原告: 第三人:
审判长:由原告举示其反驳的证据。原告:(举证)
审判长:由被告、第三人对反驳的证据进行质证。被告: 第三人:
审判长:第三人举证。第三人:(举证)
审判长:原、被告对第三人的证据发表意见。原告: 被告:
审判长:原、被告、第三人及代理人还有其它证据吗? 被告: 原告: 第三人:
(原、被告可陈述质证意见,对一些事实、证据的质疑经审判长许可,可以要求对方作出说明或明确。)
(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合议庭成员对质证中的问题可以向原、被告发问,要求原、被告作说明、明确和进行合理解释。)
审判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1条和47条的规定,证人、鉴定人有出庭作证和接受询问的义务(核对证人、鉴定人的基本情况;告知证人必须如实作证,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申请,下面由:
1、证人 ;2;鉴定人出庭。证人: 鉴定人:
审判长:原告、被告第三人及代理人有无有问题向证人或鉴定人询问? 原告: 证人或鉴定人: 被告: 证人或鉴定人:
审判长:对所质证据进行总结。(双方当事人没有异议的证有: ;双方有争议的证据有:。对有异议的证据,可当庭认证的有: ;不能当庭认证需合议或补证的有:。以及对其它的一些证据及质证中的一些问题作必要的说明)。(法律审查)
审判长: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实体法律依据和程序法律依据进行审查,审查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否正确(所适用的实体法确认的事实必须与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及客观发生的事实一致)。
审判长:由被告举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实体法律依据和程序法律依据,说明具体条、款、项、目和适用的理由。被告:
审判长:原告对此法律依据及适用发表意见。原告:
审判长:第三人的意见? 第三人:
(程序审查,审查被告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反法定程序,简单的程序可以在事实、法律审查中同时进行。双方对程序争议较大的,可单独进行)
审判长: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步骤、方法、顺序、时限进行,以保证程序合法。由被告对其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是否合法予以证明。被告:
审判长:原告对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有何意见,请说明理由、依据。原告:
审判长:对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实体法律依据和程序法律依据进行审查后进行小结,对适用法律法律问题进行评价。
(目的审查,审查被告是否滥用职权)
根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审行政案件庭审程序规定(试行)〉第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
在逐项审查中,除撤销后依法判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需要全面进行审查外,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合议庭休庭合议后,可以停止后继事项的审查:
(一)原告起诉讼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44条规定条件的;(4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1、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范围的;
2、起诉人无原告主体资格的;
3、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4、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代理人、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5、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6、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持;
7、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8、起诉人重复起诉的;9已撤回起诉,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10、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的;
11、起诉不具备其他法定条件的。前款所列的情形可以补正或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的期间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应当依法受理。
(二)发现被告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和相应职权的;
(三)发现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缺乏基本事实依据的。
审判长:通过对事实、法律等的质证、认证,总结双方争论的焦点(焦点
1、;
2、;
3、。),下面对争论的焦点进行法庭辩论。审判长:先由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原告:
审判长:由被告及代理人发言。被告:
审判长:由第三人发言。第三人:
审判长:原、被告、第三人分别作最后陈述。原告: 被告: 第三人:
审判长:通过法庭调查,对庭审调查总结如下:
1、;2
;3
;法庭调查结束,审判长击一次法槌,宣布休庭(10-20分钟)合议。注意:书记员应宣布全体起立,请合议庭成员退庭。审判长:合议后,击一次法槌,宣布继续开庭。
案件事实尚未查清,需要当事人补充证据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或者因案情重大复杂,需要择期宣判的,审判长应说明情况,宣布休庭,并击法槌一次。如案件事实已经查清,可当庭宣判的,应当对下列事项作出阐释:
1、定案证据及采信理由;
2、法律依据的选择适用;
3、其它需要阐释的问题;
审判长:现在宣判,应击一次法槌,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宣判后,宣布闭庭,击一次法槌,合议庭成员退出法庭。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法院
第五篇:案例、庭审笔录
书记员:旁听人员肃静,请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入庭。书记员:现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7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1 款的规定,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到庭情况。书记员:原告? 原;告:到。
书记员:原告诉讼代理人? 原告诉讼代理人:到。书记员:被告? 被;告:到。
书记员:被告诉讼代理人? 被告诉讼代理人:到。书记员:第三人? 第三人:到。
书记员:第三人诉讼代理人? 第三人诉讼代理人:到。
书记员:下面宣布法庭纪律。诉讼参与人及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1)开庭审理期间,所有参与人和旁听人员都要听从审判长的指挥;(2)诉讼参与人要求陈述、举证、质证和提问,应先征得审判长许可;(3)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不得随意走动,旁听人员不准进入审判区,不准发言、提问,不准鼓掌、喧哗、吵闹和为其他有碍审判活动的行为,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非经许可不准摄影、录相、录音;(4)为保持法庭肃静,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关闭手提电话和传呼机;(5)旁听人员对法庭的审判活动如有意见,可在闭庭后口头或书面向本院提出; 6)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审判长有权警告制止,对不听劝阻、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的有关规定处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书记员: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就坐; 审判长:坐下。
书记员:报告审判长,诉讼参加人均已到庭,可以开庭。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45条的规定,本庭依法公开审理原告于平诉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作出的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一案。现在,宣布开庭。
审判长: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面核对当事人身份。审判长:原告你叫什么名字? 原告:于平。审判长:性别? 原告:男。
审判长:年龄? 原告:37。
审判长:家住哪里?
原告:家住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洋潭村田洋路55号。审判长:原告委托代理人姓名、工作单位、职业? 法定代理人:肖凌,龙岩市天岩律师事务所,律师。审判长:被告是谁? 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法定代表人为吴友林,新罗分局局长。审判长:被告代理人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
被告委托代理人:潘有为,男,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法制科副科长。审判长:第三人?
第三人:龙岩市新罗区地方税务局,法定代表人为张昆,所在地址龙岩市新罗区西安莲花中路。
第三人:林炎娈,女,龙岩市新罗区地方税务局干部。审判长:第三人委托代理人?
第三人委托代理人:徐婉娇,女,龙岩市新罗区地方税务局干部。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7条、第9条、第46条规定,本庭由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张吉晶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鞠浩依法组成合议庭。由主审法官李杰主审本案,由本庭书记员江巧华担任法庭记录。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9条、第30条、第32条、第47条、第58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以下诉讼权利:(1)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2)当事人(被告限于诉前)有提供证据、要求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3)当事人在诉讼中有陈述和辩论的权利;(4)当事人有申请保全证据、提起上诉的权利;(5)在诉讼中原告有申请对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的权利;(6)原告有放弃、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申请撤诉的权利。被告有变更或撤销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但无权提起反诉。(7)经审判长准许,有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的权利。(8)经审判长准许,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有查阅庭审材料的权利,但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以上诉讼权利,你们听清了没有? 原告:听清楚了。被告:听清楚了。第三人:听清楚了。
审判长: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除享有以上诉讼权利外,还有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权利。如果你们认为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及书记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可以提出事实或理由申请回避。你们听清楚了吗?是否申请回避?原告:听清楚了,不申请回避。被告:听清楚了,不申请回避。第三人:听清楚了,不申请回避。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第33条、第62条、第65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享有诉讼权利的同时,还应当承担以下诉讼义务:(1)被告对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的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如实陈述事实。(2)在诉讼期间,被告不得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3)当时人有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法庭秩序,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义务。审判长:以上诉讼义务,你们听清了吗? 原告:听清了。被告:听清楚了。第三人:听清楚了。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其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罚款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以下。拘留期限为15日以下。因此,你们在享有诉讼权利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法庭规则,不得扰乱诉讼秩序。听清楚了没有? 原告:听清楚了。被告:听清楚了。第三人:听清楚了。
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缺席判决。法庭准备阶段结束。开始法庭调查。
主审判法官:下面,进行法庭调查。在当事人陈述前,由法庭简述行政争议。审判员(鞠浩):进行案情介绍:2003年9月29日上午原告于平得知其妻张小平上午按通知去税务局林炎娈处纳税,被打成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当天下午上班时,于平、张宝渝与张小平、傅雪娟一起到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准备找林炎娈评理,经劝解后,至新罗区地方税务局六楼纪检组长办公室处理当日上午之事。于平等一方与第三人新罗区地方税务局就此事协调未果。期间,傅雪娟将此情况电话告知在外在的赵雄伟,同案人赵雄伟当即赶回。当日下午约16时左右,赵雄伟赶到新罗区地方税务局纪检组长办公室。该局领导对此事如何处理作了解释,但赵雄伟等不满意,提出要找第三人林炎娈评理、索赔。16时10分许,原告于平与同案人赵雄伟、张宝渝至林炎娈办公室,双方引发争执,林炎娈被殴打致伤住院,办公场所混乱,影响了正常税务办公秩序。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经调查取证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于2003年10月29日作出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给予于平治安拘留十日的处罚。原告于平不服,于2003年11月17日向龙岩市公安局申请复议。龙岩市公安局于2003年12月9日作出岩公复决字(2003)38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被告的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原告于平不服上述治安管理处罚裁决,向本院提起诉讼。主审法官:下面,由当事人进行当庭陈述。
原告诉讼代理人:原告:于平,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诉讼请求:要求判决撤销被告2003年10月29日作出的第11229号治安处罚裁决。事实和理由:
一、第11229号治安处罚决定的主要证据不足。被告作出的处罚决定认为:“于平2003年9月29日16时10许,因伙同赵雄伟、张宝渝三人到区税局中城管理分局林炎娈办公室(四楼)扰乱机关单位秩序”完全不符合事实。原告认为,四楼林炎娈的办公室只是一个税务服务窗口,纳税人进去要求解决民事纠纷,不能算是“扰乱机关单位秩序”。
二、第11229号治安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原告与林炎娈的纠纷纯属职务间的民事纠纷(区法院已立案受理,定于2003年26日8:30在民庭开庭审理张小平诉区地税局人身损害赔偿一案)。纳税人有义务,也享有合法权利,双方是平等主体,应依法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不应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不加分析,不查明因果,就先入为主,滥用自由裁量权,认为在办公场所里发生的纠纷就是“扰乱”。理由有二:
1、原告亲人当天上午主动上门纳税时,被林炎娈打成脑震荡,全身软组织挫伤,花去医药费贰仟多元,作为国家的税务机关,理应及时主动召集当事人协调解决,反省自己的过错,安抚受害人。但区地税局没有这样做,反而在原告方上门请求领导解决时,高高在上,极力袒护,措施不得力,没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控制局面,最后利用“110”抓人把事态扩大,把单纯的民事纠纷与“扰乱”秩序混为一谈,是不成立的。
2、2003年9月29日上、下午的事件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原告方上午上门是纳税,下午上门是找领导评理、解决纠纷,是原告信赖、尊重国家税务机关的一个表现,主观上并没有扰乱的故意,老百姓心中有怨气不让说,不让出,也不是明智之举。
三、对原告的治安处罚显失公正。公安机关在处理这起事件时,先入为主,偏听偏信,隔裂了下、下午事由的因果关系,不善于适用“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治安管理原则,错把民事纠纷当“扰乱机关秩序”,处罚时不分青红皂白,认为“刁民”闹事,处罚没错,处罚时主观上有“严民”“宽己”的错误指导。这样,公民很自然会想起“放火”与“点灯”的成语,老百姓是不会服气的。综上所述,区公安局作出给予原告拘留十天的严厉处罚,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有误,显失公平,原告不服,特依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贵院判决撤销区公安分局对原告治安拘留十天的处罚,还原告一个公道。
被告诉讼代理人:答辩人名称: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因赵雄伟、于平、张宝渝不服我局第11156号、第11229号、第11155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原告赵雄伟、于平、张宝渝的违法事实。2003年9月29日下午四时许,原告赵雄伟、于平、张宝渝等在未查明于平之妻张小平在当日上午纳税过程中致伤原因,冲进新罗区地税局中城管理分局四楼税务专管员林炎娈办公室大吵大闹,对正在办公做统计报表的林炎娈实施殴打致伤住院,而林炎娈始终未还手,现场一片混乱,扰乱税务机关工作秩序,致使税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二、我局在办理赵雄伟、于平、张宝渝扰乱机关工作秩序一案,始终是依法进行,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2003年9月29日下午,原告赵雄伟、于平、张宝渝扰乱税务机关工作秩序,案发后,我局依法受理此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就此案开展调查取证,制作笔录材料和现场勘查,及辨认笔录,伤情鉴定,新罗区地方税务局出示证明近30份,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和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依据案情经分局集体研究,对赵雄伟处以治安拘留十五天的处罚,对于平处以治安拘留十天的处罚、对张宝渝处以治安拘留十天的处罚。
三、原告赵雄伟、于平、张宝渝诉讼理由不能成立。赵雄伟、于平、张宝渝三人认为,他们三人2003年9月29日下午4时许到区地税局中城税务分局讨个“纳税者纳了税,又挨打”的公道,并非扰乱机关单位秩序行为,诉我局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情况下,作出对他们治安拘留的处罚裁决是错误的,并显失公正的说法是错误的,纯属诡辩。此案经我局干警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大量证据表明2003年9月29日下午4时许,赵雄伟、于平、张宝渝三人到区地税局中城管理分局林炎娈办公室殴打林炎娈,闹事,扰乱了机关单位的工作秩序,致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综上所述,原告赵雄伟、于平、张宝渝参与扰乱机关秩序,致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我局对原告作出治安处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量裁适当。原告的诉讼请求无理,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维持我局的第11156号、第11229号、第11155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
第三人诉讼代理人:2003年9月29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原告于平和张宝渝、张小平、傅雪娟到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扬言要打林炎娈。经劝解后至六楼局纪检组长办公室处理。张小平当日上午受伤之事,局纪检组长的确表示要经查实后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但是遭到原告等人无理拒绝。当日下午16时左右,同案人赵雄伟赶到局纪检组长办公室,未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当日上午张小平受伤之事无理要求地税局在下班之前开除林炎娈。地税局领导再次表明态度,对该事如何做了解释,但赵雄伟等人气焰嚣张,对地税局领导的解释不予理睬,冲到四楼林炎娈办公室,与正在做统计报表的林炎娈发生争执,继而殴打林炎娈,致使其受伤住院。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中城管理分局及四楼所有个体分局无法正常工作,给税务机关造成很大损失,社会性影响恶劣。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对原告行为的定性、处理准确,请求法院依法维持。主审法官:当庭陈述结束。下面进行当庭举证。
审判长:为便于质证,各方当事人当庭举证是否有证人出庭作证? 原告法定代理人:没有。被告法定代表人:没有。第三人:没有。
主审法官:下面由当事人依序举证: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
1、赵雄伟的讯问笔录一份(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19时至19时45分);于平的讯问笔录一份(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18时50分至19时45分);张宝渝的讯问笔录一份(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18时52分至19时37分);
2、林炎娈的询问笔录(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20时45分至21时35分);许笑红的询问笔录(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21时25分至22时13分);魏捷的询问笔录(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9时6分至9时26分);陈淑先的询问笔录一份(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21时10分21至46时分);邓瑜萍的询问笔录一份(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17时46分);
3、傅雪娟的询问笔录(制作于2003年9月29日23时5分至23时35分);
4、林炎娈、许笑红、陈淑先、黄晓岩的辩认笔录四份及三组辨认照片30张;
5、(2003)新公刑现照字第605号现场照片四张;新公刑技法医鉴字[2003]第1070号林炎娈伤情鉴定书一份;
6、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于2003年9月30日出具的证明一份; 7、2003年9月29日西城派出所治安案件受理、立案登记表一份;2003年9月30日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会议研究案件记录一份;2003年10月29日龙岩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填报的被处罚人为于平的治安管理处罚审批表一份;2003年10月28日9时40分对于平的告知笔录一份;2003年10月29日16时对于平宣布的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一份;于平申请交纳保证金的报告及西派出所向于平出具的扣押物品清单一份;于平于2003年11月17日的行政复议申请书一份;于平于2003年11月17日作出的岩公复决字(2003)38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于同月11日对于平的送达回证各一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十九条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
1、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岩公复决字(2003)38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各一份,证明原告起诉主体适格;
2、新公刑技法医鉴字[2003]第1078号《张小平法医学鉴定书》一份,证明张小平被打受伤,才引起下午的事实;
3、西城派出所2003年9月29日18时51分至19时15分制作的张小平询问笔录,证明当天上午发生的事与下午有关;
4、(2003)龙新民初字第1734号张小平开庭传票、张小平民事起诉状、龙岩人民医院第005032张小平门诊病历各一份,福建省医疗机构门诊收费票据两张(no4022427,4037431)、住院收费票据一张(no0343272),证明张小平受伤起诉,当天上下午发生的事具有因果关系;
5、(龙新)地税罚中[2003]第002106《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一份、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2003年9月28日开具的临时户纳税申报通知书两份、税收通用完税证三张(号码分别是[20025]闽地完2051799、2051800、2082501),证明张小平按规定纳税。
主审法官:现在,开始当庭质证。当庭质证,首先由当事人之间进行质证、辩证、认证,然后由合议庭认定证据的效力。下面,开始质证。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一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有。我方认为,被告修改了第一次询问笔录时间,证据存在瑕疵。
主审法官:被告方对此有无补充?
被告及诉讼代理人:有。第一次询问笔录的修改是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已加盖校对章。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二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有。我方认为第二份证据中林炎娈所述避重就轻,没有反映上午之事;且其余被询问人均是税务干部,我方对其笔录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表示异议,赵雄伟站在第三人林炎娈办公室门口没有参与殴打,但办公室茶几坏掉,林炎娈被玻璃划破是事实。
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三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没有。
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四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有。虽然我方认为林炎娈的辨认笔录可信度较高,但是对其他辨认人辨认笔录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五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没有。
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六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有。我方认为该份证据材料部分属实,原告等三人都参与殴打不是事实。主审法官:原告对被告的第七份证据有无疑义? 原告及诉讼代理人:没有。
主审法官:被告对原告的证据有无疑义?
被告及诉讼代理人:没有。但是,我方认为原告所举证据材料2至5与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没有内在联系,不能作为本案的定案依据。陈述完毕。审判长:刚才,在法庭指导下,对全部证据材料逐一进行了质证、认证和合议庭对证明效力的确认。各方当事人是否有新的诉讼请求、提出新的证据或要求重新调查、鉴定、勘验的请求? 原告法定代理人:没有。被告:没有。
审判长:法庭辩论开始。
主审法官:现在,进行当庭辩论。
主审法官:现在,进行当庭辩论。现在,开始依序辩论发言。请原告方就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质疑。
原告诉讼代理人: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经本案原告于平的委托,并经天岩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我担任本案原告于平的诉讼代理人,现依法出庭代理,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几点代理意见,恳请法庭予以采纳。
一、第11229号治安处罚决定的主要证据不足。本案被告作出的处罚决定中,认定当事人伙同赵雄伟、张宝渝等扰乱机关秩序的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本案当事人和妻子张小平原一起在中山街五彩巷52号租店开办“阿山”饭店,当天中午知道妻子29日上午按通知去税务中城分局处纳税时被税务员林炎娈(本案第三人)打成脑震荡,多处软组织挫伤,十分气愤。当天下午上班时就一起去找第三人要求先预付医药费,第三人闭门不见。当事人与其余的人就上六楼纪检室向税务局领导反映情况,要求税务局领导传林炎娈到场解决医药费,并赔礼道歉,不想税务局领导一再袒护,不承认林炎娈有打人,说张小平是自己摔倒致伤,最后连通知林炎娈出来说清楚的要求都遭无礼拒绝。拖到下午四点多,当事人同张宝渝等人一气之下,就下四楼林炎娈办公室欲拉她出来到领导处对质,遭到反抗,不慎碰破身后玻璃茶几,当事人并未动手打她,且当时赵雄伟始终没有进入林炎娈办公室,也没有其他过激行为。当事人认为第三人办公室只是一个税务服务窗口,纳税人进去要求解决民事纠纷不能算是“扰乱机关单位秩序”。
二、当事人与第三人的纠纷纯属职务间的民事纠纷。纳税人有义务也享有合法权利,双方是平等主体,应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不应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2003年9月29日下、下午发生在区地税局中城管理分局的事件,打人凶手林炎娈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原告认为不公正。另外,原告认为是公安局不善于适用“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治安管理原则,不加分析,不查明因果,就先入为主,滥用自由裁量权,认为在办公场所发生的就是“扰乱”实不应该。综上所述,本代理人认为,区公安局作出的给予原告拘留十天的严厉处罚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有误,显失公平,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请合议庭依法公正判决。主审法官:请被告对原告的质疑做出答辩。
被告诉讼代理人: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受被告方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的委托,由我和江才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佳政担任本案被告的诉讼代理人。接受委托后,代理人调阅了卷宗,并进行了全面调查,今天又参加了庭审,对于本案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根据法律和事实,本人发表如下代理意见,请合议庭在合议时予以考虑。下面就被告依法定职权,作出行政处罚,履行职责的客观性和合法性作出阐述。并对原告提出的起诉事由,进行逐一驳斥。首先,被告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依据具有客观真实性,2003年9月29日下午四时许,原告赵雄伟、于平、张宝渝等在未查明于平之妻张小平当时上午纳税过程中致伤的原因,就冲进新罗区地税局中城管理分局四楼税务专管员林炎娈办公室大吵大闹,对正在办公的林炎娈实施殴打致其住院,现场一片混乱,致使税务工作一度不能正常进行,严重扰乱了税务机关的工作秩序。其次,被告在办理于平等人扰乱机关单位工作秩序一案时,始终是依法进行,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下面针对原告的诉讼事实及理由提出我方具体的辩驳意见。第一,原告起诉书所称“被告第11229号治安处罚决定的主要证据不足”的事实及理由不能成立,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是充分的,原告称当时“欲拉林出来对质,讨个公道,遭到反抗,碰破身后的玻璃茶几,原告并没动手打第三人,赵雄伟始终没有进第三人办公室,也没有其他过激行为”,以上陈述缺乏证据的佐证,是站不住脚的。刚才合议庭对我方所举证据的效力进行了确认,对于原告所称“四楼第三人的办公室只是一个税务服务窗口,纳税人进去要求解决民事纠纷,不能算是扰乱机关单位秩序”的理由更是纯属无稽之谈,原告等人在税务机关工作时间闯入工作人员办公室大吵大闹,并打伤正在工作的税务员致其住院,试问这难道就是原告所声称的“解决民事纠纷”吗?正是由于原告等人的行为,使得税务机关的办公场所一片混乱,部分文件被撕毁,当天的纳税申报工作因此停止了两个小时,严重影响了机关的办公秩序,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这难道不能算是“扰乱机关单位秩序”吗?第二,原告所称“被告第11229号治安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理由亦不能成立。首先,对于原告所称与第三人林炎娈之间纯属民事纠纷,双方是平等主体,应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的理由,我们认为这是对原告等人当天下午的行为性质作出的错误判断。原告等人以此为由于当天下午闯入第三人办公室大吵大闹,打伤正在工作的税务人员,其行为的性质业已生了变化,已经不是和第三人林炎娈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了,而是属于扰乱国家机关的办公秩序的范畴了。因此,被告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关于扰乱机关单位工作秩序的规定对原告等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正确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就该案开展调查取证制作笔录材料和现场勘查以及伤情鉴定等,所有证据材料均系依职责制作取得,取证程序及形式合法。由此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三十八条之规定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经被告新罗区公安分局集体研究,对原告等三人作出治安拘留的处罚决定理应是合法有效的。第三,原告所称“被告对原告的治安处罚显失公正”的理由显然不能成立。如前文所述,被告根据依程序和职权查明的事实认定原告等人的行为构成扰乱机关单位工作秩序,并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十日的处罚属于合理的自由裁量范围。原告等人的违法行为与其所应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因此,原告所提的处罚显失公正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综上所述,本代理人认为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处罚并无不当,请求合议庭依法公正判决,维持被告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谢谢!
主审法官:行同月11日对于平的送达回证各一份政判决书,原告于平不服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于2003年10月29日作出的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向本院提起诉讼。原告于平及其委托代理人肖凌、武贞,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委托代理人潘有为、刘佳政,本院依法追加的第三人龙岩市新罗区地方税务局的委托代理人徐婉娇及第三人林炎娈到庭参加诉讼。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于2003年10月29日作出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以原告于平于2003年9月29日16时10分许,伙同赵雄伟、张宝渝到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林炎娈办公室扰乱机关单位工作秩序为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条第一项之规定,给予于平治安拘留十日的处罚。原告于平不服,于2003年11月29日向龙岩市公安局申请复议。龙岩市公安局于2003年12月9日作出岩公复决字(2003)38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被告的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
原告于平起诉称,第11229号治安处罚决定主要证据不足。原告和张宝渝、张小平、傅雪娟于2003年9月29日下午上班时找林炎娈要求先预付医药费,林闭门不见。原告几个人上楼找局领导要求林炎娈到场解决医药费,并赔礼道歉,但遭拒绝。于是和张宝渝到四楼林炎娈办公室欲拉林上楼对质,遭林反抗,原告并没动手打林。赵雄伟在办公室门外,无其他过激言行。原告与林炎娈间纯属民事纠纷,被告以在办公场所发生的纠纷属“扰乱”而作出处罚属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属滥用自由裁量权。被告没综合考虑事件的因果关系,对原告作出处罚显失公正。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答辩称,2003年9月29日下午4时许,原告于平伙同赵雄伟、张宝渝等在未查明于平之妻张小平当日上午受伤原因的情况下,冲进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四楼林炎娈的办公室吵闹,殴打正在做统计报表的林炎娈,并致其受伤住院,扰乱税务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使税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被告依职权开展调查取证后,经分局集体研究衙,对原告处以治安拘留十日处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请求法院依法维持第11229号裁决。第三人龙岩市新罗区地方税务局述称,2003年9月29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张小平与2男1女到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扬言要打林炎娈。经劝解后到六楼纪检组长办公室处理上午之事。局纪检组长明确表示要经查实后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但遭无理拒绝。当日下午16时左右,同案人赵雄伟赶到局纪检组长办公室,气焰嚣张,无理要求下班前开除林炎娈。局领导再次表明态度,但赵雄伟、于平、张宝渝等听不进解释,冲到林炎娈办公室滋事,林炎娈被打伤住院。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中城管理分局及四楼所有个体分局无法正常工作,给税务机关造成很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被告的定性、处理准确,请求法院依法维持。第三人林炎娈述称,当日下午16时10分左右,第三人林炎娈正在做报表,此时一伙人冲进办公室。于平在得知林炎娈身份后,即拳击林的面部、胸部,之后,赵雄伟、张宝渝一起围上来殴打。第三人跌倒在身后的玻璃茶几上,手脚多处划伤,血流一地。张;宝渝还欲抓起办公椅子砸,但被制止。此事给第三人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请求法院维持被告裁决。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在法定期限内向本院提供了证据和法律规范性文件。本院认为,被告是法定的行使辖区治安管理职权的机关,其有权依法定程序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处理。被告所举证据材料依职权制作取得,与本案待证事实具有关联,取证程序及形式合法,证据之间能形成锁链,具有证明效力,本院确认为定案依据。证据材料与案具有利害关系的新罗区地方税务局中城管理分局自己作出的证明,不符合证言的法定形式要求,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被告在向原告制作第一次讯问笔录中,确有修改时间的痕迹,并加盖了校对章,属执法程序中的瑕疵。但本案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此程序瑕疵达到足以影响整个案件定性处理的严重程序,被告应在今后的执法中杜绝此类瑕疵。原告于平在法定期限内向本院提供了证据材料。本院认为,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查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本案被告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依职权,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证据间能印证了原告于平等共同实施违法行为的事实。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充分。原告提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不足的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采信。原告提出的“纯属民事纠纷”的理由不成立。被告根据查明的事实认定原告于平构成扰乱机关单位工作秩序的违法行为。并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十日的处罚,属合理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原告提出处罚显失公正的理由不成立。综上,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处罚并无不当,应予以维持。原告于平诉讼请求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之规定,判决如下:维持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2003年10月29日作出的第11229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给予于平治安拘留十日的处罚。本案案件受理费30元、其他诉讼费用100元,计130元,由原告于平负担。如不服本案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