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推荐]

时间:2019-05-12 19: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推荐]》。

第一篇: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推荐]

我的分享,让知识的力量传递的更远。

内蒙古工业大学

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我的分享,让知识的力量传递的更远。

内蒙古工业大学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第二篇:**景区导游讲解词

**景区导游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游客朋友)你们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西海岸—黄岛!“金银珠宝,尽在黄岛”,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位于凤凰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中部的**景区,沙滩全长3500多米,宽约300米,呈月牙形东西伸展,水清摊平,风光旖旎。和煦的阳光、细腻的沙滩、温暖的海风伴随各位开启今天的“亚洲第一滩”之旅,感受北方的海滨风情。

被誉为AAAA级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优美,滨海木栈道、景观长廊、高端会所、凉亭、水车、渔船等一系列精致的木质小品与大海、沙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优美的海滨画卷。迎面看到的是矗立于广场中心的白帆,即展现“扬帆青岛”奥运情怀的风帆广场。请看,中间的白帆高27米,直径40米,由一个主帆和4个小白帆组成,是**的一处标志性景观和接待的主要集散地。

请小心台阶!沿路走来,各位会看到风帆广场正前方的沙滩区域,这里曾是2009年全运会沙排比赛的场地,这里曾经诞生了沙排比赛男女项目的两枚金牌。我们可直接感受沙滩的细腻,聆听海浪的声音。此外,这里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沙滩足球文化节等亦在此成功举办。

**自然景观奇妙,请看前方有一块礁石,若隐若现,形似一只青蛙,活灵活现。游客称之为“青蛙石”,看潮起潮落,观生态之美。

这里还是区内最大的室外游乐园,开展了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冲浪旋艇、快艇、动感飞艇、皮划艇、水上步行球、滑翔翼、充气攀岩、过山车、狂呼、碰碰车、云霄跳跃、摇头飞椅、电瓶车观光等丰富的水岸运动娱乐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请大家继续游览,沿着木栈道往前走,在我们的左手边是主要用于政府接待的金沙会所。而前方那座金色的雕塑,是于2007年7月落成,一座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金凤凰大型雕塑“祥凤和云”,也矗立于沙滩岸边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金凤凰奖永久落户青岛凤凰岛,金凤凰奖是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广泛性的电影表演艺术专门奖项,每两年评颁一次,自2007年第11届起永久落户于青岛开发区,已举办到第13届。

请继续游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景区的一处大型地下冲浴中心,有冷、热水冲浴,可满足300人同时冲浴的需求。另外,为了满足游客在浴场不同区域冲浴的需求,景区沿木栈道一线还设置了6处小型冲浴室,游客在东西两个游泳区域都能很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冲浴服务。景区浴场的开放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到9月15日,免费向游客开放。开放期间,景区会设置防鲨网,在岸上和海上也会安排专门的救生人员,以确保广大游客的人身安全,当然游客也要严格服从浴场的统一管理,因大风大浪天气浴场封闭期间千万不要擅自下海游泳,以免发生危险。景区在沙滩上还专门设置了帐篷区和桌椅区,实行业户经营,统一管理的模式。

大家请看右手边,这是**的标志石。199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来到**时,被其优美的景色所打动,于是欣然题词,大家现在看到的“**”三个大字就是沈鹏先生的墨迹,游客来到景区都会在此拍照留念。

继续往东走,映入眼前的分别是景区的商业街和美食街,商业街是散客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两侧主要是百货商亭和冷饮商亭,游客在这里可以挑选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来到黄岛,来到**,不仅要看大海、踩沙滩,品尝一下当地特色的渔家宴也是必不可少的。景区的美食街可以满足游客对美食的需求。另外,我区比较成功的餐饮企业宏运大酒店和长新大酒店也在美食街设立了他们的分店:海边厨房和东海渔乡,这两家都是四星级餐馆,在菜品和服务上都堪称上等。在美食街最南端是在区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西海俱乐部酒吧的姊妹店——加勒比吧,在**,一边品美酒,一边赏海景,惬意而美好。夏季到来,这里还会经常举办露天演出活动,各位可以充分体验音乐和美食点燃的夏日激情。

继续往前游览,这是沙滩的中部区域,也是景区的一处运动休闲区,在这里大家可以进行沙排、沙足的比赛。

凤凰岛奇幻无穷,还有尚未开发保持原生态的天然岛屿。沿着海平面看,对面有一座海中孤岛—竹岔岛,幽静秀丽、民风纯朴,距陆地仅3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岛上有居民300多口,有“黄海明珠”的美称。这里海产丰富,周边海域盛产海参、鲍鱼、扇贝、牡蛎等海珍品。岛上还保存着较为罕见的火山口与熔岩流地貌和百年菩提树等景观。从空中鸟瞰,竹岔岛恰似一颗明珠,与凤凰岛遥相呼应,构成一副天然的“凤凰戏珠”图。

沿木栈道向东走来,我们看到的是**汽车露营地,营地拥有20栋欧美风格的移动别墅,每栋别墅有很齐全的设施和配套,有卧室、卫生间、洗浴、厨房、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别墅以租赁形式经营,可以根据旅游者的意愿到不同的风景区驻地,也就是

“把家搬到车上,开着房子去旅游”。另外,营地还拥有30辆移动房车和汽车车位,每个房车车位均设有给、排水系统,上为饮用供水,下可排污,充电能量来源插接口,是按国际标准设立的露营地专用停车区域。营地还配有400人的啤酒烧烤大棚,来海边度假的朋友可以在此开怀畅饮。营地内和沙滩上也都设置篷房和遮阳伞供来营地度假的朋友休闲娱乐。要想有一个别样的海边假期,到沙滩露营地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凤凰岛首届飞翔嘉年华、凤凰岛(**)啤酒嘉年华、凤凰岛(**)露营节等在此成功举办。其中**露营节还成功创造了“世界最大帐篷拼图”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900顶帐篷组成占地3421.19平方米的巨型“龙”,与**所在的凤凰岛寓意“龙凤呈祥”,打破了2011年在秦皇岛创造的550顶帐篷的原记录,这也是我区首创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继续往东,就是沙滩的东部了,和景区西部的喧嚣热闹相比,东部显得安静怡然。东部拥有两家高档海边会所,分别是蓝海金港会所和黄金海岸休闲养生会所。蓝海金港会所占地1200平方米,为三层木质楼房,可直接观海。一楼为四季火锅厅,比较有特色的当属石斑鱼火锅;二楼为咖啡西餐厅;三楼为宴会包间。黄金海岸休闲养生会所,整体建筑风格独特,凭海临风,具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在这里你可以面朝大海享用高档美食,还可以在露天餐厅吹着海风享用海边烧烤,临海平台可以承办浪漫的沙滩婚礼。会所拥有贵宾包间10个,一层面海主题餐厅,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

在黄金海岸休闲养生会所的左前方是黄岛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作为公益性旅游服务机构,主要提供信息咨询、代理服务、宣传展示、爱心救援等功能,让游客真正体会

“游客之家”的温馨。

另外,距离蓝海金港会所的东北不远处,是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该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唯一的独立学院,也是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亚洲第二所专业从事电影艺术教育的高等学府。校园占地510亩,风景宜人,极具个性的校园建筑由曾设计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建筑设计大师赫尔佐格.德穆隆亲自设计规划,创意大胆新奇,仿造“海滩上飘来的木块”,设计了三个“岛”组成的一个组团,烘托出凤凰岛的艺术文化氛围。学院还联合知名的数字3D电影专业研究机构及制作公司,投资近6亿元,建设了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从国外引进的3D影视动漫制作设备,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也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3D影视动漫制作系统。2011年,学院开设了编剧、导演、表演、动漫艺术、传媒管理等8个系20个专业。今年面向全国招收了艺术类考生共1100多人,计划在五年内实现在校5000人规模。

2011年3月落户我区的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是继北京电影学院青岛现代创意媒体学院之后,落户青岛市开发区的又一所艺术院校。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利用**景区以北的现有校舍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能够容纳并满足1200人的学习、住宿、生活。学校将开设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戏剧文学等4个专业。学校将聘请来自上戏及其附属院校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授课。

为了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景区周边建有几处高档度假酒店。商业街西侧的金凤凰花园酒店由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兴建,占地1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承担住宿、会议、餐饮等功能,拥有33间客房和6个总统套房。该酒店已于2011年8月建成营业。

景区周边的希尔顿大酒店、涵碧楼、紫檀山等数个高端酒店正在加快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万人文化广场正对的是**希尔顿酒店,由青岛海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兴建,主要进行五星级酒店经营。项目占地360亩,总建筑面积22.64万平方米,拥有客房430间,酒店的建筑形式为现代欧洲风格,建筑形态呈自由主次枝状布局,有机的与周边山、海、林等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目前酒店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

在景区商业街对面正在施工的建筑是紫檀山酒店,由金海荣春置业有限公司投资6.3亿元兴建,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体高5层,拥有210套客房,目前正在内外装修,计划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另外,位于**景区东部的涵碧楼高档休闲度假酒店、凤凰岛温泉度假酒店已于2011年底破土动工,**豪邦国体训练中心项目还在设计方案修改完善中。

随着**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每年会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2年景区接待游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

景区积极践行“真情凤凰岛”的服务品牌,发扬“狂舞金沙任激情飞扬”的精神,利用全覆盖的友情提示、严格的管理服务和高效的爱心援助,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高度赞誉。**景区已成为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节会活动丰富、管理服务细致的旅游景区,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新十景,被央视九套《旅行者》栏目作为旅游目的地广为宣传。在此,祝愿各位旅途愉快、万事如意!也欢迎各位领导(大家)再次光临**景区,感受大海、阳光、沙滩、海鲜的4S人文情怀。

第三篇:红旗渠讲解词1(精选)

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90年代,当人们重新呼唤红旗渠精神的时候,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它不仅是红旗渠的三条干渠的分水枢纽工程,而且也是自然界的分水岭。岭南的水汇入洹河,岭北的水汇入洹河,分属两个不同的小水系。就是这个分水岭,在当年修渠时,让决策者和设计者操碎了心。因为如果出现设计错误,红旗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整个工程只能够浇任村、东岗两个乡七八万亩的土地;如果流过去,就能够灌溉全县五十多万亩土地。红旗渠首的进水闸底高程为464.75米,分水岭分水闸底高程为454.44米,全长70.6公里,落差10.31米,1/8000的坡度,如果没有精确设计,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林县人民勒紧腰带,拼命修成的总干渠就变成了一条废渠,责任重大啊。当时杨贵书记对水利局长段毓波说:“如果红旗渠水流不过分水岭,我们俩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全县人民谢罪。”直到总干渠通水成功,杨贵书记心里才踏实了。

分水苑牌坊,它宽11米,高9米,是1994年6月底落成的仿古建筑,正面“分水苑”三个大字,由原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题写。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左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这个雕塑,中间矗立着一根钢钎,一双手紧握钢钎,几把锤子交叉在钢钎上。它的造型非常简单,然而寓意却十分深刻,当年修渠就是凭着一双手、一根钎、几把铁锤干成的,正如一首歌当中唱的那样:“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就是这个雕塑的含义。

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它运行三十年,水蚀风化,渗漏严重。1994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红旗渠的源头21公里处实施二次技改工程。这一工程很快得到各级部门和济南军区的支持,在济南军区两个兵工团和林州民兵团的同理协作下,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圆满竣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纪念碑,就是为这次技改工程所立的。

红旗渠纪念碑。红旗渠纪念碑是1990年4月5日红旗渠通水25周年之际所建。通告2.2米,共6棱,每棱面宽0.74米,碑帽为仿古屋檐式屋檐护顶。第一面采用凹形雕刻形式,书写着“红旗渠纪念碑”六个镏金大字。

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总干渠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为25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重峦叠嶂的太行山腰,工程相当艰险。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从上游500米分出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浇灌着7.6万亩土地。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走进序厅,我们迎面看到墙壁上的题词是原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所题。厅中央这个沙盘模型是70年代在周恩来亲自安排下制作的,曾长期在中国农业展馆展出,在看过这个沙盘模型后,您对红旗渠就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漳河有一段时沿着林州边界自西向东而流的。在60年代林州人为什么不在林州境内寻找水流,而舍近求远,从漳河饮水呢?由于地势的原因,在历史上漳河有九峡十八段之称,像这样的大的段跌很多,水位就随着段跌急剧下降,到林州境内,水位就非常低了。与分水岭的海拔相差太大,无法把漳河水引入林县,以至于林县的老百姓只能守着漳河种旱田,在六十年代经过科学的勘察,把渠首选择在山西,经过三省交汇处,达到了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然后绕到太行大峡谷,绕到太行大峡谷的目的就是为了靠近1958年修建的南谷洞水库,使南谷洞水库成为红旗渠的主要配套工程。达到自流灌溉的效果,也就是不需要压力,只要闸门一打开,水就可以自己流到田间地头。在修建的过程中,共削平山头如果将十年间挖的土石方垒成高三米、宽二米的土墙,能纵贯南北,把哈尔滨和广州连接起来,所以红旗渠被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的水长城,1996年,江泽民书记视察红旗渠。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讲到这里,各位朋友心中会有一个疑问:林县人民为什么要花费十年的时间修建这么一条人工天河呢?到第二展厅去参观

第二展厅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林县人民的干涸历史,我们知道,谁是生命之源,林州市年降水量还不到一米,且降水将极不均匀,集中在7、8月份,境内的露水河、洹河、淇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全市属于雨养干旱山区。“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初,任村镇桑耳庄村有300多户人家,常年到3.5公里以外的黃牙泉去挑水吃,曾跌死跌伤3人。民国九年大旱,泉水只有香火头那么粗,远近来这里取水的人越来越多。大年三十。老长工桑林茂起五更上黄泉崖,像趁早挑一担水回家过年,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心疼公爹,摸黑出门迎接,由于天黑路陡,接过担子没走几步就被石头绊倒,桑老汉花费一天时间回家过年的一担水顷刻间被撒了个净光,儿媳妇又气又愧,在除夕夜悬梁自尽。桑林茂怀着满腔悲愤,在大年初一埋葬了儿媳妇,带着全家人逃水荒去了。

严重的干旱,加之旧的社会对百姓的剥削和压榨,林州人民饱受缺水之慌,灾难之苦。从明正统元年(134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在这500多年里,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人相食5次。

据不完全统计,仅记载清光绪元年到四年,记载林州遭大旱民不聊生的悲剧情景的石碑有30多通。河顺镇出土的一通碑刻记录了光绪三年的旱灾情景,“柿叶甘土,具当饭餐,幼女出卖,一两串钱,人吃人肉,遍地不安,皇上放赈,人死万千,荒年若此,刻石流传”由于天气干旱,庄稼没有收成,人们只能拿柿叶和甘土来充饥,没有钱养不起儿女了,一两窜钱就给贱卖了,最后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1942-1943年连年大旱,被水逼上逃荒路的达到10800户,占当时林县总人数的14%,饿死人数1650人,占总人数的4.3%。解放初,全县98.5万亩耕地,仅有1.2万亩可以得到灌溉,干旱缺水时林县人民面临的第一大生存问题。1954年,杨贵来到林县担任林县县委第一书记,他带领县委一班人,在林县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像英雄渠、抗日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都是当时修建的,虽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县干旱缺水的困境。1959年,又是一个大旱年,渠水干涸了,水库没有水,县委总结多年来兴修水利的经验,认为仅仅依靠林县境内解决水源问题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就组成了调查组,到林县境外去寻找水源。经过考察山西浊漳河水源充足,适宜引水,通过与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协商,林县发出引漳入林的号召,开始修建红旗渠。红旗渠是特殊年代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1960年11月6日,中共林县县委正式向中共新乡地委、河南省委省人委报送了《关于“引漳入林”工程施工的请示》。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对林县引漳入林的工程十分重视,向山西省委、省人委致函,省委领导还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写信请求支持。

1960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十),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办公室写信告诉杨贵,山西省已同意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2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林县引漳入林指挥部召开了全县引漳入林广播誓师大会,向全县人民发布了《引漳入林动员令》,《动员令》宣布::“引漳入林是我县人民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党中央、毛主席和省、地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党委多方面的努力,伟大的划时代的引漳入林工程,定于明日正式开工!”

2月11日,也正是传统的元宵佳节。黎明,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冒着严寒,踏着霜冻,迎着朝阳,高举红旗,雄纠纠气昂昂的行进在通往引漳入林工地的道路上。我们来看这张照片,走在最前面的是老书记杨贵,紧随其后的是县长李贵及县委一帮人,由于他们的名字当中都有一个“贵”字,被称为“二鬼闹太行”。

三十万大军汇集太行山,没有住房,修去民工就夜宿山崖,顶风雪,战酷暑,毫无怨言还留下了豪迈的诗篇:“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子孙创大业,不建成大渠不还乡!”

红旗渠修筑在“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太行石壁上,修渠民工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头上是不断落下的碎石,脚下是万丈深渊,奔腾的漳河水翻卷着波浪,更增加了恐怖的气氛。民工们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挥锤打钎,装药放炮,炸出一个个小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作业,凿成渠线。放炮过后,常有松动的石头掉下来砸人,除险队长任羊成率领一班除险人员,像打秋千一样,在悬崖上荡来荡去,如果稍有闪失,身体与崖壁撞击,后果不堪设想。一次一块拳头大的石头砸在任羊成的嘴上,顿时,三颗牙齿横倒在嘴里,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他忍着剧痛,吐出牙齿,不下火线,有连续在高空工作了6个小时,由于长期高空作业,他的腰上被磨出厚厚的一圈老茧,当时有句话“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一点也不夸张。曾经有一个人称敢死队长的特等劳模任羊成,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曾经去采访他。穆老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动情地说,你能不能把衣服撩起来给我看看你的腰,等他脱下衣服,穆老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任羊成最里边的一层衬衣已经和腰间的血肉粘在了一起。红旗渠已经修成四十多年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任羊成,撩开他的衣物,仍能看到腰上还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工地上活跃着一群15、16岁的姑娘,他们轮捶打钎样样能干。这位姑娘双手握两根钢钎,供四个人轮流捶打,大家可能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四个人大锤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双手的转动是不一样的,每一锤下去,虎口都要被震动一次,所以每个炮眼都是用无数人的鲜血凝聚而成的

在闲暇时间他们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十年的奋斗他们呢就是靠着这种精神食粮激励自己的

这些工具是修渠时使用的,最简单的工具也是最原始的工具,很难想到。人工天河就是这些工具修建城的

“军民团结如一家”在红旗渠修筑的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来到工地上与林县人民并肩作战,极大的鼓舞了林县人民的斗志。当时林县财政收入十分薄弱,只有不足700万元。但这七百万元不可能全部用来修渠,至少还要维持全县正常的生产和工作。而整个红旗渠工程后来计算的总投资将近7000万元。在国家困难时期,极其有限的资金的情况下,如何来修建这个庞大的工程?

国家补助的资金不足15%,其余的都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我们来看一组的图片:,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碾,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竹筐自己编,有他们自己的劳动来创造人间奇迹,当时有这样一句话: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

三条干渠上都有一个咽喉工程,一干渠是桃园渡桥,二干渠是夺丰渡槽,三干渠是为长4公里的曙光洞。

曙光洞是三干渠上的咽喉工程,全长4000米,是红旗渠工程最长的一个隧洞。为了早日打通这条隧洞,队员们就搞技术革新,开凿竖井扩展工作面,像这样每开凿一个竖井就会增加两个工作面,就这样在开凿了34个竖井后,由原来的两个工作面增加为70个工作面,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率,仅用了一年零4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个长达8华里的曙光洞打通了。

这是二干渠的夺丰渡槽,长415米,高14米,宽4米,过水3.5个流量,共50个孔眼,是红旗渠干渠中最长的渡槽,由当时的9个生产大队承建。1966年2月14日动工,4月5日竣工,只用了125天时间,在建设渡槽时,需要上万方的石料,建渠工地优中选优,在离工地2公里的地方找到石料,在离工地5工地找到优质的沙料,石料找到以后需要锻造,各大队把石匠集中起来,采取集中带徒的办法,培养石匠,有很多青年妇女挥锤上阵,当起了女石匠,石料锻好了,需要运输。修建这么大的工程,根据当时的运输能力,需要三个月。为了赶工期,加快工程进度,早日把水引进来,就发动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大车小车齐出动,用牲口驮,用肩膀扛,小车推,马车拉,只用了一个月,就将上万立方米的石料运到了施工现场。渡槽增高以后,往上运料便成为了主要问题,当时没有先进的起吊车,他们支起了土吊车,姑娘们负责拉绳上料,手都被磨出了血泡

这张照片是红旗渠设计方案的两先进,一个是自流灌溉,一个是长藤节瓜,所谓的长藤是沿山而建的渠道,所谓的节瓜是沿渠而建的大大小小的库池。用来调节红旗渠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矛盾。当丰水期来临,渠里有用不完的水,就把水排到库池里。当早期来临时,再把库池的水放出去,补充水源不足,达到一渠水顶两渠水甚至多渠水的功效

1960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开工,工程移到林县境内。第一期工程试通水,极大地振奋了

人的干

劲。

1964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总干渠工程结束后,开始修建三条干渠。直到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终于全面竣工。红旗渠整整修了十年,十年期间挖砌的土石方,垒成高三米、宽二米的土墙,可以将哈尔滨和广州连接起来。有奋斗就会有牺牲

四十年过去了,林县人民仍旧记得那些为了红旗渠,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的名字,其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负责勘测和测量的工程师吴祖太。

红旗渠刚刚开工没多久,吴祖太新婚的妻子,为了舍已救人,抢救一个过路的小学生,不幸牺牲了。那时候,他悲痛欲绝,但是,为了工程的建设他忍住一切痛苦,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施工测量上。有一天傍晚,吴祖太刚刚盛了碗饭,就有人告诉他,他们收工的时候,有个遂洞的顶部出现了裂缝。吴祖太放下手中的碗,立刻赶到现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刚刚走进山洞十分钟,塌方就发生了。面对着吴祖太的离去,人们都说,一个外乡人,为我们付出这么多,如果不把渠修成,他们无颜面对吴祖太的在天之灵啊。吴祖太生前有一个好友,他是林县水利局的干部刘合锁,当他把吴祖太的遗体运回原阳老家时,为了安慰失去至亲的二老,主动要求当他们的干儿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合锁就把吴祖太的父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每年,他都要到吴祖太的老家跑几趟,不仅送去政府的抚恤金,带上林县的特产,更像一个亲生儿子一样,在老人生病住院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直至去世。刘合锁1990年突发心脏病去世的。但是,即便是在他去世之后,吴、刘两家还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份亲情的保持,不仅仅是因为两人生前的友情,更重要的是林县人民对吴祖太献身精神的感念。人们每当想起红旗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为红旗渠献身的吴祖太,而对这种献身精神的尊敬,已经铸成了林县人民世代传承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铸成,是靠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建设者,在工地上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奉献精神。1964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4月5日,在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老人让自己的孙子推着小车,翻山越岭前来看水。庆典场面气势宏大,一片欢乐的海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砌得齐整的红旗渠右岸上,两排整整齐齐排列很长的奖状,手执一张张奖状的人满脸笑容和自豪满足,这是整个工程中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奖励,也是唯一的奖励。

红旗渠通水四十年来,林州的山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荒山秃岭的小县城,变化为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四十年来,共创经济效益近20亿元。

9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河南省委发表了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这一决定,同意时间,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万丈,让林县人民的创业精神发扬广大,2001年在郑州成立了红旗渠精神研讨会,成为红旗渠精神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红旗渠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发扬光大,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开始了它的研究工作。

北京资产评估所专家们评价红旗渠集团无形资产超过10个亿,在外地的林州的建筑大军共2600个建筑队,已达14万人,遍及全国26个大中小城市,红旗渠通水40多周年创造经济效益20个亿。亚运会和08年的奥运会的会场很多都是林州人建的。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第四篇:归元寺景区讲解词

来归元寺的不只是善男信女,更多的是来欣赏精制宏伟艺术景观的游人,不少外国人也背着旅行包穿梭在金光闪闪的佛像下。我是您此行的景区讲解员**,大家可以叫我**,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浏览这座古老的寺院吧。

这归元禅寺呢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46900平方米,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关于这个袈裟形状呢我先卖个小关子,请大家听我的讲解,待会儿自然就明白了。)归元寺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据说是禅宗的白光法师在明朝汉阳诗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的,关于当时修建归元禅寺的说法有几种,有说是白光、主峰两位法师明末战乱时募化于汉阳府城凤山门外,见尸骨遍野,一片凄凉,欲行善事,建“普同塔”和 “归元禅寺”,掩埋白骨,超度亡魂,园主王章浦问何为归元禅寺,法师答:“‘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归元’即归真、归化、归本,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义也。”。如此一说,王章浦心悦诚服,深知法师道行无量,便将葵园献出,作为建寺之地。还有一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幕翠微草庵长老医道非凡,隧穿草鞋来进香,祈求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口讼“归本归元”。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即就其规模请问长老,长老法事完毕,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经数年营造方告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相信我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我前面提到的“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象此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直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现在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浦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现在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一些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现在归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这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宗教的色彩。

进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大家可以来看下,这些雕刻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

好,下面请大家在和我一起去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其中的珍藏十分丰富,光这部清代刊印的《龙藏》就有7250卷。正厅陈列了一座缅甸玉雕释迦佛像,十分精美,大家可以慢慢的参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归元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释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为高大的一尊佛像,值得注意的是,释迦像前供桌的垂帘,它不是一般的纺织物,而是木质垂帘,垂帘古朴典雅,造型独特,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大家看佛前的这两棵树,代表的是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双婆罗树,据说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火化,有七佛在火中显现,因此人们拜佛前常先化纸钱或黄表纸,并焚香点烛,所以这里的树叶也做成火焰形,树叶间各有七佛。释迦牟尼佛背后,是以海岛观音为中心的雕塑群,海岛观音又称“南海观音”。这组雕塑场面气势恢宏,观音身后的24座雕像,是24诸天。天神凌空,威严骁勇,金灿灿的一大片俯视着你。这些雕像至今已经三百多年了,大家可以看这些雕像均呈立体倾斜30度,与墙面基座相连。难得它们完好地保存了这么多年还不坠不毁。

下面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罗汉堂。我国五百罗汉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开始兴盛,人们将散见于各经之中的名号录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凑足了五百个。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罗汉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为数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汉归元寺、成都宝光寺、和苏州的西园寺。)比较而言,又属归元寺的罗汉堂最有特色。它的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内有四院,是为了使殿内的罗汉有充足的光线。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法轮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传说罗汉堂里的五百罗汉是黄陂的王氏父子以空塑法制作的。老泥匠用做漆器的做法,用麻绒、葛布、生漆和观音土混合成的材料,把塑好的泥胎一层一层糊起来,晾干以后,注水融泥,泥水流尽,空心罗汉就做成了。晾干后再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贴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这里的罗汉造价虽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过25公斤,体轻质坚,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适应武汉地势低洼,湿度大的气候环境。1954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汪洋,五百罗汉满堂漂浮,洪水退后,罗汉却安然无恙。因此武汉民间又有了五百罗汉洗过澡的说法。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和自己年龄数相等时看看那尊罗汉是什么样子就可以推测这一年的运势了。另一个有趣的传说是:如果你给罗汉烧香,一座罗汉一炷香,正好500根;要是你一个个去数,却只能数出499个。大家可以来数数罗汉,来预测下今年的运势吧。

接下来呢,就去我们此次的最后一站,双面观音,这尊高达21.8米的观音雕像,是历时近一年用80吨青铜铸成的。雕像坐北朝南,分别由直径达30米的圆形基座和长50米的方形底坐托垫,体现了佛教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基座及护栏全部由花岗岩雕凿而成。据市佛教协会负责人介绍,这尊双面观世音铜像高度目前为荆楚第一,雕凿工艺精湛,人物刻画细腻,线条流畅舒展,具有很高的艺术和鉴赏价值。

在最后,愿大家在这熙熙攘攘的闹市中,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我是导游**,有什么不懂得地方也可以来问我,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望大家指正,祝旅途愉快,再见。

第五篇:运河景区讲解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讲解词

一、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概述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问鼎中原北上伐齐而开凿 “邗沟”载入史册,至“隋”于鼎盛,后经“元”截弯取直,至 “清”逐渐衰落,而随2014年运河申遗脚步的临近,它又重新焕发魅力,并也要走过它的2500岁,让大运河这部史诗巨作可以横跨古今,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而讲到杭州运河,它是京杭大运河保留较为完整的一段,所以说中国运河看杭州,杭州运河又要来这拱宸桥看了。

二、现在我们来到这运河之南——杭州桥西历史街区

因位于拱宸桥桥西而得名,长约800米,宽约200米。主要看点是一桥、两街、两庙、四里弄、五场馆。所说的一桥就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标志的“拱宸桥”;两街是杭州运河边最具特色的老街——“桥弄街”和“桥西直街”。两庙是别具草根传奇特色的“张大仙庙”和“财神庙”。四里弄是这里延续城市记忆的近代居民里弄——吉祥寺弄、如意里、同和里、敬胜里; 五场馆是旧仓库、旧厂房、新文化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

桥西历史街区兴于清末民初,从早期农耕文化到近代工业文化、仓储运输文化的转变,再到现在城市商住、创意文化及休闲旅游的发展历程,都是 “缘由运河”,是运河边江南集镇的缩影。

整个街区涵盖了我们杭州近代各个时期的民居建筑特色,在这7.83公顷的历史街区中,不仅保留了近现代工商业的厂房、仓库、商店、船埠、码头,还保留了大量的民居建筑:沿运河的住家、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等,几乎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建筑。当时运河综合保护改建整治,3000户居民暂时搬离此地,现回迁约400户在此生活。所以与这条大运河一样,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流动的中华文明,休闲的天堂画卷”。

三、“运河第一桥”拱宸桥

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他是运河最南端的标志,就像北京通州的燃灯塔是大运河北端标志一样,有人曾评价“拱宸桥地理位置有紫气东来龙脉迎风之豪气”,“河有通江达海的潜龙之量,桥有玉树临风的帝王之貌相”。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重建。清咸丰年(1860年)太平军造乱,攻占了杭州,在拱宸桥上屯兵构筑堡垒攻事,驻军数百人达两年之久,后,闽浙总督左宗棠,奉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之令率湘军于1862年初,由皖赣边境杀入浙江,他联合了当地政府军,攻打由李世贤率领的太平天国军队,战斗十分残酷,猛烈的炮火、拉锯式的攻守使大桥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损坏,摇摇欲坠到光绪十年便彻底崩塌了。二十年后杭州开明士绅丁丙出面四处奔走游说,集资募捐,又在其主持下重建拱宸桥。

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1895年,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杭州列为通商口岸。1896年拱宸桥地区已沦为日租界,拱宸桥从此进入了耻辱的年代,日军为军用卡车通行方便,在桥面中间铺设了水泥路,让这座珍贵的古桥承受了超载的负荷,并在此地建立洋关,抗战胜利后,洋关废除。2005年杭州运河集团遵循着修旧如旧,不改变古桥原貌的原则,对拱宸桥再度进行整修,桥上水泥面被彻底根除。

民国时期,拱宸桥边非常热闹,在拱宸桥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钱运茶楼,它的前身是旧时的荣华茶园,也是杭州第一家电影院“国益戏院”即后来的“大众电影院”,旧时拱宸桥一带茶馆可谓一绝,有四大茶园,分别是天仙茶园、荣华茶园、阳春茶园、富仙茶园。不得不说的是天仙茶园,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就在此唱戏,盖叫天本名张英杰,8岁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武生和老生,10岁登台表演。当年,张英杰跟着班子辗转于武汉、上海等地,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同为演员的大哥赛成风患病辍演,张英杰便来到了杭州搭班,就在拱宸桥东的天仙茶园唱戏,一开始艺名为“小小叫天”,因为当时在阳春茶园唱戏的“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遭到大家的嘲笑,称其自不量力,一怒之下更名“盖叫天”,意为超过谭鑫培,张英杰在运河边搭台连演了三天,第一天演老生,第二天演武生,第三天演老旦,连唱了三个不同的角色,而且演的很出色,盖叫天这个艺名,就这样在运河边叫响了。

四、中心集施茶材公所(老开心茶馆)

吉祥寺弄18号,是一所石库门高墙深院的墙门房子,为杭州市第三批历史保护建筑,石库门上镌刻着“中心集施茶材公所” 八个大字,落款是“民国甲子年仲春立”也就是始建于1924年,“题字陈申甫书”,东西边墙界碑刻着“拱埠中心集界”六个字,整体建筑坐南朝北,为合院式墙门建筑,占地560亩,共三进,围成一个天井式院落,内部建筑均为一层木结构。

为什么要叫这个拗口的名字呢?

一说:这里曾是杭州茶商民间同业行会的公所,拱宸桥是民国时期茶叶运输贸易的重要商埠,组建行会公所可以交流信息、拓展业务,这是杭州作为重要茶叶产地的贸易需求。

二说:是桥西的烟花女子们因社会地位很低,到处受人白眼,在庙里也遭受歧视。但她们也相信菩萨,于是大家选了这块地方集中钱粮搞了这个庙,所以名字叫“中心集”,可以拜拜菩萨,行善积德,为过路人和穷人们施舍茶水和棺材因此又叫“施茶材”。

时过境迁,中心集施茶材公所已变成“老开心茶馆”,浙江非遗传承人“老开心”周志华入驻,打造成弘扬杭州的非物质文化——小热昏及民间曲艺的文化场所。

五、张大仙庙与财神庙

1、张大仙是一个道士,原名张胜贵,湖北人,医术也颇为高明,还会看风水,清朝光绪年间云游到杭州,当时的拱宸桥还是一片荒芜,但他在此看完风水就说,这块地逢马而兴,遇羊而盛。所以在这里搭个草棚住了下来,专门在拱宸桥西坐诊,给老百姓治病,特别受当时比较穷困的妇女爱戴。1897年,张大仙为了救一只落在水里的老鹰,不慎从拱宸桥上掉了下去,结果老鹰得救了,他却淹死了。他死后,那只老鹰不肯飞走,一直停在尸体上,当地老百姓就传说他这是成仙了。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拱宸桥辟为商埠,条约是在马关订立的,开埠是在乙未年,正好是羊年,也验证了他的卜卦。

出于怀念和敬重,老百姓把他葬在拱宸桥边,并在他的墓上建屋盖庙,称为张大仙庙。以后每年七月十八张大仙生辰的时候,百姓会举行纪念活动,往往有高跷、抬阁、鼓吹等队伍络绎巡行。桥西百姓都把这一天当做热闹的节日,扶老携幼前去观看。张大仙庙会成了拱宸桥一带最热闹的民俗活动。

2、财神庙僻居于此,但当时前来朝拜的人却不少,当地人非常相信,财神如土地爷,当地人拜当地的财神最灵光。同和里、吉祥寺开、如意里、吉祥寺弄的人在逢年过节时,总会带上几柱香、几对蜡烛,叩拜财神老爷,希望给家里弄来财运,保佑财源广进,生活越来越富裕。家里人外出做生意,讨生活,家里也会一大早来拜祭财神老爷,保佑家人一路平安,多赚些钱回家。这里彰显了草根百姓的一种精神夙求与寄托。

六、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扇博物馆

拱宸桥一带曾是杭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这里就是通益公纱厂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翌年竣工,由南浔巨富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等集议并筹募股本,自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历时八年才得以开工。后因经营不善,于1902年停办。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该厂,于1903年8月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后又改为鼎新纺织股份公司。该纱厂几经盘手更名,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纺厂。通益公纱厂是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三家民族资本开办的近代棉纺织工厂之一,作为所在城区近代工业形成和发展的奠基石,见证了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创建发展史,记录了杭州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其留存的厂房等建筑是杭州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内部结构保存完善,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录。曾几何时,生活在这里的几千工人就是随着来自运河上的汽笛声上班、下班。随着运河综保建设的推进,2009年9月,利用这些工业遗存空间打造了三大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2011年5月建成特色分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2011年10月建成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五大馆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相互联动,已成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工美与民间艺术特色保护、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主题为一体,具有专业特点、杭州特色、运河特征、平民特性的国家级创新型博物馆群落。

1、手工艺活态展示馆

场馆由杭州第一棉纺厂2号、3号厂房改建而成,总面积3000平方米。展示馆内由手工艺人现场展示蚕桑丝织、富阳竹纸、西湖绸伞、张小泉锻剪等20多种手工技艺,并提供相关手工艺品现场展示销售和制作体验。

2、中国扇博物馆

从“中国扇的起源与历史”、“中国扇文化”、“中国扇业”、“精湛的扇艺”四个部分,将障扇、团扇、折扇等扇种的发展,扇子与社会、生活、艺术等关系,各种制扇工艺,世界精湛的扇艺等囊括其间,系统且全面地解析了扇文化。馆内有仿古明清扇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设立了玻璃视觉解说系统,站在展示折扇的陈列橱窗前,玻璃面受到感应,会投影出相对应的解说词。此外,馆内还有机器人打扮成古装的店小二和说书人,只要有人路过,它们就会开口说话。

七、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

1、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建筑由原杭州红雷丝织厂力织准备车间改造而成,红雷丝织厂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杭州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时代,这个有近50年建厂史的大型丝绸生产企业是杭州丝绸工业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物。鼎盛时期,曾有1700多名职工。

现工美馆有四层,一层是服务区,有工美精品商店、便利店、休闲吧等。二层是大师工作室和临展区,让游客可以近距离与工艺美术大师交流学习。三层是展厅区,通过雕塑、陶瓷、织绣、编织、金属、民间工艺等六大类展厅,为观众介绍工艺美术的历史,感知工艺美术的魅力。适合青少年动手创意的工艺坊,是孩童了解艺术感受美的启蒙园地。四楼是杭州市青少年创意文化发展中心。

2、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利用原杭州土特产仓库改建而成,共有两层。“刀剑的历史”、“刀与我们的生活”、“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刀剑”、“铸剑锻刀”以及“悍刀宝剑”展现刀剑与人类历史、社会、文化、工艺等关系内涵。一楼“剪刀”展厅以剪刀起源与演变、生活中的剪刀、中国著名剪刀业、张小泉和他的剪刀、剪刀的制造,为游客介绍有趣的剪刀文化。

3、中国伞博物馆共有两楼,分别从“中国伞的起源”、“油纸伞的时代”、“美丽的西湖绸伞”、“伞的文化”、“走向世界的伞”、“形形色色的现代伞”六个单元,详尽介绍了关于伞的一切。尤其是对制伞工艺的挖掘,着力使用多种手段展示各类伞具的制作工艺流程;若有兴趣,更可以自己动手画伞面、组装伞、测试伞。

八、桥西土特产码头与运河漕舫船

码头上面的建筑原是土特产仓库,现改建为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伞博物馆。从名字就可体显这里运河码头集市仓储文化,因大运河是“半天下之财,皆由此路而过”的运道,桥西曾是土特产品的中转基地,也是当时的较大的物流中转中心。现在这里不再是货物码头,也看不到码头工人忙碌的身影,已是供游人乘坐运河游船的码头,但还留存了这个让人记忆和回味的名字。

而杭州运河游船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的运河漕舫,名字由来是运河的漕运文化,也是我们运河专有的游船名称。整体外形是由清朝监礼船演化而来,两侧大窗户,通透明亮,外观是木制,里边却是钢结构,所以我们说它是木包钢,因在国家四级航道上运营,安全系数要求比内湖等处要高很多,你看百吨货船不断穿梭而过,也是其它城市运河没有的,这也是运河最真的属性,在杭州运河段。

在这里您可以乘漕舫赏运河漕运与码头等文化。

九、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区地处拱墅区小河、余杭塘河、京杭大运河的三河交汇处。分为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和商贸旅游区三个区域。

小河直街因河而兴旺,从南宋起,这里就是南北货物的水陆集散地,到了清代则发展成为一条独立的商业街、一个热闹的水陆码头。至今在小河直街仍能看到作坊、店铺、河埠头、船埠头等历史遗迹。这是一条集中反映清末民国初城市平民居住生活文化、生产劳动文化和运河航运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是运河市井文化的缩影。

小河直街的建筑是民国时期陆续改建而成的,极具典型近代江南水乡的民居特色。枕水而建的粉墙黛瓦小楼沿袭着杭州的民俗。小河民居,属于运河商埠文化,即一河二街的格局,临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住,是下店上宅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最后的运河人家”。

商贸旅游区以老字号、特色店为主,有板凳面、内蒙古风味的祥禹馆、云南特色的主题餐厅云水谣、以“蒸菜”为主的新腾飞蒸菜馆、弘扬传统文化太极拳的柔之艺太极院等15家各具特色的店铺。同时,文化创意机构青睐小河直街,在街区内纷纷成立了工作室,有著名书画家俞志华的“行素书屋”、青禾摄影机构、瑞景影视广告、藏艺阁工作室等。正是这些风格迥异的店,使小河直街打造“传统休闲,特色餐饮”的行业目标成为现实。

小河直街是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和历史街区保护的重点项目,围绕“运河古居、民俗生活”的市井文化主题,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还原了运河枕水人家的生活环境和街巷风貌。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小河直街自开街以来,已成功申报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被列入杭州市“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扶持项目等,争取利用小河直街的优势,充分挖掘和传承运河文化。

小河直街立足古朴,做好“传承与发展”这篇文章,打响“赏古运河最后人家,享老字号品牌美食”口号,使小河直街成为“宜居、宜游、宜商”的一流历史文化街区。

十、大兜路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一条位于东岸运河东岸,长千余米的老街。至今保留着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老城历史风貌尚存的街区之一。宋代,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中心在大关桥、江涨桥、卖鱼桥一带,即现大兜路区域。史料记载:大兜路是“十里银湖墅”的核心区域,北有明清著名的运河税关北新关、南有天下粮仓“富义仓”,东有香积寺。明清时,大兜路区域增设集市,建立官办粮仓,曾是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运河沿岸都是水陆码头,真正的商旅云集、舻舳相连、百货盈门。

2009年大兜路综保工程实施,大兜路的老房子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了江南民居多穿堂、天井和院落的特点,黑瓦、白墙、砖石木构,结构工整对称,外观大气精致。现在绿茶、江南驿、运河阿二等特色餐饮企业入驻老街;原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将变身为特色精品酒店,古老的大兜路再次成为运河岸边的旅游休闲热点。

十一、香积寺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元末毁于战火。明朝重建,并统管过杭嘉湖平原的寺庙,作为大运河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香积寺曾是杭州三大寺院之一,更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此地,是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有“运河第一香”的盛誉。

后来香积寺原址一度成为杭州盾牌链条厂。2009年香积寺成功复建,占地16855平方米,从香积牌坊进入,依次为天王殿、大圣紧那罗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寺内还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鼓楼、地藏殿、伽蓝殿等建筑。寺前有东西两座石塔,其中的西塔是清康熙年间保存下来的,是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

新香积寺的四座大殿屋顶上采用铜瓦,屋脊、栏杆等部分也做包铜处理,建筑整体既有传统建筑的辉煌气派,更富现代艺术的创意之美。新香积寺是国内唯一供奉“大圣紧拿罗王(斋戒菩萨)”的寺庙。在那座辉煌的铜殿里,正面的男性,法相庄严;背面的女性代表乐神,端庄美丽。

十二、富义仓

富义仓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占地约2.36公顷。其南面是反映接驾文化的御码头,往北是佛文化气息浓厚的香积寺和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东为特色临水古街——胜利河美食街,西则与运河特色画舫“乾隆舫”隔河相望。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于当时杭州粮食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在此购地,历时四年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建成粮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这里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当年的朝廷贡粮也是从这里开始北运。

富义仓是杭州仅存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

十三、武林门

杭州市中心武林门码头,武林门是杭州老城区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公元983年)时筑罗城,建北关门(谐称百官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明代改称武林门。

武林门外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每当夜晚“篝火烛照,如同白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这就是古时被称为钱塘八景之一的“北关夜市”。从武林门至湖墅一带,历来是杭嘉湖淡水鱼聚散地,因此杭谚有“百官门外鱼担儿”之说,卖鱼桥也由此而得名。

如今的武林门一带高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气象。虽然没了“北关夜市”的景象,但这里依然是杭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它是杭州现代物产文化的时尚代表,南岸的杭州大厦,是杭州城区消费品位定向世界级品牌的窗口,一个消费前卫理念的延伸。北岸是西湖文化广场,这里有高达170米的标志性建筑——浙江环球中心,当时修建时为考虑到西湖天际线(从西湖湖面向东望的城市轮廓线)的协调优美,只好降低了他原有的“黄金比例”身材。如果说西湖以其独特的秀丽使杭州成为“人间天堂”,养成了杭州城市与人民优雅的气质,那么大运河更是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哺育与影响着这座水乡城市。西湖文化广场正面有浙江省科技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文化艺术中心、环球中心商务楼,背面则有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浙江画院等。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择日去探访。是河就离不开桥,运河的桥也是运河的一种文化,它是绵绵运河上的视觉节点,向人们展示着运河及沿岸的发展和变迁,印记着它们各自的历史故事,象一部部展开的历史画卷,成为人们探索历史的载体,更是运河上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基奠深厚的城市,留下了浓郁的记忆,千年不息的运河,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也承载着现代的时尚,肩负传统,跨越新时代,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运河上最新的一座桥,即“西湖文化广场桥”,全长130多米,宽30米。人们可以从桥面中间的巨型铸铜浮雕上,欣赏到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的一路风情,桥栏杆的玻璃雕刻还描绘了世界上著名的运河,让人仿佛身处一座具有现代感的世界运河博物馆。

下载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旗渠景区导游讲解词[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尔滨导游讲解词

    哈尔滨导游讲解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我代表我们哈尔滨远洋国旅及哈尔滨946万人民欢迎您来哈尔滨观光旅游,祝您们有一个让您能够回忆满满的旅行!......

    蝴蝶谷导游讲解词

    蝴蝶谷自然风景区导游解说词 欢迎各位游客到蝴蝶谷自然风景区观光旅游,我是×号导游员,今天能为大家服务,我感到十分高兴,我衷心的祝愿各位今天能游得快乐,玩得开心,在进入景区之......

    导游沿途讲解词

    导游沿途讲解词——恩施火车站支金湾大酒店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神话——恩施,我是大家此次的沿途导游李娟,大家叫我娟姐好了。首先我代表恩施人民真诚的欢迎大家的到......

    清音阁导游讲解词

    清音阁、九老洞景区,从清音阁至九岭岗,海拔775-1900米之间,是峨眉山的中山区,地处幽谷之中,两岸高山兀立,雨量充沛,植被丰茂,谷底流水潺潺,清幽凉爽,风景秀美。洪椿坪、仙峰寺一带,可以观赏猴......

    陈家祠导游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陈家祠。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1894年竣工落成,历时四年,距今已有120年历史了。它是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

    张家界导游讲解词

    尊敬的客人: 一路辛苦了! 此刻,您已经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张家界。我叫***,是***旅行社的职业导游,持证号码是******号,市旅游投诉电话号码是:8380193。今天能为大家作导游,十分荣幸,......

    华山景区讲解词五篇

    华山景区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山旅游。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张淑萍了。大家在华山游览期间,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

    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查济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非常幸运今天能有这样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希望我的服务能陪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