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精选]

时间:2019-05-12 19:2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精选]》。

第一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精选]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

——来自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的调研

吴 斌

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有效输出,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货币收入的重要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近期来看,发展劳务经济可以迅速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现金收入,是实现农民纯收入增长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经;从长远来看,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将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进程。所以客观地分析和研究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现状,巩固取得的经验,找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家统计局龙山农调队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贫困地区湘西龙山县的调查,进行如下探究,以供参考。

一、龙山县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现状与特点。

龙山县位于湘西北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老、少、穷的山区农业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项目重点扶持县之一。2005年末全县农业人口为47.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为26.7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56.44%。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别占67.94%、8.95%、14.14%。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非农产业的发展,龙山县农村劳动力正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尤其是以农民外出打务工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此而孕育出的劳务经济急剧增大,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实惠,加快了脱贫进程。据统计,2005年里该县已有9.5万个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劳务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达到了35.58%,其中外出到省外务工的劳动力达8.4万人。由此可见龙山县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且通过对该县石牌镇桂塘村等10个乡(镇)的15个村民小组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一季度里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达265人,比2005年末增加32人,增长13.73%,农民外出打工呈进一步增加趋势。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龙山县外出劳务总收入达3.5亿,相当于该县当年GDP的20.83%;对当年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3.93%。十多年来龙山县在农村劳务输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到了一些成功经验,探索出了多条有效途经,其具体表现在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先出带后出的模式。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相对封闭,普遍存在恋家、恋乡情绪,信奉“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古训,对于外出打工抱有较多的顾虑,实行先出带后出的方式,利用已经外出务工,在外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的“打工仔”的示范作用,能够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从而有效的带动本地区的劳务输出。据对龙山县的调查,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当时该县外出务工的农民还不到5000人,外出地点也仅仅局限在广东个别地区,这批最早南下广东打工者,绝大多数是青年农民,他们抱着走出去、闯一闯的想法,通过几年的“淘金”,在外站住了脚跟,并取得成功;在这批“打工仔”的示范作用下,92年起该县外出务工的农民成倍增加,并在一些年份里多次形成南下“打工潮”,发展到现在有近9.5万农民外出务工的规模;其劳务收入也快速剧增,从90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不足300万元,2005年达到了3.5个亿,平均每年以37.34%的速度递增。农民外出务工地点也分布很广,目前全国各省市都有,但以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为主。

(二)老乡带老乡模式。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农民外出务工往往以自发的形式为主。通过在外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老乡带动模式,能有效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老乡之间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三缘”关系,即血缘、地缘和人缘,它对于农民外出务工影响很大,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均是通过老乡的介绍,然后到外面而去务工的。93年以后全国内地,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民纷纷南下打工,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过剩。特别的进入九十年代末期,农民外出找工求职越来越难,一些外出农民因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返回,因此通过老乡之间的介绍,和通过在外务工的老乡及时了解外地对劳务的需求信息,然后外出务工的模式就客观的产生了。这种老乡带老乡的模式减少了山区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为贫困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抓收入奠定了稳定的基础。据对龙山县的调查,目前在贫困山区劳务输出过程中,通过老乡带老乡这种形式外出务工的现象时下越来越多。如该县洗车河镇人李英铭,其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州一大型企业工作,现任温州哈彬鞋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几年来,他帮助家乡输出劳动力5000余人。又如该县桶车乡大塘村,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回来,或通过电话为当地或附近的乡、镇农民带来和传递外面劳务需求信息,并直接介绍和带走大批农民外出务工。

(三)能人带动模式。“打工能人”掌握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等社会资源,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劳务输出的带动作用,他们有的在外地创业吸引大批的务工农民外出,有的回乡创办“回流型”企业带动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例如龙山县洛塔乡杉树村的向德辉,14年前由劳动部门资助2万元铺底资金下广东承包垃圾场,经过10多年的创业,现拥有上千万元,号称“垃圾大王”,带动全县2000多人在广东从事环卫工作,成为该县发展劳务经济的一大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劳务经济发展。

(四)基地推进模式。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构筑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发挥基地对劳动力资源批量需求的优势,开展订单式劳务输出,形成劳务输出的优质机制和长效机制,是贫困地区实现劳务输出的必由之路。龙山县把广东省作为劳务输出重点,通过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开展优质服务,打造龙山品牌,赢得了较高的劳务市场美誉度,被深圳市劳动局确定为“深圳市劳动局劳务输出扶贫基地”,先后与深圳市南山区环卫局、广东步步高有限责任公司、天马电子集团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长期劳务合作协议,拿到了长效订单。劳务基地每年提供的劳务订单达5000人以上。探索出了一条使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稳定而又规范的发展路子。

(五)、政策促动模式。围绕劳务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出台一些富有成效的政策,如龙山县开设外出务工“绿色通道”,劳动、计生、公安等部门集中在县政务公开服务中心或劳动力市场设立办证服务窗口,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为劳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本县劳务输出。

二、贫困山区劳务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劳务经济的壮大,必须依赖劳动力的转移,所以能否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中的核心问题。然而据调查,时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面临着以下四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劳务经济的发展。

一是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力逐渐减弱。贫困地区大多属山区,据对龙山县的调查,山区农民耕地面积少,人均不足0.7亩;加之随着退耕还林实施,农民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会减少,因此种田、种土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将不断减少,会剩余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调查推算,目前,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占比例达到了58%。然而这些剩余劳动力中有57%的人反映就业无门路。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乡、镇企业少,即是有也效益差,这样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其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强,不能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如仅对龙山县石羔、红岩等五个乡镇的调查,1988年这些乡镇有企业37个,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但是到2005年末,实际上只剩下10个,从业人员不足200人。十多年来乡镇企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是年年减少,每况愈下。由于乡镇企业急聚萎缩,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无法在本地实现转移。山区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力减弱还表现在,从县域经济返回农业的劳动力正逐步增多。近几年里,不少农民进县城做工,尤其是龙山县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县城的扩容、公路的升级改造、百村通路、水库的维修等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不少机会,同时也给农民从县域里带来了不斐的收入,但是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农民又陆续地返回本村,从事农业生产。据对龙山县十个村的抽样调查发现,2004年县域经济吸纳的劳动力返回农业的人数占全部返回农业劳动力的64.3%,比上年上升了16.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使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离土离乡”的农民逐年增多。这一转变不仅催生了贫困山区农村每年春节后波澜壮阔的外出打工潮,同时也给贫困山区交通运输,社会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也增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难以适应外地劳务市场的需求,转移受阻显现。随着劳务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劳务需求方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样给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据对龙山县的调查发现,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普遍素质较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4.33%,初中的占59.46%、高中的占10.81%,而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4%;且90%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由于绝大多数外出打工者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因此客观上就受到了劳务市场需求的限制,使得其就业空间十分狭小。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只得局限在一些技能要求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行业谋职,干一些脏、苦、累的体力活,工资水平低下,只能勉强糊生活,经常是找不到工作做,外出后不得不又返回乡村。这样不仅没有带来收入增加,而且来回折腾还花费不少。通过对贫困山区龙山县的25名外出务工农民返回者的调查发现,其中80%的属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45%的返回者反映,外出打工不但没有找到收入,反而亏了不少路费,“倒蚀一把米”。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了窘境,严重制约着劳务经济的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守旧,部分地方领导重视不够。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部分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温饱即安,不思进取,宁可在家苦熬也不愿到外地去挣钱的现象。如通过对龙山县百户农民家庭中的245个劳动力的调查发现,其中有8%的人仍不愿意出门找事做,他们认为外出打工虽然能挣到钱,但是生活极不稳定,东奔西走,十分辛苦,还不如在家里呆着。加之有少数地方的领导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认识不够,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没有把劳务经济当作一项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去抓,以致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的困难局面。

四是部分地方出现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其中25岁以下的占57.89%,26-35岁占29.73%。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贫困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后,把田土留给家里老人种,结果导致发展家庭农业生产经济的劳力严重不足,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龙山县龙嘴、新寨、水坝、桂英等部分贫困村的调查发现,1998年以来其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占到了一半以上,由于这些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家里只剩下老、弱者,在一些年份里就一度出现过承包田、土无人种,不得不撂荒的现象。如该县石牌乡桂英村四组,全组200来人,劳动力65人,然而目前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只有14人,外出务工者达51人,高占78.46%;凸显出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三、对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发展劳务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减少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之一: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要扶植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从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发达县、市的成功经验来看,县域经济已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县域经济发展得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务经济,进而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与速度。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减弱。一方面是由于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严重缩萎所致;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县域和乡镇本身的吸纳能力不强,如龙山县近几年来新建镇5个,县城大规模扩容,然而这些都并没有能有效地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反而是由于在新建扩容时,征用了一部分农民的耕地,导致出现了失地农民无业现象增多。这些新建的镇仅仅只是将“乡”字改为“镇”字换一块牌子而已,名不副其实。

对此建议在发展劳务经济上,除做好农民外出劳务工作外,应大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力向本地二、三产业转移,为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向开辟新的广阔空间和途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一是要加快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农村民营企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尤其是要突出扶持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有了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各行各业才会有发展的支撑点,产业链才会有源头,才能大量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劳务经济步入稳定的发展轨道。二是要制订鼓励政策,营造宽松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经营和发展二、三产业,据贫困地区农民反映:时下办企业、开工厂不但贷款十分困难,而且收费部门和项目也十分繁多,因此他们要求必须从政策上予以倾斜。

建议之二: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升级,这一制约将更为明显。据调查57%的外出务工者深感外出劳务的主要困难是没文化、没技术,从而难找工作。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这项工作。一是要着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外地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造成就一代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务经济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

建议之三:建立完善城乡沟通的劳务市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和政府调整。要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构造政府和社会多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络。要掌握准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纵向、横向劳务信息交流,以较高完善的服务努力降低农民外出务工成本,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就业,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要实施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促进农民外出打工有序的进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避免因劳动力外出而出现田、土撂荒现象的再度出现。使劳务经济和农业经济获得协调发展。

工作单位:湖南省龙山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全市(含市开发区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状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市实有农村劳动力236.4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9.01万人、占41.87%;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7.0万人、占32.57%;从事第三产业人数60.44万人、占25.5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3.39万人。按性别划分:男性63.63万人、占56.12%,女性49.76万人、占43.88%。按就业年龄划分:16-25周岁35.78万人、占31.55%;26周岁以上77.61万人、占68.4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89.84万人、占79.24%;高中和中专20.41万人、占17.99%;大专及以上3.14万人、占2.7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1)建筑业44.50万人、占39.24%;

(2)电子通讯及软件业11.86万人、占10.46 %;(3)机械制造业9.14万人、占8.06%;(4)纺织业7.94万人、占7.0%;(5)服装业10.94万人、占9.65%;(6)其他行业29.01万人、占25.59%。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按地域分布 东北26.88万人、占23.7%; 江浙20.88万人、占 18.41%; 西北8.67万人、占7.64%; 西南10.52万人、占9.28%; 武汉城市圈25.84万人、占22.79%; 其它城市20.60万人、占18.18%。

二、农村劳动力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抓好衔接协调

这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是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农村工作决策依据,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多次下乡协调督办,保证了此项工作园满完成。一是发专文、开专题会。5月5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孝劳社[2009]22号),并于5月7日在孝南区召开了全市劳动局长、就业局长和统计人员动员会,专题部署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孝昌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农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协调专班,使调查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提前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7月3日,又在孝昌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孝昌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作法。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及时督办检查指导调查工作。局长张永国同志先后到汉川、孝南、安陆等县市,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检查指导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多次参加调查工作协调会,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专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业人员,讲解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了具体事项和细节问题,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时,为了使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积极寻求农户配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公告,在各乡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措施到位

此次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为保证普查工作进度快、标准高、数据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争取政府协调,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村组干部为依托,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和普查人员培训及动员会。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的调查工作进度,定期下发督办通报,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的氛围,确保了调查登记工作进度。在实际调查登记操作中,各乡镇抽调镇(乡)村两级人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入户统计调查员、基础数据调查员、资料查询调查员。他们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快捷进行。

(三)严格工作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6月底,各乡镇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即转入录入汇总阶段,为保证调查数据录入及时、层层审查把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三个汇审小组,巡回到各地进行指导汇总工作。对统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衔接关系进行把关。在录入之前,要求各乡镇对采集的调查资料认真整理,对汇总数据有明显差错的,要求进行再次调查和复核。孝昌县和汉川市还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了数据统计录入软件,大大提高了录入汇总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转移就业人数的79.2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7.9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77%。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全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8.7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4.21%,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9.65万人,仅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8.51%,整体来看,劳动技能普遍较低,严重缺乏一技之长。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外出的,转移的随意性较大。四是农民工外出就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大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1、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为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乡镇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的现代劳动力资源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六统一”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加快区、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尽早贯通市、县、乡(村)就业信息网,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完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竟争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在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尽力做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各类回归创业主体了解投资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将回归企业纳入工作重点,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补贴。对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提供不超过2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回归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回归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意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多年来实行了包括减少中小企业税负和提高银行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经济增长形势和就业压力的状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又审时度势出台了支持微型企业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为积极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断努力和探索。开个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在坚持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的情况下,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支持西部大开发,近年来,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新口号,在十二五开篇之际,为了探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专业情况,我们小组本次的选题是农村胜利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在这个选题下,我们重点调查了小组成员家乡所在地,重庆市云阳县和重庆市奉节县以及江西省九江市的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希望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详细的调查,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切实解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了解他们在社会大转型改革的进程中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成就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为当地农村乃至全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或是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为掌握大量的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我们小组坚持马克思主席哲学的基本方法,利用寒假亲身深入实际去调查访问,并积极做好寻访记录。我们主要设计了当地人口数量,每家剩余劳动力数量情况,在家人员年龄及健康状况,转移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健康状况,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或创业地域去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或是创业的行业,外出就业或是创业所面临的压力或是不理条件,国家就业扶持或是就业培训惠及人员情况,家乡创意最近有哪些新的优惠或是鼓励政策等诸多方面,力求全面的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积极探索政府在扩大就业,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帮扶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村建设。但根据集体实际我们小组成又有没有完全机械和意思不动的采用了原始的调查问卷的方法,以上所列的调查内容只是我们的一个调查提纲,我们所采用的是亲自到当地村委会或是农民家里进行现场的调查。得知我们的调查可能给他们带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许多农民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情况。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谈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方框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他们的就业有了许多新的方式,许多年轻的夫妇选择了到外地自己创业,许多人开启了自己的餐厅。受访的老王叔今年四十岁,他们一家在外面开面坊已经是多年了,现在除了面坊以外他们还有了一家自己的规模不大中餐厅。谈到他们的创业,老王马上有了兴趣“其实这也不算创业,我们两口子也没啥文化,那时在家种地又的缴税,我们两口子那时都还年轻,干不动那地里的重活就出去了,那时她妈还反对呢。说是什么逃烂守不烂的,直到前几年我们赚了点儿钱自己买了车,虽然不算什么好车,不过就是个代步工具嘛,她妈才没那么说了”这是一旁的王大婶一边给果盘里添糖果一面反对到“当时你爸不也是很反对嘛,说什么也要让我留下在家里把两个娃看好”

听到这里,我们的组员若有所思道:“王叔啊,你们给我们村里开了个好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效仿你们大都已经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许多人再也不指望着祖宗留下的那靠天吃饭的一亩三分地了,谢谢你们。那么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你们在自己外出闯荡的时候遇到了那些困难呢,我们打算把这些困难总结起来为将来其他人创业提供下指导也是你们二位的功绩啊”这是坐在一边儿许久没有怎么说话的王婶用右手抓了抓左手说到,就是苦了咱爸妈和娃儿们,爸妈都是这么大岁数了,那时辛辛苦苦的把我们一炮死一泡尿的拉扯大,到了这个年纪本应该享享清福的,可是还帮我们看着娃儿。那时我们刚出门,身上没有一分钱,娃儿在外地上学得给借读费,不划算就留在家里了,还有娃儿,当我们出门三年后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小娃儿都一直躲在他爷爷身后都不认识我这个妈了”说着说着头就低下去了,仿佛真是触及了许久没有提及的意一件伤心事。这是王大叔用手指了指厨房方向的门说到:“娃”他妈,时间也不早了,快去做午饭,我和他们再聊聊”就把几乎要哭出来的王婶只走了。王叔继续说到“当时才出门的时候是在太苦了,出门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两千块钱,那是还是孩子他爷爷多年的继续在加上左邻右舍借起来,那是十多年前,物价比现在低,又是住的最差劲的房子出门第一各月工作没找好房租都交了一百五十块,眼看着娃儿不久就要上学了,那是学费虽然不贵,可是自己硬是拿不出来,差点儿眼泪都掉下来了,后来我在工地上找了份工作,每天太阳再大业的上班,一天累的要死,他妈就给我做饭,这样过了一年感觉硬是不行了,家里孩子爷爷也不支持就回家又中了一年多的地,后来一个亲戚说他再西藏搞面坊一年毛利润赚了二十多万,尽管累点儿,那当时对我们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就这样一年后我们又左拉右借拼凑了五万块钱去了西藏。之后才有几经周转最后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到王叔现在的样子不仅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是当回味起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时有禁不住为他们心酸,他们的遭遇不是他们一个人的遭遇而是这一代人中许多人遇到的问题:没多少文化,有闯劲儿,在外面遭受了许多波折,当时几乎没有政府的人和支助,虽然有了现在比较安定和舒适的生活但感觉对不住老人和孩子,正是在社会转型改革之中出现了大量需要关怀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孩子。

近年来,政府十分关怀空巢老人和儿童,同时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劳工培训,和积极支持微企创业的扶持政策为使农民工更轻松的找到更好的工作不懈努力也是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们进行这个选题调查时正直一个返乡的农民工老李给儿子主持订婚仪式,说起这桩喜事儿老李可是深有感慨,以前老李一个人出门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低不说老板还老是拖欠工资,就连现在他都没在那个老板手上干活了有个老板都还欠着他的钱。自从家乡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后,他主动报名学习了线路装修,本来自己爱好这个又有一定的基础,他学的很快,经过学习市内市外已有较多的就业机会供他选择。他说其实工资都差不多,远走不如近爬,以来离家近可以照顾照顾老人。爸妈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有个姐姐远嫁到外地了。现在儿子也大了,可以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呢经济上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乘着自己现在还不算太老就随便在离家近找份工作,自己也没啥别的追求了。

当问及,政府组织的这类培训对自己的切身帮助时,老李有些情绪激动的说,确实要感谢政府啊,要是没有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说不定自己现在还在那个工地上做呢,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拿不到工资。我们连忙向老李介绍国家最近出台的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犯法的事情,希望可以平复老李的激动的情绪。老李说,其实他也听说了这个政策。但是具体实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就拿采矿业许多老板都是无价无本就开始了所谓的创业,其实也就是一些未经允许的私营小矿。一旦真的开出了较好的矿石,老板有找好了销路的话,员工就可以很快的拿到自己的苦的工资,但是一旦勘测失误或是虽然开出了矿石但老板没找好销路的话老板照样跑路。

针对老李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虽然一直解释政府近来来的努力并叫他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的,但是肯定还有很多路要走。谈及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老李说虽然对他很有帮助,但是培训中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比如培训技能是否使用的问题,为此我们也在当地的政府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由于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即使是免费的培训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去,就算勉强去了也不好好学,所聘请的教员教授的东西有时候确实好像也不太实用,但这毕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相信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会做的更好。同时他也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做好调研和统筹给他们更好的指导。他们也将全力的去配合上级政府的指导意见展开有效的工作。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小组成员相当满意,接下来我们走访了一对兄弟家庭,哥哥年近三十,弟弟呢正月初一刚好二十八,这两兄弟可谓算是我们所走访的人员中比较年轻的新生代了。自然他们的想法或许在我们这个选题下是值得一谈的。哥哥从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之前一直在外面工厂做工。四年前和嫂子结了婚,之后一起去了北方挂面条。据说生意还算可以,但是就是太累了点儿,每天早上三大当很多人刚刚开始进入美梦的时候小两口就得起床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了,毕竟还年轻,经不起折腾,何况还带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听说最近几年国家不仅免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还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这哥两口在经过一些商议后就决定放弃原来的行业回来搞了个养羊场。他们想啊,技术嘛可以去参加政府组织的交流学习,场地嘛,自家的几乎都不要钱,就是要点儿饲料。何况近几年来羊的价格一直走高就自筹了三十万买了近一百只羊,新修了羊圈。羊圈上面的一半是凉板的,另一半是实地的,下面是新挖的鱼塘,还颇有点儿珠江三角洲的感觉,毕竟是新一代嘛,见过世面,总想着利益最大化。据说羊场建成那天,这哥两的老母亲还说现在啊,世道真是变了哦,现在的羊住的比以前他们人还住的好。经过验收还获得了国家的标准养殖场地补贴和养羊数量上的补贴。

这家兄弟也是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但是却学了个计算机专业制图,其实学的也不精,这个半碗水在农村似乎没啥用处,但是他却学会了全新的思维,他搞自主创业是经过思考的,不仅的要求启动资金少,还得风险小,利润大,最好是切合时代要求环保无污染。他首先也是想到了搞养殖业,农村嘛,除了养殖的牲口的自己掏钱买之外其他的几乎什么都不需要话太多的钱,况且政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还有相关的补贴。正是因为他比哥哥后出生,有上过计算机这个先进专业的课程,他首先分析了搞养殖所面临的挑战。你看吧,虽然成本不大,技术要求也不太高,效益都是可以看到见的。但难免动物会生病啊,要是一般的病还好,要是传染病呢?那不什么都得从新开始啊。何况年轻人谁愿意和那些又脏又臭的东西在一起啊。他们考虑的是环保啊,就算创立不了科技型的企业什么的,至少也得是绿色无害的啊,所以他在三年前就果断的选择了木耳生产,起初是与同村的其他几个人合伙,后来别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他却没有,何况妻子去年生孩子就让他一个人把生意全并了,并下生意之后,他自己买了辆配送的车,目前他的客户已经已经遍及了临近的县城,据说在忙季他生产的无公害蘑菇还供不应求。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交通不便,信息不便,尽管现在的通信很发达,但是有用的商业信息大都被大商人所有。因为交通不便,每次送货产生大量的交通费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自己原本就比较微薄的利润。

另外据我们了解到,就在今年,多地的当地政府不仅派专人去整体发展较好的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之后,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分别推出了相应的种植和养殖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专人指导政府还和农夫签订了包收合同,我们小组成员走访的重庆市奉节县的一个乡今年就定下了万亩种玉米种植计划,像这样的种玉米价格是一般玉米的两到三倍,尽管收成相对低点儿。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调查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行三十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他们转移的地域很广,东至东部沿海,西至新疆西藏,北至吉林哈尔滨,南至广东海南;他们的转移后从事的行业及其丰富广泛,年纪较轻和有闯进有知识的人多从事自主创业,并能在自主创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尤其是今年来许多年轻的创业者不仅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如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并在十二五规划大的指导方针下,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坚持把家乡的特色推向全国而尽自己的努力。并且它们中的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了到家乡发展,对家乡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大都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在改变家乡整体经济状况和就业状况上不断下功夫。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或是困难:外出创业机会虽多,但一般启动资金需要量大;外出打工工资较低且不易拿到现钱,且有时还会遭遇歧视尤其是把自己的孩子留给父母,不仅加重了父母的负担还是他们缺乏必要的精神依靠;家乡创业交通条件又不太好,且商业信息较封闭,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途径,有效的创业项目的培训都得自己掏钱培训等切实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的他们这些实际的困难,我们小组认为,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政府一方面应该组织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他们就业方式和就业观的培训,在具体的技能培训时要更加深入实际,切实选择他们所需要的项目,并注重培训效率;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大对自己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充分卸掉,从资金配资,政策帮扶和税收减免等政策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另外在保障外出民工的权利方面也的继续努力,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要知道他们一个人的工资不仅关系他的家庭的日常开支和运转,更关系到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等系列问题。毕竟这些都是安国安民的大事情!

微风整理:QQ1457498023

第四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队伍日趋庞大,第一产业已经不能容纳和消化这些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会在全社会各行业进行重新配置,如何尽早安置、有序转移这庞大的农村就业队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性、阶段性的转化过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持续不断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山区地区,耕地在逐渐减少,信息闭塞,非农产业不够发达,对转移劳动力更是困难重重,进而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

网.://.]

我所驻的镇村是位于富阳市以南约20公里,是灵桥镇的一个经济薄弱村。村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优越,但全村平均收入却有5618元,具备典型的尚未开发的农村的特征。作为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我是带着“尽己所能为提高农民收入寻求一个好的切入点”来开展工作的。两个月来,我和村两委的几位同志通过上门走访、座谈等形式,掌握了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联系周边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村的历史,经过分析后觉得:村靠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特色经济、搞实业办工厂来发展经济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见效也不会很明显;村的出路在于高质量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一、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第一,转移不够。截止到12月,村农村总人口692人,劳动力总数约为370人,各类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172

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左右。村第二村民小组是全村外出务工最多村民小组,其总人口218人,劳动人口87人,外出务工55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人口总数的63%。第五村民小组则相反,总人口131人,劳动人口68人,外出务工17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人口总数的25%。

第二,文化程度较低。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为文盲。以第二村民小组当前外出务工人员为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0人,占70%;高中文化程度12人,占%;中专5人,占%;文盲10人,占%。

第三,男性较多。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约146人,占%左右;女性约26人,占%左右。

第四,技能较差。目前外出务工的人员中,只有部分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劳动力,而这鸿世电器公司和电动工具厂。大部分未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劳动

力,主要分散在各造纸厂。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村外出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在18~45岁之间,为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涌向电器或造纸行业,从事简单的低技能的体力劳动。外出务工人员地区分布亦不平衡,绝大部分集中在附近的地方,较远相对比较少。

二、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

随着城镇企业转制改革,企业下岗人员增多,并且受基础设施限制,城镇不能容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发挥山区优势,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应成为当前的举措。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把一些中低产田改造好,种植一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根据调查,村在白扬尖曾有茶叶地200多亩,可以通过引资将其

扩大,产出高质量的茶叶。因此,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用。

一是增加投入,保障农业生产的后劲。对农业的保护和投入,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开发山区山地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农业地位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二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机制。按照“保障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的原则,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努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培育一个包括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开发的农村市场体系,重点是深化流通体系改革,就地转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2、努力提高山区劳动力素质,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

前面所述,不管是已工作的劳动力,还是未就业的劳动力,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还是较低的。文化程度低下,只能从事重体力的第一产业劳动和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一些急需的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等行业严重不足,这就要求培养一支掌握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以扩大就业面。长期实际情况表明,劳动力素质高的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速度要高于素质低的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方式的转变,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在招工时,不但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学历和技术职称外,连一般工人也要各种的就业证书,这说明了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紧迫性。由于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决定转移的速度与成效,所以加强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当前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行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

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各种成人教育中心、成人培训学校。培训农电技术人员,注意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3、完善劳务市场管理体系,确保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是近年来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很多劳务市场不归范,招工既滥又乱,以招工之名行骗财之实屡见不鲜,甚至引发社会治安不稳定,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那些缺乏文化的青年经常受骗。因此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规范好城乡劳务市场应下大力气,建议全市甚至全国用工单位要通过政府部门统一招工,与外出人员签定正式的招工合同,完善招工手续,明确劳动保障。

规范管理好农村劳务市场,不仅可以避免上当受骗,也有利于外出劳动人口的计生、治安管理,防止盲目外流,造成城乡混乱,增加外出人员不必要的开支,还可以进行集中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务工的素质和效率,减少劳务浪费,避免造成农村无人种田等多种问题,这是当前农民企盼的一件事。应做到:⑴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劳动力职业介绍所。⑵采取政府民间多种形式对农电进行职业培训,增强适应能力。⑶对劳动力转出地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以保护输出地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全市(含市开发区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状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市实有农村劳动力236.4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9.01万人、占41.87%;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7.0万人、占32.57%;从事第三产业人数60.44万人、占25.5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3.39万人。按性别划分:男性63.63万人、占56.12%,女性49.76万人、占43.88%。按就业年龄划分:16-25周岁35.78万人、占31.55%;26周岁以上77.61万人、占68.4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89.84万人、占79.24%;高中和中专20.41万人、占17.99%;大专及以上3.14万人、占2.7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

(1)建筑业44.50万人、占39.24%;

(2)电子通讯及软件业11.86万人、占10.46 %;

(3)机械制造业9.14万人、占8.06%;

(4)纺织业7.94万人、占7.0%;

(5)服装业10.94万人、占9.65%;

(6)其他行业29.01万人、占25.59%。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按地域分布

东北26.88万人、占23.7%;

江浙20.88万人、占 18.41%;

西北8.67万人、占7.64%;

西南10.52万人、占9.28%;

武汉城市圈25.84万人、占22.79%;

其它城市20.60万人、占18.18%。

二、农村劳动力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抓好衔接协调

这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是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农村工作决策依据,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多次下乡协调督办,保证了此项工作园满完成。一是发专文、开专题会。5月5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孝劳社

[2009]22号),并于5月7日在孝南区召开了全市劳动局长、就业局长和统计人员动员会,专题部署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孝昌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农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协调专班,使调查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提前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7月3日,又在孝

昌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孝昌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作法。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及时督办检查指导调查工作。局长张永国同志先后到汉川、孝南、安陆等县市,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检查指导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多次参加调查工作协调会,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专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业人员,讲解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了具体事项和细节问题,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时,为了使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积极寻求农户配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公告,在各乡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措施到位

此次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为保证普查工作进度快、标准高、数据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争取政府协调,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村组干部为依托,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和普查人员培训及动员会。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的调查工作进度,定期下发督办通报,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的氛围,确保了调查登记工作进度。在实际调查登记操作中,各乡镇抽调镇(乡)村两级人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入户统计调查员、基础数据调查员、资料查询调查员。他们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快捷进行。

(三)严格工作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6月底,各乡镇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即转入录入汇总阶段,为保证调查数据录入及时、层层审查把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三个汇审小组,巡回到各地进行指导汇总工作。对统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衔接关系进行把关。在录入之前,要求各乡镇对采集的调查资料认真整理,对汇总数据有明显差错的,要求进行再次调查和复核。孝昌县和汉川市还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了数据统计录入软件,大大提高了录入汇总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转移就业人数的79.2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7.9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2.77%。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全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8.7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4.21%,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9.65万人,仅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8.51%,整体来看,劳动技能普遍较低,严重缺乏一技之长。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外出的,转移的随意性较大。四是农民工外出就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大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1、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为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乡镇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的现代劳动力资源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六统一”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加快区、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尽早贯通市、县、乡(村)就业信息网,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

元化信息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完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竟争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在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尽力做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

问题。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各类回归创业主体了解投资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将回归企业纳入工作重点,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补贴。对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提供不超过2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回归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回归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经济调查报告[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1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

    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绩效工作方案(合集)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树立和增强绩效观念,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财农〔2008〕91......

    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1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

    强化劳动力转移开发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模版]

    强化劳动力转移开发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强化劳动力转移开发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空虚十分严重,库区蓄水又淹没了大量良田沃土,农民失......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当前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究西安财经大学/倪俊梅 摘要: 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取缔的作用,一方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调......

    农村劳动力转移探讨

    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探 :【摘 要】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数量大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的不衔接,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不能适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2013学年第二学期《农业政策学》课程论文姓名:刘听强学号:12100527学院:工学院 专业: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手机:***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词:农村劳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文档

    株洲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一、农村就业情况: 我县共有农村人口394274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7215人,今年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36人,累计实现劳动力转移101270人,按年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