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科目: 毛概调研报告
队别:消防工程系八队
学号:200720840047 姓名: 刘 龙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一、背景概况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做“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了各高校学生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了一个时尚、热门的话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城市企业不景气的情况没有得到完全的好转,农村形势却是一路利好。不仅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是每年巨额增加,民间投资也在加大,大批的国际和民企也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农村。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讲,相对于今天城市各个行业的窘迫状况而言,农村已经开始凸显其利润洼地的优势。正如有些人所说:对大学生而言,到农村创业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基层就业道路,我们以走过这段道路的人为例,分析他们的现状和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以便为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更好的道路。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到农村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欢迎不欢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家乡乡镇以及周边村落的“大学生村官”为例,调查走上“村官”道路上的大学生目前的生存状态及现状,了解在“村官”政策提出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供大家分享和交流。
二、调查方法
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对四位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采访。采访他们作为大学生村官积累了哪些独特的经验;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官职或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对于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等问题的认识等等;同时,我们通过采访各个村村委会中的其他工作人员,调查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以及大学生村官到来后村委会工作较之以前发生的变化;再次,我们调查当地村民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持有的态度以及逐渐的变化情况,询问在他们眼中这几位“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最后,调查周边村镇(尤其是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落)的村民对招聘“大学生村官”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及周边村镇的干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总之,调查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现状和任用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寻求最大化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
1、选聘“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应聘动机不纯、个人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
2、“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
3、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
家长冷;村民热,干部冷的局面,使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困置设备”;
4、工作积极性不持久,不能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
5、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眼高手低,缺乏利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等问题。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
但通过和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发现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对于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的历练,显然是心里准备不充分。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
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方法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工作者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都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价值没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去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二)“大学生村官”作用难发挥的主要原因是:
1、人为的因素。部分村干部心胸狭隘,大学生村官有学识、有见解,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使村干部感到自己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些村干部自己所谓的优势就是农村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或者说是那份霸气,他们担心在这些大学生村官的才能发挥出来之后,自己会被淘汰。因此他们压制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不支持、不给他们机会。
2、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因素。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人际关系以及之间的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3%、6%、5.22%、3.73%、3.73%、1.5%、0.7%、2.23%,合计占26.84%,而关注收入本身所占的比例为2 1.6%以上原因超过了大学生对收入的关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
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刚上岗时理想化、贪大,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想一上来就做件大事,而且一定要做好。这种个性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以及年轻人容易冲动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开始一来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刚来情况还不熟悉,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应该更务实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夯实。
3、现有体制的因素。目前中央、市、区县、乡镇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大多数区县此项工作虽有章可循,但管理僵化。一是不能把拔尖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是配备的管理干部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三是“大学生村官”待遇大锅饭。完全按照本市的相关政策绝对执行,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是还没有“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不能给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定心丸,使他们在犹豫徘徊中,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三)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无法输入,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叫“大学生村官”,但实际上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位置。而“三冷三热”又加剧了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地位。
1、第一个热冷现象是:上级热、下级冷。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你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把已有大批的乡镇干部大大缩减,让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个热冷现象是:媒体热,家长冷。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浓抹,因为“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不少媒介也大炒热炒明星村官,却对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无所作为不愿或者不敢披露。而与此相反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哪能放心?
第三个冷热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对怨家,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位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也可能赞成,但内心却很是惧怕。
2、而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与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两大成因。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设置不清楚,非官非民,角色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一般选聘结束后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自己去“玩”。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不少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农村工作,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各
种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也是造成他们无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当“村官”的越来越多。但是,对大学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没有成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
五、解决对策
(一)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数据显示,2007年毕业的495万大学生中,有144万当年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解决户口、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考研加分等等。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57%的毕业生认为,担任“村官”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到24%。最近的一份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3年届满后的工作趋向,39%的大学生“村官”想考公务员,5%想考研。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本报告的“结果分析”部分,我们已经指出了“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总之,要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前景分析
如今,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发布后,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吸引了一大批有志的大学毕业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农村干部的人才结构,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落实,推动农村科学规划,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困难。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改善农村民生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扩大农村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建设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化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在全国全面铺开。对于当前的大学生现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出现大学生村官现象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村官” 的产生是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中,村干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保守,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且农村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和封闭性,这都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大学生村官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活跃的思维在农民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更重要的,在当今就业压力如此的大的当下,大学生村官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2007年有495万高校毕业生,2008年突破500万大关,达 532 万毕业生,2009 届毕业生又突破600万,达到610万毕业生。2008年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为 70%,2009 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大学生村官,对于化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村官也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与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熟悉国情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大学生村官” 在农村基层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不仅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他们在整合当地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传播先进科技、用科技带动发展、使贫穷落后转化为发展繁荣上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并且,由于大学生的到来,填补了农村很多科技方面的空缺。尤其是在在计算机、文字和法律方面有了较大的补充与提升。大学生村官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现实情形相结合,本着年轻人的激情,利用网络等途径的优势,使得致富成为可能。
三、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刚刚起步,在实际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首先,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报名前并没有接触过农村,对农村发展形势也不完全了解,缺乏工作经验,所学的知识和当地实际不一定就完全符合。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知识与能力无法立即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农村切实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就是不熟悉农业生产知识。虽然 90%上的大学生村官出生农村,但调查显:只有 23.4%的大学生村官在一定程上熟悉农业生产知识,52.6%的大学村官对农业生产知识存在模糊认识,剩下的 24%的大学生村官对农业生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于发展农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再有,就是供非所需。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各异,理工、文学、法律等各类专业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并非发展农村所需要的。其中真正了解农村、热爱农民、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高校毕业生缺微乎其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无法很好地施展专业所长,个人的潜能无法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在短期内不能适应于改变那村官便会成了摆设。
最后,就是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无威信。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大学生要想真正进入农村,参与村民委员会,就必须要得到村民的肯定。然而很多新到的大学生,与村民沟通较少,对村民的了解不多,无法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信任。
四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对策
为了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使得此政策走得更长远,更能深入人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大学生村官需要主动适应当地环境。7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任职的村子所在县以外的地区,甚至很多大学生来自外省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很多大学生村官上任一年内,在与村民沟通过程中是使用普通话,调查显示: 90.3%的大学生村官都认为普通话拉远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能讲当地方言的大学生村官更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大学生就应该积极地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更
好的融入村民中,最好能讲当地的地方言,适应那里的生活。
其次,就是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大学生村官,应该按照“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鼓励当地农村的优秀大学生回村工作,为家乡建设长期做贡献。熟悉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方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并且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应该是每个人的愿望。
再有,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应该对其专业和能力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各尽其才,应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政府各部门应多与大学生村官交流,帮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多关心大学生,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并给予帮助与建议,使得他们可以更快的提高自我;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觉悟,认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本质;完善管理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瑶山乡现有大学生村官5名,平均年龄26岁。2008年10月加入2名,2009年10月加入3名。目前2名已经入党,并且全部加入村两委班子。
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主要特点是:适应比较快、易学易懂。如大学生村官方仙珍,全面参与了本村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村貌整治等工作,不仅自身得到锻炼,而且逐步成为村级工作骨干;自我要求严。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以来,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各项规定,坚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虚心向村干部和群众请教,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如大学生村官邵丽娟,在日常工作中,努力与群众打成一片,甘当“小学生”,谦虚谨慎,分寸把握比较好,树立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大学生村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是个别村官融入不够。一些从大城市长大的大学生村官面对陌生的农村社会环境,适应融入比较慢,有的工作半年多了,还“稳不下来、融不进去”。
二是工作热情难以持久。部分大学生村官刚到村里工作时,雄心勃勃,充满激情。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农村事务繁杂,有的认为所学专业难有用武之地,干事创业热情有所消退。
三是工作扎实程度不够。有的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当成“局外人”,遇事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而是一味地依靠老同志帮忙;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少,浮在上面,深不下去;有的干工作蜻蜓点水,甚至对上级安排的材料存在编造、抄袭等现象,工作用心程度不够。造成这个现象虽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行政村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村官。有的把大学
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是上级派下来的挂职锻炼干部,“早晚得走”;有的存有私心,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抢了自己的“位子”;有的把大学生村官当成村里的“通讯员”,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二是个别村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有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学生村官想干事面临诸多困难;有的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方面缺少有效措施,在大学生村官心目中也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村“两委”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少,有时闹不团结,大学生村官处境比较尴尬,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缺乏有效活动载体。大学生村官思路活、热情高,只有搭建最有效发挥大学生村官聪明才智的活动载体,形成浓厚的团结竞争氛围,才能将大学生村官最大潜能激发出来。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大多从事远程教育、团的工作等,直接干“硬活”的少,制约了他们独当一面能力的提高。
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是全方位关爱培养,创优成长环境。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工资、社会保险和住房补贴,集中安排食宿,配臵齐全基本生活用品。实行定期培训,先后开展多期培训活动,提高了履职能力。实行“3+1”帮带责任制,明确镇党委分工领导、组织干事、村支部书记为帮带责任人,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是多渠道搭建舞台,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建立“一村多岗”实践锻炼机制。一村,即以镇党委文件形式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宣讲员、远程教育协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等7项职责任务。多岗,即在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尽量安排他们参与一些急难险重工作,全方位锻炼提高。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文章来源:本站会员投稿 作者:huance 点击量:
摘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国家积极鼓励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大学生们不但为村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解决了他们生产中的难题,更是对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流失严重和出现回炉现象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不明细,选拔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就要明确政策制定,完善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困境”,尤其是村级领导班子总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些省市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公开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通过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内发核心力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实施一村至少有一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但是,在这火红的场面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聚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力图找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加以解决。、实践调查报告网主要提供实践调查报告,暑假实践调查报告,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暑期实践调查报告,调查实践报告格式,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大学生实践调查报告等报告。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 情感故事 | 校花校草 | 高校排名 | 排 行 榜 | 求职创业 | 实习中心 |网站首页 | 社会实践 | 毕业论文 | 就业指导 | 校园招聘 | 校园生活 | 校园商城 | 学习频道 | 高校频道 | 入党指南 | 二手市场 | 校内图库 2011暑假实践报告 2011寒假实践报告 2010暑假实践报告 2010寒假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正文内容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文章来源:本站会员投稿 作者:huance 点击量:
2007年下半年,江苏省实行了“千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从省内外多所高校选派了上千名优秀大学生到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大学生村官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如何?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将如何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都值得关注和思考。本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在中共沛县党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对徐州市2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走访,比较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得到一些实际资料数据,结合自己所学所见所感略加分析,写成此报告。
二、关于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至25日,为期15天。
2、调查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注:共发放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份,有效问卷20份)
3、调查对象:铜山县及沛县20位大学生村官。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
1、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20名大学生村官在生活上都总体感觉比较习惯。他们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由县里直接发放。他们都没有住在各任职村,住宿是镇里免费提供的;伙食自己解决,轮流做饭、值日。可以说,他们的住宿条件相对于农村平均水平,还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对于城市里来的大学生村官就感觉有点“寒碜”了。
2、在回答“您平时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时,有九个人回答“上网聊天”,六人选择“看电视、电影”,还有部分选择“去集市逛街”及“简单健身”.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娱乐活动较少,交流也较少。
3、在问及“生活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哪些?”,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依次是“交通出行不方便”、“住房条件差”、“生活单调娱乐少”、“饮食不习惯”和“缺少朋友感到孤独”.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家住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开始时不习惯农村生活,特别是感到生活单调,除了用电脑看电影、上网外,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由于住所离任职村路程较远,而且有的地方没有开通公交车,他只能是骑自行车去村里上班,不方便,感觉很累,遇到恶劣天气更是不便。
由上可以看出,这20位大学生在生活总体感觉比较习惯。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本身的单调,娱乐场所少,所以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感觉有些无聊,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大学生来说,在生活上有更多的烦恼。而交通条件的落后,没有公交车,只有自行车,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上也添加了劳累和困难。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生活上的困难和烦恼总是有的,大学生村官需要进一步适应农村生活,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访谈中,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表示,生活上的困难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难的的,他
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克服。
(二)、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
1、由于受千百年来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农村环境相对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农民的思想观念较落后,这也是农村落后的瓶颈所在。作为大学生村官,受到了好的培训,了解外界较先进的生产知识与技术。据介绍,每个村周末时村官们都会为村民播放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视频,以增进农民的见解。此外,村里开设的“农家书屋”也为百姓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在空闲时间,他们通过走访、宣传等方式,改善提高了农民思想观念,这也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调查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的时候,主要采取访谈方式,他们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并提供了先前为镇里做的工作成果展的相关资料。通过访谈和查看提供的资料,我们认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能利用自己知识面宽,思维活跃,掌握信息技术等优势,结合各任职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地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助镇里和村里做好日常工作,如柳峰同志参与村里各项工作,亲身经历了镇人大换届选举及村委会、村支部的换届选举、产业结构调整;滕衍艳参加村里“勤廉双述”“远程教育”等各项工作。另一类是发挥主动性,主动做一些工作。如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做农业技术推广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技术经验等等。应该说,大学生村官做第一类工作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值得表扬,而如果大学生村官能积极地发挥主动性,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些“额外的本职外的工作”,这样才更值得肯定和提倡,这也是国家和政府选拔任用大学生村官的主要用意之一。
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文章来源:本站会员投稿 作者:huance 点击量:
实践团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远程教育宣传,帮助村民搞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开办小型工厂等很实际的事情上,想尽快的增加村民收入。集中精力做这些工作无可厚非,这也是广大农民迫切要求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如对农村的基层治理的具体方法上没有改革创新,一些工作方法也都是照抄照搬以往经验或是在本地村官的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村官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只是对原先农村工作的修修补补,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后面做详细论述。
3、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与该村的基本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在原本的经济情况好的村子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所做的工作就相对比较多,且效果突出,成绩斐然。在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子任职的大学生,所做的工作就少,且收到的效果不大。当然,也不能以村子的原本经济实力薄弱为做不好工作的理由,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铜山县三堡镇黄桥村是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一个村,再加之该村大学生村官柳峰、王本周等同学工作态度积极,务实,工作能力较强,所以他们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而临近一个村的大学生村官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作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做了很多不实际的规划设计,不能关注眼前,不能从小事和现实村民急需的问题入手,且在他们提交给镇里的工作成果展中不排除其中有弄虚作假和浮夸的可能。当然,到底他们的工作能给农村带来多少实惠,能否持久发挥作用,还需要长期的调查观察。
三、“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的几点举措
(一)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
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二)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躁,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
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工作以后,往往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
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的。因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人处事要公正。在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村上干部及基层群众。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一碗水端平,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四、后记
通过对20位大学生村官的访问,令还处在校园中的我们对村官这一职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村官的成就,让我们对这一职业信心百倍。同时,对国家政策发至内心的赞赏。沉浸喜悦的同时,村官之路的艰辛,也让我们对如此之多的村官们肃然起敬。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步步健全,大学生响应号召的激情日益高涨。大学生村官将是毕业生择业的热门选择。教育的逐渐普及,村民思想的日益开化,经济的开速增长。那些阻碍大学生村官发展的拦路虎也会不断克服。大学生村官从基层做起,真正的为百姓做实事,谋利益。它的时效性是有目共睹的。经过大学生村官的锻炼,稚嫩的我们,可以更为迅速的步入社会,适应社会。
诚然,大学生村官确实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新气象,引发了新变化,有的也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然而,是否这项计划在推行中就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工作是否都得心应手,卓有成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总是存在的。其实,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正视和解决问题。在“大学生村官热”现象的背后,我们似乎更需要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或许现实的情况并不都像媒体上所说的那样“形势一片大好”,很多政策并没有切实的得到落实。人们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看法多数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的,真正地深入了解,与大学生村官坐下来谈谈的并不太多。鉴于此,本实践团队深感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真实生活和工作情况的必要性。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文学与新闻学院刘玲玲
调查概况:
2011年8月3日我利用暑假5天时间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学习现状和思想情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走访,发现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的: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各个方面及其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1.8.3——2011.8.8
地点: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
对象:乡镇干部、农民、大学生村官
方式:访问式
结果: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大学生村官心态没摆正
很多大学生村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工作中,守着工资在平平庸庸度日子,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开展农村工作。存在等待观望心态、失落彷徨心态、消极应对心态、备战参考等消极态度,也有对留任没有信心,置村上的大小事务不顾,空捧“村官”头衔身兼他职。
2.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不适应
现有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农村最为迫切的经济发展并不吻合、匹配,不具有现实的肯操作性,不能真正把所学的专业发挥到合适与恰当的地方。比如,我县愈多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当前的主要共奏还是发展经济,可是这批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为经济、农林等专业之外的专业,缺乏专业知识。
3.大学生村官工作方法不灵活
现任大学生村官大部分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大小事务齐参与,而牵涉村子改革发展、引导农民致富、提高村民收入等重点工作却没有抓住抓好,整体上缺少根据自己坐在村子需要和工作情况制定的发展规划。
4.大学生村官群众联系不紧密
目前大学生村官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与其他干部的交流与沟通问题。大学生村官浦片觉得在其他干部眼里仍然把他们当客人,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采纳考虑。
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不安定的原因
据调查,现任大学生村官最大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任期满后有何打算问题时,有人选择考公务员,有人选择续签做村官,有人想自主创业,还有人表示很茫然。
2.知识结构与农村发展不适应的原因
因为选聘村官没有专业限制,所以很多大学生村官比不是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
3.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
其一,上任后被委以助理等职务,具体做哪些事情缺少规定和指示,村内大小事务都涉及,但又没有重点。其二,无论从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来讲,大学生村官都处于不成熟阶段。
解决方案:
1.适当放权,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大学生村官一般都缺乏工作经验,老干部应给予积极的引导适当放权,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让他们做出成绩,体现个人价值,这样就不怕留不住大学生了。
2.加强培训,重点引导
建议主管部门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与培训大学生进行专题学习,利用大学生村官本身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迅速缠手给大学生村官一些农村与农民迫切需要的知识,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赢得信耐。
3.干部带头,加强交流
大学生村官不把自己当“特殊群体”,作为村子的一份子和村民打成一片,深入群众,了解村情,及时掌握村民所需所想。讨论村务问题时,在村干部引导下,积极发表意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自身与其他村官的协调、配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