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白马湖分公司收储加工物联网项目总结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
收储加工物联网项目工作总结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
2015年,在大华集团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收储加工物联网项目在白马湖分公司实施完成,目前已投入使用,运转正常。现将白马湖分公司收储加工物联网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收储加工物联网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2.项目依据及后背景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而粮食的基础即种子的加工生产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种子企业的业务运营效率普遍偏低,作业强度依然较大,各作业系统相互独立,缺乏高度集成和整合升级能力;信息不能共享,缺乏必要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因此,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得升储藏技术水平的工作,建设由点到线,展线为面,全方位立体物流网络。信息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软件、传感、自动控制、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实现种子仓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3.项目达到的效果 3.1、种子智能收储系统:
(1)信息生成、起动:根据大华种业种子生产者的预约生产合同和田检合格证,生成种子原粮提供者的基础信息-唯一的二维码,通过不干胶二维码打印机打印贴到种子合格证上,此信息与其本人的身份证号、种子合格证号进行联想、捆挷,报出或用扫描枪扫描以上任何信息,都能起动事前录入与此二维码对应的种子生产者的详细信息。达到大忙季节种子交售者信息输入准确、快捷的目标。(2)检测结果录入、打印:检测结果出来后从电脑上填到已设置好的检测单上,并从二维码打印机打印出结果。
(3)种子原粮指定入库及保管的签字确认:种子入库时需要严防品种混杂,在二维码检测单上要列清楚所进的库房号,并有入库后保管人员签字确认的栏目。
(4)毛重、退皮称重的显示、语音报镑、自动拍照:二维码质检单流转到称重结算系统时,通过二维码扫描枪扫描跟踪信息,进行毛重称重、显示、语音报镑,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拍照留档。退皮后自动生成并打印出一式五联的结算单。
(5)汇总、分析:数据、信息进入后台后,自动生成EXCL表格,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可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对当天总的入库量、分品种的入库量、分库房的入库量、收购资金的支出等,能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实现用户对收购统计准确、快捷的要求,解决用户手工统计慢、易出差错的问题,并能及时动态掌握收购的进度、资金的支付等需求。
3.2、收储加工安全监控系统
(1)安装在关键位点的监控能对收储加工重要环节部位实现24小时远程全过程可视,并对过程全程录入存盘,可回放可追踪。在称毛重、退皮处自动拍照。(2)每半个月录象自动更新。
(3)在办公室的电脑、会议室的大显示屏、主要管理人员(不超过5人)3G以上的智能手机上能实时看到各关键节点上的收储加工状况。
(4)对火灾、重大设备故障能自动报警。
通过监控实现对现场的远程可视,并对过程进行录象可回放。使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掌握加工生产的人员、设备情况,出现生产事故、矛盾可通过录象回放还原过程,便于矛盾的处理、解决。同时可24小时对厂区的物资进行监控,能有效防止物资、产品流失。
二、项目实施情况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公司通过网络招标,专家评议,从五名投标单位中选出了中科怡海高新技术了发展江苏股份公司为中标单位,总投资16.8万元。中科怡海高新技术了发展江苏股份公司在此类项目中已拥有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自从2013年开拓数字粮库市场起,其已对近300个库点开展了粮库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江苏省该行业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该项目从2015年 9月 12 日开始实施,经过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系统按合同约定全部完成,并对预算中没有的部分硬件材料进行了增补,项目在 10月20 号全部完成,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了分类培训,保证操作人员能独立完成操作。并于2015年10月25日在大华种业白马湖分公司的水稻种子收购中投入使用。项目在2015年11月16日通过农发公司及大华种业的验收。
三、项目实施效果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经过现状调研和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前期现场调研结果,围绕大华种业白马湖分公司各项业务工作和相关标准等诸多方面,确定大华种子仓储、生产加工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安全需求,提出系统建设内容和总体方案;并根据项目建设时序,确定了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与软硬件基础平台、各业务系统建设内容,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安防监控为网络数字监控,能通过手机,电脑实现远程监看。安防监控主要覆盖大门、磅房,等重点监控范围。
库区安防管理通过视频监控手段,对库区周界及业务作业现场等重点部位进行实时、不间断监控,实现库区防火、防盗、防事故和防汛。为实现上级主管部门远程监管,提供实时仓储数据、粮情信息、库内现场作业信息及视频的远程监管服务接口。
2.动态收储系统是集种子出入库基础信息和收储业务信息为一体的管理软件,实现种子购销存各业务环节管理精准高效、可视可溯。业务流程中含有收购人员现场完成客户信息,完善信息录入、过磅、入库、除皮、结算。主要包括: 1)报港登记功能。实现对交售种子人职工和协管员个人进行信息登录功能。
2)检质功能。实现根据样品信息,进行检化验,记录样品已化验的指标项结果,确定种子质量信息。
3)出入库管理功能。实现自动检斤称重功能,记录每笔发生的业务数据;实现对待结算的业务进行实时结算。
4)称重过程语音引导,称重结果磅房外LED屏实时显示并且语音播报。
5)仓储管理功能。建立仓储电子档案,对种子信、及商品粮的检斤、出入库、保管、粮情、历史储粮记录及仓储机械设备档案等信息进行管理。
6)统计查询功能。对阶段时间发生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可实时查询。
项目投入后,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优点在:
1、对场区内监控大部分覆盖。
2、收购时准确简便快速。
3、品种入库数量及时汇总。
4、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
1、系统不适应股份制多面积同一户主的多车交售。
今年水稻在收购前,我公司将种子信息全部生成了二维码,但在实践报岗时只能使用一次,如果相同的二维码就不好报了,只好人工报岗,影响了收购速度。
2、系统的防雷电的能力不强。
在系统运作过程中,一次遇到雷电,部分电器设备损坏,影响了收购。
3、现有报岗称重系统电脑的数量不能满足公司麦种收购的要求。
目前,智能收储系统的电脑数量能满足水稻种子的收购,如果是麦种收购,需要增加报岗及称重的电脑数量。
4、售后服务不是很及时。
该收储系统经常出现毛病,主要是①有时会突然掉网,②称重数据电脑不显示,③电脑显示的数据与地磅仪表显示不符。
5、该收储系统机柜内的部分电器设备在淮阴代理商处无现货(在淮阴市场买不到)。严重影响出现故障时维修速度。
6、没能实现水份和杂质的检测自动化。
目前,水份和杂质的检测结果为人工检测后人工输入,水分的检测没能和系统进行联接,实现自动化。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收储加工物联网项目投入使用,迈开了大华种业收储信息化、智能化步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以在大华系统内部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2015年11月25日
第二篇: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物联网设备项目
申报材料
MACRO 泓域咨询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
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饱和,获客成本快速增加。据 CNNIC 统计,在经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我国网民总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已趋于缓和。
该物联网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 16497.7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52.9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0.63%;流动资金 4844.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9.37%。
达产年营业收入 38753.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0971.44 万元,税金及附加 301.92 万元,利润总额 7781.56 万元,利税总额 9156.80 万元,税后净利润 5836.17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320.6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17%,投资利税率 55.50%,投资回报率 35.38%,全部投资回收期 4.33年,提供就业职位 572 个。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 IOT)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孤立的思维,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
物联网设备项目申报材料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特殊环境影响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 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 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 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 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 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 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单位名称
xxx 有限公司
(二)法定代表人
侯 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而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企业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能源计量工作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项目承办单位依据ISO10012-1 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随后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xx 省质监局《关于加强全省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76-2006)的要求配备了计量器具并实行量化管理;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建立了“能源量化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认证,该体系的建立,进一
步强化了项目承办单位对能源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实现了以量化管理促节能,提高了能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凭借着不断完善的能源量化体系,实现了对各计量数据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年总结,通过能源计量数据的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控制,真实反映了项目承办单位能源消费的实际状态,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承办单位的能源综合管理水平。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务商。
公司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较强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订单承接能力、快速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经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厂商的良好关系为公司带来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使公司研发产品能够与时俱进,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巩固市场份额、推广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 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
上一,xxx 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02.61 万元,同比增长28.20%(8117.2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物联网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4625.39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3.83%。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8039.25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461.13 万元,增长率 22.21%;实现净利润 6029.44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923.57 万元,增长率 18.09%。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7749.55
10332.73
9594.68
9225.65
36902.61
主营业务收入
7271.33
9695.11
9002.60
8656.35
34625.39
2.1
物联网设备(A)
2399.54
3199.39
2970.86
2856.59
11426.38
2.2
物联网设备(B)
1672.41
2229.88
2070.60
1990.96
7963.84
2.3
物联网设备(C)
1236.13
1648.17
1530.44
1471.58
5886.32
2.4
物联网设备(D)
872.56
1163.41
1080.31
1038.76
4155.05
2.5
物联网设备(E)
581.71
775.61
720.21
692.51
2770.03
2.6
物联网设备(F)
363.57
484.76
450.13
432.82
1731.27
2.7
物联网设备(...)
145.43
193.90
180.05
173.13
692.51
其他业务收入
478.22
637.62
592.08
569.31
2277.22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36902.61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4625.39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3.83%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8.20%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8117.24
利润总额
万元
8039.25
利润总额增长率
22.21%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461.13
净利润
万元
6029.44
净利润增长率
18.0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923.57
投资利润率
51.88%
投资回报率
38.9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8.93%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4425.64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1.69%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0909.56
资产负债率
34.15%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物联网设备项目
2、承办单位:x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 产业集聚区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麦克风等等。据 IDC 统计,2015 年全球对传感器的投入占对物联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到 2020 年,对传感器方面的投入将突破 3151 亿美元,远超其他技术。
物联网通过相关设备将物与物、人与人进行联网。(1)规模: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自 2008 年 500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仅 151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1.7%。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2017 年达 11500 亿元,自 2011 年起进一步加速,2009-2017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9%,我国物联网发展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2)渗透:全球物联网行业渗透率 2013、2017 分别达12%、29%,提升一倍多,预计 2020 年有超过 65%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方案。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的 3650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160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物联网设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8753.00 万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就要聘请有营销经验的营销专家领衔组织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可以看出,我国项目产品将以内销为主并扩大外销,随着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产品价格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的多样化,项目产品必将更受欢迎;通过对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国内外市场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市场销售前景非常看好。
(五)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16497.7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1652.9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0.63%;流动资金 4844.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9.37%。
(六)工艺技术
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
(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周期 12 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15494.57 万元,占计划投资的 93.92%。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009.36 万元,占总投资的77.51%;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3485.21,占总投资的 22.49%。
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完成投资
万元
15494.57
1.1
——完成比例
93.9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009.36
2.1
——完成比例
77.51%
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万元
3485.21
3.1
——完成比例
22.49%
(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43281.63平方米(折合约 64.89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43281.6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64.89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63624.0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38273.15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63624.0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452.04 万元。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5624.29 万元。
(九)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60 台(套),设备购置费 5624.29 万元。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一)建设背景
物联网通过相关设备将物与物、人与人进行联网。(1)规模: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自 2008 年 500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仅 151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11.7%。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2017 年达 11500 亿元,自 2011 年起进一步加速,2009-2017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9%,我国物联网发展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2)渗透:全球物联网行业渗透率 2013、2017 分别达 12%、29%,提升一倍多,预计 2020 年有超过 65%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方案。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的 3650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160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
消费级 IOT 预计快速增长。(1)全球:2017 全球消费级 IOT 硬件销售额达 48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5%,2015-2017 复合增速达 26.0%。2022 年销售额望达 15502 亿美元,2017-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1%。全球消费级 IOT 市场规模呈现进一步加速的趋势。(2)中国大陆:2017 中国大陆消费级 IOT 硬件销售额达 11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0%,2015-2017 复合增速达 28.9%。2022 年销售额望达 3118 亿美元,2017-
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 21.3%。2017 年前因小米等公司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级 IOT 发展整体快于全球平均水平,2017 年后在中国消费级IOT 仍维持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全球消费级 IOT 将发展更快。(3)连接设备:全球消费级 IOT 终端数量 2017 年达 49 亿个,2015-2017 年均复合增速达 27.7%,预计 2022 年达 153 亿个,2017-2022 年均复合增速达 25.4%。2017 中国消费级 IOT 终端数量占世界达 26.5%,预计2022 年占比提升至 29.4%,2017-2022 预计复合增速达 28.2%。
智能家居成为主流,智能穿戴设备占比望进一步提升:2017 全球消费级 IOT 中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设备、其他领域销售额占比分别达 60.3%、3.8%、35.9%,中国三大领域占比分别达 82.2%,3.2%、14.6%,智能家居设备均占据主流,因我国前期因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发展较快,智能家居设备在中国大陆消费级 IOT 占比趋于饱和,预计未来可穿戴设备在 IOT 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 2017-2022 复合年均增速将达 14.6%、16.5%,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 2017-2022 复合年均增速将达 15.5%、17.8%。
智能家居“物联网”时代开启后,行业景气度望进一步提升。智能家居进入物联网时代后,有望“爆发”。(1)行业“爆发”的时间:基于消费者接受度大幅上涨、人机交互体验升级、现象级产品出现等
因素,2018 智能家居从业者认为行业最有可能爆发的时间为 2020 年。(2)“爆发”的场景:基于家居安全性的刚需,家庭安防安全场景望成为最快落地的场景。(3)行业“爆发”的用户入口: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成为行业爆发最有可能的用户入口。(4)行业“爆发”的阻碍因素:在智能家居物联网时代的初级阶段,人机交互体验差、没有刚需应用场景、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等因素望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二)行业分析
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饱和,获客成本快速增加。据 CNNIC 统计,在经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我国网民总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速已趋于缓和。
2016 年全国网民规模总数为 7.31 亿人,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6.95 亿人。用户总数正趋于饱和,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同样意味着获客成本的迅速提升。
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市场增速的放慢使互联网公司获客成本逐年提升,线上市场的饱和迫使他们将注意力由线上转移至线下。
以阿里巴巴为例,2013-2015 年阿里巴巴营销费用分别为 45.45 亿元、85.13 亿元和 113.07 亿元,淘宝活跃买家分别为 2.55 亿人、3.50亿人和 4.23 亿人。假设其用于阿里云等创新业务的营销费用占比逐年
为 30%、40%和 50%,则 2015 年淘宝获客成本由之前的 38.33 元/人增加到了 77.45 元/人。
在以数据称王的当下,线上数据获取渠道的逐渐枯竭促使互联网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转至线下,而物联网技术作为连接线下和线上的最终途径正成为他们投入的重要方向。
在创新技术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智慧零售、共享经济等以物联网为主要工具的商业模式正取代工业物联网成为物联网商业化的主流,甚至是引领未来几年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生力军。
物联网正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一个全球化的智能互联时代已经到来。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未来五年国内物联网市场将从 2016 年的 9300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0 年的 18300 亿元,整体规模将以倍数增加。
根据 IDC 的统计,2016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总投入为 7369 亿美元,而到 2020 年该数字将达到 1289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5.02%。未来几年,物联网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
作为物联网软件和数据传输的载体,2016 年全球物联网安装设备已达到 148.66 亿台,而五年后全球设备数量将超过 300 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 20.2%。
而根据联合国预计,2020 年世界总人口将处于 73 亿和 85 亿人的区间,如果以 70%的互联网渗透率计算,2020 年全球互联网人数范围将在 51 亿和 60 亿之间。
从数据终端数量来看,如果把用户比作互联网时代数据产生的终端,那么到 2020 年物联网的终端数将是互联网的五倍以上。未来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也将在量级上大幅超过互联网。而相比单纯的互联网用户行为,物联网传感器分布在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所产生的数据将更为具体。
(三)市场分析预测
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麦克风等等。据 IDC 统计,2015 年全球对传感器的投入占对物联网总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到 2020 年,对传感器方面的投入将突破 3151 亿美元,远超其他技术。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底层配件,是支撑整个物联网运行的关键设备,投入量越大意味着未来可获取的数据越多。而对于物联网运营商而言,大规模投入传感器的基础仍在于其成本的持续下降。
传感器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有明显下降趋势。由于传感器行业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约 18 个
月便要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同时价格维持不变。因此在过去十年间,一些传感器的价格猛降了 100 倍。
此外,MEMS 技术的出现使得芯片成本进一步下降。近几年全球传感器出货量大幅增长,但行业营收却增长不大。
根据 ICInsights 预测,2016 年-2020 年所有半导体传感器的平均售价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而前五年大约是-2.5%。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市场的竞争饱和将成为传感器持续降价的主导因素。在这样的条件驱动下,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将成为必然趋势。
从智能恒温器到健身追踪器,物联网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这些连接网络的设备收集,处理和共享人们周围物理世界的数据,以帮助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美好。
同样,许多企业正在采用物联网来使用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其运营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重新定位客户参与度,并重新思考如何创造价值。例如,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在其托盘、箱子和容器中部署了传感器,跟踪货物的地理位置,环境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变量。这将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价值转变为从租赁托盘到优化供应链成本,这些将成为获知运输货物剩余保质期的数据。
随着低成本传感器,弹性计算和数据科学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观察家期望企业迅速部署物联网设备。事实上,根据调研机构 Gartner公司预测,企业将在 2018 年安装约 41 亿个物联网设备,到 2020 年最终达到 75 亿个。
专家预计,在这一时期内,所有这些开发项目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大约 44 万亿兆字节的额外的物联网数据。
(四)必要性分析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 IOT)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孤立的思维,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
物联网设备产业上游包括芯片、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金属塑料材料、软件等产业,下游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之后,行业进入起步发展期。直至 2009 年,各国分别提出物联网国家发展战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中国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 2012 年的 173 亿元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1125.5 亿元,占比从 4.74%增长到了 7.28%。
从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来看,2019 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占比 27.9%;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占比 12.15%;而物联网传感器及其他市场规模占比 59.95%。
2019 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规模 314 亿元,同比增长 34.53%;物联网芯片规模 136.8 亿元,同比增长 12.59%;物联网传感器及其他规模674.7 亿元,同比增长 16.15%。
二、产业 政策分析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外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高水平的开放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对产业创新跃升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与产业提升相结合。扎实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增效,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孕育兴起,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着力构建制造与设计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
考虑到项目建设地的投资环境、劳动力条件和政策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决定在项目建设地实施投资项目建设,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并可以配合其他相关产品形成突出优势,使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目前,项目承办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研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已在材料和设备及制造工艺上取得新的突破,项目承办单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国际技术水平接轨;通过保持人才、技术、设备、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生产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对项目承办单位自身还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转型与变革”将赋能 2019 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在此影响下,我市工业发展将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高点和主攻方向,促进全市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三、行业准入
xxx 有限公司于 20xx 年 xx 月通过 xxx 有限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立项和其它必要审批流程,达到行业准入条件。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提供了 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
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发展环境,强化服务职能,使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 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约 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立法。一些发达国家在 50 年前就出台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律,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法律体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技术装备落后、融资渠道不畅、信息闭塞等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它们潜力的充分发挥。日趋突出的就业矛盾也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也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该项目为非资源开发类项目,其生产经营过程未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无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一)土地资源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
2017 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 20 亿元,利税 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5%和 63%。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和现代化的新城区,正上着新的目标奋进。园区创办于 1995 月,1998 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园区面积为 20平方公里,内设工业区、港区、科技园区、金融区、商业区、风景旅游区、私营经济投资区、高效农业区、行政服务区、居民区等十大功能区。园区区位条件优越,区内已基本实现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码头和开发场地“六通一平”。已开通 4 条主干道,10 条支干道,总长度为 50 公里;建有 11 万伏的发电站,家有 4 条电力出口线,长度为 30.5 公里;供水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各地。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准入的投入产出强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标准。园区依托科技和人才
优势,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产业定位突出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加快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项目建设地工业园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开发区,致力于投资创业软硬环境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对入驻建设区的企业在立项审批、工商税务登记、土地办证以及招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联动服务,积极围绕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以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聚集区建设务实高效运转,力争成为辐射能力强、政府效能高、商业机会多、交易成本低、生态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绿色经济新区。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
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原辅材料
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三)能源消耗
1、项目年用电量 549220.50 千瓦时,折合 67.50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9519.91 立方米,折合 2.52 吨标准煤。
3、“物联网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549220.50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9519.91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70.02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0.01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4.1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三、资源节约措施
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 0.95 以上,减少无功损耗。积极选
用 FS11 系列节能型变压器;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通过运行方式的择优,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通过合理调整负荷提高功率因数,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到 2020 年,在单位产品能耗水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节能节水评价、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 300 项重点标准,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完善节能监察、对标达标、阶梯电价政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工业节能管理人员和节能监察人员贯标培训 2000 人次;培育一批节能与绿色标准化支撑机构和评价机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4、《中国能源技术政策大纲》
5、《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通知》
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9、《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11、《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1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13、《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
1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15、《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一)项目用电量测算
全年用电量 549220.50 千瓦时,折合 67.50 标准煤。
(二)项目用水量测算
项目实施后总用水量 29519.91 立方米/年,折合 2.52 吨标准煤。
(三)能耗指标分析
项目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 70.02吨,节能量折合标煤 30.01 吨。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外墙:建筑均采用外墙保温体系,保温层厚度按各单体节能计算数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厚度。投资项目拟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框架填充墙厚度 240.00 毫米。建筑外墙全部采用聚氨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保温层厚度 40.00 毫米,经计算考虑热桥后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为 0.41w/?O?k,不超出限值。热桥:外立面的装饰构件及挑檐、空调搁板等均做保温节能处理,保温材料采用发泡聚氨脂。
(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外门窗建筑的外窗均采用 PA 隔热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玻璃厚度为5+5 空气间层为 12.00 毫米,窗的气密性不低于 4 级,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0.5E1≤1.5[?(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 E2≤4.5[?(?O?h)]。外门选用中空玻璃门,外门窗框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采用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屋面均采用发泡聚氨脂板,保温厚度按各单体计算数据确定。屋面采用 45.00 毫米厚硬质发泡聚氨酯保温,上人屋面传热系数 0.52 满足限值要求。
(三)公用工程节能设计
采暖供热管网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采暖供热系统规模按设计负荷设置不得加大,并设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仪表。暖通专业设计均按相应节能标准计算。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敷设以达到节省用地、方便施工、减少工程投资和维护工作量小的目的。同时,对室外、室内敷设的供热管网采用导热系数极小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实现减少热损失。
(四)节能措施
车间动力 50.00KW 以上用电设备采用分控配电系统,设备空转时将自动断电,杜绝较长时间空转,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主体工程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节约照明能源。在生产工艺的节电技术和设备的生产效率、采用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加强管理、认真操作的基础上,实现投资项目的低能
消耗;电器设备选用新型节能产品,例如:自带补偿装置的变频节能电机、LED 节能灯具等。做好生产设备的综合保养提高其利用率,杜绝各类能源浪费现象,节约能源和物料资源,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废旧材料集中回收利用。
供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设备减少能源消费;电气线路采用静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使生产装置在最大负荷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提高到 0.95 以上,减少无功损耗。积极选用 FS11 系列节能型变压器;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通过运行方式的择优,合理调整负荷,实现变压器经济运行,通过合理调整负荷提高功率因数,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
要根据使用水质的不同要求,做到“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根据不同工序、不同冷却水温循环使用冷却水;生产及生活系统排出的污水,通过废水净化装置处理后回收再利用,采用废水作次要的用途:清洗楼梯、地板、仓库及装卸场地等,从而做到节约新鲜水的目的。
合理选用供配电线路,选用高效节能型灯具;供配电系统要配置谐波、滤波及静态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的消耗。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则能够减少设备的数量,从而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和相应的辅助设施,二则可以减少设备的投资。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控制工艺参数,以便节省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在各工段的水、电、汽入口
处安装计量仪表,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各种超额用能及浪费的现象发生。
项目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项目建成后年消耗能源总量折合标煤 70.02吨,节能量折合标煤 30.01 吨,节能率 24.11%。
节能分析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能耗
吨标准煤
70.02
1.1
—年用电量
千瓦时
549220.50
1.2
—年用电量
吨标准煤
67.50
1.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9519.91
1.4
—年用水量
吨标准煤
2.52
年节能量
吨标准煤
30.01
节能率
24.11%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 2017 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 20 亿元,利税 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5%和 63%。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和现代化的新城区,正上着新的目标奋进。园区创办于 1995 月,1998 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园区面积为 20平方公里,内设工业区、港区、科技园区、金融区、商业区、风景旅游区、私营经济投资区、高效农业区、行政服务区、居民区等十大功能区。园区区位条件优越,区内已基本实现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码头和开发场地“六通一平”。已开通 4 条主干道,10 条支干道,总长度为 50 公里;建有 11 万伏的发电站,家有 4 条电力出口线,长度为 30.5 公里;供水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各地。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准入的投入产出强度、节能减排和环境
保护标准。园区依托科技和人才优势,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产业定位突出高端化、集群化、数字化,加快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三)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四)用地控制指标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五)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2.04%,建筑容积率 1.4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7.8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9.58 万元/亩。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七)总图布置方案1、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2、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道路在项目建设场区内呈环状布置,拟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输车辆行驶的功能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3、绿化设计
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4、辅助工程设计
(1)项目所在地供水水源来自项目建设地自来水厂,给水压力≥0.30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
消防用水的要求。投资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网。
(2)项目拟安装使用节水型设施或器具,定期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器具进行维修、保养;对泵房、水池、水箱安装液位控制系统,以防溢水、跑水,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生活粪便污水经Ⅲ级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废水一起排到项目建设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经收集口与地表水一起以暗管系统直接排到项目建设地市政雨水管网。
(3)10KV 配电室设有专用防雷柜,低压系统分级配有避雷器,弱电系统配有电涌保护器(SPD)。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 R≤4.00 欧姆,高压配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穿线钢管均应可靠接零。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 接地型式;车间配电室采用 TN-S 型三相五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外露可导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为一体;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构成共用接地系统,所有接地电阻 R≤1.00 欧姆。
(4)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5)卫生间均设排气扇,将湿气和臭气经排风机排至室外,通风换气次数一定要大于 10.00 次/小时。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
(八)选 址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地工业园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开发区,致力于投资创业软硬环境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对入驻建设区的企业在立项审批、工商税务登记、土地办证以及招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联动服务,积极围绕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以扩大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经济聚集区建设务实高效运转,力争成为辐射能力强、政府效能高、商业机会多、交易成本低、生态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绿色经济新区。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该项目用地属为建设用地,无拆迁情况,不存在移民安置问题。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投资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定为Ⅱ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Ⅱ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符合功能区划要求。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规划,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家许可的标准范围内。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规划,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家许可的标准范围内。
2、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增加绿色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载体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互联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对于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其清洁生产引领示
范作用;对于行业、工业园区和集聚区,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推行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尝试清洁生产义务诊断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清洁生产中心、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工业...
第三篇:物联网系统项目报告
光伏太阳能物联网监测系统一.项目综述
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监测系统是在每个光伏组件上安装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数据采集板对太阳能电池板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通过串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GPRS DTU模块进行传输,利用组态王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建模,进而对得到的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在应用层针对不同用户,建立不同的网页端和手机APP端显示。网页端监测和手机APP端监测可以实时的显示电压、电流、温度、光伏强度等参数,及P-V曲线,并根据后台计算得出的最佳P-V曲线提醒用户调整参数以得到最大输出功率,完善用户体验。针对不同用户,如家庭、山村、楼宇、市政投资建设等,网页端监测和手机APP端还可以提供性能评价系统、故障诊断,以及专家系统等不同客户服务。
二.项目背景
1.光伏太阳能
目前,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光伏发电系统,并制定计划等来推动其发展。日本在光伏产业发展,研究和规模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其在201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GW,宣布了太阳光能源计划并着手实施,包过光伏、太阳热等。欧盟国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白皮书是欧洲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宣言,其要求在2010年完成总容量达到4GW光伏发电装置系统,另外许多欧盟内部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光伏电站,如希腊与美国在Crete岛上合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50MW光伏电站;美国在2010年光伏发电机总量达到4.9GW并制订了国家光伏发电的长期计划,实现美国对新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及应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推出发展光伏产业的计划和泰国、印度等国家为了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中国推出“金太阳工程”和“光伏屋顶”计划等,并推出光伏发电的财政补贴政策,并促进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对光伏电站监测系统的研究趋于成熟,比较典型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90年代美国电子电力研究院对7个光伏电站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计算监测的费用及实施方案的评估。在并网电站系统研究方面,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在1995年对两座6KW并网型光伏电站进行监测研究,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参数与环境的关系,并对发电效率进行相应的评估等。1995年,IEA-PVP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hoto voltaic Power Systems)也对光伏电站进行了监测研究,建立了大型的光伏电站系统数据库,然后研究分析光伏系统的运行性能、状态的影响因素、运行的可靠性、建设成本等。
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也有对光伏系统的监测技术的研究。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合肥阳光电源等,它们在太阳能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经验和建设经验。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日本在无电网学校地区合作建成了总容量为128KW的16座太阳能光伏电站,每个电站都配有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数据存储在IC卡上,可以定期更换。在所内的2KW风/光互补电站的基础上,采用Labview技术自主开发出一套基于PC机的风/光互补电站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并且先后建成了西藏双湖25KW、安多100KW,班戈70KW、和尼玛40KW光伏电站、30KW风-光互补联合电站和集中远程对光伏电站数应据采集、传输及监控系统等,均成功地用于工业界,获多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在独立运行及并网光伏电站的研究开发、独立风电系统和风-光互补系统的研究及工程师范方面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依托国网电科院建设的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于2010年6月底揭牌投运,并同时建成金太阳远程监控中心。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总体部署和规划,监控中心主站建设在国网电科院,中心依托光伏电站数据处理平台,通过配置数据采集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将“金太阳示范工程”支持建设的光伏电站纳入集中、实时监控、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监管,为我国光伏电站建设开发、产业引导提供数据支撑。
2011年6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与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太阳电池背膜试验项目之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物理楼顶正式安装完毕并试运行。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64KWp,系统采用小型模组,易于增加或减少组件。该项目系统不仅能够对每块组件功率、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还采用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对每个组件的不同位置和环境温度、光照、电压进行实时监测,还采用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对每个组件的不同位置和环境的温度、光照、风向风速、光谱辐照数据进行采集。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长期跟踪记录项目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研究,为开发新一代高性能太阳电池背膜及光伏电站数据监测研究提供基础。
2011年7月18日下午5点15分,随着监控中心主站与现场光伏电站通讯信息表逐点调试完毕,合肥阳光电源500KW屋顶光伏电站气象信息、发电量、发电功率、逆变器信息、汇流箱信息等数据顺利接入,金太阳远程监控中心首次实现了对异地金太阳光伏电站的监控。
2.物联网
1、国外发展状况 ①日本
2000年到2009年日本先后提出了E-Japan(electronic),U-Japan(Ubiquitous),I-Japan(integrated)。其发展线路是从互联网的普及到创造更好的上网环境,使人们能在任何地方都能上网;再到最后的将网络融入到政府、个人信息、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创造一个智慧城市。中日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②韩国
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
RFID/USN(传感器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中,韩国的RFID发展已经从先到应用开始全面推广,而USN也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
③欧盟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题为“Internet of Things – 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的物联网行动方案。其主要的政策建议有:加强物联网管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提高物联网可信度、接受度、安全性;推广标准化;加强相关研发;建立开放式的创新环境;增强机构间协调;加强国际对话;加强对物联网的监测和统计。
④美国
2009年,IBM与美国智库机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共同向奥巴马政府提交了“The Digital Road to Recover: A Stimulus Plan to Create Jobs, Boost Productivity and Revitalize America”,提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可以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ICT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宽带网络三个领域。
2020年国际物联网技术研发重点
2、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物联网的发展,从传感器需求的量的增长可见一斑。
由柱状图可知,我国的RFID产业正呈稳步上升趋势。其背后,显现了我国物联网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国家政策上,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因而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有了大踏步的提升。
3、总结
物联网的发展是计算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发展势必在今后会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每个国家的物联网发展都有其自己的设想。但发展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让网络更大程度上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创造一个智慧的城市。
第四篇:物联网总结
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对此,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深入研究该技术并将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因此,中国应该利用物联网发展优势,争取早日在全球范围内以知识产权支撑中国物联网全球化。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力地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物联网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面临着如下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急需面对的问题。
5、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此外,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物联网核心技术信息的保护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信息的一种法律工具。知识产权属于一种“信息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于专有领域的一些“信息”提供的法律保护。作为构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信息是可以作为“商业秘密”直接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当然,物联网中进行的商业竞争也要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约和限制。不仅如此,现在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已经延伸到网络环境中,对作品(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利用进行保护,这对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物联网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专利保护的一种客体
物联网产业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没有远见卓识,不提早布局,必受制于人。而强调创新能力,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也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思路相吻合。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竞争中,要想赢得这一场科技战争,除了改变现有互联网及通信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我们在做好研发和产业推动的前提下必须做好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工作。
1.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标准,提前布局知识产权
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每生产出一台手机或设备都需要向持有专利公司缴纳专利转让费。所以在物联网的起步阶段,我们应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受制于人。除了进行核心技术储备,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只有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涉及到标准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必须提早布局,重视整个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2.强化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在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结合物联网的发展尽快落实具体策略,尽快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以应对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适时做好物联网相关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物联网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3.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中,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又符合其专利申请条件的技术或产品,要及时申请专利,使科研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要在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完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在研项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项目加强技术保密。要明确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订保密协议,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权益,避免因技术秘密的泄露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物联网产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的学习开拓了我的眼界,有利于我更好地认识不断发展的世界。物联网的内涵即为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来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物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是一个人文世界,它提供了人与人的交流;物联网则把人文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
物联网“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家电子产业、物流、乃至于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物联网技术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那时人类社会呈现出的面貌将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这也必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企业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第五篇:物联网培训总结
物联网技术培训总结
虽然为期四周的物联网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这四周中,我感受到了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物联网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2009年8 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据有关消息称,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这四周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当然传感器可以是光照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我对物联网应用才有了理解基础。通过学习后,我才了解到,原来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曾经有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科学家发现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无疑,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应是创造世界的工程师。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 of 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 System)实质上就是“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即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 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所以,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
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实现比如说对猪肉的溯源,从而知道这块猪肉有没有被打过瘦肉精;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五粮液酒的溯源,了解到这瓶酒是否是真酒,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些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而目前全国各高校关于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摸索期,有些学校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学校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则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
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学院领导和系领导能够给我这次让我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们,你们的讲课方式和内容非常精彩,让我学到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期待着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