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城地税学习科学发展观测试题
麻城地税学习科学发展观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党的十六大报告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效率 B、发展 C、公平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统筹兼顾 B、综合平衡 C、一分为二
6、()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党的建设 B、发展 C、改革
7、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科技的进步 B、事物内部的矛盾 C、事物自身运动
8、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必须以()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9、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A、和谐发展 B、平衡发展 C、综合发展
10、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构建和谐社会 B、最广泛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A、促进社会发展 B、实现国家富强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国内建设与国际竞争的矛盾
13、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是物质世界的本质特点。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 B、事物本身的运动发展 C、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
14、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A、根本要求 B、基本特点 C、总体布局
15、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A、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 B、全面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1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发展生产 C、社会主义建设
17、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A、思想基础 B、政治保障 C、组织保证
1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的根本要求。
A、社会稳定 B、社会和谐 C、长治久安
19、()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三个代表” B、四项基本原则 C、马克思理论
20、改革开放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强国之路 B、发展之路 C、基本路线
21、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A、满足人民利益要求 B、改善人民生活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A、快速增长 B、又好又快发展 C、又快又好发展
2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A、公平正义 B、安定有序 C、团结和谐
24、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A、文化 B、文明 C、整体
25、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科学发展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D、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特征()。
A、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C、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仍然较大 D、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
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
A、尊重人民主题地位 B、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D、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4、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推进()。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
5、坚持统筹发展,就是要统筹()。
A、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经济社会发展 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改革开放
7、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安定有序 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必须着力构建()的体制机制。
A、充满活力 B、富有效率 C、更加开放 D、有利于科学发展
9、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A、体制机制 B、产业结构 C、增长方式 D、消费模式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2、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 B、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受到政治、文化、意识等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C、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D、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社会矛盾的不断解决
三、判断题
1、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A、正确 B、错误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A、正确 B、错误
3、科学发展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A、正确 B、错误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来的。()A、正确 B、错误
5、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A、正确 B、错误
6、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正确 B、错误
7、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保障公民全面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国家事务。()A、正确 B、错误
8、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A、正确 B、错误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改善生产关系。()A、正确 B、错误
10、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观。()A、正确 B、错误
11、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A、正确 B、错误
12、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一切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A、正确 B、错误
13、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A
6、B
7、B
8、A
9、A
10、C
11、C
12、B
13、A A
21、A
22、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D ABCDEF
8、ABCD
三、判断题
1、A
2、A
3、A A
12、B
13、A、C
15、A
16、A
17、B
18、C
19、B
23、A
24、B
25、A、ABC
4、ABCDE
5、ABCDE
6、ABD、BCD
10、ABCD
11、ABCD
12、ABCD、B
5、A
6、B
7、B
8、A
9、B
10、A8、、、14 20 3 7 9 4 11
第二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知识测试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知识测试题
(答案附后)
姓名:
单位:
职务: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5、()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没有变。
7、以人为本,就以()为本。
8、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10、我县确定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实践载体是:()。
11、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健是()。
12、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
13、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
14、(),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15、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16、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
17、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堡垒,把()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1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1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20、我县全面实施()“六城联创”,加快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中国特色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A、自然灾害
B、“非典”疫情
C、经济危机
4、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上来。
A、引领中国发展有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以广大人民的长期利益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A、解放人民内部矛盾
B、改善人民生活
C、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A、有文化、懂技术
B、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C、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
8、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
A、科学制定和实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科学、设计、组织、开展各项执政活动
B、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执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C、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9、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A、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B、增强诚信意识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社会进步是通过协调发展来实现的,是()的结果。
A、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
B、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C、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
A、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B、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C、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3、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是什么?()
A、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
B、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
C、资源、资金和政策优势
14、《共产党宣言》发展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拿力、创造力、感召力。
A、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符合
B、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C、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符合
15、当前我国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这与土地、水和资源、重要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A、价格形成机制
B、生态补偿机制
C、市场准入机制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四个转化”,是哪“四个转化”?
2、五个统筹指的是哪五个统筹?
3、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5、改革开放作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两题共35分,可另外附纸)
1、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5分)
2、结合实际谈谈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20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发展;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以人为本;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7.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可持续发展;9.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10.主题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载体是:坚定“翻两番创强县”目标,自我加压、敬业奉献、好中求快、跨越发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沂水;11.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12.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13.坚定理想信念1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全面协调可持续1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7.改革;18全面协调可持续;19.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0.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
二、选择题:1.C、2.B、3.B、4.A、5.B、6.C、7.B、8.C、9.B、10.C、11.B、12.B、13.B、14.B、15.B
三、简答: 1.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4.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5.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述:
1、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测试题—165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测试题(165题)
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人口多,底子薄 B、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A、实践性 B、科学性 C、可持续性
6.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A.协调发展观 B.科学发展观 C.和谐发展观
7.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指导思想 B.战略方针
C.指导方针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9.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10.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为中心。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人的全面发展 11.(),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A、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起落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12.()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A、改革创新;解放思想 B、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C、解放思想;破解难题
1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科学发展 B、公平正义 C、社会和谐 14.()、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A、改革开放 B、求真务实 C、科学发展
15.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上。A、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6.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A、自然灾害 B、“非典”疫情 C、经济危机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
A、改革开放 B、组织建设 C、党的建设
18.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观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 C、重大指导方针 20.怎样准确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A、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并重,优先考虑现实利益
B、以现实利益为重,长远利益要建立在现实利益不断实现和积累的基础上 C、以长远利益为重,现实工作必须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思想基础 B、理论基础 C、政治基础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最新成果 B.最新运用 C.最新理论 24.坚持(),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
A、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B、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C、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6.以人为本,就是以()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7.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党员的利益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 28.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A、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B、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2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
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0.统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等方面。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C、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激发社会活力 31.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A、经济发展不能再对水、大气和土壤等资源造成污染
B、坚持开发优先,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再来强化对森林、湿地、江河、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C、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32.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
A、推进社会建设 B、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4.社会进步是通过协调发展来实现的,是()的结果。A、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
B、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C、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5.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A、到问题最突出、条件最艰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去了解实情
B、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C、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36.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是()。
A、各级干部调查研究 B、新闻舆论
C、信访
37.()是科学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A、人民群众 B、领导干部 C、知识分子
38.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A、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B、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39.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的观点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C、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40.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1.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A、组织满意不满意 B、经济发展的速度 C、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4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的报告。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B、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3.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A、改革发展 B、改革调整 C、开放巩固
44.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将()写入党章。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A、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4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A、理论成果,战略部署 B、指导思想,战略决策 C、指导方针,战略思想
4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A、经济建设 B、保护环境 C、结构调整 D、节约资源
48.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A、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 B、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
C、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49.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 5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成功实现。A、载物航天飞行 B、无人航天飞行 C、载人航天飞行
51.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A、科学化 B、信息化 C、规范化
5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的关键时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 C、构建和谐社会
5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公平正义 C、民主法治 5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是内在统一的。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改革创新
5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A、政策措施 B、公共政策 C、发展规划
5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加快文化建设 B、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社会。A、和谐型 B、文明型 C、友好型
5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A、统筹城乡发展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5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A、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B、公共服务体系 C、公共管理体系
6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
A、权责一致、分工科学、决策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B、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C、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
6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A、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B、减少行政幅度,降低行政成本 C、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
6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A、透明度和执行力 B、执行力和公信力 C、透明度和公信力
63.又好又快发展是()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以人为本
64.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65.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66.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有机统一。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67.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关键是()。
A、保护生态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节约能源
68.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A、发展的办法 B、改革的办法 C、化解矛盾的办法
69.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辨证关系?()A、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
B、生态良好是基础,只有生态良好了,才可能有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 C、生活富裕是基础,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是目的
7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能力。A、科学执政 B、可持续发展 C、节能减排 71.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7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的关系。A、精神文明建设 B、改造自然 C、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7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发和推广节约、()、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A、绿色 B、可生 C、替代
7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A、荣辱观教育 B、科学发展观教育 C、先进性建设
75.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A、提高思想觉悟 B、增强党性修养 C、坚定理想信念
76.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A、完善民主集中制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77.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A、改善党的形象 B、提高党的活力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8.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A、贯彻执行党章 B、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C、健全民主集中制
79.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A、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B、查办大案要案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8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规范干部()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A、选拔任用 B、任用提拔 C、任用提名 8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A、科教兴国 B、科学发展 C、执政兴国 82.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和谐社会 C、实现科学发展
8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4.()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A、党的基本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四项基本原则 8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为主线。
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86.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执行能力 B.执政能力 C.管理能力 87.()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88.()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89.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独立自主
90.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各级党委 B、各党支部 C、各级党组织
9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A、领导干部 B、高中级领导干部
C、干部队伍
92.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A、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3.习近平同志在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A、科学发展 B、经济发展 C、社会发展
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95.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社会主义建设 B、党的建设 C、发展
96.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的集中体现。A、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B、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7.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A、一脉相承 B、承上启下
C、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98.科学发展观回答了()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99.科学发展提出的现实基础是()。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100.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A、人民当家作主
B、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C、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01.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面推进(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C、经济社会建设
10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的文明发展道路。A、和平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和谐
103.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始终把()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A、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B、推进城镇化 C、增加农民收入)。10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拉动转变。A、出口、投资、消费协调 B、出口、消费、投资协调 C、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105.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均等化。A、收入分配 B、发展速度 C、基本公共服务
106.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建设()社会。A、社会主义和谐
B、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C、小康
107.科学发展观向世界表明中国坚持()发展道路。A、快速 B、和平 C、绿色
108.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A、发展教育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109.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A、计划生育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和谐发展
110.改革开放是()。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11.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全过程 B、若干阶段 C、初级阶段
1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A、公平正义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14.深化改革开放是为科学发展提供()。A、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B、良好社会环境 C、国际环境
1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改善人民生活 C、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16.科学发展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是()。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设服务型政府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A、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B、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C、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8.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A、发展公有制经济 B、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9.以()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A、弘扬爱国主义 B、培养改革创新时代精神 C、增强诚信意识 12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A、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12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作为主线 A、反腐倡廉 B、党的作风
C、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22.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A、10月12日-14日B、10月15日-21日C、10月22日-23日
123.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代表大会。A、改革发展 B、改革调整 C、开放巩固
124.(),是十七大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125.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26.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之间的矛盾。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27.党的十七大提出未来五年是()的关键时期。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 C、建设新民主主义 12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改革 B、环保 C、发展 129.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年。
A、2010 B、2015 C、2020 130.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总产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的指标。A、一番 B、两番 C、三番
131.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科学发展 132.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经济增长 133.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A、改革开放 B、社会福利 C、与时俱进 134.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关键是()
A、保护生态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节约能源
135.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加强文化建设
136.十七大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加快文化建设B、加快发展社会事业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7.我国目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为特征的。
A、个体经济为主体B、民营经济为主体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38.()是我国提高开放性经济的基本国策。
A、坚持对外开放B、建设生态文明C、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3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B、人民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C、人民当家作主 140.()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A、推进政治协商B、依法治国C、参政议政 141.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应贯彻()的方针。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B、公正文明执法C、有序政治参与
14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A、决策科学化B、城乡按人口比例选举代表C、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43.()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民主与法制C、马列主义 144.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A、科学发展B、和谐文化C、社会主义荣辱观
145.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A、孔孟之道B、中华文化C、儒释法
146.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的重要基础。A、社会公平B、社会建设C、改善民生
147.新时期我国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之一是()。A、大学扩招B、多办工厂C、以创业带动就业
14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处理好()的关系。A、按劳分配B、多种分配C、效率与公平149.十七大对军队提出的“三化”是()。
A、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B、国际化、现代化、正规化C、革命化、国际化、现代化
150.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未来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实现现代化、国际化、革命化C、一国两制、国防现代化、加快发展
151.十七大提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建设。A、社会B、国防C、思想
152.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性收入。A、工资B、财产C、分配
153.十七大提出,要推行任用重要干部()制。A、任命B、票决C、选举
154.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A、农业B、科技C、信息
15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发展B、建设C、推进
156.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环境友好型社会B、资源节约型社会C、生态文明
157.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等发起,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A、陈独秀B、瞿秋白C、李大钊 15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上海崇明B、嘉兴南湖C、无锡太湖 159.中共二大的历史贡献是确定了党的()。
A、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B、三民主义的政策C、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160.“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号是()提出的。A、张奚若B、陶行知C、黄炎培
16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
A、三项原则B、四项原则C、五项原则
162.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在()试办经济特区。
A、深圳、珠海 B、深圳、上海 C、深圳、青岛
16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崭新的命题。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发展是硬道理”
164.1988年,邓小平在正确判断和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时,提出了()的著名论断。
A、改革是第二次革命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5.()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A、1997年7月1日B、1999年12月20日C、1993年1月1日
第四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1、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生产力)。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11、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3、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党内民主)。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15、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8、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19、(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
2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
2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27、(经济发展)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30、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31、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2、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普惠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级分化。
33、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34、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35、我国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已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36、科学发展观认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37、“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8、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40、党的根本建设(思想理论建设)。
41、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条件)。
42、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43、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4、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标志是(人的发展状态)。
4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函包括(全面满足人的需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46、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归人民共享)。
47、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
48、(就业)是民生之本。
49、(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以人为本;B、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6.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
A、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C、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美元。A、800美元;B、1000美元;C、1200美元9.以人为本的“人”指()。A、人民;B、人民群众;C、最广大人民群众
10.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A、生存状况/成长空间/成功指数;B、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C、生活状况/发展空间/健康指数
11.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
A、人的全面发展;B、经济发展;C、社会发展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集中反映/关键特征/必然要求;B、集中表现/主要特征/基本要求;C、集中体现/本质特征/根本要求
13.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和(),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A、主体地位/首创精神;B、重要地位/创新精神;C、首要地位/创业精神
14.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A、经济发达;B、经济社会发展;C、解决温饱15.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的竞争。A、经济实力;B、军事实力;C、科技实力
16.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05年我国GDP跃居世界第()位。
A、4;B、5;C、6
17.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的基础上。
A、优化结构;B、提高质量和效益;C、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
18.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关系的基本方法是()。
A、统筹兼顾,各得其所;B、从中国实际出发,“灵活性”和“创造性”相结合;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9.“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和()。
A、本质要求/着力点/实现途径;B、必然要求/落脚点/实现途径;C、内在要求/切入点/现实途径
20.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
A、推进经济结构调整;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1.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是()。
A、扩大内需;B、扩大投资;C、扩大消费22.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
A、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B、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以()为导向。A、市场;B、高新技术产业;C、服务业
24.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发出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个“一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A、三;B、四;C、五
25、从()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工业发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的方针。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B、“多予少取放活”;C、积极统筹
27.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A、根本任务;B、中心任务;C、重要任务
28.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广辟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A、根本任务;B、中心任务;C、重要任务29.要按照()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A、节能、节水、节材、节地;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C、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A、社会发展规律;B、市场规律;C、运动规律31.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A、经济实力;B、科学技术;C、自主创新能力3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关键。A、科技;B、人才;C、教育3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核心。A、科技;B、人才;C、教育3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基础。A、科技;B、人才;C、教育
35.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A、不足;B、相对不足;C、充足
36.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A、生态经济;B、循环经济;C、市场经济37.实行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
A、节约为主,开发为辅;B、开发为主,节约为辅;C、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38.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节约和循环;B、保护和合理;C、保护和节约
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
40.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要以()作为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专家论证;C、政府职能
41.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A、可接受的程度;B、可承受的程度;C、可忍受程度
42.要积极稳妥地实施()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A、西部大开发;B、“走出去”;C、区域合作
43.要高举()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A、和平和发展;B、四项基本原则;C、和平、发展、合作
44.我国的外交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格局,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A、中心;B、基础;C、联盟45.建设和谐世界必须树立()的新安全观。
A、互信、互利、平等、协作;B、安全、互助、平等;C、团结、协作、平等
46.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四位一体布局的战略思想更加明确。
A、十六大;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4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A、根本保证;B、本质要求;C、基本方略4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A、根本;B、基本;C、主要4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基本方略;B、重要战略;C、根本保证
50.()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A、民族区域自治;B、发展基层民主;C、党内民主
51.要加强立法工作,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2010年;B、2015年;C、2020年
5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在()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A、提高行政效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降低行政成本
5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A、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C、民主政治和经济独立
54.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力量。
A、爱国主义;B、与时俱进;C、“八荣八耻”
55.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时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分组讨论;B、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C、看望外国领导人
56.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青年学生;B、干部;C、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
57.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社会主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B、共产主义精神;C、团结互助精神
58.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放在首位。
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生态效益
59.牢牢把握两岸关系()这个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A、对话协商;B、互惠互利;C、和平发展
60.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前进;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多项选择题
6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包括()。
A、科学发展观;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62.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63.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B、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谋发展、促发展;C、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D、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64.坚持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C、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D、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5.坚持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B、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C、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D、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6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B、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C、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D、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7.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B、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C、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68.当今世界,()是时代的潮流。A、和平;B、发展;C、合作;D、地区冲突69.我国目前的小康是()的小康。
A、低水平的;B、不全面的;C、发展平衡的;D、发展很不平衡的70.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明显增强。A、独立性;B、选择性;C、多变性;D、差异性
71.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A、丰富发展内涵;B、创新发展观念;C、开拓发展思路;D、破解发展难题
72.以人为本的“本”,就是()。
A、本质;B、根本;C、出发点、落脚点;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3.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落实到()。
A、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B、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C、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D、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中去
74.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正确把握和处理()。
A、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B、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C、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D、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75.统筹区域发展,就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A、市场机制;B、合作机制;C、互助机制;D、扶持机制76.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特征?()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77.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形成()的产业格局。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B、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C、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D、服务业全面发展
78.新型城乡关系特征应该包括()。A、二元结构;B、以工补农;C、城乡互动;D、协调发展
79.到2020年,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
A、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B、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C、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D、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80.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A、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B、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C、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D、要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81.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
A、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B、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C、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D、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8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加强()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
A、专业技术人才;B、党政人才;C、企业经营管理人才;D、信息服务人才
83.推动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政府必须履行好()的职能。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督;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84.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必须()。
A、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C、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D、兼顾各方面利益
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有机统一。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8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特征是()的有机统一。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
87.坚持党的领导,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效率执政8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A、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B、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D、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9.目前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的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9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的原则。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D、民族优劣
91.发展基层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要完善()的决策机制。
A、深入了解民情;B、充分反映民意;C、广泛集中民智;D、切实珍惜民力
92.发展基层民主,要形成()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A、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B、有效平衡社会利益;C、科学调整社会利益;D、兼顾社会利益
93.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A、自主权;B、生存权;C、发展权;D、独立权
94.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的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A、区别对待;B、分类指导;C、循序渐进;D、稳步实施95.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主要内容应包括()。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分配公平
96.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要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
A、党委管理;B、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D、公众参与
97.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要牢牢把握()的主题。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B、共同繁荣;C、平等互利;D、互相合作
98.要全面贯彻()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做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99.胡锦涛同志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有()。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00.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能力;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D、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五篇: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 注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七大开幕第二天,不少媒体便都以醒目的标题将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表述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引发关注,不仅在于报告强调了它,更在于它把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纳入了国家发展的视野,适应了公众对均衡发展的期待。
一、“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这里讲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发展目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不是单纯为了GDP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因此,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离开了以人为本,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并且会误入歧途。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只有抓住这一发展理念,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各种重大关系,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一句话,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 1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合目的性,后者是合规律性,只有坚持正确的合目的性,才能做到科学的合规律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二、十七大报告内容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新提法、新内容,这些提法和内容都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专家指出,此次目标的提出更强调人均理念。
报告首次承诺要让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设置更多理财渠道,提供更多理财产品。这个新承诺若用白话作解读,可视为让百姓的财产保值增值。这是个大变化,自国企改制以来的20多年间,一直强调的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配模式则遵循“国家、集体、个人”的顺序。如今百姓财产和国有资产都得保值增值,理念更新一目了然。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
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60余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被单独立章节阐述。此外,推进民主政治的程序清晰划定,先党内再党外,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最终指向是实现人民民主。
回应外界所关注的加快政改的呼声,公民、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等词汇(句)首次写进报告。而且还强调要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人文关怀甚至心理疏导也写入了报告,理念之更新会使人权保障事业随之递进。
改善民生纳入社会建设一揽子任务之中,执政党对民生与执政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具务实的认知。以提升“民生指数”来巩固执政地位的主观要求更为迫切,这对百姓是有益的。举个例子,教育公平和教育负担的问题,以往是置于发展文化事业的章节中加以阐述的,这一回,则被置于改善民生的章节之中,具体阐述的篇幅也增大不少,其所隐含的信号是,教育减负的力度将随之加大。
三、提出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关于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从社会理想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党人在每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具体纲领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最高理想所采取的实际步骤。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从党的宗旨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搞建设、求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从执政理念来说,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理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然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的“民”是指“广大人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总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是这些重要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四、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产生的实践根据
从国内实践来说,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很多,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这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的最主要的实践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数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由于违反法规政策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二战以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与此相伴,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论应运而生。这种发展观对战后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进步,一些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即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但普通民众并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反而带来分配不公、失业率上升、腐败严重等社会问题,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论。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当时发生的石油危机,对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于是,“既满足当代,又不伤害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同。这些经验教训,为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在创新训练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培养学生。
学习了十七大,我们要结合好自身岗位职责,将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以人为本”应更多的体现到“以学生为本”这一点,要以“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眼光,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
“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上的传授,还要有生活上的关爱。两方面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只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老师,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才更有可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只有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才会对他更加尊敬。
“以学生为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创新实验室成立三年多来,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党员教师充分考虑到大部 分学生只有在周末的时间,才有比较充裕的可支配时间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虽然自己也需要周末的休假来调整,但还是毅然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指导学生。
“科学发展”的眼光,则重在充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兴趣趋向,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规划帮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引导他们学会使用实验室的丰富资源,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竞赛培训工作中,首先要求要有这种独到的眼光来发现人才。古有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但也并不是千里马已经被发现就能跑出“一日千里”的成绩,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是真正的“千里马”能“一鸣惊人”的保障。竞赛培训中,我们选拔队员不能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对他们兴趣爱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察。
六、要在教师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各项工作。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的管理要更加体现出“以教师为本”,对于工作量的考核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工作的推进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如选修课的开设以及生源的招收,都体现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首先选修课的设计定位准确了,才能保证来选修的学生确实学到想学的东西;再者,选修课内容丰富,授课注重技巧,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则在学生中就能自发的形成选修课的一种品牌宣传效应。
回想开放实验室建立初期,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是从各个学院推荐学生开始的。随着从中心开放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逐渐增多,几年来,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了“想参加科技创新,到工程训练中心”的美誉。很多优秀的学生也是在这个“广告”的提醒下,才走进了我们的开放实验室,并在这里利用丰富的实验室条件,逐步提高自己,在各类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一人为本,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同时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一定要时刻牢记在心,落实到工作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双重培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有力的探索。
工程训练中心
第四党支部
王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