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

时间:2019-05-12 19: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

第一篇: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

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为全面加强我省行政机关公务员(以下简称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中发〔2006〕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0〕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1〕1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以建立健全具有广东特色的公务员培训体系为目标,以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为主线,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公务员成长,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公务员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广东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工作大局。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服从和服务于广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公务员成长。以公务员履职尽责的需求为导向,遵循公务员成长规律,针对公务员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设置培训项目,确定培训内容,促进公务员健康成长。

上传者

知盟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培训体制机制建设。遵循公务员培训规律,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培训理念和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培训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推动培训事业科学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保规模、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加强学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强化培训质量评估,提高培训效益,充分挖掘各种优势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效益,实现培训规模、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加大对基层公务员培训的指导力度,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培训类别和不同层级公务员培训工作全面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省公务员整体参训率达到90%以上,初任培训和处、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参训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农村乡镇和一线执法公务员轮训一遍,培训公务员在400万人次以上。培训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多层次、多渠道、分类别、重实效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具特色的公务员培训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培训,使公务员的道德水平、能力素质和作风修养进一步提升,政治鉴别能力、贯彻执行力和创新服务力进一步增强,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人民群众需要。

二、重点任务和培训方式

(一)重点任务。

1.大力提升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科学理论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提升工程,进一步培育公务员精神。大力开展公务员人人争当践行职业道德模范活动,把职业道德建设和创先争优、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以及爱国主义、廉洁从政教育等结合起来,组织具有行业特色职业道德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公务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出台《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体现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职业道德体系。

2.着力提高公务员依法履职、为民服务的能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继续实施公务员能力建设工程。围绕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重点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创新、依法行政以及其他事关全局和民生的专题培训。处级公务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10学时,其他公务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力争全省公务员每年参加1次以上的培训。

3.积极推进公务员知识结构转型升级。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针对公务员知识结构现状,开展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建设幸福广东为主要内容的调整知识结构专项培训,从最急需的知识学起,缺什么培训什么,注重知识转化运用,切实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全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管理社会的能力。鼓励公务员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相关学历学位教育和各种培训学习,推进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创新,到2015年,全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达到95%左右。

4.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认真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下达的公务员对口培训任务。加强我省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地区、西藏林芝地区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继续做好省内对口培训工作。

5.加强公务员境外培训。继续办好与韩国京畿道互派培训、广东省公务员公共管理芬兰研究班、瑞典研究班和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班、公共服务研究班以及意大利专题研究班。优化和加强境外培训,进一步拓宽公务员境外培训渠道,加强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有关机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善于谋划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重点培养1500名左右45周岁以下的优秀公务员。

6.实施公务员培训信息化管理服务工程。开发广东省公务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将全省公务员培训教育情况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信息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提高培训规划和决策水平,实现培训教育管理现代化。开设网络培训平台,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将各类培训课程制作成电子课件,开展公务员在线选修、自主择训、在线考试。5年内全面完成全省公务员培训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培训普及到乡镇。

(二)培训方式。

1.坚持以调训脱产集中培训为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选调公务员参加专题班、高级研修班、任职班、境外培训班等形式的脱产培训。根据培训目标、对象和不同培训专题特点,科学设置培训方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有效性。

2.推行自主选学和网络培训。进一步推行公务员自主选学,鼓励公务员积极参训,更好满足公务员多元化、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培训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自主选学,抓好“供、选、教、管”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制度建设,提高自主选学质量。

3.倡导公务员在岗自学和岗位锻炼学习。引导公务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内在动力,积极倡导自学,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把公务员培训与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论坛以及“行动学习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学习条件,提升公务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公务员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公务员培训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本地、本单位工作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制约公务员培训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公务员培训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各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切实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依法规范公务员培训。

新录用公务员应当自录用之日起1年内接受初任培训。建立健全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大纲和内容、统一工作规范的培训模式,总结推广职业导师制度,形成规范的初任培训运行模式。提拔担任处、科级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提拔前或者提拔任职后1年内接受任职培训。任职培训应着重提高参训率,重点提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研究制订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任职能力标准和培训大纲,逐步做到分级分类培训。省或地级以上市机关要统筹安排,制定培训计划,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上的有针对性的,突出部门、系统和专业特点的专门业务培训。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公务员更新知识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在职培训,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法律法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每年组织全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开展1-2个专题的全员培训。

(三)加快推进公务员培训改革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18号文精神,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深化培训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强化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构建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公务员培训格局。要加大培训理念、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手段和培训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建立完善公务员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办学制度竞争择优机制、培训质量评价机制和培训情况反馈机制,促进公务员培训工作科学发展。

(四)建立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将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强化培训结果使用。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充分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登记管理。公务员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的公务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提拔担任处、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任职后1年内仍未完成规定培训任务的要延长试用期。

(五)下大力气抓好培训基础建设。

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尽快出台《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定》,形成比较完备的培训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公务员培训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中心的主渠道作用,依托高等院校等培训资源,建立激发培训机构办学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省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要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对承担公务员培训职能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各地、各有关单位可结合实际建立富有特色的公务员培训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师资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资选聘、培养、评价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健全培训教材规划、编审和推荐制度,增强培训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

(六)加大公务员培训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公务员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公务员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专项经费制度,探索建立培训经费新的使用方式,推进培训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大培训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七)加强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公务员培训队伍建设,配好配强配足公务员培训管理者。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公务员培训管理者培训力度,切实做到重点培训、优先培训。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公务员培训管理者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篇: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

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

为全面加强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中发„2006‟3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0‟18号),结合行政机关公务员(以下简称公务员)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公务员培训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不断提升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

1.服务大局,紧扣需求,强化针对性。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针对工作岗位要求和公务员全面发展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公务员成长服务。

2.突出能力,确保质量,增强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能力建设、学风建设。强化培训质量评估,节约办学,提高培训效益,进一步实现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有机统一。

3.突出重点,均衡发展,提高统筹性。着力解决重复培训和多年不训问题,重点加强对基层公务员培训力度,统筹推进培训工作,促 1

进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培训类别和不同层级公务员培训全面均衡发展,保障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

4.依法培训,改革创新,增进科学性。依法履行培训管理职责,依法开展培训工作,依法保证培训任务完成。遵循培训规律和公务员成长规律,推进培训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实现培训科学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国公务员参训率进一步提高,新录用公务员全员参加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制度基本落实,乡镇、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基层公务员培训一遍,全国公务员培训管理者培训一遍。培训理念、管理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培训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培训,使公务员的道德水平、能力素质和作风修养进一步提升,政治鉴别力、贯彻执行力和创新服务力进一步增强,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政府机关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需要。

二、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培训,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国情和形势培训,引导公务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公仆意识,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科学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发挥培训先导性作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及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培训,提高公务员分析问题、把握规律、破解难题、做好群众工作和服务大局的能力,增强公务员的政治鉴别力、贯彻执行

力和创新服务力,更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依法行政。深化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培训。坚持和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长效机制,使全体公务员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学法、守法、用法。继续加强公务员法培训,提高公务员管理法制化水平和公务员依法履行岗位职责意识。

4.职业道德。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全体公务员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抓住公务员职业道德培养重要环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重点加强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和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建立职业道德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公务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5.专门业务。进一步强化专门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公务员专业素质。继续开展公共管理核心内容、信息安全与保密、应急管理、国防教育以及科技、文化、历史、心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6.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公务员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有关学历学位教育。推进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创新。

(二)培训方式。

1.脱产集中培训。制定科学实用的培训计划,选调公务员参加专题班、高级研修班、进修班、任职班等形式的脱产培训。围绕中心工作和实际需要,按规定有计划地组织境外培训。根据培训目标、对象和不同培训专题特点,科学设置培训方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有效性。

2.自主选学和网络培训。推行公务员自主选学,鼓励公务员积极参训,更好满足公务员多元化、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需求。充分利

用培训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自主选学。抓好“供、选、教、管”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制度建设,提高自主选学质量。

3.自学和在实践中学习。引导公务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积极倡导自学,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把公务员培训与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论坛以及“行动学习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学习条件,提升公务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以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坚持抓好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在职培训。初任培训要深化制度建设,规范新录用公务员宣誓誓词和程序要求,制定统一培训大纲。任职培训要注重提高参训率,研究制定处长、科长公务员任职能力标准和培训大纲,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分级培训的任职培训模式。专门业务培训要突出前瞻性、实用性,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职培训要围绕重点内容,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国家公务员局重点抓好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2000名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和2000名公务员管理队伍业务骨干培训。

(二)围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搞好对口培训。加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培训合作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深化和完善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地区培训支持力度,并向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倾斜。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对口援助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培训管理,创新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把公务员对口培训办成精品培训项目。通过对口培训,五年内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培训10万名公务员,其中由国家公务员局培训1万名。

(三)着力抓好基层公务员培训。继续实施基层公务员培训工程,重点加强乡镇、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基层公务员培训,完成全员培训任务,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社会管理和维护稳

定等本领。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积极利用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渠道,采取送教上门、流动课堂、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开展培训。

(四)健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培训与公务员管理其他环节联动机制。强化培训结果使用,把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公务员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的公务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提拔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公务员,要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要求的,须在担任后1年内完成规定培训,仍未完成的要延长试用期。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探索培训效益分析方法。充分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登记管理。

(五)加强培训基础建设。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务员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各级行政学院要充分发挥培训公务员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建立激发培训机构办学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省级以上公务员培训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对承担公务员培训职能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国家公务员局确定10个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各地区各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富有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推进师资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资选聘、培养、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教材的规划、编审和推荐制度,增强培训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需要编写具有地方和部门特色的培训教材。

(六)加强培训经费管理。各级政府要将公务员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公务员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加强专项经费管理,完善培训经费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培训经费新的使用方式,推进培训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大培训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加强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务员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保证培训管理者优先培训和应训必训。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公务员培训管理者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培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推广。国家公务员局重点培训1000名培训管理者。

(八)加强培训监督管理。健全举办培训班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严禁举办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班,严禁以培训为名搞公款旅游,尤其是出国(境)旅游。公务员所在机关未按规定履行公务员培训职责的,由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强化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坚决制止乱办证、乱收费、乱发证等违法违纪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维护公务员培训的严肃性。

四、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规划或实施方案。各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要强化宏观管理,切实做好整体规划、建章立制、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做法。国家公务员局将对本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中期和五年总结评估工作。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每年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培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第三篇:2011-2015年大连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

2011-2015年大连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

(市人社局)

为促进大连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辽宁省“十二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和《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大连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公务员”)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大规模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建成富庶、美丽、文明大连提供重要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总体要求

1.坚持服务大局,按需施训。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和“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立足各级行政机关的岗位要求,全面强化公务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生成机制。针对公务员全面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务员培训新理念、新方法,坚持制度创新和公务员轮训机制的创新,探索建立脱产培训与在线培训、岗位实习相结合,固定课堂和流动教室相结合,本地教学与外埠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混合培训模式。加强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力度,破解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加突出体现培训工作的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实现公务员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3.坚持依法培训,科学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梳理完善地方性法规政策,逐步形成涵盖培训工作各主体、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法律的保障作用。依法履行培训管理职责,提高运行效率,依法开展培训业务工作,保证公务员培训权利和义务的有效落实及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4.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推进区域间纵向交流与横向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合理配置共享,重点向基层、一线公务员倾斜。通过制度建设和优质服务,使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培训类别和不同层级公务员培训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培训公平,实现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一)总体目标

在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公务员培训工作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公务员的实际需求,制定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的公共科目普及性培训及重点培训计划。全市公务员每年人均参加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00学时,其中,集中脱产轮训公务员人数年均6000人,不低于应参训公务员总数的20%。到2015年,力争使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集中脱产参训率达到100%。通过在职人员普遍轮训和重点培训,使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分类别、重实效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1.以提高行政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为目的,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全员在职轮训工作。

依托大连行政学院、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机构,每年举办8-10期在职公务员骨干和师资示范培训及现场教学活动,培训人员400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各单位业务骨干和培训工作管理人员。各区市县、先导区及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以示范培训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在职轮训,其中,脱产轮训人数不低于本地区、本单位总人数的20%。培训内容重点涵盖以下几方面: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培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设置课题。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公务员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科学方法的能力,使公务员在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行动上有新体现,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深入开展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推进公务员履行工作职责所必备的政策法规、国情和形势、经济知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安全保密、应对危机、维护稳定等内容的课程体系知识更新建设,全面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根据公务员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岗位、完成不同任务的特点和要求,确定重点培训课题,提高公务员队伍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依法行政、维护稳定的本领。

--扎实推进专门业务培训。根据国家和省市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不同类别公务员肩负职责的新要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门业务学习培训,组织专题研讨。引导公务员开阔视野、优化思维,主动把握发展大局,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开拓工作领域、提高专业素质、完成工作任务。

--持续强化基本功训练。深入实施《关于全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方案》,拓展工作思路,创新训练载体,持续开展以公文写作与处理等6门必训科目和政务礼仪等9门选训科目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工作,并合理增设各具特色、符合需要的更多训练科目,以提高基本功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练兵和工作交流。选拔一批业务能手和标兵,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推上新台阶,并逐步建立基本功训练工作长效机制。

--广泛开展道德和人文素养培训。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涵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公德的公务员道德和人文素养培训。组建道德和人文素养培训项目组,研究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围绕公共服务精神的培育和树立,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开展忠诚教育、公仆教育、操守教育、诚信教育、人文教育、家庭伦理教育等系列培训活动以及向道德楷模学习、公共文明实践、传统文化弘扬、道德实践体验等多种实践活动,提升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增强公务员的精神力量。

--努力抓好反腐倡廉培训。继续将反腐倡廉培训列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等脱产培训的必修课。探索建立惩防教育培训体系和基地,持续开展专门培训和警示教育,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公务员特点,开展重点项目培训。

--有计划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结合公务员考录实际,开展新入职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并组织开展初任公务员集体宣誓活动,着力促使转变角色,适应机关工作需要。培训采取集中脱产、在线自学和岗位见习相结合的方式,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在线自学和岗位见习时间均不少于4周,参训率达到100%;结合上一公务员任职人数,开展处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着力提高新任职公务员的岗位履职能力。脱产培训时间处级公务员不少于4周、科级公务员不少于2周。任职培训原则上应在试用期内完成,或在试用期满当年列入任职培训计划中。

--实施新一轮基层公务员培训。围绕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新一轮基层公务员培训工程,年参训率不低于基层公务员总数的20%,“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员培训任务。培训对象一是面向乡镇和街道公务员,不断提高其执行政策、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社会管理等本领;二是面向一线执法部门公务员,不断提高其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基层政权、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适度开展国(境)内外培训。坚持“按需派遣、择优选派、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选择并开辟国内发达地区和著名高校、国(境)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培训渠道,陆续派出具备良好政治素质、丰富工作经验、较高文化水平以及较好身体素质的公务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增进交流、促进合作。同时加强对外出培训人员的管理,杜绝以培训为名搞公款旅游,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认真抓好培训管理者培训。进一步推进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培训管理骨干力量的培养,有效开发培训管理人才资源。结合培训工作的总体安排,每年举办2-3期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学习领会有关培训工作法律法规、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培训方法、举办专题业务讲座、交流培训工作经验。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培训方式。

3.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拓宽公务员培训领域,全面推进网络在线培训。

--着力推进公务员网络在线学习。逐步扩大在线学习普及率,到“十二五”中期,全市公务员在线学习普及率达到90%。有效落实培训激励制约机制,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信息发布、经验交流和表彰奖励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公务员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在线学习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

--创新网络在线学习管理及教学模式。探索建立集中脱产与业余在线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分层分类组班和自主选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规范教学教务管理,进一步强化网络三级管理,升级并优化培训管理系统,完善在线培训登记制度,计划到2012年末,全部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教学教务管理规范化。

--逐步完善系统建设与功能开发。加强系统软硬件建设,逐步升级网站功能,补充并完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完成网上报告厅、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采购上传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课程年均300门,自主开发制作区域特色课程年均10-15门。完成局域网在线学习系统整体移植安装工作,保证在线学习的全覆盖,并满足公务员全员化、个性化、差别化学习的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理顺关系,明确分工。市人社局负责制定全市公务员培训的政策、规划,并对全市机关公务员培训进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质量评估及重点项目的调训工作;各区市县(先导区)人社局、党群工作部,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公务员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政府其他部门应按照同级人事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要求,组织选送公务员参加培训,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工作。

(二)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和在线学习制度,制定出台《公务员培训学分登记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大连市公务员在线学习工作的意见》和《公务员培训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公务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联动机制,规范公务员培训季度统计分析、公务员在线学习运行情况分析等项制度,强化动态监管,有效落实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公务员培训科学、规范管理。

(三)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工作指导监督和沟通协调,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整合利用现有优势教育资源,扩充和优化公务员培训师资库,建立兼职教师选聘制和教学基地遴选制,到“十二五”期末,达到3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和数十家市级教学实践基地,并争取在我市设立国家和省级实践教研基地。坚持选用国家、省统一规划并审定编纂、推荐的培训教材,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地方特色教材和网络在线学习课件。

(四)创新思路,增强实效。加强培训理论创新,推进对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的研究,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计划生成机制;强化培训方式创新,大力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以及行动学习法等方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强化投入,保障经费。公务员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专项经费制度,完善经费“跟着项目走”的管理方法,促进经费向优质培训资源流动。加强对公务员培训经费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节约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培训工作的顺

利开展。

(六)加强领导,确保成效。公务员培训工作是提高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提高机关行政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公务员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本部门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规划或实施意见。各级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体部署、保障落实,努力形成上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切实将公务员培训工作抓出成效。

第四篇:2006年—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

2006年—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培训规划纲要

为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使之与我省“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务员培训工作,按照中央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法治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和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奋斗目标,切实把公务员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与能力建设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努力培育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以提升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构建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公务员队伍为动力,树立新的培训理念,推行培训新方法,优化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创新培训内容。完善公务员培训法规制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全面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目标

——建成体制机制健全的公务员培训体系。形成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监管有力、各机关紧密配合的公务员培训管理体制;形成以人为本、培训资源优化集约,效果活力显现,依法进行分类分级培训的工作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公务员培训保障机制。

——建立起适合各类公务员要求的培训内容框架。根据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公务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建立以培育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五个方面本领、九大通用能力及业务能力为主干的系列培训教材和能力评价标准体系。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通过培训,使公务员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二、工作原则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训工作坚持贴近改革开放和广东现代化建设实践,贴近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学以致用,讲求实效,提高公务员服务大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坚持培训公平的原则。维护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培训项目设计、培训经费使用安排优先考虑全体公务员,让每位公务员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工作惠及全体公务员。重视地区间培训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培训工作在公务员之间、地区之间健康、协调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训工作贴近公务员的实际,针对不同职位类别、不同职务序列以及公务员素质及能力的特点,把机关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与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公务员在参加强制性培训项目的前提下,自选培训,促进公务员全面发展。

4、坚持依法培训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组织实施培训,坚决查处违法培训行为,严厉打击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

5、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按照现代培训理念,科学安排培训项目,积极创新培训内容,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做到学用一致、按需施教。

6、坚持节约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强培训管理,节约培训资源,降低培训成本,大幅度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增强培训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二)重点任务

1、加强全员培训。以在职培训项目为抓手,对全体公务员开展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每人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天,充分保障全体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

2、强化六类人员的培训。在搞好全员培训的前提下,重点对以下六类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1)基层公务员。大力加强对县级机关以下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民主行政、执政为民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为核心,组织适应基层公务员需要的各类培训。(2)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强化对行政执法一线公务员的培训,围绕社会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要求,开展以公共管理核心知识、依法行政和专业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其公共服务和依法执法意识、强化依法执法水平和能力。

(3)新录用公务员。凡是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一律要在试用期内参加以提高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初任培训。初任培训分为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培训和专业课程培训。其中,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由政府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时间不得少于15天;专业课程培训由录用机关根据本机关工作特点及需要组织实施,时间不得少于5天。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率必须达到100%。通过培训,使新录用人员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机关工作的要求。

(4)晋升领导职务公务员。对于晋升处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要按照管理权限,依法进行以提高任职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任职培训,脱产培训时间每人不得少于30天。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进行。领导成员每五年或者每届任期内应参加累计不少于三个月的培训。着力提高晋升领导职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任职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行政能力。

(5)优秀年轻公务员。选拔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重点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理论、具有较强行政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

(6)培训管理者。对培训管理者要优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培训理念,熟练掌握培训规律,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培训新方法,努力造就一支勇于开拓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我省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求的、高素质的培训管理者队伍。

3、基本形成适合各类公务员要求的培训内容框架。主要内容包括:

(1)政治思想素质类。着力培育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即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廉政建设,学习重大时事政治等。

(2)政策法规类。党的十七大有关文件,宪法、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新颁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公务员必须了解通用法律法规,必须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法律法规。

(3)通用能力类。围绕提高公务员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自主创新等五方面的本领,增强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九大通用能力和业务能力建设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内容框架。

(4)专业能力类。由各主管部门根据实际,确定“十一五”期间本部门公务员需要学习的2—3门业务必修课。

4、完善公务员培训法规体系。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抓紧修订《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试行办法》、《广东省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试行办法》、《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认可暂行办法》等法规,研究制定公务员培训登记管理办法、带薪培训管理办法、公务员通用能力评价标准、公务员培训质量考核标准等管理制度和措施。

5、鼓励公务员参加文化学历教育。继续采取资助学费等扶持政策,鼓励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支持公务员参加其他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第二学历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或部门可采取委托高校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办法,培养一批高学历、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人才。制定政策,鼓励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更高层次的文化学习。

6.继续做好公务员对口培训。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按照人事部统一部署,积极支持和完成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和中东部地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对口培训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粤发〔2002〕13号)精神,开展珠三角对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结合这些地区实际需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各有关市要认真协助组织和安排好对口培训班的学习和考察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对口培训任务。

7.加大公务员赴境外培训力度。办好与境外有关机构互派公务员培训项目,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赴境外发达地区和国家培训,拓宽培训渠道,加快骨干人才培养。与境外友好省市建立互派公务员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粤港澳的地缘优势,与港澳有关机构挂钩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务员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境外专家、学者到本地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领导。公务员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机关的形象和工作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决定因素。培训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增强我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已成为我省“十一五”期间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任务。各级政府要把公务员培训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公务员培训是提高政府效能的生产性投资的理念,实施人才资本优先发展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大局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高度,切实强化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领导,增加公务员培训经费投入,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推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政府。

(二)提高公务员培训法制化水平。加大公务员培训法规制度建设力度,增强公务员培训法制观念。各级机关要牢固树立公务员培训是机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观念,依法组织公务员参加法定培训,保障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不受侵犯;公务员要增强参加培训既是个人应当享受的权利,同时又是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积极参加各项法定培训;公务员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培训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以维护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为重点,加强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

(三)健全公务员培训工作机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公务员培训综合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有关的法规、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规划制定、政策研究、督促检查、质量评估、工作协调等宏观管理工作,对省直属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公务员实施培训。各市、县(区)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我省公务员培训的法规、规划,拟定本辖区有关政策、规划,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政府的其他部门(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应按照同级政府公务员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组织选送本部门公务员参加培训,并负责本部门公务员业务培训,编制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报同级政府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

(四)加快公务员培训机构建设和管理创新。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的公务员培训机构的作用,有效整合运用社会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基地布局和层次结构,不断完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公务员培训新模式,努力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高水平的培训机构,创一批名牌培训项目。探索建立培训项目招标制度,采取政府向市场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推进公务员培训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加强培训施教机构示范项目的研究和论证工作,科学管理培训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公务员培训质量考核、评估、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公务员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管力度。

(五)重视公务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作用。以推行公务员培训新方法为动力,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从教师向培训师的转变。以培训项目为纽带,吸引国内外名师来广东讲学,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名师荟萃的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师资库,实现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做到资源共享,保证按教学需要优化配置师资。形成一支忠诚公务员培训事业、熟悉公务员培训内容、具有现代培训理念和扎实专业技能、能够满足公务员培训需要的教师队伍。

(六)构建统一规范的广东版公务员培训教材体系。加强公务员培训教材规划、编审、评估工作。树立精品意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一套具有广东特色的公务员培训教材。其中,公务员必修科目为:《培育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读本》、《公务员能力建设教程》、《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学》、《公务员初任读本》等。省直各机关可编写2—3门配套的业务培训教材,并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审定后实施。教材采取统一版式。加强电子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材、网上电子课件等多种类型教材的开发。

(七)创新公务员培训方法。根据公务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加强公务员培训理论和培训方法创新研究,认真总结在公务员培训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积极推广双讲式、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经验分享式、管理游戏式等现代成人培训方法,采取个性化、差别化培训,使新的培训方法成为公务员培训的主流方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工作水平。

(八)注重公务员培训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公务员培训提供技术支持。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按照公务员培训要求,建立公务员网络培训平台,广泛运用各类传播媒体、电子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组织培训课件,推动实时和远程网络培训的开展,加快实现公务员培训资源的共享。

(九)完善公务员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纪律,按照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公务员培训档案,将公务员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定期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新录用的公务员从录用之日起一年内不参加初任培训的,不得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不得提高工资等级。对晋升处级(含处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不服从组织安排、无故不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定期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称职)以上等次,不给予晋升工资等级。对不按规定完成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公务员,定期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因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的公务员,所在单位应当书面报请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破除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任务观念,克服工学矛盾,努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切实改变公务员培训学好与学不好一个样的状况,增强公务员培训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使培训学习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十)切实保障公务员培训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公务员法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有关保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的规定,将公务员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重要培训项目,要给予重点保证。建立公务员培训经费目标责任制度,把公务员培训经费投入情况列入执法检查的内容,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领导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的培训项目经费必须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加强对公务员培训经费的管理,建立公务员培训经费绩效评价制度,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摘编)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要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要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规划纲要草案说,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要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完善服务业政策。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规划纲要草案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要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要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进口综合效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积极开展多边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 13 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侨务工作,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加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法律援助。加强人权保障,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门充分发挥优势,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港澳培育新兴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全面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和六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努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持续推进两岸交往机制化进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 15 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坚持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紧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优化结构,增强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先进研发制造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加快突破制约科研生产的基础瓶颈,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化发展。完善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进军队人才征招选拔,完善从地方直接征召各类人才的政策制度,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加强退役军人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以生活保障、通用物资储备、装备维修等为重点的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形成与国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相适应的军队职工管理制度,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和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

坚持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和共享力度,完善政策机制和标准规范,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建设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实现未来五年宏伟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要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加强规划协调管理。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下载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十二五”培训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 收入增长要和经济发展同步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10月29日04:27 我来说两句(2)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 本报约请专家进行解......

    十二五规划纲要

    2 内容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

    《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2011.03.2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 —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2011〕14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

    江苏十二五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

    邢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四川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四川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终定稿)

    2011年1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