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网进村”又解精准扶贫一困
“拉网进村”又解精准扶贫一困
‚出个文件、打个通知再不用去镇上了,现在鸟枪换炮,我们还得赶紧学着使用哩!‛5月的一个清早,甘溪张家河村主任看到县财政局送来的电脑和打印机后的感叹道。‚以前打个电话还得到处找信号,现在我们村委会就有无线WIFI,有了互联网还真是方便!‛
甘溪镇张家河是县财政局帮联的精准扶贫村,因地处旬河东岸,有河无桥致使交通受阻,群众出行不便。近两年,在各级部门的协调支持下,跨河大桥架了起来,通村路、到组路和连户路也相继修通硬化,但摆在张家河村群众的面前还有一条路,始终没有打通。这就是网络信息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路‛还得继续修!但由于线路长、成本高,各网络运营公司迟迟不愿进入,网络信息化成为最大的软肋。县财政局驻村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2014年帮联开始,我们就将‘互联网进村’纳入了精准扶贫计划‛县财政局驻村人员小龚讲到。‚经过实地堪察,多方衔接联系,今年5月,县广电网络公司将数据光纤拉到张家河村委会,并开通了宽带和高清互动电视;我们又筹资1.6万元,为村委会配备了电脑、激光打印一体机,还购买了55英寸的互联网电视机。现在可以说,该村组织网络信息化已初步形成。‛
‚拉网进村‛不仅体现在村级事务管理、居民便民服务上,更激活了农产品信息交流和惠农政策的普及,可以有力地拉动农村产业发展。正是基于这点,县财政局不遗余力地推进该村网络信息化建设。
现在,张家河的‚村村通‛已不在‚掉线‛,脱贫致富的信息大门正悄然打开。
第二篇:真情帮助暖民心,精准扶贫解民困
真情帮助暖民心,精准扶贫解民困
巴州区第八中学“挂包帮”曾口镇黄梁树村纪实
俗话说“富在山野有人访,穷在闹市无人问”。然而,巴州区第八中学主动到50多公里外的曾口镇黄梁树村寻访“穷戚”,走进那片贫瘠的土地,与朴实的百姓有了一个“约定”,同他们一道在大山深处抒写着一段段深深的“情缘”故事。
远山的“呼唤”
曾口镇黄梁树村位于巴州区与平昌县交接处的铜罐山,是巴州区的一块飞地,海拔900余米,“四山五沟”,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亩,全村5个组195户723人,其中有51户贫困户176人仍未脱贫。村民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坎,水源条件差,交通不便,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实,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长期以来,贫穷的帽子如同“紧箍圈”一样紧紧勒住了当地老百姓的发展,纯朴的百姓世代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生存,感情至深,故土难离,他们宁愿与贫穷相伴,也不愿走出大山一步。但他们数数辈辈都在不断努力,想极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梦想一次次在失望中破灭。大山深处朴实的百姓一直在静静地等待。通过践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区八中与曾口镇黄梁树村“结缘牵手”。
教育人的情怀
“我们这个村夹在两座山中间,山高坡陡,出行不方便,条件不好,这是造成我们穷的主要原因,因为穷所以生活环境、生产条件一直得不到改善。通过区八中的‘挂包帮’精准扶贫,我们这里在逐渐变样,老百姓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村支部书记李建华感慨地说。
“虽然我校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搬迁,租校办学,新校区建设还未展开,学校也很薄弱,教育教学压力大,但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帮扶黄梁树村。”区八中校长鲜进在教职工会议上深情地说。
2014年国庆刚过,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全体教职工悄无声息地走进黄梁树村,与群众座谈,实地查看,调查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分析51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基本摸清了该村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贫困户逐一登记造册,结合全村的情况,与村两委制订了村脱贫解困三年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校长鲜进首先与家庭条件较差、年龄较大的李于富结对认亲,其他校领导和教职工也纷纷 “认亲”结对。针对该村道路不通畅的实际情况,向交通部门争取专项资金49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捐赠10万元,硬化了联通平昌出境公路1.4公里;争取市财政局投入3万,学校在微薄的公用经费中拨付2万,整治了病害公路800米,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
平凡的“行动”
驻村干部吴映春是学校的工会主席,原来负责学校教职工的期盼----学校新校区的选址规划与建设,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走访每户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种植、养殖信息。“比起学校工作,这里没有节假日,虽然不能像过去可以照顾家庭,但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帮扶老百姓,让我生活十分充实。”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细雨蒙蒙,寒风瑟瑟。40多位教职工利用难得的休息日分别深入结对家庭,开展走亲访友活动。唐太国为留守儿童送去了中华经典读本,朱秀蓉向留守老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刘雨婷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4月16日,黄梁树村像过年一样热闹,烈日下,20多人顶着小红帽走进田间地头,带着化肥来到苟国强租赁的土地上抡锄、挖坑、栽桩,汗流浃背、欢声笑语,一派繁忙景像。苟国强74岁的父亲站在地头笑开了花,“这几天我正急得不行,丝瓜秧苗再不栽种,就只有乱长了,今年租赁费都无法兑现给老百姓了。今天幸好区八中教师一大早就从几十公里外来帮我种蔬菜,今年就有一个好收成了,这些教师好啊!”。苟国强原来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年老生病的父母,为照顾年迈的老人,今年回乡创业,租赁了20多亩的土地种植蔬菜,劳动力缺乏,2亩多的蔬菜苗到了种植时节没人帮忙,他心急如焚,关键时刻,区八中的教职工来到他的地里帮助“双抢”。
帮助苟国强干完活,校长鲜进将10只小鸡和500元现金送到李于富的家中,指着挂他家门上的联系卡深情地说:“老李,我是你的‘亲戚’,上面有我的电话,如果你有困难就给我打电话,如果到城里就到我办公室来找我”。话音未落,李于富便激动地说:“谢谢鲜校长,谢谢你的帮助,我会在你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发家致富,尽快脱贫致富来回报你”。
干完活已是中午12:00多,全体干部职工围坐田边的草坪上,啃着自带的馒头,喝着矿泉水„„
村委会正在忙碌地分发化肥,村干部逐一将教职工自掏腰包购买的6.5吨化肥发放到农户手中。
真情的回报
为了黄梁树村的脱贫致富,区八中全体教职员工先后捐款4万余元,逢年过节、春播秋收、开学放假,在每个重要的时节,学校教职工就会出现黄梁树村,及时将慰问、助学、助农的情谊送到位每户帮扶户手中,解决他们的及时所需。
“穷”未走,心不“甘”。区八中全体教职员工与黄梁树村村民结下了“亲缘”。李秀才老人硬是要把自己的年猪肉拿两个送给白春春老师,文新宇每次都要把到巴城办事的李于高老人接到家中好好款待。区八中通过真挂、真帮、真扶,黄梁树村在不断地变样,夏种时节,学校又启动了新一轮“挂包帮”。“我们八中的教职工要努力用真情和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校长鲜进如是说。
第三篇:精准扶贫进行时
精准扶贫进行时
精准扶贫,一场造福于民的重大工程,对西部地区来说尤其如此。
精准扶贫思路产生在西部,工作起步也在西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1月,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月后,总书记来到贵州,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5年7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孙?P以瓦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省社科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双重身份,来到了安康市汉滨区瓦铺村。从改善贫困户的生活到让留守儿童精神脱贫,再到挖掘当地旅游土特资源发展产业等,一年的时间里,孙?P卓有成效的工作给瓦铺村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原生态清酒之乡”两块牌子,让瓦铺人对脱贫致富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但是,第一书记任期只有一年,眼看孙?P就要离开村子返回西安,瓦铺村百姓急了,200人联名给省委组织部和省社科院写信,请求孙?P继续留任瓦铺村第一书记……
2016年10月16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农家妇女邓迎香获得“奋进奖”,而参与贵州脱贫攻坚的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则分别获得“奉献奖”和“创新奖”。从1999开始,邓迎香与村民一起用双手一点点地去凿开大山,最终打通了一条村子通往山外的隧道。路通了,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庄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创建示范村。
自2015年起,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和他的团队开始关注电商扶贫,并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16年暑期,张鸿带着团队不仅去了新疆,还密集地去了陕西境内的宝鸡陈仓、铜川照金、武功县、宜川县、黄陵县、陇县、石泉县等地,深入调研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指导当地科学规划发展电子商务,为陕西省农村电商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为陕西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项目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张鸿希望,在“十三五”精准扶贫的最后一战中,电商能够发挥锐不可当的作用。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当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精准扶贫能否有所作为并最终实现使命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真情帮助暖民心 精准扶贫解民困8
真情帮助暖民心 精准扶贫解民困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新鲁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提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2017年8月,我们农业 服务中心驻村农技员在各自连片领导的带领下,分别到自己所联系的村,到各自的帮扶对象家中,进一步了解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年均收入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状况,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扶贫工作具体措施,力求找到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改善家庭环境和提高年均收入的发展路子。本次的扶贫中通过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每一位与贫困对象对应挂钩的干部都参与了这次的扶贫,切实做到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这次走访活动,不仅把扶贫的具体工作落到了实处,进一步了解了新鲁镇贫困村的贫困户的状况,而且让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其中,深切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促进日后扶贫工作更主动、更完善的开展。
新鲁镇农业服务中心
驻村农技员:郭跃武
2017年8月
第五篇:进村入户访民情 尽心竭力解民困
进村入户访民情 尽心竭力解民困
——进村入户活动心得体会
胡汉华
2011年3月,按照西山街办“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安排,我陪同街办吴光文主任对我村二组70余户农户进行了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活动,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要倾听普通农民群众的呼声,全面准确地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愿望。
温家宝总理引用白居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诗句来表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爱之情。我们要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深入小组之后,我们首先听取了小组组长对小组情况介绍。葫芦地惠农政策普遍落实较好,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农村低保、家电下乡补贴、汽车补贴和农民建房手续费减免等惠农政策都得到了全面落实。存在的问题及要求主要是:一是合作医疗报销额度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且垫付资金困难;二是小组自来水管安装多年腐化破损,每年水费亏损缺口大;三是小组塘堰急需资金改造;四是打工者出去后,老年人种田十分辛苦,孩子缺人照料。
为了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我们就挨家挨户走访,深入农户,亲眼看,亲耳听用第一感官与他们拉近距离。肖文银老人是我村二组的一个孤寡老人,现年70多岁了,村为其办理了五保。考虑到老人平时无人照顾,准备送老人到西山养老院,可是老人不习惯养老院环境,不愿意去哪里居住。由于行动不便,村委托其堂兄弟肖文会照顾老人,还定时为老人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确保老人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既要送去党在农村各项惠农政策,更要带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之情,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入村进户,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进村入户的重要内容,每到一地,即采取召开村民座谈会、举行形势政策报告会、走访农户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省委1号、2号文件精神及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县“两会”等有关会议精神宣传,讲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形势和支农惠农政策,感受到了党对农民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社会普遍发展的情况下,农村老人、孩子的生活其实比以往更苦更累。由于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农田就只有老年人承担了。农田里,我们看到有几处在忙碌,走进一看,都是60几、70几的老人家。说来难以令人相信,大块大块的农田,竟然是这些“棒劳动力”承担的。我们将这些情况进行了整理,拟将力所能及地给予一些帮扶措施。
既要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更要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树立与群众的真正感情去走访,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考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此次活动才会得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坚持边走访、边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分忧解难。考虑到村内失地农民就业难,经济发展缓慢,经村党总支、村委会研究决定,拟筹资3亿元在我村邻近鄂州火车站的二组地段建设城南新社区,腾地1800余亩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预计能为我村村民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
通过这次“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真切体验贫困群体的艰难生活,作为村支部书记,我应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