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
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处置机制
1.对每月收集的舆情信息及时分析,抓住苗头,找准问题。对一些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潜在性、苗头性信息一经发现,及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对策。
2.安排专人负责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建立舆情信息档案。定期通过会议的方式对不同时期的舆情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对同一事物,不同人员所产生的不同利益群体,他们的思想反映会各有不同,必须区分对待。不仅要分析师生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分析师生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政治倾向。
3.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法。
4.根据掌握的各种情况倾向和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舆论,化解矛盾,消除危机。
一是要快速反应。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潜在性、苗头性信息一经发现,学校应在第一时间进入应对状态,避免势态扩大。
二是要统一指挥。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由舆情信息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和分工负责,确保处置和应对工作有理、有序。
5.对于舆情信息中反映的问题,涉及的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处理,做到不回避、不护短、不掩盖。确因条件限制无法马上解决或根本解决的,要耐心说明原因,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于个别失实或夸大的报道,也要以积极的姿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处置机制
领导小组
组
长: 任海先(校长)
副组长: 张景昌(法制副校长)
成员:
郑维国
(副书记 工会主席)
郭
军
(教导主任)
宫福明
(德育办主人)
孙
浩
(后勤主任、校警)
孙青峰
(校警)
王福林
(门卫)
各班班主任
第二篇:网络舆情预警措施
危机公关——叶东课件
网络舆情预警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和应对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及时妥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第一时间的知情权监测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机苗头,以及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危机公关——叶东课件
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的信息通报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坚决制止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欺上瞒下和报喜不报忧,提高政府在危机处理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部门联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1)领导要关注网络舆情(2)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3)各级互联网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适时监控网络舆情,给领导当好参谋。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南乡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处于改革攻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网络舆情问题逐步暴露,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总结实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以来的经验得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必将强化和促进综合治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实现网络舆情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分析反馈网络舆情信息,指导实践。而要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掌握其在建立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前瞻性的、深层次的网络舆情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消息、情报、指令、代码、数据、信号等所包含内容的总称。信息有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之分。网络舆情信息可理
2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处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信息,即简单的整理,只供了解;二是高级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归纳、分析研究,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
(三)传递工作。按一定方式方法将信息从A地移动到B地的过程。要求:一是渠道畅通无阻、速度快、质量高,即迅速准确;二是安全保密。
(四)反馈工作。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可控制决策的顺利进行,防止瞎指挥,贻误工作;可以将工作效果和决策措施相比较,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四、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网络舆情信息真实性原则。真实是网络舆情信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性,信息本身就会失去价值,而且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预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一是真实,不允许有半点虚假和想象;二是要准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
(二)坚持网络舆情信息时效性原则。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收集传递,就会成为“马后炮”,贻误战机;在这个原则上,尽最大努力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多“胸有成竹”,少“雪中送炭”和下“及时雨”。
(三)坚持网络舆情信息适用性原则。在众多的信息中,有些网络舆情信息冗长、范围大、内容复杂,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分类、筛选、加工和利用,根据不同的决策使用对象,提供对路的信息,有的放矢。
五、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必须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审批制度和督办制度
(一)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告程序,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和时限,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根本制度。
1、报告范围: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正在酝酿、策划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治骚乱和**或较规模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事件;较大规模的聚众围堵、冲出党政机关和重要警卫目标事件;阻断交通要道等事件;较大规模(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闹事、械斗事件;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的事件;其他网络舆情信息等。
2、报告形式:坚持真时性、时效性、适用性原则,根据报告内容的紧急程度和保密等级,采取先口头、后书面的形式,可明传、可密电。
3、报告时限:重要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对事态正在发展和正在处置的重大事件,及时续报结果。
4、报告程序:重大情况应立即向党委、政府和综治办报告;一般情况向单位报告后逐级上报。
(二)审批制度。各单位和部门在报告时,应建立审核把关制度,以减少差错和失误。
第四篇:风险雷达风险预警舆情信息中的“天气预报
风险雷达风险预警 舆情信息中的“天气预报”
互联网上总是热点不断,这边动车脱轨事件在此起彼伏的呼声中总算尘埃落定,那边通货膨胀、房市下跌等事件又成为网民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目前,互联网正以它独具的平民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网络已经成为人人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今年,胡锦涛总书记莅临人民网,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不仅是党和政府对互联网这一了解民意重要渠道的关心与肯定,同时胡总书记在人民网发表的“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讲话,更是体现出党和政府对网络媒体正确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视,体现出当今社会网络舆情信息预报的重要。
那么,如何在萌芽状态就对海量信息中的有害信息进行迅速预警,从而发挥出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最大效应?如何更好地把握舆情导向、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理等问题就成为网络媒体等组织单位有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对此,政府与企业品牌部门需要一种工具,能够像预报天气一样,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预告,而“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利用上千台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处理平台,采用全球独创的专利技术“PeopleRacnk”算法,自动对数万个网站的海量信息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浏览,对设定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和定向追踪,实现类似预报天气预警各地区、各行业的网络舆情热点;对发现的数据进行逐条质量评价与分析,自动过滤掉无价值的信息,提高监测精准度。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一旦发现与关键词设置相关的内容,可在舆情真正形成之前形成预警报送相关各级政府机关,便于进行有针对性处理,从而将舆情消灭在初期阶段,避免了事件进一步地扩大化。
当网络舆情发生时,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能帮助各级政府机关敏锐发现和整理有关的网络舆情信息,通过自动采集、自动分类、智能过滤(甄别筛选)、自动聚类、主题检测和统计分析,实现社会热点话题、突发事件、重大案情的快速识别和定向追踪,全方面客观地揭示舆情的状况和走向。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专业的舆情监测信息服务。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具有最新开发的追踪功能,不仅可迅速实现所谓的“人肉搜索”,还肯根据其文章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ID追踪功能:可根据某一网民ID,快速挖掘出该ID在全网内注册站点及所发表的文章;溯源追踪功能,可自动计算分析文章语料与内容大意,并从全网范围追溯其转载文章,最终发掘其发帖源,分析其传播途径与传播范围;人物追踪功能,能对可疑作者进行自动监测追踪,挖掘其发布的文章并分析其善于使用的词语。
风险雷达舆情监测系统(yuqing.bcpcn.com)可帮助政府从传统的“灭火式”处置网络舆情,到坦荡透明地面对舆论,将负面舆情转化为展示正面形象和树立政府公信力的机会,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从而使政府机关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做到对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快速发现、快速处理,从正面引导舆论和宣传,构建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第五篇:舆情信息
中国“又一次里程碑式”土改在深圳启动 核心是产权
25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宣布启动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据悉,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已经批复《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深圳市一直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当前,深圳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土地空间不足和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同时并存,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和调控手段匮乏相互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未来其他地区发展必须面对和破解的突出问题。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把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一重大使命赋予深圳。这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抉择,符合中央对深圳的战略定位,符合深圳发展实际。
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政府将采用部省合作方式,支持深圳开展土地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土地利用高效化、土地管理法治化。
据了解此次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分两步推进,2011年~2015年的近期计划和2016年~2020年的远期计划,改革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透露出来的信息,在这次改革中,“小产权房”有望按照“依现状、依改造”等路径确定产权。建立在宅基地上的集体产权
房,拟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在“房地合一”体系内,探索房地权利分离条件下的管理制度,探索土地权益书、作价入股等补偿模式等,破解确权难题。
此外,深圳将研究和探索限房价竞地价、不设定条件的挂牌出让等多种方式。健全土地供应体系,探索租赁、作价入股等土地有偿使用方式;未来深圳将创新土地金融工具,展开土地金融政策研究;在土地收购回购上,将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土地收购模式和多元化补偿方式,探索实行政府部门对土地的优先购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