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3 20: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姓名: 时间: 导师:

摘要

目录

前言..............................................................................................................................................4

一、研究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1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1

(二)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意义...........................................................................................3

1、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

2、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4

3、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5

二、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本质、特点和形成规律...........................................................6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6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7

1、突发性与隐匿性.........................................................................................................7

2、规模大、传播广.........................................................................................................8

3、危害严重.....................................................................................................................9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规律.................................................................................................10

1、网络渗透破坏活动制造的网络舆情。...................................................................10

2、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触发的网络舆情。.......................................11

3、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12

三、网络舆情的预警.....................................................................................................................14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14

(二)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有效引导网上舆论.........................................................15

(三)制定周密的应对网络舆情的预案,做到常备不懈.................................................16

(四)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17 参 考 文 献...................................................................................................................................19 致

谢............................................................................................................................................21

摘要

摘要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流行的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反映的是社情民意,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是党和政府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网络舆情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网络舆情的现状和预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网络舆情的含义、本质、特点和形成规律进行了阐述,初步探索了网络舆情预警的措施。

【关键词】和谐社会;网络舆情;预警对策;

前言

前言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随着以即时、互动为主要特点的互联风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为公众表达舆情、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网络舆论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强调:“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神情民意反映渠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因此,加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研究意义重大。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一、研究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

从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风,10多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业务应用、技术实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2007年12月31日,网民数已增至2 1亿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2 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参与人群。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已为世人所瞩目。

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被毁致死案中,网上舆论的压力推动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对“刘涌”案的热烈讨论,间接促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50多年来第一次提审地方普通刑事案,推翻了沈阳高院的判决,改判刘涌死刑,立即执行。这些情况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网络舆论形成的冲击力量。

当然,网络舆论的引导具有两面性,引导好了,可发挥不可替代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的建设性作用;而引导不好,情绪失控,失去理智,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性。特别是一些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引导不好,极易形成网上舆论焦点和热点,如果人们感觉通过网络已经不能发泄情绪时,就会集结起来,用游行、示威、静坐请愿来表达舆情,从而引发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5枚导弹袭击,馆舍被毁,20多人受伤,3名新闻工作者遇难。这一令世人震惊的消息在互联网迅速传播。人们利用网络表达义愤,发出怒吼,并走上街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游行,在游行中发生了冲击美国使馆的过激行为。2005年,由于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入常”问题,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日本入常”和抵制日货的网络签名活动,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爆发了示威活动,并且蔓延到全国许多地区。

“7·5”事件前夕,一些敌对分子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在“清风网”等网页上发表极具煽动性和蛊惑性的反动言论,对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其实,在“7·5”事件之前的很长时间,一些充满分裂意识的言论就在“维吾尔在线”等网页上大肆泛滥,毒化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一些赤裸裸的分离主义言论时不时地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最终,网络成为造谣滋事,煽动仇恨的工具。血淋淋的事实说明,过去我们对网络舆情作用估计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力。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显然,互联网已演化成一个庞大的虚拟社会,加上其本身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它来表达自身真实的想法。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舆论的力量已经显现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安全分析和技术研究,**发生时当机立断采取切实有效的网络控制措施,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网络舆情预警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意义

1、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互联风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是中国共产党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舆情作为较多群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自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网络已经成了舆情汇集的新通道,能够快速反映社会动态、热点民意、网民心声,比较真实地显现了民众对现实的情绪和态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度。我国高层也开始关注网络论坛所传递的信息,希望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社会动态和社情民意,以便迅速、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的跳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这个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一般来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各国都会进入到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预防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迅捷的信息交换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BBS论坛、留言版或者自建站点上匿名发布言论,发布者往往只是将网络看成感情发泄和情感交流的工具,而不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会考虑发布言论的真实性及其社会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舆论导向不等于舆论管制,想以监管报刊杂志、电台和电视台的传统方式管理互联网,在技术上并不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所以,网络舆情调控作为一种软性权力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网络舆情预警是为了促进舆情调控,改善舆情预警对于有效调节社会舆论内容,把握社会舆论力量,对于实现党政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对于促进社会融洽和谐,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情是社情的反映,要把握网情,除搜集网上前瞻性信息外,更要从网下抓网上。

3、加强网络舆情预警,是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战略。他们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只要中国不拒绝网络,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想要通过互联网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企图,昭然若揭。所以,加强网络舆情预警,能够及时发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颠覆的图谋,维护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经济爬坡过坎、改革攻坚闯关的紧要关口。要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面临的最大历史考验是:在发展中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改革中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凡事预则立,不患难而患无备。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视困难,直面挑战,紧紧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打好攻坚克难的主动仗,就能有效防止落入“两个陷阱”,谱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二、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本质、特点和形成规律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所谓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应运而生,它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也源于现实,只是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或渠道拓展到了互联网上。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它主要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BBS)、聊天室(Chat Room)、博客(Blog)、维基(Wiki)、聚合新闻(RSS)和即时通讯(QQ和MSN等)实现并加以强化。从本质上讲网络舆情就是一种社会舆论。如果对网络舆论缺乏预警,一旦事态发展成突发事件,很容易手足无措;处理不好,很容易加重与群众的对抗情绪,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就是防范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1、突发性与隐匿性

在网络环境下,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具有了较高的时效性。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通过网络媒体迅捷报道;网民在获知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内就可以在网上发表议论,交换想法。有时一个热点事件的报道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在网上迅速蔓延。所以说,从形成时间的短暂性上看,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

网络教育舆情的主体是模糊的,这是由网络的匿名性决定的。匿名性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行为者对自身是否被他人所知觉情况的感知,具体指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使用者可以利用虚拟代号隐去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特征。隐匿性有利于网络使用者摆脱现实社会的压力,真实地反映内隐的情绪、态度,在网络的海洋里畅所欲言。与此同时,隐匿性也会让网络使用者产生一种错觉,即“在网络世界里,‘我’是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网络上的交往活动不再像一般社会行动那样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因此,‘我’可以尽情扮演自己想象的角色而不必去考虑后果”。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用,一些网络使用者缺乏理性的思考,把互联网当成情绪的发泄地,任意发布一些情绪化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美国《纽约人》杂志在1993年曾刊登过画家斯坦纳的一幅漫画:两只狗坐在电脑前上网,意思是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幅漫画充分体现了网络的隐匿性特点。正是网络的隐匿性,网络容易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

2、规模大、传播广

网络的迅速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加,遍布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地域。同时,互联网应用服务日趋多样,为信息在网上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网上的每一条信息,都可能迅速蔓延扩散,并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共鸣,出现一呼百应的情形。

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地域、人际对传统媒体的限制,各种信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上,并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web2.0时代的互联网方便普通使用者随时随地把身边发生的事件、问题发布到网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如震惊国内的福建南平小学血案,犯罪嫌疑人闯进福建南平市一家小学砍死砍伤多名学生,造成了8死5伤的惨剧。事件发生在2010年3月23日上午7时20分左右,到上午8时30分,已经有目击群众通过互联网发布这起惨案的实时报道,立即有上千用户发表评论,全国各地的网络使用者几乎能够即时了解事件的进展。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是一种交互式的、互动性很强的信息传播,正如保罗,萨福等学者的观点,“同其他人发生联系”、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进行跨越时空的互动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每个网络使用者都有机会参与讨论话题,发表观点,扩展影响,通过bbs、帖吧、博客等工具实现与信息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网络使用者之间针对某些话题的互动、网络使用者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网络使用者与行政单位的互动。由于传播的互动性,网络使用者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彼此影响,少数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事件、现象表现出“一边倒”的舆论倾向,更易使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

3、危害严重

随着互联网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网上呈现出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境内和境外相互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局面;一旦出现适当的“导火索”,就很可能形成网上热点、焦点舆论高潮。由于互联网互通、信息传播迅速等特点,各种矛盾在网上传播、蔓延和聚集、放大,在众多网民的参与下,必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甚至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危机,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其影响力既有正面积极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 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规律

1、网络渗透破坏活动制造的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的一种舆论形式。如在人民网的论坛、新华网的论坛、天涯论坛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对最近的热点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进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由于网络舆论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使得很多不为传统媒体所关注的事件浮出水面,进而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会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但在网络舆论显示出其正面影响的同时,大量的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将网络言论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甚至外国媒体将中国的网民冠之于暴民,这也不能不让我们正视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为西方敌对势力渗透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利用互联网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渗透,造谣惑众,恶意炒作和蓄意煽动制造**等。尤其是境外一些网站,利用编造假新闻、捏造事实的伎俩,鼓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产生消极舆情,引发社会动荡,达到其破坏国家安全与稳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翻党的领导的企图和阴谋。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2、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触发的网络舆情。

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负面性和不可预料性,能够迅速成为社会高舆论的焦点和热点。在网上,通过发贴、跟贴形成动式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就会形成规模较大的网络舆论,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便会通过互联网集中表现出来。这种消极的网络舆情最易引发突发事件。

当前最容易引发民众关注并形成声势浩大的网络舆情的事件通常有三类:一类是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如工资、房价、物价、公共安全等;第二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社会正义、社会公平、反腐败等;第三类是爱国和民族问题,如中日关系、台湾问题等。

我国目前反映民意的渠道主要有传统媒体的批评性的舆论监督,如《焦点访谈》节目,媒体所写的内参,政府上报的材料及信访办等机构, 这些途径有一个共同点,即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达方式,官与民的互动性较差,很多百姓的想法、呼声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但伴随着网络舆论的出现与形成,其开放式、低门槛的传播方式,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反映民意的通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事件被大众关注,主要源自于网友持续不断在有影响力的网站留言和发文,引起其他网民关注与参与,形成观点化、总结化的网络舆论。之后,敏感的传统媒体开始介入其中进行采访与深度报道,于是很快形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网友评论的交互作用,马上会提升出更代表民意的观点与呼声。这个过程大致如此: 网络媒体传播事件---网友留言---初步形成网络民意---大范围的网络舆论的形成---网络媒体与平面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媒体互动作用---影响政府决策。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的曝光最初来源于网络。那些不幸的孩子们被卖到黑砖窑做苦工, 他们的家人们倾家荡产,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潜入大山深处寻找孩子。两个月来, 他们先后营救出40余人,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线索,可当他们找到有关部门遇到的却是互相推诿,400多位绝望的父亲于是在网上联名发出求救信。这篇帖子6月5日发在河南的大河论坛上,起了强烈的反响,截至6月12日,大河网上该帖点击率超过31万。6月7日,这篇帖子被转帖到天涯杂谈后,短短6天时间,该帖更是获得了高达58万的点击率和3000多篇回帖。正是这篇由受困孩子亲人发出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参与讨论,所造成的舆论影响最终引起了许多传统媒体对该事件的深度报道,并促使政府部门对问题的解决,而网络舆论在这一事件正是起到了传达民意的作用。

3、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

在互联网上存在一些虚假或不良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一旦被网民采信,在评论和传播过程中,就会被歪曲和放大,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有关境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很容易使民众产生恐慌和畏惧心理,引发社会动荡。

由于网络是个开放性的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国许多网络论坛和网络博客都存在管理方面的漏洞,不管是网站自身管理缺位也好,还是管理者为增加点击率而置之不理也好,网民在论坛或个人博客中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所发布或转载的信息让人很难辨别其真实性。网络论坛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利益背景的人聚集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任何人注册ID成为论坛网民或拥有个人博客后,都可以随时发布和转载相关信息,这也为虚假信息和谣言提供了可趁之机。在网络论坛,的确有很多高水平的理智型的探讨,这种争论让人长见识,人们通过争论能从中受益。但更多的是一些非理性的,凭自身经验所描绘的琐碎的争论,更有一些人参与网络争论并不是为了通过讨论明辨事理,促成问题的解决,完全是为了争论而争论,他们一旦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后,就不打算修正自己的观点,而且也没有系统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即使是理屈词穷,他们也不甘心。这种氛围使一些网民在争论的过程中容易走路极端,当他们在理性探讨中不能说服对方,甚至有可能被对方驳倒时,就采取诡辩、谩骂、人身体攻击或无休止纠缠等极端的做法,从而使争论变成了无聊的争吵,这与舆论引导本身的功能相背离。网络公共空间假信息、谣言的传播者当中,既有怀着个人目的制造假信息、谣言的,也有无事生非搞恶作剧的,还有不明真相以讹传讹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出现在网络论坛后,往往能产生为主的效应,可以催生某种恶意的网络舆论的产生,而这种基于虚假信息和谣言产生的网络舆论,进而又在更广的范围导致信息误导,有时更能在现实中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如网上流传着一个“最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的帖子,帖子称江西鄱阳县一名六岁女童遭后妈毒打,口吐鲜血,六块脊椎断裂、尿失禁,生命垂危。在事实未明的情况下, 很多网友对事件当事人进行谩骂,指责,并以最恶毒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罪推定式标题传播此事,给当事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后来随着众多传统媒体的介入,事实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但此事件所折射出来的无疑就是关于网络的冲动及不负责任的弊端等。

三、网络舆情的预警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就能够及时地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使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从即时处置型向事前预警型转变。为了及时有效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队伍,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平台,以便及时掌握网民的思想状况,了解群体的倾向和意愿,发现网上突发事件的苗头性动态,及时封堵各类有害信息,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公众意见表达的渠道,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应对网络舆情,我们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力争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扼杀与萌芽、化解危机于摇篮期。同时,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应切实关注公众反映的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暂时无法解决的合理要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向公众反馈事件最新进展信息。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二)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所以,针对网上热点和焦点问题,主流媒体不能丧失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权,对热点话题要分析研判,准确把握,积极介入,快速应对。首先,在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时,要发挥新闻网站的“先发优势”,权威披露,说清事实,以正视听。其次,针对热点话题,梳理情况,对症下药,解疑释惑,通过权威访谈、专家访谈、网上调查、网上座谈、论坛讨论等形式,努力做到让积极、健康的声音引领网上舆论。第三,针对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要批驳谣言,反击错误议论,纠正认识偏差,积极引导网上的舆论导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交类媒介应用崛起,其舆情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传播过程更具隐蔽性和聚合性,网上出现的一条不经意的不良信息都可能会产生无法想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对网络舆情,应需要网络舆情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监测、分析与甄别,掌握我们关系的网络舆情发展趋势。通过舆情监测系统的实时跟踪监测,保证所有网上传播信息能够准确实现“追根溯源”,从而准确把握与我相关的整体网络舆情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提高舆情应对预见性。

由于网络舆情环境本身的复杂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因为这种不可控性,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就显得极为必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强化舆情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对网上舆情传播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负面或疑似负面,就会第一时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间通知监测人员,以期在“黄金4小时”内化解舆情危机,避免事态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三)制定周密的应对网络舆情的预案,做到常备不懈

制订预案是争取防范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可以使我们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局面,使防范工作有的放矢。制定预案要加强针对性、实战性和严密性,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体现高效性,并组织演练,从中发现问题,反复修改。预案的最后落实,主要体现在现场处置上;因此,现场组织指挥机构、通讯联络方法、现场处置小组任务分工、职责、权限、范围等都要详细、周密,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

网络舆情的发生、传播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做好网络舆情因对需要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指挥中心,平时负责网络舆情监测,遇到舆情事件时,转成网络舆情应对指挥中心,复杂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对策略指导。从而提高舆情应对响应时间,及时消除影响,减轻危害。同时,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及时采取相应手段压缩负面信息的传播,消除复负面影响。

健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体制机制。突发事件处置和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规定和配套的应急管理办法。首先是各级政府要组建成立网络舆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舆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情管理部门和网络舆情相关工作岗位,建立网上舆情监测技术平台,实行专人负责监测预警;建立外宣、国安、应急、维稳等部门参与的网络舆情研判会商机制;建立包括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内的突发事件内外宣传联动处置机制,制定敏感热点问题对外宣传口径库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做到网络舆情事件“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同时也要警惕“技术决定论”的自我安慰,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上,坚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网络舆情监测的核心是及时有效地实现舆情反馈,包括定期反馈和随时反馈。面对着网络舆情的海量信息,除了依靠舆情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通过软件来进行舆情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从而更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危机的监管和引导工作,极大地提高网络舆情预警的效率。

强力推进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多途径多方位正面提升南长形象。一是借力网媒,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效果突出。主动积极为南长又好又快发展鼓劲造势,邀请多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先后进行多次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力度大、覆盖面广,有效鼓舞发展信心。二是创新举措,加大推进网络外宣力度。重点宣传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的先进经验,涌现的典型事迹;突出宣传三区三带九街区,提升南长对外形象;大力宣传建设幸福南长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三是主动作为,重点培养网络新闻宣传载体。积极培育网络新闻宣传载体,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广泛开展群众活动,充分发掘新闻宣传亮点。

全力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促进网络新闻宣传和突发事件应对水平提高。一是加强培训。广泛开展新闻宣传与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学习培训,采取集中轮训、交流研讨、专题辅导和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二是广泛交流。建立通讯员、信息员、网评员定期交流机制,通过组织互动,加强沟通,提高网络宣传和舆情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推进“请进来”工程,加强和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完善对外新闻发布机制,坚持做好开展不同形式的沟通活动。三是快速应对。完善新闻通报会议制度,加强网上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加强网上安全监督、净化和优化网上环境。除此以外,还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正面信息的及时发布,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我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在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中正常开展。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参 考 文 献

[1]网络思想政治 研究 [M] 张再兴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第一版

[2]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 [J] 王怀民 中国 报 2009(02)。

[3]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M] 刘毅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1版。[4]关于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J] 马美莉 《台州社会科学》 J006 号。

[5]周如俊,王天琪 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 的新领域 思想理论 2005(11):12-15 [6]刘毅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 前沿,2006(10):140-143 [7]徐晓日 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9-93 [8]纪红,马小洁 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4-107 [9]王来华 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 天津社会科学,2008(4):66-69 [10]毕宏音 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2008(7):166-169 [11]张勇锋 对《旅游新报》事件的网络舆情解析 今传媒,2008(9):44-46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12]姜胜洪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理论月刊,2008(4):34-36 [13]刘毅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理论界,2007(1):11-12 [14]郭乐天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 新闻记者,2005(2):23-26 [15]王丽平,刘大鹏 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09-112 [16]斯进 从互联网舆情形成的特点谈创建立体化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信息网络安全,2008(8):59-61 [17]李子德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7-39 [18]吴绍忠,李淑华 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8-42 [19]陶建杰 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党政论坛,2007(9):28-30 [20]廖扬平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政治 功能 政工研究动态,2007(21):23-24 [21]汤力峰,赵昕丽 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64-65 [22]郑恒毅,王健卉,李学静 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硬件保障体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0-224

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

致 谢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论文。在这里,我首先要由衷地感谢我的老师。从选题的确定、提纲的拟定、文献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最终的修改,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正是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在此向老师,及帮助过我的朋友,同事致以诚挚的谢意。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亲人,是他们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我。谨以此文献

第二篇:网络舆情预警措施

危机公关——叶东课件

网络舆情预警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和应对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及时妥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第一时间的知情权监测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机苗头,以及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危机公关——叶东课件

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的信息通报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坚决制止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欺上瞒下和报喜不报忧,提高政府在危机处理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部门联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1)领导要关注网络舆情(2)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3)各级互联网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适时监控网络舆情,给领导当好参谋。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南乡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处于改革攻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重要战略机遇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网络舆情问题逐步暴露,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总结实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以来的经验得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它的建立必将强化和促进综合治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实现网络舆情预警,就必须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分析反馈网络舆情信息,指导实践。而要掌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就必须明确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只有充分认识到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掌握其在建立预警机制中的重要性,才能针对问题及时掌握了解大量真实的、前瞻性的、深层次的网络舆情信息,做到超前驾驭、事前预防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信息是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前提。

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消息、情报、指令、代码、数据、信号等所包含内容的总称。信息有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之分。网络舆情信息可理

2选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处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信息,即简单的整理,只供了解;二是高级信息,是对原始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归纳、分析研究,可作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

(三)传递工作。按一定方式方法将信息从A地移动到B地的过程。要求:一是渠道畅通无阻、速度快、质量高,即迅速准确;二是安全保密。

(四)反馈工作。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可控制决策的顺利进行,防止瞎指挥,贻误工作;可以将工作效果和决策措施相比较,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四、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网络舆情信息真实性原则。真实是网络舆情信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性,信息本身就会失去价值,而且将会造成决策上的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预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一是真实,不允许有半点虚假和想象;二是要准确,不能任意扩大缩小。

(二)坚持网络舆情信息时效性原则。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及时收集传递,就会成为“马后炮”,贻误战机;在这个原则上,尽最大努力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多“胸有成竹”,少“雪中送炭”和下“及时雨”。

(三)坚持网络舆情信息适用性原则。在众多的信息中,有些网络舆情信息冗长、范围大、内容复杂,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分类、筛选、加工和利用,根据不同的决策使用对象,提供对路的信息,有的放矢。

五、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必须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审批制度和督办制度

(一)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告程序,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和时限,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根本制度。

1、报告范围: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情况;正在酝酿、策划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治骚乱和**或较规模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事件;较大规模的聚众围堵、冲出党政机关和重要警卫目标事件;阻断交通要道等事件;较大规模(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闹事、械斗事件;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的事件;其他网络舆情信息等。

2、报告形式:坚持真时性、时效性、适用性原则,根据报告内容的紧急程度和保密等级,采取先口头、后书面的形式,可明传、可密电。

3、报告时限:重要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对事态正在发展和正在处置的重大事件,及时续报结果。

4、报告程序:重大情况应立即向党委、政府和综治办报告;一般情况向单位报告后逐级上报。

(二)审批制度。各单位和部门在报告时,应建立审核把关制度,以减少差错和失误。

第四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根据网络热度和网民关注度分为一般关注、重大和特别重大。一般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发表的对公司工作建议、问题反映、咨询质询、个人利益诉求等。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1000-2999人次,或跟帖评论100-499篇,或被5家以下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特殊时期网民关心、网媒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3000人次以上,或跟帖评论500篇以上,或被5家以上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涉及公司的突发、公共、食品、卫生及自然灾害、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社会稳定的网络热点、网民热议、网媒热炒等网络舆情事件。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①一般网络舆情

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党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职能部门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馈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监控该网络舆情的走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直至舆情消除。

若网络舆情不能消除或还有扩大迹象时,党委宣传部要及时上报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按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办理。

②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对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应立刻报告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立即汇报给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并责成舆情涉事单位立即调查事实真相,及时获取事件详细资料。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舆情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案。

新闻发布组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事实真相以及处置结果;在绵阳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运用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评论员队伍,采用跟贴回贴、发表评论、微博声明等方式,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积极掌握舆情发展的主动权,党委宣传部和舆情涉事单位实时跟踪该舆情走向,拟制报送《xxx网络舆情通报》,直至网络舆情消除。

五、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结束后,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必要时可邀请网络舆情应对专家),对应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对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核奖惩,针对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预案。

第五篇:中医药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性探讨

中医药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历史上和当代发生的中医药领域舆情危机及网络环境发展新态势,阐述中医药舆情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说明认真看待中医药网络舆情安全、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性。以中医药立法相关网络舆情监测为例,显示出民众具有利用网络建言献策、参与中医药事业公共决策的热情,其专业性和切合实际的诉求是值得中医药管理者认真审度和研判的。

关键词:网络舆情:中医药舆情:中医药立法:网络舆情安全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处于发展阶段,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着一些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民众对医疗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网络技术与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使民众自由表达的需求得到满足,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得到提高。一方面基于理性的言论对政策的客观评价、评判使得政府公共决策更公开透明与顺应民意,促进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促进社会转型;另一方面基于传播者的个人立场或商业意图,以及信息来源限制等多方面影响,网络舆情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网络舆情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社会舆情报告(2013)》统计结果显示,3%以上的社会公共舆情热点事件与医疗卫生相关,且呈现逐年上涨态势。中医药网络舆情的内涵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领域的公共舆情事件既与其他医疗卫生领域一样存在医患矛盾、药品安全性等敏感事件,又具有中西医之争这个由来已久的公众焦点议题。由于中医药事业目前在全国医疗体系中所占百分比较小、中医药诊疗手段副作用较小等原因,非常规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例相对较小,而中西医之争并不直接导致激烈的舆情安全事件。但这种由于观点立场不同而引发的纯学术争论经由网络传播持续扩大,造成社会对中医药认可度降低,进而影响中医药行业形象,导致中医药发展受挫也是一种舆情危机。如今互联网舆情监控已经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把握舆情动向、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处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讲,把握网络舆情规律,充分听取网络上来自各界的声音,利用各种社交和发布平台宣传中医药文化,对负面舆情影响采取积极应对和及时辟谣,缓解中医药舆情危机,为中医药发展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药发展应重视舆情危机

2.1 历史上的中医药舆情危机

民间批判中医的声音发端于清朝末期。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是最早批判中医的人士,早在1879年他发表了《废医论》,认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章太炎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中否定五行学说,主张完全废弃。他在日本讲学期间影响了一批留日学生,其中的代表是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思潮的领军人物余云岫,他对中医进行了系统性的批判。1917年,余云岫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第一步》一文,其中写到“要晓得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话都是谎话,是绝对不合事实的,没有凭据的”。随后出版《灵素商兑》,系统批判《黄帝内经》及其理论基础;后来又发表《与恽铁樵书》《六气论》《与中医学会论脉书》等文,对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藏象、经络经脉、诊疗、中药等都展开了严厉的批评和质疑。

同时期的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严复、孙中山、胡适、梁漱溟、陈寅恪、郭沫若、巴金等人都表达过对中医的不信任或歧视态度。多位文化界“重量级”人士尖锐地批判中医,直接波及到政府当局对中医的政策。

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展现其急性病救治及诊断明确的显著优势,中医的地位越来越被弱化,中医在经久不息的中西医论战中屡屡显得弱势甚至告负。在众多学者公开地批判中医、引领废除中医思潮的情况下,1912年,在当时的北洋政府统治下,把中医挡在了教育系统门外,造成近代史上著名的“漏列中医案”。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案”差点彻底废除中医,后来在全国中医界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此废除中医的议案终于胎死腹中。

从名人激烈反对中医导致当时政府轻视中医教育的政策,到中医合法存在垂危的情势下民间强大舆论攻势将其挽狂澜于既倒,可见民间舆情的力量不容小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走向。

2.2 当代中医药舆情危机

中西医之争转变为网络舆情危机起始于2006年,高涨于2007年。有几个“万能院士”加“反伪斗士”,他们虽然不具备任何医疗工作者的资质,并且也没有任何临床医学知识,却向着几千年的古老中医发动进攻,宣称“中医是伪科学”。

2006年,取消中医话题随着某方姓名人在网上对中医的频繁发难而热炒。几乎同一时间,其他几位名人也纷纷在网络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建立反中医阵地。其高调的网络宣传运作和高学历的身份背景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一年,反中医人士发起了“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公告”的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已经过万。根据公布的签名名单,其中多为医学工作者或是医学博士。此后,网络上分化为“挺中医”和“反中医”两个派别,双方相持不下,反中医话题愈演愈烈。到2014年初,反中医人士甚至将愈加壮大的网络阵地转移到了现实,在上海大张旗鼓举办“第一届反中医大会”。2014年底,西医发起“脉诊验孕”挑战,引起了媒体关注和网民热议。在此次事件中,应战中医师对挑战的高成功率结果却被刻意报道成了挑战失败等负面结果。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的差距是事件传播中的突出特点,也是当今商业媒体寻求新闻爆点而忽视真相的典型案例,成就了新闻的娱乐效应,却背离了传播事实真相、服务社会的初衷。

如今,互联网上很多“活跃分子”主动充当“意见领袖”角色,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不断地给大众提供个人主观筛选过的信息,对他人施加影响从而吸引聚集起一批追随者,共同向大众施加影响。万人签名抵制中医活动、反中医大会等事例就是少数“网络意见领袖”缺乏自律,放言立论偏激,导致公共舆论中极端化的言论占上风而造成的舆论动荡,产生舆情传播负面效应。如何利用好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在一些突发事件真相难明、流言满天飞的情况下,能够树立起代表正确舆论方向的意见领袖,起到辨明事实真相、遏止社会流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是当今新的网络舆论环境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医药事业发展应听取网络舆情民意

信息高度传播和开放的网络将话语权归属于大众,网络日益成为一个基于现实社会投射下的公共领域,也为公众介入公共决策提供了一条参与之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网络普及率正在不断扩大。网民的学历分布表现为高学历人群日益增多,年龄构成日益趋向成熟化。网民来自各行各业,相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单个行业的知晓能力来说覆盖面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综合把握可以更具体、更清楚、更切合实际。很多中医药从业人员或中医药专家学者建立了个人微博或博客,即使不能将建议直接上达管理者,却仍可以通过博文来发表对中医药发展的深入思考及切实诉求。

201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为2014年7月23日-8月22日。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到,在这一个月的监测统计时段内,围绕中医

从舆情来源覆盖看,在1个月内官方舆论场报道数量共840次,占35%;其中新闻门户网站占34%,平面媒体网络版占1%。网民舆论场发布博文数达到1529次,占65%;其中微博、博客、论坛分别占50%、7%、8%。

在实际舆情研读中发现,虽然支持立法和反对立法各成一派,但是社会各界立场鲜明地表示支持中医药立法的比例为72.9%,表明全社会对中医药立法的出台总体上是支持与拥护的。

在舆情监测中发现,各类媒体对于网友表达意见、表明态度的作用和效果各有特点。每一条微博的言论较零散、情绪化、信息量小,但立场鲜明,网友覆盖面广泛,更易得到倾向性的分布;博客和论坛的意见与建议不受字数限制,更能充分完整地表达作者对中医药立法的看法,论据更加详实,不少网友还逐条指出法律条文的修改意见。官方新闻门户网站和平面媒体网络版的新闻报道是网民最先得知立法消息的源头,其官方权威性的特点更易成为舆情发端。征求意见期最后一个星期的微博舆情走势在逐渐缓和后出现明显上升的迹象,对征求意见有效时段的准确把握表明众多网友高度重视此次中医药立法征求意见,在临近截止日期前迫切希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

从收集到的各方态度观点与意见建议汇总来看,有关民间资本办医的条件放宽和民间医师准入的松绑的规定是得到最高关注与赞许的部分。不少人提议,应放宽民间中医执业地域范围、增加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药政权、给予中医师或中医医院更宽松的制剂权等,民间中医普遍呼吁中医药发展应遵循自身规律进行。

由此可见,民众参与公共决策具有很高的热情,网络为思考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立法话题的新闻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平面媒体网络版每日的舆情量呈现明显高涨态势(见图1),可以看出网友对中医药公共决策的参与度很高。如果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方法将这些海量的意见观点汇总并统计分析,了解民间对中医的现实需求和态度倾向,可以作为制定政策的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小结

认真看待中医药网络舆情安全,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净化中医药发展的舆论环境,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意义重大。对于网络媒体刻意制造“注意力”,或在网络媒体寻租的现实状况下,刻意歪曲事实、抹黑中医药,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通过正确途径与媒体和大众沟通、辟谣,消除质疑,以正视听。网民中有大量的关心中医药事业的专业人士,监测公众对中医药的社情民意,对民众的诉求与建议认真审度与研判,可以确保中医药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决策。

下载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网络舆情预警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遵义市中医院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遵义市中医院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为切实提高遵义市中医院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医院造......

    康保县“三个重视”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康保县“三个重视”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第一,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做到有备无患。县纪委安排专人做好网络舆论监控工作,定时浏览网站、贴吧、微博信息,及时摸清舆论热点主题,出......

    网络舆情

    [摘 要] 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将成为各级劳教机关和场所执政能力的一个体现。掌握话语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将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措施。......

    网络舆情

    在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和某些看似“躺着也中枪”的偶然遭遇中,触及了现阶段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廉政、城乡融合、民众政治参与等社会深层问题。能不能较好地协调和处理各种利......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范文: 李克强:良好关系是中美创造更大全球化利益空间所在引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六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并座谈。......

    高校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其重要性

    高校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其重要性 舆情监测 http://www.xiexiebang.com 了解网络舆情的人应该都明白,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和网络与现实的更进一步接近,使得网络舆情......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预警与应对(大全5篇)

    摘 要: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各种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所有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以及后续力的集合。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

    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

    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处置机制 1.对每月收集的舆情信息及时分析,抓住苗头,找准问题。对一些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潜在性、苗头性信息一经发现,及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