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若干规定
【发布单位】8151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12-13 【生效日期】199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若干规定
(1997年11月14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通过 1997年12月13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快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保护农业技术推广者和应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区(县)农业、林业、水利水产、农机、畜牧等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计划、科技、财政、人事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制定、落实政策措施,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壮大农技推广队伍,支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群众性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组织,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 第五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鼓励、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第六条 第六条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民科技示范构成。
第七条 第七条 市、区(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科研新成果和实用技术;
(三)负责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四)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八条 第八条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设在基层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负责本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向农业生产经营者宣传、示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传播科技信息;
(二)指导村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和农民示范户进行技术推广活动;
(三)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四)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试验、示范项目;
(五)为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技术服务。
第九条 第九条 村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技术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措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农民科技示范户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生产示范,传播农业技术。
第十条 第十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市、区(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配备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优先录用农业院校毕业生,其人员构成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比例不少于70%。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人员不足时,可以从农民技术人员中招聘,但必须经区(县)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以主要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扶持和帮助村及各种群众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员开展工作。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在农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素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人事和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应当按国家规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评定技术职称,聘任技术职务。在考核评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时,应当主要看其推广工作实绩。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目标,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按照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要求,根据当地实际,申报年度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开发项目,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程序组织实施。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定期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严格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程序和技术规程,推广新技术项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农业科研单位、有关院校、社会团体及个体私营等各种群众性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和科技人员应当适应市场需要,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农业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区(县)以上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专业学历或者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技术员或者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各种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或者个人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经专家鉴定或者确认有推广价值的;
(二)经试验、示范,证明在推广地区有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
(三)符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求的;
(四)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环境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示范,并由市及市以上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技行政部门组织农业专家成立可行性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鉴定通过后方可推广。
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业劳动者应用所推广的农业新技术。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示范、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生产资料、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与农村各类服务组织联合构成技农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科技服务网络,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鼓励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农业技术人员领包、承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下列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
(一)财政拨款;
(二)农业发展基金中每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不低于20%;
(三)科技三项费用中每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不低于30%。
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会同科技、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镇)、本村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建设项目应当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计划。上级投资建设的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当地政府应当按有关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并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服务设施、生产资料及其他资产不受侵占。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院校创办的农业技术服务实体及个体私营等各种群众性的农村技术服务组织,财政、金融、工商、税务、保险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在资金、信贷、注册登记、税收、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其合法收入不受侵占,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原有事业费不得减少。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在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按国家及省规定享受浮动工资待遇。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享受定级工资待遇。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对专职从事和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保健津贴。对已经区(县)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考试录用招聘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所在乡(镇)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健。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引进推广或者研究取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对在乡(镇)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累计男满30年、女满25年,做出一定贡献并从农业技术推广岗位退休的农业技术人员(含本规定第三十条所规定招聘的合同制人员),按其实际工作年限计算,以退休当月的工资数额为标准,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给予每年增发一个月工资的一次性奖励。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责任者或者单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给应用者和推广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一)擅自推广未经试验、示范、鉴定的农业技术的;
(二)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中,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欺骗用户的;
(四)未经批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营活动的;
(五)平调、侵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办公、经营场所、仪器设备、试验基地和其他财产的;
(六)挪用、截留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的。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在农业技术推广经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
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第五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刘慧晏
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山东
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以及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专业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在资质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建筑活动。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承包人不得承建未按法定建设程序办理相关建设手续的工程项目。承包人参与承建未按法定建设程序办理相关建设手续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工并撤离施工现场,当年不予资质考核或者不予资质备案。
第六条 非本市注册的建筑业企业进入本市参加工程投标或者直接承接工程任务前,应当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质备案。
第七条 监理、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并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中介服务费。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遵守公平客观原则,不得违反工程结算计价标准抬高或者压低工程结算价款。
第八条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或者工程总造价1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的发包、承包活动,应当进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进行。
造价30万元以上的装饰装修、钢结构、幕墙等建筑专业工程,应当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发包人与专业工程承包人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后,由发包人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施工许可。
第九条 新建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总承包企业施工时,发包人不得将主体装修、安装工程肢解分包。
总承包企业经发包人同意或者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工程分包的,应当与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工程承包人签订书面分包合同,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承包企业不得转包工程,分包企业不得再分包工程。
第十条 发包人进行工程施工招标时,当年竣工的工程建设资金到位率(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除外)不得低于工程概算总额的50%,跨工程不得低于工程概算总额的30%,到位资金应当有银行出具的资金到位证明,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资金到位证明与招标文件一起备案。
工程招标前,发包人应当按工程总造价的2%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帐户足额交纳工资保证金,工资保证金的具体使用管理,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发包人不得向施工企业转嫁工资保证金。
第十一条 招标文件中载明需要投标人缴纳投标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的,投标人参加工程施工投标时,应当向发包人提交工程概算总额1%至2%,但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投标保证金或者投标担保。
第十二条 承发包双方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发包人应当向承包人提供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承包人应当向发包人提供合同履约保证担保。具体担保额度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工程总造价5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的金额不得低于1000万元;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
(二)工程总造价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的金额不得低于合同价款的20%,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
未按前款规定提供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的工程视为建设资金不到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十三条 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到期或者担保额度发生实际支付后10日内,发包人应当向承包人重新提交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未按期提交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或者提交的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金额低于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承包人有权停止施工。
第十四条 承包人承诺垫资施工时,应当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由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垫资担保。
禁止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承包人带资承包或者垫资施工。
第十五条 建设工程实行优质优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可以约定创优工程的加价办法。第十六条 推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招标发包,应当执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当使用标准文本,并在合同中约定预结算、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担保、竣工结算提交以及竣工结算审核期限等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应当及时将合同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备案。
承发包双方不得另行签订压级、压价、抬价、改变付款方式等严重背离已经备案的施工合同实质内容的其他协议
第十八条 发包人、承包人、监理单位派驻施工现场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代表,负责对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情况进行签证,并提供相应的授权证明。
第十九条 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程设计变更或者发包人提供的建筑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影响主导工序,以及工程款支付不及时造成工期延误的,发包人应当予以签证顺延工期,给承包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中,因工程设计变更等原因,需增减工程量的,应当经签证
确认,所增减的工程价款应当与工程进度款同步按期拨付。
第二十一条 承包人完成的工程施工量价款超过已拨付的工程进度款,但尚未超出发包人提交的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金额时,承包人可以及时向发包人发出要求付款的通知;发包人收到承包人要求付款的通知后,仍不能按要求付款,可与承包人协商签订延期付款协议,约定付款时间,超过上述约定时间,承包人可以向发包人发出付款催告;发包人收到付款催告3日内不能拨付工程款的,承包人可以向发包人发出停工告知书;发包人收到停工告知书7日内不能拨付工程款的,承包人可以停止施工,造成损失的由发包人承担。
工程停工后,承包人应当及时向发包人提交已完工程量的报告。发包人接到报告后14天内核实已完工程量,并在核实前1天通知承包人,承包人应当提供条件并派人参加核实,承包人收到通知后不参加核实的,以发包人核实的工程量作为工程价款支付的依据。发包人不按约定时间通知承包人,致使承包人未能参加核实的,核实结果无效。
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报告后14天内未核实完工程量,从第15天起,承包人报告的工程量即视为被确认,作为工程价款支付的依据。双方合同另有约定的,按合同执行。
发包人不接收承包人提交的已完工程量报告的,承包人可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予以审核,审核结论可作为承包人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款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工程竣工后,发包人、承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价款及时进行工程竣工结算。承包人应当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向发包人提交项目竣工结算文件,并在1个月内到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登记。
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以及完整的结算资料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发包人根据确认的竣工结算文件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发包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核实竣工结算文件的,视为发包人认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发包人应当按照竣工结算文件与承包人结算工程价款。
发包人不接收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的,承包人可以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予以审核,审核结论可作为承包人要求发包人支付工程款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发包人应当提供由承包人出具的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证明,未提供证明的,备案机关不予备案。
未经备案的工程,房产行政管理部门不予登记确权。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承包人凭工程竣工备案证明向担保机构报请终止履约保证担保。发包人凭承包人开具的发包人已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结算款(保修款除外)的证明,向担保机构报请终止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
第二十五条 发包人应当按时足额向承包人拨付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承包人不得将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作为竞争性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六条 承包人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承包人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拖欠。
第二十七条 承包人应当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发包人应当缴纳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征收、使用、管理按照省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管理规定执行,承包人不得挤占、挪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减免。
第二十八条 建筑劳务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应当依法向税务机关缴纳税金,总承包企业已经
依法代扣缴纳建筑劳务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相关税金的,建筑劳务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应当提供总承包企业依法代扣完税凭证,经税务机关调查核实后,税务机关对相应纳税环节不再征税。第二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建筑市场主体和执业人员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信用档案包括合同履约、安全生产、工程款支付、工资发放等内容。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法律法规有明确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不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千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发包人向承包人转嫁工资保证金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转嫁金额1倍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发包人未按规定提供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承包人未按规定提供合同履约保证担保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未按规定支付工资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因发包人拖欠工程款造成工资拖欠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发包人支付应付工程款后,方可恢复施工;
(二)因承包人拖欠工资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处1万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承包人在投标时将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作为竞争性费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千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发包人未按规定缴纳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交,逾期不交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承包人挤占、挪用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挤占和挪用额20%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而不予许可、备案或者对不符合条件给予许可、备案的;
(二)利用职权非法收受、索取、变相索取财物的;
(三)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四)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淄博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淄政发〔1993〕1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淄博市专职干事管理规定
请各区县将讨论稿修改意见带到即将召开的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交组联维权部。
淄博市乡镇(街道)残联 残疾人专职干事管理规定
(讨论稿)
为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明确责任,规范制度,提高街道(镇)残联专职干事的服务能力,树立良好的残疾人工作者形象。给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淄博市残疾人专职干事管理规定:
一、选聘条件
担任街道(镇)残联残疾人专职干事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本区(县)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轻度肢残人、低视力或经语训后可进行正常交流的听力残疾人。
2、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初级电脑操作水平,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在残联组织的大型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残疾人,报考年龄可适当放宽。
3、热爱残疾人工作,具有奉献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4、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认真,作风正派,遵纪守法,个人档案中无历史不良记录。
二、选聘程序
1、残疾人专职干事的选聘,由区(县)残联统一组织。
2、凡符合条件者,参加由市残联统一命题,区(县)残联统一组织的笔试、面试。笔试、面试分数按6:4加权统计,按成绩择优录取。
3、对拟录取的人员在所属的街道(镇)范围内公示。无异议者,按规定办理招聘有关手续。
三、岗位职责
残疾人专职干事在镇(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领导下,承担本镇(街道)残联具体工作。其职责是:
1、负责本辖区残疾人状况的调查整理、汇总,准确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和需求,准确提供各类残疾人详实数据。
2、努力学习,掌握残疾人事业的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维权服务等工作,及时解答残疾人提出的有关问题;协助理事长做好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
3、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结、教育、带动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
4、负责本镇(街道)残联有关会议的通知、安排等工 作,做好会议记录,协助理事长督办有关议定事项。
5、负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等文稿的起草,以及各类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
6、调查研究本辖区残疾人状况、总结工作经验,适时提出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
7、负责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的业务指导。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行政管理
1、对残疾人专职干事实行双重管理,由街道(镇)残联理事长负责残疾人专职干事的日常管理,区县残联负责对残疾人专职干事的劳动合同(含保险补贴)、技能培训、业务指导和考核奖惩。
2、残疾人专职干事日常工作时间要求按所在乡镇(街办)机关工作制度执行。
3、专职干事要自觉遵守街道(镇)工作制度,不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事项;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积极协助理事长工作;每季度向上级残联汇报一次工作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述职。
4、因各种原因缺职,需要补充的残疾人专职干事职位,一般按正常招聘程序组织实施。
五、生活待遇
1、各区(县)残联负责残疾人专职干事劳动合同或劳 务协议的签订,原则上两年一签(初次上岗试用期为三个月)。
2、残疾人专职干事工资待遇由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及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3、街道(镇)要为专职干事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及经费,区(县)残联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专职干事享受乡镇(街办)机关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待遇,工资费用从本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市残联年终给予适当补贴。
六、考核奖惩
(一)对残疾人专职干事实行季度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季度考核由镇(街道)组织实施,并于每季度末将考核结果报区(县)残联。
(二)区(县)残联每年年底对专职干事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依据乡镇(街办)残联每季度考核结果,由区(县)残联综合评定。对年终考核不合格者给予一年期留职察看,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三)市残联每年组织一次“十佳”残疾人专职干事评选表彰工作;区(县)残联每年要开展优秀残疾人专职干事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残疾人专职干事,由区(县)残联给予表彰和奖励。本规定于2011年1月1日起实行,以前有关文件与此不符之处以此规定为准。本规定由市残联组联维权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淄博市校车管理规定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校车管理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淄政办发[2007)95可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17日
生效日期:2007年10月17日
文号:淄政办发(2007)9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校车管理规定》已经市政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七年十月十七日
淄博市校车管理划定
第一条为保障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加强校车及其驾驶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校车,是指中小学校(含普通中学、中等职 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自备、社会力量购置或者长期承租(一年以上)的专门用于接送学生、幼儿 的载客汽车。
第二条校车管理应当遵循依法管理、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公安、教育、安监等相关部门共同 履行安全监督、管理、教育职责。
第四条校车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校车应当是7座以上载客汽车(驾驶室副座不准乘坐学生),且车身颜色、外观标识统一;
(二)校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必须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标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严禁使用货运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非 客运车辆或者
拼(组)装车以及达到国家规定报废标准的客运车辆接送学生。
第五条校车驾驶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5年以上;
(二)最近3年内未发生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三)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积记分满12分记录;
(四)身体健康、作风正派、无精神病史;
(五)未受过刑事处罚。
第六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确认车辆权属(学校自备或者学校法人代表自有、长期租用或者单位自备、社会力量购置),并填 写《校车标识申请表》报同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区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查验机动车、行驶证、驾驶人驾驶证,核对车辆 登记信息和驾驶人违法记分、事故责任等情况。查验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发放标识,统一车身颜色。
第七条更换校车驾驶人,应当到当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报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由当地区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验驾驶人驾驶证、交通违法记分等情况。
第八条校车所有者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及其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校车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工作,对校车驾驶人 进行安全教育,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 督检查。
第九条校车所有者应向当地区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 告校车行经路线和停车站点,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执 行。校车接送学生、幼儿时,应当严格按照行驶证核定人数和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的路线和停车站点进行接送,严禁超员。
校车可以借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
第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校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坚决依法查处纠正。同时,应当定期将校车驾 驶入的交通安全违法情况抄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配合,依法对校园及其周边的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整治。学校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的车辆。
第十二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学校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应当与校车所有者或者校车驾驶人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逐车逐人落实交通安全责任。
第十二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学生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查找分析校车及其驾驶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十四条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切实把校车管理工作列 入议事日程,并制定实施符合各自实际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学 校校车发展。校车车船税实行先征后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 行校车检验时免收检测费用。
第十五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学校落实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学校安全管理考核内容。对工作制度不 健全的实行责任倒查,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 于每年1月5日前,向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书面报告土一校车管理工作情况。
第十七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根 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学
浅谈休闲渔业
姓名:王明学号:20083447学院班级:农学与植保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08级2班
摘要: 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关键词:休闲渔业 建议 效益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为基础、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资源、环境和人力进行一种全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将现代渔业与旅游、观光、健身、餐饮及普及知识等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既是第一产业(渔业)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向第一产业的转移、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的产物。
发展休闲渔业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3)有利于其他各行业的发展。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5)有利于控制近海及江湖中的盲目捕捞。
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
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
三是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内陆水域面积约17.6万km2(相当1760万hm2),占国土面积(不含海洋)的1.8%。其中主要江、河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39%;湖泊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42.2%;全国建成的水库8.5万多座.总面积200.5万hm2。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700多种,其中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50多种。辽阔的水面及丰富的鱼类(其中有许多适于垂钓的肉食性名贵鱼类,如鲈、鳜、鳢、鲶等),尤其是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km2的管辖海域,大陆岸线1.8万多km。岛屿6500多个,其中距离陆缘18.5km以内的近岸无人小岛数以千计,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km;大陆和岛屿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港湾,为鱼类繁殖、生长提供优良场所。岛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海流畅通,无污染.是建造人工渔礁和发展栽培渔业、养护渔业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最佳海域,更适于发展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具有多样性,其中鱼类169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50多种,其中有许多最适垂钓的肉食性鱼类,如:鲷科鱼类和石斑鱼类等。此外,沿海潮间带滩涂面积达1878.3万多hm2,栖息多种藻类及其它底栖生物,吸引游客在退潮时赤足下滩涂采捕。
对于我国的休闲渔业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认真规划,加大投入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休闲渔业既涉及到经济发展、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有规划上的大手笔。要尽快建立由城市、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市政建设等各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渔业发展咨询小组”,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认真组织、制定好我市市及各区县(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积极组织实施规划,确保休闲渔业发展的起点高、水平高、区域特色明显。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县、区、乡、村、个人投资,广泛吸纳闲散资金,同时银行、税收、保险部门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
2.合理布局,建设基地
休闲渔业基地布局原则:一是与旅游结合。将休闲渔业纳入旅游业的范畴,统筹规划,一体开发,促使旅游业与渔业相互结合、协调发展,扩大旅游业与渔业的协同效应,产生1十1>2的效果,携手发展我市休闲渔业。二是交通方便。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离城镇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市民到基地休闲、娱乐,保证客源稳定。三是整合资源。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将单个的基地纳入一个村、镇或一条线、一个片,形成区域性休闲渔业基地,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指导,确保休闲渔业基地影响力大,整体竞争实力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要求:利用现有渔业资源,坚持改造完善为主、新建为辅,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初期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近郊以游钓为主、养殖为辅,远郊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充分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休闲渔业的复合功能,提高休闲渔业的效益。
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重点:结合旅游业发展,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和渔业水面资源,不断完善养殖设施、游钓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旅馆设施,优化环境,建设一批城镇郊区休闲渔业基地。三峡库区要借旅游之“水”,行休闲渔业之“船”,加强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适宜区域,建设游钓码头(与网箱养殖结合)、“游钓鱼礁”、游钓渔船和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硬件、软件过硬的独具魅力的特色休闲渔业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和钓鱼爱好者前来开展游钓活
动。
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然而,现有的从事休闲渔业的工作人员的状况决定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执业的人员中,多是世代相传的专业渔民,且老龄化程度较高,其现有知识水平是不能满足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休闲渔业是渔业的一种新形式,生产者也多是原来的专业渔民,它涉及到出海捕捞和近海垂钓,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性,对使用者的技能要求熟练和专业。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它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真正得到社会上广泛的认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积极参加此项有益活动。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提高休闲渔业的安全性,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服务和指导。
4.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加大了水域污染的治理力度。因此,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保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5.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和船舶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监督管理。同时,对在渔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加以总结、引导、推广。各地方发展不平衡,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旅游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的规定,或参照现有的相关条例,行使管理职能,共同把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
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和渔区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国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国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我国休闲渔业的未来不是梦!
参考文献:
[1] 江荣吉.休闲渔业经营管理.(台湾)中国水产,1992
[2] 翟大维.养殖与沿岸渔业的新方向:休闲渔业.(台湾)中国水产,1990
[3]平瑛.完善管理体制 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中国渔业经济.2001
[4] 吴春霞 成秀贤.发展休闲渔业的几点思路.河科技.1999
[5] 刘正雁.台湾娱乐休闲渔业的兴起与启示.门科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