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和转化措施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和转化措施
攀枝花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尹云虎
当前,农村中学的后进生的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多年,下面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后进生的转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父母外出,缺少关爱
父母双方进城务工,经常不在子女的身边,只有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父母和子女缺少应有的交流和沟通,有时子女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时,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使子女产生自己是个无助的人,祖辈也无力相助,很容易和社会青年走在一起,或者经常出没游戏网吧等场所,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2)父母离异,家庭缺陷
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这种学生在学校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对学习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空虚,这时他们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致使他们学习情绪更加低落,对学习更没有兴趣。
(3)父母知识水平有限,教育无方
父母双方本身受教育较少,文化层次较低,对在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的青少年教育缺乏教育手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听之任之,任其自然。
(4)父母管理无方,交往不当
父母过分相信子女,认为子女长大了,现在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但忽略了子女在交往过程中,好与坏,善与丑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趋向,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过密,很难进行矫治。
2、环境因素。我校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家长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十分强烈,多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都把子女转入城区就读,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一是由于成绩较差无法进入城区就读,产生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二来是身边缺少学习的榜样,缺乏对学习的动力;三是由于受地区经济的制约,公共资源的相对滞后,对学校的发展有较大制约,师资的配备等存在较大的问题,面对较大的弱势群体,一时无从应对,后进生比例之多,给学校在办学质量方面的提升带来较大的困难。
针对后进生队伍之庞大,要转化这批学生,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依托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整合教育资源和力量,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上,学校的工作重点应针对性的加强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关注和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体,才能有效地控制后进人群,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二、后进生的转化
1.狠抓班主任和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在选用班主任时,一定要严格把关,要选责任心强,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的老师作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言行以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甚至是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所以我们总是能发现一个班主任带班级时间久了,班级的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酷似班主任。这样就要求班主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把教育目的定位于铸造人的灵魂,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个体特点和领悟时代特征,形成自己的培养集体和个体的具有班级特色和个体特色的思想体系。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选好、用好班干,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力争形成一个凝聚力强、班风正的班集体,增强后进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从而以迁移默化的力量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2、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1)加强思想教育,狠抓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德育建设首先要突出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有层次,要把思想教育贯彻于班级活动的始终。同时,要加强对后进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特别是学生刚进入中学时,要抓好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俗话说: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对后进生要早抓、抓实,要抓苗头,防患于未然。
(2)创造机会,吸纳后进生,给他们增强自信心。由于后进生心理比较脆弱,因此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让他们平等参与班级活动,争做学校班级的主人。比如:我现在接手管理的初三年级(3)班,在刚接手班主任时,唐杰同学在全校师生心目中是“不守纪律、上课爱讲话,有时还顶撞老师,课后爱打篮球,同学和老师都对他的印象都比较差。但我认为,他的思想并不坏,他热爱同学、关心集体,人也挺机灵的,只不过有时有点不守纪录而已。他爱打篮球,体育成绩较好,我当时就决定让他当体育委员。在随后的时间里,他的体育委员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每天课间操,都认真整队,站在队前领操。在冬季校运动会时,他在体育方面并特长得到充分展示,为班级、学校争得了荣誉,并且还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加校运动会,让班级在2010年冬季校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增加了自信和自立,使其在各方面都有长进。同时用间接隐性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3)认真处理后进生小团体,引导他们为班级增光。后进生容易形成班级小团体,甚至容易控制班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他们正确引导,不能采取粗暴干涉的态度,要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善于交往,在交往中加以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比如:我班在2010年的冬季校运动会时,我就积极发挥班上的后进生团体(唐杰、张忠超、任超等人)的作用,他们在运动会期间,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并且通过这次运动会后,及时对他们加强了教育,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中来,近期的学习也比较努力,成绩有所上升。
3、遵循教学规律,狠抓后进生的学习常规教育。(1)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要有优、中、差之分,更不能歧视学生,辱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待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其转变。
(2)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后进生基础较差,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学生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待后进生要低起点、小坡度、长积累、勤反馈,使他们学习起来不太吃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落实补差措施,发挥激励功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待后进生要制定出补差计划,要多补习,多训练,逐步扫清学习上的障碍。比如:我现在带的初三(3)班,在我班的李彦鹏除语文成绩略好外,其余各科都相当差,对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当时我找他谈话后,他信心十足,说一定要把各科补上、学好。鉴于这一事实,我与他父母商量,也征得他同意,请一些老师为他补习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一有小小的进步就想方设法及时表扬他。表扬对他的激励作用极大,他常常面带喜色。以后我经常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谈,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在随后的时间里,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也没有违反班级和学校的纪律。同时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另外要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大力表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4、做好家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
心理研究证明,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从主观因素讲,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后进生恰恰是缺乏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单独交谈等多种形式主动和后进生接触,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力争做到自信、自主、自立、自强。同时要做好后进生的家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家访时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多报喜,少报忧,特别是后进生进步时,更要及时家访。争取家长对学生的支持与信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要给后进生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前进。家访时要聆听家长的介绍,一起分析学生为何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共同探讨,并不时地询问,真正了解学生成为后进的原因,并适当的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缺少恒心,教师必须更多的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以真情换取家长的真心,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共同构建起教育的合力,减少教育的真空,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悬崖边上拉回来,通过不断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意识到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是为了将来能立足社会,做一个有用的、合格的公民。
总之,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但是,后进生不是天生就有的,没有天生的后进,也没有永远的后进,对待后进生只要做到正确的引导、疏导、教导,相信绝大多数后进生是会发生较大变化的。
第二篇:函授论文-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整个班级不可能都是优秀的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有的简单,有的却很复杂,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后进生的主要特点,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及个人因素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具体原因。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具体原因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教育;转化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作为一个班级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由于能力、性格、志向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成绩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和研究课题。后进生是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正确了解、分析后进生的类型、特点和形成的具体原因,这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的类型和特点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的类型
1、纪律观念淡薄
大部分农村里的后进生纪律都比较差,这是与其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因为好多家庭身在农村,父母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爷爷奶奶,在某些事情上没有说服力,这些小孩不听从爷爷奶奶的话,还有些孩子是在他们父母恐怖下过日子,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到,这些都使他们在性格上产生叛逆,自我教育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好动贪玩,爱出“坏点子”,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尤其爱说话、好动,不能坚持认真听课,左顾右盼,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这种类型的后进生一般都很聪明、活泼,但懒于动手动脑。
2、学习成绩不佳
有些后进生在纪律上却能保持的很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作业能认真完成,但可能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或由于个人的某些原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较为低下。
3、纪律观念和学习成绩都较落后
这种类型的后进生综合了前面两种的类型,这些后进生又调皮,又不喜欢学习,由于多方面的结合,改造这种类型的后进生难度也比较大,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农村初中后进生的特点
1、后进生的行为
后进生的行为特点绝大多数表现为“反其道而行之”,即常常违反学生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时是“对着干”,有时是阳奉阴违,往往成为害群之马,令老师、家长、同学头痛不已。后进生往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无明确的追求目标,是非观念模糊。
2、后进生的情感
后进生的情感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普遍存在自卑的思想意识,他们在学习上比成绩好的学生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缺少成功感,这使他们在学习方面较为自卑。另一方面,同任何青少年一样,后进生也有自尊心,同时由于在学习方面的自卑,使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自尊心较一般学生更强,更爱表现自己,甚至达到偏执的程度,这也是很多后进生一些行为偏激的原因。
3、后进生也有闪光点
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比普通学生花费的精力少,使得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精力,他们在交际和文体方面往往比一般学生做的更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更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习之外的各种活动,他们往往有更大的参与热情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二、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行为不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家长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特别是在我们农村,有一些家长终日无所事事,他们的一举一行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下一化。如工作懒散、生活平庸、言谈粗俗、胸无大志、趣味低级、热衷赌博、沉迷色情„„这些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2、教育方法不当
虽然在农村,但有些家长孩子少,特别是那些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对孩子表现的十分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环境中娇生惯养;更多的是由于家长的行为举止不当,而
且这部分家长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他们的素质较低,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处理也特别消极,有些比较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仇视一切“教育”,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了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现代社会,离异的家庭较多,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的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了学校中的“后进生”。
(二)学校方面
1、教师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后进生他们再怎么认真教,也不会,特别是上了初中,基础不扎实,即使是下再大的努力,也很难提高他们的成绩,所以后进生常常受到老师的冷落,常被称作“遗忘角落”。在我们学校中,就有相当多的“后进生”诉说,他们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后果却是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目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读书的敌意种子。
2、教学的失误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但由于这些后进生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主要是对那些成绩好的负责,而那些后进生就可能顾不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须出现并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做不到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生”。
(三)社会方面
当今社会鱼龙混杂,各种观念碰撞,成年人有时也难以辨别其中的是是非非。而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深受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一些宣传淫秽、色情、暴力、行凶、恐怖等毒害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有害的精神食粮,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早恋、旷课,沉迷于游戏室、网吧和色情光碟而不能自拔,违纪乃至犯罪的现象有上升之势。
(四)个人方面
首先,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逐渐形成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因此他们就会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反而使自己“丢人现眼”,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而且当他们从小学升入中学,面临的
是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这些都让他们容易感到苦、累,心理上不堪重负,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则,后进生自学能力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各课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其次要真正关心和尊重后进生;再次要采取良好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一)全面了解后进生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没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就没有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后进生,他们都绝非一无是处,他们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也渴望自己能有进步,希望周围的人(尤其是老师)注意和尊重他,这是后进生的“共性”。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等等这些不一定会全部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有的学习成绩差,但纪律方面还不错;有的虽自由散漫但道德品质还可以;有的行为不端但头脑灵活等。教师对此应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转化过程中促其扬长避短。
另外,对后进生的生活环境也要去了解,包括他的家庭环境和交往环境。有的学生在校内屡犯错误,却在家庭中得到呵护;有的在同学中比较孤独,在家庭也不受欢迎;有的父母离异,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和爱护。通过对家庭环境的了解,可以把握后进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及其家庭地位。通常情况下,后进生总是愿意与和他本人基本状况相似的学生交往,从而获得语言上的相互沟通,精神上的彼此安慰,但可能也会有前其他情况,教师通过了解,也可适当借助他人促进转化工作的进行。
(二)真正关心和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通常是因为其缺点比较明显,而受到周围的偏见和冷遇,心理往往显得封闭与孤独。他们对他人的一言一行十分敏感,有时甚至把他人善意的夸奖视为恶意的嘲讽而具有排他性,过低的估计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对他们,教师应多给予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并且多给予他们一点爱,以激发他们的自我肯定意识,使之形成青少年学生应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消除他对周围环境的戒心,积极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并自觉接受他们的帮助,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取得思想和学业上进步。
(三)采取良好的方式方法
转化后进生最主要的手段是以理服人,要通过耐心、细致,甚至反复、长期的说服教育来促其转化。后进生的说服教育,应在客观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后,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晓之以理,把道理讲深讲透,用教师自己的认识去影响和纠正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听得真切,想来明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转化后进生,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是为了导之以行,只有后进生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才算完成了转化任务。教师的关注期望之情,尊重爱护之情,必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对性格内向的后进生,要有循循善诱的温和之情;对性情暴躁的后进生,要表现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盼之情;对于自卑、孤独的后进生,应该露出关切、恻隐之情。通过实实在在的事,明明白白的理,真真切切的情,去打开后进生的心灵之锁。
(四)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
后进生之“后进”的表现各不相同,形成的原因更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能认真分析其后进的表现及导致后进的原因,再根据各自的特点予以帮助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要具体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学习基础差,还是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还是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还是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分别要因人施教,强化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关锻炼坚强意志,树立自信心,增强进取心,培养良好地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即使不尽合理,也要加以肯定,在指导应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及时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促其为学生创造安静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道德行为不良的后进生,转化工作难度较大,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细致的劳动。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在尊重他的基础上找其谈话,对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指出其过失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促其产生自责和内疚的心理,增强改过向善的内驱力。根据他不同时候的表现,经常有目的地与之交谈,不断强化教师的关注意识和学生的改过意识,对他们所取得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及时而公开地表扬,以激发其自尊心。当然,对这类学生地过失行为也要适时提出批评,对严重地则要进行警告,直至建议学校给予必要的处分,但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激化矛盾。此外,做好批评或处分后的善后工作,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比如今年在我班上就有一个同学,精力过于旺盛。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该生还经常从家
里带来各种玩具,分发给其他孩子,这一切不仅影响该生自己学习,而且还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怎么办呢?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后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听了他们的话以后,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同学必须先转变他父母的观点,于是跟他父母说理由,他的孩子虽然调皮爱玩,但人很聪明,只要略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的话,就一定会有收获。跟他父母谈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终于使他们的思想有了转变,我还告诉他我会与他们统一战线,共同的目标都是把你的孩子的成绩搞上去,让他们在家里监督他,学校就我来,如果有问题的话就电话联系。跟他父母交往过后,我在学校里特别注意他的一言一行,一旦出现问题,就找他来耐心、细心地交谈,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他有种内疚感和责任感。通过谈话后,他以前出现的问题就几乎没再出现了,而且还做了不少好事。我一看到他只要做了一点好事,也在全班表扬他,让他感到他在班上的意义很大,他的自尊心也上来了,从此他也爱拿出课本来看了,再加上家里的严密监护下,他的成绩也一步一步上来了。他自己也感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充满信心。看到他不断地进步,自己心里也特别舒服。
当然,在转化过程中,对后进生的起点要求要放低,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一种使命感,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后进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消除自卑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素质的自信心,从而向健康的方向转化。用教师的关爱、理解、教育、帮助,加上集体的力量和温暖,给他们一个冷静反思的空间,从而自戒自律,积极进取,早日融入整个集体大家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人的社会性规律,把班级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高度来看待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认真细致耐心的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把握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有效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另外,转化后进生,需要学校、社会、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才能拔去后进生心头的阴云,才能拔开云雾见晴天。
参考文献:
1、《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胡友仁.教学研究.1992.13-15
2、《浅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王君芳 2004年6月28日
3、《农村薄弱初中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与思考》,沈国强 2007年5月
4、《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胡继海
5、《转化后进生的四把“金钥匙”》梅州日报 谢伟峰 2009
年6月 年7月7日 2005
第三篇: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d 97-2003 文档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张绍赋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归结起来,后进生的形成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如不良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传播媒介,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歧视等。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表现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特点。当前,农村中学的后进生的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多年,下面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后进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中学生虽然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但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经济意识较为强烈,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蔓延,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冲击,思想上产生模糊认识,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致于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试想一下,失去动力的学生,哪来优异的成绩?这是目前农村中学出现后进生的重要原因。②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这种学生在学校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对学习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空虚,这时他们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致使他们学习情绪更加低落,对学习更没有兴趣。③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如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个体老板为了牟取暴利,使不少孩子深受其害;加上部分社会不良青年的教唆,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后进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同时这些孩子在辨别是非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弱,那些不良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致使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都失去了作用。他们为了讲“哥们“义气,做出一些违法犯纪的事
2、学校内部教育环境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①师资质量及生源质量的不平衡。目前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特别是乡级联办中学,俗称“三不管”中学,条件较差,毕业生不愿去,就是去了,稍有机会,便一走了之,直接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再加上农村中学在招生政策上也不平衡,上级虽然三令五申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不准择校,但每逢招生,大部分优生凭借经济上的优势择校入学。有人曾作过粗略统计,初中招生的择校生要占招生数的20%—30%左右。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师姿队伍和生源情况
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质量越差,生源越少;生源越少,质量越差。学校缺乏生机,学生缺乏动机,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以至于差生越来越多。②农村中学忽视德育工作。由于师资水平的限制,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德育工作方式呆板,手段陈旧,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新鲜感。学生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产生了意识不纯,思想模糊,是非不清的差生。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 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③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和教师自身素质之间的失调给学生以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越高,学生的上进心越强,其成绩也越好。但是,教师的期望值来自于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合理的教育方法。事实上,农村中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普遍不高,相对成熟的教师却难以安心农村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师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有的教师因教不得法,灌得多、讲得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处理问题不公正,促使了学生逆反心理的滋长;有的教师缺乏爱心和耐心,对后进生缺少关心,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甚至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以上种种也是导致“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不是单纯的以培养少数尖子淘汰绝大多数为最终目的的“精英教育”。解决后进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后进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时,转化后进生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促进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也功不可没。可见,后进生转化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那么,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转化后进生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一试。
一、分析成因,明确转化方法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后进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一定的原因所致。要教育转化后进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后进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后进生,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在做此项工作时,应先多方了解这些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背景、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家庭教育、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情况及当前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思想状况,不仅要听取家长的介绍,而且要倾听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表现,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冷静地分析每一个后
进生成因,并将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二、充满爱心,营造转化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 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 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具体一点来说,教师可以在与后进生的真诚相待中把爱的信息通过诸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委托等措施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以达到“激励”的效应。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 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亲师”和“信道”,转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转化何以不成?
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对待后进生,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后进生在家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经常遭受家长粗暴的训斥和打骂;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还要受到一些人的冷眼、讽刺和挖苦。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非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还将进一步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所以,在批评他们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再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育就是信任,如果说爱是教育的前提,那么信任便是教育的开始。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他们的自觉性和进取意识。一般来讲,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不信任他;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既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根据后进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此外,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半个世纪前人
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今天,读着先生的箴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和信任我们的后进生?
四、严格要求,提供转化保证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爱之愈深,责之愈严”。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是一个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则更能体现出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后进生典型特征之一是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种不良的行为,开始可能是偶尔出现,但经过多次反复,这种不良行为就与行为人的某种需要和满足有了直接联系,就形成了坏习惯。一些后进生之所以屡屡犯错,不良行为习惯是关键诱因。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但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反复,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显然,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利于转化工作的进行,而要减少反复的次数就应该培养后进生坚定的意志,努力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这个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由于后进生本身的意志力薄弱,自然就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严爱相济是教育的辨证法,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严格要求为后进生的成功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形成合力,落实转化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首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间形成教育的合力,落实转化措施。也就是说作为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学校应强化全员转化意识,形成立体化的育人人文环境。让年级组内的每一个老师都来关心帮助后进生,而不是歧视、讽刺、挖苦他们。以往在这个方面,经常出现个别任课老师歧视甚至讽刺、挖苦后进生,这就在无形中不同程度地消解了班主任在转化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延缓甚至是破坏了转化工作的进展。同时,在班级内部,班主任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帮教力量,形成师生之间的教育合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干部来帮助和监督后进生,具体落实在学校的转化措施。其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先导作用,在家庭和学校间形成教育的合力。做好后进生家长工作,让他们一起来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从而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同时,取得家长的帮助和配合,让他们也来帮助和监督后进生落实转化的措施,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最后教师和家长要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社区和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让他们也来帮助和关心后进生。不过,我们同时也应防止和避免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对转化工作进行的消解和破坏,力争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为后进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三股教育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后进生的潜移默化、健康发展和成功转化。
六、唤起自教,实现转化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从教育心理学的
角度来看,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老师的强迫性教育效果要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树立起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对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针对后进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多尊重和理解他们,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用尊重和理解来抚慰他们受到创伤的心灵,逐步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起他们重新生活和学习的勇气,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自律、自强,大胆地去改邪归正,避免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通过自律、自强,使后进生从根本上树立自我约束机制,从其自我认知中受到教育,从而起到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目的。
七、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
如果说以上六点是为眼前的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作出的努力的话,那么“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则是为后进生转化工作作出的长远打算,为今后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档案应该这样建立:从确定转化名单一开始,班主任就要在自己所任的班级中,悄悄建立《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对每个后进生的成因、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前期表现、采取的措施和转化后的表现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做的工作都作较为详细的记载,编订成册。这样一来,留下的原始材料,既为把转化实践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供了依据,又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后进生不是天生就有的,没有天生的后进,也没有永远的后进,对待后进生只要做到正确的引导、疏导、教导,相信绝大多数后进生是会发生较大变化的。在复杂而反复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首先应该仔细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以满腔师爱为前提和基础,给予后进生以真诚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然后辅以必要的严格要求,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落实转化措施;最后唤起后进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最终完成转化目标。同时,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不能轻易就对他们丧失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 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有例为证,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 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 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难道我们还不应该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吗?不应该多给后进生一些关爱吗?来吧,伸出你我的手,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行动起来吧,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2011-11-28
浅谈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转变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高级教师:张绍赋
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以来,沉闷、无聊、空洞、说教成了思想品德课的代名词。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听;另一方面,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教学效果不好,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认识:
第一,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一课第一框题《我们生活的变迁》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家乡变化、社会变化及国家巨变实例”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第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教
材九年级第二课第二框题《学会理财》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学生在一星期所带的钱的数量及消费情况。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乱消费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如何做到合理的消费时,我加入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也把我的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就会阻碍学生思考问题,最终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既可以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二课第二框题《学会理财》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购买商品时你会留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并说明理由”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生进行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说教。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师列举。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三课第二框题《当好国家的主人》时,我们应该怎样依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行使权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以此说明“学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时也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取典型案例,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就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化作用。
第五,巧妙激趣,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他们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就会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事实资料、趣闻轶事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为了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我们还常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第六,要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学很容易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节奏、参与的人数。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做到胸有成竹。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2)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认真思考课本的问题。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以便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后,要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再进行抽查。以第九课第一框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3)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4)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例子既要鲜活,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这种例子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列举这样的例子,学生觉得可信。例如在讲述第九课第一框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了解。这样做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能被学生接受,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但是作为一名作为新课改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师,要勤思多学,大胆实践创新,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师还必须勇于尝试,勤于探索,高瞻远瞩,才能在素质的浪潮中奏出强音,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各种人才。只要我们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2011-11-28
第四篇: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广西省隆林县德峨中学 张小玲
摘要:在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针对农村后进生表现状况,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对后进生转化策略,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后进; 转化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
在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针对农村后进生的工作,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多次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于这项十分辛苦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热情,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转化后进生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找出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有的放矢,长抓不放。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做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一、农村后进生的状况
(一)思想品德不够高
这一部分的学生大多没有什么很崇高的理想,生活没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有的同学不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甚至同学之间还经常出现吵架、斗殴的事件经常发生。
(二)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在生活上大多是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同时学会了打架、抽烟、酗酒、盗窃、闹事等等。
(三)学习成绩不好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无动于忠,记得有诗这样写着“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来,鸡蛋滚下来”。从中可见,在我们当中有些智力较差,理解能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有的学习无目的,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等。
(四)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这部分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上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一,不分是非、感情用事,经常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据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严重。
二、农村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找出农村后进生形成的根源史深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把后进生转化的。一个班级不单单只依靠班主任的力量,而且要各科任教师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与班上的学生结成对子,建立手拉手的模式。作为教师应想办法多接触学生,平时多与学生地交往,像朋友一样经常沟通,从多方面去了解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家庭背景,心理发展的过程以及成长过程等,为转化的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础。通过本人多年的调查分析,我认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家庭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他们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的精力,但是大多数家长只把孩子教育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而忽视了自身作为家长的教育,而有些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方法不得体、不合理。
1.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正确
大多数家长不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不与他们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久而久之,使学生自信心消失,自尊心毁灭,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而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娇生惯养,有求必应,使之养成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缺乏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这样的学生极易形成自高自大,虚荣心强。
2.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当今的社会,家庭突然的变化,例如:丧母、丧父、父母离异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重大的影响,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家庭的不良习惯
家庭的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比如,有的家长整天沉溺于打牌、赌博、嗜酒;或喜欢看对青少年健康不利的黄色书刊及黄色音箱制品等;或满口脏话,动不动就出手打人等等,都给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是学生形成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密切相关,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疏忽或失误也是分不开的。
1.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伤害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因而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的常规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得很好,但却把在校的学生管死了,有时因为某个同学迟到了,班级挨扣分,从而影响了班上的分数,甚至于影响到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被班主任经常训骂,班主任解决问题单一化,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人格。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后进生另眼相看,“破罐子破摔”;到了初三年级不参加考试了,这对差生无形是一种伤害,使得后进生不想学习,以至使后进生更加后进。
2.后进生的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用权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人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为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他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从而丧失了自我价值,以至使他对自己,对班集体完全失去了信心。
3.许多“后进生”在学习方面遭受挫折后,他们遭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与侮辱,使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这时他们更加需要帮助和同情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就连他们一点点的兴趣也消失了。那么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
(三)社会原因
在学生的生空间中,社会生活占了很大一部分,后进生因为活动量大,社会生活空间就更大,也必然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如人际关系、交友不慎、文化环境、游戏厅、网吧、书刊、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等,都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1.受社会的不良影响
在当今时代,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都会给后进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2.消费文化的影响
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负面,消极的方面对后进生的危害更大,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后进生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后进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后进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四)后进生的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健康的个性心理在作崇,处于后进生的少年时期的年龄特征,往往是心理充满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从而不听从引导和教育。尤其凶恶的看法与教师、长辈的不一致,就更容易产生反感,满腹怨气。恰恰相反,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一起交谈、玩耍,有的甚至愿以“江湖义气”而赴汤蹈火,脱离正轨。
三、农村初中后进生的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教师的爱洒向他们,让这些尽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家庭的力量是极其重要的方面
1.通过教育,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首先,通过对家长的教育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其次,注重对家庭的教育方法的指导,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
2.家长应该和自己的孩子多多的交流。在单亲的家庭里,父亲或母亲更应该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勾通和交流,始终使他们时刻感觉到家庭的温馨。家长应作为孩子的榜样和表率,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不要动不动就出手打人,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暴力行为的倾向。再且家长应该改变“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使之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与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装发自内心真挚的爱,对能化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咸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转化工作中,我们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的观念,必须坚持下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金不焕。当后进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慈爱和期望,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1.在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焕发自信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后进生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好像天生就是“笨”,处处不如人。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非常敏感,常常怀有敌意。如果再有指责、打骂
嘲笑、挖苦向他们袭来,对后进生来说如雪上加霜。越是“后进生”越懂得自尊,自尊心越强,越需要关心和呵护。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外都不能使他们有受冷落的感觉,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对班集体成员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突出鼓励和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待后进生应像陶行知所说的:“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一样。
2.在转化工作中赏识后进生的优点,并适当给予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名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由此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发扬激励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 “教也者,和差而拟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再差也总有某个方面的特长或优点。例如,有的学生学习差,但文艺或体育或艺术方面有特长,我们要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其特长到得充分的发挥或发展。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树立他们的信心
歌德有这么一句名言:“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要使后进生有所进步,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是转化的关键。在教学上,我花许多时间,下大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他们努力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即时肯定,以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我特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也可以在周末的班会上对本周后进生进步的同学作经验介绍,并给予表扬。
4.在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得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总是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例子 的成功感。
(2)引导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
“教是为了不教”,转化后进生的成败要看他们能否真正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并能善于自我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引导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制力是转化后进生的要求。
(三)树立文明社区
社区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例如,录像室、网吧及其他娱乐场所等都会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监督机构,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并树立文明社区。
(四)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的特点,采取“形象教育”
教师必须学懂后进生的心理学,而且要有对其家长进行辅导的责任,携手共同对后进生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用下面榜样与反面例子进行活生生的“形象教育”。使后进生走出“心理误区”,更好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五)在转化工作中要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不协调:学校在努力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社会不关心后进生,甚至是讽刺后进生,从而谈化了教育的效果。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即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努力协调好校外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尽量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转化的目的。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是转化后进生的保证。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占主导地位,但是单靠学校一方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全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否则,转化工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后进生在行为上的突出特点是“不稳定性”,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事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难点,我们一定要胸有成竹,不厌其烦,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反复分析其形成的种种原因,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走出后进生的阴影,健康地度过人生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范才生、钟志贤.素质教育[M].福建:神州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五篇: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郑梁梅中学 徐蓝溪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后进生形成的客观原因
(1)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后进生的产生也不是孤立的现象,例如两三个贪玩的学生串通一气,因贪玩而贻误学习和使纪律松懈等.在家庭里,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整天争吵斗气,致使青少年长期得不到温暖和教育,心理受到创伤,感情受到折磨,因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有的家庭有大打麻将等赌博行为,有的行为不轨,使青少年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又目濡耳染,造成青少年道德观念差,学习掉队等.社会上不健康的录像,变相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没有公德心的乱丢乱扔等等不良影响,也会直接毒害青少年.(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其一是个别教师教育不得法,多批评指责,翻“老帐”,少表扬或不表扬,甚至采用变相体罚的手段,使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其二是某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引导教育又片面简单,适得其反.二、后进生形成的主观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总之,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发展个性的区别,摒弃事事包办的传统习惯,做好心理辅导,培养健康的自主心理,以克服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干扰。
三、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差生的兴趣。
学习成绩反映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差生降低要求,恢复其自信心,对某一个知识点,有了一点进步,就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如:某某同学这次作业做得很好,很正确,并且比以前写得更工整了;又如某某同学这个思路很正确,继续动脑筋。这样一次次的表扬,鼓励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从心理上觉得他们会进步,会学好的。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渐渐地提高了。(2)热爱差生,尊重和信任他们。
首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承认,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称赞和对学生真诚的赞赏,所起的教育效果比起反复的说教和批评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的赞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暗示,会尽量按老师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克服缺点,努力上进,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就会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渐渐形成。
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则要求学生身体力行,身生于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作法要“持之以恒”,但感情适度,即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和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有的后进生在智育上差一点,但这些后进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如有位同学,成绩较差,但他爱好体育,每次的体育项目比赛都能取得第一名,并且团结同学,表现较好,就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在他身上我就采用了上述的赞赏、夸奖、鼓励、榜样法,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他的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倒数几位上升到前几名,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差生的成绩也有显著的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3)依靠良好的班风、学风,依靠集体的力量从多方面影响和带动差生。
要转变一个后进生单方面是不行的,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集体之中,而同学的影响最大。可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两个优生一个后进生一组,良好、中差生各一个为一组,定目标,定计划,全方位地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进行考核,这样也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4)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协助。
在后进生的家长面前,多鼓励学生的进步,有一点突出的表现,有一点进步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促进转化。
总之,对后进生,给他们以同等的爱。让后进生同优生一样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