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生存技能,熟练者,能从自立走向独立,最终鹤立鸡群,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第2点:“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中很多也是最终都是会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而实现的。由此可见,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次就是从幼儿的自我服务出发,围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可采取的策略、家长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教研,并得出如下观点,供全区教师参考:
一、影响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包办代替
1、隔代教育或过分溺爱造成的包办代替;
2、家庭、幼儿园的意识和重视度不够,包办代替现象频繁;
3、怕幼儿把事情做不好或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成人直接完成,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尝试、发展的机会。
(二)双重标准
1、家园沟通不到位,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
2、隔代教育不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宣贯。
(三)教育方法
1、日常生活中练习力度不够,练习的方式方法不当;
2、没有及时的赏识和鼓励;
3、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没有常态化教育。
(四)其他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由当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影响;
2、个体水平差异如:幼儿的惰性、独立性、自信、坚持性等;
3、教育观念与认识问题。
二、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可采取的策略(幼儿园)
(一)转变教育理念
1、根据《指南》等理论精神,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建立的作用:自我服务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结的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有利于增强自己的智力,激发创新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利于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也会更珍惜自我服务成果;
3、耐心引导,敢于也用于放手,让幼儿自我服务;
4、关注意识培养,明确幼儿的自我服务是幼儿的自我需要,而且不仅只有生活自理方面;
5、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建立,视为长期的必须持续进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坚持下来;
6、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
7、关注幼儿年龄阶段的差异。
(二)建立幼儿自身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亲身实践,合理赏识
1、可以纳入课程,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有目的、有计划,让教育常态化,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推进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2、采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更多机会;如:区角活动、创游、生活活动
3、设计有针对性的集教活动,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如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坚持正面教育;
4、创设环境,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多提供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5、用为幼儿提供角色,布置任务等形式让幼儿自我服务,有利他服务行为;
6、要将孩子的一日活动分出不同的维度,提供适宜的机会;
7、视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和能力,给幼儿不同的自我服务内容。如:喝水,解便、穿脱衣裤鞋袜到整理被子。从易到难,从小班幼儿着手,从帮助指导到放手,让他们通过实践得到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8、抓住幼儿的兴趣,提供相关机会;
9、适当放手。
(四)言传与身教的结合给幼儿传递相关技能
(五)利用好同伴、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1、开展一些“大帮小”的活动
2、进行榜样教育
(六)让幼儿欣赏自己的自我服务能力
(七)有评价机制,肯定幼儿自我服务的成绩
(八)选好小切入点,个个突破
(九)宣传理念,加强沟通
通过多种形式:幼儿入离园交流、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家访、电话、推荐好书、组织讲座、建立微信、QQ群、让家长体验幼儿教育,等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让家长认识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成长需求。
给予家庭系统、专业的指导,如幼儿园可具体研究小、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及家长指导策略;
利用好家委会的家长现身说法做好宣传工作;
做到理念与家长统一:观念——摆正心态,相信孩子;态度——正确指导,以身示范;技巧——耐心对待,反复操作;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方法——及时肯定,即时纠错。把家长同化为相互打气,放下抱怨,搀扶前行的“战友”。
三、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可采取的策略(家庭)
(一)转变教育理念
1、区分爱与溺爱;
2、了解幼儿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3、与幼儿园的教育价值观保持一致;
4、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建立的作用:自我服务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结的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有利于增强自己的智力,激发创新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利于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也会更珍惜自我服务成果;
5、关注意识培养,明确幼儿的自我服务是幼儿的自我需要,而且不仅只有生活自理方面;
6、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建立,视为长期的必须持续进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坚持下来;
7、耐心引导,敢于也用于放手,让幼儿自我服务;
8、关注有而最近发展区,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二)提供更多机会
1、从一日生活着手,从身边小事入手,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把“权利”还给孩子,不怕幼儿速度慢、做不好,放手让幼儿操作;
2、抓住幼儿的兴趣,提供相关机会;
3、模仿或根据老师要求,为幼儿提供操作和应用的机会;
4、在家玩各类游戏,提供更多途径让幼儿亲身体验。
(三)注意自身的行为,以身作则
(四)为孩子创设自我服务项目的环境,选好小切入点,个个突破
(五)家庭中成员之间的教育要求一致
(六)有评价机制,巩固经验,对幼儿的点滴进步有记录,有跟进
四、文摘分享
(一)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积极的帮助父母做家务,那一定会被夸张为孝顺,不过,在外国朋友看来,孩子做家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或许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不过我们应该要认识到的是,相比如今许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导致那些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都还没有自理的能力,国外的家庭教育实在要比我们高明的多。
在美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父母们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一员的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根据年龄大小,他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比如: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的倾向,认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业开端是幼儿园重要的任务,而美国的家庭则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任务。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蔚成风气。
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有何不同:中国孩子抱大,美国孩子爬大。
编后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亲子关系之中,是处于与孩子的亲密与融洽的关系,孩子是通过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但并不是为你来的,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注定了他是独立的,父母的存在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所想要成为的那样一个人。
(二)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步都不会,智力也不及6、7岁幼儿。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见事实表明,教育改革的深化,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三)陶行知老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三、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四、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
五、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些空闲来自由安排。只要真正按照去做,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棒!
(四)一个家教小故事:
昨天我逛超市,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顶多有4岁吧,但是话倒说的蛮利索的。进超市之后,这孩子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
我当时就想,这么个小的孩子会选什么啊?但是当我看到那小孩蹦蹦跳跳地拿着纸条跑到牛奶柜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她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她妈妈帮他拿下了。
后来她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有不到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女俩,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
最后结算钱的时候,我还在她们后面,那个小孩想买一个叫“劲嚼”的糖,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她妈妈当时说的一番话,我听后震惊了!她说:“第一,我们今天并没有准备要买这个糖,买这个就超出我们的预算了,这样是不对的。另外,你认识这两个字么?如果认识,妈妈就奖励给你啊。”
那小孩很无奈的说不认识,结果她妈妈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后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我就奖励给你!” 说完小孩很听话的就跟妈妈走了。
真的很让人震惊!这个小孩仅仅只有4岁大,就能认识那么多字,而且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自己做购物规划,真是不简单!而且这妈妈确实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所以说: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
这句话再次印证了——智慧的家长培养成熟的孩子所以,当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总抱怨孩子时,请家长先问一下自己:我是智慧的家长吗?
列清单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列清单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一个做事有条理的孩子,会有计划地安排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容易养成高效学习的好习惯。让孩子列好清单再去超市购物,能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什么时候识字比较好。“什么时候识字比较好”,一直是家有幼儿的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实际上,超市的绝大多数物品都写有名称,字又大又美观,孩子很容易识别。所以,家长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到超市玩,寓教于玩,孩子们一定乐此不疲,可以轻松快乐地识字,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 奖励是家长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奖励需要讲究时机和方式,不适当的或频繁的奖励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奖励恰当与否的一个标准是:奖励能否对孩子产生一种持久的助力。文中的妈妈的这种奖励,会促使孩子认真的记住“嚼劲”这两个字。这就是一种正向的奖励。
理财观念早培养。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没有“超预算”这个概念。但一个4岁的小孩就已经内化了这种观念,不得不惊叹,惊叹之余,我们家长们要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将我们奉行多年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变为犹太人提倡的“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和家长分享。家长的不嫌麻烦会加快孩子的成熟。在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干练的妈妈和一个动作利索的小孩,但我们不难想到:在这位妈妈刚开始训练孩子到超市购物时,肯定遇到了很多麻烦。肯定每次买东西的时间都特别长,特别麻烦。但这位妈妈不嫌麻烦,在她的耐心陪伴和指导下,孩子和妈妈购物的速度越来越快,经过了一次次的尝试和训练,才出现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场景。其实,让孩子做家务也是这个道理。让孩子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些家长回复道:方洲老师,你不知道每次让孩子做家务都搞得一团糟。还不如我自己动手快呢,我自己半个小时就搞定了。孩子参与以后,我还得额外花好多时间收拾残局,孩子扫了地,我还得重新扫一遍。孩子拖得地像大花猫,我还得重新拖一遍。实际上,这样的家长缺少对孩子的耐心陪伴和指导。殊不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会干得很好。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又能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家长的“不嫌麻烦、耐心等待”的能力对孩子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这种能力可以让孩子变得成熟、优秀!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多启发,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值得借鉴的。
二0一四年四月
第二篇:自我服务能力
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往,我们教师只注重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转播和生活上照顾,想到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观察幼儿回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意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反;而增添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响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秒度的时候注重培养他们发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诺杯而将,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惧怕独生子在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就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结果,孩子16岁时,连跑都不回。智力发展不及6.7岁的幼儿。
而由于骨骼系的发展,大闹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所学回的动作技能,小班幼儿已能控制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回更加灵活,而且有条理,如果成人能耕具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着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二.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2-3岁)新如园的17名幼儿中,有1个幼儿不回爵饭,有2-3名幼儿不会拿勺子,有3-4位幼儿不会自己动手。有3名幼儿会脱衣服,有2名幼儿回穿衣服,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用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㈠. 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来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特点,因而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如,我在教幼儿扣口子时。用废布制止了许多果树。用口子当果子。我说,“果树上张漫笔了果子,幼儿就把果子运用游戏的方法教回幼儿洗手,洗练。穿脱衣服等。游戏丰富多才。灵活多变,幼儿在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感。消除了紧张情绪而主动参与联系,幼儿的好奇心和星期得到了发咱。在老师指导下,”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开始萌发。
小班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游戏。游戏是指游戏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㈡. 采用多种活动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耕具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如小班幼儿认识蛋,这样,幼儿即认识,了解蛋的外形特征,有在剥蛋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当幼儿把蛋壳剥完后高兴劲,是我感到幼儿自己来劳动的重要性。
然而,仅仅依靠教育活动是不够的,教师不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机会,大多种活动中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例如:小班刚进来时,幼儿园中餐吃时,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蛋壳剥去后给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的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了本来,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那么差异存在的必然的。因此,我们切不可要求幼儿达到一定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教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亲而易举做完的事,他都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要分析“对症下药”,不应把他们视为笨孩子。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要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四)实施经常化教育,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幼儿自我服务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经常的、细致的教育已幼儿自觉的参加与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和巩固,教师既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幼儿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无意中反复练习,班上的教师要相互配合要求一致,教育一致,使幼儿行动上明确,要鼓励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更要及时纠正幼儿不良倾向,不能听之任之。
小班幼儿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在园中自己穿脱衣服。回家后却是另一个人,什么事情都是家长全办,有的幼儿要自己做,可家长怕这个孩子做不好。那个做不好,非要亲自下手,因此,教师尊重爱抚每个孩子使幼儿感到教师是最可亲近的,最可信赖的,幼儿接受教育应相对容易了。只要教师以爱为本,从严要求,经常带领幼儿反复练习就能培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四. 幼儿自我能力培养的效果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不仅促进了幼儿小手技能发展,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激适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萌发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我们在摆桌子,很多幼儿提出要自己擦,而且擦的很认真,很想样子。
通过教育实践。我感到,对小班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不仅是十分必要而且也切实际可行的,他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扭转了幼儿过分依赖性格,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的教师要重视小班幼儿自我能力培养。总之,只要我们采用多中形式,因人施教,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第三篇:幼儿自我服务教案
小班自我服务教案:学会穿鞋子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感受,让幼儿知道我们要穿大小合适的鞋。
2、在穿正鞋子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
3、在念儿歌中,学会穿鞋子的技能。
活动准备:
1、爸、妈、的图片及线板、脚。
2、录音机、磁带(歌曲:《大鞋与小鞋》、欢快的音乐)、地毯。
3、各种大小的鞋若干。
4、幼儿会边念儿歌边脱鞋子。
活动过程:
一、脱鞋子。
师:“今天,请你们跟小脚做做朋友,把你们的小脚露出来吧!”
“脱下这个鞋宝宝,脱下那个鞋宝宝,小脑袋靠一起,放在边上多整齐。”(幼儿边念儿歌边脱鞋子,并放整齐。)
二、通过看图、穿大鞋,知要穿大小合适的鞋。
1、看图感知。
(1)出示大小的脚图。
“瞧,这些是什么?”(脚)
“猜猜,这是谁的脚呢?”幼儿猜测。
(2)出示人像图。
我们来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哟,真棒,猜对了,表扬表扬我们自己。”(3)给宝宝穿大鞋。
“这儿有双鞋子,我们给宝宝穿上吧!”让幼儿说好不好。
2、幼儿穿大鞋。
“请你们去穿穿大鞋,试试舒服吗?”
在“大鞋与小鞋”的歌声中幼儿去穿大鞋。
“你的小脚会做什么?”(走路、跑步、蹦跳等)请幼儿分别做动作,感受穿大鞋后的不适。集中幼儿,脚跳舞、讲感受。
小结:穿上了大鞋,我们会摔跤,不方便,要穿大小合适的鞋子才舒服。
三、穿小朋友的鞋。
1、试穿正好的鞋。
“现在,请你去找双合适的鞋子穿上,穿好了到这儿来。” 检查幼儿穿鞋情况,指出不正确。让幼儿讲感受。
2、边学儿歌边学穿鞋。
“请你们把鞋子脱下来吧!”幼儿边念儿歌边脱鞋。“编了一首穿鞋子
的儿歌,我们来边念儿歌边穿鞋。”指导,奖奖章。“拿起这个鞋宝宝,找到那个鞋宝宝,小脑袋,靠一起,小脚丫,钻进去,鞋儿弯弯往里靠,两边搭扣扣扣好。”
3、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穿鞋子的本领,以后在家中你们的鞋子要自己穿,不要麻烦爸爸妈妈,相信你们都是能干的好孩子。
4、穿自己的鞋子。
“现在请你们把这双鞋脱下来,要边念儿歌边脱鞋,然后去穿上自己的鞋子吧!比一比谁最能干。”幼儿边念儿歌边穿鞋,检查,奖奖章。
四、跳舞。
“穿上了自己的鞋,舒服吗?”让我们高兴一下,让小脚同鞋子朋友来跳个舞吧!” 在欢快的音乐中脚跳舞。(踢、走、跑、跳、跺、蹦、弯、伸等)
五、离开活动场地。
边跑边离开:“刚才我们的手同脚和鞋子玩了,有小虫虫爬到手上了,我们去洗洗手吧!同客人再见!” 活动延伸:
继续练习穿脱鞋子技能。
反思: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还需要加强,在幼儿园与家庭配合中需要共同服务
第四篇: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 所谓“自我”,指的是人们依据周围环境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健康的自我”指的是人们依据周围环境的反应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如果幼儿形成了健康的自我,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的。这将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获得客观的自我知觉、积极的自我意向与公正的自我评价,为他们人格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之感,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并导致自我知觉失真、自我意向消极、自我评价不公,从而使得人格的发展陷入混乱状态。
幼儿对自我的认识过程,大致包括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是:“我是谁?”幼儿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意识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优缺点、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生活圈子里的父母、教师、同伴等等。第二个问题:“我是什么样的孩子?”幼儿了解自己后,逐渐明白“原我是这样的”。但他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接受自己,却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我往何处去?”幼儿了解并接受了自我后对自己今后的目标和计划也有了模糊和朦胧的意识,并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有什么成就等问题开始有了兴趣。
综上所述,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逐渐发展和内化的。自我的形成从生命的最初期开始,随着经验的增加,幼儿逐渐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系统,以保证自我的内在一致性。幼儿得到的任何新的经验,都是借着自我已经积累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来理解的。如果新的经验与原有的自我不协调,幼儿就
会忽视或摒弃新的经验,或者调节原有的自我。由此,幼儿的自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任何重大的改变都要调整系统,这使得自我概念的改变极为不易。
在幼儿自我的发展中,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认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尤其是在幼儿形成自我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成人的鼓励与支持是能够促进他们对自己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的,而幼儿能够接受自己,对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形成健康的自我。
健康的自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健康的自我能够增强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有着正相关。如果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是比较消极的,那么,幼儿就是自卑的。其次,从自我的发展来看,幼儿的自我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将来的改变需要调整整个系统,幼儿期自我的形成在以后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幼儿期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尤为重要。第三,健康的自我够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幼儿只有形成健康的自我,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发挥巨大的创造潜力。第四,健康的自我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是因为,自我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幼儿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能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因此,他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能提出活动的目的,并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他们以独立的活动的主体身份主动地和周围的人交往,并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教师能为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提供哪些帮助呢?
1.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表现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这样开放的环境里,人际关系亲密、安定、平等、合作,大家彼此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自我,而不以自己的自我去强求别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在班级活动的各个方面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保教工作的常规与要求不是教师对幼儿的单向制约,而是出自幼儿意愿的行为规则;班级的整洁与环境的美化不能仅仅由教师主观安排与布置,而应由师生共同来创设与使用;活动角的设置、玩具的使用,活动的评价,都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下的平等行为。其次,在集体舆论中要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在发生违反规则的事件时,教师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形成舆论。再次,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向老师提意见和建议。作为教师更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如在错怪了孩子或忘记了承诺后应马上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向幼儿致歉。这样做不仅能赢得幼儿的尊敬,而且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戒备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自然地、心甘情愿地、充满感情地视自己为班集体的一员,并为集体感到自豪;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任何心理不健康和性格冷漠,不会损害幼儿,健康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2.鼓励幼儿,使幼儿充满自信
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幼儿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要以自己的需要、要求代替幼儿的需要和要求。做到前者是容易的,但往往也给幼儿造成一种“上对下”的心理压力;做到后者是不容易的,因为教师只有成为幼儿的“朋友”而非“权威”,才能平等地接受幼儿的观点和态度。
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该采取“不加判断”的态度。当幼儿有某种经验、反应、感受时,教师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现实存在或真实现表现加以接受,并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有真正接受幼儿的现实,幼儿才有可能接受自己,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是值得被注意和接受的。在此基础上,幼儿才能形成乐观的、积极的对自我的态度和信念,当然,当幼儿的经验、反应、感受存在明显的错误时,教师也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提请幼儿重新考虑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不谙世事的幼儿,而要以“朋友”的身份提出个人的意见,这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3.用爱心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健康的自我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教师应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诚、富于同情与仁爱之心走向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爱成长的唯一方法是给予更多的爱。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首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的情感世界一般比较内隐、含蓄,幼儿的情感表达则直接而外露,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其次,教师不仅要善于真诚地向幼儿坦露心迹,表达自己个人的一些内心感受,使幼儿看到一个
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教师形象,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再次,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建立良好的充满爱的集体,让幼儿感受到爱与温暖。
第五篇:案例: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分析: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姚巧珍
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然而学龄前幼儿年龄小,是非观念比较弱,而且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很多是由于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幼儿关注的是自己,而很少去为同伴着想,冲突就很容易发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到孩子们这样那样的“投诉”和抗议。那怎样帮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一、让幼儿学会相互理解,为他人着想
我觉得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让幼儿学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好不好、对不对。
案例:一次游戏活动中,嘉颖小朋友在认真地搭建积木,她搭得非常投入。我走过去欣赏她的作品,她自豪地对我说:“老师,看我搭的高楼,这些是高楼下的树木还有小花。”我认真欣赏并赞扬了她:“你真棒!”可是过了不多久,就有几位小朋友来报告说:“老师,嘉颖她哭了。”我询问原因:“怎么了?”“她搭的房子被黄凯弄坏了。”来告状的小朋友着急地说。我走过去一看,嘉颖面前的积木都撒在了桌面上,地上也有,搭建的高楼已不见踪影。这太令人气愤了。我生气地对黄凯说:“你把别人搭的楼房破坏了,你不能再玩游戏了。”听了我的话,黄凯很不高兴,他也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我想:现在两个孩子的心情都很差,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心理入手。我走到黄凯旁边,让他为嘉颖想一想,我对他说:“嘉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搭出了那么高的楼房,被你一下就破坏掉了,她心里会怎么样?”“伤心、不高兴。”黄凯想了想说。我又对他说:“你把她的房子弄坏了,这样对吗?”他摇摇头说:“不对。”“既然你知道这样做是不应该的,那怎么办呢?”我问他。“我去向她道歉。”他一边说一边走过去向嘉颖道歉。我又问黄凯:“你愿意帮嘉颖重新再搭一座高楼吗?”黄凯高兴地点点头说:“好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嘉颖和黄凯开始一起合作盖高楼。最后,终于又造好了新的高楼。他们两个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很多时候,老师要帮助幼儿去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懂得怎样去化解矛盾,怎样去和睦相处,让幼儿之间相互理解、快乐相处。
二、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对自己与他人的责任心 每个孩子都处在逐渐成长的阶段,对孩子们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很多时候,孩子不太清楚自己所造成的后果。我们教师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会造成的后果,增强孩子对自己与他人的责任心,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这天,我正带着孩子们在户外玩“抓尾巴”的游戏。天气有些热,不少孩子自觉地把外套脱下来放在一处。“老师!星宇把我的外套扔到树上去了!”琪琪跑过来着急地说。“老师,还有我的衣服!我的衣服也被他扔到上面去了。”紧接着好几个孩子跑过来向我报告。我走过去一看,星宇手里抓着好几件衣服,正用力的往树上甩。我连忙叫住他,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有点不好意思,说:“我就是觉得这样很好玩。”“你觉得好玩了,那么别人呢?”“那我不扔就是了。”他漫不经心的说完,就准备离开了。这怎么行?我把他叫回来,示意他要处理好自己做的事情,把衣服拿下来。他为难的看了看高高的树桠,眼巴巴的看着我,说:“太高了,我够不到,老师你帮我拿。”我故意装作不理解他的意思,说:“哦,可是衣服不是我扔上去的呀。”他难为情的抓抓脑袋,一蹦一跳地用手去抓衣服。可是树枝太高了,他始终没有能抓到。“老师,我错了。”他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跟我认错,“我再也不扔小朋友的衣服了。请你帮我拿下来好不好?”我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他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于是就帮他把衣服拿下来,让他自己把衣服还给小朋友。
这个小插曲过去以后,星宇每次户外活动的表现都认真了很多,再也没有出现捣乱的现象。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关注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行为造成的后果,让幼儿自己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去负责。
三、让幼儿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宽容大方的与人相处
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很正常,但该如何教会孩子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的事情应该自己解决,首先是要给孩子机会,自己想出解决办法。案例:早上来园的时候,曹乐康的妈妈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去,说最近孩子每天回家闷闷不乐的,问他原因说是班级里有小朋友给他起外号了,这让康康感到很不愉快。康康妈妈跟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反复的交代:“老师,请你一定要好好批评一下那些乱起外号的孩子,可不能让他们欺负我们家康康呀。”我安抚了一下她的情绪,答应她一定好好处理这件事。“康康平时并没有跟我们老师反映过有小朋友给他起外号这件事,如果有的话我想还是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我把康康拉到一边轻声问他:“小朋友给你起了什么外号呢?”他看着我,说:“他们都叫我曹乐鸭。”“那你喜欢小朋友给你起的这个名字吗?”他摇摇头,说:“不喜欢。”“那你下次可以拒绝答应这个名字。”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经验的幼儿园老师,我认为,帮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处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矛盾,要比直接介入去为他们解决、告诉他们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会更有效。晨谈活动的时候我提起了这件事:“大家觉得起外号这件事好不好呢?为什么?”“如果有小朋友给你起了你不喜欢的名字怎么办?”大部分幼儿都觉得“起外号是不对的,这样很不礼貌”;不过也有一部分孩子觉得起外号“很好玩”;还有一部分孩子表示自己也有外号,范奕说:“我很喜欢我的外号,小朋友们都叫我饭饭,像香喷喷的白米饭一样。”然后我问小朋友们,为什么要给曹乐康起外号叫“曹乐鸭”呢?下面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起来:“因为我觉得小鸭子很可爱。”“对对对,曹乐康就像小鸭子一样可爱。”不知道谁插了一句嘴,结果大家都笑起来了。曹乐康也笑呵呵的,看着他开心的接受了小朋友给他起的昵称,我打心底为他感到高兴。
通过这样的集体谈话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到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说出怎样处理目前的矛盾,例如道歉、选择新的好听的昵称。帮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时候,多用一些“你有什么主意吗”“你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样的话语,孩子会感到他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而只有你相信了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自己也才能更有自信。在良好的教育氛围里,幼儿学会了如何大方的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