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提出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这会的建设者,他不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是为适应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为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地蚝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幼儿年龄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他们喜欢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且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娇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意志力,获得成功感。可见,幼儿自我服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而在当今现实中,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的小宝贝,是重点保护对象,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由于年龄小,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脸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使一些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样往往造成幼儿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后果,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这对他们的将来及其不利,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素质教育的理论
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也是基础教育深入改革的方向与核心。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思潮是针对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而提出和形成的。我国资金短缺,人均占有的资源不足,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拉,那就必须走提高全民族整个素质的道路。
综合国力整体化的竞争推动着各国的教育改革,从各国的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看:不少国家都由面向少数、着力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转向面向全体、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等。要重视人才的素质,要重视基础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的素质按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学龄前儿童所形成的素质,尤其具有基础性的特点,从出生至六、七岁的幼儿是身心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个体发展各种素质结构的奠基阶段。基础素质形成的全面而优质,以后高层次素质建立才有可能。正如,建筑大厦必须有结实而雄厚的地基、基石一样,又如农田作物,只有苗壮,将来结的果实才会丰满。有人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明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
因此,认真开展并强调对幼儿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远期目标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领域自身深化改革,是认真落实与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2、幼儿早期教育的理论
所谓早期教育,它的本质特点是0~6岁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给孩子以丰富有趣的生活,恰当的信息刺激和训练,提高人的基础素质,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早期教育是人的智力开发最佳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
这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伦茨经过大量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最佳期理论,在世界上发展为一种叫智力发展的“递减学说”。即孩子年龄越小,智力发展可能性越大,而随着年龄增长,智力发展可能性随之递减。
早期教育也是人生性格基础养成期的教育。
人的性格对人才成长极为重要,一个人有优良的性格品质那他将终身受益,相反,如果人养成了不良的性格,或者染上恶习那也必将贻害无穷。
人的性格的基础部分是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按照克鲁斯卡娅的话说:早期经验在他的一生中将留下痕迹。井深大则说早期经验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脑内,长期发挥作用,所以有些人一旦从小养成了坏性格、坏习惯,想改要改,但真难。而且年龄越大,人越老,性格习惯和思维模式越顽固,好像一株盘根错节的大歪脖子树,难以从根本上扶直,强力矫正就会折断,造成极大痛苦和伤害。所以中国有句古话:“江同易改,本性难移”正是其真实的写照。有人调查统计人能否坚持早锻炼的情况后说:5岁前懒惰、爱睡懒觉的孩子,一辈子难于坚持早锻炼,这件事使我联想起“3岁看大,7岁到老”这话。
三、研究目标
基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如下:
1、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技能训练,使幼儿初步具备生活动自理能力。
2、逐步进行培养教育,使自我服务的意识成为幼儿内在的稳定的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基础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幼儿教育领域也正在深入地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教界的同行们也对如何进行幼儿素质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责任感、友爱感的培养等等,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也略有涉及,但对应该如何训练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形成、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培养以及该如何培养幼儿内在品德的养成等方面的研究涉及不多,而恰恰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水平的高低、意识的强弱,却与我们幼儿园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目前(除了一些规模上档次的、一级一类的幼儿园外)大多数的幼儿园各班中都普遍存在着教师少而幼儿人数多的现象,由于幼儿年幼自我服务能力差,往往教师对幼儿的生活照顾不够,同时由于幼儿样样都靠老师帮助才行,既幼儿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而且又大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由于这学期进入了小班阶段,班级人数增多,新加入的一些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与意识上都不强,而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应该采取何种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才都是我们现在急需要研究的问题,再因为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幼儿们真正能在自我服务的能力上与内在的意识上得到提高,因此在这个学期里选择继续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研究价值。
五、研究内容
1、(1)通过家访、调查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包括独立进餐;洗手洗脸;穿鞋、裤、袜和简单的上衣;叠被;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用过的玩具能自己收拾好等)。
(2)调查分析造成的诸多原因。
2、多方面、多形式地来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内在意识。(1)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
如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
(2)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对一些特定的服务技能加以示范传授:如在进餐时进一步地指导吃饭的一些技能与要求;在就寝时教他们穿脱衣服,穿袜子、叠被子等等,在现场进行规范的演示,有利于幼儿的进一步的掌握。
(3)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如供练习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等等,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和条件。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平时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可以经常开展“大帮小”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大班的值日生到小班来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当小班幼儿说:“谢谢哥哥姐姐”时,不仅使大班小朋友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在小班幼儿的内心深处播下了要会自我服务的意识。
(5)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活动室的四周布置一些相关主题的墙饰进行濡染,如布置着小朋友爱自己做事的图片(穿衣、吃饭、穿鞋、叠被、扫地、洗手帕等),也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服务技能的操作顺序等图例(如穿衣服的步骤图等),使幼儿在无意中、在潜意识里自我服务技能和意识得到培养和熏陶。
(6)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下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手段等,以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
(7)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幼儿是日托制的,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生活在家中,教师不便于具体的指导,可以把一些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告之家长,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有些家长的育儿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可以利用开家长会,设置“家园之窗”专栏等,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或介绍一些培养的经验和方法等。
平时也可利用家访、电话联络、平时的接送机会或其他一些可行的方法多交流有关看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六、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将选择和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借鉴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调查法:专门设计一些内容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并加以记录和分析。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自我服务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4、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来进行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训练和内在意识的培养,以达到研究的目的。
七、研究对象、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本园小班三周岁的新生80名。
2、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一学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0年8月~9月(准备阶段),组织研究队伍,选出研究的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制订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010年10月~2011年6月(实施阶段),认真组织实施,采用调查法、文献检查法、游戏学习法等,加强对研究过程的调控并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
1、编制调配查表,进行家访,并取得数据及造成原因。
2、积累相关内容的教材与活动材料。
3、查阅文献资料,积累相关的理论基础。
2002年7月(总结阶段),对一学年来的实践研究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并鉴定其理论价值与应用阶段。把经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写出实验报告。
八、研究成员与分工
课题组长:王雨燕:幼儿园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的总体构思,问卷的设计,资料的查局、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黄文霞:幼儿园一级教师,主要负责课题内容的实施工作和相关操作材料的准备以及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反馈与探索。
第二篇: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它充分说明了健康、安全、生命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严肃性和现实意义。然而,健康、安全与生命是不能靠被动地等待给予的,而应该是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我认为应该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
【关键词】幼儿自护能力培养
一、幼儿园小班现状调查:
1、教师方面:在怕出事故的思想影响下,不敢放手,对幼儿管头管脚,把幼儿置于被动的地位。
2、幼儿方面: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很差。如:100%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量;90%的幼儿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90%的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不够协调,容易摔交。
3、家长方面:幼儿受到家长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太多。害怕孩
子受到伤害就大量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从而减少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缺乏锻炼,动作的协调性的不到发展也是导致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所谓“隐患险于明火,安全重于泰山”。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队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二、具体措施
1.创设环境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首先应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定期检查班上物品,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如尖利器,钉子等,还在幼儿爱玩的娃娃家里铺上地毯,为幼儿提供了安全的活动场所。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哪个孩子习惯好”的图片是让幼儿寻找讲卫生的孩子,找到后贴上五角星,这样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不把脏手及脏东西放入口里。在餐前休息时,还可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同时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2.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表演游戏《大家在一起》、《小兔乖乖》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不能跟陌生人走,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还可以请警察叔叔帮忙。结构游戏《十字路口》让幼儿明白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等等。
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这也不敢活动那也不敢活动。怕割伤手,减少剪纸活动,怕摔坏手脚,不让孩子奔跑,怕烫着不让端杯热水。当然,我们要避免大的事故发生,至于那些皮毛伤,还是教育孩子的现场直观、生动活泼的好教材。因此,我平常在做好防范工作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们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开展些能培养孩子们独立行为能力的活动。比如,找些不会烫伤的热水让孩子们端端有何不好,烫疼了一两次,以后就伤不着手了呀。正所谓:舍不得孩子,怎么能套得住狼?要想培养独立行为的能力,不付出点代价是不行的,只不过这个代价不要太大就是了。
4.开展户外活动
多让幼儿进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练习,增强幼儿的活动能
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教幼儿在走路跑步的时候,头要朝前看,重心要在下半身,身体不要往前冲;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我们又注重教幼儿练习跳的动作,要求学习落地动作落地是脚尖先着地,双腿微弯屈;在爬高的练习中,教会幼儿双手要抓牢脚要踩稳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5.重视随机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时,教幼儿正确有序的穿衣服保护自己身体;鞋带松了,教育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行车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强化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保护自己的安全。
6.家园合力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多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改变家长过度保护,过分限制的教育观念。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
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认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效能规则等等,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路蓉.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浙江幼儿教育,2000(5);
[2]黄继红.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势在必行.福建幼儿教育,2000(6);
[3]郑美兰.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福建幼儿教育,1998
(3);
[4]张虹.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社出版,2007 ;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三篇: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包办代替了一切。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现在最要紧的是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对孩子进行各种特长的教育、训练;有的家长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如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家长嫌脏,认为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有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只好帮他洗;孩子穿衣,把衣穿反了,要重穿,耽误了时间……,家长普通认为与其这样麻烦,倒不如自己做了算。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都不会,智力发展也不及6、7岁幼儿。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能否独立进餐和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是否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是否会穿鞋子、裤子、袜子和衣服;吃剥皮水果时是否会自己剥皮;能否自己整理床铺;用过的东西能否自觉放回原处;玩过的玩具能否自己收拾好;能否做简单的家务等。在我班30名幼儿中,只有5名幼儿会脱衣服,3名会穿衣服,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我把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着眼点放在生活区。
制定区域活动的指导目标如下:
(1)学会自己穿衣服,并会帮助娃娃穿衣服、叠衣服、将衣服整齐的放在衣架上。
(2)利用鲸鱼妈妈带小鲸鱼玩、给小鱼贴鱼鳞等学会扣钮扣,并愿意自己扣钮扣。
(3)熟练的喂小娃娃吃食物,吃的时候不能掉,从而知道自己吃饭、吃加点的时候不掉渣。
(4)通过玩动物穿线板,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5)通过晒晒小袜子,培养幼儿夹夹子的能力。(6)在游戏中能想出多种方法玩自己喜爱的物品。
在区域活动中给《布娃娃穿衣服》,教师让幼儿利用喜欢的角色妈妈、爸爸进行穿衣服比赛,幼儿就运用儿歌内容帮娃娃穿衣服。老师把较枯燥的生活自理技能变成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儿歌,幼儿乐意学,掌握得好,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在喂小动物的过程中,有的儿不注意掉了食物,其他看见的幼儿就会提醒他,吃东西的时候不能掉,不能浪费粮食。从而在吃加点、吃饭的时候都很注意,接着盘子,不让饭掉了。
一、利用多种活动和教育手段,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仅仅依靠区角活动是不够的,我还利用多种活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等。例如:幼儿园中餐吃虾,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虾壳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通过在生活区他们既学到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还有,以前我们下午加餐吃饼干的时候,怕幼儿自己不会将饼干包装袋打开,都是将每包饼干都打开放在盘子里,幼儿只需直接吃就可以了,后来我发现每包小饼干的袋子上都是锯齿形的小道道,这部正是锻炼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机会吗?从那以后,我们都鼓励幼儿自己打开饼干包装袋,有一小部分的幼儿能将包装袋打开,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打,通过教师指导又有一小部分的幼儿学会自己打开,有一些幼儿已经习惯了不愿意去尝试,每次都是试
一、两次打不开就会找老师,这是我们都会鼓励幼儿在试一试,成功一次我们就都为他鼓掌;实在打不开的,我每次都注意引导他到生活区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班幼儿基本都能自己打开各种食品的包装。小肌肉的灵活性明显地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那么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们没有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分析“对症下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三、实施经常化教育,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幼儿自我服务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通过经常的、细致的教育及幼儿自觉的参加与练习,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和巩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抓机会让幼儿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又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无意中反复练习,我们班上老师也相互配合,要求一致,使幼儿行动上明确,鼓励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倾向,不能听之任之。
小班幼儿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在园中自己穿脱衣服,回家后,却是另外一个人,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有的幼儿要自己做,可家长怕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又做不好,非要亲自“下手”。因此教师要重爱护每个孩子,使幼儿感到教师是最可亲近的、最可信赖的,幼儿接受教育就相对容易了。只要教师以爱为本,从严要求,经常带领幼儿反复练习就能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2015年5月
第四篇:教育笔记: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教育笔记: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教育笔记: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指幼儿照料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通过自我服务,能逐步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习惯。自我服务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地进餐和盥洗等。大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质量要比小班、中班要高。例如在平时我会要求幼儿能够正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内容,并养成整洁的习惯,除了自我服务之外,还要求幼儿能照顾小班、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平时我能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幼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平时我先教幼儿自我服务的方法:首先,要让幼儿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引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然后示范、讲解自我服务的方法和要求。例如让幼儿按顺序模仿穿脱衣服和整理衣服、鞋袜,学会独立地进餐和盥洗,正确使用汤勺和筷子,学会正确的刷牙姿势等。如我班的向科羽小朋友是用左手吃饭的,在平时我会随时注意她,帮她纠正姿势,现在向科羽小朋友以改正过来了;第二,我采用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巩固学会的本领。如开展穿衣服结鞋带比赛,“比比谁的被子叠得整齐”等;第三,对大班的孩子,我是鼓励他们互帮互学,促使他们提高劳动的质量;第四,平时多发短信,让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教育督促孩子在家也能坚持自我服务。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我班的孩子自我能力提高很快,平时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能互相督促。
第五篇:小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二、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1、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故事书,我们要有选择的帮孩子挑选故事书。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歌和故事。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很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
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和表扬是我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家长可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2、幼儿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于的关键。
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我们会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上周,我们小二班开展了“会唱歌的车子”,活动中我选择了三辆有代表性的车子如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通过聆听他们的声音,学学车子唱歌的声音,了解这些车子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同作用。
(2)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学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3)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榜样
有兴趣地做好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成人给予幼儿最好的鼓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作用。这样,他并会慢慢树立自己说话的自信心,会越说越棒,同时在老师和同伴讲述时,他也会认真地倾听对方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