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制度
1、血液净化中心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透析器储存室(库房);污染区:透析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2、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包括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4、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测定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长期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 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对于急诊透析病人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透析器和管路应一次性使用。乙肝和丙肝病毒、HIV 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6、透析区应划分普通病人治疗区(透析A区)和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乙肝感染病人实施分区分机透析,所用透析机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置,隔离治疗区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内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结合我科情况,暂未设定隔离治疗区。
7、HIV阳性、TP阳性、丙肝阳性患者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8、严格限制病人陪伴进入透析室,病人所用各类物品按要求处置。
9、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血滤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结合我科情况,暂未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10、医务人员在复用透析器时应加强自身保护,穿戴口罩、袖套、手套、塑料围裙、防护面罩或眼罩。
11、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的要求处理。
12、透析室所有的医疗废水(包括排出的透析液)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13、废弃的消耗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4、透析治疗室、置管室、配液室等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15、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16、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17、工作人员应每年组织体格检查,重点检测经血源感染的各项指标。酌情注射预防疫苗。
18、科室感染联络员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透析液采样作细菌总数检测,并做好登记。
1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每季度或不定期对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通报整改意见。
文献参考: 2016(2010版)绥阳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年7月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篇: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制度
1、血液净化中心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透析器储存室(库房);污染区:透析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2、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包括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4、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在操作中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测定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长期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
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对于急诊透析病人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透析器和管路应一次性使用。乙肝和丙肝病毒、HIV
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6、透析区应划分普通病人治疗区(透析A区)和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乙肝感染病人实施分区分机透析,所用透析机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置,隔离治疗区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隔离治疗区(透析B区)内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结合我科情况,暂未设定隔离治疗区。
7、HIV阳性、TP阳性、丙肝阳性患者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8、严格限制病人陪伴进入透析室,病人所用各类物品按要求处置。
9、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血滤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结合我科情况,暂未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10、医务人员在复用透析器时应加强自身保护,穿戴口罩、袖套、手套、塑料围裙、防护面罩或眼罩。
11、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的要求处理。
12、透析室所有的医疗废水(包括排出的透析液)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13、废弃的消耗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4、透析治疗室、置管室、配液室等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15、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16、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17、工作人员应每年组织体格检查,重点检测经血源感染的各项指标。酌情注射预防疫苗。
18、科室感染联络员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透析液采样作细菌总数检测,并做好登记。
1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每季度或不定期对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通报整改意见。
文献参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绥阳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2016年7月
—
END
—
第三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检测制度
潜 山 县 中 医 院 王 河 分 院 血 液 净 化 中 心
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
一、定期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检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二、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每半年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一次,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W/cm2。
三、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在反渗水输水管末端收集透析用水标本,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透析液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个月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一、二级反渗水电导度、各压力表显示刻度每天监测,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要求。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四、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五、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监测。
六、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严格询问病史,进行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感染的检查,长期透析患者每半年应进行上述感染指标的复查。对乙肝阴性患者应建议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第四篇: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制度
为了避免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感染,减少并发症,特作如下规定:
1、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范。
2、治疗室和透析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数应<500 cfu/m3。
3.为防止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
4、透析单元内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5、透析用水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6、内毒素检测至少每 3个月1次,要求内毒素<2EU/ml;采样部位同上。
7、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 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
8、透析液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cfu/ml,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 /ml。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 1 次。
9、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10、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 HBsAg、HBsAb 及 HBcAb 均阴性的患者建议给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 HBV 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 HBV-D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 HCV 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至少每6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 HIV感染指标。
11、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 4 h 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2、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13、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规章制度。
14、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15、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具体处理方法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16、由护士长负责监督消毒隔离的实施,如有感染或发现感染征兆时应及时上报处理。
感染监控科 2012年1月
第五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血透室做好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监测,每月进行
一次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数必须小于等于200cfu/ml;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透析用水的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2、血透室对所有初次透析(或在我院透析期间又去别处过)的患者进行乙肝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3、血液透析机使用中监测:应观察或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已确
定由复用透析器引起的可能的并发症;与复用有关的综合征如发热和寒颤的监测:体温高于37.5℃或出现寒颤,并报告医师,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寒颤常发生于透析开始时,应检测透析用水或复用水的内毒素含量及消毒液残留量;其他综合征的监测:若透析开始时出现血管通路侧上肢疼痛,医师应分析是否由于已复用血液透析器中残余的消毒液引起。若怀疑是残余消毒剂引起的反应,应重新评估冲洗程序并检测消毒剂残余量。
4、院感办和检验科每月对血透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5、主管医生发现或疑似有医院感染病例时,要及时向本科人员报告,并于
24小时内填表报告院感办。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照我院的《传染病疫情诊断、登记、报
告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