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2:4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

第一篇: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

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

我院内镜中心目前主要开展内镜检查项目有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支气管镜及相关内镜下治疗术。其中电子十二指肠镜(ERCP、EST)在放射科进行操作。凡接触粘膜的内镜应当到较高水平的消毒,进入粘膜下组织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严格灭菌,为此,我内镜中心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2010年版),特制定出内镜中心感染管理监控措施:

1)内镜中心内镜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内镜消毒采取的程序为:水洗-酶洗-清洗-消毒

2)内镜架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时间不 得少于45分钟

3)上述内镜使用结束后,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消毒时间应达30分钟以上。

4)各种消毒内镜包括消毒物品必须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各种内镜附件如活检钳、导丝、切开刀、网篮、异物钳等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6)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内镜使用前要再次浸泡2%戊二醛中20分钟后,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无菌附件使用按无菌物品原则储存。

7)治疗瓶及连接管用高效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治疗瓶内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8)每日治疗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干燥备用,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工作台面、地面每月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

9)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要定时监测,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后附件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所测定消毒液效果要有记录; 10)11)内镜中心工作人员员均需接受内镜清洗、消毒培训后持证上岗。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患者姓名、诊断、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二篇: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成都铁路分局医院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消毒灭菌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消毒灭菌方面的知识,定期参加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二、分区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消毒灭菌室、内镜贮藏室等。消毒灭菌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三、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四、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五、工作人员消毒灭菌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必须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内镜活检钳必须达灭菌水平,胃镜、肠镜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七、清洗设备齐全,应配四槽或五槽清洗消毒槽、高压水枪、多酶洗液等。内镜及附件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2004版)》要求。

八、内镜室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人姓名等事项。

九、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灭菌。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管理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洁净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八、胃镜室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胃镜进行再次消毒,当日不再使用的胃镜消毒时应延长消毒时间。

九、用于灭菌的2%戊二醛应每日监测有效浓度。灭菌后的活检钳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三篇: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永善县中医医院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式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m2。

三、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四、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五、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六、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七、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第四篇: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内镜室的统一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保证清洗消毒室通风良好;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接诊患者数量相匹配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与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5、诊疗室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操作前应洗手、并戴手套,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6、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前必须进行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记录详细。阳性患者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当日最后检查。操作后进行终末处理。

7、配备适宜的清洗、消毒设备,不同部位消毒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并能正确使用;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8、内镜诊疗所使用的活检钳必须灭菌,一次性活检钳严禁重复使用。

9、消毒结束后,将内管道彻底吹干或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管道进行干燥,肠、胃镜分柜存放于专用镜柜内。灭菌后的附件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10、工作结束后,须对清洗、消毒槽等配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11、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12、医疗废物的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执行。

二、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为规范我院内镜室的清洁与消毒隔离工作,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特制定本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清洗消毒工作医务人员上班时须衣帽整齐。进行诊疗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2、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反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人员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镜,穿防渗透工作服。

3、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4、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5、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6、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7、一次性活检钳禁止重复使用。

8、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9、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10、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11、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每日使用前进行浓度监测,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12、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进行生物监测,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并有记录。

1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的抗-HIV、抗-HCV、HBsAg等检测,并有记录。凡阳性者,应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1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符合消毒、灭菌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15、每日诊疗工作结束,须对吸引瓶、吸引管进行清洗,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后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6、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各区域的室内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7、各区域之间的擦拭抹布、拖布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标记明确,使用后的抹布、地巾分别置于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消毒,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18、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动态空气消毒器应定期清洁滤网和更换过滤器,每季进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并有运行记录。

三、内镜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为了规范我院内镜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避免医源性感染,确保患者安全。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应当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2、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

3、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应齐全: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气枪、干燥设备、计时器等。

4、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2)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5、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记录详实。

四、内镜清洗、消毒、灭菌与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规范内镜室的统一管理,并严格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根据内镜在人体使用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消毒或灭菌方法。①必须灭菌的内镜及其附件: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术中内镜及附件),以及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②要求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及其附件:纤维喉镜、鼻窦内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接触黏膜的内镜。

2、内镜的消毒与灭菌首选物理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

3、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4、经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内镜,使用前以无菌流动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冲洗。

(二)内镜的清洗与消毒程序

1、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镜或面罩、乳胶手套,穿防渗漏的专用工作服及专用鞋。

2、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①软管: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镜身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和水至少10秒钟,使软管和出水口处粘附的污物排出。

②活检钳:若使用非一次性活检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交于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

③其他附件:如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蓝、造影导管、异物钳,均应彻底清洗后高压灭菌备用。

④清洗刷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天结束后浸泡于消毒液内,浸泡时间按照不同消毒剂的要求规定时间,特殊感染使用后的延长消毒时间,以流动水冲净,悬挂晾干备用。

⑤用75%乙醇纱布擦拭消毒镜头部、软管操作部、各调节旋钮等。⑥当天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则将内管道彻底吹干或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管道进行干燥。

⑦应将消毒好的内镜干燥后存放于专用柜内。

(三)内镜消毒与灭菌方法

1、压力蒸汽灭菌:132℃作用4min,用于耐湿耐热的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2、万金医用器械消毒液(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与灭菌 ①用于各种纤维内镜和喉镜的消毒及灭菌。

②浸泡10min达到消毒水平;浸泡40min达到灭菌水平。③每天使用前浸泡20min,终末消毒浸泡30min。④每个患者使用后需浸泡20min。

⑤结核、艾滋病、肝炎患者使用后需浸泡45min。3、2%碱性戊二醛:用于各种内镜的消毒与灭菌。①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②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③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④每天使用前、后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⑤灭菌:浸泡10小时。

3、低温等离子灭菌

用于不耐热的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四)监测标准

1、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生物学监测:1次/季度,并记录。

2、灭菌后内镜:应为无菌。生物学监测:1次/月,并记录。

3、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监测结果应≤100cfu/ml;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监测结果应为无菌生长。

(五)其他相关医疗设备的清洗、消毒

1、吸引瓶经清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

五、内镜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1、内镜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与技能,洗手、刷手规范,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卫生手消毒时间为15s-20s,流动水洗手时间为50s-1min,外科手消毒时间为2min-6min。

2、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池高矮适宜,每日清洁与消毒。水池墙上张贴手卫生指征示意图、卫生洗手示意图。

3、宫腔镜、膀胱镜室还须配置外科手消毒设施。

(1)外科手消毒的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附近,张贴手术人员刷手流程。

(2)外科洗手使用一次性包装抗菌洗手液。

(3)外科刷手用刷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或为一次性使用刷手刷。(4)外科刷手后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灭菌,且方便拿取。

(5)外科刷手区域应当安装计时装置。

4、使用的医用洗手液、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证件齐全、安全有效、便捷,手消毒剂放置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手消毒剂使用前应于瓶签上注明开启时间。洗手液及手消毒剂领用量与使用量相符。

5、WHO五大洗手指征:(1)接触患者前;(2)进行无菌操作前;(3)体液暴露后;(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6、进行宫腔镜、膀胱镜检查室应当遵循的外科手消毒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洗净,然后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8、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9、每季度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对监测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查找原因进行整改。

10、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是应≤10cfu/cm²;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是应≤5cfu/cm²。

11、内镜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依从性≥95%;手卫生正确率达100%。

12、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求开展手卫生正确性、知晓率、依从性调查。

第五篇: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

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

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

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

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17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技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

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冒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流程表

水洗

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与步骤

一、软式内镜的清洗步强、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资,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刷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领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及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软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释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用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3不能采用压力苏汽灭的内镜及附件可使用2%碱性戊二醇浸泡10小时灭菌,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如镜、阴道镜等,可用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使用说明。

7、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干燥保存。

8、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二、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1t;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三、采样方法:检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四、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全自动消毒机时必须在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酸性水ph值≤2.7及酸性氧化电位水中含有2560mg/1有效氯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责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费

一、负责指导和监督内镜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防护,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熟悉掌握内镜清洗、消毒、储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设备的操作规程、程序、性能及注意事项,确保内镜安全使用。

三、工作中正确掌猩内镜持镜和悬挂法,对内镜和附件要轻拿轻放,避免意外损害

四、负责使用、维护、管理好清洗、消毒的各种设施及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

五、做好各类内镜的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六、按《内镜规范》要求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七、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醇洗槽、冲洗槽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按《内镜规范》要求,底清洗消毒,待备用,每日对室内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地面和物品用500mg/1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是内镜检查操作的场所,为使内镜检查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避免差错事故,保证患者安全,特定如下制度

一、内镜检查必须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严禁吸烟及高声谈笑

二、检查前须核对检查申请单,注意有无检查禁忌症,对待病人态度应和语亲切,关心体贴,做好术前的宣传解释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三、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细心,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检查过程中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即要认真检查脏器的病变,又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四、检查完毕,应当向患者嘱咐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指导患者与有关临床科室进一步作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五、内镜检查时除个别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需家属陪护外,其他情况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内镜操作室。

六、做好日常登记预约工作,内镜检查的预约时间,应由内镜室护理人员负责。若病员因故需要更改检查日期(如提前或推迟)者,须事先通知内镜室护理人员,以便作相应调整

七、所有内镜检查申请单必须交费后方能登记预约,不得赊欠

八、负责登记预约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或家属预约时,必须作好内镜检查的各项术前准备的交待解释工作,以保证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九、逐日登记检查人次,各种内镜的使用次数,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十、每次内镜检查结東后,必须整理好各种器械、物品,并作好内镜室的卫生工作,使内镜室始终保持整齐、清洁。

十ー、各种检查记录应保管员好,建立档案,经过批准和登记手续后才能借出。

内镜室制度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认真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护盖(防水、防尘)。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2017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按规范时间进行冲洗,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5、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下载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消化内科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措施[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内镜诊疗区域应当布局合理,设登记室、候诊室、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储存(室)柜。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

    第十六节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医发【2004】100号和《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试行)》卫医管评价便函【2011】151号,制定本管理规范。......

    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一、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一、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二、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

    消化内镜可行性报告

    。。县、、医院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临床上重要的检查项目,在某些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般临床上有三个目的......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