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品一标工作方案
永兴县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为做好2012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工作,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和市场化为目标,强化证后监管,扎实推进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新增农业“三品”认证产品3个以上,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三品”复查换证率、续展率和保持认证率达到70%以上,“三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推广农业标准(规范)2项次以上,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人次以上。
三、组织领导
成立“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李元胜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局属相关单位要紧密配合,共同做好“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和培训。一是积极动员和组织“三品”认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推介活动,不断加大产品促销力度,促进企业宣传与推介,引导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对“三品一标”相关知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进行广泛宣传,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对“三品一标”的认知度,营造全县发展“三品一标”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检查员业务培训和企业内检员培训,逐步提高检查员、监管员及企业内检员业务素质,逐步建立健全检查员负责制和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三品一标”开发。绿办积极主动为企业开展 “三品一标”认证服务。一是继续深入农产品企业宣传“三品一标”知识,为有意向认证的企业参照认证所要求的条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积极为企业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创造条件。二是积极为申报企业完成申报材料的编写和修改以及形式审核进行指导。
3、依法加强证后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今年全县“三品一标”工作要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确保认证产品不出现较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为此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抽检力度,加强认证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加强例行抽检工作,对有效期内的农业“三品一标”实施质量监督抽检,全年开展2-3次“三品一标”的专项检查行动,抽检比例要达到认证认可数的30%以上;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任务,抽检完成率要达到100%;对不合格产品,要依法予以查处,切实维护认证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二是坚定贯彻落实企业年检制度。把企业年检工作与绿色食品续展、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有机食品保持认证工作相结合,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控制、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和生产档案记录等重点环节,把现场检查、证书有效期内质量安全事故和监督抽查等方面情况作为审核的重中之重。三是企业自查自律。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章建制,完善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四是切实加强标志监管工作。加强包装标识管理,对市场上的标志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历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行为,维护获证单位、标识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企业自律为基础,行政执法监督为主导”的标志监管长效机制。
4、加强政策引导,实行奖励机制。为加快农业“三品”认证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对企业“三品”认证按以奖代投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5、项目申报与“三品”认证挂钩。各农业项目申报单位要把项目申报与“三品”认证结合起来,把产品是否取得“三品”认证作为农业项目申报的优先条件之一,以大力促进我县企业申报“三品”认证积极性,提升我县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促进我县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第二篇:三品一标工作方案
镇原县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为做好2015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工作,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和市场化为目标,强化证后监管,扎实推进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新增农业“三品”认证产品5个以上,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三品”复查换证率、续展率和保持认证率达到70%以上,认证的“三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三、组织领导
成立“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办公室,固定专职人员办理“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和培训。一是积极动员和组织“三品”认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推介活动,不断加大产品促销力度,促进企业宣传与推介,引导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对“三品一标”相关知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进行广泛宣传,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对“三品一标”的认知度,营造全县发展“三品一标”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检查员业务培训和企业内检员培训,逐步提高检查员、监管员及企业内检员业务素质,逐步建立健全检查员负责制和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三品一标”开发。积极主动为企业开展 “三品一标”认证服务。一是继续深入农产品企业宣传“三品一标”知识,为有意向认证的企业参照认证所要求的条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积极为企业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创造条件。二是积极为申报企业完成申报材料的编写和修改以及形式审核进行指导。
3、依法加强证后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今年全县“三品一标”工作要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确保认证产品不出现较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为此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抽检力度,加强认证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加强例行抽检工作,对有效期内的农业“三品一标”实施质量监督抽检,全年开展2-3次“三品一标”的专项检查行动,抽检比例要达到认证认可数的30%以上;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任务,抽检完成率要达到100%;对不合格产品,要依法予以查处,切实维护认证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二是坚定贯彻落实企业年检制度。把企业年检工作与绿色食品续展、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有机食品保持认证工作相结合,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控制、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和生产档案记录等重点环节,把现场检查、证书有效期内质量安全事故和监督抽查等方面情况作为审核的重中之重。三是企业自查自律。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章建制,完善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四是切实加强标志监管工作。加强包装标识管理,对市场上的标志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历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农产品认证标志行为,维护获证单位、标识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企业自律为基础,行政执法监督为主导”的标志监管长效机制。
4、加强政策引导,实行奖励机制。为加快农业“三品”认证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对企业“三品”认证按以奖代投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5、项目申报与“三品”认证挂钩。各农业项目申报单位要把项目申报与“三品”认证结合起来,把产品是否取得“三品”认证作为农业项目申报的优先条件之一,以大力促进我县企业申报“三品”认证积极性,提升我县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促进我县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一五年三月十六日
第三篇:“三品一标”政策摘录
“三品一标”政策摘录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进的原则,对“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及产品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目标。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抓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产品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抓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大力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稳步发展“三品一标”
加强品牌培育。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强化安全生产,绿色食品要突出全程控制,有机农产品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生态安全,地标农产品要立足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强化品牌创建,培育一批以“三品一标”和“三园两场”为基础的安全优质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品牌引领、消费认知、市场增值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认证监管。进一步完善认证程序,落实工作责任,推动认证工作规范化。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对认证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和跟踪抽检力度。完善“三品一标”退出机制,维护“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积极开展追溯试点。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以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农业投入品和有条件的农产品为重点,选择部分省市县和“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开展追溯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创新推进绿色防控。因地制宜集成一批适宜不同作物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快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绿色防控的技术骨干力量,保障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在“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率先建设218个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150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及28个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集成推广8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绿色防控。
第四篇:三品一标工作汇报
通道侗族自治县“三品一标”工作汇报
通道县农业局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万人,农户4.5万户。耕地面积28.4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9.1万亩。境内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6%,侗族人口占78.3%,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下面就“三品一标”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县“三品一标”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拉动、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我县 “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先后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道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及通道侗族自治
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把“三品一标”工作提升到县级战略,把每年“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进行量化,纳入各级各部门的政绩考核,如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分别纳入了创建工作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目标管理。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我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为减轻企业和种植大户负担,农产品认证的费用也全部由县财政负担。通过政府增加投入,引导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结合厅市合作共同推进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我县安排30万元用于蔬菜标准化生产,其中10万元专门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的认证。
(三)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根据省绿办的工作部署,根据我县生态自然优势,围绕特色农业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县认证“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6家、产品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分别是艺莲农业技术开发中心的无公害萝卜和红茄,金福大米厂和军粮供应有限公司的无公害大米,振昌牧业有限公司的无公害生姜,瑞庆薯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紫心红薯,通道县地马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有机香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6万亩认定,认定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12.7%。
(四)强化“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根据省厅的部
署和要求,2012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围绕“三品一标”开展专项整治。县农业局组织监管站和农产品检测中心,深入企业、生产基地及市场,加大了“三品”生产、经营规范性监管,共检查市场5次,检查农业“三品”标志产品36个次,抽检合格率达100%。全县未发生重大“三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了“三品”品牌公信力。
(五)开展“三品一标”宣传培训。为了营造“三品一标”良好社会发展环境,2012年,我县不断加强“三品一标”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工作,举办1期全省农业“三品一标”质量安全认证和监管培训班,培训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长21名;组织三品认证企业5名内检员参加全市内检员培训班培训。积极举办科技三下乡活动,散发“三品一标”资料800多份,宣传“三品一标”知识,为我县“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品一标”认证开发的覆盖面还不够。农业“三品一标”数量每年稳步增长,但三品数量较少,产地认定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仍然偏低。
二是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亟待加强。重开发认证,轻证后监管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认证不认证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有些认证企业根本不使用标志。
四是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
五是产业发展工作队伍体系有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管理是保障公众基本消费安全甚至生命安全的公益性事业,人员编制和经费已难适应“三品一标”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质量监管责任要求,严重影响了产业纵深发展与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三品一标工作汇报
通道侗族自治县“三品一标”工作汇报
通道县农业局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万人,农户4.5万户。耕地面积28.4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9.1万亩。境内居住着侗、汉、苗、瑶等13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6%,侗族人口占78.3%,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下面就“三品一标”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县“三品一标”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拉动、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我县 “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先后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道侗族自治县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及通道侗族自治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把“三品一标”工作提升到县级战略,把每年“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进行量化,纳入各级各部门的政绩考核,如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分别纳入了创建工作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目标管理。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我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为减轻企业和种植大户负担,农产品认证的费用也全部由县财政负担。通过政府增加投入,引导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结合厅市合作共同推进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我县安排30万元用于蔬菜标准化生产,其中10万元专门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的认证。
(三)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根据省绿办的工作部署,根据我县生态自然优势,围绕特色农业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县认证“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6家、产品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分别是艺莲农业技术开发中心的无公害萝卜和红茄,金福大米厂和军粮供应有限公司的无公害大米,振昌牧业有限公司的无公害生姜,瑞庆薯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紫心红薯,通道县地马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有机香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6万亩认定,认定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12.7%。
(四)强化“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根据省厅的部署和要求,2012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围绕“三品一标”开展专项整治。县农业局组织监管站和农产品检测中心,深入企业、生产基地及市场,加大了“三品”生产、经营规范性监管,共检查市场5次,检查农业“三品”标志产品36个次,抽检合格率达100%。全县未发生重大“三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了“三品”品牌公信力。
(五)开展“三品一标”宣传培训。为了营造“三品一标”良好社会发展环境,2012年,我县不断加强“三品一标”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工作,举办1期全省农业“三品一标”质量安全认证和监管培训班,培训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长21名;组织三品认证企业5名内检员参加全市内检员培训班培训。积极举办科技三下乡活动,散发“三品一标”资料800多份,宣传“三品一标”知识,为我县“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品一标”认证开发的覆盖面还不够。农业“三品一标”数量每年稳步增长,但三品数量较少,产地认定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仍然偏低。
二是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亟待加强。重开发认证,轻证后监管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认证不认证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有些认证企业根本不使用标志。
四是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
五是产业发展工作队伍体系有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管理是保障公众基本消费安全甚至生命安全的公益性事业,人员编制和经费已难适应“三品一标”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质量监管责任要求,严重影响了产业纵深发展与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