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新)(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2:5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新)》。

第一篇: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新)

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

我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位于东径110°12′—110°08′,北纬35°53′—36°21′之间,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与丘陵沟壑区,矿藏资源缺乏,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土地面积177987.7公顷,辖五乡三镇,7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03944人,其中农业人口80598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元,在册耕地18953公顷,现有林地79999公顷。

我县属山区林业大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林业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2.5%,提高到2009年底的45%,林木总蓄积量至2005年的为131.6万立方米,至2009年达到155万立方米,年增长率为4.85%,人均达到14.5m,全县宜林荒山面积由1978年的320000公顷,下降至目前的45473公顷地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85.8%,土壤侵蚀强度由1980年的11823吨/平方公里减少至目前的8067吨/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到67%,年均降雨量比周边县增多15.1—41.5mm。林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结合,把群众引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经济林面积由78年的306.7公顷增加到2009年11235.3公顷,人均1.6亩,初步形成了东部核桃、中西部苹果,沿黄花椒相当的生产格局。

3全县过境主干公路(209、309国道)总里程134公里,其中可绿化里程118公里,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部实现了绿化,绿化率达到了100%,全县通道两侧荒山总面积4000公顷,我们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造林荛建设和群众义务植树活动,完成绿化面积3720公顷,绿化率达93%,在国家绿化过程中,我们把城区绿化融为一体,结合省级六大造林工程,广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活动。县城绿化,我们将城郊、郊区森林公园、文化广场、街、巷、路、居民区综合治理,大搞营林造景活动,做到一路一果、一街一特色,体现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突出地方特色,目前县城区绿化面积达1430.5公顷,绿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建成郊区森林公园一处面积667公顷,县城周围3公里内全部完成绿化。在村镇绿化活动中,我们充分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开展村镇绿化,狠抓机关、和家庭庭院绿化在美化工作,使全县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的村委达到645个占全县总村委的81%。

全县境内现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一处,总面积28208.3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5.8%。分别为人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6068.2公顷;管头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0140.1公顷;蔡家川森林公园,面积2000公顷。

多年来,我县紧抓护林防火工作,组织护林防火应急队伍护林防火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全县共成立4个管站,78个管 护小区,构筑起局、场、站、营林区,管护区五级管护网络,严格执行封山禁牧政策,利用广播、电视、刷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至2009年底,没有发展过较大的毁林案件和森林火险,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认真登记确权,发放林权证,林权证发放率达98%。

我县现有古稀树木29株,全部达到登记建设档,并挂牌围栏进行了保护,保护率达100%。

2007年至2009年,我县共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省级,所有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工程建设质量全部达到了国家设计要求,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各各项检查验收,部分工程还被评为工程。

我县属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病虫害测报、监控及进有效,多年来病害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无一起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蔓延。

附: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统计表。

第二篇:2014竞争创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

2014竞争创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市、区)名单

1、武汉市黄陂区

2、宜昌市夷陵区,谷城县

4、咸宁市咸安区

5、仙桃市

6、鄂州市梁子湖区

7、武穴市

8、松滋市

9、京山县

10、孝昌县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我要评论】

第三篇:吉文林业小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自查报告

吉文林业小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根据鄂伦春旗教育局《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实施方案》鄂教字【2010】10号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层层负责制。现对照旗教育局“平安和谐校园”评比标准,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本次自查得分198分。

现将我校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自评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我校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建立健全“平安和谐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成立了以袁宝林校长为组长,刘慧玲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领导小组,把“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保证人、财、物等保障条件到位。

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学校班子成员定期研究分析校园、师生安全和谐问题,完善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相关的安全、保卫、稳定等各项工作制度,在学年初学校领导与环节和部门层层签订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并签订“平安校园安全责任书”;在年初学校与各部门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在学期初与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与家长签定《交通安全责任书》;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我校按照教育局安全工作管理规范的文件要求,设立安全档案专柜,建立、健全、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层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制定了十三项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执行校领导一日三查、节假日安全排查、一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特别是教室的门窗、学校围墙、电路的布置、学校重点部位(电脑室,实验室,运动场,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等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器设备、电线、灭火设施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处理、反馈、复查审核等安全制度,并制定了学校及班级安全教育活动计划,做到落实到人,管理到位。

二、校园安保

1.校门管理方面,制定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校门查证、会客登记制度、有携物出校门查验、师生出门登记制度和值班登记记录制度,按要求配齐了校内保安人员,保安人员按规定着装、执防卫器械上岗,加强门卫值守管理,严格工作纪律,落实24小时值守、外来人员进校登记、禁止学生在校时间出校、夜间巡查、等工作职责,并延伸放学大流高峰时校门外通道交通,治安秩序管理,基本保证了师生校内安全。

2.安全防范方面:为防止校门口暴力事件发生,每天上学、放学期间均有保安和护校队人员在校门口站岗,校内则有值周教师值班巡逻;为了防止了学生因过早到校而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政教处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要求学生早晨7:50之后到校,中午13:40之后到校,不允许学生过早到校;为了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学校执行排队出入教学楼的秩序;为了防止学生上下楼嬉戏、跑跳,出现安全事故,值周教师、值周学生课间分楼层监督管理,红领巾监督岗在各楼梯口进行监督、提醒;为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对学生上学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造册,严禁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严禁学生骑“三无”(无刹车、无铃、无牌照)自行车上学,严禁家长雇用无牌照、无驾驶证的机动车辆接送学生;学校还执行上学、放学开关门制度,进行封闭式管理,严禁校外车辆、人员未经同意登记私自进校;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实行学生到校零报告制度,对迟到学生实行登记,学生临时确需外出,首先由班主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而后持班主任签发的“学生外出请假单”,等家长来校接后,方可离校,否则学生不得外出;我校二十四小时均有更夫值班,寒暑假及法定假日我校都安排带班领导及老师值班巡逻,切实做好防暴力、防踩踏、防盗、防火等工作。

三、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方面:我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今年,我校先后开展了“开学安全第一课”、“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防溺水”、“让生命远离毒品,让童年永远灿烂”、“防灾减灾有你有我”、“消防安全记心间”主题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课、升旗仪式、班会、队会、晨会、讲座和组织学生观看《新时期学生安全预防与自护》趣味情景互动教学片等多种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2.法制教育方面:聘请吉文镇派出所民警赵峰担任法制副校长,在每学期到我校开展法制讲座;邀请交警进行国旗下讲话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3.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校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门人员,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定期组织专场心理辅导讲座,通过心理辅导课和宣传材料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活动如围棋、乒乓球、跳绳、歌咏等比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毅力,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

四、消防安全

我校十分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专门成立了消防安全管理小组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了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完善和落实了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了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按照规定配足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疏散通道畅通,疏散标志、应急照明设备符合要求;配电盘、插座、开关及线路安装规范、状况良好;用电及火源管理规范,无违章用电、用火行为,无火灾事故发生;严格落实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及时整改消防隐患;定期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学校组织各种防灾逃生演练四次、还组织部分教师实地讲解灭火器及消防栓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能力。

五、食品卫生安全

我校没有食堂,在学生饮食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求学生不许吃零食,并向学生印发、讲解有关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宣传资料。

六、校舍安全

校舍安全是学校安全稳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努力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我校制定了《填平补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师生安全,我们用尽脑力,不惜物力。2011年请示教育局与承包方协商将施工期安排在暑假,拆除原来有安全隐患的厕所,新建师生厕所一座;2011年夏天我校又扩大了教学楼前水泥地的面积,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活动场所。自筹资金加高了楼梯扶手;对教学楼的避雷设施进一步加强完善,并通过了安监局防雷设施检测;推倒校园北侧倾斜的围墙,并重新修复;我校还安装了监控设备,增强了技防能力。

七、校园及周边环境

1.校园治理方面:学校重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工作,2011、2012年全体师生共植树200余颗、移植草坪面积1200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为师生创设了清洁美观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校园内管理规范,设有专人负责校园绿化美化管理工作,校园内没有残标、乱写、乱画、乱张贴现象;垃圾日产日清;道路平整,校园内设有专门的停车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分开停放,责成专人管理检查,各种车辆停放有序,摆放整齐。

2.周边治理方面:我校与公安、交警、工商、城建等有关单位积极行动,开展了“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行动”。经检查我校校园周边200米内无网吧和游戏厅;取缔了占道经营的游动摊点;解决了校园东侧居民冬天向学校围墙倒垃圾、垃圾箱远离学校门口等民事纠纷。我校在校门口两侧自己开发出两处花坛,用白色栅栏圈出,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校门口两侧10米处设立警示线并标有“家长止步”,有效缓解了放学时的交通压力。交警队加强了学校周边安全警示标志建设,在学校

大门口两侧设置了减速带,在师生上学、放学期间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驶入学府路。通过整治,有力地提升了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为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八、校园稳定

校园的稳定工作是平安和谐校园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校始终把它放在突出的首要位置来抓。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落实“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原则。把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全力维护校园稳定。

1、重视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教育转化工作扎实有效,没有失控漏管人员,目前我校没有习练法轮功人员,更没有法轮功宣传邪教歪理学说的阵地和机会。

2、加强对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体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和使用细则,安排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保证了学校舆论宣传阵地的纯洁性,不给有害和反动政治信息传播扩散的一点机会。

3、重视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工作,建立完整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体系并定期进行演练;我们经常开展谈心工作,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谈心工作做得及时、做得细,领导和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氛围浓厚,从来没有发生因不团结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事,没有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校园和谐稳定。

九、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预案体系,各类应急预案齐全。组织大型文娱、社会实践等活动,均有安全预案和专门的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如运动会等。安全措施、防范工作严密、得当。

通过“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近两年来,我校政治稳定,校园安定,师生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上访滋事事件等,保证了学校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做到时时提醒,处处防范,让安全警钟长鸣,继续把“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推向深入,努力探索科学发展观与“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相结合的新路子,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在已有的成绩中寻求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开拓与落实工作的深化、细化、具体化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吉文林业小学

2013年9月17日

第四篇:村庄创建生态文明村庄自查报告

***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庄

自查报告

我村现有耕地2100亩,全村总户数680户,总人口2400人,人均收入7200元,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80人。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推进我村新型农村建设,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村庄建设的各项要求,积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三年我村被评为济宁市模范村庄,并屡次获得济宁市文明村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我村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科学规划,认真执行运作

我村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庄的要求,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发展规划》、《财务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10多项制度,把创建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第一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建设。我村将各种制度张贴上墙,利用广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制度的内容,尤其是创建生态文明村庄的意义。在工作中我们做到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

目标和任务,切实做到了工作科学规划,组织措施得力,同时积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形成了干群和谐为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打造环境优美宜居的新农村,提升我村的整体形象,我村先后对村内主干道路和主要分支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工作,现在全村道路硬化率到了80%以上,硬化路面总长度达到2400米。同时,架设路灯32盏,路两旁栽植了绿化树木,有效的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出资建设自来水井、铺设自来水管道,现全村都已经用上了自来水。建设标准化村级办公场所一处,更好的服务群众。高标准建设村级卫生室一处,现有20多个床位,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医疗需求,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村内建设垃圾池28处,垃圾填埋场1处,配有6名专职保洁员,每人配臵保洁三轮车,同时2辆清运车每天将村内的垃圾运送至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全村太阳能普及率达到了60%,液化石油气使用率达到80%,有效改善了原来“脏、乱、差”的面貌。

三、优化产业结构,广辟致富门路

我村“两委”一班人,选准路子,因势利导,统一规划了 600亩土地,集中进行土地流转,连片集中发展核桃种植产业,村成立核桃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注册凫山牌薄皮核桃商标,统一包装进行销售,每亩的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畜禽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的有力时机,扩大核桃种植面积,进一步形成我村的品牌和优势产业。

四、推进规范管理,让群众更加满意。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政务实行全部公开。对全村的村务和财务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每月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项款项都是透明的,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让老百姓清除、明白。加强财务、村务管理,做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发挥党员的职能,村上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争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此外,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每年年底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村务公开工作进 行评议,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保证了公开质量,真正做到让群众全程参与、100%满意。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树文明新风。我村以建设生态文化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投资6万多元,建设了3500多平方米的体育广场,配备有篮球场和多种健身器材。加强群众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大院内有棋牌室、台球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农村书屋现有图书5000多册,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和娱乐需求。为加强村民道德

建设,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活动,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目前,全村已形成勤奋敬业、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全村党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道德观念得到了不断提高,闲人少了,致力于科技致富的人多了,不正之风,邪门歪道少了,主持正义的人多了,村里呈现出团结、和睦、稳定的大好局面。

第五篇: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

林业生态工程学

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 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

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50%~80%,还有5%~10%从林内蒸发,只有0%~10%形成地表径流。而裸地上,渗入土壤内的雨水只有0%~10%,地表径流高达70%~80%,流速快,侵蚀能力强。

森林截留降水效应:林冠和下层植被截留的水文效应(降雨滞后效应、降雨历时延长效应、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枯落物层水文效应(截留降水,吸收和减少地表径流;防止表面结皮形成,阻延减缓流速,促进入渗,减少径流;抑制土壤蒸发,延缓土壤变干过程)。

林地土壤的水文特性: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起重要作用,贮水数量、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森林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减小径流深,减缓径流速度,减小径流系数、通过影响土壤剖面孔隙来影响土内径流。

森林蒸发散:缓洪、涵养水源。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增雨效应(有的地方明显,有的不明显)。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净化、改善水质。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考虑。

3.什么是林冠截留?如何理解林冠截留的水文效应?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林冠截留: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滴,受到林冠的阻挡即林冠截留。降雨时一部分到达林冠叶、枝、干表面的雨水,由于表面张力的吸附作用而被吸附或蓄在枝、叶、干上被保留下来。

(2)水文效应

①降雨滞后效应:由于林冠截留,林内降雨的开始时间与林外降雨并不同步,一般会出现滞后效应。

②降雨历时延长:截留在林冠上的雨水,会因为降雨过程而不断滴落到林下,即使在降雨停止后,林冠上的超饱和雨水还会滴落下来,因此,林下降雨总历时比林外降雨长。

③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小:截留在林冠上的降水最终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降水总量减少;林下降雨强度因林冠截留而显著低于林外,其减弱程度与降雨本身特性有很大关系,一般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弱,林内降雨强度通常比林外降雨强度约小10%~30%。

(3)影响因素 内因: ①林冠特征:冠幅、冠高、枝叶数量、叶面积指数、湿润程度等; ②林分特征:树种、组成、结构、林龄、郁闭度等。外因: ①气候和地形特征:风速、风向、地形、坡度等; ②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特征和空气湿度。

降水量与截留量:降水初期,降水量大,截留量亦大,但不是直线关系。当降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截留量达到饱水,而截留率则相反。

降水特性与截留量:Ⅰ.降水强度:大,雨滴大,截留率低;小,雨滴小,截留率高。Ⅱ.降水历时:短,截留率低;长,则高。

树种与截留率:树种不同,其枝叶密度、树冠大小和形状不同,因此,截留率不同。一般说来,针叶树枝叶密集,层次多,或水平轮状重叠分布,枝叶面积大,故截留率大;阔叶树较针叶树枝叶稀疏,层次少,枝叶总量少,故截留率小。灌木截留率居两者之间。

林冠特性与截留量:林冠郁闭度大,冠层深厚,枝叶表面积大,因而附着于叶表面的降水也多,反之,截留量就小。

气象条件与截留:a.风速:风能吹走枝叶表面的截留降水,使截留量减少,又能使截留降水蒸发到大气中。对于连续性降水,能增大截留量,即增加附加截留量。b.前期降水:与前次降水相隔时段愈长,林冠愈干燥,截留雨水能力增大;反之,相隔时段短,林冠湿润,截留能力就小。

4.试述土质沟道土壤侵蚀特点及对策。(1)特点:

第一阶段:溯源侵蚀;下切速度快;沟深0.5-1m。

第二阶段:沟顶有明显滴水,下切、扩张、前进剧烈,以向深发展为主;侵蚀沟断面呈V字形,沟底水路合一;沟底纵坡大,开始形成支沟。

第三阶段:上游沟顶前进减弱,沟顶分叉较多;中游沟底与水路分开,沟底呈U形;下游沟底宽度较大,局部有崩塌发生。

第四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接近邻近侵蚀曲线;沟岸扩张已接近自然倾斜角或成为稳定的立壁。

(概括成3个类型:①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采用了打坝淤地等措施并已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②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③侵蚀沟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均不能利用。)(2)对策:

第一阶段侵蚀沟:农业措施,径流比较大时,修筑梯田吸收径流

第二阶段侵蚀沟:远离居民点是封沟,全面造林、种草;离居民点较近,对交通、村镇、农田等构成威胁时,要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防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

第三阶段侵蚀沟: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沟头、沟底、沟岸要进行全面治理。

第四阶段侵蚀沟:进行农业、牧业、林业利用,防止新一轮侵蚀开始。

5.试述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配置的目的、意义及配置特点。

(1)目的及意义:配置在坡度较缓、立地条件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坡面上,以收获一定量的木材为目的,同时能够保持水土、稳定坡面并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主要配置在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山地坡面,在小流域植被状况恶化的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山地坡面,以及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地方。

(2)配置特点:树种选择(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或稳定、根系发达);混交方式与配置(乔灌行带混交、乔灌隔行混交、乔木纯林);造林施工(通过坡面造林整地工程如水平阶等改善立地条件,确定适宜整地季节、规格,栽植过程中的苗木保活技术);抚育管理(扩穴、培埂、松土、除草、修枝、除蘖等)。

6.河道的断面形式有哪几种?试述3种不同断面形式河道的河川护岸林的配置特点。

(1)断面形式: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⑦深切的天然河槽。

(2)配置特点:

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流水位以上部分,2行以上护岸林,以乔灌为主;沿岸多采用砌石护坡,也可与植物护坡结合;树种选择注意环境美学功能和经济功能,比如杨、柳、桃树、柿树,速生杨、编织柳(南方杉木、桉树等)。

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浅滩上栽植乔木2至多行,安护滩林布设;选择有美化及固定沟岸功能的树种,也可考虑营造用材林;河道通过居民区的地段,浅滩不造林,以保证最大过水能力。

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天然河道往往地形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一般表现为一边陡,一边缓,适合发展标准护岸林;岸边易淹,选根深、抗蚀、耐淹树种;较远岸边营造速生丰产林。

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地形更复杂,流量大,石砾多;营造护摊林,缓洪落淤,规整流路;近岸边选耐淹树种,远岸边造用材林或经济林;适当考虑岸边美化。

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缓岸立地好,但易淹,选耐淹速生树种,加宽林带宽度;侵蚀崩塌严重的缓岸地带,要护摊林与护岸林结合,乔灌结合,造林与水工结合;

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侵蚀冲淘严重,造林以护岸防冲为主;陡岸造林还要考虑重力崩塌;近岸边以防浪灌木林为主,远岸边以乔灌混交为主; 3-4米以下岸边,直接从岸边造林,3-4米以上要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 5.树种选择深根性。

⑦深切的天然河槽:常见于远山山坡,适宜水源涵养林;乔灌混交,树干低矮;根系发达,枯枝落叶丰富;造林密度大。

7.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请分别解释。(1)造林地选择

我国各河川的水源地区,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原始林,而且不能划出相当数量的土地面积供造林之用,只能利用林中空地、草坡、灌草坡造林;同时,应将河川上游,特别是大型水库上游不宜作农田的坡地和不宜放牧的阴坡,尽可能划为林地,用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应营造在最适宜的地形上,如源头、陡坡和沟谷底等。(2)树种组成及密度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①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②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不早衰,不自枯,且自我更新能力强;③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域广和根量多的树种为主;④树冠浓密,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⑤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是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不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复层林为主,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阔结合、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组成。水源涵养林的造林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适当密一些,以便尽快郁闭,及早发挥作用。(3)施工与抚育技术

水源涵养林多配置在高海拔的土石山区,其整地技术与常规造林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处高山地区,降水量大,造林易于成活,因此主要是要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整地以带状整地为主,如水平沟、水平阶;条件好的地方也可全面整地。

由于交通多不方便,应选择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作为临时苗圃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节约投资。苗圃地起苗时可按一定的株行距留苗,造林结束后,苗圃地就变为林地了。

另外,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灌木,幼龄期抚育特别是割灌非常重要。

8.试述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对策。

(1)概念: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2)成因: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张,除气候变化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气候因素变化不可能使草原变成沙地,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滥恳、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及滥猎,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加成作用,而在气候干旱年份往往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3)危害:①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结果是贫困,土地肥力下降,靠降雨的农田和靠灌溉的土地退化,生产潜力减低,甚至完全丧失生产力;②荒漠化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我国有5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到荒漠化危害;③荒漠化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④对大中城市、工矿及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4)对策:

①预防监督: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开发农业新技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②流沙治理: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植物固沙。③沙地防护林。

下载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新)(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报告(新)(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生态工程

    大兴安岭加林局700多名党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表率2010-11-18 09:46:12 来源: 大兴安岭日报大兴安岭加林局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林区转型崛起目标,按照我区“五大......

    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的自查报告

    吉县创建林业生态县的自查报告近年来,在“建设生态大县,绿化秀美山川”的精神鼓舞下,我县实施了通道绿化、环城绿化、厂矿企业学校绿化、核桃、苹果基地建设等,大大增加了绿地......

    2011。3吉新小学收费情况自查报告5篇

    吉新小学收费情况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席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季开学教育收费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各小......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内陆干旱荒漠区,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据1999年沙漠化土地普查,全市有沙漠化土地2370.27亩,占全市......

    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类型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第三节 我国古代的林业生态工程第四节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第五节 我国林业工程存......

    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冯国文 (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530011) 提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吕梁生态林业汇报

    吕梁市生态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市森林资源概况与“十一五”发展情况 全市国土总面积3171万亩,规划林业用地2118万亩,占66.7%。在林业用地中,国有林地748万亩(市属177万亩)......

    生态林业工作经验介绍

    发言材料————*******生态林业工作经验介绍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委、政府对 位领导及兄弟单位的同志们光临我镇指导检查生态林业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根据本次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