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吕梁生态林业汇报
吕梁市生态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市森林资源概况与“十一五”发展情况 全市国土总面积3171万亩,规划林业用地2118万亩,占66.7%。在林业用地中,国有林地748万亩(市属177万亩)、集体林地1006万亩,个人林地364万亩。全市现有有林地729.8万亩、疏林地44万亩、灌木林地351.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8.5万亩、无立木林地12.7万亩、宜林地690万亩,森林覆盖率23.1%,林木绿化率34.1%。主要用材树种有油松、落叶松、侧柏、刺槐、榆树、桦树、杨、柳等,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全市野生动物分属4纲24目213种,其中鸟类14目16科160种、兽类6目16科3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黑颧、金钱豹、原麝5种,栖息于我市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褐马鸡,是我省的特产,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全市野生植物分属129科945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科294种、草本植物72科651种。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工作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党政领导高位推动,林业投资持续增长,营林机制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依法治林强力推动,稳步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全力实施省级绿化工程,着力建设经济林覆盖工程,取得了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生 态环境大力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农收入显著提高;森林文化不断繁荣,生态文明明显提高的可喜成绩。呈现出林业建设投入之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造林280多万亩,山上治本速度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完成通道绿化2809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14.69万亩、环城绿化7万亩、村庄绿化806个、厂矿企业绿化12万亩,身边增绿成效显著,群众切身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新变化。
2、经济林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220万亩,其中红枣林41万亩、核桃林165万亩、仁用杏林14万亩,到2010年底,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突破500万亩,其中红枣林200万亩、核桃林253万亩、仁用杏林47万亩,经济林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其中红枣产量2.8亿公斤、核桃产量0.2亿公斤,果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临县红枣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汾阳市成为全省最大核桃生产基地。
3、经济林产业开发效益显现。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培育加工企业,全市现有林果加工企业300多个,年加工转化能力8000万公斤,增值2亿元,其中核桃加工企业30 多户,年加工能力2400多万公斤,涌现出裕源、汇仁等知名核桃加工企业,天渊、天娇、天立等知名红枣加工企业。生产的枣汁、贡枣、核桃油等30多种系列产品,占领了华北、东北、西北市场,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柳林红枣”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于2010年2月21日正式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汾州核桃”于2008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9月,汾阳市成功举办首届“汾州核桃文化节”。
4、营林机制不断创新。推行工程化造林、专业化施工、公司化监理的造林绿化机制,全市现已批准注册成立造林绿化公司86户,其中一级资质3户、二级资质17户、三级资质66户,长年从事林业工程建设的管理员、技术员、工人近4000人,造林绿化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为日益繁重的林业建设任务,不仅提供了造林队伍,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大力推行“一企绿化一山”造林经验,对资源型、污染型和开采型企业,本着“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参与造林绿化,实现转型发展,全市现有240多户企业认领造林任务,投入资金近2亿元,造林15万亩。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全市民营主体造林面积达到122万亩,有500亩以上造林大户126个。
5、科技兴林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人
员220名,建立各类协会组织300个、会员1.5万人,形成了健全的科技推广网络体系。大搞科技培训,提高林农素质,市、县、乡三级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20万人次,印发各种资料20万册,基本做到每户有一名技术骨干、一份技术资料。着力解决林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创新造林预整地模式,推广容器育苗规模,引进名特优新品种60多个,建立采穗圃和品种收集区5个。加大经济林园区建设规模,加强经济林丰产管理,推广老树炮震松土、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红枣烘干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然而,全市林地面积总量不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尚有近500万亩宜林荒山和陡坡地需要造林绿化,加之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致使全市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城乡绿化水平总体较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生存环境改善的期待;干果经济林产业开发滞后,单株产量较低、品质欠佳,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林农增收缓慢,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不足;林粮矛盾比较突出,200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占用耕地110.5万亩、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占用耕地2万亩、经济林建设林粮间作130万亩,随着经济林栽植 规模的扩大和城乡绿化范围的扩展,林粮矛盾会越来越大。吕梁之短在于水,差距之大在于绿,希望之基在于林,必须着力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2010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市林业工作以建设生态新吕梁为目标,以国家工程为依托,以市、县两级工程为重点,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保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加大筹资力度,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造林55.75万亩,占省考核任务49.73的112%;完成义务植树504万株,占任务的100.8%;完成新育苗4.58万亩,占任务的191%;完成新造林地抚育40.5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管护面积54.5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栽植58万亩,占市任务的115%。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县市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筹集专项资金,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完成林改确权面积614万亩,占省考核任务484万亩的127%,占全市集体林地1006万亩的61%。方山、石楼、柳林、孝义、中阳5县市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三是森林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全市以强化各级领导责任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 狠抓安排部署,狠抓责任落实,狠抓火源管理,狠抓防范措施,狠抓应急值班,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不断加强林 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危害性的森林病虫害。不断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力度,全年未发生较大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三、全市生态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全市每年完成造林80万亩,其中生态林30万亩、经济林50万亩。“十二五”期间共造林400万亩,其中生态林150万亩、经济林250万亩,改造提升经济林1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43%以上,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林果总收入突破4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3000元以上,基本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
(二)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
根据吕梁自然特征和林业发展现状,全市规划建设“三大生态屏障”,搞好林业产业开发。“三大生态屏障”,即在“一市四区”(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中阳县、方山县)建设以森林城市为主要功能的绿色屏障,在“平川四县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建设以保护农田、美化城乡为主要功能的防护屏障,在“南北五县”(兴县、岚县、临县、交口、石楼)建设以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为 6 主要功能的生态屏障。林业产业包括干果经济林产业、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和沙棘产业。
按照总体规划、区域布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全市重点建设六大林业工程。
1、通道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已建的“四纵六横”道路和“十二五”期间新建道路。“四纵”即: 209国道、沿黄干线、沿黄旅游路、苛大线;“六横”即:太佳高速、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340省道、忻黑线、孝石线。按照“大通道、宽林带、高密度、广覆盖、大景观”的标准,全市规划通道绿化2000公里。
2、平原农田林网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为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平川区和山区县川谷地,以河渠、道路为主骨架,按照主林带栽植2-4行、副林带栽植1-2行,网格面积200亩的标准实施绿化。全市规划新建农田林网120万亩。
3、林业产业开发工程。按照稳定红枣、发展核桃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核桃基地建设,建设范围为东部汾州核桃林带,包括汾阳、孝义、交城、交口4县市17个乡镇405个村;西部山区核桃林带,包括兴县、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中阳、石楼7县区47个乡镇793个村。全市现有核桃面积250万亩,新发展250万亩。在核桃林分布中心区域,实行整村推进全覆盖战略;在核桃分布边缘区域,突出重点 地段,实行规模集中栽植。按照良种化栽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建设核桃精品园区,改造提升红枣丰产园区。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红枣、核桃产业。充分挖掘林木种苗、森林旅游和沙棘产业优势,使其成为全市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建设范围为13县(市区)城市周边。按照“一年见效,三年成景”的要求,大手笔构思,高规格设计,高标准施工。根据城市建设特点,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和总体规划,体现绿化特色,展现绿化品位,实现绿化效果。重点搞好吕梁市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城市品味。平川县市选择边山或城镇周边的弃耕地、湿地,每县市至少建设一处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山区县选择城市周边,每年完成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建设,确保环城周围3公里范围内全面绿化。全市规划绿化总面积25万亩。
5、重点景区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通道出省口、出市口以及碛口、北武当山、杏花村、安国寺、交城卦山、中阳柏洼山、岚县白龙山等重点旅游景区。按照核心区一步到位,主要观景点可视范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进行绿化。全市共建设通道绿化景点37处,其中出省口4 处、8 出市口14处;完成19个重点旅游景区绿化。全市规划绿化总面积15万亩。
6、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各类采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和 “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谁恢复、谁所有”的原则,全市规划完成矿区植被恢复31万亩。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新吕梁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将造林绿化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总体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书记抓、抓书记,市长查、查县长”的工作措施。建立林业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制和林业工作考核制度,每年由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林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当中,实行严格的激励和问责制。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碳汇造林,体现企业和公民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尽责率。
2、多元筹集资金。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林业投入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4亿元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其中市级财政1亿元、县级财政3亿元,每年对林业生态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市县留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在煤炭企业提取吨煤10元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每年拿出30%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规范“一企绿化一山”办法,按照挖一吨煤植一株树的要求,由税务部门对煤炭企业代征吨煤5元的造林绿化基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林业部门组织实施造林;对其它资源型企业,每年从经营利润中划出5%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通过多元筹集,确保全市每年用于林业建设的资金不少于10亿元。
3、严格政策落实。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逐步建立市、县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国有林场和重点区域的集体公益林进行补偿。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市场,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建设,有序推进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多形式体现林地资产价值。落实林业信贷政策,延长贷款年限和实行贴息。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落实林权权利人的处臵权和收益权。建立和完善农户造林补助机制,制定苗木培育补助政策。
4、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经济林园区建设力度,每年建设10万亩核桃精品园区、改造提升10万亩红枣丰产园区。启动林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良种繁育技术、红枣抗裂果技术、仁用杏抗晚霜技术、经济林丰产技术等研究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营 林质量,增强气象减灾能力。强化科技推广工作,开展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活动,采取科技承包、科技入股、科技人员领办等多种方式,实施好“科技入户”和“科技培训”工程。对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造林专业队施工人员和广大林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教育、指导和培训活动。
5、强化管护能力。制定造林管护考核制度,把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管护状况和生长量指标,作为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实行专职护林员管护制度,按照集中连片成林地5000亩、分散成林地和新造林地以及未成林造林地30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的标准,落实护林员队伍。认真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相关规定,在全市林业重点工程区和新造林地实行封山禁牧,在村周、路口、沟口等人畜活动频繁区实行拦网管护。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严防林业有害生物扩散,严控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6、强化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加强乡镇林业站人员配备,理顺管理体制,全额预算经费。按照省政府要求,建立市、县林权服务中心,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流转、评估以及纠纷调处、资产抵押等工作。结合吕梁实际,建立市、县两级经济林服务中心,全方位指导经济林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产业开发等工作,确保全市经济林产业开发顺利推进。
四、2011年林业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推动城乡生态化,着力建设生态新吕梁,努力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和农民增收,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全年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全力实施造林绿化。一是全面完成53.37万亩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任务,实施好国家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省级生态综合治理三川河流域、汾河流域治理修复工程。二是完成身边增绿精品工程建设任务。按照突出重点、系统绿化的原则,以“四纵六横”通道为重点,突出“一市四区”核心区,抓好主林带建设、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荒山绿化、沿线村庄、厂矿企业绿化和重要景区绿化;以东部平川区为重点抓好农田林网建设;以城周为重点抓好森林公园、环城林带和城乡结合部绿化;以资源开采区为重点,抓好矿区植恢复。全市完成45处精品建设,完成造林18万亩,完成植树1000万株。
2、大力实施经济林覆盖工程。按照良种化栽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林分布中心区域、村镇,实行整村推进全覆盖战略,在核桃分布边缘区域,突出重点,全面实施规模化连片栽植,完成好核桃林栽植50万亩,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20%的任务,抓好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全市完成10万亩以上。
3、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按照省要求,以县为单位家庭承包率达到70%以上,林权证发证率达到70%以上,林权纠纷调处率达到70%以上。针对去年林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保质保量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林权服务体系。建立起林权服务中心常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开展林权初始和变更登记,林权争议调处等日常工作。努力开展“林权管理、流转评估、经营方案、直补到户等工作的一卡式管理、一站式服务。三是制定实施配套改革政策。制定完善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积极启动地方营造林补贴制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和完善森林和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放活商品林,管好生态林。积极制定和试行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流转市场,让农民在不采伐林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经营利益。全面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快组织编制集体森林经营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林木采伐、抚育间伐、林下经济产业开发等配套改革政策措施。
4、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争全市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政执法工作,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5、加强林木管护工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做好新造林地和中幼林抚育管理。
第二篇:林业生态工程
大兴安岭加林局700多名党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表率
2010-11-18 09:46:12 来源: 大兴安岭日报
大兴安岭加林局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林区转型崛起目标,按照我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和推进“十大工程”发展思路,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秋防刚刚结束,这个局坚守防火一线的广大党员、职工便迅速投入到东出口路等加格达奇周边地带,参加退耕还林建设工作。继春、秋“两防”以后,林业局的党员、职工立足企业实际,以“比岗位奉献、争当发展先锋”为载体,积极为扮靓山城,绿化、美化城镇周边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做贡献。按照地区要求,实施加格达奇周边退耕还林工作。该局接受任务后,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由营林、资源、森调、验收队和病防站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抽调技术骨干,用最短时间完成了退耕场地的调查设计工作。
为确保造林工程质量,这个局700多名党员、职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气候急剧下降等不利条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整地、栽植和刨穴等一道道工序任务。从苗木管理开始,他们指派1名科级干部到苗圃蹲点,专门负责起苗工作。特别采取用红线绳系住苗木北向的方法,以便保证到达移植地栽植时仍然保持苗木生长方向。同时,对运输和装卸过程也提出严格要求,以保证土坨不散、根系与土壤不分离,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他们还抽调3名处级干部及5名营林、验收等业务部门科级干部、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造林现场蹲点、跟班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作业质量。各林场、经营所和管护区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一线生产工作,进行现场指挥,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目前,这个局已圆满完成18万余株的樟子松造林植苗任务。(作者 付春海)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面推动全县林业建设工作进程
蔚县林业局
今年,我局认真落实县委有关保先教育指示精神,按照县保先办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活动,并以该教育活动为契机,为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推进林业工作进程,客观确立全县“三大基地、一大体系”的林业建设目标,切实抓好和落实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一、强化领导,明确制度,力求“保先”活动顺利开展。
为切实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我局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温桂泉局长担任组长,赵中玺书记、郭全贵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7名党员组成。局党总支严格考勤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分四期参加了集中培训,观看影片《郑培民》,到蔚县烈士陵园悼念先烈等。在学习动员阶段,党总支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集体学习两次,领导上党课4次,召开党员座谈会2次,新时期党员标准讨论1次,主题实践活动1次,总结大会1次。在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全体党员利用休息时间安排自学,认真通读原著,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每位党员撰写体会笔记上万字。3月份,党支部结合2005年林业工作计划,在全体党员内开展了一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调的民主生活会。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了好头,定了好调。同时,我局成立周末党校,全体党员利用周末和双休日搞好集中学习,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小时。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历史高度加深了对党员先进性内涵的认识,提高了保持先进性教育的自觉性。从而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政治态度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家表示,一定要站在发展的高度,积极发挥林业在创建中的主导作用,科学谋划我县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特别是在造林工作中,林业局应认真发挥部门职能,严把规划、整地、苗木、栽植、浇水、涂白、管护、抚育八道关口,做到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树种选择、统一栽植技术、统一把关验收“四统一”。同时,将“保先”活动与全县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与全县的生态建设大局有机结合,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愿望有机结合,力争突出重点,抓出成效。
二、认真分析,客观评议,力争“保先”活动出成效。
上半年,我局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圆满完成了分析评议阶段各项任务,覆盖面达到100%。同时,紧紧抓住评议阶段的七个重要环节,着力从五个方面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顺利转入整改提高阶段奠定了基础。在分析评议中,局党总支成员先后主持召开了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林业站长征求意见座谈会,采取谈心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全体党员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局领导班子成员还从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对党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对全县林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工作中,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局党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二是较好地处理了先进性教育和林业工作的关系,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注重认真抓好基础工作,既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又积极从支部到党员进行全面动员。今春,我局主要抓了义务植树活动和对全县2005年以前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回头看,加大补植、补造力度。首先认真搞好义务植树,将该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义务植树。同时,搞好“党员先锋林”建设,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推动“保先”教育取得实效。积极选择优质树种,搞好城区绿化,造林面积300亩。截止5月初,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0余地万人,尽责率达到93%,植树85万株。其次积极完成2005年以前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造任务。我县在今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把“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加强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中心,将造林质量作为林业工作的生命线,抢抓今春良好墒情,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用苗木,严把造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达到保成活、保效益目标。目前,全县已完成补造3.3万亩,栽植杏树66万株、紫穗槐214.5万株。
三、积极整改,注重提高,确保“保先”活动成果。
教育活动中,我局领导班子凝聚实干,锐意创新,每位领导各司其职,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同分管工作有机结合,寓学习教育于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在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及时充电、严格按照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目标要求,从一点一滴抓起,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处处彰显领导集体的先进本色,工作之余处处可见他们读书读报、记笔记、交流思想的场景,为了加强领导,从严治局,林业局出台了新的机关工作制度,涉及到工作生活,机关制度,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对全局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我局还进一步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五为固定学习日,每周集中学习由局长、书记牵头,同时组织不定期学习,实行点名制度,凡无故不参加学习的视为旷工。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及县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及其他业务知识。在机关开展以比学习、比先进、比团结、比贡献为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同时我局于6月上旬组成了以股级以上的30名技术骨干到易县考察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家走遍了该县的十一个乡镇的20多个行政村,重点对柴厂、安格庄、中高村等八个文明生态典型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摩,为“保先”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针对联络组提出的意见,党风党纪、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梳理,深入综合分析。在制定整改方案过程中,一是突出领导带头,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的工作,注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明确整改重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紧密联系实际,重点针对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遵守政治纪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联系群众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局党总支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建章立制结合,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反映出来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保先”活动开展中,我局今春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工作作为重点。一是建立相应的组织,加大执法力度。五月初成立了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护林大队,严格禁止乱砍滥伐和非法运输,还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制度》,对执法者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做电视讲话5次、通告3次,发放各类资料2万余份。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局指示精神,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形成了强大的严打声势,震慑了毁林犯罪,教育了干部群众。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今年防火期间,全县广大群众在火源管理、防火宣传、防火制度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大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坚持全天巡查,确保上半年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增加森林防火经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切实为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受到省林业局张树仁局长的好评。1—5月间,我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共查处林业案件61起,其中违法运输8起、非法收购42起、盗伐林木11起,挽回经济损失3.3万元。
二○○五年六月十日
党员先进性教育:丹江口市林业发展的助推器
------------------
2005年05月16日
作者:秦本均 张涛
来源:丹江口市林业局
近日,笔者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看到,该村农户房前屋后新栽植的杨树、枇杷等苗木错落有致,枝条上嫩绿的新芽昭示出旺盛的生机,一个新的绿色致富村庄正在悄然形成。村民黄兴忠高兴地告诉笔者:“过去这些空地闲置无人种,今春市林业部门把苗木无偿送到我们百姓手中,把技术送到栽植现场,这么好的事我们都抢着干。”市林业局局长温大
林介绍说,这是今年我市植树造林的一个新特色,通过引导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林业”,利用各村组空闲地造林,林业部门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局坚持在工作中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最直接反映。
春季造林结硕果
市林业局将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时节,把大力发展杨树栽植作为造林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把先进性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他们包点驻乡镇,把康欣公司无偿提供的苗木送到各乡镇办,坚持把发展林业产业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广大林农充分利用“四旁”闲散地、河滩消落区等栽植杨树,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且把保湿剂、生根粉等造林物资和造林技术关到造林现场。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栽植杨树积极性,呈现出抢争苗木栽植的大好局面,今春市林业局已调剂速生杨苗木110万株,8000余户农民与康欣公司签订了合同。为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效该局组织了以林科所、茅腊坪苗圃场、安乐河林场、大柏林场等单位党员职工为骨干的专业造林队,忙碌在栽植第一线,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专业化造林样板工程,在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完成专业化造林样板5000亩。各乡镇也加大了专业化造林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植树造林整体质量的提高,全市累计已完成新造林6.4万亩,林业育苗1800亩。同时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双百,该局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运送苗木的时,及时督导各乡镇办对前四年32.2万亩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大力补植补造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生态效益的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每亩补植30-50株,树种以黄柏、花椒、木瓜、核桃、板栗等为主,努力提高退耕还林成效。
转变机关作风出实招
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该局将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作为机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把集中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的作风。重点通过强化“五种意识”、开展“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发挥“两个作用”来加强作风建设,为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学习意识。春季为林业工作任务最繁重、最集中的时节,该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学工矛盾,一方面认真组织党员学完了先进性教育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局党员干部下乡都坚持带上学习读本自学,达到三个下乡的就组成“党员流动学习小组”集中学。对部分离体老党员,局党委采取送学上门的形式进行补习,为进一步改进作风、端正学风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服务意识。要求全体机关党员要增强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确立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性的观念,面向一线,贴近基层,为群众服务。三是执政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在说话、办事、提建议、作决策时,始终把执政实践与执政使命联系起来,自觉履行好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四是整改意识。局党委把整改贯穿于机关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发现一个问题,及时整改一个问题。落实整改既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从根本上规范了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开展“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
活动。该局党委紧密结合自身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制定创建标准,提出具体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管理办法,吸引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地参加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来。建立奖惩机制,树立和推广学习典型,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使机关党组织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园地,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二是“尽职尽责办实事、廉洁高效树形象”和争当“五好”(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党员活动。要求机关党员干部既要争做学习模范,更要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既要当好管理者,更要当好服务者;既要严格执法,更要带头遵纪守法;既要廉洁从政,更要勤政高效。三是在林业内部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基层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在活动中记好“三个笔记”,即民情笔记、工作笔记、学习笔记,以实际行动塑造了林业系统的良好形象。
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局党委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及交心谈心制度,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以不同形式地进行理论学习,都能参加民主评议,都能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活动,达到既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又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机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教育,激活党员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良好的作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
打击林业违法在行动
为了切实保护好全市森林资源,自4月份开始,市林业、公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是该市林业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发展阶段,为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推进全市依法治林进程而作出的重大举措。打击范围包括违法占用林地或湿地、毁林开垦、超限额采伐、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收购经营加工和非法运输木材、乱捕滥猎和非法收购倒卖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动。
在行动中,该局林业执法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按照局统一安排部署,各尽其责,发扬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深入实地排查,一旦掌握线索和证据,他们就蹲点布控,日夜轮岗值班,将党员的先进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经过强有力的整治清理,至笔者发稿之日,该局已查获非法收购林木案6起,没收木材30余方,查处非法收购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起,收缴金线蛙、黑斑蛙等近1000余只。累计处罚涉案当事人7人,从严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盈江县的目标
2009年初,州委在全州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工作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盈江边境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意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2009年6月至8月,盈江县委紧紧围绕“悬挂一面红旗,强化两种思想,提高三种意识,增强四种能力,达到五个目的”总体目标任务,积极投入12.1万元专项经费,国旗党旗在边境和公路沿线正迎着“改革、发展、稳定”的春风不停招展,红旗在飘扬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展示了中华大地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
国成立60年的光辉成就。坚定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永远跟党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发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感激之情。边疆的老百姓们正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为让红旗高高飘
在推行“红旗飘飘”工程工作中,盈江县委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县委及时整合人力资源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试点乡镇党委按照工作原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县委组织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授旗办法和标准,并对日常管理工作做了具体规定。授旗时,我县结合实际坚持做到“三不授”,即: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单位(班子成员)被行政问责,工作人员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不授旗;对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党员户不授旗;对不能遵守村规民约,并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群众户不授旗,确保了授旗的严肃性。同时,为确保各村及各试点推行“红旗飘飘”工程的村民小组国旗(党旗)破损时能得到及时更换,县委组织部用县管党费2.2万元订购了5号国旗1000面,4号国旗420面,5号党旗400面进行贮备。工作推进中,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督促指导工作,定期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工作进展中反映出来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工作组织不力、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党组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了整体试点工作推进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会议、广播和宣传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工作开展得好、有代表性、示范作用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营造了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岳麻空为村民授旗
老百姓的热情
太平镇黄龙村翁宾村民小组位于太平镇政府的南边,距离镇政府2公里,是一个纯傣族聚居的村寨。全村共有55户225人,其中党员5人。2008年,翁宾村民小组受到“3·21”、“8·20”、“8·21”地震灾害的影响,全村民房受损较为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8万元。灾害发生后,太平镇党委、政府在县派各挂钩责任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灾民全力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为展现灾后重建工作成果,县委组织部结合基层正在组织开展的“创先争优”、“达标评比”等各类活动,在该村民小组实施红旗飘飘工程,通过“授挂”国旗党旗,进一步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积极在该村民小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社会氛围。红旗飘飘工程实施后,村民们都以自己村寨被列为“红旗飘飘”工程试点单位为荣,村民的入党积极性高涨,都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屋顶也能悬挂上两面旗(党旗和国旗),并决心尽一切努力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以回报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信任。目前,翁宾全村55户村民全部获得2009国旗升挂权,5名党员全部获得2009党旗升挂权。
盈江县“红旗飘飘”试点工程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悬挂一面红旗,强化两种思想,提高三种意识,增强四种能力,达到五个目的”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边境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了边境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维护边寨稳定和带头增收致富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县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抓手,立足提高边疆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着力在基层农村和边境一线体现国家形象、展示党建成果、树立组织威信、提升主人翁意识,切实把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维护边疆安宁的坚固基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坚强堡垒。把边境地区党员培养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维护国家尊严和党组织威信的先锋模范。(中共盈江县委组织部 供稿)
第三篇: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
林业生态工程学
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 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
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50%~80%,还有5%~10%从林内蒸发,只有0%~10%形成地表径流。而裸地上,渗入土壤内的雨水只有0%~10%,地表径流高达70%~80%,流速快,侵蚀能力强。
森林截留降水效应:林冠和下层植被截留的水文效应(降雨滞后效应、降雨历时延长效应、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枯落物层水文效应(截留降水,吸收和减少地表径流;防止表面结皮形成,阻延减缓流速,促进入渗,减少径流;抑制土壤蒸发,延缓土壤变干过程)。
林地土壤的水文特性: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起重要作用,贮水数量、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森林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减小径流深,减缓径流速度,减小径流系数、通过影响土壤剖面孔隙来影响土内径流。
森林蒸发散:缓洪、涵养水源。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增雨效应(有的地方明显,有的不明显)。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净化、改善水质。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考虑。
3.什么是林冠截留?如何理解林冠截留的水文效应?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林冠截留: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滴,受到林冠的阻挡即林冠截留。降雨时一部分到达林冠叶、枝、干表面的雨水,由于表面张力的吸附作用而被吸附或蓄在枝、叶、干上被保留下来。
(2)水文效应
①降雨滞后效应:由于林冠截留,林内降雨的开始时间与林外降雨并不同步,一般会出现滞后效应。
②降雨历时延长:截留在林冠上的雨水,会因为降雨过程而不断滴落到林下,即使在降雨停止后,林冠上的超饱和雨水还会滴落下来,因此,林下降雨总历时比林外降雨长。
③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小:截留在林冠上的降水最终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降水总量减少;林下降雨强度因林冠截留而显著低于林外,其减弱程度与降雨本身特性有很大关系,一般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弱,林内降雨强度通常比林外降雨强度约小10%~30%。
(3)影响因素 内因: ①林冠特征:冠幅、冠高、枝叶数量、叶面积指数、湿润程度等; ②林分特征:树种、组成、结构、林龄、郁闭度等。外因: ①气候和地形特征:风速、风向、地形、坡度等; ②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特征和空气湿度。
降水量与截留量:降水初期,降水量大,截留量亦大,但不是直线关系。当降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截留量达到饱水,而截留率则相反。
降水特性与截留量:Ⅰ.降水强度:大,雨滴大,截留率低;小,雨滴小,截留率高。Ⅱ.降水历时:短,截留率低;长,则高。
树种与截留率:树种不同,其枝叶密度、树冠大小和形状不同,因此,截留率不同。一般说来,针叶树枝叶密集,层次多,或水平轮状重叠分布,枝叶面积大,故截留率大;阔叶树较针叶树枝叶稀疏,层次少,枝叶总量少,故截留率小。灌木截留率居两者之间。
林冠特性与截留量:林冠郁闭度大,冠层深厚,枝叶表面积大,因而附着于叶表面的降水也多,反之,截留量就小。
气象条件与截留:a.风速:风能吹走枝叶表面的截留降水,使截留量减少,又能使截留降水蒸发到大气中。对于连续性降水,能增大截留量,即增加附加截留量。b.前期降水:与前次降水相隔时段愈长,林冠愈干燥,截留雨水能力增大;反之,相隔时段短,林冠湿润,截留能力就小。
4.试述土质沟道土壤侵蚀特点及对策。(1)特点:
第一阶段:溯源侵蚀;下切速度快;沟深0.5-1m。
第二阶段:沟顶有明显滴水,下切、扩张、前进剧烈,以向深发展为主;侵蚀沟断面呈V字形,沟底水路合一;沟底纵坡大,开始形成支沟。
第三阶段:上游沟顶前进减弱,沟顶分叉较多;中游沟底与水路分开,沟底呈U形;下游沟底宽度较大,局部有崩塌发生。
第四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接近邻近侵蚀曲线;沟岸扩张已接近自然倾斜角或成为稳定的立壁。
(概括成3个类型:①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采用了打坝淤地等措施并已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②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③侵蚀沟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均不能利用。)(2)对策:
第一阶段侵蚀沟:农业措施,径流比较大时,修筑梯田吸收径流
第二阶段侵蚀沟:远离居民点是封沟,全面造林、种草;离居民点较近,对交通、村镇、农田等构成威胁时,要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防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
第三阶段侵蚀沟: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沟头、沟底、沟岸要进行全面治理。
第四阶段侵蚀沟:进行农业、牧业、林业利用,防止新一轮侵蚀开始。
5.试述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配置的目的、意义及配置特点。
(1)目的及意义:配置在坡度较缓、立地条件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坡面上,以收获一定量的木材为目的,同时能够保持水土、稳定坡面并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主要配置在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山地坡面,在小流域植被状况恶化的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山地坡面,以及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地方。
(2)配置特点:树种选择(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或稳定、根系发达);混交方式与配置(乔灌行带混交、乔灌隔行混交、乔木纯林);造林施工(通过坡面造林整地工程如水平阶等改善立地条件,确定适宜整地季节、规格,栽植过程中的苗木保活技术);抚育管理(扩穴、培埂、松土、除草、修枝、除蘖等)。
6.河道的断面形式有哪几种?试述3种不同断面形式河道的河川护岸林的配置特点。
(1)断面形式: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⑦深切的天然河槽。
(2)配置特点:
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流水位以上部分,2行以上护岸林,以乔灌为主;沿岸多采用砌石护坡,也可与植物护坡结合;树种选择注意环境美学功能和经济功能,比如杨、柳、桃树、柿树,速生杨、编织柳(南方杉木、桉树等)。
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浅滩上栽植乔木2至多行,安护滩林布设;选择有美化及固定沟岸功能的树种,也可考虑营造用材林;河道通过居民区的地段,浅滩不造林,以保证最大过水能力。
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天然河道往往地形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一般表现为一边陡,一边缓,适合发展标准护岸林;岸边易淹,选根深、抗蚀、耐淹树种;较远岸边营造速生丰产林。
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地形更复杂,流量大,石砾多;营造护摊林,缓洪落淤,规整流路;近岸边选耐淹树种,远岸边造用材林或经济林;适当考虑岸边美化。
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缓岸立地好,但易淹,选耐淹速生树种,加宽林带宽度;侵蚀崩塌严重的缓岸地带,要护摊林与护岸林结合,乔灌结合,造林与水工结合;
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侵蚀冲淘严重,造林以护岸防冲为主;陡岸造林还要考虑重力崩塌;近岸边以防浪灌木林为主,远岸边以乔灌混交为主; 3-4米以下岸边,直接从岸边造林,3-4米以上要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 5.树种选择深根性。
⑦深切的天然河槽:常见于远山山坡,适宜水源涵养林;乔灌混交,树干低矮;根系发达,枯枝落叶丰富;造林密度大。
7.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请分别解释。(1)造林地选择
我国各河川的水源地区,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原始林,而且不能划出相当数量的土地面积供造林之用,只能利用林中空地、草坡、灌草坡造林;同时,应将河川上游,特别是大型水库上游不宜作农田的坡地和不宜放牧的阴坡,尽可能划为林地,用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应营造在最适宜的地形上,如源头、陡坡和沟谷底等。(2)树种组成及密度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①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②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不早衰,不自枯,且自我更新能力强;③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域广和根量多的树种为主;④树冠浓密,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⑤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是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不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复层林为主,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阔结合、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组成。水源涵养林的造林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适当密一些,以便尽快郁闭,及早发挥作用。(3)施工与抚育技术
水源涵养林多配置在高海拔的土石山区,其整地技术与常规造林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处高山地区,降水量大,造林易于成活,因此主要是要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整地以带状整地为主,如水平沟、水平阶;条件好的地方也可全面整地。
由于交通多不方便,应选择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作为临时苗圃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节约投资。苗圃地起苗时可按一定的株行距留苗,造林结束后,苗圃地就变为林地了。
另外,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灌木,幼龄期抚育特别是割灌非常重要。
8.试述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对策。
(1)概念: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2)成因: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张,除气候变化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气候因素变化不可能使草原变成沙地,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滥恳、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及滥猎,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加成作用,而在气候干旱年份往往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3)危害:①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结果是贫困,土地肥力下降,靠降雨的农田和靠灌溉的土地退化,生产潜力减低,甚至完全丧失生产力;②荒漠化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我国有5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到荒漠化危害;③荒漠化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④对大中城市、工矿及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4)对策:
①预防监督: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开发农业新技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②流沙治理: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植物固沙。③沙地防护林。
第四篇: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内陆干旱荒漠区,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据1999年沙漠化土地普查,全市有沙漠化土地237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5%,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910.57亩,占沙漠化土地面 的38.4%。流动沙丘1393.75万亩,戈壁53.3万亩,闯田4.8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91,757亩,宜林荒沙地3807亩,急需治理的风沙口100多个。
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我市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战略方针,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与干旱和风沙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2年,全市林业用地1002.77亩,森林面积达到572.457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587亩,封山(沙)育林草1707亩,四旁植树5495.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06%。
一一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管护效果较好。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管护为主,封育和营造相结合,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共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37.737亩,乔木林蓄积量增长200多万立方米。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社会秩序稳定,偷砍盗伐林木的案件也很少发生。一一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骨架初步形成.中部绿洲是我市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现已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加上“四旁”树,条件较好的灌区初步形成了林网骨架,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林网保护下的农田年际干热风出现的次数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的稳定增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一一北部风沙沿线的治沙造林成效显著。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已营造防风固沙林170万亩,封沙育林草127万亩。沿风沙线建成防风固沙林带380多公里,治理重点危害风沙口240多个,控制流动沙丘200多万亩,直接保护农田140多万亩。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下设保护站12个,总面积达到1460Z?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9个,面积达114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8%。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2个,面积达20多万亩。
一一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积极调整结构,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33.4万亩,2002年果品产量5.1万吨,产值达4482万元;森林生态旅游业全面兴起,已建成了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76万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旅游人数30余万人(次),综合营业收,3,.3000余万元,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正在崛起。花卉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全市各类花卉露地栽培面积159亩,产量132万株(万枝),产值419.1万元;保护地栽培面积112亩,产量3357株(万枝),产值152万元;营销单位20个,从业人员170人,产值557元,利税10.775-元。
一一国营林场多种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国营林场、苗圃启动了以采掘业、酿造业、食品工业、饮食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六大门类为主的多种经营项目20多个,年实现利税300余万元。石羊河林业总场鼓励职工发展养殖业,5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到10余户,养羊总规模达到4000多只;天祝县古城林场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办煤矿一处,年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500万元;古浪县马路滩林场引进以色列滴灌先进技术,建成高效节水林果业基地,引进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牛蒡、理想大根、荷兰豆等市场前景看好,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规模种植、进行沙产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基地。一一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完成部、省、市及自列项目50余项,有30余项成果获奖。建立了古浪马路滩、凉州区清源、民勤勤锋滩、天祝华藏寺、石羊河林场红崖山分场、市林科所、苏武山等七大集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市林业建设的亮点。
一一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林业建设的先进典型。民勤县三角城、勤锋滩、水库、沙井子、凉州区东沙窝等成为防沙治沙的样板;天祝二甲龙、古浪香灵寺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水涵水保林建设成效显著。古浪县八步沙石满等六老汉在昔日荒无人烟沙漠腹地艰苦奋斗十八年,造林4.2万亩,植树逾千万株,5.2Z-亩沙漠得到全面治理。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在石述柱同志带领下,与沙奋斗47年,建成万亩集体固沙林场,发展枣粮间作2000亩。全市有14个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1个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涌现出了21个省、部级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
二、近年来实施的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1978年启动。第一阶段(1978—2000年)三个建设期共完成投资6507.8万元,〃在北部长达654公里的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80公里,占风沙线总长度的58%;在中部绿洲区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在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坚持以管护为主,封造结合,造林3.9万亩,封山育林28.6万亩。1978—2002年全市造林保存总面积172.6万亩。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省上安排我市四期工程10年建设总规模为232.08万亩,平均每年需完成23.208万亩,国家计划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古浪县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区,凉州区、民勤县被列为省级示范区。(二)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天祝县正式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我市四县区全部列入工程建设范围内。五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37.444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20.432655亩,荒山造林17.01255亩。
(三)通道绿化工程:在坚持搞好绿化的同时,注重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绿化美化相结合。截止2002年,全市完成国、省、县、乡村四级通道绿化2900.6公里。312国道、211、308省道绿化成为全市通道绿化的示范样板。
(四)酿造葡萄产业建设:1998年来以来,全市已建成基地近855亩,苏武山林场与香港梁氏集团合作成功,3000~屯榨汁生产线建成投产,莫高集团、皇台集团生产的葡萄酒已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酿造葡萄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旱缺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沙区人工营造的沙枣等林木失去生存条件而大面积残败或枯死。民勤县境内已有13.555亩沙枣人工林枯死,有3555亩天然白刺、梭梭、柽柳沙生植被残败枯梢生长不良。天然成片的胡杨林已在沙区很难寻觅。(二)沙漠化扩大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沿风沙线沙丘活动性强烈,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有的地方前移速度达到了8-10米。尤其是民勤和古浪北部与主风方向垂直,风沙危害更加严重。民勤县有2655~农田受风沙危害而不能耕种,沙漠、戈壁、碱滩达到全县总面积的90%。古浪县北部沙区有3.555亩沙漠边缘的农田被流沙埋压,全县受风沙危害和侵袭的村庄86个,农田40万亩,黄灌区、北部五滩的农田、居民点、道路、渠道等80%以上处在风沙沿线。
(三)天然林区林农、林牧矛盾突出。山区部分农耕地、牧,地与森林交错分布,对林地造成蚕食或破坏,尤其是灌木林地萎缩严重,同时也给退耕还林的实施和巩固增加了难度。(四)生态经营型国营林场经济危困。经过五十年发展全市建立国营林场27个,苗圃6个,治沙站(植被管护站)3个,有职工1714人,总经营管护面积7037亩,森林蓄积量1021立方米,分另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森林蓄积量的70%、83%,年造林、育苗分别占全市的1/
3、4/5以上。但近年来国营林场人员增加、工资上涨,而财政供给并无多大增加,造成国营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生产经营管护设备老化、手段落后。
四、今后生态林业建设及防沙治沙的工作思路与对策(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展封山(沙)育林(草),建立绿色防护屏障,扩大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1—2010年期间,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指标是: “三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38.375-亩,封山、沙育林草937亩;退耕还林(草)工程707亩。
(二)思路与对策:实现上述治理目标,我们在发展思路和工作指导上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注重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大工程。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为主线。注重两个结合:即治理与利用结合,保护与效益结合。在方法上,一是把山、沙区的综合治理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二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努力培植和增加地方财源紧密结合。通过两个结合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林业建设和沙区治理的激励机制问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北部沙区坚持按工程项目治沙。一方面沿风沙线努力营造比较完备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在沙缘地带下功夫实施封育,积极开展人工种植。二是绿洲内部重点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整体效能。三是加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该区是中部绿洲区和北部沙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沙区的治理密切相关。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培育,不断扩大林木植被资源,提高涵养能力,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抓好六大工程:一是抓好“三北”四期防风固沙林建设工程。
以市上确定的民勤县三角城至红崖山水库、凉州区九墩滩至吴家井、古浪县永丰滩至冰草湾三条风沙线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封沙育林4.5万亩,新建长300公里,宽0.5—2公里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风沙前沿,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沙造林,十年完成70万亩。三是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四是抓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民勤县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五是抓好高标准农田林网和通道绿化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凉州区绿洲、民勤县坝区、古浪县黄灌区、天祝县金强川灌区的38个乡镇及国道312线、省道211线和308线等骨干道路。十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精品工程1000公里。六是抓好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化建设。(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1、强化法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广泛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环保意识。强化林业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2、依靠科技,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护、荒漠治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发挥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技术交流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抓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科技含量。抓好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政策引导,加大非公有制生态林业建设力度。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制定宜林“四荒”地拍卖的办法和政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采用先卖后治、先治后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鼓励不同经济主体经营“四荒”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允许继承转让。实行轻税薄费,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国家征用时对治理成果给予补偿。逐步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的政策体系,并积极争取国内外优惠贷款和捐款,用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4、建立生态功能区预警制度,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成果的保护。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以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风景旅游区为重点,在研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开发项目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到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求,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措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控制生态功能区人口增长,对深山林区的人口逐步进行移民搬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除治。开展以杨树蛀干、食叶害虫为主的工程治理项目,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加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和信息反馈体系,早发现早除治,防治危险性病虫害入侵传播,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
第五篇: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古代的林业生态工程
第四节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
第五节 我国林业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节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五节 环境科学理论
第六节 水土保持学理论
第七节 防护林学理论
第八节 生态工程学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第一节 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类型区划
第三节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布局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
第四节 规划设计方法
第五节 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
第六节 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六章平原与网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七章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