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生态林业
林业发展状况
——关于振兴赣南苏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县林业局)
一、全县林业总体情况
县是全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5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68%,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120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7.9%。全县有23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林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林业发展步伐,林业各项工作连续多年被县市评为先进。2006-2010年我县先后被评为“全省造林先进县”、“全省林业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县林业局被评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全省林业工作站建设先进集体”。2007年开始试行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放下斧头”,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蓄积总量大幅双增,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创建高效县级森林消防大队,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二、工作成效及特色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成绩斐然,实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通过实施造林工程,2008年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以来,我县强化工作措施,抓重点、创特色,重点打造了:一是瑞 赣高速公路两侧及于都连接线。高标准完成于都连接线绿化6公里,高速公路精品段绿化提升15公里及国省道绿化 公里。二是以创建“森林乡镇”为重点,突出抓好乡村绿化工作。重点建成了等30个森林村庄。三是积极开展森林街道、森林园区、森林单位、森林校园等创建活动,坚持多栽树、栽大树,把森林引进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如大道栽种了千余株樟树及樱花、桂花等观赏树木,工业园完成了厂区及主干道绿化改造等。累计投资2亿余元,完成造林面积17.616万亩,占省下达总任务的123.2%(其中:山上造林10.36万亩,山下7.256万亩)。同时着力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五年累计投资1002.1万元,完成工程7.18万亩,占计划的 %。长防林工程,2009年投资82万元,完成人工造林任务0.3万亩,占计划的 %,封山育林0.5万亩,占计划的 %。与2006年森林资源情况相比,全县森林面积增加11.7万亩,有林地达291.35万亩,增幅4%。
2、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实现森林总量和森林覆盖率双增。一是2007年起,我县实行采伐制度重大改革,基本停止林木商业性采伐,让森林休养生息,多、快、好、省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保障停伐战略的顺利实施,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解决林业部门因停伐形成的财政缺口,对全县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事业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停伐五年直接减少采伐40万立方米,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2009年被评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工 作力度。建立严密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先后建立《县森林防火责任制》、《县森林防火重点管理乡镇实施办法》,强化细化责任追究;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定编50人,实行军事化管理,是全省森林消防优秀机动专业队,2007年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先进。同时,我县按照省厅要求高标准建设乡镇半专业队伍,全县23个乡镇配齐了消防动兵车、灭火器材设施等,队员工资全部财政解决,极大提升了乡镇森林火灾应急处臵水平。2010年我县森林防火工作在全省林业局长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三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签订县乡政府防控工作目标责任状,健全县、乡、村森防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连续8年获得市级表彰。2011年是我县松毛虫病害呈周期性暴发的年份,共有7.13万亩松毛虫发生面积,我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沟通,筹资22万元采购机械和药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完成防治作业面积9.07万亩(含预防面积),有效遏制了松毛虫病害成灾,成灾率控制和有效防治率均达到了省定标准。四是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不断扩大,新增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71万亩,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2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7.9%,每年可获国家和省财政补助资金1200万元。同时新增了屏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7.9万亩,长征源湿地公园面积1.7万亩。五是严格林地保护。坚决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报批率达100%,森林植被恢复费列全省前茅。2008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第二 轮森林资源保护重点县项目,森林覆盖率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71.6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657.6万立方米,增幅20%。
3、林业产业不断壮大,实现发展速度和规模超历史。一是大力开展林业招商。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先后引进十几家企业落户我县发展林业产业。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06年以来,为造林公司、大户办理林权流转41万亩,办理林权抵贷款700万元,申报了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贷款额度近700万元。三是适地适树,大力引导种植油茶产业,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林业种植业初具规模。特别是2009年列入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项目示范县后,全县油茶种植发展迅速,先后引进鑫民公司、亚力公司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带动等乡镇周边林农,投资种植油茶,在等乡镇都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3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面积5万亩。同时,以光皮树母树林为依托,牵手武汉凯迪、南京中和植物油脂公司,大力发展光皮树种植,完成光皮树种植面积5万亩;以绿茵公司、华劲纸业、晨鸣纸业等企业为龙头,新植桉树面积6万亩,新建速生丰产林达1.95万亩。
4、林权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2007年底全面完成了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三大”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了全县315万亩林地的产权明晰工作,明晰宗地33.8万宗,发放林权证13.5万本,分山到户率达81.7%。在林权主体改革同时,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减免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要求,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2008年7月 成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开通林权登记、林地流转、林权抵押、木竹检量、省内外木竹运输办证、木竹检疫、资产评估、信息发布等八个窗口。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大幅度减免各项林业税费,取消了木竹农业特产税和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林地每亩年均租金由林改前的3-5元,提高到现在30元以上,全县林农年均增加效益12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生态林业劣势分析
1、缺乏长远规划,短期行为仍然存在。全县林业经营比较粗放,缺乏整体的长远规划,对速生丰产用材林、高效经济林、生态旅游景观林、生态公益林等没有结合林地条件、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划分,没有分类制定发展规划。林业经营短期行为常有发生,重点培育基地不突出。如:当时为争取公益林补偿金,将部分林地肥沃、林分良好的森林划入了公益林,降低了林地产出效益;生态景观林保护与林业采伐经营产生矛盾,留下发展隐患;砍大留小、砍强留弱等“抽壮丁”式的采伐行为普遍存在,无序经营特征明显。
2、分户经营过细,规模经营难度增大。在林权改革中,由于强调提高分山到户率和单户发证率,致使山林划分过细、过滥,出现了“一山几主”、“一主几山”等现象,对今后的规模经营带来很大阻力。从目前情况看,较大面积的山林流转、人工造林、修建林区公路等经营措施,已受到一定的影响;组建林业合作社、村级股份制林场等经营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一些地方甚至 出现了“钉子山”、“碉堡山”,致使科学经营措施无法落实。取消一切涉林收费后,因经费缺乏,村级管理积极性下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山林界线纠纷存在隐患,全民造林、全民管护的氛围没有形成。
3、政策体制落后,综合改革创新不够。对林业发展的认识,思想不够解放,对基层和林农的首创精神不够尊重,制定和执行政策有僵化、机械化的不良倾向,如禁止造林炼山、禁挖冬笋等政策。在林政管理方面,没有体现“山上管严、山下管活”的发展思路,而是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对林区源头管理不够到位,对流通和加工环节管理过细。木竹资源市场调配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过多。林业税费仍然偏高,资源“外流”现象屡禁不止。木竹加工企业税划归县里后,乡镇林政管理的主动性下降。森林资源监管机制落后,林业局(站)集执法、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身,服务意识、服务环境存在较大问题,出现问题不易追究和深究。上世纪末,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后,林业系统出现人才断层,技术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4、产业链未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只引大项目(企业),拒引甚至排斥中小项目(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加工产业链。全县松脂采割深加工、油茶精深加工及木竹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少数产品,工艺品、生活日用品、高档家俱等生产企业极少,林产品种类少,无法带动足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无法形成繁荣的林业产业市场。由于很多中小项 目(企业)没有进来,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全县资源再利用企业基本是空白。这种状况,造成对财政的贡献率低,影响了木竹资源的价格提升,降低林农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生态林业的几点建议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有林地面积达 万亩;森林蓄积总量达 万立方米;林农人均收入达 元;林业产业面积达 万亩,林业精深加工企业达 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亿元。
(二)发展建议
1、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项目区包含流域的,梅江流域的,流域的,共14个乡镇,需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项目面积133.8万亩。建设期限为5年(2012年-2016年),共需建设资金6000万元,其中全县整合项目资金及自筹100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持资金5000万元。采取的保护措施:一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进一步强化保护措施,对重点区域实行限制开发,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最大限度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二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切开发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进行。三是创建生态示范乡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形成全民生态意识,创建一批生态示范乡村,筑牢生态保护基础。四是完善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网络,对工程 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和评价。
2、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建设规模:每年新造油茶3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5万亩。建设时间为5年(2012年-2016年)。建设资金:新造油茶0.1万元/亩,每年需3000万元;改造低产油茶林0.02万元/亩,每年需300万元。要求上级给予资金扶持,新造油茶每年900万元,改造低产油茶林每年150万元,五年共5250万元。建设内容:结合我县油茶资源现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重点打造,辐射全县乡镇。实施新造和改造相结合,建立相对集中连片达8万亩的高产油茶示范区,每年全力打造1个万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对现有油茶林相不整齐、密度小、结果少、病虫害多的林分进行改造,达到全县高产油茶林平均水平以上。争取引入省林科院或市林科所与鑫民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在建立高产无性第芽苗砧嫁接苗培育基地,基地年产300万株以上优良油茶苗。培育1-2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油茶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使贫困区农民人均增收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3、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我县有5个国有林场,其中为事业性质林场,林场为企业性质林场。经营山林面积28.49万亩(联营面积11.72万亩,生态公益林14.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1.08万立方米,固定资产813万元,债权95万元,债务1360万元。林场在岗职工174人,其中未臵换身份职工37人,返聘臵换身份职工84人,退休留用12人,向社会聘请工作人员41人。2012 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改革思路:即将林场整合成立一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合理核定编制,其人员机构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林场、仁风林场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适时组建林业投资公司,将经营型国有林场资产、人员、债务、债权整体划转,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工作建议: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分解责任,细化任务,制定措施,推动落实。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避免因政策不平衡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坚决防止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坚决防止以牺牲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改革的一时推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4、矿区复绿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需整治的废弃矿区包括,总面积3076.5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面积2191.47亩,生态复绿面积885.03亩,集中在稀土矿区。建设期限为2年(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建设资金:共需投资1738.4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项目投资建设资金50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经营者自筹988.49万元。建设内容:本项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立生产管理部、技术中心、销售部、综合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营造速生丰产林,主要品种为桉树,投入资金1238.33万元,建成后能改变废弃矿区被损生态及地质地貌,绿化裸露山体。生态 复绿,投入500.16万元,通过治理,能彻底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系统,增强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第二篇: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发展探讨
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发展探讨
摘要: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业技术推广对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根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实现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更好更快进行。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66-02
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都有具有积极作用。为使林业生态得到高效建设,需应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扩大林业技术推广范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生产缺乏较强的发展观念,尚未对林业技术给予高度重视,推广意识有待提升,推广方式也过于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充足的推广资金
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高效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但林业技术全国推广面临着重重困难,首要的就是没有充足的推广资金。林业技术在实际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充足的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科研人员,其薪金及技术培训要求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还需要相关设备,也要求有充足的购买资金。现阶段由于政府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因此未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实际推广中遇到很多困难,林业技术未能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
1.2 推广方法不完善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主要选择在内陆区域如西北、东北以及西南等地进行,那里往往经济落后,交通也不通畅。目前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趋于老龄化,只有小部分年轻人。林业生态建设应不断注入新鲜力量,这样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推进,出现了诸多新的阻碍,传统的林业技术不能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采用传统的林业技术不仅不能妥善处理新问题,还会给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自身局限性,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时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接受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掌握现代林业技术,使得现代林业技术很难被高效应用在实际建设中。年轻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林业建设,导致林业技术无法得到全面的创新。从整体来看,现代林业技术的普及度较低,很多地区仍使用传统的林业技术,阻碍了林业生态的高效建设。
1.3 技术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
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林业技术不能与林业生产保持同步。如果林业技术的生产和研发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即使一项林业新技术被开发出来,也不能及时应用在林业生产中,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目前林业技术开发未能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来研究林业技术,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阻碍了林业生态建设进程。解决措施
2.1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林业主管部门应针对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林业知识和先进的林业技术,同时吸收高层次的林业人员融入林业技术队伍中。要全面提高林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建设观念,通过观念的创新改善林业技术的服务质量。
2.2 丰富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对林业技术推广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资金充足,使林业技术得到良好的应用。应建立健全的林业资源库,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使林业生产人员之间能够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促进林业建设进程。建设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示范基地,展示林业生?B建设成果,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使林业技术能够得到高效推广,从而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进程。
2.3 完善林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主管部门应对林业技术推广进行全面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要构建完善的推广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对林业技术推广提供大力支持,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全面发展,保证林业技术推广有章可循,以此取得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此外,林业技术推广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2.4 调整林业技术推广途径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林业技术推广方式,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技术的推广能够加快林业生态的构建,直接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对林业技术推广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从现实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进.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2] 兰雅丽.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73-74.[3] 石日祥.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12):32,34.[4] 邓明.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2017(10):187.[5] 朱传峰.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机,2017(10):155.[6] 韩雪,易华.基于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科技推广的作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26):194-195.[7] 邹燕珍.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阻碍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5(5):87-88.
第三篇:发展生态林业 努力增加收入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山阳县城关镇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政策的落实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全镇核桃生产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以市、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为契机,从镇情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核桃产业作为全镇扶贫攻坚的“先锋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美好家园建设的“生态产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产业”,摆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突出位臵。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各级领导齐抓共管,明确预期发展目标,强化工作机制措施,狠抓种管任务落实,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镇核桃面积达1.2万亩,共20万株,年产量600吨,产值900万元。2002—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0.9万亩,其中栽植核桃0.4万亩,13万株,占退耕还林总面积的45%。近年来从外引进优良核桃接穗,聘请技术人员在桃园、权垣、西河、陈家湾村成功的进行了核桃高接换优,完成嫁接改造3.2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通过技术指导培训,使部分群众掌握了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等方面的常规技术,从而提高了群众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核桃的生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回顾核桃产业发展,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上积极成立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自主持,班子成员具体抓,林业站干部全力抓,干部职工分工到位,有关村协调配合。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全面推进。8个核桃种植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文书、核桃种植村民小组组长、若干种植大户为成员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行政责任人,镇上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上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镇领导包抓联系责任制,镇包抓联系领导经常深入到村、到组、到地块,督促指导核桃产业发展。
2、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给干部群众算了六笔帐,即对比帐、投入帐、政策帐、效益帐、风险帐、长远帐。并采取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与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座谈、召开会议、标语信息、板报题字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科管技术、经济效益等。同时依托校园阵地,以课堂、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小手拉大手”,促进学生家庭对核桃产业发展政策、种植管理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全镇上下凝心聚力迅速掀起新一轮核桃种植和管护高潮。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召开核桃产业发展宣传动员会议46场次,参会1.4人次。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核桃种植村的广大群众对搞好核桃产业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市、县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项目建设要求,牢固树立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连片与四旁零星种植相结合、荒山造林与耕地种植相结合、农作物与核桃间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行统 2 一规划,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坚持做到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力争到2010年末,全镇核桃保存面积达到1.5万亩。
4、校地合作,加强培训。校地合作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走进农村,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校地合作,使农民通过科学引导摒弃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经营迈进。我镇每年在核桃育苗、管理、收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大学专家教授、县林业局技术干部及各村种植大户等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跟踪服务,确保农户有技术、会管理,懂销售。
5、典型引路,科学管理。树立权垣、陈家湾、桃园等村核桃基地为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周边南庵等村村民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培训、推广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核桃产量。
6、坚持标准,严把质量。严把“四关”。在种苗选择上,由林业站统一把关、统一供给,严格禁止使用带病苗、虫蛀苗等不健康的苗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核桃产业发展措施,分管领导进村与村上共同商量、研究核桃种植和管护工作。镇林业站干部定期深入核桃种植户,对他们的生产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镇上抽调工作队员,深入到村组、到农户、到地块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抓住节令,对核桃种植地块进行薅铲施肥管理,及时补植枯死苗木,确保苗木成活率;实行邻村、邻组、邻户“帮管帮护”,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核桃管护格局。挖坑种植坚持“五个一”的技术标准,确保核桃种植进度与质量相统一,坚持“三分种、七分管、重建重管”和“谁种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做到种苗、管护把关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镇党委、政府在抓核桃产业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服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种植标准,重视技术细节,强化田间指导,抓好督促检查,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强势推进核桃挖塘和种植,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核桃种植任务,促进全镇核桃早日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力争把核桃产业真正建设成为全镇扶贫攻坚的“先锋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美好家园建设的“生态产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产业”。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实施高接换优 提高经济效益
山阳县城关镇权垣村
权垣村位于县城西、山漫公路5公里处,是全县第一个核桃高接换优示范村。该示范工程东西长3公里,辖5条沟,6道梁,涉及8个村民小组,277户,总面积750亩。2007年春季进行高接换优,今年已进入初果期,2012年将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到2000元,户均至少增收5400元。
1999年全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再造山川秀美”的号召,组织群众对公路沿线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栽植实生核桃3.2万株,经过群众的精心管护,核桃树长势十分旺盛,但挂果的树相当少,没有经济效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经营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增加收入。2007年春季,我们抓住县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核桃试验示范基地的机遇,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宣传实施核桃高接换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同时,积极邀请西农大专家教授来我村实地考察,制定高接换优方案,及时组织实施高接换优工作,从3月29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历时半过月时间,完成高接换优1.2万株。但是,万事开头难。工程一开始,一些群众不相信,持有怀疑态度,不配合工作,有的不及时清理树枝,有的抱住树不让技术人员接,工作进度十分缓慢。但在林业局领导、专家教授和 5 村委会的耐心劝导下,经过几天的实际操作,群众逐步转变了观念,以致于到最后出现了“害怕给自己嫁接不上,抢接穗、抢油锯,要给自己先嫁接”的场面。经过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当年嫁接成活率达到96%以上,去年全部挂果,群众个个喜笑颜开,群众发展良种核桃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在实施高接换优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核桃高接换优是新生事物,是加快核桃良种化和提高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必须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开好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和算经济账的办法,多次深入农户宣传,得到了大家支持,思想认识逐年提高。
二是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在实施过程中,经过村支部、村委会的充分讨论,统一规划高接换优地块,集中时间逐组统一嫁接。同时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分工负责,成立了嫁接改造、技术服务和后勤服务3个小组。嫁接改造组从杨凌聘请10名技术员,主要负责嫁接人员培训和嫁接改造的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嫁接任务。技术服务组主要负责嫁接工程中的截干、放水、包扎等辅助性配合工作。后勤组主要负责嫁接技术人员的食宿统一安排和群众关系协调。通过紧密协作,从而保证了高接换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精心管理,巩固成果。嫁接后期管理是提高高接换优成活率的关键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在后期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的管理办法,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扩盘、除萌、放风、绑缚扶枝、树干涂白、施肥、防虫、修建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了嫁接成效。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加强科学管理 巩固产业成果
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村
石头梁村位于山阳县城东15公里处,全村辖7个村民组,710户2600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25亩,25度以上坡耕地1863亩,现已全部实施退耕;有林地1.6万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26元,其中林业人均收入489元。全村核桃产量达到15吨,产值108万元,人均核桃收入415元,名居全县前列。
一、高点起步,标准化建园
全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种植农作物除去农药、化肥、种子、人工费等,每亩土地收入不足500元,传统粮食单产收入不高。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在那里?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解决根本问题。2007年村两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核桃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来抓。首先选择了光照、土壤条件适宜核桃生长的牛胖沟260亩沟槽地作为示范点,严格按照县林业局规划要求,统一放线、挖坑、配肥、选苗、栽植。由于规划合理、建园标准、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群众发展核桃的热情很高,目前全村的良种核桃已经发展到1260多亩。
二、高度重视,规范化管理
“三分栽、七分管”,发展林果业科学管理是关键。由于我村建筑劳务起步较早,80%的劳力外出打工,良种核桃园的 7 苗木大部分管理跟不上,村两委会很着急,就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一事一议”把退耕还林的管护费交集体管理,村集体从全村挑选了6名责任心强、能吃苦的村民组成专业队进行统一锄草、施肥、摘花、疏果、除虫等日常管理。由于管理规范,苗木长势好,原来不情愿把管护费交给集体的群众,现在都高兴的说:“统一规范管理就是好,苗木生长不用操心,有人除草、施肥,就等着数钱吧”。
三、精心谋划,发展生态林业
如何深度挖掘林业产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是目前困扰我们村委会的现实课题。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充分论证,结合全村实际,今年引种了2000只山鸡进行试养,如果取得成功,每年户均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同时,我们计划把每亩的林业收入进行估算,实行大户承包或股份经营,吸引其他村民投资,逐步落实经营责任,巩固核桃产业成果。同时计划在核桃园里利用林下空地试养山鸡,由于山鸡喜欢捉虫吃草,鸡粪还能给树施肥,树能为鸡提供歇息场地,树鸡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农民收入。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调优产业结构 增加群众收入
山阳县高坝店镇寺沟村
寺沟村辖4个村民组335户1273人,土地面积9.7平方公里,是一个半山半川地区。在高坝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特别是在林业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我村已发展核桃建园1688亩,人均核桃已达1.2亩,全村的核桃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是搞好核桃建园的基础 核桃建园开始,一些群众想法不一致,思想有矛盾,认为这么好的土地栽核桃树,以后没粮吃咋办?难道吃核桃不成,再加上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小麦,要栽核桃树得把少部分庄稼毁掉,同时还要投劳挖坑太费工,另外除林业部门投资补助外,群众还要再出一部分种苗款,由于这些顾虑,建园初期工作一时难以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分批组织群众到城关镇权垣、桃园村参观学习,并大力宣传核桃的用途和发展的前景。一是核桃在市场上前景好,价格连年上涨,一次栽植常年见效,是一次投资,长远见效的好项目。二是核桃仁不但可以榨油而且是食用的佳品,可以做一些高级营养补品,能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三是国际市场对核桃需求量逐年增大,还可以出口。通过对种庄稼和栽核桃经济收入的对比,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要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9 就必须大力发展林果业。
二、全面安排,统一规划,是核桃建园的前提 我村的核桃建园起初只有400多亩的面积,长势很好,果品质量也很优良,单株收入逐年上涨,群众对此逐渐产生兴趣,也有了栽植核桃树的积极性,但规模太小。为了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也为了全村都能富裕起来,村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达成了共识。组织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专题会议安排,确定了人员,落实了责任,统一进行了规划,实行连片集中,统一拉线定距,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
三、细化领导责任,是搞好核桃建园的保证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良种建园任务,我们成立核桃建园领导小组,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成员刘存生、程保印、管永哲、李传世、徐得民,实行分组包片,一抓到底,对个别确有困难的,实行党员干部包户,组织专业队,严把质量关,力求保栽保活,按时完成任务。同时扎实落实管护责任,做到连片面积村上管,分块面积组上管,单株果树各户管,确保核桃建园工程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社会公认。
四、适时安排,加强管理是搞好核桃建园的关键 我村核桃建园栽植结束后,管理就成了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派人看护两个月,铲开通风带。当时核桃树栽好因小麦已种,为了使核桃树苗成活率高,我们组织群众将树周围的小麦全部铲除,进行通风透光,使小麦不荒树苗,并进行树干统一涂白,预防幼树遭受冻害和虫害。
2、覆盖薄膜,使土地提温、保墒,抑制杂草,保证幼树 10 健壮成长。
3、剪顶封蜡。树苗栽好后为了保持树枝本身的水分,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剪顶,并进行蜡封,确保树苗安全过冬。
4、春季发芽后,我们又组织技术人员把多余的树芽掰掉,保留健壮的芽子,使核桃树良好成长,并进行摘果。
5、夏季是核桃树生长旺季,适时组织群众进行除草扩盘、施肥防虫,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了建园质量。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发展生态林业 增加家庭收入
山阳县城关镇桃园村 赵新荣
我叫赵新荣,今年52岁,家住城关镇桃园村龙王庙组。99年冬季农田基建组上新修耕地一百多亩,由于沙石多、土层薄,正常年份庄稼长得不如坡地,遇到干旱天气,几乎没有啥收入。2000年我和周围几户群众商量,不如栽上几株核桃树看行不行,当时其它几户还有顾虑,我就带头自费到商县核桃研究所买了140株良种核桃苗,栽了近3亩地。园子建成后,又买了两本《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资料》,一边学习修剪、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一边加强核桃树管理。03年开始结核桃,04年收入1000多元,06年收入6800多元,08年收入8800元。可以说,栽核桃树就是栽上了摇钱树,一年核桃收入超过种十年庄稼。04年我又将自己的3亩多坡地全部栽上了良种核桃,现在全部都结了核桃。周围群众看到我栽核桃发了家,相继有19户也自费买核桃苗建起了良种园,去年合计收入达到十几万元,家家户户都尝到了甜头。组上其他群众看到核桃价格年年上涨,不愁买,收入高、省事、省力,栽植核桃的积极性相继提高,村上及时统一规划,在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在大坪地集中连片发展良种核桃500多亩。
去年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林下养鸡的信息,我想,能不能也在核桃树下养鸡。在一次交谈中,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王县长和林业局武局长,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并给我讲解了核桃树养鸡的好处和发展前景,更加增强了我开展林下养 12 鸡、发展生态林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春季,在县林业局、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投资2万多元,新建鸡舍3间,养鸡围栏200多米。今年6月开始投放鸡苗700多只,现在已有个别鸡开始产蛋,预计到明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以上。虽然我的生态养鸡刚刚起步,但我看到开展林下养鸡,不但具有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养殖环境,而且林下虫草丰富、纯天然无污染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既降低了养鸡的饲料成本,又解决了核桃树施肥和害虫危害,相当于雇佣了4个不出钱的劳动力在锄草、防虫,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收入。
通过近几年发展良种核桃和林下养鸡,我的体会比较深刻。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栽植核桃要舍得好地。良种核桃是铁杆庄家、油料作物,具有挂果早、产量高、效益好、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一定要舍得好地,条件差的地方,要采取挖大坑换土的办法进行改良,为核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要注重科学管理。加强良种核桃的科学管理是取得高产量高效益的基础。每年秋冬季要坚持给核桃树施肥、修剪、扩盘、涂白,春夏季给核桃树及时除草、浇水、防虫,促进树势旺盛生长。
三要开展林下养殖、林下种粮、林下种药多种经营项目,努力增加收入。核桃树千万不敢荒芜,荒几年就成了“小老树”。可以利用林下空地,种植豆类、薯类低杆农作物和药材;也可以养鸡、养猪,发展养殖业,增加短期收入。
第四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来源:作者: 洪海园林
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是长江上游的主体,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于增加生态产品生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比方说,大树结的果实算是物质产品,释放的氧气就是生态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生态产品靠自然生态系统来生产。随着物质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产品越来越短缺,甚至成为“奢侈品”。十八大将生态产品生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和根本任务。
然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改善生态,实现生态良好。香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荒漠生态功能较弱,但是面积广大,并可以通过治理挖掘其潜力。林业承担了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是社会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香樟林业已由物质生产为主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首先,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林业建设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多、力度最大、面积最广,涉及我国陆地面积的64%,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建设者。离开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等等,都与林业密切相关。规划生态空间以林业生态用地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优先,生态修复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增加生态产品必须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第三,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赋予了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管理、修复自然生态、发展林业产业、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拥有除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四川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状况、维护了生态安全。全省森林面
积2.55亿亩,森林蓄积16.66亿立方米,分别比十年前增加37%和11.5%;森林覆盖率35.1%,比十年前增加近10个百分点;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5个,管理面积1.17亿亩,森林和湿地公园133个;森林植被年储碳量7700万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监测显示,四川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十年来减少了46%。
承担起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香樟林业重任在肩,必须切实承担起五大历史责任。首先,要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要立足四川、服务全国、贡献世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人居生存空间。其次,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历史责任。要增强主动意识,自觉当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看护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本源基础。第三,要承担起建设重大工程的历史责任。要通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灾区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状况持续好转。第四,要承担起参与绿色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林业产品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特点,依托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五,要承担起引领生态文化的历史责任。森林孕育人类,林业传承文明。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通过繁荣生态文化引领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修复自然生态是扭转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当前四川省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川西北土地沙化、湿地退化问题严重,川南地区石漠化较为突出,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困难,地震灾区生态修复任务仍然繁重,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生态面临退化的严重威胁,必须主要依托重点生态工程来解决。各级林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已有工程,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生态工程,有效恢复和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贯彻十八大精神,四川香樟林业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步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要着力构建五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加强生态用地管理,保证和拓展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二是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建设体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三是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富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施山区林业扶贫开发,推进香樟林业惠民工程,促进林业助农增收。四是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引领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绿化、生态旅游、生态创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五是构建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林业法治,落实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绩效考核和制度规范,推进四川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四川省将重点依托四个方面、十大工程来开展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保护方面: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在通
过自然修复提升生态功能。生态修复方面:重点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在通过集中治理恢复生态系统。资源培育方面: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工程、城乡绿化工程,重在依托植树造林和林业科技促进资源量质同增。防灾减灾方面:重点实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程、易灾地区生态治理工程,重在防止自然灾害导致的生态退化,让未来四川更加美丽。(作者: 洪海园林来源:)
第五篇: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柘城县大仵乡林业生态建设事迹材料柘城县大仵乡位于县城东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万亩,辖2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5.4万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大仵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和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2010年,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村镇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4000亩,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目前,全乡有林地面积87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5%,建成区绿化率40%,村庄林木覆盖率50%,当年义务植树尽责率95%。林业为该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次被评为县林业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
为加快大仵乡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乡党委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置于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确立了林业在优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工作重要日程,成立了
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设立了林业生态建设办公室,把林业
生态建设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切实
加强了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努力提高营造林质量
植树造林规划是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依据和保证,是
林业生态建设成功的基础。根据全县林业生态规划和实
施计划,在县林业部门指导下,大仵乡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实施计划。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对
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在树种结构、树种配置、造林技术、管
护措施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设计施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如在2010
年林业生态建设中,全相以生态廊道工程、村镇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为主战场,抽出林业技术人员组成造林规
划组,由一名主抓副职,对林业生态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规划,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为切实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在植树造林季节,乡党
委政府认真研究,积极组织、及早动员,及早动手,对全乡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乡人民充分认识到林业
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中重要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抓社生态即抓
绿色,抓绿色即抓经济的观念,认真组织,狠抓落实,乡党
政一把手亲自部署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分管副职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加
义务植树,把义务植树与乡镇领导办绿化点、林业生态工程
合起来,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册,提高了义务植树尽责率,义
务植树活动基本上形成了规范化、基础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呈现出人人搞生态建设的可喜局面。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林木资源管护
“年年栽树不见树”是植树造林工作的一大难题。为保
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力戒重栽轻管的弊病,乡党委政府对
林木管护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护林领导组,积极探索林业
管护的新方法,一是以派出所为主,成立了专业护林巡逻队,对全乡所有树木实行24小时监管,二是建立健全各项林业
管理规章制度和护林公约,设立护林牌,同事与全乡中小学
校负责人签订了护林责任书。三是对滥伐的违法案件进行了
从重从快处理,四是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组织乡林业
技术人员定点观测,搞好测报,每年病虫害发生季节,统一
组织进行防治。通过这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林业
生产秩序,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
大仵乡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3日
商丘市绿化模范乡(镇)申报表
大仵乡关于申请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的报告
商丘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
2010年大仵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大仵乡生态林业建设指挥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加强林木资源管护。今年全乡共完成造林任务4000亩,其中生态廊道700亩,村镇绿化850亩,农田防护林750亩,森林抚育1700亩,均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林业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仵乡多次被评为柘城县林业工作先进单位,特申请市级绿化模范乡镇。
大仵乡人民政府201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