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中发展山区林业
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中发展山区林业
罗 毅
2010年第8期 ——生态建设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国土总面积23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5%。丰富的山地资源决定了兴山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近年来,兴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山地这一优势资源摆阵布局,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山区林业,统筹走活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盘棋,闯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林业发展之路。
——科学谋划,念好林业经。一是理清思路。根据国家对林业发展定位的重大调整,县委、县政府及时将林业工作重点从木材生产转到生态建设为主上来,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提升到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同时,按照“兴林富民”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形成了“农业发展林特为先,林特产业核桃为先,生态保护防火为先”的林业开发思路,提出了把兴山打造成生态体系完备、产业体系发达、林业文化先进的现代林业强县战略目标。二是科学规划。我们按照林业发展战略,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兴山县林业“十一五”暨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林业工作近期及中长期目标任务和各项举措,在项目规划上,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受到省林业局的肯定。三是配套政策。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林业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先后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林业规划的实施,促进了林业健康快速发展。——抢抓机遇,造就生态山。一是争取政策。按照“超前谋划、科学立项、打牢基础、专班攻坚”的思路,不断加大林业政策争取力度。近年来,我们共争取林业项目资金3.5亿元,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借助三峡库区的区位优势,通过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规划,争取省林业局为我县增加了1万亩天然林保护、2万亩退耕还林指标。二是用好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严格兑现政策,确保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其政策的全面落实。三是用活政策。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我们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积极拓展林农增收渠道,把核桃、板栗、银杏等经济树种作为兼用林,纳入生态林补偿政策范畴。整合政策资源,把林业生态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开发、生态移民、三峡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捆绑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建设功效。
——林经结合,培育大产业。一是高标准定位。我们把核桃产业作为兴山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0万亩核桃基地,实现农业人口人平种植核桃两亩以上的目标,把兴山打造成全省核桃产业名县和中国核桃之乡。二是大力度投入。坚持每年捆绑资金1200万元以上,从基地建设、种苗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核桃产业的投入。县财政还每年预算100万元设立核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开展核桃产业规划设计、技术培训、种苗监理、检查验收、技术研发和品牌开发等。县林科所与湖北农学院联合培育的薄壳核桃在全省第二届林博会上荣获金奖,同时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兴山薄壳核桃”也是宜昌市第一届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识证明商标。三是高质量建设。引导农民摈弃过去局限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老林见缝插针式发展经果林的小农经济做法,舍得拿最好的良田种植核桃。制定统一的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种苗生产供给、田间种植、产中管理等环节加强服务指导,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确保了核桃产业建设质量。四是全方位服务。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四大家”分管领导参与、多个部门任成员单位的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县林业局设立产业办,全面加强发展核桃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县直各单位都结合部门职能加强服务,为核桃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创新机制,铺筑管护路。一是建立新的保障机制。2001年,我们通过林业综合改革,共关闭木材加工企业31家,一次性买断安置218人,同时将林业工作经费和部分林业干部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二是建立新的管护机制。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森林、林木、林地合理流转,充分调动了林农管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森林管护网络,设立县森林管护总站1个、乡镇森林资源管护站11个、管护片23个、管护责任区160个,落实管护人员225名,聘请110名村干部兼任管山员,并将管护责任与经济待遇挂钩,落实到人,实行林业部门和村委会双向考核兑现。同时建立了森林防火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有偿使用农民防火工具机制和森林防火保险改革,有效促进了森林防火工作,全县连续10年实现“三无”(即无重大森林火灾,无人为责任事故,无森林火灾死亡事故)目标。三是建立新的执法机制。针对传统林业多头执法存在的弊端,我们将分散在林政、森防野保、种苗管理、乡镇站场的林业执法权统一收归由森林公安一家行使,取得了林业执法规范、队伍素质提高、资源保护有效等改革成效。同时,我们把《森林法》纳入“四五”、“五五”普法内容,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一是坚持林工结合。积极探索适应山区林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分类经营和“一本账”管理,实行“管死”与“放活”相结合,允许利用限额采伐的商品材兴办木制品加工业,允许利用自用材、间伐材加工木制工艺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林特林副产品加工,培育出了雅佳、天源、兴农、绿源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产业效益逐年提升。二是坚持林农结合。充分利用山区林地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开发林副产品,大力发展以核桃、柑桔为主的林果业,以香菇、木耳为主的森林蔬菜业,以林下种草养羊为主的森林畜牧业,以茶叶、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拓宽了林农增收的产业渠道。三是坚持林旅结合。充分利用山区峰奇林茂的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资源,依托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森林休闲等森林旅游业,改造提升了盘龙洞景区,启动了连接大老岭林场、环坟埫坪林场和朝天吼漂流的大高岚旅游综合开发,森林旅游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作者系中共兴山县委书记)
第二篇:山东梁山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山东梁山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上半年城乡统筹就业工作超计划完成“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山东省梁山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保民生、促就业融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使就业工作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半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78人,完成任务目标的60.3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66人,完成任务目标的92.58%;实施就业培训工程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3210名,完成任务目标的73.62 %,其中创业培训1037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03.7%。圆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既定目标,践行了“经济欠发达,工作创一流”的承诺。
抓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起草出台了《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实施意见(五年规划)》和《梁山县2012年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培训工作,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全部实行免费培训。依托产业发展,围绕“实用培训、便民培训”,创造性的推出了“技能培训大篷车”进企业、进村居活动,将培训班办在了车间厂房,办到了村居大院,使劳动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就业培训。目前,“技能培训大篷车”已经开进了商业集团等单位和馆驿、杨营、马营、拳铺等乡镇,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3210名;同时县人社局积极响应各级党委“大规模走村入户,面对面贴心交流”号召,结合梁山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特点,着重开展了SYB创业培训,聘请专业导师、发放误工补贴、开展上门培训,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1037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市、县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抓服务,助推劳动者就业。近年来梁山县以“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丰富服务方式”为目标,切实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职能和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坚持精细服务助推就业,坚持创新服务保障就业,以“人本服务、务实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增强服务透明度,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满意度,激发服务内动力,开展了以“三亮”、“三比”、“三评”为载体的“微笑服务,和谐就业”活动。积极的为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管理和维权“一条龙”服务,对求职登记的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县人力资源市场还定期召开大型的用工洽谈会,积极为用工单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求职牵线搭桥。此外,还开展“送岗下乡就业服务到身边”活动,把岗位送到社区、村居,送到农民家门口。今年来,已累计举办“周四招聘会”、“下乡三送活动”、“就业赶大集活动”31场,发布用工、求职信息18150条,达成求职意向4300人次。
抓平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该县在做好组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中,积极的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并选派专人负责乡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及时发现、反馈并解决机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组建工作,保证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平台建设的“六个到位”。目前,已在1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672个行政村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站。并指导各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服务站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咨询、就业援助、小额贷款等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对网络应用的学习,进行统一培训,加强信息共享和信息动态管理。
抓信息,帮扶劳动者就业。加强了用工信息网络建设。组成了专业的信息员队伍,在全县672个行政村聘用了710名信息员,深入到企业、农村调查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企业用工情况,广泛的收集用工信息,通过梁山就业网、电子大屏幕、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快捷的将信息发布出去,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配备了微机,真正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加强就业宣传工作,建立制度,追踪热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利用媒体,坚持把阶段性重点宣传和长期宣传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一对一重点宣传”活动,通过上门宣讲、通知领取等形式,向2008年以来经过创业培训或2008年以来新登记的企业、个体户告知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创业、就业政策读本》和《创业政策明白纸》1.2万份;为更好地让老百姓了解就业政策、熟悉就业政策、用好就业政策,在就业过程中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便利,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政策的普惠度和就业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于6月16日,举办了“就业政策集中宣传日”活动,活动中,共制作宣传展板11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6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600人次;做好日常信息宣传工作,1—6月份共发表就业信息、稿件61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1篇,省级媒体12篇,市级媒体27篇,县电视台1篇。
第三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新的一年全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决心。我们**镇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教育优先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教育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由党政主要领导担当第一责任人,对教育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分管领导抓教育
工作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到工作考核体系。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积极主动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向教育事业倾斜,在全镇上下形成时时想着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联动格局。同时不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牢教育基础
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为此,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优先保障的理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撑。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教育事业,扩大社会投入规模,凝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和新镇区开发中留足、留好教育用地,并确保新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全部配套建设幼儿园。
三、立足惠民根本,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生发展起点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所在,也是必不可少的民生实惠。我们将把教育惠民,为人民群众创造平等的教育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
好、抓出成效。一是配置好教育资源,既要增加资源投放,做大优质资源“蛋糕”,更要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缩小镇村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保障好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确保让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重视学生宿舍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能够正常接受教育,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三是巩固好义务教育成果,在继续巩固免费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补助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教育惠民利民。与此同时,坚持用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各位领导、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这次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提升,以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建现代林业体系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建现代林业体系
黄志文 邓杰
林业生态建设是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生态立市”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着力构建持续经营、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现代林业,在林业资源培育、林业资源管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体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着力构建现代林业生态体系 一是调整造林绿化工作思路。以灾后生态恢复和“三边”造林绿化为重点,以林业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由采伐迹地更新和荒山荒地造林为主向突出“三边”造林和城区周边山头绿化转变。提出以改观林相、改造树种结构、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路,加强以城区周边山头、公路沿线及水域两岸为主的“三边”造林,注重森林生态性与景观性相结合,建设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多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二是依托项目建设大力造林。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湘南植物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开展了以采伐迹地更新、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义务植树和“三边”造林等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作,森林资源呈良好发展态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日趋合理。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义务植树421万株,完成城区周边山头造林绿化1700多亩,管护15000亩,公路干线造林116公里,重点景区河道、道路绿化10多公里,活立木总蓄积从2008年初的848万立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1039万立方米。三是依托产业发展带动造林。做好以工业原料林加工为主的创兴人造板公司、以杉木加工为主的华兴木制品厂、以油茶加工为主的金浩茶油等林产龙头企业的服务,提高企业加工能力,扩大原材料需求。支持企业发展原材料基地,其中创兴板业建立了5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华兴木制品厂建立了2万亩的杉木基地、金浩茶油新建立了2000亩改造了2万亩的油茶基地、裕农公司建立了1万亩的桉树杨树基地。四是依托林业科技科学育林。加大林业科技的投入,实施测土配方、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等科学育林的措施,做到适地适树,合理施肥,努力培养树干通直、无节疤的优良木材,通过改造和定向培育将一些劣质林逐步更替为树质优良、林种树种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优质林分。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保护体系 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做到防范与扑救并举,早部署、强宣传,严措施、抓源头,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民防火意识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来全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二2
是加强森林采伐管理。实行从紧的林业采伐政策,执行从紧的林业采伐政策,逐年减少林业采伐指标,推进林业休养生息。坚持规范审批与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推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阳光行动,将木材采伐计划分配公示制度纳入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确保集体林商品材采伐指标的入村到户率、公示率、及时率达到100%。科学合理分配采伐指标,优先分配联户一同申请的林木采伐指标。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标本兼顾、联防联治,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控水平。重点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监测,坚持无公害防治和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控,严密防范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四是加大打击毁林犯罪力度。对毁林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今年5月,我市全面部署了为期四个月的保护森林资源打击毁林犯罪的专项行动,按照“解决重点问题,打击重点区域”的原则,着力解决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问题,严厉打击毁林犯罪人员。已查处森林刑事案件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其中刑事拘留15人,逮捕、移送起诉30人,已判刑3人。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46起。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抓
二、促
一、带三”的发展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第一产业优先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杉、桉、桤、枫等速生树种,建立速生丰产用
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抓好名优稀特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第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以木竹人造板、单板、竹材加工利用为主的林产加工业,提高剩余物利用,增加林产附加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构建以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二是着力促进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由小规模低效益的粗加工分散式发展向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含量较高的精深加工集群式发展转变,以江北工业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延伸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木生产加工产业链条。现有林产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形成以创兴人造板、华兴木业、润佳木业、鑫兴木业为龙头的林产企业集群。2008年、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7亿元和19亿元,2010年完成林业总产值22亿元。三是着力促进国有森工企业平稳发展。积极支持和引导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林场和苗圃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全力实施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林区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等事关民生的项目建设。
四、加快林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林业支持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市完成集体林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99.8%、林权发证率99.8%、山林纠纷调处率94.66%,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林业干部职工“吃皇粮”问题。设立了1个市级林权交易中心、26个乡镇林权交易所,完4
成森林、林木、林地流转980宗、40.8万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1332宗、24.6万亩,评估总价值达2.15亿元,实现交易额1.2亿元。共办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52起,抵押面积4.42万亩,抵押宗地数400宗,发放抵押贷款2932万元。林业潜在经济价值得到发掘,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和林农投入林业生产与开发的热情高涨,一些木竹加工企业纷纷参与流转交易,创办基地,把生产车间延伸到山头。二是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鼓励林木所有者以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有序流转,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着力完善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办法,放活经营商品林,对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进行规范,打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转平台,建立完善的林木交易要素市场。管好98.08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国家级、省级、市级公益林三级联动管理,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将城区周边山头、东江湖等水系沿岸、资五公路、省道322沿线等地段纳入市级公益林进行管护,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24万亩,不低于林地面积的70%。三是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充分挖掘具有资兴特色的寿佛文化、山水文化、兰花文化和竹文化的深厚底蕴,提炼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湘南植物园生态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建立各部门分工协 5
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林业生态文明宣传机制,提高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深入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加强国民生态环境教育,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循环利用、减量排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规范。
第五篇: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加快建设生态长阳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 加快建设生态长阳
马尚云 吕学锋
2010年第2期 ——生态建设
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长阳县)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跻身全省山区县(市)和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努力把长阳打造成中国最美丽的山水画廊、最具浓郁巴土风情的文化名县、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梦境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
构建发展体系
结合国家贫困县的实际,长阳县将加快构建生态发展的三大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构建完备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就是竞争力,生态就是生产力。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立足现在的发展,更要着眼将来的发展。树立保护好长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江秀美的山水风光的理念,就是最大的政绩之一。在构建完备的生态环境体系中,认真贯彻落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争取省里早日出台《清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努力把长阳建成中国最美丽的山水画廊。
二是构建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以打造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和都镇湾天然色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高山蔬菜、清江鱼、清江水果、茶叶、中药材、核桃、油茶、魔芋、马铃薯、生猪、山羊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比较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着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殷实的新长阳。
三是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我们将充分利用长阳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巴土文化品牌,积极促进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认真抓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认真挖掘、保护、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长阳建成最具浓郁巴土风情的文化名县。
建设生态产业
破解发展难题
针对长阳现实发展水平和山区立体生态实际,我们将统筹高山、中山和低山特色经济发展,按照“拓展特色基地、培植优势龙头、创建绿色品牌”的思路,重点发展“六大生态产业”。
一是发展核桃、油茶产业,打造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大县。木本油料适宜山地生长,可在荒山荒地栽培,不与粮争地,一次种植多年收益,被誉为“铁杆庄稼”。长阳适宜木本油料生长且栽培历史悠久,是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的理想区域。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促进食用油产业发展的机遇,作出了建设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大县的重大决定,把木本油料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力争到2020年,全县发展木本油料基地100万亩,林农人均木本油料林基地达到3亩以上,产业年综合产值过30亿元,林农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
二是发展林下种植产业,打造“中国魔芋之乡”。花魔芋原产地在长阳,市场前景广阔,加工生产潜力巨大。全县正在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合作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长阳建成板块基地10万亩、年创产值5亿元以上的全国魔芋产业大县。
三是发展名优茶产业,打造“中国优质绿茶之乡”。长阳是宜昌的重要产茶地之一。近年来,我县在调整结构、改良品种、争创名优上下功夫,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茶1100余吨,茶叶生产年综合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茶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长阳茶叶,全县将在扶持茶园基地建设、加快新品种培育、扶优壮强龙头企业、打造优质品牌上下功夫,力争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茶3000吨、年创产值过亿元,把长阳打造成“中国优质绿茶之乡”。
四是发展清江优质柑桔产业,打造“清江椪柑——柑桔之王品牌”。长阳县清江椪柑产业已经实现了从小面积种植到连片规模经营、从常规生产到标准化生产、从粗放上市到产品加工销售、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跨越发展。我们要继续按照“稳定面积、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加强疫病防控”的思路,大力发展椪柑产业,形成清江连片优质椪柑基地12万亩、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的规模,打造一流精品名牌。
五是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天然色素产业园。长阳道地药材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其中“资丘木瓜”、“金福红栀”还载入了中华药典,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药材产业发展,以资丘木瓜、金福红栀、资丘独活为重点,强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构建了以榔坪、都镇湾等地为重点的8万亩优质药材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木瓜、栀果GAP示范基地。
六是发展畜禽养殖产业,构建省级林业养殖基地。长阳具有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独特优势,传统生猪养殖和特色山羊养殖由来已久,其中长阳山羊板皮更是驰名中外。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着力构建畜禽健康安全生产体系,一举成为全省畜牧大县创建先进单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全省生猪、山羊养殖大县地位,加快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畜产品加工开发,力争年出栏生猪70万头以上、山羊35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使长阳成为省级特色养殖基地。
弘扬生态文化
增强发展动力
弘扬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长阳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将突出抓好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一批独具长阳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推进生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一是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打造国家5A景区品牌。长阳拥有清江国家森林公园和清江画廊两个旅游知名品牌,先后建成了崩尖子省级自然保护区、二墩岩市级自然保护区和榔坪将军坳中国小鲵县级自然保护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巴楚林海—人类母亲”、“清江水—土家源”等主题,扩大长阳生态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争创清江画廊国家5A级风景区,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靓丽品牌。
二是积极举办各类生态文化主题活动,打造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我们要努力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协调发展,让生态融入生活,用文化凝聚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作用。重点培育“清江椪柑文化节”、“榔坪木瓜花都文化节”等一批颇具长阳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节庆活动文化品牌,大力推介“长阳巴山舞”、“撒叶尔嗬”、清江水上运动等文化名品,使之成为继承、发扬和繁荣民族地域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是大力发展盆景奇石产业,打造盆景根艺奇石文化品牌。长阳根雕艺术,源自战国,桃木驱邪、鱼寓有余、仙鹤永寿,因袭传广,蔚然成风。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阳盆景、奇石文化蓬勃兴起,我们先后打造了湖北根艺盆景第一镇——高家堰镇和清江奇石两个新兴品牌,一批批新奇精美的艺术精品不断涌现。■
(作者分别为中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