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的议案(改)
关于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的议案
加快城乡公交发展、实现城乡交通有机衔接,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建市以来,我市科学制定公交发展规划,加大公交设施投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公交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宿政规发〔2010〕4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加快推进市区公交一体化升级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10〕187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11〕136号),为公交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优先发展公交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目前全市共有城市、城乡公交线路138条,线路里程3515公里,车辆1921辆,其中大型天然气公交车和电车共209辆。开通35个乡镇镇村公交,镇村公交线路106条,车辆219辆。全市基本形成了短途班车、城市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以及其它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方便、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社会各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人气不断集聚,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道路拥堵日益显现,广大群众 — 1 —
对公交出行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公交事业迫切需要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编制城乡客运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二元分割格局,完成城乡客运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的重点应包括城乡客运线网及场站布局、客运组织模式、农村客运通达、镇村公交发展等。
二是实施农村公路通公交配套工程。对乡镇通往行政村的现有农村公路和桥梁,不符合客运班车安全通行条件的,2012年要面完成改造。加大对农村公路错车道建设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错车道建设符合规范要求。加快建设通往集中居住点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新建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验收。实施农村公路通公交配套工程,加快建设通往集中居住区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确保新建公路安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竣工、同步验收。
三是加强农村客运场站设施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县、乡政府的作用,加快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亭)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时,加强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2012年,建设农村乡镇客运站5个,农村候车亭150个。
四是优化城乡客运网络布局。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延长服务时间,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简化许可程序,改造毗邻地区城乡客运线路,引导城市间公交线路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城市毗邻地区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加快优化城乡结合部线路设置,加大线网密度,建设换乘站点,规范市场秩序,统筹考虑城市公交与班线客运资源整合,避免无序竞争。结合客运线网规划,优化城乡客运场站布局和衔接,主动对接铁路、机场等其他运输网络,积极改善换乘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和镇村公交发展。实施农村客运通达攻坚工程,对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的线路,通过新辟、改线、延伸等手段,扩大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2012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大力实施镇村公交发展工程,发展以乡(镇)为单位或者相邻几个乡镇为片区,连接乡(镇)至行政村,定点、定时、定线,实行低票价的镇村公交,让农村居民同样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交通公共服务,2012年,新开通10个乡镇镇村公交。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城乡公交统筹发展基金用于推动城市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发展。
六是提升城乡客运经营服务水平。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城乡客运行业经营行为监督检查制度和安全监管制度,定期组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加强城乡客运服务质量考核,将考
评结果作为各项资金补贴的依据,并与客运线路招投标及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挂钩,督促企业规范管理。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广智能化调度系统和IC卡系统,建立城乡客运服务信息查询系统,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发挥科技手段在经营行为监管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2012年,城市公交车辆IC卡刷卡配置率达到100%,在营公交车GPS安装率使用率达到50%,新增或更新城市、城乡公交车要全部安装GPS监控系统,全市农村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安装使用率达到50%。
第二篇:践行公交优先战略,打造公交优秀形象
述 职 报 告
践行公交优先战略 打造公交优秀形象
—— 扬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2012年9月12日
扬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于1970年,隶属于扬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代扬州公交人的努力,公司从成立之初的7名职工、2辆公交车、1条公交线路发展到目前的资产总量达6.3亿元,职工2029名,营运车辆947台,营运线路69条的规模,2011年客运总量达1.15亿人次,占市区公交客运总量的82%(扬州市区现有两家公交公司,分别为我公司和时代公交公司,凡2字头、3位数的线路,如205、209路等均为时代公交的车辆)。
近年来,我公司根据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手抓完善硬件设施,一手抓提升企业管理,坚持苦练内功,外树形象、方便市民、文明服务,使扬州公交不但基本满足了市民需求,而且成为城市的一道文明风景。公司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科技进步企业奖,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全国城市公交行业“十佳诚信示范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一、改善硬件设施,增强综合实力
任何一个城市的公交,都要有相当数量的场站来进行调度和中转,其功能类似于人的消化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就在三四年前,我公司夜间仍有近百台公交车在临街道路上停放,26条线路没有起点和终点回车场地,公交车只能在马路上停车和调头回转。
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2010年以来,扬州相继建成了东站、北站、火车站等11个公交停车场、首末站,今年还将建设2个公交首末站,现在基本做到了“条条线路有站场,辆辆公交有归宿”,改变了乘车环境,方便了乘客换乘,保证了乘客出行安全。
与此相得益彰的是,947台公交车中欧Ⅲ以上的环保新车,已由2009年前的28%,上升到73%,新车比例在全省处于中上游水平。目前,我公司每辆车都必须经尾气检测合格后才能运营,主城区已见不到公交车尾气“冒黑烟”现象。此外,在每辆公交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系统,乘客乘车过程中既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又可以适时了解国内外重要信息。同时将公交车上的人工语音报站改为智能报站,标准普通话的自动播报衔接准确,清晰明了。新购置的公交车还设置了残疾人轮椅、婴儿车停放区,使特殊人群享受到特殊服务。
二、优化营运线路,扩大服务空间
2009年以来,公司共新辟线路15条,优化线路45条,公交线路覆盖面积由86平方公里扩大到156平方公里。
汊河、杨庙、公道、杨寿等农村公交线路的加密进一步方便了周边乡镇乘客。以槐泗镇为例,目前有4条公交线路,40多辆公交车经过,间隔时间平均不超过4分钟,周边乡镇乘客高兴地说:“公交开到家门口,要想进城几步走”。
同时,成熟的市区公交线路营运车辆也得到增加,近3年我公司购置的556辆公交车中,有90%的车辆增加到了市区公交线路上,市区公交线路间隔时间明显缩短。如宋夹城到万都装饰城的27路,2010年营运车辆为10辆,2012年为13辆,间隔时间由11分钟下降为7分钟。经统计,我公司市区营运线路目前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分钟,在苏中、苏北地区名列前茅。
三、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市民出行安全系数
安全是公交的生命线。至2011年,公司全部营运车辆均安装了GPS卫星定
位系统,其中570辆公交车配备了视频监控系统,新购车辆均安装了CAN系统和门控保护装置。空调车添置了“安全锤”,双层车配备了“逃生绳”。
更重要的是,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加强安全教育和考核的措施,公司建立了三级安全督查机制,每天实行站上查、路上查、车上查,督查人员用警惕的目光守护着公交车辆的运行质态,把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强有力的考核机制约束下,全体驾乘人员基本做到了“一言一行有章可循,一举一动有据可依,每个岗位有责可考,每次出车有案可查”。
2011年我公司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是江苏省唯一一家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公交企业。
四、改善服务水平,追求乘客满意
近年来,我公司先后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上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和创新。在全国率先为每辆公交车设置2个“敬老座”和一个“幼儿座”;对新车踏板和路牌灯作了改进,踏板离地面仅30厘米,使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乘车更加方便,LED路牌灯比之前更加醒目清晰;在车厢增设环形扶手,提高了车内安全保障系数;将原车厢内敞开式简易垃圾桶全部更换为带盖不锈钢垃圾桶,解决了夏季高温垃圾异味问题;根据不同车型,实行清洁工具定置摆放;为全部空调车加装数字式温度显示器,方便驾驶员适时调节空调温度;为方便乘客识别线路车辆,还为每台公交车配备了标有“起、终点”站名的车前牌。特别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以“流一身汗、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精神,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确保了市民的满意出行、确保了创建得满分。
近年来,公司先后涌现出了胡春英等8个市级以上劳模。2011年以来,共受到市民表扬2208次、各级媒体表扬236次。
然而,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驾驶员虽然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但是收入状况远低于全市职工平均水平;私家车的激增,造成道路严重拥堵,公交车辆准点率越来越难以保证等等。
但我们的态度是,千变万变,让乘客满意的服务宗旨不变;千难万难,在抓好行风建设面前决不畏难。前不久我们又推出了改善服务的四项举措,一是补充公开承诺内容,二是修订服务标准,三是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四是加大考核力度。我们希望这些举措能够有效地推动公司的行风建设,创造出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购置新车,改善车况。在区域内增加车辆、加密线路、缩短车辆间隔时间,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让广大市民朋友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交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实惠。
以上是我公司为加强行风建设、方便市民出行所作出的一些主观努力,实际效果如何,敬请市民朋友们评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公交优先的宣传材料
公交优先推动省会经济加速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会经济加速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省会市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一直是石家庄公交总公司不断探索的课题。石家庄公交总公司总经理张玉锁表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堵,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公交优先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在经济建设和市民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交行业是服务类的朝阳产业,随着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功能增加,人口流动和工作、生活区域的变化,城市发展对公交的需求越来越大。石家庄经济经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其辐射力增强,社会活力增大,商品流通加快,带来了大量人流和物流,产生了大量城市交通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交通出行的要求越来越大,公交客运的发展又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公交客运体系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减少路面交通拥挤,为城市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给城市带来新的投资良机,带来了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带来了沿线土地价值的飞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按照石家庄东进南扩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立省会副中心的总体实施战略,新城区建设、成片居民区的相继开发、市县城镇建设加速以及商贸流通,人流集聚的增强,都为石家庄公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共客运、积极做好线路的开发,要结合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线网结构,对绕行线路做相对取直,对公交空白道路进行填补,对偏远区域做线路延伸,力求做到走向更合理,乘坐和换乘更方便。石家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省会实施城市“1+4”组团发展规划创造了有利交通环境,也必将为省会实现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全省“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需要。《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20xx年6月,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分别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温总理的批示是:优先发展公交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曾副总理的批示是:建设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各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今年年初,河北省建设厅副厅长边春友在视察省会公交春运工作时指出,解决省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终要靠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开辟公交专用道系统和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来实现。石家庄作为拥有200万市民的特大城市要建立大运量、快速公交(BRT)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石家庄市聘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编制了《石市城市交通项目----公交发展规划与线网优化最终报告》。《报告》对省城市区的道路交通现状,车辆发展构成、居民出行特点、公交发展策略等进行了精细分析,提出了建立快速公交运营系统的构想。《报告》显示,省会争取尽早建立南、北向公交专用道,与东、西向公交专用道(中山路中华大街至体育大街)相配套,并逐步形成“三横四纵一环”的专用道网络。同时,在公交专用道东西两端,实现直干线路与专用道主干线路的接力、中转,以减轻中山路专用道线路通行压力。目前,利用世行贷款投资1300万元建成的河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石家庄火车站公交枢纽站将构架起“三横四纵一环”公交专用道网络中心。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火车站公交枢纽站具有候车、转乘、调度智能化、无线电通讯联络、车场监控、公交信息发布、乘客导视服务系统等多项综合服务功能。站内共设置7座长廊式乘客候车岛,候车岛上设有遮阳、避雨的候车亭。候车岛上装有电子站牌和电子导视牌,使乘客能轻松找到所乘车辆,节省候车时间。公交枢纽站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智能调度,根据客流量适时调整公交运力。枢纽站北侧10平方米全彩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显示市区公交信息,全市所有公交线路的主要停靠站点、起始场站、旅游景点等都能一目了然。石家庄公交专用道网络建成后,也只是迈出了公交优先发展的一大步。更长远的将来,是把开发区、正定、鹿泉等周边地区通过快速公交系统与市区连接,构建都市“大公交”服务网络,保证市民进出自如。公交优先成为解决省会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是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省会人居环境的需要。
第四篇:公交优先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方便群众。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
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四、实施加快发展政策
(一)强化规划调控。
要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调控,统筹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配置和交通发展,倡导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统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交通资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科学规划线网布局,优化重要交通节点设置和方便衔接换乘,落实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加强与个体机动化交通以及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协调,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交通设施和装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提高公共汽(电)车的进场率;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鼓励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应用,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保障公共交通运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整体运输能力。
(三)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监管,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政府收回后重新供应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现有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开发。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四)加大政府投入。
城市人民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施电价优惠。
(五)拓宽投资渠道。
推进公共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支持公共交通企业利用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公共交通企业可以开展与运输服务主业相关的其他经营业务,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市场融资能力。要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六)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逐步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增加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增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管理设施投入,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在拥堵区域和路段取消占道停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七)鼓励智能交通发展。
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五、建立持续发展机制
(一)完善价格补贴机制。
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各种公共交通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方面的投入,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补偿。建立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二)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和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规范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装备的产品标准;建立新能源车辆性能检验等技术标准;制定公共交通运营的服务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共交通技术政策,明确技术发
展方向。
(三)推行交通综合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有效调控、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在特大城市尝试实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和建设驻车换乘系统等需求管理措施,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加强资质管理,制定安全和服务标准。“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出租汽车电话约车服务,方便群众乘车,减少空驶。大力发展汽车租赁、包车客运等交通服务方式,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务、旅游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落实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并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性条件,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宣传和引导。
(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公共交通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制定应急预案。重大公共交通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工程标准,保证合理工期,加强验收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实施车辆维修和报废制度,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能力。规范技术和产品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安全,强化风险评估与防控,完善轨道交通工程验收和试运营审核及第三方安全评估制度。
(五)规范重大决策程序。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决策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研究出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规规章,地方人民政府推动配套制订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土地开发、路权优先等扶持政策提供法律保障。规范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实行线网规划编制公示制度和运营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六)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定期对全国重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绩效评价。各城市要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公共交通企业服务质量和运营安全进行定期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公交企业运营绩效、发放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做好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和完善相关法规规章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公交优先的宣传材料
公交优先 推动省会经济加速发展 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会经济加速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省会市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一直是石家庄公交总公司不断探索的课题。石家庄公交总公司总经理张玉锁表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堵,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公交优先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在经济建设和市民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交行业是服务类的朝阳产业,随着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功能增加,人口流动和工作、生活区域的变化,城市发展对公交的需求越来越大。石家庄经济经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其辐射力增强,社会活力增大,商品流通加快,带来了大量人流和物流,产生了大量城市交通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交通出行的要求越来越大,公交客运的发展又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公交客运体系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减少路面交通拥挤,为城市经济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给城市带来新的投资良机,带来了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带来了沿线土地价值的飞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按照石家庄东进南扩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立省会副中心的总体实施战略,新城区建设、成片居民区的相继开发、市县城镇建设加速以及商贸流通,人流集聚的增强,都为石家庄公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共客运、积极做好线路的开发,要结合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线网结构,对绕行线路做相对取直,对公交空白道路进行填补,对偏远区域做线路延伸,力求做到走向更合理,乘坐和换乘更方便。石家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省会实施城市“1+4”组团发展规划创造了有利交通环境,也必将为省会实现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全省“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需要。《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分别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温总理的批示是:优先发展公交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曾副总理的批示是:建设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各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今年年初,河北省建设厅副厅长边春友在视察省会公交春运工作时指出,解决省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终要靠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开辟公交专用道系统和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来实现。石家庄作为拥有200万市民的特大城市要建立大运量、快速公交(brT)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石家庄市聘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编制了《石市城市交通项目----公交发展规划与线网优化最终报告》。《报告》对省城市区的道路交通现状,车辆发展构成、居民出行特点、公交发展策略等进行了精细分析,提出了建立快速公交运营系统的构想。《报告》显示,省会争取尽早建立南、北向公交专用道,与东、西向公交专用道(中山路中华大街至体育大街)相配套,并逐步形成“三横四纵一环”的专用道网络。同时,在公交专用道东西两端,实现直干线路与专用道主干线路的接力、中转,以减轻中山路专用道线路通行压力。目前,利用世行贷款投资1300万元建成的河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石家庄火车站公交枢纽站将构架起“三横四纵一环”公交专用道网络中心。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火车站公交枢纽站具有候车、转乘、调度智能化、无线电通讯联络、车场监控、公交信息发布、乘客导视服务系统等多项综合服务功能。站内共设置7座长廊式乘客候车岛,候车岛上设有遮阳、避雨的候车亭。候车岛上装有电子站牌和电子导视牌,使乘客能轻松找到所乘车辆,节省候车时间。公交枢纽站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智能调度,根据客流量适时调整公交运力。枢纽站北侧10平方米全彩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显示市区公交信息,全市所有公交线路的主要停靠站点、起始场站、旅游景点等都能一目了然。石家庄公交专用道网络建成后,也只是迈出了公交优先发展的一大步。更长远的将来,是把开发区、正定、鹿泉等周边地区通过快速公交系统与市区连接,构建都市“大公交”服务网络,保证市民进出自如。公交优先成为解决省会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是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省会人居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占大气污染的60%—70%,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治理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中逐步推广以清洁燃料GNG(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柴)油。通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西安、哈尔滨等城市的试点,取得了显著和成效。2003年,石家庄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十个城市之一的事实,让省会各界倍感汗颜。为有效缓解大气污染状况,石家庄市决定宁可牺牲GDp也要下大力气根治燃煤和汽车尾气污染,让汽车由烧油改烧天然气。在这场变革中,公交公司要责无旁贷的充当 “先行官”。按照大容量、大载体、大马力、低排放标准,去年一年石家庄公交总公司完成了151部新车选型购置工作。石家庄公交总公司还加大尾气治理力度,对排放超标的120部营运车辆所配置的国产柴油机,全部购置和改装进口油泵油嘴,在车辆保养和大修中,严格落实“三滤”清洁要求和规范油泵油嘴技术参数,使排放烟度值下降了50%。而省会首批53部天然气公交车的上线运营标志着公交车已开始做到尾气的“零排放”。天然气车大规模投入公交使用,这在河北省尚属首次,对治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提高石家庄大气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废气排放量仅为燃油的2%到14%。为减少公交车尾气对石家庄空气质量的影响,省会除购进新型天然气车外,同时还对一些老旧柴油车进行了尾气治理,并对柴油车进行了“油改气”改造。随着加气站建设条件的成熟,以天然气清洁能源为动力的公交车,将成为省会公交路网的主力军。石家庄公交将为把我市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的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形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公交优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全省“首善之区”的需要。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矛盾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更易建成。建设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窗口单位的重要职责。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社会资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窗口。公交运行质量高低,体现着党和政府的自身形象、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近年来石家庄公交总公司连续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出台了五项社会承诺,实施了以“三创”(创品牌线路、创行风示范路队、创行风示范公司)活动为核心内容的争创活动,公交服务质量有了全面的提升,先后推出了温馨服务、亲情服务、友情服务、人性化服务等服务方式,建成多条国家级、省级、市级品牌线路。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委的指导下石家庄公交连续几年开展了 “乘公共汽车、做文明乘客”活动,积极倡导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位、努力营造温馨、文明、和谐的车厢氛围,正逐步形成巩固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公交车辆标志、车厢标识、各种硬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服务设施也有了全面的改善,公交车正成为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正如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张银芳所言:“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公交事业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到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通过辛勤的劳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市民和乘客,把省会公交车真正建成‘和谐车厢’、‘首善之窗’。” 石家庄公交总公司将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服务上档次,线路上品牌,管理上水平,效益上台阶,素质上层次,企业上位次”的目标,为促进石家庄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把省会建设成全省 “首善之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