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

时间:2019-05-14 08: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

第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古代的林业生态工程

第四节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

第五节 我国林业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节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五节 环境科学理论

第六节 水土保持学理论

第七节 防护林学理论

第八节 生态工程学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第一节 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类型区划

第三节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布局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

第四节 规划设计方法

第五节 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

第六节 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六章平原与网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七章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

第二篇: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

林业生态工程学

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 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

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50%~80%,还有5%~10%从林内蒸发,只有0%~10%形成地表径流。而裸地上,渗入土壤内的雨水只有0%~10%,地表径流高达70%~80%,流速快,侵蚀能力强。

森林截留降水效应:林冠和下层植被截留的水文效应(降雨滞后效应、降雨历时延长效应、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枯落物层水文效应(截留降水,吸收和减少地表径流;防止表面结皮形成,阻延减缓流速,促进入渗,减少径流;抑制土壤蒸发,延缓土壤变干过程)。

林地土壤的水文特性: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起重要作用,贮水数量、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森林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减小径流深,减缓径流速度,减小径流系数、通过影响土壤剖面孔隙来影响土内径流。

森林蒸发散:缓洪、涵养水源。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增雨效应(有的地方明显,有的不明显)。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净化、改善水质。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考虑。

3.什么是林冠截留?如何理解林冠截留的水文效应?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林冠截留: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滴,受到林冠的阻挡即林冠截留。降雨时一部分到达林冠叶、枝、干表面的雨水,由于表面张力的吸附作用而被吸附或蓄在枝、叶、干上被保留下来。

(2)水文效应

①降雨滞后效应:由于林冠截留,林内降雨的开始时间与林外降雨并不同步,一般会出现滞后效应。

②降雨历时延长:截留在林冠上的雨水,会因为降雨过程而不断滴落到林下,即使在降雨停止后,林冠上的超饱和雨水还会滴落下来,因此,林下降雨总历时比林外降雨长。

③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小:截留在林冠上的降水最终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降水总量减少;林下降雨强度因林冠截留而显著低于林外,其减弱程度与降雨本身特性有很大关系,一般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弱,林内降雨强度通常比林外降雨强度约小10%~30%。

(3)影响因素 内因: ①林冠特征:冠幅、冠高、枝叶数量、叶面积指数、湿润程度等; ②林分特征:树种、组成、结构、林龄、郁闭度等。外因: ①气候和地形特征:风速、风向、地形、坡度等; ②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特征和空气湿度。

降水量与截留量:降水初期,降水量大,截留量亦大,但不是直线关系。当降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截留量达到饱水,而截留率则相反。

降水特性与截留量:Ⅰ.降水强度:大,雨滴大,截留率低;小,雨滴小,截留率高。Ⅱ.降水历时:短,截留率低;长,则高。

树种与截留率:树种不同,其枝叶密度、树冠大小和形状不同,因此,截留率不同。一般说来,针叶树枝叶密集,层次多,或水平轮状重叠分布,枝叶面积大,故截留率大;阔叶树较针叶树枝叶稀疏,层次少,枝叶总量少,故截留率小。灌木截留率居两者之间。

林冠特性与截留量:林冠郁闭度大,冠层深厚,枝叶表面积大,因而附着于叶表面的降水也多,反之,截留量就小。

气象条件与截留:a.风速:风能吹走枝叶表面的截留降水,使截留量减少,又能使截留降水蒸发到大气中。对于连续性降水,能增大截留量,即增加附加截留量。b.前期降水:与前次降水相隔时段愈长,林冠愈干燥,截留雨水能力增大;反之,相隔时段短,林冠湿润,截留能力就小。

4.试述土质沟道土壤侵蚀特点及对策。(1)特点:

第一阶段:溯源侵蚀;下切速度快;沟深0.5-1m。

第二阶段:沟顶有明显滴水,下切、扩张、前进剧烈,以向深发展为主;侵蚀沟断面呈V字形,沟底水路合一;沟底纵坡大,开始形成支沟。

第三阶段:上游沟顶前进减弱,沟顶分叉较多;中游沟底与水路分开,沟底呈U形;下游沟底宽度较大,局部有崩塌发生。

第四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接近邻近侵蚀曲线;沟岸扩张已接近自然倾斜角或成为稳定的立壁。

(概括成3个类型:①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采用了打坝淤地等措施并已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②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③侵蚀沟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均不能利用。)(2)对策:

第一阶段侵蚀沟:农业措施,径流比较大时,修筑梯田吸收径流

第二阶段侵蚀沟:远离居民点是封沟,全面造林、种草;离居民点较近,对交通、村镇、农田等构成威胁时,要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防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

第三阶段侵蚀沟: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沟头、沟底、沟岸要进行全面治理。

第四阶段侵蚀沟:进行农业、牧业、林业利用,防止新一轮侵蚀开始。

5.试述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配置的目的、意义及配置特点。

(1)目的及意义:配置在坡度较缓、立地条件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坡面上,以收获一定量的木材为目的,同时能够保持水土、稳定坡面并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主要配置在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山地坡面,在小流域植被状况恶化的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山地坡面,以及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地方。

(2)配置特点:树种选择(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或稳定、根系发达);混交方式与配置(乔灌行带混交、乔灌隔行混交、乔木纯林);造林施工(通过坡面造林整地工程如水平阶等改善立地条件,确定适宜整地季节、规格,栽植过程中的苗木保活技术);抚育管理(扩穴、培埂、松土、除草、修枝、除蘖等)。

6.河道的断面形式有哪几种?试述3种不同断面形式河道的河川护岸林的配置特点。

(1)断面形式: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⑦深切的天然河槽。

(2)配置特点:

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流水位以上部分,2行以上护岸林,以乔灌为主;沿岸多采用砌石护坡,也可与植物护坡结合;树种选择注意环境美学功能和经济功能,比如杨、柳、桃树、柿树,速生杨、编织柳(南方杉木、桉树等)。

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浅滩上栽植乔木2至多行,安护滩林布设;选择有美化及固定沟岸功能的树种,也可考虑营造用材林;河道通过居民区的地段,浅滩不造林,以保证最大过水能力。

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天然河道往往地形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一般表现为一边陡,一边缓,适合发展标准护岸林;岸边易淹,选根深、抗蚀、耐淹树种;较远岸边营造速生丰产林。

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地形更复杂,流量大,石砾多;营造护摊林,缓洪落淤,规整流路;近岸边选耐淹树种,远岸边造用材林或经济林;适当考虑岸边美化。

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缓岸立地好,但易淹,选耐淹速生树种,加宽林带宽度;侵蚀崩塌严重的缓岸地带,要护摊林与护岸林结合,乔灌结合,造林与水工结合;

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侵蚀冲淘严重,造林以护岸防冲为主;陡岸造林还要考虑重力崩塌;近岸边以防浪灌木林为主,远岸边以乔灌混交为主; 3-4米以下岸边,直接从岸边造林,3-4米以上要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 5.树种选择深根性。

⑦深切的天然河槽:常见于远山山坡,适宜水源涵养林;乔灌混交,树干低矮;根系发达,枯枝落叶丰富;造林密度大。

7.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请分别解释。(1)造林地选择

我国各河川的水源地区,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原始林,而且不能划出相当数量的土地面积供造林之用,只能利用林中空地、草坡、灌草坡造林;同时,应将河川上游,特别是大型水库上游不宜作农田的坡地和不宜放牧的阴坡,尽可能划为林地,用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应营造在最适宜的地形上,如源头、陡坡和沟谷底等。(2)树种组成及密度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①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②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不早衰,不自枯,且自我更新能力强;③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域广和根量多的树种为主;④树冠浓密,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⑤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是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不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复层林为主,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阔结合、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组成。水源涵养林的造林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适当密一些,以便尽快郁闭,及早发挥作用。(3)施工与抚育技术

水源涵养林多配置在高海拔的土石山区,其整地技术与常规造林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处高山地区,降水量大,造林易于成活,因此主要是要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整地以带状整地为主,如水平沟、水平阶;条件好的地方也可全面整地。

由于交通多不方便,应选择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作为临时苗圃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节约投资。苗圃地起苗时可按一定的株行距留苗,造林结束后,苗圃地就变为林地了。

另外,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灌木,幼龄期抚育特别是割灌非常重要。

8.试述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对策。

(1)概念: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2)成因: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张,除气候变化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气候因素变化不可能使草原变成沙地,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滥恳、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及滥猎,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加成作用,而在气候干旱年份往往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3)危害:①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结果是贫困,土地肥力下降,靠降雨的农田和靠灌溉的土地退化,生产潜力减低,甚至完全丧失生产力;②荒漠化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我国有5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到荒漠化危害;③荒漠化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④对大中城市、工矿及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4)对策:

①预防监督: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开发农业新技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②流沙治理: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植物固沙。③沙地防护林。

第三篇: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2=16分)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4. 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 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 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12. 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14 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 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它林种相结合的总体。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它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23森林的经济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24 森林的生态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森林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全部效用。25 森林的社会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认识、且已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封山育林:指对破坏了的森林,经过人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种或萌芽更新能力,达到恢复森林植被,促进森林恢复的一种措施。

27林种的水平配置:所谓林种的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林种的立体配置: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二.单项选择:(14*1=14分)

1. 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A)的,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以热的形式消散,并由太阳不断的补给热量。A:单向B:双向C:多向D:平行

2. 环境的不可逆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主要是由(B)引起的。A:自然干扰B:人为干扰C:自然促进D:人为促进

3. 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B)模式途径进行。A:1个B:2个C:3个D:4个 4. 由雷电引起的火灾、洪水、飓风、虫灾等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属于(A)。A:自然干扰B:人为干扰C:自然促进D:人为促进

5. 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款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C)生态系统。A:森林B:山地C:复合D:单一

6. 在农田、湿地、森林和草原四大生态系统中,(C)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A:农田B:湿地C:森林D:草原

7. 我国为治理和缓解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决定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A)。A:三北防护林工程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C:沿海防护林工程D:平原绿化工程

8. 我国为改善水土流失、洪灾、干旱、泥石流频繁发生的恶劣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性情发展而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B)。A:三北防护林工程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C:沿海防护林工程D:平原绿化工程

9.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为干扰将引起环境的(D)变化。A:一般B:双向C:可逆D:不可逆

10生态系统可以从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破坏中得到恢复,通过人类的科学参与,一些生态系统可以(A)。A:加速恢复B:缓慢恢复C:加速破坏D:缓慢破坏

11人类活动所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参与下,由于管理对策的不同,一般可以产生(C)种结果。A:2B:3C:4D:5 12.人类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D)对生态系统的作用。A:灾害B:因素C:条件D:干扰

13. 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过程中,(A)所引起的干扰作用应首先考虑。A:人类活动B: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政策导向 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它对于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称为(B)。A:区域的生产能力B:环境的承载能力C:环境的缓冲能力D:管理的调节能力

15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的总体水平上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称为(A)。

A:区域的生产能力B:环境的承载能力C:环境的缓冲能力D:管理的调节能力

16.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称为(D)。A:区域的生产能力B:环境的承载能力C:环境的缓冲能力D:管理的调节能力

17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中,人们已总结出(D)条基本原则,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必须遵从的理论,亦称“假性公理”。A:4B:5C:6D:7 18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是(B)环境。A:自然B:工程C:社会D:信息

19. 环境的功能特性是指环境的整体功能(A)各子系统和各组分功能之和。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 20 在流域内实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A)。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规划措施 21在流域内采用修梯田、筑坝挖排水沟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A)。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规划措施

22在流域内采用水平犁地、间作套种、桔杆覆盖、免耕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A)。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规划措施

23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繁育的环境而营造的防护林是(C)。A:防风固沙林B:水土保持林C:农田防护林D:水源涵养林

24.(B)营造的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A:防风固沙林B:水土保持林C:农田防护林D:水源涵养林

25.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营造的森林是(A)。A:防风固沙林B:水土保持林C:农田防护林D:水源涵养林

26.根据气候、自然地理概况、能源、国民生产总值等将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区划为(C)个生态类型区。A:7B:8C:9D:10 27.由过度放牧、樵采等导致原有植被严重破坏,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需(C)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A:营造用材林B:营造经济林C:营造水土保持林D:封山育林 28.在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植被状况恶化而引起坡面水土流失,可通过)D)逐步恢复植被。A:营造用材林B:营造经济林C:营造水土保持林D:封山育林 29.由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矿山开发等造成的大面积裸露坡面,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采取(C)措施防治。A:营造水土保持林B:工程护坡C:工程护坡与营造水土保持林结合D:营造护坡经济林

30.营造水土保持林最理想的配置模式是(C)。A:纯林B:混交林C:乔-灌-草栽培D:经济林

31.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及控制坡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森林是(A)A:护坡薪炭林B:护坡用材林C:复合林牧护坡林D:护坡经济林 32.为恢复植被或人工培育牧草创造必要的条件,利用林业本身的特点为牲畜提供饲料并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森林是(C)。

A:护坡薪炭林B:护坡用材林C:复合林牧护坡林D:护坡经济林 33.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林种构建是以(C)为主体,各林种合理配置与组合构建而成。A:用材林B:经济林C:防护林D:薪炭林

34.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B)林种是农民脱贫致富、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林种之一。A:用材林B:经济林C:防护林D:薪炭林

35.气候湿润、土壤水分条件好,但面积大、地处边远、人烟稀少的地区,可采用(C)方式造林。A:人工造林B:播种造林C:飞播造林D:植苗造林

36.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是(A)。A:现状调查与分析B:区域规划设计C:项目技术设计D:项目树种选择

37.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大多数是以(A)。A:造林为主B:种苗为主C:多种经营为主D:水利工程设施为主

38.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适地适树及(B)。A:良种壮苗、精细管理B:合理稀植、营造混交林C:合理密度、细致整地D:良种壮苗、抚育管理

39.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防护效应是(C)。A:防洪B:防沙C:防风D:水土保持 40.林带胁地现象是指林带树木会使靠近林缘两侧附近的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的现象,其影响范围为树高的(A)。A:1-2倍B:2-3倍C:3-4倍D:4-5倍

41.我国许多农村家庭利用庭院发展的“庭院经济”是典型的(D)模式。A:林农复合经营B:林牧复合经营C:林果复合经营D:林农牧复合经营

42.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森林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全部效用是森林的(A)。A:生态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 43.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指森林的(B)。A:生态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

44.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认识,且已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指森林的(3)。A:生态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综合效益

45.林业生态工程各种措施是改造自然的过程,其次效益的发挥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种特征是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B)。A:多样性特征B:迟效性特征C:时空性特征D:负效性特征

三.多项选择:

1. 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134)。①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种源基地建设工程④食物链工程⑤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2.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135)。① 共生②复合③互生④等级⑤抗生 3.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具有(345)。①养分归还②环境改善③能量流动④物质循环⑤信息联系

4.干扰是使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12345)属于人为干扰。① 森林采伐②过度放牧③毁林开荒④草原开垦⑤露天采矿

5.干扰是使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12345)属于自然干扰。①闪电引起的火灾②洪水③盐渍化④飓风⑤虫灾

6.决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可由(12345)等基本要素去衡量。① 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进程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7.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123)组成的。① 自然环境②工程环境③社会环境④空间环境⑤区域环境

8.在环境系统中,环境质量也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状态,这种变化通常都是(12)的共同作用引起的。① 自然力②人为活动③大气污染④地震⑤洪灾

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由(12345)构成。① 规划经营措施②生物措施③工程措施④农业技术措施⑤法律措施

10.幼林管理设计的内容包括(2345)。① 造林②幼林抚育③施肥灌溉④防止鸟兽害⑤补植 11.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综合评价的原则包括(1234)。①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②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③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⑤优势与劣势相结合

12.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指(12)。① 水平配置②立体配置③空间配置④树种配置⑤复合配置

13.减轻林带胁地的对策主要有(1234)。① 挖断根沟②农作物合理配置③合理选择树种④林带合理配置⑤适时采收

1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要符合中国国情,其指导思想要具有(1234)。① 全局性②长远性③实践性④群众性⑤社会性 15.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类型主要有(1234)。① 林农(果)复合经营②林牧(渔)复合经营③林农(果)牧(渔)复合经营④特种农林复合经营⑤林药复合经营 三.判断改错:(5*3=15分)

1.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对)

2.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文明的基础。(对)3. 我国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低、分布不均。(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等)

4.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建设区多处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地区,应大力发展经济林,提高区域经济收入。(错。应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营造防护林,条件优越的地点可适当发展经济林。)

5. 一般认为热带雨林尽管物种多样性高,但其抗干扰能力和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 比极地苔原群落还弱。(错,物种多样性越高,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越高。)

6. 人为干扰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和偶然发生的,而自然干扰和影响可以涉及到从种群乃至整个生物圈。(错,人为干扰的影响是巨大的,题中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的影响应相反)7. 只要有人的参与,生态系统就不能恢复与重建。(错,人的参与是双向的,只要科学、合理,则受害生态系统就可以恢复与重建。)

8. 一个地区按人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地区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就是区域的生产能力。(错,应为资源的承载能力。)

9. 人类社会之所以如此重视环境,是因为环境资源可以为人类生产提供大量原料。(错,不全面,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0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生存,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对)

11.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提倡多林种、多树种及乔-灌-草相结合。(对)12 为防止自然灾害、发病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生长繁育的环境,并提供木材而营造的是森林水土保持林。(错,是农田防护林)防护林体系建设已从单一发展林业走向农、林、牧相结合,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对)

14.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是一个纯理论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进行验证。(错,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15.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林业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错,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达到区域生死存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6 林业生态工程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给各有关部门带来了超额的经济效益且又是无偿的。(对)查清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社会经济情况是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对)18.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是林业生态工程的主体工作,作好规划设计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错,是前期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19获取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先决条件。(错,是最终目标。)

20在水土保持林体系中,水平配置指在小流域内采用乔-灌-草配置模式。(错,改为立体配置)

四.简答题:(5*6=30分)

1. 林业生态工程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1)森林经营对象不同,设计、建造及调控的生态系统也不同;(2)在设计、建造及调控过程中关心的范围不同;(3)经营目的不同;(4)采用的综合技术措施不同;

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3)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4)沿海林业生态工程;(5)城市林业生态工程;(6)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7)复合农林业生态工程;(8)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9)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3. 森林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上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贮藏大量的降水,涵养水源,并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期的河水流量,增加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2)森林可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维护江河湖库的蓄积能力,处长水利工程设施的寿命,减少无效水损失,并且还能有效地缓解水体污染;(3)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

4. 林业生态工程与大气质量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1)森林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2)森林是主要的氧源;(3)森林可减少臭氧层的耗损;(4)森林可净化空气。5. 简述林业生态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答案要点:

(1)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破坏则使物种和遗传资源失去了保障,导致多样性锐减。

(2)对生态群落、种群多样性的影响;是植物、动物种群多样性赖以生存和基础和保障。(3)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提供物种多样化的生境为物种进化和产生新物种提供基础。(4)对其它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环境恶化影响农田、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

6. 简述林业生态工程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

(1)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3)是生物能源的主体;

7. 简述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两种模式? 答案要点:

(1)(可逆的)不超负荷受害通过消除压力,在自然恢复过程中达到恢复。

(2)(不可逆的)超负荷受害通过消除压力,在人为的帮助下和通过自然恢复达到恢复。8. 简述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五个基本要素? 答案要点:

(1)资源的承载力;(2)区域的生产能力;(3)环境的缓冲能力;(4)进程的稳定能力;(5)管理的调节能力; 9. 简述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答案要点:

(1)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2)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4)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5)因地制宜;

(6)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

(7)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区域的综合整治与经营。10 简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答案要点:

(1)规划经营措施;(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5)水土保持法律措施; 11. 简述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答案要点:

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又称生物措施,是指在流域内,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收入,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建设生死存亡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提倡多林种、多树种及乔灌草结合。12. 简述农田防护林的三种形式。答案要点:

(1)林带的形式;(2)林农间作形式;(3)林岛形式; 13. 简述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答案要点:(1)根据不同林种目的要求,立地条件,设计适宜的树种;

(2)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即根据造林立地条件,设计当地能很好生长的造林目的树种。(3)在立地条件和符合造林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经济价值和生态、社会效益较高,又容易营造的树种。

(4)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设计针阔叶树混交林,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防止病虫害蔓延,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14.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答案要点:(1)整地设计;

(2)造林方式、方法设计;(3)造林密度设计;

(4)幼林管理设计;(包括幼林抚育、造林灌溉、防止鸟兽害、补植)15. 简述营造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的目的? 答案要点:

(1)在破坏严重,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坡面营造水土保持林可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并获得一些小径材;

(2)在小流域的高山远山水源地区破坏严重的坡面,可通过封山育林恢复植被,起到涵养水源和生产木材的作用;

(3)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的地方,配合必要的工程护坡,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

16. 简述封山育林的作用。答案要点:

封山育林是指对破坏了的森林,经过人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种或萌芽更新能力,达到恢复森林植被,促进森林恢复的一种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有:(1)见效快,且形成的是复合的森林景观;(2)混交林;(3)投入少,收益高;(4)保护森林多样性。17.简述农田防护林的效益。答案要点:

(1)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对气流结构、对风速)(2)农田防护林带对温度的影响;(对气温、对土温)(3)农田防护林带的水文效应;(对蒸发蒸腾、对空气湿度、对土壤湿度、对降水和积雪、对地下水)(4)农田防护林带对农作物的增产效应;(国外的、国内的)(5)农田防护林带胁地与对策; 18.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的类型。答案要点:

(1)桐粮间作类型;(2)枣粮间作类型;(3)林草复合类型;(4)林渔农复合类型;(5)桑基鱼塘复合类型;

19. 简述林业生态工程具有的外部经济效益。

答案要点:林业生态工程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1)下游或附近的防护区范围内的农业部门产量提高,成本降低从而获得一部分超额利润;

(2)使环境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为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交通、水电、水产业等工业部门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3)防灾抗灾能力增强,减少相关工业部门的经济损失,节约开支;(4)给农业生产中的其它行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入。

20.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1)系统内外特征;(2)多样性特征;(3)时空分布特征;(4)迟效性特征;(5)负效应特征。

五.论述题:(1*15=15分)

1.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要点: 生态环境就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所谓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各种负反馈效应。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可分 为两大类:(1)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即通常所指的生态破坏问题,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消失等;

(2)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在有的地区,环境问题可能以某一类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都是两类问题同时存在。2. 林业生态工程有何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林业生态工程与土壤侵蚀;(2)

林业生态工程与荒漠化;(3)森林与水资源危机;(简答题3)(4)林业生态工程与大气质量;(简答题4)(5)林业生态工程与生物多样性;(简答题5)(6)林业生态工程与噪声污染;

(7)林业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6)

3. 试述我国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原因和重要性。答案要点: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长期对森林的过渡开采,使森林植被大量减少;

(2)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人为破坏,导致保持水土能力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3)水库、河道损失调蓄能力,洪、旱、泥石流灾害频繁。

4、阻碍和制约着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减少水土流失;(2)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3)改善生态环境;(4)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质量;(5)促进区域生死存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一、实习目的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通过实习有利于我们更充分更系统的、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林业生态工程,就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的某一区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此次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山区林业生态工程营建技术及管理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包括防护林造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困难立地条件下防护林人工造林的关键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整地、栽植及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防护林封山育林技术,包括封育地段选择、封育类型划分、封育方式及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技术。通过此次实习,让我们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通过所学理论知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是团队合作,也锻炼了我们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福建省平潭县等地

三、实习时间

2017年6月6日-2017年6月9日

四、实习内容

对平潭防护林的现状、布局、建设、发展方向进行调查 对平潭防护林的规划进行评价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平潭防护林现状

从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开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在海岛各种地段营造起防风固沙林,通过防护屏障的作用,有力减轻了风沙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海岛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由于自然衰老和常年风沙袭击,过去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处于退化状态,生态防护作用日趋减弱,风沙对海岛的影响逐渐恢复,为构建生态良好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必须加快海岛防护林的建设步伐。

2、平潭防护林布局

平潭岛四面环海,许多地块如龙王头、燕下浦等风沙极大,造林绿化异常困难。经过这几年来县林业局、防护林场和省林科院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采用抗风木麻黄无性系 2年生容器大苗 3 ~4 月份雨天深栽造林,建立简易风障、防风固沙、确保幼林、减少风沙危害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1,在平潭岛风沙恶劣地

[]段造林取得了成功,这种技术在全省的风口地段造林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平潭岛第一代的防护林基本上是木麻黄纯林形成的林带,距今大多已 40年左右,而木麻黄防护成熟年限在 30 ~35年,因此,原有的木麻黄林多已成熟或接近成熟,需要及时更新改造以保持林带防护功能的延续性。木麻黄是平潭岛上防御台风、海潮、流沙等自然灾害的主要树种,尤其是流沙海岸极端自然条件下,木麻黄至今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单一的木麻黄树种或品种连续成片栽植不可避免存在林带结构简单、抗性减弱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平潭林业局致力于防护林树种引进和试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造林树种,筛选出厚荚相思、卷荚相思、荚竹桃和刚果 12 号桉等树种,与木麻黄进行混交造林,改善了滨海沙地的树种多样性,逐渐应用于海岸防护林更新改造中,提高了林带质量。

3、平潭防护林建设和发展

沿海防护林是平潭岛广大民众生存的生态保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财政都应拿出较多的资金投入新的防护林带营造、老林带更新改造、林带管护、断带修复等相关的防护林项目建设,严格禁止侵占破坏基干林带的行为,不断提高防护林质量,确保经济建设和海防林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造林护林意识 沿海防护林在平潭人特别是老一辈居民心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们深知没有沿海防护林的生态屏障,就不可能有如今的海岛繁荣和安居。但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一代人缺乏对防护林的重视和爱护,毁坏防护林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加强防护林建设重要性的宣传,通过组织学习、免费赠送小册子等形式使广大民众特别是新生代认识到建设和保护好海防林是事关海岛人民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从而激发人们造林爱林的热情。以科技为依托,确保防护林建设取得成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平潭防护林的规划评价 一定程度上存在林带被侵占破坏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平潭岛和沿海其他县一样存在征占用防护林地的情况,破坏沿海基干林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林地的毁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征一补一的办法难以执行。有的地方擅自扩大审批权限,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同意,乱批、乱征、乱占沿海防护林地,搞房地产开发、建设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等,部分基干林带支离破碎;有的地方乱修坟、乱采石、乱挖沙,毁林开荒势头遏制不力,不少滨海林地被毁,用于种植果树、蔬菜等,致使防护林遭受破坏,土地沙化,风沙再起。

衰老林带更新不及时影响防护功能持续发挥平潭岛老林带大多在 20 世纪 70 年代造林,如今基本上处于防护成熟需要及时更新,但由于相当面积的第一代老林带位于潮水线向内200m 范围,也就是基干地段,风沙等自然条件恶劣,一是林带更新采伐审批难度大;二是担心采伐不当产生新的风口危害;三是认为老林带有如今的规模很不容易,采伐掉非常可惜,等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现有不少木麻黄老林带虽然已成熟且防护作用减弱,但依然没有进行更新,使林带的防护功能得不到持续发挥。

防护林树种种类偏少有待进一步丰富平潭岛防护林树种与沿海其他县一样较为单一,沙岸以木麻黄为主,基岩海岸主要树种是黑松和台湾相思。虽然近年来开始注重引种筛选工作,通过研究确定厚荚相思、卷荚相思、荚竹桃和刚果 12 号桉等为木麻黄伴生树种并与之混交,增加了林带生物多样性,但从整个海岛目前的树种分布情况来看,种类依然偏少,树种的单一化容易引起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也不利于当前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

木麻黄防护林幼林虫害严重近年来,平潭岛许多木麻黄幼林遭受虫害严重,主要是蛀干害虫星天牛的危害,导致不少 2a、3a 生的木麻黄小树逐渐枯黄最终整株倒伏干枯而死,因此,木麻黄幼林防虫治虫工作刻不容缓。

5、平潭防护林的发展对策

①政府重视,加大防护林建设的资金投入。②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造林护林意识。

③以科技为依托,确保防护林建设取得成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实习体会 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以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得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掌握流域各组成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流域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之外,这次实习让我们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总之,本次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实习,大大丰富了我在林业生态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第五篇:生态工程学-实习大纲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了解生态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和生态工程问题的基本共性,掌握生态学基本思路和原理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学习生态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技术程序及注意事项,初步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态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与管理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要求: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两类典型生态工程模式的调查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该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相应的生态工程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3.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

4.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课程实习的内容和安排

根据实习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兴趣等具体情况确定,可选择以下的2-3个题目作为实习内容。学生通过对典型生态工程模式的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掌握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以下是供参考的部分选题和具体内容:

1.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内容:

(1)典型环境生态工程中环境生态技术调查

环境生态技术是在环境技术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它更加考虑了环境与生态的密切联系,其突出特点在于既能按照技术发展规律最佳运行,又能最适度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综合需求(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的技术。环境生态技术不仅涉及了一系列技术、技巧(技术、设备、操作规程)。也涉及了一系列管理活动(产品设计、环境管理、技术选择、工程系统的设计)。无论采用何种环境生态技术,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① 节省能源;

② 节省资源;

③ 生态环境材料;;

④ 循环再生;

⑤ 生物降解性。

(2)环境生态工程设计调查和评价

包括污水生态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等。

2.湿地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内容:

(1)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相关技术调查和评价

例如:湿地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网箱和围网养殖)、湿地种养结合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模式、湿地污染净化方面的利用模式(生物工程垂直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脱氮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等)。

(2)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调查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类型和原因,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退化湿地生态

系统综合恢复治理模式和保护措施。

3.学校园林绿化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了解西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学生感受,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等。具体内容: 包括:树种选择、配置、布局是否体现了生态学的原理(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等)和以下原则(保护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人与环境和谐原则、环境关联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等);植物生长状况和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生物对改善校园环境的作用;植物移栽、园林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校园污染的情况以及校园使用者对校园人居环境和园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农业生态工程的调查、评价与分析 具体内容:

(1)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原则调查

包括:建设高级复合生态系统原则,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结构合理性原则,整体效益协调、统一效应原则,人工合理调控原则,相关专业技术集成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应、与社会效益协同原则,投入产出原则,产品与市场协调原则等。

(2)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调查和评价

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群选择,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设计,农业生态系统人工环境设计,人工食物链(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等)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加工连的设计等。

(3)农业生态工程主要模式调查和评价

例如: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工程模式(农林间作、林药间作、林木与经济作物间作、时空结构优化种植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和物质能力多层分级利用生态工程模式,基塘结合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工程模式,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工程模式,以水面资源开发为主的农-渔-禽水生生态工程模式,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工程模式,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发展农业经济生态工程模式等。

5.工业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内容:

(1)调查工业生态园与传统工业园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工业生态园内有着各种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以及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工业生态园对工业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并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具有新的突破与创新,使园区内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生态园利用环境工程技术、市场经济机制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企业的高效生产提供适当的发展环境,通过环境无害化技术的高度集成,合理循环利用环境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2)工业生态园的系统评价 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的方案所能满足需要的程度及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选择,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方案。系统评价的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① 明确系统目标,熟悉系统方案。

② 分析系统要素。根据评价的目标,集中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对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系统的性能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评价项目。

③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客观地、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

④ 制定评价结构、评价准则,对所确定的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并使之规范化,确定各

指标的结构和权重。

⑤ 确定评价方法。

⑥ 进行单项评价,就系统的某一特殊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⑦ 综合评价。利用模型和各种资料,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综合分析问题,选择适当而且可能实现的优化方案。

(3)工业生态园可持续发展评价 下图是工业生态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可以采用AHP及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工业生态园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度)

园区发展稳定性 园区发展能力 园区协调性

经济增长

人力资源稳定性

园区建设

技术创新环境指标

创业环境经济绩效

国际化能力

能源循环能力回收再生能力

环境协调性

具体安排:

第1天:示范讲解

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选择2个调研题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教师讲解一个实例示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2天:资料搜集

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查找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教师安排第三天野外调查及实习报告事宜。

第3天: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对所选的一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了解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第4天:继续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对所选的第二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第5天:室内分析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习报告。

三、指导方式

野外实地调查;提供基础资料;讲解实例示范;答疑。

四、课程实习报告的要求

实习报告中要具体分析该典型生态工程模式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该生态工程模式的调整与设计的初步方案。实习报告必须以所调研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撰写,报告应重点突出,并附上相应的图和表。实习报告完成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同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习锻炼收获的综合体现,每个同学应相对独立地认真完成。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标注出处,文后需附所引的参考文献。

五、课程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按百分制形式计分。包括实习期间工作表现(20%)和实习报告书(80%)两部分。

六、课程实习教材及参考文献

1、教材

《生态工程学实习指导书》(自编)。

2、参考文献

孙振钧.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钦佩,安树青,颜京松主编.生态工程学(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李季,许艇主编.生态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杨京平主编.生态工程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盛连喜,许嘉巍,刘惠清编著 实用生态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戈峰.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七、其他说明无

下载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0年12月 二、实习地点 广西南宁市金沙湖附近农业用地及林地;广西南宁市至广西平果县沿途高速公路段;广西平果铝业公司及其采矿矿区。 三......

    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基础综合实习》 ——《生态工程学》 实习报 告 学号: 姓名: 专业:实习时间:实习成绩: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2年12月 1 目录 一、实习日程安排......................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5篇材料)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级,共53题)第一章概论(3)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有哪些?3、简述我国林业生......

    林业生态工程

    大兴安岭加林局700多名党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表率2010-11-18 09:46:12 来源: 大兴安岭日报大兴安岭加林局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林区转型崛起目标,按照我区“五大......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内陆干旱荒漠区,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据1999年沙漠化土地普查,全市有沙漠化土地2370.27亩,占全市......

    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县级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初探 冯国文 (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530011) 提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吕梁生态林业汇报

    吕梁市生态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市森林资源概况与“十一五”发展情况 全市国土总面积3171万亩,规划林业用地2118万亩,占66.7%。在林业用地中,国有林地748万亩(市属177万亩)......

    生态林业工作经验介绍

    发言材料————*******生态林业工作经验介绍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委、政府对 位领导及兄弟单位的同志们光临我镇指导检查生态林业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根据本次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