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2:2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篇: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与工艺

猪场生产区应建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处,场区净道 与污道要分开,要实施“单元式”或“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猪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隔热,通风良好,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种

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三、饲养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配置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8471要求,禁用高铜、高锌口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使用含在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饮水—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免疫—猪群免疫应符合免疫要求。免疫用具应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兽药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种猪必须用药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淘汰猪出售。

四、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的规定。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水表、喷撒消毒。

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走。③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喷雾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针管等进行消毒。⑤带猪消毒:可用0.1%新清尔灭,0.3%过氧乙酸。

五、饲养管理

人员—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不得从事养猪工作,场内兽区不准对外治疗,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喂—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养污染腐烂,转群时要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六、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冶。

七、废弃物处理

猪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液体肥使用。

八、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日常生产记录。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料要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兽医人员要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各项记录最少保存2年。

九、监测

随时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畜牧兽区行为执法单位对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检查;生猪出栏前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的方可上市屠宰。

第二篇: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稻谷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丰市其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中稻谷生产的有关定义、生产技术以及收获、运输、贮藏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丰市无公害稻谷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1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116—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3.2安全排水期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4 一般要求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116—2002的规定。4.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本地审定并在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4.3 肥料使用准则

4.3.1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3.2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4.3.3 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附录A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示。

4.3.4 安全排水期7天。4.4 农药使用准则

4.4.1 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附录B规定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禁用农药品种;附录C列出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4.4.2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4.4.3 安全排水期5 d~7 d。4.5 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稻谷栽培应注重以下技术要点。5.1 选用抗性强水稻品种

选用抗虫、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并注意定期更换。本公司种植品种主要为淮稻5号。

5.2 合理稀植

本公司水稻种植采取移栽方式。种植密度一般肥沃田、前作蔬菜田,每亩插1.8-2万丛;泥砂土田、肥力中等田,每亩插2-2.2万丛;易跑水跑肥田,靠插不靠发,每亩插2.5-3万丛。一般要求亩最高茎蘖数为28-30万苗,每亩有效穗18-23万穗,成穗率70-80%。

5.3平衡施肥

5.3.1 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5.3.2 施肥方法

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蘖肥各占50%。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专用复配肥料在平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但在砂壤田不宜采用。

水稻追肥,应做到“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后健不早衰”,穗肥适当早施,一般不施粒肥。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根

据土壤肥瘦,分蘖肥一般亩追施尿素8-10kg,加硫酸钾5-6kg。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等)和以硝态氮肥作基肥生产的复(混)合肥作追肥。大力推广叶面喷施微肥、生物钾肥、有机液肥。

5.3.3 安全间隔期 15天以上。5.4 合理灌溉 5.4.1 灌溉水质要求

应符合NY 5116—2002的规定。5.4.2 灌溉方法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浅水活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深水孕穗,干湿壮籽,达到叶青脚秀,谷黄秆绿,穗大粒多的高产长相。插秧时,水不宜过深,防止漂秧。秧插完后适当将水灌到5cm深。移栽后35-40天进入分蘖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应撤干田水晒田,沙壤土土层薄,不可晒开裂;耕层厚、土质肥沃田要重晒,晒至田泥开鸡爪裂为宜。孕穗期是需水关键阶段,灌水10cm,不可脱水。抽穗期至成熟期采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有利灌浆结实,籽粒饱满。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6.1 农业防治

6.1.1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6.1.2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6.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6.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6.4 药剂防治 6.4.1 主要病害的防治 6.4.1.1 稻瘟病

依据GB/T 15790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667 m2用三环唑20 g~25 g或稻瘟灵28 g~40 g喷雾防治。

6.4.1.2 稻纹枯病

依据GB/T 15791的规定,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667 m2用井岗霉素10 g~12.5 g加水50 kg喷雾1~2次,低于此指标可以不施农药。

6.4.1.3 白叶枯病

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于发病初期每667 m2用叶枯唑30 g~4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之后,水稻叶片受到损伤,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病情暴发。6.4.1.4 恶苗病

采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溶液浸种。6.4.1.5 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667 m2用井岗霉素10 g~12.5 g兑水50 kg 对穗部进行喷雾。6.4.2 主要虫害的防治 6.4.2.1 稻飞虱

依据GB/T 15794的规定,当百丛虫量达1 500头~2 000头,每667 m2用噻嗪酮7 g~10 g或吡虫啉1.5 g~2 g兑水50 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6.4.2.4 稻纵卷叶螟

依据GB/T 15793的规定,掌握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头~85头、孕穗期40头~6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杀虫双、杀虫单;此外,也可用毒死蜱32 g~40 g兑水50 kg喷雾稻株中、上部。

6.4.3 杂草防治 6.4.3.1 秧田杂草防治

于播种后0~10 d,每667 m2用杀草丹乳油100 g~125 g、禾草敌乳油96 g~140 g或丁草胺30 g或苄嘧磺隆1.5 g~2 g兑水30 kg喷雾。

6.4.3.2 移栽前杂草防治

可在移栽前2 d~10 d,每667 m2百草枯20 g~40 g兑水50 kg细喷雾,杀灭田间杂草。6.4.3.3 本田杂草防治

于移栽后5 d~10 d,每667 m2用禾草丹乳油100 g~125 g或吡嘧磺隆6.25 g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 g~30 g拌化肥或细泥土30 kg撒施。收获、运输、贮藏及副产品处理要求 7.1 收获

实行无公害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

7.2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7.3 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7.4 副产品处理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垄糠、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稻糠稻作;严禁焚烧、胡乱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

本规程从2012年1月起开始执行。

第三篇: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的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兽医防疫、兽药使用等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3078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和试验方法 NY 5030—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防疫准则 NY 5032—2001 无公害生猪饲料使用准则 NY 5033—2001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 5027—2001 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饲料 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兽药管理条例》 3 饲养管理

3.1 猪场环境、工艺和引种

3.1.1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3.1.2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3.1.3 猪场生产区布臵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向处。3.1.4 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3.1.5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3.1.6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清洗消毒。

3.1.7 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3.1.8 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3.1.9 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3.1.10 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1.11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

经动物检疫部门检疫。

3.1.12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

3.1.13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3.1.14 如需引种,应从当地兽医监督部门开据准调证,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3.2 卫生消毒 3.2.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用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3.2.2 消毒方法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分别采用喷雾、熏蒸、紫外线、火焰、喷撒和浸液等消毒方法。3.2.3 消毒制度

3.2.3.1 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3.2.3.2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

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2.3.3 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3.2.3.4 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3.2.3.5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3.3 人员要求

3.3.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3.3.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3.4 饲喂

3.4.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3.4.2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3.4.3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3.4.4 饮水要符合附件一的要求。3.5 灭鼠、驱虫

3.5.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

理。

3.5.2 选择高效、安全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3.6 病、死猪处理

3.6.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做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3.6.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3.6.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3.7 废弃物处理

3.7.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3.7.2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3.7.3 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3.8 资料记录

3.8.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3.8.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3.8.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3.8.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3.8.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3.8.6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4 饲料使用 4.1 饲料原料

4.1.1 感官要求: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

4.1.2 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

4.1.3 制药工业副产品及工业合成的油脂和畜禽粪便不应用作猪饲料原料。

4.1.4 要求至少90%的饲料原料应来源于已认定的无公害产品及其副产品,其它原料是可以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产品。4.2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4.2.1 感官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异味、异嗅。

4.2.2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附件三。

4.2.3 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4.2.4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4.3 药物饲料添加剂

4.3.1 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氨苯砷酸、洛克沙胂制剂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4.3.2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4.3.3 生猪饲料中不应直接添加兽药。

4.3.4 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见附件

四、附件五。

4.3.5 允许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见附件六。4.4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4.4.1 感官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4.4.2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应符合标签中所规定的含量。4.4.3 生猪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4.4.4 30kg体重以下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不高于250mg/kg;30~60kg体重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150mg/kg;60kg体重以上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25mg/kg。

4.4.5 浓缩饲料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和铜的含量按说明书的规定及量,折算成配合饲料中的含量计。

4.4.6 添加剂预混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见下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按日粮中添加比例1%)兽医防疫准则 5.1 养猪场总体卫生要求 5.1.1 环境质量

养猪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5.1.2 选址

养猪场应距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有效屏障。5.1.3 建筑布局

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并根据防疫要求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下风50m以上。5.1.4 养猪场设施设备

猪场大门入口处设臵消毒池(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大型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猪舍入口设臵人员消毒设施,并备有对猪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消毒的清洗消毒设施及对害虫和啮齿动物等的生物防护设施。5.1.5 饲养管理要求

养猪场内严禁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场内食堂不得外购生鲜猪肉及副产品,饲料、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附件一的规定。5.2 疫病预防措施 5.2.1 免疫接种

养猪场应按照当地畜牧部门的免疫计划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5.2.2 寄生虫控制

驱虫药物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制剂,使用按药物使用程序以对猪体无损害并能杀虫和驱虫。5.3 疫病监测

5.3.1 养猪场应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并主动接受当地畜牧生产部门 的监测。

5.3.2 养猪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肺疫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

5.3.3 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5.3.4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抗体测定,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5.4 疫病控制和扑杀

养猪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5.4.1 驻场兽医或就近兽医中心站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5.4.2 确诊发生口蹄疫、猪水泡病时,养猪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猪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等措施,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猪肺疫与呼吸综合症等疫病时,应对猪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猪的尸体做无公害化处理和消毒。6 兽药使用准则

使用兽药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6.1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应掌握浓度对猪不造成危害。

6.2 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但应使用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规定的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要按程序化免疫和疫苗说明进行。

6.3 允许在兽医的指示下使用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6.4 允许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微生态制剂、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药、酸化剂、局部止痛药、收剑药和助消化药。

6.5 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和解热镇痛药。

6.6 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

6.7 允许使用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见附件七,其中治疗药应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6.7.1 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6.7.2 休药期应按不同药物说明规定执行。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6.8 建立并保存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给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疗程等。

6.9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

法生产的兽药。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的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兽医防疫、兽药使用等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3078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和试验方法 NY 5030—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生猪兽药防疫准则 NY 5032—2001 无公害生猪饲料使用准则 NY 5033—2001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 5027—2001 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水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饲料 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兽药管理条例》 3 饲养管理

3.1 猪场环境、工艺和引种

3.1.1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3.1.2 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3.1.3 猪场生产区布臵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向处。3.1.4 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3.1.5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3.1.6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清洗消毒。

3.1.7 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3.1.8 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3.1.9 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3.1.10 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1.11 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进,并

经动物检疫部门检疫。

3.1.12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

3.1.13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3.1.14 如需引种,应从当地兽医监督部门开据准调证,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3.2 卫生消毒 3.2.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用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3.2.2 消毒方法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分别采用喷雾、熏蒸、紫外线、火焰、喷撒和浸液等消毒方法。3.2.3 消毒制度

3.2.3.1 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3.2.3.2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

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2.3.3 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3.2.3.4 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3.2.3.5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3.3 人员要求

3.3.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殖工作。3.3.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3.4 饲喂

3.4.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3.4.2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3.4.3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3.4.4 饮水要符合附件一的要求。3.5 灭鼠、驱虫

3.5.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

理。

3.5.2 选择高效、安全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3.6 病、死猪处理

3.6.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做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3.6.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3.6.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3.7 废弃物处理

3.7.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3.7.2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3.7.3 猪场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3.8 资料记录

3.8.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3.8.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3.8.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3.8.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3.8.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3.8.6 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4 饲料使用 4.1 饲料原料

4.1.1 感官要求: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

嗅。

4.1.2 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

4.1.3 制药工业副产品及工业合成的油脂和畜禽粪便不应用作猪饲料原料。

4.1.4 要求至少90%的饲料原料应来源于已认定的无公害产品及其副产品,其它原料是可以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产品。4.2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4.2.1 感官要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异味、异嗅。

4.2.2 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附件三。

4.2.3 饲料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4.2.4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4.3 药物饲料添加剂

4.3.1 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氨苯砷酸、洛克沙胂制剂类药物饲料添加剂。

4.3.2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4.3.3 生猪饲料中不应直接添加兽药。

4.3.4 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见附件

四、附件五。

4.3.5 允许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见附件六。

4.4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4.4.1 感官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嗅。4.4.2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应符合标签中所规定的含量。4.4.3 生猪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附件二。4.4.4 30kg体重以下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不高于250mg/kg;30~60kg体重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150mg/kg;60kg体重以上猪的配合饲料中铜的含量应不高于25mg/kg。

4.4.5 浓缩饲料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和铜的含量按说明书的规定及量,折算成配合饲料中的含量计。

4.4.6 添加剂预混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见下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按日粮中添加比例1%)兽医防疫准则 5.1 养猪场总体卫生要求 5.1.1 环境质量

养猪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5.1.2 选址

养猪场应距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应有围墙或有效屏障。5.1.3 建筑布局

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

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并根据防疫要求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下风50m以上。5.1.4 养猪场设施设备

猪场大门入口处设臵消毒池(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大型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猪舍入口设臵人员消毒设施,并备有对猪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消毒的清洗消毒设施及对害虫和啮齿动物等的生物防护设施。5.1.5 饲养管理要求

养猪场内严禁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场内食堂不得外购生鲜猪肉及副产品,饲料、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附件一的规定。5.2 疫病预防措施 5.2.1 免疫接种

养猪场应按照当地畜牧部门的免疫计划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5.2.2 寄生虫控制

驱虫药物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制剂,使用按药物使用程序以对猪体无损害并能杀虫和驱虫。5.3 疫病监测

5.3.1 养猪场应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并主动接受当地畜牧生产部门的监测。

5.3.2 养猪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肺疫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

5.3.3 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5.3.4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抗体测定,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5.4 疫病控制和扑杀

养猪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5.4.1 驻场兽医或就近兽医中心站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5.4.2 确诊发生口蹄疫、猪水泡病时,养猪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猪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等措施,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猪肺疫与呼吸综合症等疫病时,应对猪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猪的尸体做无公害化处理和消毒。6 兽药使用准则

使用兽药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6.1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应掌握浓度对猪不造成危害。

6.2 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但应使用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

量标准》规定的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要按程序化免疫和疫苗说明进行。

6.3 允许在兽医的指示下使用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6.4 允许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微生态制剂、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药、酸化剂、局部止痛药、收剑药和助消化药。

6.5 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和解热镇痛药。

6.6 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

6.7 允许使用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见附件七,其中治疗药应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6.7.1 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6.7.2 休药期应按不同药物说明规定执行。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6.8 建立并保存免疫程序记录;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的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治疗时间等;预防或促生长混饲给药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疗程等。

6.9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第四篇: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

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日常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重点。装猪台应设量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至少离生产区50米),每次装猪后应及时清扫、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为主”。

粪污无害化。指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包括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猪场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主要措施为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有:“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 “尿泡粪+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采用节水或免冲洗,干清粪和“固液分离——隔渣沉淀——厌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养鱼)”的处理工艺,区别在于“尿泡粪”模式与传统的养猪工艺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冲水,有效减少了排污量。“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是指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加上微生物发酵后,作为猪的垫床,猪粪尿直接排到垫料上,是一种节水、环保的养猪模式,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养殖。

猪场都应设有固定的猪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第五篇:生猪标准化养殖实施方案

丰都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

向利民生猪养殖场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

(二)建设性质:改扩建

(三)项目承担单位:向利民生猪养殖场

(四)建设地点:丰都县虎威镇大池村

(五)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按标准化改(扩)建圈200平方米。防疫设施:修建治疗室10平方米,修建隔离圈舍50平方米,新建消毒池20立方米。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沼气池2口,50立方米/口,计100立方米;新建净化池1口,计100立方米。

(六)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90.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9.1%。

(七)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自筹2.5万元。

(八)建设年限:6个月,即2008年1-6月。

(九)技术支撑单位简介

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是经丰都县事业登记管理局登记的全民事业单位(事证第***9),现有职工25人。其中

畜牧技术人员21人,高级畜牧师2人,中级畜牧师9人,初级以下9人,会计师1人。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指导畜牧新技术推广和提高畜牧经济效益。实施畜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适用新技术,开发、保护畜牧业资源,开展品种改良和监测品种质量,提供项目配套物品供给。

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科技部“草业和草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两课题项目,即“肉牛、肉羊养殖与草地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和“三峡库区肉牛基地建设及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研究”项目,科技部、财政部“肉牛养殖科技扶贫”项目,农业部“丰都县三坝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以及重庆市百万头(只)草食牲畜产业化项目等,以上项目都顺利通过国家级和市级项目验收,获得一致好评,草食牲畜的肉牛产业项目并得到市科委的肯定,并加以项目延伸续建。在生猪方面实施了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建设项目、生猪三元杂交示范推广项目、生猪良繁体系建设项目、重庆市外种猪杂交制种场二级扩繁场建设,正在实施的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项目也得到滚动续建,都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实施依据

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之后,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2007年以来,猪类产品价格依旧持续上扬,目前已达到10年来的历史新高。

生猪价格在幅度上涨主要几个因素为:居民食肉信心恢复较快,但生猪补栏不及时;饲粮价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涨;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国际粮价大涨,引发新一轮涨势。为此,引起中、市、县的高度重视。本项目的申请是依据国发办农经

[2007]1939号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市改改委市农业局《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渝发改农

[2007]858号),组织编制的《丰都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市农业局后,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农业局重庆市发展委渝发改农[2007]1034号文件和渝发改投[2007]1382号(《关于下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00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批复,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关于加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加强管理,并确定为该养殖场为项目建设场。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及市县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市农业局立项在丰都县8个养殖场实施,刘自平生猪养殖场属于8个养殖场之一。

三、项目实施地点、内容及规模

(一)实施地点

丰都县虎威镇大池村。

(二)实施内容及规模

1、改(扩)建圈200平方米;

2、修建治疗室10平方米;

3、修建隔离圈舍50平方米;

4、新建消毒池20平方米;

5、新建沼气池2口,50立方米/口,计100立方米;

6、新建净化池1口,计100立方米;

四、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工程建设费: 25万元。

(二)其它费用:按工程建设费用的1%计2.5万元。

(三)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国家产业补贴资金25万元,业主自筹2.5万元。

五、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月,制订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2008年2-5月,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内容

(三)竣工验收阶段:2008年6月,完成项目总结并接收验收。

六、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一)服从领导小组的绝对领导,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项目工作。

(二)以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项目技术组的技术指导下,按照生猪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实施项目。

(三)聘请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有中级执业资格证书的畜牧技术员或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本场为技术顾问和技术指导。

(四)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不挪用补贴资金。

(五)按项目进度实施。

(六)做好项目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有关文件、信息和材料的起草、打印和报送工作。负责项目的检查验收、竣工审计等有关工作。

(七)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计划目标,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和领导是十分重要的。在项目建设期间,拟成立项目建设实施小组: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业务骨干组成技术组,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工程进度、作业设计,并组织技术培训及现场施工指导等。技术组主要负责项目的论证,制定实施方案,试验示范,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技术工作总结。

七、项目管理

该项目由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严格执行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的批复精神(渝发改农

[2007]1034号),完成项目建设内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凡实施项目的生猪养殖场,实施前须经项目技术人员现场规划后,再制定实施方案交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该项目聘请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尹正纯挂牌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

八、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按照“丰都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分配经费组织实施,由项目领导小组监督实施管理,遵照“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的原则,建立专用帐户,各场独立核算,按实施进度审核报帐。项目实施时首付50%,项目主体工程完成经领导小组验收后支付30%,项目最终验收合格后再支付20%。

报帐程序:由项目实施业主按建设内容和进度实际发生的费用提供票据,项目技术人员签字后,交畜牧兽医局和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报销。

报帐原则:中央补助经费必须全额用于项目建设,非项目直接开支的费用一律不准在中央补助经费中列支,如技术咨询费、审计费等,可在各项目养殖场自筹10%的经费中列支,建设管理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差旅费、电话费包干补助,交通费实报实销,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九、日常管理

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与各个养殖场的指导,协调各方关系;

2、负责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竣工审计等有关工作;

3、负责项目建设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有关文件、信息和材料的起草、打印和报送工作。

下载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实现“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

    铁岭市无公害农产品豇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铁岭市无公害农产品豇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豇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铁岭市露地无公害豇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

    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会议纪要

    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主持: 参会人员: 会议主要内容: 会议研究,在东长义村西窑吉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 该项目占荒坡10亩,主要建设45......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5篇)

    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

    1.10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重点项目 1.10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10.1项目名称青白江区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1.10.2项目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申报单位: 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 申报单位负......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摘要:总结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要点,如生产基地的选择,茬口安排和栽培设施;提出了常见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如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合理施肥等,希望能在推......

    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

    【标题】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饲养、消毒、免疫、废弃物处理等涉及到生猪饲养管理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本标准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