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规范小麦原种生产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原种生产
1、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和株(穗)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1)单株(穗)选择
单株(穗)选择的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决选的株(穗)系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臵选择圃,进行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
单株(穗)选择的重点: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具备原品种的典型性和丰产性。
2、田间选择
株选:分两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阶段对初选的单株再根据穗部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进行复选。
穗选:在成熟阶段根据上述综合性状进行一次选择即可。选择数量: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冬麦区每公顷需4500个株行或15000个穗行,春麦的选择数量可适当增多。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保存: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3、株(穗)行圃
建圃:经室内考种入选的单株(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穗)分行种植,建立株(穗)行圃。
播种:采用单粒点播或稀条播,单株播四行区,单穗播一行区,行长2m,行距20~30cm,株距3~5cm或5~10cm,按行长划排,排间及四周留50~60cm的田间走道。每隔9或19个穗行设一对照,四周围设保护行和25m以上的隔离区。对照和保护区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播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编号插牌,严防错乱。田间观察记载、鉴定:根据附录A(标准的附录)进行。生育期间在幼苗阶段、抽穗阶段、成熟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
a)幼苗阶段:鉴定幼苗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抗病性、耐寒性等;
b)抽穗阶段:鉴定株型、叶型、抗病性和抽穗期等;
c)成熟阶段:鉴定株高、穗部性状、芒长、整齐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黄性和成熟期等。对不同的时期发生的病虫害、倒伏等要记明程度和原因。
通过鉴定,分别收获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株(穗)行,进行室内考种,分别脱粒、保管,下年种株(穗)系圃。
4、株(穗)系圃
建圃:经室内考种当选的株(穗)行种子,按株(穗)行分别种植,建立株(穗)系圃。播种: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小区长宽比例以1∶3~1∶5为宜,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定。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每隔以9区设一对照。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同(3),同时应从严掌握,典型性状符合要求的株(穗)系,杂株率不超过0.1%时,拔除杂株后可以入选。当选的株(穗)系分区核产,产量不应低于邻近对照。
5、原种圃
将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弱株,并携出田外。
采用两圃制生产原种,只简略株(穗)系圃,其他方法同2、3,即将经室内考种决选的株(穗)行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所产种子应达到GB 4404.1规定的原种标准。
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可直接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其技术措施同5。
二、室内考种
1、对田间入选的单株(穗)材料,考查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和形状、穗粒数、粒型、粒色、籽粒饱满度、粒质九个项目。在考种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即行淘汰。
2、对田间入选的株(穗)行材料,考查粒形、粒色、籽粒饱满度和粒质四个项目。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分别称重,作为决定取舍的参考。
3、对田间入选的株(穗)系材料和对照,分别脱粒、称重,取样进行考种。考查项目同5.2。但要从严掌握,并增加千粒重和容重的测定。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决定取舍。
4、为统一标准和减少人为误差,应固定专人,使用的仪器要经常检查校正。考种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各样品的含水量必须达到GB 4404.1规定的标准。
三、田间管理
1、原种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匀的地块,并注意两年(水旱轮作两季)以上的轮作倒茬,忌施麦秸肥,避免造成混杂。
2、播种前搞好种子精选、晾晒和药剂处理工作。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
3、各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要合理、及时和精细一致。
四、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
1、入选的行、系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晒干脱粒。在收获、运输、晾晒和脱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2、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布袋等用具。脱粒后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
3、风干(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种子水分不超过13%。应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混杂以及鼠、雀等危害。
4、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 3543.1~3543.7进行复检。
第二篇: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的环境产地条件、种子及其处理、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3.1.1 大气
无霜期95d以上,年活动积温1 900℃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
3.1.2 土壤
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5。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种子每2年~3年更新一次。
4.2 种子精选
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利用1、2级种子,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4.3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
4.4 种子处理
4.4.1 药剂拌种
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拌种,如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或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或用0.3%的50%多福合剂或50%多菌灵拌种;拌种要均匀,并闷种20h~24h。选茬 整地
5.1 选茬
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前茬,不能重茬。
5.2 整地
前茬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伏秋翻地或耙茬深松。前茬有深翻、深松基础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要求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5.2.1 翻地质量
伏秋翻地耕深为18cm~22cm,耕深一致,误差不大于±1cm。翻垡整齐严密,不重耕,不漏耕。
5.2.2 耙茬深度
耙大豆茬要采用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深为12cm~15cm,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
5.2.3 耙地质量
耙地深度要根据翻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确定,轻耙8cm~10cm,重耙为10cm~14cm。耙深误差±1cm,不漏耙、不拖耙。
5.2.4 镇压质量
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5.2.5 整地作业后
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无大土块,耙层无大坷垃,每平方米大于3cm直径土块不超过3个。施肥
6.1 有机肥
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t,结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条件的可秋施肥。
6.2 化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顷施用氮、磷总量为100kg~150kg,钾肥30kg左右,N:P:K为
1:1.1:0.4。
6.3 种肥分箱播下,切勿种肥混拌。播种
7.1 播期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
7.2 播法
可采用7.5cm,15cm单条或30cm双条机械播种。
7.3 播深
播种镇压后3cm覆土即可。
7.4 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势和茬口而定。一般优质麦公顷保苗500万株~600万株。
7.5 播量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播量。
7.6 播种质量
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田间管理
8.1 压青苗
小麦三叶期压青苗。用“V”型镇压器或石滚子压1次~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8.2 松土除草
8.2.1 松土
宽行距播种地块,在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8.2.2 除草
小麦除草用药应使用符合NY/T393的要求。如:禾本科杂草用28%或36%的禾草灵乳油,每公顷用量1.8L~2.7L;或64%野燕枯可湿性粉剂公顷用量1.5kg,在小麦4叶~5叶期对水喷雾。
阔叶杂草用25%绿黄隆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g~36g。
8.3 生育期灌水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收获
9.1 收获时期
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9.2 收获要求
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9.3 贮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
第三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相关文章列表:·年终技术工作总结 ·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作总结 ·业务技术工作总结 ·我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建设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技术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返回 技术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第四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
36、04中
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2010-2010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 : 万亩、公斤、方、万人次、万份、元项目县区
麦播面积良种补贴面积集中播种时期亩播量统一供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预留行间秸秆还田亩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机耕面积深耕面积机播面积土壤处理亩肥料投入技术培训印发资料邓州市21020010.25—11.212.5200100705025802205202150160501208080比上年+、-+3.50-10-200+10-300-20-500+10备 注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
附表2: 2010-2010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 : 万亩、公斤项县
目
区麦播面积合同种植小麦面积优质强筋小麦面积普通小麦面积弱春性品种面积半冬性品种面积郑麦9023豫麦70-36西农979偃展4110豫农949其它品种(系)播种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郑麦366衡观35矮抗58豫农202洛麦21鑫麦1998平安6号新 麦208内农科20104中36新麦18豫麦18邓麦996邓州市21060170401407012.51101259101012202048比上年+、-备 注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第五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
36、04中
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附表1:2010-2010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
附表2: 2010-2010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