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5篇)

时间:2019-05-14 02: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第一篇: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有机生产管理措施及收获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生产基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19630.4-2005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3 定义

本手册引用GB/T19630.1~4-2005《有机产品》中的定义。4 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4.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4.1.1 公司有机生产基地位于**新围垦区,产地区域及上风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理化性状良好,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小麦生产。

4.4.2 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有河流和道路等缓冲带,能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1.3 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有天敌的栖息地,能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4.2 种子 4.2.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4.2.2 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2.3 种子处理

用90℃热水边倒边搅拌种子,5秒后加入凉水,使水温降至550C,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浸种6小时。4.3 耕整地

进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耙茬应采取对角线法,不漏靶,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耙后应及时填压,以防跑墒。不漏压,不拖堆。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元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5cm直径的地块不得超过5个。4.4 播种 4.4.1播期

秋萝卜收获后及时整地,准备小麦播种,一般在11月中旬。4.4.2 播法 采用15cm单条播,隔行播种,间隔一行等来年种西瓜。4.4.3 播深 播种镇压后的深度为3-4cm,误差为±1cm。4.4.4 密度 播种密度为常规播种量的一半,提倡精量播种。4.4.5 播种质量 秋整地的地块,做到耢平后及时播种,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或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为±2%,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 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种满种严。4.5 施肥原则

以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5.2 采收工具应和常规工具严格区分或常规的在用于有机采收前进行清洁。

5.3 联合收割机收割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粒率不超过1%,清洁率大于95%。人工收割损失,每平方米不超过2穗,并要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

5.4 收获后应及时将秸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茎秆切碎还田时,茎秆切碎长度应小于20cm,抛撒均匀,宽度和割幅一致。及早深耕晒白,减少田间病菌和虫源。

5.5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产品符合国家标准GB135—86,小麦质量标准二等以上。6 运输

6.1.尽量使用有机产品专用的运输工具,混杂使用的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

6.2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应当贴有清晰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

6.3 在运输过程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并保留相应的票据,保持有机生产的完整性。

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规范小麦原种生产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原种生产

1、原种生产方法

采用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和株(穗)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或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1)单株(穗)选择

单株(穗)选择的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的原种圃、决选的株(穗)系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臵选择圃,进行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

单株(穗)选择的重点:生育期、株型、穗型、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具备原品种的典型性和丰产性。

2、田间选择

株选:分两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阶段对初选的单株再根据穗部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和成熟期等进行复选。

穗选:在成熟阶段根据上述综合性状进行一次选择即可。选择数量:根据所建株(穗)行圃的面积而定,冬麦区每公顷需4500个株行或15000个穗行,春麦的选择数量可适当增多。田间初选时应考虑到复选、决选和其他损失,适当留有余地。

保存:对入选单株(穗)在室内脱粒、考种、单株(穗)编号保存。

3、株(穗)行圃

建圃:经室内考种入选的单株(穗)的种子在同一条件下按单株(穗)分行种植,建立株(穗)行圃。

播种:采用单粒点播或稀条播,单株播四行区,单穗播一行区,行长2m,行距20~30cm,株距3~5cm或5~10cm,按行长划排,排间及四周留50~60cm的田间走道。每隔9或19个穗行设一对照,四周围设保护行和25m以上的隔离区。对照和保护区均采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播前绘制好田间种植图,按图种植,编号插牌,严防错乱。田间观察记载、鉴定:根据附录A(标准的附录)进行。生育期间在幼苗阶段、抽穗阶段、成熟阶段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

a)幼苗阶段:鉴定幼苗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抗病性、耐寒性等;

b)抽穗阶段:鉴定株型、叶型、抗病性和抽穗期等;

c)成熟阶段:鉴定株高、穗部性状、芒长、整齐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黄性和成熟期等。对不同的时期发生的病虫害、倒伏等要记明程度和原因。

通过鉴定,分别收获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株(穗)行,进行室内考种,分别脱粒、保管,下年种株(穗)系圃。

4、株(穗)系圃

建圃:经室内考种当选的株(穗)行种子,按株(穗)行分别种植,建立株(穗)系圃。播种:每个株(穗)行的种子播一小区,小区长宽比例以1∶3~1∶5为宜,面积和行数依种子量而定。播种方法采用等播量、等行距稀条播,每隔以9区设一对照。

田间观察记载、鉴定:同(3),同时应从严掌握,典型性状符合要求的株(穗)系,杂株率不超过0.1%时,拔除杂株后可以入选。当选的株(穗)系分区核产,产量不应低于邻近对照。

5、原种圃

将当选株(穗)系的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在抽穗阶段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弱株,并携出田外。

采用两圃制生产原种,只简略株(穗)系圃,其他方法同2、3,即将经室内考种决选的株(穗)行种子混合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所产种子应达到GB 4404.1规定的原种标准。

用育种家种子生产原种,可直接稀播于原种圃,进行扩大繁殖。其技术措施同5。

二、室内考种

1、对田间入选的单株(穗)材料,考查穗型、芒型、护颖颜色和形状、穗粒数、粒型、粒色、籽粒饱满度、粒质九个项目。在考种过程中,有一项不合格即行淘汰。

2、对田间入选的株(穗)行材料,考查粒形、粒色、籽粒饱满度和粒质四个项目。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的,分别称重,作为决定取舍的参考。

3、对田间入选的株(穗)系材料和对照,分别脱粒、称重,取样进行考种。考查项目同5.2。但要从严掌握,并增加千粒重和容重的测定。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决定取舍。

4、为统一标准和减少人为误差,应固定专人,使用的仪器要经常检查校正。考种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各样品的含水量必须达到GB 4404.1规定的标准。

三、田间管理

1、原种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匀的地块,并注意两年(水旱轮作两季)以上的轮作倒茬,忌施麦秸肥,避免造成混杂。

2、播种前搞好种子精选、晾晒和药剂处理工作。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

3、各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要合理、及时和精细一致。

四、种子收获、保管和检验

1、入选的行、系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晒干脱粒。在收获、运输、晾晒和脱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

2、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布袋等用具。脱粒后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

3、风干(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种子水分不超过13%。应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混杂以及鼠、雀等危害。

4、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 3543.1~3543.7进行复检。

第三篇: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岗位操作规程

有机、有机-无机肥生产岗位操作规程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3职责4岗位的划分5工序(岗位)工作任务

5.1 配料工序(岗位)

5.2造粒工序(岗位)

5.3热风炉、干燥工序(岗位)

5.4成品包装工序(岗位)

6工序(岗位)操作规程

6.1配料工序(岗位)

6.2造粒工序(岗位)

6.3 热风炉与干燥工序(岗位)

6.4成品包装工序(岗位)

7系统开停车顺序

7.1系统开车顺序

7.2系统停车顺序

8关键过程的控制

8.1关键过程控制指标

8.2 混料工序的控制

8.3干燥工序的控制

2 3 3 4 4 4 6 7 8 10 10 11 11 11 12 13

1目的

为规范工艺操作,保证工艺规程的严格、完整的执行,制定本规程。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机-无机复混肥及有机肥车间的工艺生产和工艺管理。3职责

a生产部负责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本规程,制定和修改规程时执行《质量文件管理制度》;

b车间负责人负责本规程的实施与检查; c生产工人负责具体执行。4岗位的划分

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工艺特点,复肥车间的生产岗位划分为:配料工序;造粒工序;热风炉与干燥工序和冷却工序、筛分及产品包膜扑粉工序,成品包装工序五道工序。根据生产的特点,每道工序为一个生产岗位。各工序间依次连续形成整体的连续生产线。5工序(岗位)工作任务 5.1 配料工序(岗位)

本工序为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a 负责按生产通知单、配料单对各种生产原料进行计量; b负责将计量好的物料按工艺要求进行混配;

c负责将混配好的物料按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破碎,满足造粒工序的需要,供造粒工序使用;

d负责如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电子配料计量系统、物料(尿素)破碎机、混料机、及其物料输送的皮带;及时观察电子配料系统料仓下口是否有卡料堵塞、皮带跑偏、混合机搅拌桨是否卡死等问题;一经发现立即停机并报告生产负责人。负责该工序所有地面卫生包括设备卫生(无积尘、油渗漏等问题)。下班前半个小时打扫好该区域卫生;

e做好岗位记录,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5.2造粒工序(岗位)

本工序的工作任务是:

a将配料工序送来的合格物料,按工艺规程和用户的要求进行造粒,将合格的物料送往干燥工序,满足干燥工序生产的需要;

b 负责造粒机、干燥上料皮带输送机的维护与保养;开机前检查加水喷头是否堵塞;负责该工序所有地面卫生包括设备卫生(无积尘、油渗漏等问题)。下班前半个小时打扫好该区域卫生;

C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5.3热风炉、干燥、冷却工序(岗位)

本工序为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其主要任务是:

a将造粒工序所来的合格半成品粒料进一步造粒并烘干,形成符合下工序要求的合格半成品,供下工序生产使用,下一工序为筛分与包膜扑粉工序;

b负责烘干机下料口畅通,并按规定做好烘干机下料口开停机的开合; c做好岗位操作记录,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负责该工序所有地面卫生包括设备卫生(无积尘、油渗漏等问题)。下班前半个小时打扫好该区域卫生;

5.4筛分及产品包膜扑粉工序(岗位)

本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a将上一工序——干燥工序送来的合格半成品进行筛分,形成产成品与返料;

b将产成品按要求进行包膜,扑粉处理并经过再一次分筛后送入下一道包装工序;

c将粗返料粉碎与细料一起返回混料岗位,进行重新造粒;

d负责如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筛分机、包膜扑粉设备及其输送带。做好岗位操作记录,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负责该工序所有地面卫生包括设备卫生(无积尘、油渗漏等问题)。下班前半个小时打扫好该区域卫生; 5.5成品包装工序(岗位)

本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a将上一工序——包膜扑粉工序送来的合格半成品进行包装,并放入指定区域;

B检查成品颜色与样品是否接近,颗粒必须均匀、不掉粉、无杂质。包装袋内容清晰、干净无脏污,内袋扎紧。封包线统一美观结实且不能有过长的线头。抽查净重符合要求,检查批号印章清晰不模糊,包装袋内放入合格证。

C负责包装机的维护和保养;做好岗位操作记录,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负责该工序所有地面卫生包括设备卫生(无积尘、油渗漏等问题)。下班前半个小时打扫好该区域卫生; 6工序(岗位)操作规程 6.1配料工序(岗位)

a开机前检查与准备

a)检查设备等是否堵塞;

b)检查各设备螺丝是否松动;(维修人员)c)各加油点加油;

d)检查用电线路及开关是否完好;

f)联系前后工序的准备情况,只有当整个系统都具备开车条件时,本系统才可开车;(值班长)g)熟悉配料单和准备好作业记录单(下料操作人员);明确各投料员每盘投料数量及投料种类。b开、停机

a)接到值班经理开车通知后,经上述详细检查并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毕,符合规定的开车条件和要求时,才能启动电机按钮进行开车;(值班长)b)开车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不得带料启动开车。紧急情况下,带料停车后,必须将物料清理干净后方可从新开车;(值班长)c)停车前,必须先停止投料,待设备内没有物料后才能停机;(值班长)d)正常开车按如下的顺序进行:开皮带出料机、开混料机、投料;(值班长)e)正常停车按如下顺序进行:停止投料、出净混料机的物料、停混料机、停皮带出料机;(值班长)f)开车正常后方可向系统投料进行正式生产。

c严格按照配方配料,配料单位为公斤,所需原料须严格计量;(下料操作员)d核实配方中原料的名称、含量、是否与实物相符。将符合配方的原料按配方数量要求分别逐步倒入配料仓中,按配料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混料;(下料操作员)e物料混合符合要求后,启动皮带上料机、打开混料机的出料阀将符合要求的物料均匀的送往粉碎、造粒机。(值班长)

6.2造粒工序(岗位)

a 开车前的检查与准备

a)检查上料输送皮带是否运转正常,减速器机油是否加足;输送皮带是否跑偏,清理输送带传动系统,定期轴承上油;(维修工及操作员)b)检查喷头是否正常,清理喷头,检查造粒照明系统是否完好可靠,(操作员)c)检查回转造粒机减速机机油是否加足,传动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定期轴承上油;(维修工)d)检查电器控制柜及内部输电线路系统是否完好可靠;(电工)e)联系前后工序的准备情况,只有当整个系统都具备开车条件时,本系统才可开车。(值班长)b 开车

a)接到开车通知后,在上述检查、准备工作完成并满足开车要求时,方可进行开车;(值班经理)b)开车时,先启动皮带出料机,再启动造粒机,有上料后开启水喷头,调节水量使其满足工艺要求;(操作员)c)开车正常后方可向系统投料进行正式生产。c 停车

a)接到停车通知后,将造粒机中的物料最大限度地出料后,停止喷水,再停造粒机;

b)停车时先停造粒机,再停皮带输送出料机。

6.3 热风炉、干燥与冷却工序(岗位)

a 开车前的准备与检查

a)检查所有运转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是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维修人员)b)检查所有设备的电器及电器线路情况,确保良好;(电工)d)检查炉头炉尾温度检测仪表,确保工作状态良好;(维修人员)e)检查是否有生产所需要的足够的燃料煤,热风炉的风机系统是否正常;(司炉工)f)检查回转干燥机否正常,有无档碍,进料口是否畅通;(司炉工)g)滚筒出口观察门是否关上;(司炉工)h)除尘设备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司炉工)i)确定混料及造粒工序是否准备完毕,符合系统开车的要求;(值班长)j)联系前后工序的准备情况,只有当整个系统都具备开车条件时,本系统才可开车;(值班长)k)准备好作业记录单(记录各时段炉头炉尾温度及用煤量)。(司炉工)b 开车

a)点炉,使热风炉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司炉工))b)开引风机,使风机正常运行;(值班长)c)回转干燥机开车,温度正常后考虑投料;(值班长)d)正常开车按如下顺序进行:开烘干引风机、热风炉升温、开冷却皮带出料机、开冷却引风机、启动冷却机、开干燥出料皮带输送机、启动干燥机;(值班长)e)开车正常后方可向系统投料进行生产;(投料员)f)注意: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不允许载料将设备停机。(值班长)c 停车

a)长期停车要清除炉内炉渣和将设备内的物料清理干净,短时间停车要不停风机,停止加煤,将设备内的物料尽可能的全部出完;(值班长)b)停车时按以下顺序进行:停止加料、筒内没有物料后停滚筒、最后停出料皮带输送机,特殊情况停车后,每过15份钟要转动一次筒体,预防筒体弯曲变形。(值班长)6.4筛分及产品包膜扑粉工序(岗位)

a 开车前的准备与检查

a)检查所有运转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是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维修人员)b)检查所有设备的电器及电器线路情况,确保良好;(电工)b)检查筛分机筛网是否堵塞并清理干净,检查包膜油和扑粉是否需要添加,检查加油喷头是否堵塞,螺旋加粉机是否正常。检查回转包膜机否正常,有无档碍,进料口是否畅通;返料粉碎机是否有卡料等问题 b开机

a)开皮带输送机,在开返料粉碎机,筛分机,包膜机(值班长)b)开机顺序:返料皮带输送机,包装皮带输送机,筛分皮带输送机,粉碎机,包膜机,筛分机。

c)注意: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不允许载料将设备停机。联系前后工序的准备情况,只有当整个系统都具备开车条件时,本系统才可开车。(值班长)C停机

A)停车时按以下顺序进行:筛分机,包膜机,粉碎机,皮带输送机(值班长)B)停机后清理包膜机,筛分机,粉碎机,保持清洁。6.5成品包装工序(岗位)

a开车前设备检查与准备

a)检查所有运转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是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

b)检查所有运转设备的润滑状况,确保润滑良好; c)检查计量器具是否齐全、完好,是否符合要求,满足需要; d)检查所有设备的电器及电器线路情况,确保良好;

e)准备好包装用的包装物、搬运工具、封包机、合格证等,清理并准备好产成品的堆放场地;

g)联系前后工序的准备情况,只有当整个系统都具备开车条件时,本系统才可开车。

b开机

a)接到开车通知后,经上述详细检查并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毕,符合规定的开车条件和要求时,才能启动电机按钮进行开车;

b)开车顺序为:皮带机、包膜机、筛分机,来料后开始包装;

c)开车时要保持各设备是在空载下进行,当设备内的物料过多时,应将其清理干净后再开车;

c 停车

a)接到停车通知后,应将设备内的物料最大可能的全部出料完毕后再停车; b)停车按如下顺序进行:筛分机、包膜机、皮带机,成品仓内无料后停止包装;

d产品包装

产品用内涂膜聚丙烯编织袋包装,执行GB/T8569-1997《固体化学肥料包装》标准的规定,每袋净含量40±0.4Kg,每批产品平均每袋净含量不得低于40.0Kg;

e将返料送到指定的地点;

f筛子和料仓应及时清理避免堵塞,但不准在开机的情况下清理料仓内部; g当班任务当班完成,不留尾巴;清理现场。7系统开停车顺序 7.1系统开车顺序

系统开车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完成并符合开车要求时,正常开车按如下顺序进行:

a 按6.4的开车要求与顺序启动冷却筛分与成品包装工序的所属设备; b 按6.3的开车要求与顺序启动热风炉与干燥工序的所属设备; c 按6.2的开车要求与顺序启动造粒工序的所属设备; d 按6.1的开车要求与顺序启动配料工序的所属设备; e 系统开车正常后方可向系统投料进行正式生产作业。7.2系统停车顺序

系统停车前应将系统内的物料最大可能地出料完毕后方可停车,正常停车按如下顺序进行:

a 按6.1的停车要求与顺序停止配料工序的所属设备; b 按6.2的停车要求与顺序停止造粒工序的所属设备; c 按6.3的停车要求与顺序停止干燥工序的所属设备;

a 按6.4的停车要求与顺序停止筛分与成品包装工序的所属设备。8关键过程的控制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特点,其关键工序过程确定为配料工序、造粒工序和干燥工序。各工序正常的工艺操作,按各自的工序(岗位)操作规程和生产工艺规程进行。

8.1关键过程控制指标

a配料工序:

a)各种主要原料加入量:按配料单的规定进行; b)各种辅助原料加入量:按配料单的规定进行;

c)混料时间:3~4min,具体时间,根据所混物料的配合属性确定,执行具体的规定; b造粒工序

a)b)进料速度:保持物料的均匀投入;

料与水比例:根据进料量调节水的量,保障造粒物料水分合适。

c干燥工序:

a)进口炉气温度:根据不同配料,按技术要求调节炉头炉尾温度; b)干燥机风量:调节引风机挡门开度调节风量。

8.2 混料工序的控制

混料工序主要控制主、辅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和混料的均匀程度。该工序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按工艺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及配料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不得有丝毫的马虎。

该工序的控制按如下要求进行:

a物料计量。每批物料中各种物料的加入量,执行配料单的规定。投料过程确保投料的准确性,同时准确做好投料记录。每班的班长在生产期间要不定式的抽查投料记录,校核投料量是否符合配料单的规定。发现有误要及时纠正,并通知有关部门对投料有误区段的产品加大抽查力度,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

b 物料混合。物料混合的关键是使物料混合均匀,当发现物料混合不均匀或物料破碎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向下一工序(造粒工序)送料,待混合均匀后,在向下一工序送料。如果是由物料破碎不符合要求造成的混料不均匀,在停止向下一工序送料的同时,应将物料从新破碎,直至破碎合格并混合均匀后方可向下一工序送料。

c 配料计量过程中要做好非整袋物料的计量准确,确保所配物料计量准确。e 投入整包装的原料时,要将原料袋倒干净,以免投料误差。同时,要抽查整袋原料的净重,以保证投料准确。

f 混料时间严格按规定要求执行,不得任意调整混料时间。同时要做好放料盘数记录。8.3干燥工序的控制

a 干燥工序控制的主要指标为干燥机的进、出口炉气温度和干燥机的风量。本规程中规定的指标为常规控制指标。对于不同规格和品种的产品,其所需的干燥机进、出口炉气温度及引风机挡门阀的开度不同,生产实际中应要求对应于不同产品规定的指标执行。

b 干燥机进、出口温度的控制方法:

a)控制干燥机的进、出口温度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调节热风炉的加热量;二是调节干燥系统的通风量。热风炉加热量的调节可通过加煤量的控制、炉门通风量的调节、二次燃烧风门的调节等措施来实现;干燥系统通风量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引风机风量挡门调节阀的方法进行。

b)通常第一种方法有利于并可快速调节干燥机的进口温度,第二种方法有利于并可快速调节干燥机的出口温度。两种调节方法的使用应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物料性质结合使用,过度强调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造成控制目标的落空或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c)一般情况下,热敏性物料含量较大或吸湿性较高、软化点较低配合物料体系,应采用较低的进、出口温度和大风量来进行生产。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风量来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辅以加热量调节手段来进行调节。反之则可依加热量为主要的调节手段来进行调节。

第四篇: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

选用抗病虫害、抗逆性好、脱水快及内在品质好的郑单958、浚单29等中早熟品种。基地种植的品种有质量检验机构给出的品种非转基因的检验报告方可种植。播种采用40∕80的宽窄行方式,播量3—4斤左右。

二、基地选择

基地应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其生态环境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值以6.5~7.5为宜且土质较疏松;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基地土地应是连片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隔离,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三、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草害防治原则。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可以用石灰、硫黄、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硫酸铜、醋、高锰酸钾、植物制剂、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

1.虫害防治:(1)粘虫的防治: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捕杀。

(2)玉米螟的防治:高压汞灯防治,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时到次日4时,小雨仍可开灯。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一次或两次放蜂,每亩1.5万头。Bt乳剂防治,在玉米为心叶末期(5%抽雄)每亩0.2公斤的颗粒剂撒放或兑水30公斤喷雾。

2.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采用氢氧化铜、高锰酸钾等进行喷雾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防治,采用植物制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透光通风,增强玉米抗病性。发病重的玉米连同周边土壤及时清除出地块。

3.杂草防治:(1)播种时提倡使用小麦秸秆还田覆盖杂草。(2)采用人工除草。(3)禁止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四、水肥管理

1.施肥应使用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沼液、沼渣、既是有机肥料又可杀虫,应提倡使用。严禁用化肥。

2.浇水使用无污染的深井水。

五、田间管理

1.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补种用种和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及时坐水补载。3片-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3.头遍铲趟后,每隔10天-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4。及时掰掉玉米分蘖叉,避免浪费营养,不要伤到主茎。

六、收获与储藏

1.玉米完熟后期收获。

2.采取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不可地面堆放,要单收、单运、单贮,防治与普通玉米混杂

3.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脱粒的地方和机器要进行清扫,防治混杂。脱粒后的籽粒要进行清选。单独用玉米精选机进行精选,机器要进行清理防治混杂。清选出来的玉米要单独存放,单独运输防治混杂。

七、记录

有机玉米生产应建立并保护相关记录,从而为有机生产活动可溯源提供有效的证据。记录应清晰准确,这些记录主要包括以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等为主的生产记录,为保持可持续生产而进行的土壤培肥记录,与产品流通相关的包装、出入库和销售记录,以及产品销售后的申、投诉记录,等等。记录至少保存5年。

第五篇: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的环境产地条件、种子及其处理、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3.1.1 大气

无霜期95d以上,年活动积温1 900℃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

3.1.2 土壤

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5。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种子每2年~3年更新一次。

4.2 种子精选

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利用1、2级种子,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4.3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

4.4 种子处理

4.4.1 药剂拌种

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拌种,如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或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或用0.3%的50%多福合剂或50%多菌灵拌种;拌种要均匀,并闷种20h~24h。选茬 整地

5.1 选茬

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前茬,不能重茬。

5.2 整地

前茬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伏秋翻地或耙茬深松。前茬有深翻、深松基础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要求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5.2.1 翻地质量

伏秋翻地耕深为18cm~22cm,耕深一致,误差不大于±1cm。翻垡整齐严密,不重耕,不漏耕。

5.2.2 耙茬深度

耙大豆茬要采用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深为12cm~15cm,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

5.2.3 耙地质量

耙地深度要根据翻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确定,轻耙8cm~10cm,重耙为10cm~14cm。耙深误差±1cm,不漏耙、不拖耙。

5.2.4 镇压质量

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5.2.5 整地作业后

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无大土块,耙层无大坷垃,每平方米大于3cm直径土块不超过3个。施肥

6.1 有机肥

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t,结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条件的可秋施肥。

6.2 化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顷施用氮、磷总量为100kg~150kg,钾肥30kg左右,N:P:K为

1:1.1:0.4。

6.3 种肥分箱播下,切勿种肥混拌。播种

7.1 播期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

7.2 播法

可采用7.5cm,15cm单条或30cm双条机械播种。

7.3 播深

播种镇压后3cm覆土即可。

7.4 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势和茬口而定。一般优质麦公顷保苗500万株~600万株。

7.5 播量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播量。

7.6 播种质量

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田间管理

8.1 压青苗

小麦三叶期压青苗。用“V”型镇压器或石滚子压1次~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8.2 松土除草

8.2.1 松土

宽行距播种地块,在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8.2.2 除草

小麦除草用药应使用符合NY/T393的要求。如:禾本科杂草用28%或36%的禾草灵乳油,每公顷用量1.8L~2.7L;或64%野燕枯可湿性粉剂公顷用量1.5kg,在小麦4叶~5叶期对水喷雾。

阔叶杂草用25%绿黄隆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g~36g。

8.3 生育期灌水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收获

9.1 收获时期

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9.2 收获要求

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9.3 贮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

下载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宣州区小麦生产

    宣州区稻茬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小麦是我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近年来单产一直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实现单产400公斤,丰产田500公斤的目标还有一......

    小麦生产计划书

    禾久农业集团2014年冬小麦生产计划书 为保证完成2014年38000斤无公害小麦生产,特拟定本计划,具体任务和指标分析如下: 一、生产前分工以及责任 (一)以分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的领导......

    有机催化室安全操作规程

    有机催化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规定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书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书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书 1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甲方_________委托乙方_________生产优质小麦,为了保证合作的成功,特制定以下协议,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新疆小麦生产概况

    新疆小麦生产概况 1.近年全国各省小麦生产情况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其小麦生产对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3.23%和......

    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确定了优质小麦生长的目标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指标、栽培技术、灾害预案与补救措施、适时收获。 本规程适宜豫北生态麦区及其生态条件相......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一、精细整地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

    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今年我县小麦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共同努力,克服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及低温冻害,有效控制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再次......